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社会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两性社会学》

2011级民族学马世铭

201114024117

内容简介

《两性社会学》很简略地尝试着讨论的问题,或者对于近代的中国社会有些兴趣。家,特别是宗教一方面,曾是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强有力的源泉。中国的旧式家庭,对于一切见解正确的人类学者一定是可以羡慕的对象——几乎是可以崇拜的对象,因为它在许多方面,曾是那般优美。《两性社会学》分四编,详细讲述了母权社会的复识和神话、疾病和反常、梦想和行事、猥亵和神话、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精神分析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裂口、一个“被抑窒的复识”等内容。

目录

译者序

汉文译本作者序

作者原序

第一编复识的形成

第一章问题发凡

第二章父权家庭与母权家庭

第三章家庭剧情的第一幕

第四章母权社会的父职

第五章婴儿期的性欲

第六章生活的学徒期

第七章后期儿童性欲

第八章少年期

第九章母权复识

第二编传统的镜影

第一章母权社会的复识和神话

第二章疾病和反常

第三章梦想和行事

第四章猥亵和神话

第三编精神分析和人类学

第一章精神分析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裂口

第二章一个“被抑窒的复识”

第三章“文化的元始原因”

第四章杀老的结果

第五章对于起初杀老的分析

第六章复识呢?情操呢?

第四编本能与文化

第一章由于然过渡到文化

第二章家庭——“发生机制的”文化摇篮

第三章动物游牝期和交配期与人类之比较

第四章婚姻关系

第五章父母的爱

第六章人类家庭的坚持性

第七章人类本能的可变性

第八章由本能到情躁

第九章母权与乱伦试探

第十章权威和抑窒

第十一章父权和母权

第十二章文化和“复识”

附录一

附录二

前言

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教授的父母为波兰人,自己为英国籍,现任伦敦大学人类学教授。生于1884年,于1908年取得博士学位,1910年以后即在大英博物院与伦敦大学作研究。1914年到1918年曾在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实地调查岛民社会。他的研究方法,即社会人类学中的功能学派(Functional school);将一切社会现象放人整个生活系统里面,看看具有什么作用,以免除不相干的类比(analogical)观念与无生命的散碎记录。他的重要论著有:(1)《澳大利亚土著的家庭》(The FamilyAmong the AustralianAborigines,1913年),(2)《原始宗教与社会分化》(Primitive Religionand Social Differentiation,1915年,波兰文),(3)《迈卢土著》(The Natives of Mailu,1915年,见Trans.of the Royal Society of S.Australia for 1915)。

精彩书摘

弗氏和精神分析学派已将母女之间和父子之间的性的敌竞大加注重。我们的意见以为母女之间的敌竞,并不起始在这么早的时期。无论怎样,我尚不曾察到母女敌竞的任何踪迹。父子的关系,更较复杂。男孩子对于母亲虽无自己觉着属乎“邪的”范畴的思想、欲望或冲动,如我已经说过的那样,然而无疑地,一个幼小的机体对于母亲有着密切的肉体接触,就要发生性的反应。老生常谈给予农民社会的青年母亲一件谁都知道的忠告,就是三岁以上的男孩应与母亲分睡。婴儿阳起的事,这些地方社会谁都知道;男孩子拥附其母不与女孩子一样这个事实,也是如此。这等状况之下,父亲和男孩之间,大概会有性的敌竟的成分;即站在局外的社会学观察者,也可见到这层。不用说,精神分析家更是绝对这么主张的。稍形富足的阶级之间,毫不客气的冲突即使发生,也属罕见;但是仍在想像里发生冲突。所取形式固然较为精细,可是暗藏的危机或许并没有减少。

我们必须注意,在此时期,孩子一起始依着性去表现不同的品格和气质,父亲对于儿子和女儿的感情就要判别出来。父亲在孩子里面看到自己的继承者,那就是要在统系和家业上将他顶替

读书心得

本书很简略地尝试着讨论的问题,或者对于近代的中国社会有些兴趣。家,特别是宗教一方面,曾是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强有力的源泉。中国的旧式家庭,对于一切见解正确的人类学者一定是可以羡慕的对象——几乎是可以崇拜的对象,因为它在许多方面,曾是那般优美。《两性社会学》分四编,详细讲述了母权社会的复识和神话、疾病和反常、梦想和行事、猥亵和神话、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精神分析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裂口、一个“被抑窒的复识”等内容。

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关键性名词。

一、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

母系社会

人类社会的雏形是我们所谓的“母系社会”。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因为文明程度的低下,古人们保持着许多与一般生物类似的生活习性,其中“交配”这一点对之社会存在有着极大的影响——这里之所以用“交配”而不用“婚姻”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人类间初始的“交配”是没有对象的限制,简单来说就是很有可能会出现我们现代文明中的“乱伦”一词。

然而随着生产力与文明的发展,“婚姻”一词逐步成型,古人们开始意识到相近血缘间通婚的危害性,便出现了一种部落与部落间的男女互相通婚的现象,从而避免了近亲通婚的危害。但这种通婚的“个体单位”是两个部落的所有适婚男子与女子。因此,婚姻不固定的男女关系就造成了孩子“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这样,世系就只能按母方来计算,一个部落集团都是由一个女祖先繁衍下来的,集团中的权力由女性掌握,部落财富属于女性,母

系社会由此形成。

母系社会的存在在中国的历史中可以得到不少的印证。传说中,黄帝是其母感应北斗而生;炎帝则是其母与神龙结合而生;尧是其母与赤龙结合而生;舜是其母感应枢星而生;大禹是母亲吞薏苡草而生;商朝人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鸟蛋而生;周朝人祖先弃是其母踩了巨人的脚印而生,等等,这些传说都说明在中国,人们经历了相当长一段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阶段。这都说明了当时所处在母系社会的阶段。另外,中国古代的姓氏,如姒(夏朝姓)、姬(周朝姓)、嬴(秦朝姓)、姜、娥等,多从女字旁,这都是母系社会留下的痕迹。

父系社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落集团中出现了劳动的剩余产品,生产者的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同时,由于男女在身体条件上的差异,决定了社会大部分财富是由男性创造,是社会生产的绝对主力。很自然的,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男性希望在部落集团中获得权力,并且将财富掌握在自己手上以及能确保财富能够让自己的亲生后代继承。因此,与母系社会中的权力由女性掌握以及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些特点的矛盾,就引发了人类社会从母系向父系的转变。从此,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在人类历史上长时间存在——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的父系社会。

二、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

父权制取代母权制——人类历史上最激烈的社会革命

父权制取代母权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激烈的社会革命之一,这场革命的完成使得人类社会由此向文明的门槛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导致这场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但却是通过人的贪欲的本性而体现出来的。

如前面所说的,在母系社会晚期,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劳动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男性在社会生产及创造的社会财富中占绝大部分的比例,但他们自己在部落集团中却毫无地位与权力可言。由此不断发展下去,男性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毫无疑问要求自己能在部落集团中占据统治地位,掌握极大的权利,以及将自己创造的财富传给自己确凿无疑的后代。因此,就必须废除之前母系社会的母权制及母系继承制,还有婚后孩子“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况。

在父权制取代母权制这一社会革命中,社会成员被分为纯粹的两个对立的集团——男性与女性,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协调的余地,没有中立的区域,矛盾空前激烈且无法进行任何的调和——为了争取社会地位、权利和财富进行激烈而漫长的斗争,双方必须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击败对方,直至其中一方完全胜利为止。这人类历史上最早而又最激烈的社会革命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革命最终以男性的胜利而告终,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父系社会并最终确立了以男人为社会统治的父权制,从而确立了男子在以后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的权威地位。而婚姻制度也确立为能保证子女血缘归属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强调的是“一夫”,保证男子后代的血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