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重要环节_孙熙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年 10 月 第 10 期 总第 160 期
思想教育研究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重要环节
( 北京大学
孙熙国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1)
[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它包括
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
可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
理论要想掌握于群众,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义大众化的第一步骤。但是,这一步骤并不是简单
必须具备对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 地回到马克思那里去,而是既要回到马克思,又要
令人信服的解释力的特点,必须具有正确反映中 走出马克思。回到马克思,是为了取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必须与中国传 统文化实际相结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义必 然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之中。毛泽东在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辩证地融合了中 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吸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哲 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遗产在理论内容上进行 了改造,并且常常借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民间 成语故事,以及神话、寓言、谚语、俗语等来说明一 些深刻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要把自己创立的理 论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在谈到《共产党宣言》中 有关共产主义基本原理时,马克思、恩格斯说“: 这 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 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4]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中国 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 化,其中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际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更没有实现马克
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自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个环节
己的东西,因此也就不能变成我们认识和改造世
— ——行“ 道”
着经济构造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称这些精神的 构造为表面构造。表面构造常视基础构造为转移”。 [6]这些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要实现 中国化,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主张。
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杰出代表,他主张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全面 深刻地分析和认识中国实际。毛泽东率先垂范,在 30 年代初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举起批判教 条主义的大旗。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由此产生 的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总结党内三 次“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几乎濒临绝境的惨痛教 训,在 1938 年 10 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 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毛泽东 在这次会议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说:“马克思 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 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 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 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 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 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 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 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7]这一论述,是中国共产 党经过近 20 年的艰难探索得出的宝贵结论。
因此,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马克 邓小平也曾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
思主义只有大众化,才能发挥其理论指导意义,才 《共产主义 ABC》。”[3]
能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必须实现 大众化的一个典型。毛泽东的 《矛盾论》、《实践
理论掌握于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个 思主义,推动无产阶级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起
重要环节。但是,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马克思主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义的普及化、通俗化、民族化、现实化,不是对马克 奠定了思想基础。许许多多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
思主义文本的简单复述和描画,这一工作本身就 想的革命青年,在它的影响下,逐步树立起对马克
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开始了其与中国 实际结合的进程。早期中共领导人就意识到必须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陈独秀在 《马克思学说》 一文中指出“:社会生产关系构成社 会经济基础,法律、政治都建筑在这基础上面。一切 制度、文物、时代精神的构造都跟着经济构造变化 而变化”。[5]李大钊则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 出“:人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构造, 这是社会的基础构造。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 伦理的、哲学的,简单说,凡是精神的构造,都是随
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08 年 10 月 第 10 期 总第 160 期
节,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同样,实现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 们自己的东西,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个 环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 思主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的过程,是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的过程,也是我们常说的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过程。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的 过程,决不是简单的通俗化和现实化的过程,而是 立足当下的实践,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 推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形成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如何把作为普遍原理和 一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克思主义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得到了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三条辩
证统一的实现路径,用中国哲学的话说就是:知“道”、成“道”、行“道”。
[ 关键词] 大众化;三个环节;实现路径
〔 中图分类号〕 A8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02-5707(2008)10-0008-05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个环节 — ——知“ 道”
普及化、通俗化、民族化、现实化,都是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8
2008 年 10 月 第 10 期 总第 160 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我们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 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宣传马克
绍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为中国的民众所掌 也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马
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 克思主义就不可能走进中国人民的心中,就不可
启发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李大钊发表了《法俄 能在中国社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
国当下实践的特点。因此,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掌 的真经;走出马克思不是“离开”或“修正”马克思
握于群众,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主义,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李大钊、陈独秀、瞿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中,李大 白到艾思奇、李达、毛泽东等,他们在介绍传播马
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介 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掌握于中国人民的同时,
三个重要的内容和环节。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理论掌握于群众;二是实
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三是用中国化了的马克
思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物
质力量。这三个环节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马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如何理解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仅仅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现实化,仅仅是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宣传普及活动,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怎样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仅仅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于中国广大的百 姓,还是在此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 当下实践的创造性结合,并进而用马克思主义理 论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把马克思主 义理论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 大的物质力量?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普通百姓还 是专业研究者,都存在一些模糊性认识。
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成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毛泽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 东同志在 1936 年对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
科学。马克思主义如果变成理论家的专利而与人 铭刻在他的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民群众相脱离,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其中的第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
掌握。要做到理论为群众所掌握,正如马克思说: 影响,新中国成立前就印行了 32 版。《大众哲学》
“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nem],就能掌握群众;而 结合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nem]。所谓彻 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1919 年,他又发表了《新纪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个环节
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
— ——成“ 道”
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 年春,陈望道
翻译了我国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 《共产党宣言》,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理论
后来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国内流传最广、影响 掌握于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个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与中国的实际 相结合,这里所说的“实际”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二是中国文化的实际。 这一结合的要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我们自 己的东西,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我们的文化和 精神系统的一部分。这一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就 是当代中国的新国学,就是流动在我们体内的我 们自己的新血液,而不是外在于我们的东西。
schlag)最高限度的通俗化。”[1]但是,马克思主义的 《大众哲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通俗易懂地宣
大众化,决不能仅仅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化 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深刻的哲学融化在饶有趣
和通俗化,因为仅仅是通俗化和现实化的马克思 味故事里,使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为大众
主义理论也不一定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 所理解和喜欢。《大众哲学》在大众中产生了广泛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通俗化,使wk.baidu.com克思主义理论 论》、《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等重要著作,以通
为群众所掌握。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列宁说“:最高 俗易懂的语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早在
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 1936 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出版,从本体论、认
(Umschlag)。”“最高限度的马克思 主义=(Um- 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等方面讲述了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 通俗化和现实化,而是立足中国社会实践基础上,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 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的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创新和发展。博古、王明等原封不动地照搬马克 思主义,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结合,
10
2008 年 10 月 第 10 期 总第 160 期
笔者认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仅仅理 解为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民族化,而应 当看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 义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这 一过程包括三个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实现马克思
孙熙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理论掌握于群众,这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借用中 国哲学的话说,就是“知道”。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 西,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 借用中国哲学的话说,就是“成道”。用中国化了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把 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物 质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第三个 环节,借用中国哲学的话说,就是“行道”。知“道”、 成“道”与行“道”,这三个环节也就是实现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思想教育研究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重要环节
( 北京大学
孙熙国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1)
[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它包括
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
可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
理论要想掌握于群众,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义大众化的第一步骤。但是,这一步骤并不是简单
必须具备对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 地回到马克思那里去,而是既要回到马克思,又要
令人信服的解释力的特点,必须具有正确反映中 走出马克思。回到马克思,是为了取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必须与中国传 统文化实际相结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义必 然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之中。毛泽东在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辩证地融合了中 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吸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哲 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遗产在理论内容上进行 了改造,并且常常借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民间 成语故事,以及神话、寓言、谚语、俗语等来说明一 些深刻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要把自己创立的理 论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在谈到《共产党宣言》中 有关共产主义基本原理时,马克思、恩格斯说“: 这 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 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4]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中国 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 化,其中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际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更没有实现马克
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自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个环节
己的东西,因此也就不能变成我们认识和改造世
— ——行“ 道”
着经济构造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称这些精神的 构造为表面构造。表面构造常视基础构造为转移”。 [6]这些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要实现 中国化,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主张。
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杰出代表,他主张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全面 深刻地分析和认识中国实际。毛泽东率先垂范,在 30 年代初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举起批判教 条主义的大旗。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由此产生 的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总结党内三 次“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几乎濒临绝境的惨痛教 训,在 1938 年 10 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 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毛泽东 在这次会议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说:“马克思 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 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 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 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 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 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 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 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7]这一论述,是中国共产 党经过近 20 年的艰难探索得出的宝贵结论。
因此,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马克 邓小平也曾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
思主义只有大众化,才能发挥其理论指导意义,才 《共产主义 ABC》。”[3]
能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必须实现 大众化的一个典型。毛泽东的 《矛盾论》、《实践
理论掌握于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个 思主义,推动无产阶级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起
重要环节。但是,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马克思主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义的普及化、通俗化、民族化、现实化,不是对马克 奠定了思想基础。许许多多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
思主义文本的简单复述和描画,这一工作本身就 想的革命青年,在它的影响下,逐步树立起对马克
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开始了其与中国 实际结合的进程。早期中共领导人就意识到必须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陈独秀在 《马克思学说》 一文中指出“:社会生产关系构成社 会经济基础,法律、政治都建筑在这基础上面。一切 制度、文物、时代精神的构造都跟着经济构造变化 而变化”。[5]李大钊则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 出“:人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构造, 这是社会的基础构造。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 伦理的、哲学的,简单说,凡是精神的构造,都是随
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08 年 10 月 第 10 期 总第 160 期
节,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同样,实现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 们自己的东西,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个 环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 思主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的过程,是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的过程,也是我们常说的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过程。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的 过程,决不是简单的通俗化和现实化的过程,而是 立足当下的实践,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 推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形成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如何把作为普遍原理和 一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克思主义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得到了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三条辩
证统一的实现路径,用中国哲学的话说就是:知“道”、成“道”、行“道”。
[ 关键词] 大众化;三个环节;实现路径
〔 中图分类号〕 A8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02-5707(2008)10-0008-05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个环节 — ——知“ 道”
普及化、通俗化、民族化、现实化,都是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8
2008 年 10 月 第 10 期 总第 160 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我们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 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宣传马克
绍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为中国的民众所掌 也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马
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 克思主义就不可能走进中国人民的心中,就不可
启发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李大钊发表了《法俄 能在中国社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
国当下实践的特点。因此,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掌 的真经;走出马克思不是“离开”或“修正”马克思
握于群众,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主义,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李大钊、陈独秀、瞿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中,李大 白到艾思奇、李达、毛泽东等,他们在介绍传播马
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介 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掌握于中国人民的同时,
三个重要的内容和环节。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理论掌握于群众;二是实
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三是用中国化了的马克
思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物
质力量。这三个环节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马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如何理解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仅仅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现实化,仅仅是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宣传普及活动,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怎样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仅仅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于中国广大的百 姓,还是在此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 当下实践的创造性结合,并进而用马克思主义理 论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把马克思主 义理论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 大的物质力量?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普通百姓还 是专业研究者,都存在一些模糊性认识。
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成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毛泽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 东同志在 1936 年对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
科学。马克思主义如果变成理论家的专利而与人 铭刻在他的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民群众相脱离,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其中的第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
掌握。要做到理论为群众所掌握,正如马克思说: 影响,新中国成立前就印行了 32 版。《大众哲学》
“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nem],就能掌握群众;而 结合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nem]。所谓彻 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1919 年,他又发表了《新纪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个环节
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
— ——成“ 道”
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 年春,陈望道
翻译了我国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 《共产党宣言》,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理论
后来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国内流传最广、影响 掌握于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个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与中国的实际 相结合,这里所说的“实际”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二是中国文化的实际。 这一结合的要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我们自 己的东西,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我们的文化和 精神系统的一部分。这一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就 是当代中国的新国学,就是流动在我们体内的我 们自己的新血液,而不是外在于我们的东西。
schlag)最高限度的通俗化。”[1]但是,马克思主义的 《大众哲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通俗易懂地宣
大众化,决不能仅仅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化 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深刻的哲学融化在饶有趣
和通俗化,因为仅仅是通俗化和现实化的马克思 味故事里,使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为大众
主义理论也不一定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 所理解和喜欢。《大众哲学》在大众中产生了广泛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通俗化,使wk.baidu.com克思主义理论 论》、《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等重要著作,以通
为群众所掌握。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列宁说“:最高 俗易懂的语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早在
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 1936 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出版,从本体论、认
(Umschlag)。”“最高限度的马克思 主义=(Um- 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等方面讲述了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 通俗化和现实化,而是立足中国社会实践基础上,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 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的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创新和发展。博古、王明等原封不动地照搬马克 思主义,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结合,
10
2008 年 10 月 第 10 期 总第 160 期
笔者认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仅仅理 解为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民族化,而应 当看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 义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这 一过程包括三个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实现马克思
孙熙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理论掌握于群众,这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借用中 国哲学的话说,就是“知道”。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 西,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 借用中国哲学的话说,就是“成道”。用中国化了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把 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物 质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第三个 环节,借用中国哲学的话说,就是“行道”。知“道”、 成“道”与行“道”,这三个环节也就是实现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