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消费视角下城市边际人的城市融入状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情消费视角下城市边际人的城市融入状况研究

摘要:城市边际人的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城市边际人的人情消费网络为测量工具来考察城市边际人的城市融入状况。一方面,城市边际人的人情消费行为是其在城市构建起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通过考察城市边际人的人情消费网络,可以发现他们在城市的社会关系网络状况,从而反映其城市融入程度。

关键词:城市边际人;人情消费;城市融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游离于城市的边缘地带,成为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具有双重角色的城市边际人。这一群体的城市融入状况已经引起了各方学者的关注。在社会学领域,此方面研究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论视角,如现代化理论视角、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视角等等。

回顾现有研究发现,虽有从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出发进行的研究,但此类研究都将城市边际

人的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作为影响其城市融入的因素加以分析。实质上,每个人的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理性选择与行动改变的。

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素有“熟人好办事”的说法。从这一说法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人情关系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情消费是建立人际关系,构建社会网络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人情消费作为城市边际人的城市融入状况研究的切入点,一方面,城市边际人在工具理性的驱动下,通过人情消费构建起其在城市的社会网络,以加深自身的城市融入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对人情消费网络规模、密度等的测量,客观地反映出了城市边际人的城市融入状况。

一、研究方案

(一)调查方法

本文中所用数据为笔者在兰州通过问卷调查所得。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无法获得完整的抽样框,因此在调查时,采用了偶遇抽样的抽样方法,因此,本文中的数据仅用作描述样本,而不用于推论总体。同时,为了深入了解城市边际人的人情消费行为在城市融入方面的作用,笔者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搜集具体事例。

(二)概念界定

1.城市边际人。边际人这一概念最早由罗伯特?帕克在《人类的迁徙与边际人》一书中提出,指的是生活在两种不同的人群中,并亲密地分享他们的文化生活和传统的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愿和过去以及传统决裂,但由于各种偏见,又不被他所融入的新的社会完全接受,他站在两种文化,两种社会的边缘,这两种文化从未完全互相渗入或紧密交融。

结合本文研究的实际情况,本文中所指的“城市边际人”是指,出身于农村的80、90后,在城市生活、工作一年以上,并有在城市长期生活或定居打算的劳动移民。这部分群体既有农村文化的深刻烙印,又深受现代城市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这两种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部分群体身处于文化碰撞之中,既无法摆脱传统农村行为方式,又无法完全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2.人情消费。目前关于人情消费的研究中,对人情消费的概念多界定为“在与自己关系紧密的他人遇到人生重大事项时,为了表达祝贺或同情等心意而以实物或金钱的形式对他人进行的馈赠,其目的是为了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关系网中获得所需要的社会支持和社会文化心理上的满足(包括象征、仪式、价值观、

自尊等)。”在本文中,笔者认为人情消费越来越趋向于工具性表达,因此将人情消费的概念扩大为“一切为了获得社会支持和社会文化心理上的满足而进行的消费行,包括随礼、请客、送礼等。”

3.城市融入。在本文中,城市融入的概念是指城市边际人在城市工作、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了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城市也开始认同和接纳城市边际人这一群体。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城市边际人单纯适应城市的过程,更是城市边际人和城市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

二、城市边际人的人情消费与城市融入状况

(一)城市边际人的人情消费状况

调查来看,城市边际人的人情消费支出压力较大。表1显示,有49.5%的样本近三个月人情消费支出在1000元以上,其中17%的被访者近三月人情消费支出达2000元以上。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城市边际人的主要人情消费对象在进城前后发生变化。进城前,城市边际人的主要人情消费对象是亲戚和朋友。而进城之后,人情消费对象出现多样化,与同事、老板、房东等人的人情往来明显增多。

进入城市之后,城市边际人接触到的群体异质性

增强。他们通过与各类群体进行人情消费,融入周围环境中,构建起自己在城市的社会关系网络。

笔者认为,城市边际人进入城市之后,其人情消费行为具有工具理性的特征。而调查恰好印证了笔者的假设。从表3看到,有三分之一的被访者认为自己进行人情消费时是出于投资心理。也就是说,他们期待着自己的人情消费行为能在日后为他们带来回报。

(二)城市边际人的城市融入状况

城市边际人的城市融入状况如何,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融入城市的意愿。要融入城市,就要先融入周边的环境中去,这其中,与本地人交往的意愿尤为重要。

表4反映了被访者与本地人交往的意愿,表中左侧的项目内容自上而下表示被访者与本地人的关系逐渐密切。表中数据显示,被访者与本地人交往的意愿较为强烈。愿意与本地人一起聊天、工作、成为邻居的被访者分别有65.8%、64.7%、62.5%。而当问及是否愿意与本地人成为亲密朋友时,我们可以看到,表示愿意的被访者为49.5%,少于半数,相较于上面三项内容,意愿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弱。后两项中,愿意和本地人一起参与社区管理的被访者为41.9%,而表示愿意和本地人通婚或结为亲戚的被访者为36.7%,

同样出现了递减的情况。

总体来看,城市边际人愿意与本地人交往,具有较强的城市融入意愿。但是,随着与本地人关系的增进,他们出现了种种担忧,这使得他们对进一步交往的意愿降低。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边际人还未建立起认同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