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组织ppt课件
合集下载
猪场生产流程管理课件(PPT 56张)
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高级形式
衡量现代化养猪生产的标准
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高
适度规模, 发挥最佳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经济效益好
3
现代化养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按繁殖过程安排工艺流程 养猪生产的环节
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与保育 和生长育肥等
按照这一过程将猪群分为公猪群、繁殖母猪群、仔
养猪生产采用什么样的模式, 必须根据当地的经 济、气候、能源等综合条件来决定,最终要取得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饲养模式不可照抄照搬,看起来很先进,但不适 用、经济效益低
12
三、养猪生产工艺
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的组织方法
13
养猪生产工艺
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6
二、养猪生产模式
在国内外养猪生产中,养猪生产的模式是多样 的,一般按照哺乳母猪活动的空间可分三类: 集约化饲养 半集约化饲养 散放饲养
7
集约化饲养
养猪生产模式
集约化饲养即完全圈养制,也称定位饲养,哺乳 母猪的活动面积小于2m2
早期的形式是用皮带或锁链把母猪固定在指定地点、
也有用板条箱限制母猪的活动空间 现在采用母猪产床也叫母猪产仔栏或防压栏,一般设 有仔猪保温设备
主要特点是“集中、密集、约制、节约”,猪场占地面
积少、栏位利用率高 , 采用的技术和设施先进 , 节约人力 , 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典型的工厂化养猪, 在世界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
8
采用分段饲养、全进 全出饲养工艺,猪场的饲养规模不同、技术水平不一样, 不同猪群的生理要求也不同,为了使生产和管理方便、 系统化,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不同的饲养阶段,实 施全进全出工艺
猪生产学-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PPT课件
1.配种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2.妊娠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3.分娩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4.保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5.肥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6.后备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7.公猪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18
1.配种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 数的测算
表7—1所示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13
表7—1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任务
指标
任务
指标
母猪年产窝数(窝) 2.1~2.3
仔猪保育天数
28~35 (天)
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头) 10
保育仔猪期末体重(㎏)
18~20
母猪平均窝断奶仔数 (头)
母猪分娩率
9 90﹪
保育仔猪成活率
生长育肥猪20~90㎏饲养 天数(天)
栏计算,而7~10月龄的适龄后备猪所占的猪栏数(10)要求建 造的猪舍数为 : 建造猪舍数﹦后备舍猪栏数÷标准舍栏数 ﹦10÷20﹦0.5(栋)
•24
7.公猪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 的测算
公猪舍猪栏数﹦基础母猪数÷20÷每栏 饲养头数
﹦618÷20÷1﹦31(栏) 共养种公猪 31头
建造猪舍数﹦公猪舍猪栏数÷标准舍栏 数﹦31÷20﹦1.6(栋)
建造猪舍数﹦妊娠舍母猪栏数÷标准舍 栏数﹦87.8÷20﹦4.4(栋)
•20
3.分娩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 数的测算
分娩舍母猪栏数﹦每周分娩母猪数×分 娩舍饲养周数÷每栏饲养头数 ﹦24×7÷1﹦168(栏) 该时段共养母猪24×6﹦144头
建造猪舍数﹦分娩舍母猪栏数÷每栋标 准舍内放置的分娩栏数 ﹦168÷31﹦5.4(栋)
一、养猪工艺流程的开通 二、 生产周转中配种母猪的补充及淘汰
•18
1.配种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 数的测算
表7—1所示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13
表7—1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任务
指标
任务
指标
母猪年产窝数(窝) 2.1~2.3
仔猪保育天数
28~35 (天)
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头) 10
保育仔猪期末体重(㎏)
18~20
母猪平均窝断奶仔数 (头)
母猪分娩率
9 90﹪
保育仔猪成活率
生长育肥猪20~90㎏饲养 天数(天)
栏计算,而7~10月龄的适龄后备猪所占的猪栏数(10)要求建 造的猪舍数为 : 建造猪舍数﹦后备舍猪栏数÷标准舍栏数 ﹦10÷20﹦0.5(栋)
•24
7.公猪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 的测算
公猪舍猪栏数﹦基础母猪数÷20÷每栏 饲养头数
﹦618÷20÷1﹦31(栏) 共养种公猪 31头
建造猪舍数﹦公猪舍猪栏数÷标准舍栏 数﹦31÷20﹦1.6(栋)
建造猪舍数﹦妊娠舍母猪栏数÷标准舍 栏数﹦87.8÷20﹦4.4(栋)
•20
3.分娩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 数的测算
分娩舍母猪栏数﹦每周分娩母猪数×分 娩舍饲养周数÷每栏饲养头数 ﹦24×7÷1﹦168(栏) 该时段共养母猪24×6﹦144头
建造猪舍数﹦分娩舍母猪栏数÷每栋标 准舍内放置的分娩栏数 ﹦168÷31﹦5.4(栋)
一、养猪工艺流程的开通 二、 生产周转中配种母猪的补充及淘汰
生产过程组织概述.pptx
较高
对象专业化通常使用专用的机器,只 生产几种产品,对技术、培训和监管要求 不高。
——传统式生产方式
3、成组技术(单元式制造)
——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成组技术是一种以零件结构和工艺相似性为基 础的生产和管理技术。
二战以后,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印度、香港、 日本和美国得到研究与运用。
它用编码的方式将机械零件按种类、加工工序、 加工参数、材料分类成组,便于产品设计、过程设 计和生产管理,从而提高生产率。
原材料 成品
锯床2
机床3
打磨3
生产单元
钻孔1
修边3 碾床
优点
设备改变容易; 员工培训时间缩短; 物料处理成本降低; 零件生产、运送更快捷; 流程中库存小; 生产自动化容易。
四、合理设计生产过程的要求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第二节 设施的选址与布局
➢农村设厂
优缺点与城市相反。 适合:工厂规模大、需占用大量土地、
生产对环境污染较大、需大量非技术性粗工、 有高度制造机密,需与周围隔离。
➢顾客与供应商的位置; ➢廉价熟练劳动力的分布以及是否可得; ➢获得原材料的渠道的距离和时间长短; ➢不同运输方式的时间和成本; ➢不同国家的材料成本差异; ➢避税区的分布及其重要性; ➢补偿贸易; ➢本地占有率目标; ➢出口管理措施,如关税税率和退税政策。
二、影响选址的因素
制造业:劳动力条件、基础设施、原材 料供应、运输成本
⑥
产品或者原材料流转
生产运营
优点:生产周期短;运输路线短,降低
运输成本;减少缺点品库存量;减少生产单位 之间的协作;有利于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现场质量控制与管理PPT课件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可 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 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产 品的整体质量。
增强客户满意度
高质量的产品能够满足客 户的期望和需求,从而提 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 意度。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和降低维修成本,质量控 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 成本。
统计过程控制(SPC)
SPC是一种利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的工具,通过对生产数据的 收集、分析和控制图的应用,发现异常波动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生产过程的稳 定性和产品质量。
SPC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控制对象、选择合适的控制图、收集数据、绘制控制 图、分析和处理异常波动等。
过程能力分析
厂。
数据分析与改进
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深 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持续改
进生产过程。
04
生产过程现场质量控制方法
检查与测量
检查
通过观察、试验和测量等方法, 对产品特性进行检测,确保产品 符合规定要求。
测量
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对产品尺 寸、重量、温度等物理特性进行 量化分析,确保产品符合规格标 准。
详细描述
该制造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 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流程。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方法,确保了产品的质 量和稳定性。同时,该企业还注重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
满意度。
案例二:某机械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实践
总结词
精细化、标准化、可追溯
详细描述
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对产品进行检查和测试,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对于重大质量问题,应组织专题会议进行讨 论和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跟踪实施效果。
生产过程培训课件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技术,减 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水平,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02
生产设备操作和维护
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须知
操作规程
制定详细的设备操作规程,包括 开机、运行、关机等步骤,确保 操作人员能够, 包括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确 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生产过程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生产流程概述 • 生产设备操作和维护 • 生产物料管理 • 生产质量控制 • 生产人员培训和管理 • 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
01
生产流程概述
生产流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生产流程定义
生产流程是指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组装到最终产品出 厂的整个过程,包括各个阶段、环节和工序的安排和衔接。
培训课程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
根据生产人员的岗位和职责,设置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培训效果和学员的参与度。
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
评估方式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03
生产物料管理
物料采购和验收
01
02
03
采购计划
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 制定采购计划,确保物料 供应及时。
供应商选择
评估供应商的资质、信誉 和产品质量,选择可靠的 供应商。
验收流程
对采购的物料进行质量检 查、数量核对和规格确认 ,确保符合生产要求。
物料存储和保管
仓库管理
合理规划仓库布局,确保 物料分类存放和有序管理 。
生产过程组织
第四篇第一节 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地位 • 第二节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管理 •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第一节 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地位
• 一、中小企业的内涵和特点 • 1、中小企业的内涵: • 在劳动力或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或产品、
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对策研究
一、MIS研究的目标
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MIS的理论框架、 基本模式和方法体系。
具体研究重点有以下五个方向:
1、基于MIS的特性,应用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应用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创立完善的系统建设方 法和技术体系。
2、在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各 类组织的主要管理、决策职能的MIS需求模型体系。
二、设备的保养 1、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 日常维护 定期维护 2、设备维护保养的经济指标P296
三、设备检查 1、日常检查 2、定期检查 3、精度检查 四、设备修理 1、设备修理的类别 2、设备修理的组织技术
第六节 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一、设备的最佳更新期 见P300 二、设备的补偿与折旧 P302
第三节 物流领域的若干新观点及发展趋 势 略
第四节 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一、设备的选择
1、企业远景开发与设备选择 2、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与设备的选择 3、设备选择的一般步骤 二、设备的合理使用 1、制约设备运行的技术因素 2、合理使用设备的基本要求 “四项要求” “五项纪律”
第五节、设备的维护与修理 一、设备的磨损规律 1、设备的有形磨损 2、设备的无形磨损 3、设备的综合磨损
二、ISO9000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三、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质量的含义P207 2、质量管理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改进 1、企业建立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P207 2、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 3、质量手册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5、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第三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2)-生产过程组织
n=4mt1=来自分钟T平 ti (n 1)t L t2=4分钟
i 1
t3=10分钟
t4=6分钟
tL ——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
TP
当后道工序时间小于前道工序加工时1图0 间62-04 3,平0 4行0 移50动6方0时式间(分钟)
后道202工0/5/2序1 将出现工人或设备的等待工时
32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不同层次生产运作系统空间组织个性的一面
➢ 内容不同。 ➢ 影响要素不同。 ➢ 所面临和需要处理的问题也不同。
2020/5/21
16
(二)工厂平面布局的基本原则
设置生产单位的基本原则 ➢专业化原则 ➢适应性原则
布置空间场所的原则
➢有利生产 ➢方便运输 ➢节约用地 ➢美化环境
2020/5/21
17
特点——既要求每道工序连续进行加工,又 要求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地加工。
其具体做法:
➢当ti<ti+1时,零件按平行移动方式移动; ➢当ti≥ti+1时,以i工序最后一个零件的完工时
间为基准,往前推移(n-1)×ti+1作为零件在 i+1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2020/5/21
33
T平顺=nt1-(n-1)t2+nt2
2020/5/21
24
工艺专业化原则的缺点
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运输次数多,运输 路线长;
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 只能使用通用机床、通用工艺装备,
生产效率低; 在制品量大,生产周期长。
2020/5/21
25
(二)对象专业化原则和 对象专业化车间
即按产品(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特点:三不同一同,即不同设备、不同工种、
生产运营管理课件_第03章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7
生产运营管理
第 3 章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第一节 生产过程概述
1.1 生产过程及其划分
2.生产过程的概念 基本生产过程,是指企业基本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企
业所生产的产品按其专业特点及使用对象,可分为基本 产品、辅助产品和附属产品。
基本产品是指代表专业方向并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辅助产品是指企业为保证基本生产的需要,而不是用来 满足市场需求所生产的某些产品;附属产品是指企业生 产的一些不代表企业专业方向而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
面。缩短交货期的主要工作应该放在生产过程上。在以 功能划分组织机构的企业里,为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工 作能够顺利地执行,使交货期尽可能缩短,部门之间的 工作衔接好也是非常必要的。
2.生产过程的概念
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技术 准备、加工制造、辅助生产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全 部生产活动的总和。
在整个过程中,从技术准备开始到产品制造完毕称为 生产过程;从接受订单到产品交货持续的时间长度称为 交货期,生产过程持续的时间是交货期的主要组成部分。
5
生产运营管理
第 3 章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第一节 生产过程概述
1.1 生产过程及其划分
1.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 在业务处理时间中,大部分时间花在技术准备工作方
1.1 生产过程及其划分
2.生产过程的概念 ⑵产品生产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就是基本生产过程,由不同工艺性质的
生产阶段组成,这些生产阶段称为工艺阶段。不同的工 艺阶段需要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 差别。
10
生产运营管理
第 3 章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第一节 生产过程概述
1.1 生产过程及其划分
6
第六章---化工生产工艺流程PPT课件
11第六章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第一节概述一工艺流程的组成二工艺流程图第二节工艺流程的配置一工艺流程配置的一般原则二工艺流程配置的方法2第六章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第三节工艺流程的分析评价与优化一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二经济合理性三工业生产的科学性四操作控制的安全性第四节典型工艺流程解析一氨合成工艺流程解析二乙酸乙烯酯溶液聚合法生产聚乙酸乙烯酯工艺流程解析3第一节概述一工艺流程的组成二工艺流程图4一工艺流程的组成化学工程
• 二段炉: CH4+H2O = CO+3H2
• 变换炉: CO+H2O ƒ H2+CO2
• 脱碳塔: CO2+K2CO3 +H2O ƒ 2KHCO3
• 甲烷化炉:CO+3H2 = CH4+H2O
• 合成塔: 3H2+N2 ƒ 2 NH3
37
38
39
14
二、工艺流程配置的方法
1. 原料预处理系统 ⑴原料的选择和利用
化工厂原料的费用一般占60%-80%; 尽可能选用价廉易得的原料; 尽可能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反应的选择性和目 的产物的收率。
⑵原料的预处理
①、②、③、④、⑤、
15
二、工艺流程配置的方法
2. 反应系统
理想反应器;适宜的反应条件 辅助设备
4
化工过程:
化工生产从原料到制成目的产物,经过的一系列物理和 化学加工处理步骤。
每个化工生产过程基本包括三个步骤:
包含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产物的分离及精制 化工过程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为中心。 工业生产中,制备产品氨包括以下步骤: 合格氮气、氢气的制备; 氢气和氮气进行化学反应合成氨; 分离混合气中的产品氨;
通常操作压力为25-30 MPa时采用一级氨冷, 进塔氨含量控制在3%-4%;而在20 MPa合成时采 用二级氨冷,15MPa下合成时采用三级氨冷,此 时进塔氨含量可降至1.5%-2.0%。
• 二段炉: CH4+H2O = CO+3H2
• 变换炉: CO+H2O ƒ H2+CO2
• 脱碳塔: CO2+K2CO3 +H2O ƒ 2KHCO3
• 甲烷化炉:CO+3H2 = CH4+H2O
• 合成塔: 3H2+N2 ƒ 2 NH3
37
38
39
14
二、工艺流程配置的方法
1. 原料预处理系统 ⑴原料的选择和利用
化工厂原料的费用一般占60%-80%; 尽可能选用价廉易得的原料; 尽可能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反应的选择性和目 的产物的收率。
⑵原料的预处理
①、②、③、④、⑤、
15
二、工艺流程配置的方法
2. 反应系统
理想反应器;适宜的反应条件 辅助设备
4
化工过程:
化工生产从原料到制成目的产物,经过的一系列物理和 化学加工处理步骤。
每个化工生产过程基本包括三个步骤:
包含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产物的分离及精制 化工过程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为中心。 工业生产中,制备产品氨包括以下步骤: 合格氮气、氢气的制备; 氢气和氮气进行化学反应合成氨; 分离混合气中的产品氨;
通常操作压力为25-30 MPa时采用一级氨冷, 进塔氨含量控制在3%-4%;而在20 MPa合成时采 用二级氨冷,15MPa下合成时采用三级氨冷,此 时进塔氨含量可降至1.5%-2.0%。
DOP的生产工艺过程 ppt课件
• 5.收集:中和10分钟后打开阀VD214取样验酸度, 取样后关闭VD214。酸度合格后打开收集阀VD208, 关闭回流阀VD216开始收集。
• 6.排废碱液:中和供碱液后,应立即调节排废碱液 底流阀门,并保证水位在正常指定位置上,当 R203液位达到20cm后,开启R203排碱水阀VA206 (开度为1/3)、VD215。Q201排碱水阀VD206可 视R203碱水液位情况随时调节,要求废碱液中基 本不带酯,收集酯中基本不带碱水。
取样后及时检测物料,酸度在≤0.028%~0.35%(以邻苯二甲酸 计)范围时物料合格。首先停止加热,关闭F101盘管加热阀VA103 和VA104.关闭真空阀VA111,打开放空阀VD116, 将系统放出常压 准备打料(注意冷却水不能停)。打料前要通知中和工序提前做好 收料准备。打开H102的进水阀VA110,将设备内充满水,然后打开 F101出料阀VD107,VD130进行打料。当分相器R103真空放空阀 VD116有跑风声音,说明料打净,关闭VD107,VD130和H102进水 阀VA110.同时通知中和人员料已打净。 • 6. 放水:酯化合格后分相器R103放水,打开放水阀VD126将反应水 放至R204中,放水时R103中保留10cm水位,以防止将醇放走(注 意反应过程中不允许放水),放水后关好阀门。 • 7.停车:停车时将分相器R103内的醇和水全部打净关好阀门,并将 冷却水关闭。
• 12.R303醇水收集半罐时,提前打开R306罐的真空 阀VA304,关闭VD325提前备好真空,R303罐满 后打开出料阀VD318直接打入R306。
• 13.质量要求:闪点≥192℃〔开杯〕;酸度 ≤0.009%;色度实测;酯中不含水。
• 14.放废水∶经常检查粗酯罐R301,及时将罐底部废 水放掉。
• 6.排废碱液:中和供碱液后,应立即调节排废碱液 底流阀门,并保证水位在正常指定位置上,当 R203液位达到20cm后,开启R203排碱水阀VA206 (开度为1/3)、VD215。Q201排碱水阀VD206可 视R203碱水液位情况随时调节,要求废碱液中基 本不带酯,收集酯中基本不带碱水。
取样后及时检测物料,酸度在≤0.028%~0.35%(以邻苯二甲酸 计)范围时物料合格。首先停止加热,关闭F101盘管加热阀VA103 和VA104.关闭真空阀VA111,打开放空阀VD116, 将系统放出常压 准备打料(注意冷却水不能停)。打料前要通知中和工序提前做好 收料准备。打开H102的进水阀VA110,将设备内充满水,然后打开 F101出料阀VD107,VD130进行打料。当分相器R103真空放空阀 VD116有跑风声音,说明料打净,关闭VD107,VD130和H102进水 阀VA110.同时通知中和人员料已打净。 • 6. 放水:酯化合格后分相器R103放水,打开放水阀VD126将反应水 放至R204中,放水时R103中保留10cm水位,以防止将醇放走(注 意反应过程中不允许放水),放水后关好阀门。 • 7.停车:停车时将分相器R103内的醇和水全部打净关好阀门,并将 冷却水关闭。
• 12.R303醇水收集半罐时,提前打开R306罐的真空 阀VA304,关闭VD325提前备好真空,R303罐满 后打开出料阀VD318直接打入R306。
• 13.质量要求:闪点≥192℃〔开杯〕;酸度 ≤0.009%;色度实测;酯中不含水。
• 14.放废水∶经常检查粗酯罐R301,及时将罐底部废 水放掉。
球团生产工艺流程PPT课件
CHENLI
4
• 六、竖炉焙烧
• 竖炉主要分干燥、预热、焙烧、均热和冷却五个阶段。干燥带主要是 生球的干燥和初步加热,在干燥带生球的抗压强度提高,落下强度降
低,该带的温度一般控制在500℃以下,主要是避免因温度过高造成 生球爆裂;预热带:生球主要进行内部结晶水分解和排除,磁铁矿的
氧化和结晶,由于生球在预热带发生较多的物理化学变化,所以必须
团到了冷却带和鼓入炉的冷空气对流进行热交换。
CHENLI
5
• 七、指标解释: • 1、产量:以送出球团检斤重量为准 • 2、平均强度:要求2500N以上 • 3、强度合格率(1500N):≥ 85% • 4、粒率10mm——25mm: ≥95%以上 • 5、膨胀率:≤15%
CHENLI
6
• 附:流程图:
CHENLI
3
• 五、造球 • 造球使球团工艺的关键,原料在造球盘里,受到滚动、转动、翻动、
揉、搓和挤压,使原料做机械运动而形成了生球。造球过程可分为三 个阶段:母球形成,母球长大和生球紧密。造球加水分别是滴水、雾 水,其决定着母球的形成速度和生球的长大速度,一般要求矿粉稳定 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改动加水的多少,以免造成造球系统的不稳定。除 加水的控制外,来料的水份对造球也有很大影响,来料水份过小则成 球缓慢,母球很难长大,生球粒度偏小,而且生球强度差;来料水份 过大母球容易互相粘连和变形,生球粒度补均匀,生球强度好但入炉 容易爆裂。所以为了稳定生产,造球工必须每小时监测一次生球落下, 随时用手测来料的水份,来料水份应控制在7.0%±0.5%。
• 二、生产设备及产能:目前公司本部污泥球生产系统由一套配料系统、一套 烘干系统、两台高压压球机、4座污泥球焙烧炉组成,生产系统的产能可达 400—450吨/日,目前日产300吨左右(6月30日后),现价段炼钢日产污泥 270吨(干基)左右。
生产过程组织
6.1 神经网络发展历史
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经过4个阶段。 1 启蒙期(1890-1969年)
1890年,W.James发表专著《心理学》,讨论了脑的结构和功能。 1943年,心理学家W.S.McCulloch和数学家W.Pitts提出了描述脑神经细 胞动作的数学模型,即M-P模型(第一个神经网络模型)。
对象专业化形式有两种主要形式:以成品或部件为对象的专业化形式和 以同类零件为对象的专业化形式。其优点是:加工路线短;为采用先进的生 产过程组织形式(流水线、自动化)创造条件;大大减少车间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在制品管理。它的缺点是:对产品变动的应变能力差;设备利用率低; 工人之间的技术交流比较困难,因此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限制。
❖ 企业生产单位的设置主要有两种形式:工艺专业化形式 和对象专业化形式。
(一)工艺专业化形式
工艺专业化形式是按照生产过程各个工艺阶段的工艺特点 来建立生产单位。
工艺专业化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设备;适应产品 品种的要求,适应分工的要求;便于工艺管理和提高技术水平; 利于加强专业管理和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个别设备出现故障或 进行维修,对整个产品的生产制造影响小。它的缺点是:加工 路线长;经过许多车间,增加交接等待时间;车间之间的相互 联系比较复杂,使计划管理和在制品管现工作更加复杂。
4 新连接机制时期(1986-现在)
神经网络从理论走向应用领域,出现了神经网络芯片和神经计算机。
神经网络主要应用领域有: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语音、指纹、故障 检测和图象压缩等)、控制与优化、预测与管理(市场预测、风险分析) 、通信等。
6 .2 神经网络原理
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的研究表明,人脑极其复杂,由一千多亿 个神经元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结构构成,其中大脑皮层约140亿个神经元, 小脑皮层约1000亿个神经元。
第二章-化工生产基本过程PPT课件
2021/7/24
10
(2)安全
• 正确地储存原料也是减少原料的损耗、避免安全事故 的发生,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在过去或即 使现在有些化工厂无论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直到正 常生产,都忽略了化工原料储存的环节,以至于化工 原料在储存的过程中造成原料的流失,甚至燃烧、爆 炸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 失。所以,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化工原料的储 存,以防止流失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2021/7/24
24
第二节 反应过程
(Reaction Process)
2021/7/24
25
应用知识:
1.不同反应器的结构特征、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2.反应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选择反应条件的依据; 3.操控各反应条件的方法与技巧。 技能目标:
1.能根据反应类型和对反应的要求正确地选用化学 反应器;
7
一、原料的选用与储存
(Selection, Use and Storing of Raw Material)
2021/7/24
8
一、原料的选用与储存
• 1、原料的选用
化工原料的选用,首先要考虑原料来源是否可靠; 其次要考虑运输是否方便、安全;再者在确定原料后, 要选择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所以原料的 选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技术的、经济的、 安全的、环保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确定技术成熟、 经济合理、来源可靠,而且环境友好,又符合国家能 源政策的原料作为该生产装置的原料路线。
2021/7/24
19
2.固体原料输送
• 固体原料的输送都是敞开输 送过程,有的利用皮带输送 机,如右上图,进行具有一 定斜坡高度的输送,如电解 食盐水溶液之前的粗盐的精 制,就是利用皮带输送机械 将工业粗盐从粗盐仓库输送 到具有一定高度的食盐溶解 槽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2、按生产工艺的特征划分 • 连续性生产--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生产的产品、 工艺流程和使用的设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劳动对象按固定 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地通过一系列设备和装置被加工处理成为产 品,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储存。
10
连续型生产管理的重点是要保证连 续供料和确保每一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行。 因为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出现故障,就会 引起整个生产过程的瘫痪。由于产品和 工艺相对稳定,有条件采用自动化装置, 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连续性生产和非连续性生产最显著的特征是:
1.连续性生产效率高,离散性生产效率低; 2.连续性生产柔性低,离散性生产柔性高; 鱼与熊掌的问题?? 如何同时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柔性? 尽量使用具有柔性功能的设备; 尽量使工人操作变得简单且标准
15
在连续性生产中工人长期从事简单生产易产生疲倦 情绪,反而于效率不利。 U 型生产单元一人多机
连续性生产
离散性生产
效率
较少 较少 有较多标准产品 较易实现 流水式生产 较低 表2-1可明连确续规性定离散性 较长 高 局部检修多,停产大修少 较少 较高 较低 较多
柔性
较多 较多 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 较难实现 批量或流水生产 较高 模糊的 较短 较低 多数为局部修理 较多 较低 较高 较少
14
4
基本生产过程:
• 工艺过程-- 指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形状、大小, 使之成为 成品的过程。这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构成
•检验过程--是对加工的毛坯、零件和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的过程。 它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 运输过程--指劳动对象在工序之间和车间之间的搬运过程
• 贮存等待过程--它是由于工作制度、生产要求和组织管理上的原 因所导致的贮存、等待的过程
•自然过程--指劳动对象处于自然力作用下的过程
5
生产过程需要满足的要素
1. 质量: (1)生产质量。
2. 成本: 3. 时间:
(1)生产进度。 4. 数量。
(2)设计质量。 (2)交货期限
目标:通过对上述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来满足上 述要素。
6
第二节 生产类型
一、定义: 生产类型是生产系统结构类型的简称,是产品的品种、 产量、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在企业生产系统的技术、组织、 经济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为什么需要对生产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管理。
11
离散型批量生产示意图
工件1
工件2
工件3
粗车区
粗铣区
钳工区
车精 车 区
铣
1 0磨 床 区
10
热处理 磨
精铣区
1
1
0
0
钻床区
10
10
热处理
1 0
10
装配区
12
• 离散的加工装配型--加工装配型的产品是由许多零部 件构成,而各个零件的加工过程是彼此独立的。所以整 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是离散的,制成的零件通过部件装配 和总装配最后成为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之间要求有一定 的在制品储备。
思考题
• 离散生产 大量生产 MTO 顺序移动 • 连续生产 单件生产 MTS 平行移动
•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1
第三节 生产单位的基本组织形式
企业是由不同的生产单位和部门组成的,企业必须 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生产单位并在各个生产 单位配备相应的机器设备,采取一定的专业化形式, 使企业在空间内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密切协作联 系的有机整体,它们确定了企业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形式。
第二章 生产过程组织
• 生产过程的构成 • 生产类型 • 生产组织的合理化原则 • 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
1
第一节 生产过程及其组成
什么是生产过程?
2
一、生产过程的构成(制造型生产) • 生产过程,是通过物理、化学或自然力作用将
原材料转化为有价值产品的过程. 比如钢铁生产:炼铁和炼钢为化学作用,轧钢为
物理作用,钢材的空冷为自然力作用 • 生产过程分为:
广义生产过程和狭义的生产过程(基本生产过 程)
3
广义的生产过程: 1、技术准备过程--生产系统的设计、新产品开发、技术 改造等(设计院、研究所) 2、基本生产过程-----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投料---产出) (生产计划科、调度科) 3、辅助生产过程--动力(水、电、汽)、维修(备件生 产)等(机械动力科) 4、生产服务过程--材料、原料、在制品、产成品的供应、 运输、仓储等(原材料处、运输处等) 5、附属生产过程—副产品的生产
16
3、按生产的重复性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
• 大量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固定、品种少、产量 大、生产的重复性高。 • 成批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 有一定的产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 • 单件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繁多而且不稳定, 每种产品的产量也很低
17
18
4、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 • 订货生产方式(MTO) •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交货期,按“期”组织生产过程 各环节的衔接平衡,保证产品如期完成; • 存货(备货)生产方式(MTS) •管理的重点应抓好供、产、销之间的衔接,防止库存 积压和脱销,要按“量”组织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 平衡,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生产管理重点是除了要保证及时供料和零部件的加工质 量外,重要的是要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 成套性,进一步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积压。
13
特征
用户数量 产品品种数 产品差别 自动化作业 设备布置的性质 设备布置的柔性 生产能力 扩充能力的周期 对设备可靠性要求 维修的性质 原材料品种数 能源消耗 在制品库存 副产品
22
7
二、分类: 1、按生产方法划分 • 合成型--将不同的原材料(零件)合成或装配成一种 产品。如 汽车、机械设备生产
8
• 分解型--将原材料经加工处理后生成多种产品,如炼 油、钢铁
• 调制型--通过改变加工对象的形状或性能而制成产品 轧钢、橡胶生产 • 提取型--直接从自然界提取产品,通常为采掘原料的 企业,如煤矿、油田
19
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主要区别
项目
产品 对产品的 需求
MTS 标准产品 可以预测
MTO
按用户要求生产,无标 准产品,大量的变型产品 与新产品
难以预测
设备
不重要,由成品库 随时供货
多采用专用高效设备
很重要,订货时决定 多采用通用设备
人员
专业化人员
多种操作技能人员
20
2、按生产工艺的特征划分 • 连续性生产--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生产的产品、 工艺流程和使用的设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劳动对象按固定 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地通过一系列设备和装置被加工处理成为产 品,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储存。
10
连续型生产管理的重点是要保证连 续供料和确保每一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行。 因为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出现故障,就会 引起整个生产过程的瘫痪。由于产品和 工艺相对稳定,有条件采用自动化装置, 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连续性生产和非连续性生产最显著的特征是:
1.连续性生产效率高,离散性生产效率低; 2.连续性生产柔性低,离散性生产柔性高; 鱼与熊掌的问题?? 如何同时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柔性? 尽量使用具有柔性功能的设备; 尽量使工人操作变得简单且标准
15
在连续性生产中工人长期从事简单生产易产生疲倦 情绪,反而于效率不利。 U 型生产单元一人多机
连续性生产
离散性生产
效率
较少 较少 有较多标准产品 较易实现 流水式生产 较低 表2-1可明连确续规性定离散性 较长 高 局部检修多,停产大修少 较少 较高 较低 较多
柔性
较多 较多 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 较难实现 批量或流水生产 较高 模糊的 较短 较低 多数为局部修理 较多 较低 较高 较少
14
4
基本生产过程:
• 工艺过程-- 指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形状、大小, 使之成为 成品的过程。这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构成
•检验过程--是对加工的毛坯、零件和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的过程。 它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 运输过程--指劳动对象在工序之间和车间之间的搬运过程
• 贮存等待过程--它是由于工作制度、生产要求和组织管理上的原 因所导致的贮存、等待的过程
•自然过程--指劳动对象处于自然力作用下的过程
5
生产过程需要满足的要素
1. 质量: (1)生产质量。
2. 成本: 3. 时间:
(1)生产进度。 4. 数量。
(2)设计质量。 (2)交货期限
目标:通过对上述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来满足上 述要素。
6
第二节 生产类型
一、定义: 生产类型是生产系统结构类型的简称,是产品的品种、 产量、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在企业生产系统的技术、组织、 经济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为什么需要对生产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管理。
11
离散型批量生产示意图
工件1
工件2
工件3
粗车区
粗铣区
钳工区
车精 车 区
铣
1 0磨 床 区
10
热处理 磨
精铣区
1
1
0
0
钻床区
10
10
热处理
1 0
10
装配区
12
• 离散的加工装配型--加工装配型的产品是由许多零部 件构成,而各个零件的加工过程是彼此独立的。所以整 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是离散的,制成的零件通过部件装配 和总装配最后成为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之间要求有一定 的在制品储备。
思考题
• 离散生产 大量生产 MTO 顺序移动 • 连续生产 单件生产 MTS 平行移动
•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1
第三节 生产单位的基本组织形式
企业是由不同的生产单位和部门组成的,企业必须 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生产单位并在各个生产 单位配备相应的机器设备,采取一定的专业化形式, 使企业在空间内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密切协作联 系的有机整体,它们确定了企业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形式。
第二章 生产过程组织
• 生产过程的构成 • 生产类型 • 生产组织的合理化原则 • 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
1
第一节 生产过程及其组成
什么是生产过程?
2
一、生产过程的构成(制造型生产) • 生产过程,是通过物理、化学或自然力作用将
原材料转化为有价值产品的过程. 比如钢铁生产:炼铁和炼钢为化学作用,轧钢为
物理作用,钢材的空冷为自然力作用 • 生产过程分为:
广义生产过程和狭义的生产过程(基本生产过 程)
3
广义的生产过程: 1、技术准备过程--生产系统的设计、新产品开发、技术 改造等(设计院、研究所) 2、基本生产过程-----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投料---产出) (生产计划科、调度科) 3、辅助生产过程--动力(水、电、汽)、维修(备件生 产)等(机械动力科) 4、生产服务过程--材料、原料、在制品、产成品的供应、 运输、仓储等(原材料处、运输处等) 5、附属生产过程—副产品的生产
16
3、按生产的重复性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
• 大量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固定、品种少、产量 大、生产的重复性高。 • 成批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 有一定的产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 • 单件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繁多而且不稳定, 每种产品的产量也很低
17
18
4、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 • 订货生产方式(MTO) •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交货期,按“期”组织生产过程 各环节的衔接平衡,保证产品如期完成; • 存货(备货)生产方式(MTS) •管理的重点应抓好供、产、销之间的衔接,防止库存 积压和脱销,要按“量”组织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 平衡,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生产管理重点是除了要保证及时供料和零部件的加工质 量外,重要的是要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 成套性,进一步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积压。
13
特征
用户数量 产品品种数 产品差别 自动化作业 设备布置的性质 设备布置的柔性 生产能力 扩充能力的周期 对设备可靠性要求 维修的性质 原材料品种数 能源消耗 在制品库存 副产品
22
7
二、分类: 1、按生产方法划分 • 合成型--将不同的原材料(零件)合成或装配成一种 产品。如 汽车、机械设备生产
8
• 分解型--将原材料经加工处理后生成多种产品,如炼 油、钢铁
• 调制型--通过改变加工对象的形状或性能而制成产品 轧钢、橡胶生产 • 提取型--直接从自然界提取产品,通常为采掘原料的 企业,如煤矿、油田
19
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主要区别
项目
产品 对产品的 需求
MTS 标准产品 可以预测
MTO
按用户要求生产,无标 准产品,大量的变型产品 与新产品
难以预测
设备
不重要,由成品库 随时供货
多采用专用高效设备
很重要,订货时决定 多采用通用设备
人员
专业化人员
多种操作技能人员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