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
胆囊息肉样病变156例超声诊断分析
见不 规 则 的低 或 无 为单发 、 蒂。此病变恶变罕见 , 19 , 无 无需手术切除 。
胆 囊 腺 瘤 是 一 种 真 性 肿 瘤 , 同 于 胆 固 醇 性 或 炎 性 息 不
同有关。对胆囊息 肉样病变性质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临床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 当合并有慢性胆 囊炎或胆囊结石时 , 可有右上腹不适或疼痛, 临床诊断较 困难。
随着 超声技 术 的发展 , 囊息 肉样 病 变 在 成 年 人 的检 出率 约 为 胆
5. % … 3
。
改变 , 超声表现与胆 固醇性 息 肉近似 , 二者 较难鉴别 。多伴
胆囊 息 肉样病 变 在 组 织 学 上 可 分为 肿 瘤 性 息 肉和 非
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 肉占胆囊息 肉样病变 的 8%以上, 0 包
括 胆 固醇 l 肉 、 睦息 肉、 囊腺 肌 症 。各 种非 肿 瘤性 息 肉所 生息 炎. 胆 占比例 文献 报道不 一致 J可 能与 不 同医 院采用 的手术 指 征不 ,
有胆囊 炎 , 囊壁较厚 , 胆 可有 胆石声像 , 目一般 为多个 、 数 基 底宽 、 无蒂、 中等 回声 , 脂餐后胆囊 收缩功能较差。本组炎性
息 肉 1 例 ( . % ) 8例 多 发 , 伴 有 结 石 。胆 囊 腺肌 症 为 1 71 , 3例 胆 囊 上 皮 样 增 生 、 层 肥 厚 伴 罗 一阿 氏 窦 形 成 所 致 。超 声 表 肌 现为胆囊壁增厚 , 呈弥漫型 、 可 节段 型 隆 起 样 改 变 , 灶 内 可 病
方 案 的确定 。
胆 固醇息 肉多 由于胆囊黏 膜下大量 吞噬胆 固醇结 晶的
泡沫细胞聚集并 突出囊腔 内而形 成。胆囊壁增厚不 明显 , 息 肉多为多发 、 基底小 、 有蒂 , 各部 位均可发生 , 体部多见 , 变 病 与胆囊壁分界 清晰 , 圆形或 椭 圆形强 回声后 伴 “ 星尾 ” 呈 彗 征, 直径大多 <10 c 可伴 有结 石 。特别 是直 径 < . m . m, 0 5c 的息 肉, 应首先 考虑胆 固醇性 息 肉。本 组 12例 ( 8 2 ) 2 7 .% ,
普通外科胆囊息肉样病变诊疗常规
普通外科胆囊息肉样病变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
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
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手术指征】
1.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多为胆固醇息肉,有症状者。
2.单发息肉多为胆囊腺瘤,蒂粗短或瘤体直径大于1cm,有癌变可能者。
3.胆囊颈部息肉,影响胆囊排空者。
4.胆囊息肉伴有胆囊结石者,癌变几率增大。
5.年龄大于60岁的病人。
【治疗原则】
1.胆囊息肉无症状有小于1cm并无肿瘤特征,尤其是多发的胆固醇息肉不必手术,可随访观察。
2.有手术指征单无恶变者仅做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
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息肉PPT课件
15
其他辅助检查
因194例PLG中,EUS判断的136例非肿瘤性病变平均随访2.6年均 未发现肿瘤;而BUS判断的非肿瘤性病变中则有13%为肿瘤。 EUS内层的回声方式为细小声点(tiny echonic spot)、声点聚集 (aggregation of echogenic spot)、微小囊肿(microcyst)及彗星尾征 (comet tailartifact)。如EUS证实既无细小声点与声点聚集,又无 微小囊肿与彗星尾征时,应怀疑为腺瘤或癌肿。两者无法鉴别, 除非已浸润至肝脏,但若为无蒂病变,则强烈提示为癌肿。结 合组织学研究,一个细小声点表示一群含有胆固醇泡沫的组织 细胞,而无回声区则为腺上皮增生。
12
其他辅助检查
2.三维超声成像 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 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 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 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 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 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 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王连生等报道用三维超声成 像检查18例胆囊内病变,最大直径为5.5cm,最小直径0.3cm, 其中5例为多发性息肉,9例为单发性息肉,4例胆囊癌均为多 发占位病变。
10
实验室检查
目前尚无关资料。
11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 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 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 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 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杨汉良等报道B超 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 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 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二 、 E S诊 断 P G 的研 究进 展 CU L
性 息 肉、 炎性 息 肉、 囊腺 肌增 生症 等。 不 同病 变类 胆
型 的临床 治 疗 方 案及 其 预 后 迥异 ¨ 。 。大 部 分 P G L 是 良性病 变 , 也有 少数 病变 是 恶性 或潜在 恶性 , 但 有
研 究 表 明, 肉 样 胆 囊 癌 的 发 生 率 占胆 囊 癌 的 息
胆 囊癌是 最 常见 的胆 道 恶性肿 瘤 , 后较差 , 预 以 腺癌 居 多 , 次为 鳞癌 、 其 混合 癌 及 未 分 化癌 , 据 形 根 态可分 为 厚 壁 型 、 结节 型 、 伞 型 、 变型。 胆 囊癌 覃 实
常 与胆 囊结 石并存 , 继发于 较大 的胆 囊息 肉癌 变 , 或
1 5% ~2 5% {-] 4 5
。
CU E S对 P G 的『 L 临床研 究工作 主要分 为定量 研
究 与非定 量研 究两个 方面 。 ( ) E S定 量分 析 P G的研 究 一 CU L
因此 , 期 对 P G 的 病 理 类 型做 早 L
出诊 断 , 选择合 适 的治疗 方案 、 是 改善 患者预 后 的关 键 。超 声 造 影 ( ot s eh n e lao n , E S cnr t n a cd u rsu d C U ) a— t
胆囊息肉能完全治好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胆囊息肉能完全治好吗?
导语:大部分人对胆囊息肉没有很大的了解,毕竟这一疾病只有通过一些列的医疗检查才会“显形”,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症状极易与其他常见病症搞混。
那
大部分人对胆囊息肉没有很大的了解,毕竟这一疾病只有通过一些列的医疗检查才会“显形”,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症状极易与其他常见病症搞混。
那么不少朋友都为此感到担忧,要是得了胆囊息肉能彻底治疗好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这一问题。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
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胆囊息肉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以非术治疗为辅。
一般来说虽然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率比较高,但在1cm以内胆囊息肉性质还是比较安全的,是不会发生癌变的,癌变的息肉都是在1cm以上,所以大于1cm的息肉一般都是手术治疗,对于小于1cm的息肉可以继续观察。
胆囊息肉症状隐蔽性较强,不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部分患者偶伴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腹胀、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油、消化不良等症状,极少数患者伴有发热、黄疸。
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
8-15%患者癌变。
专家指出,特别是那些常不吃早餐、饮食比较油腻、生活没有规律的人,要特别注意本病的发生。
专家还提醒,部分胆囊息肉患者会出。
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治疗
导语: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胆囊息肉分有肿瘤性病变,以及非肿瘤性病变两种,如果胆囊息肉发生病变,那么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威胁是非常大的,所以在
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胆囊息肉分有肿瘤性病变,以及非肿瘤性病变两种,如果胆囊息肉发生病变,那么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威胁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大家应该注重胆囊疾病的预防,一旦发现这种疾病,必须采取治疗,杜绝它的病变可能,平时生活当中应该定期检查。
处理原则和方法
胆囊息肉样病变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大类。
非肿瘤性约占PLG 的80%以上,其中以胆固醇性息肉最常见,其次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和腺肌增生等[5]。
肿瘤性息肉以腺瘤多见,其次为胆囊癌、血管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淋巴瘤等。
PLG治疗关键在于识别肿瘤性和癌前病变,如确系这类病变,则应及时手术切除.对于非肿瘤性病变一般无特殊治疗,允许临床随访观察。
l(yn,百拇医药
根据超声检查所见,结合临床及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肿瘤性PLG的高危因素为:(1)单发;(2)病变直径大于1.0cm;(3)位于胆囊颈部;(4)基底宽或蒂粗大;(5)合并胆囊结石者;(6) 年龄大于50岁。
对PLG合并结石者可手术切除;具有其它高危因素者应予密切超声随访。
如PLG具有以下指征者可行手术探查:(1)病变直径大于 1.0cm,尤其颈部单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有丰富血流;(2)病变直径大于 1.0cm,蒂粗大,位于胆囊颈部;(3)病变不论大小,伴有明显临床症状或与结石并存者;
(4)短期内病变增长较快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胆囊息肉疾病研究报告
胆囊息肉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胆囊隆起样病变,胆囊肿瘤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消化内科,肝胆外科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腹痛,腹胀疾病介绍: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为辅症状体征:胆囊息肉的症状有哪些?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胆囊息肉体积不断增大不变化逐渐减小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不变化逐渐减少化验检查: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胆囊息肉要做哪些检查?B超检查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
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
杨汉良等报道B超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三维超声成像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
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怎么回事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怎么回事
一、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怎么回事二、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办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护理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怎么回事1、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怎么回事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甚或两者都有关。
发病机制,PLG为一组表现形式相同但却包含很多不同病理状态的胆道疾病,病理分类为非肿瘤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良,恶性。
胆固醇息肉:非肿瘤性病变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
炎症性息肉:为慢性炎症刺激所致,可单发,或多发,一般3~5mm大小,蒂粗或不明显,颜色与邻近黏膜相似或稍红,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组织学显示,灶性腺上皮增生伴血管结缔组织间质和明显的炎细胞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肉芽肿,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尚无癌变报道,但从胆囊癌合并胆石的致癌机理研究中,认为细菌性慢性胆囊炎可能是因素之一。
2、什么是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胆囊息肉样病变
➢ 形状:乳头状、蒂细长者多为良性,不规则、基底宽、 局部囊壁增厚者应考虑恶性。
➢ 部位:位于胆囊体部又疑为恶性,易浸润肝,应采取 积极的治疗。
➢ 症状:有症状者考虑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指征
➢ 对息肉样病变>1cm,特别是单发、宽蒂者。 ➢ 短期内增大迅速者。 ➢ 伴有胆囊结石或有明显临床症状者。 ➢ 影像学检查怀疑为恶变或恶性病变者。
胆固醇性息肉能否恶变为癌,目前尚未查到确切 的资料记载。但因该病在临床上被广泛检出的时间尚 短,目前所查资料难以说明其预后的准确性。因此, 建议病人定期到医院检查并听取医师的意见。
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 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 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 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 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 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 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 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诊断
➢ 由于PLG的症状无特异性,仅就症状、体征不 能诊断。胆囊造影诊断率为27.3% - 43.8%, 现今已少做。CT检出率也不高,约70%左右。 超声检出率可达90%以上,大量病人是超声查 体时发现。
➢ PLG多位于胆囊底、体部,颗粒状或乳头状隆 起,少数有分叶,个别基底较宽,多为中等回 声,少数为强回声,无声影,不随体位变动而 移动。
总结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 一类病变,亦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本病一般无症状, 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右上腹痛、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 症状;部分PLG患者合并胆囊炎、胆石症,可表现为 反复发作性胆绞痛、发热等症状。腹部检查多无阳性 体征。其诊断有赖于B型超声或CT等影像学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治原则
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治原则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沈建庆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
在我国,随着B 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
笔者总结了近5年来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75例胆囊息肉样病例,并结合国内外资料对该病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
1.临床特点: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
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
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以中青年为主。
2.病理特点:从病理角度来看,包括腺瘤样息(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混合性息肉、胆囊癌)、胆固醇息肉、增生和炎症性息肉、胆囊腺肌病。
根据我院的检查结果,其病理特点是:①胆固醇息肉:蒂部由血管结缔组织构成,表面有少量黏膜上皮,内含大量的泡沫样细胞。
②炎症增生性息肉:是指局部组织的一种增生,表面覆盖有上皮细胞,中间有增生的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③胆囊腺机病:指胆囊壁纤维性增厚,常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肥大,局限体管壁增厚。
④腺瘤样息肉:大量腺体组织。
乳头状腺瘤的特征是具有树枝状结缔组织核心,被覆高柱状上皮细胞,可有一定量的内分泌细胞(Seritonin细胞),并伴有一定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⑤胆囊癌:80%为腺癌。
其镜下表现可分为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瘤巨细胞癌、多核巨细胞癌等,此外还有鳞癌、腺鳞癌、小细胞癌等类型。
3.手术指征:有关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指征的选择,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方面的意见认为,对凡是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者都应行手术治疗。
其理由为,息肉样病变迟早可能会增大,有恶变的隐患,应及早行手术切除为宜。
大部分研究者却认为,应严格手术适应证,因为绝大部分胆囊息肉样病变为胆固醇息肉,是一种不会恶变的息肉,也无需手术治疗。
患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初期的胆囊息肉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病症并不明显,
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引起重视,一般在常规体检时才会发现,
且甚至还存在部分错诊的状况。 未有症状型的胆囊息肉往
往让大家产生错觉,觉得此病不痛不痒,没有医治的必要性,
而等到后期患者往往又会承受较大的痛楚,受到的损害也会
非常严重。
( 三) 患病率上升
也不知道这类病症到底严重与否。 其实如果症状较为严重,
胆囊息肉是非常可怕的,极易出现下述几种情况。
( 一) 病变率高
如果患上胆囊息肉后不第一时间到医院接受治疗,则发
生病变的概率非常高,即发展成为癌症,很难痊愈,所以胆囊
息肉也有点可怕。 但也并非就是说所有胆囊息肉均为病变,
只有部分胆囊息肉存在较大的病变可能性。
二、 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
胆囊息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多人在刚开始患病时症
状并不明显,一般都发现于体检又或是其他目的检查中以及
因其他疾病切除胆囊后。 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类似,包括
右胁隐痛、牵及右肩背,并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 通常
伴有结石时,会有胆绞痛的情况出现。
三、 胆囊息肉严重吗?
大部分人均不知晓胆囊息肉是否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的主要方法为辩证用药治疗。 中医
认为,胆囊息肉的发生同肝胆气滞、情志失调以及抑郁等因
素关系非常大,故需秉承疏肝利胆的原则进行治疗。 针对肝
胆湿热型患者,鉴于湿热内蕴以及肝郁气滞为其主要发病原
因,就需在治疗过程中做到活血化瘀和清热利湿;而如果患
者属于肝肾阴虚型,那么就应秉承滋阴养肾、养肝护肝的原
现在,人们的膳食结构均发生了改变,同过去有很大不
一样,由此便增加了胆囊息肉的患病率,若摄入了大量高胆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
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
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
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应根据你自身条件随访检查确定是否手术!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
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注意饮食调养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
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
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
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目的评价CT(平扫、增强、CT胆囊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均经CT(平扫、平扫+增强、CT 造影+增强)、彩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厚壁性胆囊炎、胆囊腺瘤、胆囊腺癌、小胆囊癌。
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良性38例、恶性12例,CT及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都做出了诊断。
在对良、恶性鉴别上,CT诊断出恶性11例,占91.7%,彩超诊断出8例,占66.7%。
对38例良性息肉性病变的诊断诊断上,CT和彩超对38例良性息肉样病变都符合病理诊断;在病理分型上,CT诊断符合病理分型27例,占71.1%,彩超诊断符合病理分型34例,占89.5%。
结论CT扫描(平扫、平扫+增强、CT造影+增强)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判定都比较准确。
但在良、恶性的鉴别上CT扫描优于彩超,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性息肉样病变的病理分型较好。
标签:计算机断层扫描;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一组由胆囊壁向囊腔内突出的局限性隆起性疾病,是一种形态学名词。
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胆囊息肉和胆囊腺瘤性息肉,后者为肿瘤样息肉,可恶变[1]。
以往评估PLG是否有恶变及倾向,常用彩超观察病灶的形态和大小的变化及病灶内血流有无增多来判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准确率不甚高,仍令人担忧。
现在笔者用CT扫描(平扫、平扫+增强、CT造影+增强)来评估PLG是否恶有变及倾向,大大提高了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恶性)50例,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平扫、平扫+增强或CT造影+增强)及彩超检查且资料较全。
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7~71岁。
50例患者均于手术前行彩超检查;40例患者行螺旋CT薄层平扫+增强,2例患者只行螺旋CT薄层平扫,8例患者行螺旋CT胆囊造影+增强。
胆囊息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胆囊息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
在健康体检中,胆囊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这也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它。
那么,胆囊息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到多种因素。
首先,饮食因素在胆囊息肉的形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长期高胆固醇饮食,比如过多摄入蛋黄、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当胆汁中的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时,容易析出形成结晶,进而逐渐聚积形成息肉。
另外,饮食不规律,尤其是长期不吃早餐,会使得胆汁在胆囊内过度浓缩,胆汁中的胆固醇容易沉积下来,增加胆囊息肉的发生风险。
其次,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息肉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胆囊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会导致胆囊壁的细胞增生,从而形成息肉。
这种炎症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胆汁淤积、化学刺激等引起的。
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胆囊壁的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为息肉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再者,胆囊结石也与胆囊息肉的形成密切相关。
胆囊结石在胆囊内移动时,会摩擦胆囊壁,造成胆囊壁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长期的损伤和炎症刺激会导致胆囊壁细胞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而且,胆囊结石还可能阻塞胆囊管,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进一步加重胆囊的炎症和胆汁淤积,促进息肉的形成。
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胆囊息肉的发生。
有些人由于遗传因素,胆囊壁的细胞更容易出现异常增生,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
如果家族中有胆囊息肉或其他胆囊疾病的患者,那么其亲属患病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
此外,年龄的增长也是胆囊息肉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胆囊的功能也会有所下降。
胆囊壁的弹性降低,胆汁的排泄和更新变得不那么顺畅,这些变化都可能促使胆囊息肉的发生。
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导致身体的代谢紊乱,从而增加胆囊息肉的发病几率。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与胆囊息肉的形成有关。
胆囊息肉是怎么引发的
胆囊息肉是怎么引发的?
1、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一部分患者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因此,这是导致胆囊息肉的病因的主要因素。
2、胆囊息肉的病因就是因于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逸过度、感觉外邪等所致。肝胆疏泻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胆汁泌排不利、湿热蕴结、瘀血内停、日久形成癥瘕、积聚之症。
5、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肉。
北京武警三院专家提示:导致胆囊息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多运动都会对预防胆囊息肉有很大帮助。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是宜早不宜晚,如不及时就医,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胆囊息肉是怎么引发的?北京武警三院咨询电话:010-68699120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包含良性、恶性病变共20余种,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 称。近几年,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患者常由于担心癌变而四处求医问药,那么胆囊息肉是怎么引发的呢?
3、约占胆囊息肉患者的80%以上,人体分泌出来的胆汁不能被正常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久而久之形成了胆固醇的沉淀从而形成了胆囊息肉。因此,这也是导致胆囊息肉的病因之一。
4、胆囊息肉还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胆囊营养不足,所以当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被腐蚀坏了,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之胆囊壁不能愈合,就形成息肉。
胆囊息肉防治汇总
。 (4)腺肌瘤 :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 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 ,故医学上 又称为腺肌增生症 ,有弥漫型、节段型与 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 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也可能癌变
14
2.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 ,恶性主要 为胆囊癌。 (1)腺瘤 :多为单发的有蒂息 肉 ,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 ,恶变率 约 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 19 9 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 变时发现 ,其中 9 4%直径 <10mm , 66%的 患者年龄 <60岁。
9
(1)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 ,胆固醇沉着于胆囊 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 ,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 ,促使 黏膜上皮增生、罗 -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 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 ,曾有胆固醇息 肉 74例病例报告显示 :直径小于10mm者占 9 7%, 50% 为多发性 ,平均 3. 09±3. 31个 (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 变 ,有临床鉴别意义 )。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 ,易与黏膜 分离 ,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也不含其他基质成 分 ,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 ,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 道。
6
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 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 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无 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 、身无百病。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胆囊息肉 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而非专科医院的医生对 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或不重视,从而造成 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 的真空带,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上述三点孕育了胆囊息肉的隐蔽攻击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
一、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二、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三、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1、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
胆囊息肉(polyp of gallbladder),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
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息肉样胆囊癌占9%~12%,BUS特征为>10mm,单发为主(82%),多数位于胆囊颈部(70%),病变以中、低回声为主,约50%伴有胆石。
具有上述特征时,应早期作根治性胆囊切除,应将胆囊管上下的结缔组织及胆囊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
2、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甚或两者都有关。
3、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多在B超检查胆囊时发现。
极少数病人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伴有向右肩背放射,也可引起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
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胆囊息肉一般没有症状,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