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合集下载

浅析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析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践 , 为 广 大党 员 普 遍 信 仰 、 民 大 众 普 遍 认 同 的 强 大 思 想 武 器 。 成 人
马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与 马 克思 主义 中 国化 是 相 互 衔 接 、 互 促 进 的 , 相 既不 能 等 同 , 不 能 相 互 取 代 。 马克 思 主 义 是 来 自实 践 、 导 实 践 也 指 的科 学 理 论 , 民群 众 是 社 会 实 践 的 主体 , 此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人 因 的过 程 必 然伴 随 马克 思 主义 大 众 化 的 过 程 。 二、 马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的 目的

化是 一项 长期 的 战 略性 任 务 , 是 一 项 浩 大 的 系统 工 程 , 须 着 眼 也 必
长 远 , 定 规 划 , 善 机 制 , 确 责 任 , 大 投 入 。 要 按 照 “ 个 中 制 完 明 加 一 心” “ 个 着 眼 于 ” 、三 的要 求 , 当 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普 及 教 育 和 把 深化 实践 融 入 经 济 、 治 、 化 、 会 建 设 和党 的建 设 的 各 个 方 面 。 政 文 社 大众 化 的首 要 环 节 在 于 理 论 自身 , 论 的 风 格 、 质 、 点 要 大 众 理 气 特 化 。要 大 力 实 施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研 究 和 建 设 工 程 , 断赋 予 当 代 不 中 国 马克 思 主 义 鲜 明 的实 践 特 色 、 民族 特 色 、 代 特 色 , 筑 反 映 时 构 当代 马 克 思 主 义 最 新 成 果 的 话 语 体 系 、 科 体 系 和 教 材 体 系 , 一 学 用 元 化 的指 导 思 想 整 合 和 引 领 多 样 化 的 社 会 思 潮 。 大众 化 科 学 内涵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对策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对策

摘要: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积极探讨其有效的方式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需要。

本文在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高校来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高校应立足以人为本,使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对象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1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所谓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利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解决中国特殊国度的问题。

所谓时代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合时代特征,通过吸收时代内容,进一步使得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步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利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时代的问题,进一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所谓大众化就是为了使人民大众便于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将其通俗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相互结合,进一步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为群众所掌握,以及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体。

2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意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是高校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点所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完成“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1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时又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大学生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要抓好这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迫切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境界。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必然要求。

科学的理论总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前提,并依据实践发展不断拓展其理论内容和理论形态。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其间实现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精细考察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刻洞察时代趋势的基础上,以直面现实的勇气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

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必然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抵御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的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异常活跃,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发展态势。

围绕如何看待社会贫富分化、改革的成就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等问题,一些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的争论从思想界、学术界向普通群众扩散,给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大限度地统一各方思想、形成社会共识、打牢思想基础带来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概括提炼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回应解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特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特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特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特征是指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群众中的普及和应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实质是通过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教育,使其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并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理论渗透广泛。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学习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及和应用。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在社会宣传中,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社区和工厂企业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传授。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众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和应用更贴近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展性与创新性并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之一是发展性与创新性并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传承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更要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四,理论实践统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的需要。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必须与实际工作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促使广大群众能够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课题。

认真研究和解答这一重大课题,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好地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

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从而成功实现和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的思想高度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任务,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再次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有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新发展。

浅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和意义。

通过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更贴近人民群众,增强其吸引力和实用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着启迪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结论部分指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推动大众化,可以实现双方的互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启迪、推动、传承、互补性、融合、大众化、重要性、价值、作用、问题、运用、结论、加强、传统、文化、推进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致力于分析和揭示社会的运行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这一理论,从而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只有通过深入浅出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学习到这一理论,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和文化氛围。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还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推广工作,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当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要 由被 少 数 人 理 解 和 掌握 转 变 为 被 广 大
马克 思 主义 是 由马 克 思 、 恩格斯创立的 , 为他 们 的后 继 者 所 发 展 的, 以推翻资本主义、 建设 社会主 义、 实 现 共 产 主 义 为 根 本 目标 的科 学 理 论 体 系 , 是关 于 无 产 阶 级 和 和 人 类 解 放 的 科 学 学 说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历 史唯 物 主 义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哲 学 基 础 , 为人 们 提
和 社 会作 用 上 来看 , 马 克 思 主 义 是无 产 阶级 的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 是 无 产 阶级 和 劳 动 人 民群 众 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界 的 强 大 思 想 武 器 。 无 产 阶 级 是 伴 随 资本 主 义发 展 而 产 生 的 代 表 更 先 进 生 产 方 式 的 群

论 践路 径
李 家富
( 重 庆 理 工 大 学 电子 信 息 与 自动 化 学 院
【 摘 要 】 推 动 当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是 党 中 央 在 加 快 推 进 中 国 特
4 0 0 0 5 4 )
最 新 成 果 教 育 人 民 和凝 聚 共 识 , 共 同 为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义 伟
大事 业 而 奋 斗 。
义思 考 和 解 决 当代 中围 问 题 进 程 中 的创 新 理论 。推 动 当代 中 国 马
克思 主义 大 众 化 就 是 用 当代 中同 马 克 思 主 义武 装 全 党 , 教育人 民; 就 是 使 当代 中 国马 克 思 主 义 由抽 象 到 具体 、 由深 奥 到 通 俗 、 由被 少 数人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如何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如何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如何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1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原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内容、形式到方法都以人民群众为主体,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众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理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就是说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和满足人民群众的价值需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是以人民群众伟大创造实践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创造出新的内容,得到新的发展,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这表明,人民群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主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终极目标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的头脑,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以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为理论依据,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接受、掌握并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素质为工作目标,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唯一标准。

3.2坚持多样性、可选择性的原则,使群众在自主选择中自觉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自主选择是提升人们接受外部事物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人是社会的主体,既表现为人的主体实践构成了完整的社会实践,也表现为人在社会中的任何思想和行为活动归根到底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强调选择性,就是要给人民群众以多种接受科学理论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各自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

把选择性原则运用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使大众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多种表达方式,其存在方式具有多样性。

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和宗 旨也 只 有 用 理 论 去 武 装 大 众 、 大 众 互 动 在 中成 就 理 论 , 质 的力 量 才 能 形 成 或 实 现 。 因 物 此 , 论 的大 众 化 既 可 以视 为 手 段 , 可 看 作 目 理 也
层 面 上 , 若 干 重 要 问 题 进 行 关 系 、 法 、 则 对 方 原
有 通 过 人 民 大众 这 唯一 的载 体 才 能 使思 想 变 物
收稿 日期 :0 0 — 2 1  ̄41 6 基金项 目:0 9年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9 K 20 0 B  ̄ ) 。 作者简介 : 丁素 (9 2 ) 男 , 16 一 , 河南郑州人 , 教授 , 主要从事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研究 。
志 , 克思 主义 的 真 理 光 芒 始 终 与 时 代 步 伐 相 马
要 求 上 , 中国 特 色社 会 主义 实 践 的需 要 上 , 从 从 中 国共 产党 政 党 意 志 的诉 求 上 , 是 从 人 民 群 还 众 对 精 神武 装 的 渴 望 上 , 论 和 现 实 都 企 盼 着 理
质 , 为 推 动 社 会 的 精 神 动 力 。 社 会 发 展 的 主 成 体性 、 造社 会 的工 具 性 、 造 历 史 的 动力 性 只 改 创
能 由人 民大 众 来 担 当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践 实
的 大众 化 必 然 要 求 理 论 的 大 众 化 , 践 的 目标 实
关 键词 : 马克 思主 义 ; 论基 点 ; 理 方法论
中图分 类号 : 8 9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784 ( 0 0 0  ̄4 1( A4 A 10 —4 4 2 1 )4 2 -6 )
波 澜 壮 阔 的 中 国革 命 、 会 主 义 建 设 和 改 社 革 开 放 的实 践 证 明 : 克 思 主 义 的 理 论 一 旦 为 马 人 民群 众 所 掌 握 , 会 产 生 改 天 换 地 的 巨 大 威 就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指导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都更加复杂。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潮流,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是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力,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原理,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去,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1、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中国人民为反帝和反封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帮助了中国先进的文化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认识观作为指引国家命运的工具,给正在探讨国家命运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一个发展的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先进分子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

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问题上,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把握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国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最富有活力和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论,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在于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和观点,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信、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深入传播和落实,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精神支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动全民族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广泛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和自觉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群众思想意识,更在于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精神文化繁荣、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是指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也需要不断深化和提升。

信息化、全球化等新形势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于理论的认同都在增加。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矛盾日益复杂,思想观念碎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增强群众的思想自觉性和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2000字】2. 正文2.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为了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需要抓住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结合实际情况,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实现其大众化意义重大。

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推动理论创新,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其走进日常生活。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持续推动相关工作,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普及和推广具有深远影响,值得高度重视和努力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内容,形式,理论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日常生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意义在于扩大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人民中的普及和深入。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增强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至关重要,可以更好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工作,可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依赖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意义是深远的,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形成强大的思想共识,促进全社会的团结统一。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

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增强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摘要】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宣传,让群众深刻理解其核心理念。

融入当代实践案例,使理论更具现实意义。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群众的理论素养,也是关键一步。

利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吸引更多人关注。

增强群众参与意识,让大众参与理论讨论和实践。

结合关注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大众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途径,当代实践,教育培训,新媒体,信息技术,群众参与意识,社会发展,方式方法,社会进步。

1. 引言1.1 当前背景当前背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下的社会现实。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大众化,更好地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树立,加强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增强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感和信仰力量,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传统教育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新媒体与信息技术的运用仍有待提升等。

加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工作,弥补这些不足,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对于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特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特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是19世纪以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维护自身利益和改造社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体系。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实质和特征两个方面来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

一、实质1、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2、推动社会进步与解决现实问题3、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信仰和精神支柱。

通过大众化的推进,应当培养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特征1、理论融入生活,贴近实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之一,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生活,贴近实际。

这一特征的核心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2、广泛的社会参与与互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之二,是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和互动,使人们能够更多地接触、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

广泛的社会参与和互动,可以促进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们相互交流、学习和共同进步,形成社会上下互通有无、形成合力的氛围。

3、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与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之三,是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与利益诉求。

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发展需求,在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增进福祉,实现共同富裕。

4、在实践中检验及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5、形成社会共识,促进团结和进步通过大众化的推进,应当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共识,促进社会的团结和进步。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创新思考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创新思考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创新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力,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思想。

如何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已经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进行创新思考。

一、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大众进行及时互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

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随时随地地传播给大众,使得马克思主义知识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创新内容表达方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本身是枯燥且晦涩的,如何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将是大众化传播的关键。

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与大众生活、社会热点等相关联,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进行讲解,使得大众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还可以结合图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呈现,增加内容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三、创新传播渠道除了传统的媒体平台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主题讲座、座谈会、读书会等,以便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

还可以扩大海外传播渠道,借助国际社交媒体等平台,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推广到国外,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在传播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

对于年轻群体,可以采用语言通俗、形式新颖的方式进行传播;对于农村群众,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解答;对于特定行业和领域的人群,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讲座进行传播。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组织和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模式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大众的需求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时代要求的传播模式。

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考

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考

重 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 客观社会 实际和理 论创新工作 , 致力 于研 究和改进 思想政 治教 育的方式和途径 , 坚持我们 党与时俱
进的优 良 传统 , 根据新形势、 新情 况。 积极探 索推 动 当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 思路和新举措 。 代
关键词 : 高校 ; 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大学生在走上 工作 岗位 以后 , 他们 的思想 以及一举一动还会直 接影响到周边群众 , 从而影响社会全体成员。 2 高校推动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当前 , 推进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广 泛开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 、 普及活动。在这个
邓小平理论、 三个 代表” “ 重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 观等 重大战略
以现 实问题为 中心 发展马克思主义 ,毛泽 东在延安整风时强
研究者 、 传播者 、 建设者和实践者的社会角色 。当然 , 高等教育 能够 而且 应将社会核心价 值所包含 的价值基 因移植 于现 实社
会 的成员体 内 , 培养 其成为政 治生 活 的合格参 与者 、 习活动 学
的积极行动 者 、 尚道德 的不懈追 求者 、 高 先进 文化的 主要传播
者 以及和平稳定 的坚定 护卫者 , 并使之所扮演 的多种 角色和拥
实践 的巨大指导作用 , 就必须实现大众化。 1 高校在推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地位、 作用 高校是知识集 中和文化集 中之地 , 也是对各 种文化问题进
行 理 性 思 考 、 门研 究 、 辩 交 流 之地 , 来 承担 着先 进 文 化 的 专 争 历
过程 中 , 论工作者有一个 十分重要 的任务 , 理 就是致力 于将其 同广 大人 民群众 的工作 、 习和 日常生活相结合 , 学 赋予 当代 中 国马克思主义通俗易懂 的表现形式 和人 民群众喜闻乐见 的传 播效 果 , 要研究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的发展走 向、 还 重视理论创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摘要】这篇文章将围绕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相关背景信息。

在将分别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以及推进这一进程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结论部分将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将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要性、挑战、策略、现实意义、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由此进入中国。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科学指导。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积极回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亿万人民心中的共同信仰。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能够提升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品位。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全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也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利益的。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真理掌握人民群众、指导人民群众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逐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只有搞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本质要求、根本动力、现实路经、重要使命、目的和归宿等基本方面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众化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坚持马克恩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就是坚持马克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和社情的变化。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理论和具体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丧失其真理性和指导性。

马克思主义可以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结论,进行创新和发展,但其基本要义,即其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决不会因时因地变化而变化.它始终是各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创造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相结合,形成了关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的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在当今新时代中国,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只有让广大群众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帮助广大群众增强思想政治觉悟,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可以促进全社会智慧汇聚、凝聚共识,形成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一项迫切需要。

只有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深入人心,才能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更大胜利。

1.2 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新时代中国,虽然马克思主义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理解其核心理论。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不明显。

其次,一些基层组织的建设存在不足,导致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再者,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适时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现实中存在一些社会实践和改革创新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的推广。

因此,如何有效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工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是实现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宣传教育工作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的有效手段,可以增强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思想觉悟。

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的宣传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信仰,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一重大任务落实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把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作为“重点工程”。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

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和进程。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领导干部是重点、是关键。

应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把对全体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作为“生命工程”。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本义务。

只有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当代中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重点是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切实抓好对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工作,使党员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作为“战略工程”。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同时,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

这也决定了他们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其西化、分化战略的主要对象。

只有做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的工作,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尤其是要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把对广大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知识教育作为“基础工程”。

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发挥巨大威力。

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指导作用,就必须使广大群众理解、掌握和信仰它。

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失去了基础。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从实际出发,对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知识教育,使之了解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学习连线”栏目旨在为广大读者学习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搭建平台、开辟园地。

投稿信箱:yefan@
——编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