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大学生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这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的宣传、普及,让大学生真正掌握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从多层面来理解。
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最新理论成果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实践活动。
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期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需要,是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对大学生影响的需要。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高校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不断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作为国家重要软实力的社会意识形态,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党用以争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的重要工具。
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上推行文化霸权,通过输出他们的社会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向其他国家渗透,并始终把意识形态作为控制其他国家,实现自己目的重要手段。
大量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高校中面临着信仰竞争与多元文化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期。
随着改革深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中出现的拜金主义、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对大学生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大学校园的实现资料整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大学校园的实现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1000年当中,思想大师群星荟萃。
马克思已经逝世一百多年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
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
马克思主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160多年了,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日益深入人心,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大的生命力。
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诞生于半殖民半封建诞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它当做自己的指导思想。
而当前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和迫切要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面对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科学发展的新任务、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党和人民群众的新期望,各大高校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责无旁贷。
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并应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理论武装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如今,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高职院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有着重要的教育以及现实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要问题需要回答,许多未曾开拓的领域需要开拓。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漩涡和逆流所迷惑,不断增强辨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能力,提高解决建设和改革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摘要:现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重点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去发现问题,然后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对策2007年10月,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要历史战略命题。
由此可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
一、基本内涵(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职责,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生动、通俗易懂,由被少数人所理解和掌握转变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理解,并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我们现在说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马克思主义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以及毛泽东思想。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使其以更加通俗化、普及化的形式融入到受众的思想、社会生活之中。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近几年,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物质产品得到了极大丰富。
但是,社会上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
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并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将马克思主义很好地融入到社会大众中去,让广大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
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因此,从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重点讨论如何做好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工作。
标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三个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转变为被人民大众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由少数人领导指挥转变为人民大众自觉行动,马克思主义创新由被少数人进行转变为被人民大众丰富完善。
大众,就是民众,群众。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去教育大众,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解为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普及化、生活化、民间化等等。
结合青年特点 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华 自我 。
( )个 『 明 四 生鲜
当代青年富有理想 ,热爱祖 国,拥护党的领导 ,具
随着社会环境更加开放 、自由,各种外来社会文化
有强烈的民族 自信心和 自豪感 。当然 ,他们今天关注问 大量涌进 ,传统与现代不断碰撞 ,中西文化持续冲突与
题的方式和角度与 以往不太一样 ,他们或许会觉得整天 融合以及现代科技爆发 『 生发展等等 ,影响着当代青年的
方面的宣传 。可以通过自办刊物 、学报 、校园广播等 ,
他们 口味 ,要迎合他们需求。可以鼓励他们 自主开展活
搭建 宣传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平 台 ;可以利用学生普遍 动 ,而不是强制要求他们参加某个学习教育活动。如广
拥 有手机的特点 ,通 过开设手机党课 、手机 团校等形 东医学院等高校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时 ,鼓励学生 式 ,进行马克思 主义的宣传和学 习 ;此外 ,可以抓住 青 年人喜欢 网络 的特征 ,充分利 用网络进 行宣传和学 自己策划活动 ,自行申报立项 ,学校给予经费支持活动 的开展。由于是他们 自己设计策划 ,活动形式更容易得
实际行动谱写了壮丽青春篇章的青年志愿者,在北京奥 行为、思维以及价值观念上表现 出来的显著特征。
运会火炬传递过程 中焕发 出强烈的爱 国热情的广大青年
和海外留学生等等 ,为新一代青年赢得了光荣与信赖 ,
二 、结合青年特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
在大学生中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就是把当代
“ 我认 为 ” 、 “ 我想 ” 、 “ 觉得 ” 、 “ 我 我是 独 一无 二
单纯的课堂教学显然不够充分 。因此 ,如何结合青年 的” 、 “ 我的地 盘我做 主”等 当代青年使用的 “ 高频 。 大学生特点 ,在 “ 两课 ”课堂教学之外 开展形式 多样 词”更是体现出这种开放与独立【 的教 育 活动 ,在大 学 生 中有效 推动马 克 思主 义大 众 化 ,使马克思主义在 内容上 、形式上和语言 上等更加
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学生工作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学生工作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摘要】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丰富教育形式、营造学习氛围、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学习团队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学习。
丰富教育形式,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建立学习团队,可以提供团体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交流互动。
通过这些方法,高校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为未来培养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育,教育形式,学习氛围,实践活动,学习团队,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社会大环境下,高校学生普遍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容易产生思想上的迷茫和动摇。
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定位。
这种思想上的迷茫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日趋多样化,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一些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仍然存在认识的误区和困惑,需要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推广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高校辅导员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学生工作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思想教育的需求。
1.2 问题意义学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一些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受到了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冲击,导致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同度逐渐降低。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在青年大学生中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在青年大学生中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摘要本文从一个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视觉,针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对在广大青年大学生中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思考,提出对策。
课堂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主要阵地,通过学科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效果;主题班会及党团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催化剂;社会实践是推进马克思大众化的有效方法;媒体媒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青年大学生思政工作者how to conduct the marxist popularity in young college studentsshen went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igong, sichuan 643000)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a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according to the visio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lack of existing in the phenomenon of ideal and faith in th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think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 thewrit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class is the main marxist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through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ositions of further deepen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 theme party and party activity is a marxist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of catalyst; social practice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maxism popularization; media is marxist the popularization of effective carrier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marxist popularity; young college students1 课堂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需要和路径选择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需要和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
高校大学生群体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媒体化道德形态的影响下,意识形态格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现实的需要,其路径选择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标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需要;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晦涩难懂到通俗易懂、由抽象到具体、由少数人能够掌握运用发展为多数人能够理解掌握的过程。
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必须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格局有深刻认识,并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做出正确选择,这是当前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
一、高校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媒体时代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昭示我们:“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媒体化道德形态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现实的需要。
1.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非常復杂的社会现象,它集中体现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切正面和反面因素的矛盾实质:它既表现了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又表现了它的消极性;它既包含了创新的力量,又隐含着破坏和颠覆的因素;它是希望和绝望两面共存、而又互相斗争的文化生命体。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涌入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对我们国家的思想、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冲击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推进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推进路径【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推动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性,引出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后,从加强马克思主义普及教育、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传播等方面提出了推进路径。
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研究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大众化,可以更好地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意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推进路径、普及教育、现实生活、传播、研究、科技手段、未来方向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核心和哲学基础,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全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理论指导,是激发人们思想与信念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仅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于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当今世界,信息传播尤其是网络传播日益发达,各种思想观念信息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有力地回应了这一挑战,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找到了精神的指引和思想的依靠。
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深入人民群众中,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当前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普及教育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础。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而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祖国的未来,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和实现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学生;路径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指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包含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本文所述的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大众化”从词面上看是一个普及宣传的过程,实质上是此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理解、相信,并用以指导思想和行动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的理论与中国的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使其具体化,民族化,带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带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并通过宣传教育普及,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由只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内化为其信念和方法,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化为巨大物质力量的过程。
毛泽东曾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实践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学习是一个难题,如何真正实现马克思斯主义的大众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理解、普遍掌握、普遍相信、普遍运用是当前的难点重点。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具有可以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优势,而且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的中坚力量,所以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必然选择。
二、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目前的国内环境来看,高校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
论如何推进当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论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纪淳学号:2120111867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主要阵地,自然肩负着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使命。
总体来说,近年来各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取了一定成效。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般程度以上的熟知度”,“大学生在对‘中国大学生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确立献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的看法上,是“一般认同”的大学生占总数的38%,是“比较认同”的大学生占总数的37%,是“非常认同”的大学生占总数的12%,这三项的累计百分比为87%。
”1由此可见,当前各高校在大学生中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较有成效的。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工作的实效性并不都尽如人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常认同的学生只占少数,我们还应继续研究和探讨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大学生中的进一步普及,并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而只有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和完善,才能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推进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一、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根据笔者个人的实际体会与平时观察以及对周围同学的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许多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乏味、逆反甚至排斥等消极心理。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十七大以来,为贯彻和落实会议提出的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1郑自立,周作翰:《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基于长沙市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证调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摘要高等院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卓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高度重视载体创新与方法创新,努力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①高等院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地,势必成为马克主义大众化在推进过程中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必然将是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
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极其必要的。
一、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也就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头脑,使学生认识、理解、接受和认同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信仰、价值准则和行为指南,使之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又是青年中的精英团体,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方向。
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③因此,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大学生是实现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过程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一)教学形式单一,理论与现实脱节现在绝大多数高校的“两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依然还是照本宣科,更不用谈理论创新。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独特作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在推进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的有效路径,为高校开展相关工 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培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注重培养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学生骨干队伍
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骨干,通过培训、实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 实践能力,发挥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引领作用。
加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
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队 伍,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内容需要更加深 入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推进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成效方面,对于 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不同高校之 间的比较等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未来 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深入探讨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机 制和规律。
实践探索需要进一步 加强
尽管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 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和挑战。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实 践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高 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机 制。同时,可以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 与交流,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事业的发展。
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将马克思主 义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 使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马 克思主义。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究
校园专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究梁雪芹【摘 要】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未很好的落实。
探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帮助高校更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路径一、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
高校学生的思想活跃,他们更易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用通俗易懂得方式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更加使得马克思主义易于接受。
这样就可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而更好的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中可以找到更适合马克思主义传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同时针对社会中出现的新热点新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法进行分析研究,这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师生之间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育的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
这对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重要的。
(三)大学生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就高校学生自身而言,高校大学生大都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是一支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文化程度较高、思维活跃,但同时由于他们涉世不深、情绪易于冲动,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极有可能使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的头脑,并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践,这样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在高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意识、自身全面发展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都具有深远影响。
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是加强思想教育、普及深化的必然选择。
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渗透,推动其在高校中的普及和深化,以此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问题。
只有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积极贡献力量。
加强高校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是当前亟需关注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高校、教育、思想政治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全面发展、社会发展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普及、深化、大众化。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传播和普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具备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的能力。
1.2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马克思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马克思主义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热爱。
马克思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马克思主义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增强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力量。
2. 正文2.1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全国有效展开必须借助赋有思想和智慧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引导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使其主动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时代特点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最终提出高校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模式。
标签:马克思主义;大学生思想特点;思想教育工作者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同时也蕴涵了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
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新任务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目前,我国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在校大学生约有2 000万人。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结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绝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俗化,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其实质是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提升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人民大众的共识,把党的理想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追求,把党的智慧转化为人民大众的实践能力。
就是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最大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最大化和马克主义信仰者的最大化。
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1]。
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对于完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
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影响实效性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措施,这对进一步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面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大战略目标。
但是,关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进一步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薄弱,仍然需要加强和提高。
一、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影响实效性的主要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
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大学生是主要的受教育群体,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这也就决定了教育的实效性也很重要,但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党的十七大以来,针对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途径、机制和措施等有不少研究成果,对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重视不够,出现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与理论宣传和研究不一致的情况。
这种不重视以及理论研究成果与现实推进脱节的情况,使推进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影响了高校有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轨,而实际推进工作又得不到理论的指导与支持,使理论研究失去实际价值和意义,实际推进工作也难以取得实效。
(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难以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如今,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在高校已经实施几年了,但在实际却没有落实到位。
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
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如何,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是否拥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在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大学生能够普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普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修养,夯实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仰基本路径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现状(一)多数大学生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在信仰的坚定性和信仰的价值判断上存在问题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知上,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马克思主义有助于自身的发展。
也有部分学生是出于功利目的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考研究生、公务员或入党”以及“就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或获得必修的学分”。
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在信仰的坚定性上,多数大学生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但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现象。
调查显示,有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有的同学政治信仰迷茫——或半信半疑或说不清楚或不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谈不上信仰不信仰。
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
这些数据一方面显示出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比较迷茫,另一方面显示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多数大学生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同时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的趋势多数大学生关心政治,社会责任感强,但也存在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倾向。
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关心政治、关注国际国内大事,但也有的大学生表示对政治偶尔关注、不太感兴趣,少数选择对政治不关心、不感兴趣。
在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和态度上,肯定和信任是主流,但疑惑和忧虑也不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原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内容、形式到方法都以人民群众为主体,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众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理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就是说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和满足人民群众的价值需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是以人民群众伟大创造实践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创造出新的内容,得到新的发展,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这表明,人民群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主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终极目标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的头脑,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以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为理论依据,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接受、掌握并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素质为工作目标,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唯一标准。
3.2坚持多样性、可选择性的原则,使群众在自主选择中自觉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自主选择是提升人们接受外部事物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人是社会的主体,既表现为人的主体实践构成了完整的社会实践,也表现为人在社会中的任何思想和行为活动归根到底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强调选择性,就是要给人民群众以多种接受科学理论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各自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
把选择性原则运用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使大众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多种表达方式,其存在方式具有多样性。
一是科学理论内容阐释方式的多样性,不仅以经典著作的形式,也以通俗读物的形式、文艺作品的形式、艺术展示的形式等等来表达,任由人们自主地选择。
二是科学理论的物质载体和传播渠道多样性,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渠道进行传播,又要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给思想理论传播提供的新的手段,发挥网络的功能,并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和手段。
三是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不仅存在组织系统和教育机构的显性教育,而且存在人们日常文化消费这一隐性教育渠道。
在开发生产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品中,要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反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隐性教育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3以普及为目标,通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朴素、简练、生动、具体的表述,全面实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到全体人民当中,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把系统科学的理论用朴素、简练、生动的语言和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是实现普及的前提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高屋建瓴,意蕴深刻。
把这一理论传播到群众当中就要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基层群众的实际理解力、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
一是实现理论的朴素化,还马克思主义来自于群众的朴素感情和朴素生活之本来面目,切忌把鲜活的理论搞成群众无法接受的玄妙、生硬、西方式的理论说教。
二是实现理论的简练化,用富有生活气息的简洁语言把深奥的理论转换成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短明快、层次清晰的理论梳理,使书本的理论成为生活的理论,变成群众生活的自觉行动。
三是实现理论的具体化,把反映一般规律、具有宏观指导作用的理论同具体的事实相结合,使理论与群众生活相关联,贴近
大众的需要,使高高飘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牢在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坚实土壤。
四是实现理论语言的大众化,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使用民族的语言、群众的语言、时代的语言、口语的语言、简化的语言,以及纯洁、健康、积极的语言,在群众的诵读中体现出民族的理论底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
3.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力。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必要的资源及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蕴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因素。
把这些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力量。
一是发掘资源。
我们要发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用理论转化为实践、精神转化为物质的教育资源教育群众;要发掘体现在各种文化载体、文化形式中的理论内容和理论价值,用文艺、文化形态的理论影响和教育群众;要发掘高举党的创新理论伟大旗帜,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并奋斗献身的社会楷模感召和影响群众。
二是调动力量。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力量包括党的各级组织、教育机构和宣传传播机构,党的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闻宣传和文化工作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等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都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因素和主导力量,要使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推进。
三是坚持党的领导。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与部署,落实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项任务,按照党的各级组织的系统领导和组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健康有序进行,达到党的十七大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