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之卡拉瓦乔《多疑的多马》赏析左磊 0801310132 卡拉瓦乔,全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
卡拉瓦乔。
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曾师从米兰画家培德查诺学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
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
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生于卡拉瓦乔,卒于埃尔科莱港,原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后以出生地命名。
他父亲是建筑师,他11岁移居米兰并开始习画,于1590-1592年从米兰来到罗马,后来又曾到那不那斯、西西里和马尔他岛等地。
他在罗马画了一些风俗画和静物画,对他艺术起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
他是一位革命性的画家,起初坚守写实主义。
一系列的风格画建立了他的特色,那批画中充满了穿着怪异、带着浓厚颓废色彩的年轻人。
后期,他的风格大变,高度道德意识和宗教画代替了先前的题材。
他用宗教题材作形式,内容却并非被西方艺术家所顶礼膜拜和尽情歌颂的圣母子及圣徒,而是有着深刻皱纹、穿着衣衫破烂、肮脏着脚的乡下人。
在心理的写实上,他也尝试着直接不修饰地进入圣经中所描述的景物里。
卡拉瓦乔的作品强调人体,画里的人几乎有真人大小,而且通常摆在画面的最前端,戏剧化前缩法姿态好象可以超越画面。
卡拉瓦乔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忠实地描摩自然而不管人们认为美不美,所以人们称他为“自然主义”画家,即使在表现宗教题材的绘画中,他也尽最大努力去使古老的经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可感可触,连他所用的明暗方法也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他的光线并不使身体看起来优美而柔和,却是那样执拗而忠实地把整个奇异的场面突现出来。
卡拉瓦乔现实主义在艺术上有以下特点:一.以表现下层平民题材为主,在处理传统题材时,抛弃了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把那些神圣的人物和场面,描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字-V1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字-V1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前言
中西方绘画艺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绘画技法。
通过比较赏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特点,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
一、题材内容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的题材内容存在显著差异。
西方绘画主要以宗教和历史为主题,强调情感表达与思想意蕴,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而中国绘画则更加注重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强调审美与艺术技巧,如唐代的《女史箴图》和宋代的《清明上河图》。
二、表现手法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西方绘画注重对光影效果的表现,运用透视、明暗和色彩等手法来达到真实的效果;而中国绘画则重视对线条的运用,通过勾勒出各种不同的线条和笔墨表现出厚重、轻盈和灵动的意境。
三、意象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中常常出现的图案和符号,如圣母玛利亚、十字架等,具有特定的宗教象征意义;而
中国绘画中常常使用的意象则更加注重形象的质感,如山水画中的山石、水流和云雾等,以及人物画中的面部、表情和服饰等。
结语
通过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的比较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特色,促进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
同时,在审美鉴赏方面也需要注重差异性,进一步促进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和交流。
中外美术赏析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赏析结业作业《内战的预感》赏析姓名:院系:学号:《内战的预感》赏析《内战的预感》是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也是达利最著名的杰作。
这幅油画属于一种抽象了逼真现实的艺术,他表现出来的画面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女人的各个肢体,然后又被画家扭曲夸张的组合起来,面部狰狞,手、大腿、乳房都在胡乱地撕扯着,给人一种挣扎的、不安的、甚至是恐惧的感觉,空中浓重的云朵也另添了几分压抑,作者应该意在借此来表现出自己对本国内战的排斥、不满和恐惧吧。
这幅画的创意来自于历史的现实,借助于同样是现实的人体,来表现出作者的所思所感,但同时超越了现实,把人物零件化、扭曲化,从而更深刻地反映现实,也表现出画家极高的作画创造力和触知力,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操和忧国忧民的胸怀。
作者介绍: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il),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达利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
达利年轻时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美术,曾兼收并蓄多种艺术风格,显示出作为画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由两件事情促使其画风日臻成熟.一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达利发现这一方法后,画风异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间所作的画使他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达利对这些物像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通常将它们放在十分荒凉但阳光明媚的风景里,令人联想到他的故乡加泰罗尼亚地区.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1931),画中以平静得可怕的风景为衬托,停留着一只柔软易曲,正在熔化的表。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的心得体会姓名: * * *学号: **************院(系): ********************班级: **********************教学班:美术鉴赏3班任课老师: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鉴赏作品的心得体会【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
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具备情节美、生活美、意境美,这些作品塑造出的典型形象从不同角度叙述着感人的情节,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思考,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
【关键词】美术欣赏徐悲鸿八骏图【正文】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了美术鉴赏这门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我发现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
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我最喜欢的艺术家和作品是徐悲鸿以及他所创作的《八骏图》。
徐悲鸿1919年赴法国留学,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中西方绘画艺术对比——博雅论文
中西方绘画艺术对比通过这学期的博雅课程以及参观的几次的艺术作品展,我对中外美术作品的理解又更加深了一步。
这其中,江苏美术馆的参观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这次江苏美术馆主要由三个展事:一楼是江苏省内画家获奖作品,很多作品十分优秀;二楼是路德维希捐赠作品展,主要的作品有毕加索的《花瓶边的男人和女人》、《带鸟的步兵》,沃霍的《彼得。
路德维希肖像》,利希滕施泰因的《柠檬立体静物》等等,真实的大师杰作和书上的图片效果有很大差异,而这些作品的现代性和实验性又十分强烈,给人的感觉极为惊艳。
例如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画面中的士兵左手握着一柄剑,剑上则是一直白鸽在小憩——作为和平的使者,鸽子一向都是反战反暴力的象征,它与士兵,与士兵手中的剑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强烈的对比。
整个画面大多数采用冷色调,灰暗的背景,身着蓝色衣服的老兵,蓬乱褐色的头发,还有画面中人物惊恐无奈的表情,我认为作者把自己反战反暴力的观念倾注到画作中去了,通过画作来表现战争和暴力给人类世界带来的阴霾。
如果说对西方美术展品的印象是惊艳,那国画展品给我的感觉则是悠远。
三楼展厅展出的是我个人认为最精彩的“南北二石”国画精华。
傅抱石江浙画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山水画最富盛名。
而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厚重的沉淀,泼墨挥洒间,尽是气度不凡。
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把水、墨、彩融合一体,以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而齐白石先生是北方画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虾和寿桃最为珍贵。
这次的画展有一副《双寿图》,堪称代表。
寿桃本事民间俗物,但是在白石老人的笔下,寿桃福气十足却简括大气风致飘逸,毫无俗气之感。
展品中尤为珍贵的齐白石早期工笔草虫,生动得像仿佛要振翅飞翔;关于虾的画作更是绝妙,早年的虾细致精细,注重写实;而晚年的虾做了简洁化处理,反而更加空灵生动。
这些虾纤毫毕现,仿佛在水中抖动一样极富动感。
焦墨、淡墨、枯墨、湿墨各种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还有画作上的挥洒的书法,别致的刻章和精彩的诗作,都让整件展品充满了神韵,极富艺术欣赏价值。
中外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题目:巴洛克风格之绘画所属系: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学号:111230016姓名:丁秋菊任课教师:杨秀娟时间:2013年5月22日巴洛克风格——绘画摘要:宗教下行的产物,巴洛克艺术在17世纪熠熠生辉,个性鲜明的特色,富于动感,善于光线运用的绘画艺术成为了那个世纪的象征。
同时也诞生了富于艺术气息的绘画大师,这样的绘画艺术在历史的潮流中该何去何从……关键词:巴洛克动感明暗宗教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贵兹一.巴洛克绘画简介有人说,它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有人说,它是宗教下行的产物;有人说,它是享乐主义者的面纱;有人说,它是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理性的拮抗……在我看来,它很简单,它就代表着一个时代,17世纪。
一个属于巴洛克的时代。
从人类沉湎于宁静,安详与平衡的世界里而沾沾自喜的时代中,巴洛克毫无悬念的诞生了。
那种充满动感,富于变化的艺术体系中,除了绘画,还包括音乐,建筑,雕塑,装饰品,服装等都在向那个领域靠近,一个属于巴洛克的时代便由此降临在人类的艺术史上。
那个世纪的美神,体态多姿的圣徒,婀娜纯洁的天使……无一不在巴洛克绘画艺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现在的人类仍然被那惊世骇俗的上乘之国,金碧辉煌的天宫所惊叹。
二.巴洛克绘画的出现17世纪,欧洲的封建宫廷通过对外扩张,大量攫取财富,使宏伟、豪华艺术风格的得以诞生。
宗教改革的冲击,教会的宣传发展,鼓励更多的人到教堂中去。
在经济的繁荣、宗教意识的淡化下,中产阶级的艺术趣味逐渐抬头,并为贵族们所利用。
从此,巴洛克风格的绘画艺术便走上了为宗教所用的不归之途。
三.巴洛克绘画的特点豪华的教堂壁画,可爱而庄严的天使,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其设计一种人为光线,而非自然的光,便产生了一种戏剧性气氛,创造比文艺复兴更有立体感、深度感、层次感的空间,造成轮廓线模糊,构图有机化,而有整体感。
过分追求戏剧性、夸张、透视的效果,不拘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美术鉴赏课程论文篇11、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
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
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中国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中国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
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
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
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
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
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
中外工艺美术个人总结范文
中外工艺美术个人总结范文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涵盖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技艺。
通过学习中外工艺美术,我深刻体会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这里,我将对这段学习经历进行个人总结。
首先,通过学习中外工艺美术,我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外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技艺各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中外工艺美术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如中国画、陶瓷、刺绣等,以及西方工艺美术的独特之处,如玻璃艺术、珠宝设计等。
通过对比和研究,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艺术视野,还体验到了不同文化对艺术的诠释方式。
其次,学习中外工艺美术培养了我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能力。
通过欣赏和学习不同类型的工艺作品,我学会了辨别艺术品的质量和价值,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同时,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
通过研究和模仿传统工艺技艺,我慢慢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和奥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艺术作品,还提升了我的艺术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学习中外工艺美术,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工艺美术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工艺美术作为一种实用性艺术形式,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
在学习中外工艺美术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工艺美术发展历程,还深入思考了工艺美术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又通过艺术创作传递了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学习中外工艺美术是一段丰富而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学习中外工艺美术,我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提升了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能力,认识到了工艺美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段学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创作,为推动工艺美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我最喜爱的美术作品赏析[摘要]古今中外存在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杰作无不凝聚着画家们毕生的心血与执着。
本文从画家简介、作品介绍及我的个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分别对齐白石的《齐白石虾趣图轴》、毕加索的《梦》、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梵高的《星夜》进行了简单的赏析讨论。
[关键词]虾趣、梦、蒙娜·丽莎、星夜一、齐白石之《齐白石虾趣图轴》这幅《齐白石虾趣图轴》是齐白石晚年的虾系列作品之一。
(一)作者简介齐白石是中国著名国画画家,19-20世纪中国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二)作品介绍这幅画是齐白石的大虾图,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
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
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
硬壳透明,由深到浅。
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
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
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
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1](三)个人评价赏析我自小就十分喜欢中国国画,植物中最喜欢荷花,对于动物我最喜爱的就是齐白石画的大虾了。
中外美术鉴赏
2012美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中国画学院:能源学院专业班级:采矿1004学号:311002010405姓名:韩奇要说到美术鉴赏,我先浅谈一下自己对这门课的认识。
我觉得美术鉴赏课在整个大学美术教学的位置极其重要,它是大学美术教学大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也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大学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对整个国民艺术教育水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学生在大学时代里所接受的欣赏教育,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丰富学生们的视觉,又可以进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而这些将对他将来的艺术观念、艺术修养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建构都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大学美术鉴赏课上,我们可以听到教师大量讲解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和与作者、作品有关的传闻轶事,涉及于作品本身的仅是作品所再现的情节内容,教师对于作者的艺术观念、作品本身的构图、色彩、透视、情绪、艺术风格特点、抒发的情感等因素。
对于学生而言,其知识结构、生理、心理等因素,使之无法接受和理解艺术鉴赏大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
过多的理性分析会让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从而影响学生对作品画面的真切感受。
我从内心对古典文化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感觉,美术鉴赏课的开设使我能够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
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且对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语言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表达世上美好的事物,承继古今。
而古典文化,如绘画、建筑、雕塑等则是用一种非语言来诠释人类文明的神韵之美。
通过上王海老师美术鉴赏课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中国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与造型方式,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于西方的绘画,具有自己的特色。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5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对清明上河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鉴赏【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其审美意识、表现手法都有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差异。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
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
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评论家斯塔索夫评价:“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
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这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
本文以中西方绘画作为比较研究,包括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画面艺术进行赏析。
通过对二者各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并分析展望中西绘画的发展趋势。
寻找异同的规律性,这样有助于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建立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坚持“和而不同”的正确观点,并努力使其理论落实到艺术实践中。
【关键词】绘画;清明上河图;国宝;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农奴制;审美;和而不同一.《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及赏析材料⑴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
此画画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展现出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
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
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
中外工艺美术鉴赏论文
****大学校级选修课程论文题目:平面不平的原始彩陶纹样装饰院系:*****班级:*****学号:*****姓名:*****老师:*****日期:2013-6-9人们常说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因此通常我们都是以文字作为媒介研究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发展过程,然而,通过对中国古代纹样的研究与学习,我发现相较于文字,纹样以其历史性,传承性和民族性等特点更显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演变与发展的进程,纹样比文字更形象,更流畅的记录下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纹样作为一种二维平面的图形和纹饰,在应用于装饰时,设计师运用独特的视觉语言让纹样与被装饰物结合产生了突破平面效果的视觉冲击力。
“平面不平”作为现代设计师追求的平面设计法则,却早在中国原始彩陶纹样中便显现出来,虽然原始人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刻意的追求“不平”的装饰目的,但在图案形式以及实用效果上,很多都显现出空间的立体性与趣味性,值得我们提取出来学习研究,对现代设计作品带来很多启示。
首先,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的多维性表现在装饰方式的“不平面”。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即设计是服务于人,服务于生活的。
这不仅体现在当代社会,从设计产生之初,在遥远的古代,各种经过人为加工的物品都显现了设计的服务性。
原始社会彩陶纹样的产生是缘于人类的生活需求及生产实践,陶器生产之初,没有刻意装饰的纹饰,是由于实用原因而衍生出纹样,例如绳纹的出现。
原始人在制作陶器时,为了让器坯坚实,用缠有绳索的拍子,拍打外壁时就将那些或粗或细的绳索印纹拍在陶坯表面,形成具有装饰意味的绳纹,同时这些绳纹加大了器物外壁与手的摩擦,防止使用时滑落。
虽然初衷不是为装饰,但却达到了装饰的效果,并且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从绳纹逐渐衍生出了各种线型的装饰纹样。
绳纹不像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纹样是用颜料画上的,而是通过一种浮雕效果突出于二维平面,从而使陶器表面不再单调,具有独特的装饰意味。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一、《蒙娜丽莎》——对达·芬奇绘画艺术的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卓越的技巧。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蒙娜丽莎》。
这幅画作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蒙娜丽莎》以蒙娜丽莎的肖像为主题,展示了达·芬奇对于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入思考。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微微一笑,眼神深邃而又神秘。
她身着华丽的衣饰,头上的小帽点缀着颜色丰富的珠宝。
蒙娜丽莎的形象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引发观者的无尽想象。
其次,《蒙娜丽莎》的构图精妙而又复杂。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和对比法,使得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形象显得栩栩如生,仿佛能从画布中走出来。
他将蒙娜丽莎放置在一座开阔的景观中,背景中的山川和河流仿佛随着时光的流转而变幻。
这种细腻的构图技巧使得整幅画作更加具有动感和立体感。
再者,《蒙娜丽莎》的色彩运用极富特色。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明暗对比和色调的渐变,在画面中形成了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层次。
蒙娜丽莎的面容及若隐若现的微笑,通过轻柔的光线和柔和的色彩展现出来,使她的形象更加神秘而又诱人。
最后,《蒙娜丽莎》所传递出的艺术思想也是其深受赞誉的原因之一。
达·芬奇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他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蒙娜丽莎那微微一笑的面容中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仿佛在告诉观者们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这种思想层面的表达使得《蒙娜丽莎》成为了一幅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杰作。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是一幅绘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艺术篇章。
他精准的人物形象塑造、复杂的构图和精妙的色彩运用,打造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星夜》——梵高的色彩盛宴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个人表达风格而著名。
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精品文档--------------------------------------------------------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中外美术鉴赏主要是一门对中外美术作品分析、欣赏与品鉴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上的优秀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不仅拓宽知识面,同时获得美的欣赏,陶冶情操,涵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
以下是的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欢迎阅读。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在大二的尾巴抓住了艺术的犄角,还记得第一次去上《中外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第一个女老师给我们放映了几百年来外国优秀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画像,还记得其中的人物画像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女性,同时也说明了外方女性人权的发展见证了外方美术史的发展,还有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些满是创意的小视频小发明,其中趣味索然,给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传播了艺术的趣味性,世人离不开艺术,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创造美好生活。
外方作品独赏识《日出印象》,1872年克洛德.莫奈的这幅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首次展出,这幅画描绘了法国勒阿佛尔港口黎明时分的情景,港口作业区的大致轮廓--起重机、吐着烟的烟囱、建筑--透过浓密的晨雾和满画面的匪夷所思的破碎笔触,观者所能辨出的就是这些。
这幅画儿当时在大多数人眼中简直是一团糟。
批评家们更是大为恼怒,他们将这幅画的作者莫奈以及与之画风相近的画家的称为“印象主义”。
指责莫乃画风太幼稚,其画作不过是小儿涂鸦而几年后艺术评论来与勒阿佛尔港日出时的情景何尝有半点相似。
已,了个180度转变,好象莫奈好得不能再好了,仿佛印象派画家不仅长与用笔而且捕捉视觉真实的技巧已臻化境,令当代画家相形见拙。
为何莫奈笔下的勒阿佛尔港先被说成一团糟,后来又被称为对港区日出情景了不起的再现?我们该如何理解此种戏剧化的转变。
从中西方绘画艺术看其审美追求论文
从中西方绘画艺术看其审美追求论文从中西方绘画艺术看其审美追求论文众所周知,中西绘画艺术都产生于人类的古代社会,所反应出来的古典审美追求,既有民族的独特个性又有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共性。
一、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和谐美理想和谐美是中西方绘画创作中共同追求的艺术境界,但是中西方对和谐的理解和追求存在种种差异。
在中国,艺术家强调内涵神韵的和谐;在西方,艺术家则更偏重形式的和谐。
1、“心理和谐”与“形式和谐”的两种追求“和谐”,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命题,无论中西,先哲们都把“和谐”作为对理想之美的描述,这是东西方绘画审美的共性。
中西古人由于各自民族历史和文明环境的不同,对和谐的理解又是各不相同的。
在艺术的审美创作和欣赏中,中国人主要通过艺术来彰显主体的“心理和谐”,以实现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大自然的心灵沟通;西方人主要用艺术来实现对客观世界“形式和谐”的把握,在视觉的理想美形式中寄托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把握。
具体来说,在东方,绘画的创作和欣赏受儒学的影响,孔子对绘画审美活动的理解强调了它在塑造理想人格方面的社会性作用。
在西方,哲学是很重要的学科,他们认为“数”是万物之源,事物的存在就是数理的存在,美就是数的和谐。
比较中西,如果说中国古代哲人对和谐美的认识主要是侧重于审美的“心理”理解,那么西方古代哲人就是侧重于审美的物理“形式”分析。
2、“境生象外”与“类型典型”的两种区别通过学习和比较中西绘画作品的不同美学特点,可以发现中国绘画创作多强调主观、表现、抒情等偏于创作主体方面的因素;西方美术创作则相对强调了客观、再现、求真等偏于对象客体方面的因素。
西方古代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现实世界是客观的,观念则是主观的。
古典主义绘画家再现前者的同时又不愿放弃后者,因而只能将理想化的生活内容纳入艺术作品中。
所以,古典主义的绘画艺术就以一种理想化的古典美展现到我们面前。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则是通过艺术对客体世界的“类型”式把握,是一种“境生象外”的美学思想,即注重内在地表现,是对中国绘画创作特点的描述。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通过学习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这门课程,我了解了中国历代的雕塑绘画作品和西方优秀美术作品,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历史故事。
先从中国开始说起吧我国古代绘画,可以说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劳动而产生的,我们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样中已经可以领略到原始人类绘画的创造能力。
那些流畅的线条和有意味的罔形,一方面显露了原始人类的精神生活世界,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的艺术审美趣味。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来看,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至少在春秋战同时期就已经作为一种相当成熟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
据记载,周代的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檗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
发挥着“明劝戒,著升沉”的社会教育功能。
到了战国时期,大型建筑物的墙上都有内容丰富的壁画作为装饰。
楚墓出土的帛画可以使我们想象那些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壁画一定会比仅仅作为死者葬具的帛画精彩辉煌。
在老师讲解的许多例子中以下几个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銮金长信宫灯西汉时期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这个作品把侍女的卑微表情刻画的生动形象。
青瓷对书甬西晋九色鹿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
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
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
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
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
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
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
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
美术欣赏论文
美术欣赏论文美术欣赏论文范文(精选11篇)美术欣赏论文篇1【摘要】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宗旨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重视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结合现代教学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从而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中学教育;美术教育欣赏美术与进行美术都是创造的过程,整个美术欣赏过程是对欣赏者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经历路程。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面对作品时,会产生各种形象特征明显的视觉感受,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使欣赏者产生种种有关于各种事物或场景等的联系与想象,从而使欣赏者在自己的这种想象与关联之中产生作品的共鸣感。
而这种共鸣感则是来自于欣赏者通过对艺术者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深入体验和理解等一系列的视觉性思维活动。
一、美术欣赏课的概念所谓欣赏,作为欣赏者来说,一幅作品表现形式往往在画面上具有生动性,某一方面上容易触动观者记忆当中的某些形象画面,且作品往往来源于从生活,能够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满足人们从某一感情程度上的内心情感。
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艺术欣赏,就不会有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方式。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美术教育是一门发展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技术性学科。
在美术教育进程中,情感投入是必要的环节。
情感投入,一方面是教师能够把所讲述内容的情感倾注于美术课堂之中,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精神和情感。
在美术课教室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程资源,比如剪纸或泥塑,剪纸或泥塑相对而言艺术感染力浓厚,比较浅显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成效会更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加入课堂户外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艺术魅力。
《美术欣赏》论文
《美术欣赏》——课程结业论文经过几个周末的《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欣赏到了许多东西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绘画风格,对东西方美术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了东西方艺术的特点与异同。
西方是以人作为艺术表现对象的主体,主体是人物,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因此,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的每一个时代的审美观点也不一样。
比方从希腊、罗马时代到拉斐尔、提香、达•芬奇,这些人表现的人体是很古典的,很完整的。
那么波提切利则不同了,他表现人体的韵律感、线、节奏,多方面地表现人体。
因为时代不同,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比方画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凡高的《自画像》,都是肖像画,但两者就完全不一样了,同样的肖像,他们画得都很像,都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但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时代的差异很大很大。
另外,西方古代绘画都是以人为主题,树木、风景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作为一种背景,是次要的,到后来获得了独立的发展,才有了风景画、花卉等独立的画种。
下面谈谈我对美术欣赏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美术欣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欣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
它是欣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欣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由于欣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
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
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
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
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欣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欣赏过程也是培养欣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中外美术史欣赏论文
中外美术史工艺欣赏专业:工业设计班级:10-1姓名:张欣雪学号:8指导教师:陈婧中国明清时代的美术明代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为职业画家的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绘画人才涌现。
其中,被称为院派和浙派的画家处于最显著的地位。
明代前期画家戴进、吴伟等人影响显著,以戴进、吴伟为代表的浙派画家,多山水、人物兼长,技法全面为文人画家所不及。
南宋以来长江下游的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渐居全国先进地位。
明代海外贸易的中心从扬州下移到太仓和松江一带,生产变化首先在这一地区萌发。
苏州地区文化艺术发展,出现了不少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卓有成就人物。
在炽盛文风的熏陶下,官僚文人大量贮藏法书名画、古玩器物和珍本书籍,营建私家园林,讲究饮食服饰器用。
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形成“吴门画派”,标志文人画走向极盛的阶段。
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
沈周、文征明和唐寅的花鸟画在艺术上有突出的创造,特别是沈周等人的水墨花鸟画。
他们运用水墨技法描绘花鸟虫鱼,草草点缀,情意已足,集周之冕的钩花点叶体,和林良的写意派,边文进的黄氏工笔一体,因描绘方法上的差异而成为明代花鸟画的三大系统,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而唐寅擅长画山水人物,写意花鸟绘画也有独到之处,全面的绘画功力为许多吴门画家所不及。
通过唐寅等画家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大胆的艺术创造,使文人画创作适应时代的变化,走上“雅俗共赏”、“文质相兼”的发展道路。
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家当中革新精神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画家当推徐渭。
徐渭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他极力反对摹古,力斥文坛的复古风气,文学上大胆创造的追求同样运用到绘画创作当中,建立了自己鲜明的绘画风格。
徐渭擅长水墨大写意花卉,发展了文人画以笔墨抒情写意的传统,一改吴派花鸟画自然秀润、恬静优雅的格调,形成乱头粗服、大胆泼辣、豪放雄健的画风,画作结合题诗和苍劲奔放的书法,表现画家倔强不驯的个性。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
浅谈你对美术鉴赏的认识-——美术鉴赏让我们懂得如何欣赏美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
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好好的去学习中外美术鉴赏这门课。
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美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
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题目我与艺术指导教师罗雅南职称副教授学生姓名张红蕾学号201310699415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班级 3 班院(系)艺术设计学院完成时间2015年6月17日我与艺术艺术,何为艺术。
查阅百科名片这样解释到: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舞蹈、音乐、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新汉英大辞典中解释:1.文艺2.富有创造性的方法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艺术可以提升个人气质,让人变得更有灵感,更有想法,更有自己的独立精神。
感受艺术是一个很美好,很享受的过程,在此之中,我们会收获很多不同的感觉,涤荡灵魂,让心灵更加的有活力。
我感受到的艺术是具有生命力的。
当你经过了太多的烦恼,感受着太多的琐碎之时,看看故宫屋檐上的十大神兽,欣赏下梵高的向日葵,你就又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艺术就是这么的神奇,艺术是具有生命的。
艺术是有生命的。
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用他们的生命刻画艺术,正是因为每件艺术作品中都注入了他们的灵魂,他们热情、他们执著、他们心底的呼唤才可以通过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来呈现,它们的艺术作品才具有了生命。
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思想,才会带动更多人的思考。
当我们走进艺术的世界里,你会在和艺术的对话中学会独立,学会用自己的感受去激活生命,这是一种生命与心灵的接力。
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
”在阅读的天地里,我们可以聆听“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教诲;我们可以步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妙境界;我们可以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愿伟志;我们可以体味“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怀激烈.一位画家说:我们把有生命力的思想贯注于有生命力的笔墨线条中,笔墨线条已不再是表现技巧了,而是生命的外在形式,任何的随意涂抹都将是对生命的放任。
是啊,一个艺术作品具不具有生命力,和作品是否漂亮没有绝对关系,作品的生命力应该是画家生命的延续,作品的灵魂也是艺术家灵魂的外化。
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艺术,人类的生命历程离不开艺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艺术,人的生命活动将变得没有意义,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不参与艺术活动,人类生命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就很难得到发展。
所以我们需要艺术,艺术是有生命力的。
有人说:在我们的身边,什么都会背叛,可是艺术不会。
哪怕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背过身去,音乐、绘画、文学还是会和你窃窃私语,带给你生机和活力,它们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
我真诚地希望每个人都对艺术有一份特殊的热爱与追求。
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是我一直在求证的。
艺术可能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体验当中,被某个单词所名状,但那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
无论是哪“一角”,艺术都会具有一些共有的特点。
然而,艺术是没有边界的。
艺术是可以自由创造的。
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里,总是在不经意间忽略大自然瞬间的美丽,只有艺术才能够捕捉到它的永恒。
所以,关于艺术,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它本身,而首先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基础的上层建筑,但它与相关的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又有本质的区别。
恩格斯曾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正因如此,艺术与社会生活中是那么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出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艺术也于道德有关系联,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还是希腊人的《巴台农神庙》、还是杜尚的《泉》、还是设计艺术中的服装设计、广告艺术都包含有其作者的意思。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如,《维林多夫的维纳斯》,一件非常简单的原始人的雕塑作品,表达了原始人的生殖崇拜,这种生殖崇拜就是这件雕塑作品所要表达的涵义。
所以,我们说《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是一件艺术品。
在艺术的体验中,人的心灵超越了现实的关系,陶醉在自己心造的,想象的世界里,一切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为可能,一切不存在的事物都汇聚在你的眼前,你充分享受着心灵自由的快感,心灵上产生一种人类由于自然和谐的自洽感。
艺术审美是人类对痛苦的现实的超越,对天真,自由的天性的回归。
艺术的真谛深蕴于人类对生命自由的理想状态的渴望,对自身完善的追求之中。
艺术的实质是人了的本质的,自由的生存状态的幻想形式。
艺术的精灵就是永不枯竭的自由生命。
这时,生命系统就处在与非平衡稳态,人们暂时忘却生命的痛苦。
这时一种虚幻的精神的满足,是人类的超越之梦。
这既是对痛苦的超越,也是对生命内在矛盾的超越。
艺术审美的超越是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绝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现实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环节。
因为人类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对痛苦现实的超越,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人类实践的内在本质。
实践改变了现实,并导致对象朝着最终发生有利于人的方向改变的感性活动。
艺术审美是在想象中改变现实,是虚拟的实践。
艺术家在想象中按自己的审美目标重新构造一个新的世界。
这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实践。
当然,广义的说,从根本上说,美的领域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以及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等等,都有一个美不美的问题。
凡是正确的、有效的,都是美的。
艺术不追求直接的实效,它追求的是美——实效的象征。
如果武术活动不是为了打击敌人而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仇恨与意志力,它就是在追求美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而进入艺术的领域,从而同其他艺术相通。
这是一种活的、有生命的、因而是千差万别的、变化无穷的形式,所以它在不同的作品里永不重复。
如果把那些物质元素相同的作品归类,那么相同的元素又都各各表现着不同的形式。
那个在音乐里把乐音与乐音联系起来的东西,那个在诗歌里把词汇与词汇联系起来的东西,在不同的音乐或诗歌作品中是不同的。
这不同中有相同、相同中有不同的东西,就是表现着人类情感的力的运动形式。
艺术所要表现的,就是这个东西。
这个东西,就当叫做美了。
艺术是人所创造的美。
假如说一切美都是人类无意识的创造物的话,那么艺术则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
换言之:它是本质先于存在的存在物。
这个本质就是美。
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为艺术。
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但如没有美,技巧也就白费了。
总之,艺术是一种美。
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是美的,然后才有可能是艺术。
所以,我一直认为可以多接触艺术,尤其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接触艺术教育,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艺术教育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所以,在我的眼中能够好好接触艺术是那么幸运。
从主观的角度来看,艺术更倾向于一种感受,也更贴近字典中的定义“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她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
艺术是艺术家内心强烈的情感或意念具象化表现出来的作品,是能够引起人共鸣作品。
具象化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由听觉效果、视觉效果、甚至是触觉、嗅觉上的各种感官组成。
他们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具象产物。
我们常说艺术能够跨越时空,艺术不分国界,而艺术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因为艺术的内在远胜其外在形式。
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的,但精神世界的情感共鸣是相通的。
譬如说,一件艺术作品她表现的情感是一种“悲”,无论因为什么而悲伤的人,在悲的情感上是互通的,都能够理解这件作品背后“悲”的强烈情感,都能够感受到这件艺术作品的伟大。
这就是艺术神奇的地方,是无声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互动,跨越了一切的阻碍。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有人把艺术定义为“人类以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及其产品”。
但我眼中的艺术,从客观来说是一种大自然的抽象化的表现。
无论是何种艺术作品,她都是依存于自然,源自于自然,但是又超脱于自然。
自然是唯一的不添加任何修饰,大家所公认的美,也即美的源头,以自然为本,在作品中捕捉、模仿、组织、变化自然中的“美”,从而形成的产物,都应当是艺术的。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因为他有着远比我们所能拥有的更广阔的“画布”,也因为他是一切美的源头。
对称的美,对比的美,线条的美;光线、声音、气味。
大自然的艺术无拘无束,美轮美奂。
我眼中的艺术,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共鸣。
只要包含着这样的共鸣,即便是一条简简单单的弧线,一声清脆嘹亮的鸟鸣,一道温和如沐的柔光,都会成为我眼中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