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文化内容教学的有效策略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座稿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文化内容教学的有效策略
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郑桂春
品社课程中的历史与文化教学内容是学生联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我们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自身,思考历史对于个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体验历史情感中逐渐建构个人的道德。
一、品社课程教师在历史与文化内容教学中易陷入的误区
1.偏重历史知识的教学;
2.教学目标定位求大、求全;
3.教学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
二、品社课程中历史与文化内容教学的内容处理的原则
1.单元意识
各版本的教材都以单元的形式呈现,单元下分为不同的主题。
每一个主题包含着相对完整的历史时期的内容体系,因而也蕴含着相对独立的教育价值。
如果单从一个主题入手开展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以及教学的前后衔接上都容易出现偏差。
教师如果能站在单元教学的高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揭示单元内容的内在联系,对每一主题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开展教学,就可以达到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包括第1课《伟大的先人》、第2课《我国的国宝》、第3课《我们的国粹》,共3个主题。
教材的编写没有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一人一事的叙述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揭示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古代文明。
教师站在单元教学的高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揭示单元内容的内在联系:“一线”“两面”“两点”。
“一线”:以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为一条时间的主线。
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两面”: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时间的主线上,突出两个方面的辉煌,即长城和孔子,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和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了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作出的巨大贡献。
“两点”:中国的汉字和中医药是中国古老文化成就的重要代表,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中医是我们祖先在大自然斗争中,
创造的中国特有的医学,他们都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也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作出巨大的贡献。
2.整体入手,点上深入,强调感受和体会。
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宏观的历史框架,把握了整个历史的结构之后再选择一个易于启发学生情感的点重点渲染(可根据课程的内容和重点,选择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事件和人物),对学生而言会更加有意义,更加容易理解。
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最先从林则徐与虎门销烟说起。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苦难和屈辱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
本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这段屈辱历史的原因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了解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事迹,体会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如果仅叙述一个事件过程,学生得到的是知识的表述,是过程的演绎,是史实的铺陈,不能形成分析和认识的智慧。
如果通过过程的叙述,让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主、客观原因,分析中国战败的主客观因素,得到因果关系的认识和追因寻果的分析方法的训练;这样,知识变成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超出了小学阶段学生认识能力,并且与《品社》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的学科目标不符。
如果教师把鸦片战争放到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观察,鸦片给中国特别是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上加以放大,教师补充一些当时中英贸易的资料,英国为什么要把鸦片运到中国来?使学生对帝国主义的贪婪与卑鄙本质有所了解。
启发学生从祸国、殃民两个方面介绍鸦片对我国的危害。
重点环节,可以再给学生一点儿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全面地发言。
三、品社课程中历史与文化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
历史与文化内容的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把历史知识的教学变为历史知识的教育,把纯粹的历史史实,变成带有情感的知识。
1.教学中要注意学习主体的参与,形成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判断
课标中谈到: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对历史事件同样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使有时纯粹只是一种情绪的表现,那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判断,教师应为
学生搭设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评说历史、阐述观点。
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3《我们的国粹》第2课时,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中医医疗方法,感受中医药的神奇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传承中医药学。
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的中医按摩——眼保健操。
(1)强调做眼保健操的注意事项。
(2)小游戏:寻找眼保健操中的穴位。
活动小结:同学们对眼保健操的穴位还真是非常熟悉,希望同学们以后按照要求认真地做好眼保健操,有效地利用中医的按摩方法来保护好你们的视力。
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中医药学的起源、疗效方面感知中医药的神奇。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资料2,阅读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你获得的知识。
(资料2内容:中医主要治疗方法的起源、中医治疗小故事。
)
2.教学过程要做到使学生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对话
要让历史人物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要建立起自己与历史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魅力。
其次还要注意,历史是由千千万万普通人造就的,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光辉。
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2《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几个历史事件及代表人物。
知道以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及爱国学生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为挽救国家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进而增强学生敬佩革命先辈的情感。
教师确立了敬佩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勇士身上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也是当代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学生应该传承和发扬的。
因此,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以问题:“谭嗣同为什么能逃走却不走呢?”请学生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播放谭嗣同被捕前后的电影片段和他临刑前所说的一段话,通过他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用自己的死唤起后人崛起的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体会爱国志士勇于探索、不畏强暴,不畏挫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不惜流血牺牲的精神以及为了拯救国家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民族责任感。
3.教学过程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
情感的激发是衡量品德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内在标准,在对历史内容品德教学的评价中,同样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况,要看学生能否因学习而激发起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
品德教材历史内容知识点繁杂,教师容易在目标的定位上出现求大、求多、求全的毛病,造成教学不深刻、走过场,没有深入领会历史的价值本质。
教学中应明确教材中的历史内容并不是学生必须系统掌握接受的知识,历史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情感线索来确定课时目标。
强调借助历史知识加深对当今社会生活的认识。
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2《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下的一目“艰苦卓绝的28年”,感受红军克服千难万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受军民鱼水情,体会毛主席正确的领导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激发对党和红军的热爱与敬佩之情。
本课教学中,长征经历的重要地区、事件不必要要求学生掌握。
而是选取典型事件,用飞夺泸定桥为例给以证明长征路线要根据对敌我战场上的瞬息变化的情况作出决策。
用四渡赤水战役揭示毛泽东高超的用兵智慧。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升华情感,激发对党和红军的热爱之情。
4.教学内容和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
教材从历史同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迪角度来取材并展开叙述,而不完全拘泥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和顺序性。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文化史的内容都是服从品社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历史的内容只是学生理解今天生活的一个参照,是连接学生对现代生活认识的凭借,原则是从儿童的生活现实和生活需要出发,强调借助历史知识加深对当今社会生活的认识。
举例: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二单元《不能忘记的屈辱》《破碎的山河》
按照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体现课程内容与儿童的世界之间的建构关系,追求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联结。
透过历史理解现在,通过现在认识过去。
(一)抚今追昔
1.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我班有不少同学到香港澳门旅游观光,大家不约而同地在紫荆花、金莲花雕塑下纷纷拍照纪念。
那你们知道这两座雕塑有什么意义吗?
2.香港澳门为什么都要叫特别行政区呢?在它们回归前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为高年级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
】
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
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历史教学的基础。
要让儿童感受历史,就要立足学生的现有经验,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回忆,进行道德情感的迁移。
历史教育内容只有走进孩子们的生命和心灵,才能体现其德育的功能。
因此,在教学时要借助教材中同样有着生命和心灵的人,去找到走进学生心灵的通道,让历史来到儿童眼前,让学生直面历史、解读历史。
5.教学过程要创设情境,让历史“活起来”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历史场景,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围绕教师设计的有意义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从而提升情感体验,形成价值观。
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1《不能忘记的屈辱》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确定以下几个关注点:
关注一:圆明园的“与众不同”。
(运用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关注二:法国作家雨果的话(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
关注三:学生日记(突出时间—事件—历史责任)
关注四:国宝回归(引发思考:国宝回归的伤痛)
关注五:活动体验(课前参观体验作为学习资源,课后活动体验学习拓展)
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丧权辱国带来的屈辱,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牢记“勿忘国耻”。
探讨圆明园文物的回归,体会国家强大的尊严。
1.以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为例,思考文物的去向
(课件出示:十二生肖兽首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物追索,每件文物的回归都能提醒我们国家要强大,提醒我们难忘那份“痛”!思考:该不该高价买回文物,说出理由
教学预设
指导策略
非常支持
倾听理由,并举例引导:自家被强盗抢走的东西,你会从强盗手中买回来吗。
不该购买
倾听理由,引导:不买不代表不关心,我们应该怎样收回国宝?
不好判断
倾听理由,并作引导
圆明园的伤痛至今还留给我们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要教好历史与文化内容,教师除了要用足教材提供的文本素材,还要进一步拓展资源,广泛收集和利用与历史与文化内容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声像资料。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介,动态地再现历史场景,让历史“活起来”,让孩子在课堂上能真正感受到“活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