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析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践 , 为 广 大党 员 普 遍 信 仰 、 民 大 众 普 遍 认 同 的 强 大 思 想 武 器 。 成 人
马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与 马 克思 主义 中 国化 是 相 互 衔 接 、 互 促 进 的 , 相 既不 能 等 同 , 不 能 相 互 取 代 。 马克 思 主 义 是 来 自实 践 、 导 实 践 也 指 的科 学 理 论 , 民群 众 是 社 会 实 践 的 主体 , 此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人 因 的过 程 必 然伴 随 马克 思 主义 大 众 化 的 过 程 。 二、 马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的 目的
一
化是 一项 长期 的 战 略性 任 务 , 是 一 项 浩 大 的 系统 工 程 , 须 着 眼 也 必
长 远 , 定 规 划 , 善 机 制 , 确 责 任 , 大 投 入 。 要 按 照 “ 个 中 制 完 明 加 一 心” “ 个 着 眼 于 ” 、三 的要 求 , 当 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普 及 教 育 和 把 深化 实践 融 入 经 济 、 治 、 化 、 会 建 设 和党 的建 设 的 各 个 方 面 。 政 文 社 大众 化 的首 要 环 节 在 于 理 论 自身 , 论 的 风 格 、 质 、 点 要 大 众 理 气 特 化 。要 大 力 实 施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研 究 和 建 设 工 程 , 断赋 予 当 代 不 中 国 马克 思 主 义 鲜 明 的实 践 特 色 、 民族 特 色 、 代 特 色 , 筑 反 映 时 构 当代 马 克 思 主 义 最 新 成 果 的 话 语 体 系 、 科 体 系 和 教 材 体 系 , 一 学 用 元 化 的指 导 思 想 整 合 和 引 领 多 样 化 的 社 会 思 潮 。 大众 化 科 学 内涵
19238171_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百年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贾高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自身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在新的阶段上,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以新的实践为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但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可能为现实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指导实践,就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它,而是要从我们所处的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和探索所遇到的问题,并努力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曾经历过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而正是在这样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地与中国实际结合,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实践中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新的战略安排,新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索和解决各种新的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更多新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科学思想体系,虽然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它的基本原理并不过时。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实践中依然具有根本指导意义,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继续坚持。
但是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不是一个僵死、封闭的体系,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生长着的活的理论。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要抓好这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迫切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境界。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必然要求。
科学的理论总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前提,并依据实践发展不断拓展其理论内容和理论形态。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其间实现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精细考察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刻洞察时代趋势的基础上,以直面现实的勇气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
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必然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抵御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的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异常活跃,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发展态势。
围绕如何看待社会贫富分化、改革的成就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等问题,一些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的争论从思想界、学术界向普通群众扩散,给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大限度地统一各方思想、形成社会共识、打牢思想基础带来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概括提炼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回应解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特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特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特征是指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群众中的普及和应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实质是通过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教育,使其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并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理论渗透广泛。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学习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及和应用。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在社会宣传中,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社区和工厂企业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传授。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众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和应用更贴近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展性与创新性并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之一是发展性与创新性并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传承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更要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四,理论实践统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的需要。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必须与实际工作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促使广大群众能够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课题。
认真研究和解答这一重大课题,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好地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
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从而成功实现和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的思想高度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任务,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再次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有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新发展。
如何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如何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1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原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内容、形式到方法都以人民群众为主体,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众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理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就是说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和满足人民群众的价值需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是以人民群众伟大创造实践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创造出新的内容,得到新的发展,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这表明,人民群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主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终极目标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的头脑,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以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为理论依据,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接受、掌握并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素质为工作目标,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唯一标准。
3.2坚持多样性、可选择性的原则,使群众在自主选择中自觉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自主选择是提升人们接受外部事物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人是社会的主体,既表现为人的主体实践构成了完整的社会实践,也表现为人在社会中的任何思想和行为活动归根到底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强调选择性,就是要给人民群众以多种接受科学理论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各自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
把选择性原则运用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使大众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多种表达方式,其存在方式具有多样性。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要切入点。
我们知道,“大众化”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精英化、抽象化、思辨化而言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本身具有理论化、抽象化的特点。
要使这种理论化、抽象化的东西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所掌握,就必须使这一理论体系由抽象理性转变为生动具体,由深奥思辨转变为通俗易懂,由少数知识分子所理解和掌握转变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使之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内化为人民大众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用通俗化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普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思想武器。
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呢?我认为,关键是要认真把握以下六个体现时代要求的基本路径。
通过“人生化”让大众感到朴实亲近。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使人民大众真实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实对自己的人生有指导价值和启示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
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的“朴实”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主要体现在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人生现实问题上。
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现实问题、与人生问题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理论上真正解决诸如人生本质、人生道路、人生规律等一些最基本的人生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科学理论的真实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浓厚兴趣。
通过“方法化”让大众感到切实受益。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
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指导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都更加复杂。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潮流,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是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力,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原理,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去,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1、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中国人民为反帝和反封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帮助了中国先进的文化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认识观作为指引国家命运的工具,给正在探讨国家命运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一个发展的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先进分子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
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问题上,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把握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国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随之进入了新时代。
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让普通民众能够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包括:一是思想大众化。
这其中包括让人们认识到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思想体系。
同时,让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是知识大众化。
这里主要包括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以比较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更广大的人群。
三是语言大众化。
这里的语言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简单化、通俗化,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推动国家的发展。
只有让更多的人懂得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国家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是增强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够减少经济发展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让国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够广泛普及马克思主义。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
只有宣传得当,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并且懂得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
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提高人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质量,能够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三是适应时代要求,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总之,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要求。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懂得马克思主义,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把握这样几点:第一,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
当代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离开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课题、离开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而孤立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总是与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总是通过回答时代课题获得新认识,总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得到丰富发展。
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
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必须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敏锐把握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给经济社会乃至人们思维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善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素材拓宽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第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把握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础,必须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立足我国国情,研究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断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与中华文化交汇的过程,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必须认真汲取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养分,融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
第三,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实际。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当前,特别要紧密联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工作大局和首要任务,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基本态势、演变过程和长期发展趋势,深入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带来的深刻影响,全面把握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第四,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最富有活力和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论,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在于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和观点,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信、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深入传播和落实,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精神支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动全民族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广泛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和自觉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群众思想意识,更在于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精神文化繁荣、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是指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也需要不断深化和提升。
信息化、全球化等新形势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于理论的认同都在增加。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矛盾日益复杂,思想观念碎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增强群众的思想自觉性和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2000字】2. 正文2.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为了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需要抓住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结合实际情况,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1. 引言1.1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让马克思主义在人民中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工作,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推动其与时代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
2. 正文2.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广泛开展理论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和理解。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历史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修养水平。
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有利于深化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再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可以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未来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基础,具有历史的普遍性和未来的指导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历史,把握未来,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对社会历史进程的深刻分析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把这一理论体系更广泛地向全社会普及和宣传,使每个人都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在于增强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是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社会发展。
通过大众化的宣传教育,可以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在于丰富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
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通过大众化的宣传教育,可以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也可以引导人们摒弃旧的传统观念和陈规旧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净化和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有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在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其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
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信仰,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事业。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论文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论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内在基础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利益代表性、现实性与信仰性等品质。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全文如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分化,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的允许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江泽民在中共建党八十周年时就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阶层一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先进分子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1]。
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江泽民从理论上给这个问题作了更加详细和完整的论述。
强调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
在2021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说:“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新社会阶层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生力量,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见证人,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创新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突出时代性、人民性、通俗性,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摘要】这篇文章将围绕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相关背景信息。
在将分别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以及推进这一进程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结论部分将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将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要性、挑战、策略、现实意义、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由此进入中国。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科学指导。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积极回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亿万人民心中的共同信仰。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能够提升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品位。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全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也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利益的。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真理掌握人民群众、指导人民群众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逐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只有搞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本质要求、根本动力、现实路经、重要使命、目的和归宿等基本方面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众化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坚持马克恩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就是坚持马克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和社情的变化。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理论和具体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丧失其真理性和指导性。
马克思主义可以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结论,进行创新和发展,但其基本要义,即其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决不会因时因地变化而变化.它始终是各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创造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相结合,形成了关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的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100条
新思想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一是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是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
三是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
大众化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最终归宿,也是创新理论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要坚持大众视野、群众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关注大众的需要和诉求,解答大众的思想疑问和困惑,把立足点放在服务人民大众上。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这一科学论断,既充分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史功勋,又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同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之间,既有历史递进性,更有内在统一性。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是什么呢?大众化其实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成人们听得懂、说得通、写得好的理论,让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大众化不是简单的传播和宣传,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的指导和影响。
这意味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去阐释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要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回应人们的关切和需求,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那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庞大复杂,一般人对其并不了解,导致了很多误解和偏见。
只有通过大众化的推进,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避免片面理解和误解,提升整个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增进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只有当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够让人们更加珍视社会责任,更加注重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倡导的是一种共同理想和信念,只有当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一理论,才能够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
提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三个方面: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 三个方面:理论大众化 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 三个转变: 三个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转变为被人民大众理解 握; 马克思主义实践由少数人领导指挥转变为人民大众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实践由少数人领导指挥转变为人民大众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创新由被少数人进行转变为被人民大众丰富完善。 马克思主义创新由被少数人进行转变为被人民大众丰富完善。
思考: 思考:
大学生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含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三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三个方面,是指马克思主 义理论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转变为被人民大众理解掌握, 义理论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转变为被人民大众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由 少数人领导指挥转变为人民大众自觉行动, 少数人领导指挥转变为人民大众自觉行动,马克思主义创新由被少数人进行 转变为被人民大众丰富完善。 转变为被人民大众丰富完善。
掌
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做到五个“坚持” 做到五个“坚持”
•
• • • •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最新成果推进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 坚持理论通俗化和民族化, 坚持理论通俗化和民族化,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对大众的吸引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的实践成效增进大众对 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坚持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坚持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以典型示范引导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