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精品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1.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内涵。

培养学生表达对父母之爱的能力。

1.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父母之爱。

如何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对父母之爱。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父母之爱的场景。

准备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话题或问题。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父母之爱的场景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父母之爱。

提问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第二章:父母之爱的内涵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内涵,包括关爱、呵护、包容等。

培养学生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内涵。

培养学生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父母之爱。

如何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故事或事例,展示父母之爱的内涵。

准备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话题或问题。

2.5 教学过程:2.5.1 讲解:通过讲解父母之爱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意义。

通过故事或事例,具体展示父母之爱的内涵,如关爱、呵护、包容等。

2.5.2 讨论:提问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表达对父母之爱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对父母之爱。

培养学生表达对父母之爱的情感。

3.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对父母之爱。

培养学生表达对父母之爱的情感。

3.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对父母之爱。

如何培养学生表达对父母之爱的情感。

3.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关于表达对父母之爱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准备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话题或问题。

3.5 教学过程:3.5.1 讲解: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对父母之爱。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要引导学生在交际中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倾听时要尊重别人,积极回应,同时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教材内容可以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呈现了三位父母爱孩子的不同方式。

这些事例在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以此引发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但教材中的事例是文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家庭小剧场”来更生动地呈现。

第二部分联系实际,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经历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这是前一个话题的延伸,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通过具体的事,可以体会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也可以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第三部分是以“小贴士”的形式提示交际过程中的要点:“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将交际要点的做法具体化,引导学生真诚沟通。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口语交际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交际技巧,能表明自己的基本观点,认真倾听,但在如何选择恰当的材料,如何积极回应别人的观点这两点上还需要老师引导,教授具体的方法。

因此,在交际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工具和技巧。

教学目标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3、从生活细节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回应父母不同形式的爱。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父母之爱”1、播放《感恩父母》视频。

2、分享观后感受。

3、生自由谈感受。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父母之爱的伟大,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珍惜父母的爱。

本课主要通过讲述父母为孩子付出的种种,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从而激发他们的孝心。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父母之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感受过父母的爱,但未必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父母之爱,并帮助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表达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父母的爱,增强孝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父母之爱,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重点:通过课堂讨论、表达,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激发他们的孝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父母之爱。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榜样法:以优秀的学生为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感悟父母之爱。

2.准备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名言警句,用于课堂分享。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孩子生病时父母的关心,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之爱。

让学生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父母之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课文,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父母之爱,并讨论课文中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2.语言建构与运用: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对父母的爱,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家庭文化,感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孝敬父母的道德素养。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培养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父母之爱的基本概念。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伟大的情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描述的父母之爱的具体事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父母之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以便全班共同学习和借鉴。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父母之爱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表达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并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本章节选自XX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学习课文《父母之爱》,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尊重长辈的良好品质。
本节课将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之爱,并通过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关于口语交际和父母之爱的知识,能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孝心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口语交际和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2. 掌握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难点: 1. 学生情感体验的转化为语言表达。

2. 学生如何在口语交际中表达真实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口语交际和父母之爱的重要性,通过阅读相关课文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和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2. 方法:1.教师引导: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父母之爱的话题。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3.听读训练: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课堂点评:教师对学生表达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真实感受。

四、教学步骤1. 热身•通过一段亲情小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2.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引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

3.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父母之爱》,理解文中所传达的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家庭情况,分享彼此对父母之爱的感受。

5.口语交际练习•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6.课堂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口语交际和父母之爱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真实、表达能力有限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下节课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等更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父母之爱。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父母之爱的不同表现形式,感受父母的关爱之情。

2、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条理清晰地讲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讲述自己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以及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尊重不同的观点。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有时可能表现为严厉的要求和批评,从而正确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

(2)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母关爱孩子的视频,如父母为孩子做饭、陪孩子学习、送孩子上学等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导入新课。

(二)阅读教材中的示例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个关于父母之爱的示例,分别是:示例一:李刚的学习成绩不好,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他,并要求他每天晚上必须学习到 12 点。

示例二:王小雅的妈妈每天都会为她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还会送她上学。

示例三:陈敏的爸爸经常鼓励她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她的能力。

(三)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这三个示例进行讨论:(1)你认为这些父母的做法是爱孩子的表现吗?为什么?(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角色扮演1、请几组学生分别扮演示例中的父母和孩子,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母和孩子的心理。

2、表演结束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分享自己的故事1、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父母之爱的具体事例,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2、鼓励学生在分享时,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

(六)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案例,如父母为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父母在孩子生病时无微不至地照顾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
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了解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掌握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
•情感交流:父母之爱
•口语表达:表达对父母的爱
•真情流露:直抒心声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掌握相关表达用语
•难点: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情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互动交流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
–师生共同阅读相关课文,讲解父母之爱的内涵。

•第三步:实践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爱。

•第四步:总结
–听取学生表达的心得体会,引导他们诉说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反思
1.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学生参与度高;
•需要加强细节处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之爱的细节。

2. 教学改进
•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广泛地发表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调整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学生情感表达的方式。

3. 教学展望
•希望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能更加懂得父母之爱的珍贵,从而更珍惜家庭关系,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启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之爱的珍贵。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亲情的力量。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美德。

3.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内容:1. 父母之爱的定义和特点2. 孝敬父母的重要性3. 表达对父母爱的方法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感受到亲情的力量。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

3. 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之爱,从而激发他们的孝心。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之爱的定义和特点,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谈话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父母之爱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孝敬父母,为什么孝敬父母很重要。

二、新课内容(10分钟)1. 教师讲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对父母之爱的一种回报。

2. 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对父母的爱的方式,如说“我爱你”、“谢谢您”等。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成员互相扮演父母和孩子,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练习表达对父母的爱。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提出疑问。

3. 教师给予解答,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口语交际中表达对父母爱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考察他们是否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准备:1. 课件:父母之爱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 教学材料: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名言等。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分析这节课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是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中的一部分。

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实践展现出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悟,并培养他们关爱家人、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父母之爱”这一主题,在口头表达中掌握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理解和体会父母之爱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父母付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和珍惜。

•难点: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表达感情和情感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课文材料:准备相关的故事、诗歌或文章,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

2.图片资料:准备家庭的照片或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爱。

3.实物道具:准备一些代表父母之爱的实物,如花束、礼物等,让学生触摸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一段短小精悍的故事或者诗歌导入主题,引起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

第二步:学习课文学生通过阅读或听老师朗读相关课文,理解其中描写父母之爱的内容,并探讨其中的情感和感悟。

第三步:情感分享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受,通过讨论与分享增强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步:口语表达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激和珍惜,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练习。

第五步: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之爱的感情,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关爱家人、表达爱意。

六、教学反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口语表达或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表达,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七、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或者制作一份表达爱意的手工作业,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反馈和改进。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能够讲述父母的爱,并从中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爱,积极与父母沟通。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事例来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激。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体会父母的爱,并能够用具体的事例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伟大。

2. 激发兴趣: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所做的让他们感动的事。

3. 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故事,并推选出代表在班上发言。

4. 总结归纳:总结学生讲述的故事,归纳出父母之爱的伟大之处。

5.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引导学生积极与父母沟通。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五、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教学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讲述父母的爱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在小组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通过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爱,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但是,在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体会父母的爱时,还需要加强引导力度,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父母的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教案(共4篇)

部编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教案(共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能认真、有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教学重点】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难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教学策略】1.采用双向互动、多维互动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课本中的三个事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的情形,不仅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谈看法开拓了思路。

所以在口语交际时,要精心创设情境,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多媒体课件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课件出示下列事例:李刚的考试成绩不稳,总是忽高忽低。

这次,李刚没考好,爸爸狠狠地训斥了李刚。

训斥完了,爸爸又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情况吗?你觉得李刚的爸爸爱李刚吗?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的爱呢?下面我们针对这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板书:父母之爱)二、阅读事例,说说自己的见解。

1.教师课件出示另外两个事例。

王小雅的妈妈每天都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

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2.学生自由阅读。

3.你怎样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教师课件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深厚,培养学生珍惜父母情感、尊重父母付出的意识,感恩父母,主动关心父母的品质。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父母之爱,增进家庭和睦与和谐。

具体目标包括:1.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中的感情色彩,能够简洁地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珍惜家庭关系,为构建和谐家庭氛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与感情色彩;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真挚表达感情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度感受文章中蕴含的父母之爱,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2.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口语表达技巧,贴近生活、真实自然地表达感情。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引导学生谈论家庭、父母。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主题的认知。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阅读《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内容,并分析文章结构、感情表达。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关怀与爱。

每组呈现自己的讨论成果,分享对父母之爱的感悟。

4. 课文学习(20分钟)逐段解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和重要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情感色彩和主旨;提问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受。

5. 口语练习(20分钟)进行口语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口语表达方式,帮助他们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真实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情。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的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悟与爱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感恩之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表达感情还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扣紧课文,交流感受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四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

2.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以父母的爱是_____(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

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阅读片段,发表见解1.导入。

是呀,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阅读。

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或让同学打开课文第110页),学生自由阅读。

3.交流。

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最后,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三个故事中的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迁移运用法:鼓励学生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思考角度等运用到实际的口语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5分钟)
播放视频,营造氛围:上课伊始,播放一段温馨感人的亲子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涵盖父母照顾孩子生活起居、陪伴孩子学习玩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支持等多个方面,配以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浓浓的父母之爱。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微笑着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呀?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点点滴滴呢?”
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围绕“父母之爱”这一主题,清楚、连贯地讲述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与父母相处的故事,表达真情实感。
学会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抓住要点,并适时进行补充、提问或评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回忆生活点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逐字逐句地阅读这些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了解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任务和规范。
指导表达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讲述故事,教师进行简单的方法指导。例如,告诉学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把经过讲清楚;在表达感受时,可以结合自己当时的心情、想法,使用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如“开心”“感动”“委屈”等,让自己的讲述更生动、更有感染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进行示范讲解,比如:“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特别着急。首先,她赶紧给我量体温,发现我发烧了,接着就急忙带我去医院。在医院里,妈妈跑前跑后地挂号、找医生,累得满头大汗,然后一直陪着我打针,还不停地安慰我。最后,我的烧退了,妈妈才松了一口气。当时我心里特别感动,觉得妈妈真的好爱我呀。”

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教案

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教案

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教案“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教案1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历,说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针对父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说说自己的看法,注意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语言不要过激,要做到有礼和有理。

(重点)3、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给予积极回应。

(重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朗读音频和视频资料,制作相关PPT。

学生准备:按要求搜集相关素材,准备发言提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赞美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的,让我们懂得了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们就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抚养和教育我们,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呵护着我们一步步成长。

但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看待爸爸妈妈的做法的。

对他们的爱你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二、安排活动,提出要求1、公布活动方案:师: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共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表一下对三个典型材料中父母的做法的看法;第二个阶段是说一说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做法。

2、提出活动要求:师: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大家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遵守(课件出示活动要求):(1)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可以用我们课前准备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2)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可以给予积极的回应,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但不能攻击别人的观点;(3)别人发言时注意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

设计意图:教师作为整堂课的“导演”,应当从总体上安排好活动方案,并提出活动要求。

这样才能让下面的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三、确定话题,分组讨论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和人生态度等千差万别,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也就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下面老师就给大家展示三个典型材料:材料一: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

批评完之后,爸爸对李刚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秀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父母对孩子的爱,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和回报。

本文以真实感人的故事为例,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感受父母之爱,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尚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之爱,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感恩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父母之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培养感恩和回报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父母之爱。

3.深入理解父母之爱,培养感恩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母之爱。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中体会到父母之爱。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

2.与父母之爱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表演所需的道具、服装等。

七. 教学过程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父母之爱。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父母之爱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父母之爱。

引导学生用词语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父母之爱。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体会父母之爱。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悟。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回报父母之爱,分享自己的经历。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母之爱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人教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口语交际课文。

本课以父母之爱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并学会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但在与他人交流时,有时还会出现紧张、害羞等情况。

此外,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语气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父母的爱,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语气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之情。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大方、自然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爱。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交际能力。

4.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向父母表达爱和感激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课件:教材中的案例、图片等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父母的爱是什么吗?”“你们是如何向父母表达爱和感激的?”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

小学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3、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和感受;引导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情感真挚。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父母之爱,避免浮于表面的表述;让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时,能够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从中获得启发。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感人的亲子视频,视频中展现了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各种场景,如照顾生病的孩子、陪伴孩子学习、为孩子准备生日惊喜等。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父母之爱。

2、简单介绍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要求,强调这是一个分享和交流自己对父母之爱理解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明确话题和要求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父母之爱”四个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谈论父母之爱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可能的方面,如父母的关爱行为、自己的感受、父母之爱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等。

2、强调口语交际的要求:发言要清晰、有条理,声音要洪亮,要尊重他人的发言,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三)案例分析1、教师讲述几个关于父母之爱的案例,如:-一位母亲为了给孩子筹集学费,每天下班后还要去做兼职,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抱怨过。

-一位父亲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搬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孩子生病时,父母整夜未眠,一直在床边照顾,担心孩子的病情。

2、针对每个案例,教师提问学生:“从这个案例中,你能感受到父母怎样的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父母之爱的具体表现和背后的情感,如无私奉献、牺牲自我、关爱孩子的健康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一篇以讲述父母之爱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文章。

文章通过描述父母在不同场景下的关爱行为,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父母之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对父母之爱的认识,学会用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学会用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懂得感恩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学会用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体会父母之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图片或视频,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饰。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父母之爱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父母的爱。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父母的爱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文章《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父母之爱。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的情景。

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建议。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特殊的日子里表达对父母的爱,如生日、节日等。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精品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父母之爱的关注和思考。

2.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感受父母的爱。

2. 分享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事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学生们从小到大,父母对他们说过哪些关心的话?做过哪些关心的事?2. 分享事例或故事:教师分享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事例或故事,如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付出的努力等。

3.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或感受。

第二章:父母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父母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关心饮食、照顾健康、辅导学习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父母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并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步骤:1. 讲解父母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教师讲解父母的爱如何通过关心饮食、照顾健康、辅导学习等方面体现出来。

2. 学生观察和记录:让学生观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行为,并记录下来。

3.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父母之爱,互相交流感受和体会。

第三章:父母的期望与支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期望和支持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内容:1. 探讨父母的期望和支持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应父母的期望和支持,以及如何感恩和回报。

教学步骤:1. 讲解父母的期望和支持的重要性:教师讲解父母的期望和支持如何影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 学生思考和分享:让学生思考父母的期望和支持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感恩和回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期望和支持,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四章:沟通与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紧课文,交流感受
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四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

2.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以“父母的爱是_____(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

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阅读片段,发表见解
1.导入。

“是呀,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
不尽相同。

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阅读。

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或让同学打开课文第110页),学生自由阅读。

3.交流。

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最后,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三个故事中的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

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教师应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甚至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
1.导入。

“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2.讲述。

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3.评说。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
1.讲故事,求沟通。

回家以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2.讲心事,求沟通。

把自己对父母之间教育自己的事例和不同看法跟父母谈谈心,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