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性质、分类及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并理解其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定方法,了解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加工方法制作简单金属制品的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进行金属材料检测与评定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尊重工匠精神,认识到金属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制作简单金属制品的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金属工艺学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 金属的性质与分类-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2. 金属加工方法:介绍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加工工艺,涉及教材第二章内容。

- 铸造工艺及其特点- 锻造工艺及其特点- 焊接工艺及其特点- 热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 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定: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方面的检测方法,涉及教材第三章内容。

-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金相组织观察技术4. 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以下实践项目,涉及教材第四章内容。

金属工艺学教案范文

金属工艺学教案范文

金属工艺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加工特点;3.培养学生对金属制作工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金属工艺学的概述a.金属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金属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2.常见金属材料及其特性a.常见金属材料的分类和标识b.常见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特点3.金属的成型加工a.金属成形的基本工艺和方法b.金属成形工艺的选择和应用4.金属的切削加工a.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切削力分析b.常见切削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的选择5.金属的焊接加工a.焊接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常见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了解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基本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金属制品的普遍应用和重要性。

2.讲解金属工艺学的概述(15分钟)讲解金属工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工艺中的应用和意义。

3.介绍常见金属材料及其特性(20分钟)介绍常见金属材料的分类和标识方法,同时详细介绍常见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4.讲解金属的成型加工(20分钟)讲解金属成形的基本工艺和方法,包括锻造、压力加工、拉伸、冲压等,以及选择和应用这些工艺的原则。

5.讲解金属的切削加工(20分钟)讲解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切削力分析,介绍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和选择工艺参数的原则。

6.讲解金属的焊接加工(20分钟)讲解焊接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常见的焊接方法和选择焊接工艺参数的原则。

7.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金属工艺进行加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8.总结(10分钟)总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留出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金属工艺学 教案

金属工艺学 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教案标题:金属工艺学教案目标:1. 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 学习金属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4.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金属制品,引发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例如:“你们知道这些金属制品是如何制作的吗?”知识讲解:1. 介绍金属工艺学的定义和作用,解释金属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例如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3. 介绍金属的分类和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铜、铝等。

4. 解释金属的加工方法,包括锻造、铸造、冲压等,以及各种工艺流程。

示范操作:1. 展示金属加工的实际操作过程,例如展示锻造的工艺流程。

2. 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展示金属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亲自尝试一些简单的金属加工操作,如锤打金属块、折弯金属片等。

实践活动:1. 分组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金属制品,如钥匙链、书签等。

要求学生考虑金属的特性和加工方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 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发挥创造力,尝试使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组合。

总结:1. 回顾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强调金属工艺学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金属工艺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评估:1. 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实践作品进行评估,包括设计创意、工艺流程和制作质量等方面。

拓展活动:1. 邀请金属工艺学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和技巧。

2. 组织参观工厂或工艺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金属工艺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金属工艺学教案示例,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育阶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教案标题:金属工艺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常见工艺方法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金属工艺设计和制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金属工艺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金属工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提问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了解程度,并与学生讨论相关话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解释金属工艺学的分类和常见的金属工艺方法,如锻造、铸造、焊接等。

3. 介绍金属工艺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金属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金属工艺制作实践,如制作一个小型金属工艺品。

2. 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金属工艺方法和技术,如锻造、铸造、切割等,完成制作过程。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和制作个性化的金属工艺品。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金属工艺品,并分享制作过程和经验。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金属工艺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金属工艺学的更深层次知识和技术。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金属工艺学应用的小论文,包括对金属工艺学的认识和对未来金属工艺发展的展望。

2. 提供参考资料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作。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和创造性表现。

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思考深度。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工艺制作工厂或实验室,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和现代金属工艺技术。

2. 鼓励学生参加金属工艺设计和制作竞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金属工艺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金属工艺教学计划

金属工艺教学计划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一、本课程的性质、作用和任务1.课程性质金属工艺学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以工艺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综合性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2.作用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冷、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应按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金工实习,以获得必要的实践知识。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精选教材内容、增大知识覆盖、紧密结合实际、注重知识运用。

注意与后继课的互相联系,以及和金工实习的内在联系,力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避免前后出现重复和脱节现象。

3.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并辅以必要的现场教学,工厂参观,电化教学等环节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使用必要的挂图。

模型、实物等教具,以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质量。

4.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用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对课程内容次序和课时分配作适当调整。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一)教学内容绪论1、金属工艺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2、金属工艺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

3、金属工艺学的发展概况,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4、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性能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1)强度和塑性:强度和塑性的概念、指标及其意义。

(2)硬度:硬度的概念、布氏、洛氏硬度的实验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3)冲击韧性的概念、试验方法及意义。

(4)疲劳强度、断裂韧性概念、指标及意义。

第二章金属材料的结构和结晶1、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晶体结构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金属晶体的特征,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

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多晶体,金属晶体中的缺陷,晶体缺陷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总1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金属工艺学》下学期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刘宇星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工艺学3.适用专业:机电和数控4.总学时:64学时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金属工艺学是数控和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的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的实质、特点、工艺过程和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原则,为学生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将来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绪论(1学时)金属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机器的生产过程概念。

机器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学习金属工艺学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及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章金属材料导论(7学时)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和工艺性能的概念。

理解金属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掌握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过程和同素异构转变、冷却曲线、过冷度。

3.钢的热处理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的实质极其应用。

重点阐明金属及合金的各种机械性能的物理意义。

讲清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为后续热处理、相变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简单的铁碳状态图讲清楚各相区等各线的物理概念。

的组织,A1、A3、ACM第二章铸造(5学时)1.掌握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特点。

2.合金的铸造性能掌握流动性的概念。

理解流动性对铸造工艺的影响;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掌握收缩的概念、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缩孔的形式极其预防措施。

掌握铸件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的形成极其防止。

3.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掌握普通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铸铁石墨化及影响石墨化的因素;普通灰口铸铁的铸造性能。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2)掌握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加工工艺;(3)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金属的晶体结构;(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金属加工工艺的特点;(3)运用实践操作,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晶体结构(1)金属晶体的特点;(2)金属晶体的结构类型;(3)金属晶体的性质。

2. 金属的熔炼与铸造(1)金属的熔炼工艺;(2)金属的铸造方法;(3)铸造缺陷及防止措施。

3. 金属的锻造与热处理(1)金属的锻造工艺;(2)金属的热处理方法;(3)热处理变形及控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2)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加工工艺;(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金属晶体结构的微观解释;(2)金属加工工艺的原理及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2. 演示法:展示金属加工工艺的实验操作;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金属加工实践;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加工工艺的优化和创新。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金属工艺学》;2. 实验器材:金属样品、显微镜、铸造模具、锻造设备等;3. 辅助材料:PPT、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演示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艺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进行金属加工实践,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技能。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加工工艺的优化和创新,分享学习心得。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金属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研究金属材料加工及其工艺性能的学科。

本电子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3.熟悉常见金属工艺加工方法及其应用;4.能够分析和解决金属工艺加工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金属工艺学概述a.金属工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金属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领域c.金属工艺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方法a.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测试b.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c.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测试d.金属材料的热性能测试3.金属工艺加工方法及其应用a.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方法b.金属材料的塑性加工方法c.金属材料的焊接加工方法d.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4.案例分析与实验演示a.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讨论金属工艺加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b.实验演示:设计并进行一些金属工艺加工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金属工艺加工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及具体安排1.教学方法a.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传授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b.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工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金属工艺学知识。

c.实验演示: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金属工艺学的理解。

2.具体安排第一周:金属工艺学概述第二周: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第三周:金属工艺加工方法及其应用第四周:案例分析第五周:实验演示四、教材及参考资料1.主教材:《金属工艺学导论》2.参考资料:a.《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b.《金属工艺学基础》c.《金属工艺学实验教程》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根据学生的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及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估。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实验评估:根据实验报告和操作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金属工艺学第六版上册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学第六版上册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学第六版上册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金属工艺学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研究各种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和性能的学科。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分析金属加工中的细节和规律,提高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二、设计内容2.1 研究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金属工艺学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掌握以下技能:1.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2.熟悉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及其特点;3.能够分析金属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4.深入学习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及操作规范。

2.2 设计方案1.学生选择一个金属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介绍,包括材料特性、结构和加工性能等方面;2.学生熟悉并实践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例如锻造、轧制、拉拔、挤压和钣金加工等;3.学生模拟金属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4.学生学习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及操作规范,包括对金属加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

2.3 设计步骤1.确定金属材料,并进行分析介绍;2.熟悉并实践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3.模拟金属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4.学习金属加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及操作规范。

三、评分标准3.1 设计材料学生需要按照课程设计要求提交设计材料,包括分析介绍材料、金属加工的模拟分析结果、安全管理方案和操作规范规定等。

3.2 评分制度按照设计材料的内容和完成情况打分,其中各项打分比重如下:1.材料分析:30分;2.金属加工工艺实践:30分;3.模拟分析及解决方案:20分;4.安全管理方案及操作规范:20分。

四、时间安排4.1 课程设计时长本次课程设计计划时长为两周,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周:材料分析、加工工艺实践;•第二周:模拟分析及安全管理方案与操作规范。

4.2 课程时间分配本课程的时间分配如下:•材料分析:2课时;•金属加工工艺实践:4课时;•模拟分析及解决方案:3课时;•安全管理方案及操作规范:2课时。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金属工艺学》是工科类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制备工艺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如熔炼、铸造、轧制、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2.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2.1.1 金属的晶体结构2.1.2 金属的物理性能2.1.3 金属的化学性能2.2 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2.2.1 熔炼与铸造2.2.2 轧制与拉拔2.2.3 锻造与冲压2.2.4 焊接与切割2.2.5 热处理与表面处理2.3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2.3.1 力学性能2.3.2 物理性能2.3.3 化学性能2.3.4 应用领域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设备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特点。

3.3 实践环节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金属工艺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和课程设计,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授课24课时,实验授课8课时。

5.2 授课安排第1-8课时: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第9-16课时: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第17-24课时: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第25-32课时:实验及课程设计六、教学活动设计6.1 理论授课6.1.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通过PPT展示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特性。

6.1.2 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讲解各种金属制备和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工艺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的性能、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加工工艺,如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

3.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能: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

2. 金属的分类:介绍常用金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 金属的加工工艺:介绍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基本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能、分类和加工工艺。

2. 教学难点:金属的性能指标及其意义,金属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金属的性能、分类和加工工艺。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加工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工艺学的发展趋势。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金属样品、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金属的性能: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些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讲解金属的分类:介绍常用金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多样性。

4. 讲解金属的加工工艺:介绍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基本工艺,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工艺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金属加工实例,让学生了解金属加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探讨金属工艺学的发展趋势。

七、课堂练习(1)金属的硬度越大,其强度也越高。

(2)铸造是一种金属加热熔化后,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的工艺。

(3)热处理是一种改变金属组织,提高其性能的方法。

(1)下列哪种金属属于有色金属?(A. 铜B. 铁C. 铝D. 钢)(2)下列哪种加工方式属于热加工?(A. 铸造B. 锻造C. 焊接D. 冷加工)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金属的性能、分类和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金属工艺学教学设计

金属工艺学教学设计

+《金属工艺学》教学设计一、本课程的内容体系1、基本描述课程名称:金属工艺学(冷、热加工两部分)英文名称:metalworking technology总学时:30 (冷加工部分15学时,热加工部分15学时)授课对象:机电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要求:必修分类:技术基础课开课时间:第二学期先修课:金工实习二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本课程是依据工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它既是对机械类专科生进行现代制造方法和工艺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对他们进行的第一次工程实践训练,同时也是大学阶段唯一一次较系统的工艺训练。

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

随着工程领域内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金工课程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课程体系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管理类专业关于机械加工和金属材料方面的工艺课时已大为缩减,这样就使《金属工艺学》在机械和材料工程课程中的工艺教育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

在淡化专业教育方面,该课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管理类的专科生,他们冷加工方面的课程学时比重较大,而热加工学时相对较少。

因此,《金属工艺学》所讲授的金属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就显得更加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金属结构、金属工艺性能、金属材料、铸造、锻压及焊接方面的基本知识。

此外,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深刻理解各加工工艺方法之间的本质联系。

三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本课程公开出版的教材有许多种。

比较适合我校非机、近机类专科生使用的教材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邓文英编,金属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邢忠文、张学仁主编,金属工艺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苏芳庭,金属工艺学(机械类各专业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1。

4骆志斌,金属工艺学(非机械类专业),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11。

由邓文英编写的教材1是全国金工行业的经典教材,曾经多次再版及多次印刷,1998.8第十一次印刷时,累计印刷数量已达50万册。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能和特点,认识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

2. 使学生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工艺,如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3.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能与分类1.1 金属的物理性能1.2 金属的化学性能1.3 金属的力学性能1.4 金属的分类及应用2. 金属的冶炼与制备2.1 金属的冶炼方法2.2 金属的制备工艺2.3 金属材料的制备过程3. 金属加工的基本工艺3.1 铸造3.2 锻造3.3 焊接3.4 热处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金属性能、冶炼、制备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金属工艺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属性能、冶炼、制备和加工工艺等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

4.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金属工艺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金属工艺学》2. 图片素材: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等图片。

3. 视频素材:金属冶炼、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工艺视频。

4. 实践工具:金属加工工具、设备等。

5. 网络资源:相关金属工艺学的在线资料和学术文章。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

2. 讲解金属的性能与分类: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并讲解金属的分类及应用。

3. 讲解金属的冶炼与制备:阐述金属的冶炼方法、制备工艺和制备过程。

4. 讲解金属加工的基本工艺:详细介绍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金属工艺学的概念;2.了解主要的工艺方法;3.知道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1.主要的工艺方法;2.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0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03.发展现状和趋势; 104.本课程的特点; 55.学习方法; 56.重要性。

5六、布置思考题1.试述金属成形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工程材料基础知识§1 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强度和塑性指标的符号、单位及意义;2.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方法、符号及应用。

3.了解拉伸试验方法和拉伸曲线图;4..了解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纲要1.强度指标;2.塑性指标;3.硬度;4.冲击韧性;5.疲劳强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金属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难点:疲劳强度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强度指标;152.塑性指标;103.硬度;104.冲击韧性;55.疲劳强度。

5六、布置思考题1.一铜棒的最大拉应力为70MPa,若要承受2000kg的载荷,它的直径是多少?(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2 金属的晶体结构)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纯金属结晶过程,过冷度与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细化晶粒的措施,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2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

3.掌握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分析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4.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各相区的组织及性能,以及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实际应用。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2.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及选用原则。

3. 熟悉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及应用领域。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原则。

3.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4. 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及其含义。

3.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及应用。

4. 金属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第二课时: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原则。

3. 第三课时: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4. 第四课时: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5. 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金属工艺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的知识。

七、教学拓展与资源:1. 推荐阅读材料:提供相关书籍、学术论文,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自学。

2. 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金属材料加工企业或实验室,增强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实际应用的认识。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等,拓宽视野,丰富学习途径。

八、课程总结与展望:1. 课程回顾:总结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金属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鼓励优秀学生。

3. 未来学习建议:为学生提供金属工艺学相关领域的学习方向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效果评估:收集学生反馈,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中职金属工艺学教案集

中职金属工艺学教案集

中职金属工艺学教案集一、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理解金属工艺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3.能够运用金属工艺学的方法和工艺技术进行金属制品加工;4.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金属工艺学概述1.1金属工艺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1.3金属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2.1材料的切削加工2.1.1切削工艺和切削力分析2.1.2切削刀具的选择和使用2.1.3数字化加工技术在切削中的应用2.2材料的塑性加工2.2.1塑性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2.2.2金属材料的冷加工和热加工2.2.3塑性加工中的模具设计和制造2.3材料的焊接加工2.3.1焊接工艺和焊接方法2.3.2焊接材料和焊接接头设计2.3.3焊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实验教学:设置相关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讨金属工艺学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金属工艺学概述2.第二周:材料的切削加工3.第三周:材料的塑性加工4.第四周:材料的焊接加工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3.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金属工艺学教材2.多媒体课件:相关实例、图表、视频等资源3.实验室设备:切削机床、塑性加工设备、焊接设备等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金属工艺学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能够运用金属工艺学的方法和工艺技术进行金属制品加工。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金属工艺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金属的特性、分类及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并了解各种加工技术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金属工艺在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能够运用金属工艺进行简单创作。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金属工艺制作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态度,认识到金属工艺的价值和意义。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金属工艺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金属基础知识:- 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分类- 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应用2. 金属加工工艺:- 铸造、锻造、焊接等基本加工方法- 各类加工工艺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实际操作技巧- 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3. 金属工艺创作与实践:- 创意设计方法与步骤- 金属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及技巧- 团队合作完成金属工艺作品的实践体验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金属基础知识学习,了解金属的特性和应用第二周:金属加工工艺学习,掌握基本加工方法及其优缺点第三周:金属工艺创作与实践,进行创意设计及实际操作第四周:总结与评价,展示作品,交流经验,提高技能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金属基础知识第二章:金属加工工艺第三章:金属工艺创作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性能及应用;(2)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3)熟悉金属的加工工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金属的性能;(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金属的冶炼原理;(3)运用实践操作,掌握金属的加工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性能及应用;(2)金属的冶炼方法;(3)金属的加工工艺。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冶炼原理;(2)金属的加工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的性能、冶炼方法和加工工艺;2. 实验法:观察金属的性能,实践金属的加工操作;3. 讨论法:分析金属的冶炼原理,探讨金属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金属工艺学》;2. 实验器材:金属样品、实验仪器等;3. 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通过展示金属样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讲解金属的性能,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2)讲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如热还原法、电解法等;(3)讲解金属的加工工艺,如铸造、锻造、焊接等。

3. 实验:(1)安排学生观察金属的性能实验,如导电性实验、导热性实验等;(2)安排学生实践金属的加工操作,如铸造实验、锻造实验等;(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金属的性能与加工工艺的关系。

4. 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金属的冶炼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等;(2)引导学生探讨金属的应用领域,如建筑、交通、电子等。

5.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6. 拓展:(1)介绍金属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2)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工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金属性能、冶炼方法和加工工艺的理解程度;(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金属工艺学教案范文

金属工艺学教案范文

金属工艺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2.了解金属的结构和性质,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知识;3.掌握常见金属工艺加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4.培养学生的金属工艺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金属工艺学的概念和意义;2.金属的结构和性质;3.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知识;4.常见金属工艺加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5.金属工艺学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利用PPT展示金属工艺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理论讲解(30分钟)2.1金属工艺学的概念和意义:-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处理过程的一门学科。

-金属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改善金属的性能,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效率。

2.2金属的结构和性质:-金属的结构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晶格结构,其性质受原子结构和晶格缺陷的影响。

-金属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2.3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的分类和代号;-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金属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案例分析(20分钟)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应用金属工艺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企业的铝合金制品在使用中出现断裂现象,通过应用金属工艺学的知识,重新设计产品的加工工艺和材料选择,解决断裂问题。

4.实践操作(40分钟)4.1实验1:金属材料的硬度测试-设计实验方案,选择硬度测试方法和仪器;-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材料硬度与金属工艺的关系。

4.2实验2: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实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热处理方法和仪器;-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3实验3:金属材料的加工实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加工方法和设备;-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加工工艺对材料性能和形状的影响。

5.总结和评价(10分钟)-学生讨论金属工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金属工艺学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评价课程,提出建议和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工艺学》下学期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刘宇星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工艺学3.适用专业:机电和数控4.总学时:64学时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金属工艺学是数控和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的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的实质、特点、工艺过程和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原则,为学生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将来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绪论(1学时)金属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机器的生产过程概念。

机器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学习金属工艺学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及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章金属材料导论(7学时)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和工艺性能的概念。

理解金属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掌握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过程和同素异构转变、冷却曲线、过冷度。

3.钢的热处理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的实质极其应用。

重点阐明金属及合金的各种机械性能的物理意义。

讲清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为后续热处理、相变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简单的铁碳状态图讲清楚各相区的组织,A1、A3、A CM等各线的物理概念。

第二章铸造(5学时)1.掌握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特点。

2.合金的铸造性能掌握流动性的概念。

理解流动性对铸造工艺的影响;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掌握收缩的概念、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缩孔的形式极其预防措施。

掌握铸件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的形成极其防止。

3.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掌握普通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铸铁石墨化及影响石墨化的因素;普通灰口铸铁的铸造性能。

了解提高铸铁强度的途径;孕育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的特点、生产过程和应用范围。

4.铸件的结构设计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掌握铸件外形、内腔、圆座和凸台、铸件壁和壁的连接、加强筋等的设计要求。

铸造工艺图的制定: 掌握浇注位置和分模面的选择;了解机械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型芯及铸造工艺图。

重点讲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铸造生产方面的知识。

讲清“流动性”、“收缩”的概念,并结合实例阐明浇不足、缩孔、裂纹及变形等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

“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以灰口铸铁为主。

“铸件的结构设计”阐明铸件结构设计原则。

第三章锻压(5学时)1.金属压力加工的实质、分类、特点。

2.金属的塑性变形理解塑性变形的实质。

掌握加工硬化、再结晶、冷变形和热变形的概念。

理解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纤维组织的形成及应用;金属的可锻性极其影响因素。

3.自由锻了解自由锻基本工序,。

掌握锻件图的制定、坯料的确定;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

4.模锻了解锤上模锻的模锻结构、模膛分类。

掌握制定模锻件工艺规程的方法,锤上模锻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重点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冷、热变形的概念极其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等基础知识。

模锻以锤上模锻为重点来建立模锻生产的完整概念,着重阐明锻模的分类和作用。

第四章焊接(5学时)1.焊接的实质、焊接方法的分类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2.熔化焊理解焊接电弧、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

掌握电弧焊的冶金过程特点;焊条药皮的作用,电焊条的分类及选用原则;焊接接头金属组织与性能变化;改善接头性能的方法;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原因;减少和消除应力与变形的方法。

了解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的特点极其应用。

3.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掌握金属材料的可焊性概念;碳钢的焊接。

4.焊接结构设计掌握焊接方法的选择; 焊接结构工艺性。

了解焊接接头形式及焊缝布置;焊接质量检验。

重点是以电弧焊为主,按焊接的物理本质及不同焊接方法的结构设计特点,将焊接归纳为熔化焊、压力焊及钎焊三大类进行分析,重点是手工电弧焊的冶金特点,保证焊接质量的措施,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变化。

第五章切削加工(5学时)1.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实质和分类;切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与地位;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切削运动:理解切削要素和切削面积;刀具材料;外圆车刀几何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切削过程及切削种类;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切削热的来源、切削液的应用;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

掌握刀具磨损、刀具耐用度和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概念。

3.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了解车削、钻削、镗削、刨削、铣削、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4.典型表面的加工分析了解外圆面削、孔、平面的加工方案分析。

5.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了解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工艺规程的拟定。

6.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了解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概念; 切削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及示例。

重点介绍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及刀具几何参数。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1.弹性模量E的测定(2学时)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能够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明确弹性模量E的物理意义。

2.硬度试验(2学时)要求学生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其试验原理、测定方法及应用范围。

五、考核方式以卷纸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六、成绩评定如果是考试课,以试卷分数作为最终成绩。

如果是考查课,试卷分数占80%,平时出勤、作业占20%,计算出最终成绩。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采取启发式教学2.留思考题形式的作业八、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邓文英主编《金属工艺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1]钱剑晨编著《金属工艺学》第1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2]王允禧主编《金属工艺学》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九、其他必要的说明金属工艺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在有关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在本课程课堂教学前:1.应该在校办工厂进行金工教学实习,获得实践的基础。

2.机械制图课程应安排在本课程之前进行,使学生具有工程制图和识图能力。

3.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应安排在本课程之前或同时进行。

4.本课程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为宜。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执笔人:王丽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工艺学2.课程英文名称:Metal technology3.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4.总学时:48学时(理论44学时,实验4学时)5.总学分:3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金属工艺学是高等工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的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的实质、特点、工艺过程和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原则,为学生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将来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绪论(1学时)金属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机器的生产过程概念。

机器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学习金属工艺学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章金属材料导论(9学时)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和工艺性能的概念。

理解金属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掌握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过程、同素异构转变、冷却曲线和过冷度。

3.铁碳合金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各部分的组成、钢的组织转变。

理解碳及杂质对钢的机械性能的影响。

4.钢的热处理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的实质极其应用。

掌握碳素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铸铁的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合金钢的分类、牌号。

重点阐明金属及合金的各种机械性能的物理意义。

讲清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为后续热处理、相变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简单的铁碳状态图讲清楚各相区的组织、A1、A3、A CM等各线的物理概念。

第二章铸造(8学时)1.掌握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特点。

2.合金的铸造性能掌握流动性的概念。

理解流动性对铸造工艺的影响;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掌握收缩的概念、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缩孔的形式极其预防措施。

掌握铸件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的形成极其防止。

3.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掌握普通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铸铁石墨化及影响石墨化的因素;普通灰口铸铁的铸造性能。

了解提高铸铁强度的途径;孕育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的特点、生产过程和应用范围。

4.铸件的结构设计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掌握铸件外形、内腔、圆座和凸台、铸件壁和壁的连接、加强筋等的设计要求。

铸造工艺图的制定: 掌握浇注位置和分模面的选择;了解机械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型芯及铸造工艺图。

重点讲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铸造生产的方面的知识。

讲清“流动性”、“收缩”的概念,并结合实例阐明浇不足、缩孔、裂纹及变形等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

“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以灰口铸铁为主。

“铸件的结构设计”阐明铸件结构设计原则。

第三章锻压(8学时)1.金属压力加工的实质、分类。

压力加工的特点。

2.金属的塑性变形理解塑性变形的实质。

掌握加工硬化、再结晶、冷变形和热变形的概念。

理解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纤维组织的形成及应用。

金属的可锻性极其影响因素。

3.自由锻自由锻基本工序,。

掌握锻件图的制定、坯料的确定;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

4.模锻了解锤上模锻的模锻结构、模膛分类。

掌握制定模锻件工艺规程的方法,锤上模锻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重点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冷、热变形的概念极其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等基础知识。

模锻以锤上模锻为重点来建立模锻生产的完整概念,着重阐明锻模的分类和作用。

第四章焊接(10学时)1.焊接的实质; 焊接方法的分类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2.熔化焊理解焊接电弧、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

掌握电弧焊的冶金过程特点;焊条药皮的作用,电焊条的分类及选用原则;焊接接头金属组织与性能变化;改善接头性能的方法;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原因;减少和消除应力与变形的方法。

了解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的特点极其应用。

3.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掌握金属材料的可焊性概念;碳钢的焊接。

4.焊接结构设计掌握焊接方法的选择; 焊接结构工艺性。

了解焊接接头形式及焊缝布置;焊接质量检验。

重点是以电弧焊为主,按焊接的物理本质及不同焊接方法的结构设计特点,将焊接归纳为熔化焊、压力焊及钎焊三大类进行分析,重点是手工电弧焊的冶金特点,保证焊接质量的措施,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变化。

第五章切削加工(8学时)1.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实质和分类;切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与地位;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切削运动:理解切削要素和切削面积;刀具材料;外圆车刀几何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