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5篇_扶贫工作日记范文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5篇_扶贫工作日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b6c86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8.png)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5篇(2)推荐文章扶贫驻村工作日记五篇热度:扶贫驻村工作日记5篇热度:广告实习生的实习日志热度:监理岗位实习周记热度:监理员实习日志最新热度: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四“全面小康是什么样子?党的作了明确答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道真自治县隆兴镇莲池村见到郑华时,一大群群众正围坐在周围听他宣讲党的精神。
今年,省国税局作为省党建扶贫道真自治县隆兴镇工作队牵头单位,选派遵义市国税局总经济师郑华担任工作队副队长,按照省委将党建扶贫与同步小康工作有机结合的要求,郑华兼任全省同步小康驻隆兴镇莲池村工作组成员。
笔者从郑华厚厚的民情日记本上不仅看到他的工作情况,而且还深切感受到他们帮扶道真的满腔真情。
现摘录部分整理于下:3月8日星期五晴今天,莲池村饮水工程完工。
莲池村熊家、拴田坳两个村民组及村委所在地因水源不足造成饮水非常困难,每3天只能供水1个小时。
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岗后,决定将解决饮水困难作为办理的第一件实事。
午饭后,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全体队员与村干部张召政、王东、徐照兵一起到熊家村民组再次寻找水源,终于找到了2个取水点。
并现场讨论出方案:将2个水源与原水源一同引到蓄水池。
经测算,需水管近700米、建1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仅物资就需要资金6500元。
我们同村干部商量:工作组出资购买物资,群众投资投劳建设。
村干部召开群众会说了我们的想法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同。
3月28日星期四晴转雨上午9时,与副县长程建华及有关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陪同贵州百花药业集团董事长黄文荣一行考察道真重庆产业园区和巴渔创业园区。
12时,县长向承强主持召开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投资意向洽谈会。
双方就贵州百花苗方药材厂的搬迁及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友好协商,初步达成共识: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拟将贵州百花苗方药材厂迁至道真重庆产业园区,计划用地面积300亩;选择5个左右的中草药品种,建设育苗、示范种植基地;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帮助道真建设10万亩以上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2022精准扶贫日记范文4篇
![2022精准扶贫日记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1740f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1.png)
2022精准扶贫日记范文4篇2022精准扶贫日记范文4篇中国向全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在2022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将全部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下面职场给大家分享关于驻村精准帮扶工作日记精选最新.精准扶贫日记范文1201x年2月15日,开启我新一年的人生,找到新的起点,踏上新的人生征程,肩负着历史的人生使命,为人生丰富自己,多一些人生艰辛、多一些快乐,多一些感悟,多一些回忆,多一些讲述自己的故事。
从最普通的人,踏上人生最不平凡的人的经历,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幸福的人生道路,做一个立仁、立志、力为的人生。
心系贫困山区百姓的生活疾苦,在有生最感悟生命的岁月里,立志做喜欢的事,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其实,现实中做为一个最普通而普通的常人的我,其实也是普通人内心最美的人的一些简单的想法,天下大同,共享最美丽的人生,享受应该得到的生命精彩,作为人类最根本的尊严和根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
才是最高生命厚德载物的意义。
因天气的寒冷和对自然条件的适应,一周的时间让我明白这一个过程才是最让生命中最怒放的能量,也是人类的我放射光辉最极致的时刻,也是作为人类的我最伟大的、最顽强的、生命力的价值表达,理论会告诉我们,能适应、能生存、能开展,不断挑战自己我,面对宇宙观、面对世界观、走向美妙的将来,才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的责任,腾飞于宇宙生命生存的根本。
上天赐予我们华夏儿女一片美丽而肥沃的热土,我相信我们炎黄子孙会用自己的智慧扎根美丽的中国,超越这个为我们带来幸福的地球,达成自然界、生命界、最幸福、最美丽的生命,象海洋般生命的绚丽、海洋般生命精彩的最高境界的意义。
精准扶贫日记范文2带着学校周五中午扶贫会上分发的表单,我早上九点出发,经过车辆人烟稀少的大公路,穿过雨后盘旋泥泞的村村通石子山路,越往山上走,越感觉到冷空气迎面袭来,闻着前方勤劳农家柑橘树,柚子树的清香,我知道今天帮扶的第一户贫困户农家快到了,快走过长满柑橘树的大石子路经过泥湿的黄土小路时,出来两只狂吠的家犬,还好主人家知道有人来,马上面带微笑,热情地走出来拦住它们并询问我找谁。
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
![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354f0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9.png)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结合新一轮扶贫工作规划,科学制定各贫困村的帮扶规划,特别是要做好做细做实精准扶贫试点村的开展规划,以下是为你搜集整理的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1)经全市启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以来,xx乡政府高度重视,xx村分管领导、挂村干部村委支书、主任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全面完成贫困村识别、贫困户识别及贫困人口信息录入工作,下面总结如下:一、根本情况xx村,11个村,1100户,3020人。
乡、村、组三级联动,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全部录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
二、工作措施(一)健全组织,精心组织。
一是组建机构。
乡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充实了以乡委书记王慧明任组长,班子成员、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xx 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办,由扶贫办主任负责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及今后的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检查、督查等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为详细责任人,实在做好入户调查,表册填报,结对帮扶、政策解释、矛盾化解,夯实根底,助推开展等工作。
二是制定方案。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xx村本地实际,广泛征求党政机关,村组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后经乡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xx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施行方案》。
三是精心部署。
乡领导、各村委支书、主任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再发动再部署再落实会议,全乡上下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责任。
四是认真培训。
方案印发,规模控制后,我村支书主任与各村委支书、主任、扶贫办干部及各驻村工作组组长参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市、县对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对施行方案进展了认真的讲解和说明,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职责,细化了程序。
对“三审两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对入户调查登记表的填写,特别是针对识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登记表名词解释进展了深化细致的培训,让每一名干部把政策吃准、吃透,吃深,提升了工作质量和程度。
关于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关于扶贫民情日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cd2ca8a0116c175f0e4839.png)
关于扶贫民情日记范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扶贫民情日记范文,供参考阅读!关于扶贫民情日记范文【1】4月27日,阳光明媚,春山如笑。
汉阴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康明带领县人社局第二批帮扶人员18人,再次来到了平梁镇酒店村。
为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县人社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分为三批,先后到酒店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第一批帮扶人员已于4月21日先行深入酒店村各贫困户,了解了各户家庭状况、贫困原因,并与贫困户进行了脱贫帮扶讨论研究。
在农户张天军的家中,帮扶人员了解到张天军家中共三口人,父亲张世树,现年78岁,右手残疾。
母亲唐家清,现年81岁,双眼失明。
张天军,现年42岁,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得知了他们已经按政策规定领取了养老金,享受了农村低保、高龄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
刘局长对张天军说,首先要改善你们的住房条件,老房子留着,庄稼继续种着,鸡和牛继续养着。
今年的猪肉价格涨了,你们不要怕销不出去。
你们喂的猪、鸡、牛卖了就能变成钱,有了钱就能改善你们的生活条件。
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怕娶不到媳妇。
在胡志远的家中,了解到该户仅有兄弟两人,哥哥胡远银,现年62岁;弟弟胡远志,现年58岁,去年在砍油菜时右手受伤,落下了残疾。
刘局长说,你们的条件完全符合五保户,随着你们年龄越来越大,可以安排到敬老院去安度晚年,由政府来管你们的生老病死......按照安排,下一步,县人社局将要把扶贫对象按户建档立卡,一户一页,登记清楚每户的情况,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现状,分类施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集中力量给予扶持。
从每一户出来,刘局长都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什么困难和想法直接打我电话,相信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一起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把好日子过起来!”这样深入的走访,与农户亲密的接触,是县人社局精准扶贫进村入户工作的一个缩影。
县人社局联酒店村共40户贫困户,结对子、认亲戚,都是这样开展的。
个人精准的扶贫民情日记
![个人精准的扶贫民情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d176e104a76e58fafab003ad.png)
个人精准的扶贫民情日记精准扶贫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
篇一:个人精准的扶贫民情日记我所属单位住房公积金鹤峰办事处今年帮扶铁炉乡泉峪村,既然是扶贫就要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什么贫困?拿什么来脱贫?怎么帮扶?不进村入户了解那都只是纸上谈兵。
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计划,8月27日我与单位主任科员殷远凤乘班车来到帮扶村铁炉乡泉峪村,决定去最偏远的贫困户曾召爱家。
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站在山脚下昂头朝着丛山峻岭--我们的目的地望去,心里满怀忐忑,崎岖的机耕路只能靠小“麻木”车进入,(“麻木”是鹤峰有名的代步交通工具,只能坐下两三人,农民家庭条件好的基本家里都会有一辆,进城购物、运送生产资料等)。
坐上麻木车,司机特意装了两袋沙土,她说山路不好走,前面有一段路面有太深的坑过不了,拉点沙填一下,在那蜿蜒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着慢慢的向目的地驶去,看着“公路”两边陡峭山崖和深不见底的沟壑,心里咚咚直跳。
因为用力抓着麻木挡板以防自己簸下来,下车时紧张的心里一松懈,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瘫软了。
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生活在这上面的农户是多么的不容易!来到贫困户曾召爱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木房。
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的黄豆,堂屋里没有像其它人家那样倒了水泥地板,就是一个黄泥巴屋。
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
曾召爱全家三口人,老伴五十多岁,儿子快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
我们详细的询问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农作物的生长,什么原因致贫等一系列情况。
曾召爱说,以前这里人户多,到现在低山发展的快,加上高山交通不便,好多都已搬迁,有的举家出去打工了。
我们不想搬迁,我在这里有500多亩的山林,5亩多耕地,两亩多茶园,怎么舍得扔下。
我明年还准备发展几亩茶叶的,这上面主要的就是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要变成钱就要上坡下岭往集镇背,来回三四个小时。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74aecb2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c.png)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精准扶贫,解决实际问题,走向共同富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的民情,希望对你有帮助。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篇一】在确定帮扶贫困户对象时,按照统一安排,我在界岭村帮扶贫困户3户。
2015年8月的-天上午,我来到界岭村5组帮扶对象程家友家,他的贫困状况让我大吃一惊,老程一家住在两间低矮的小土屋里,室内潮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的贫困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老程75岁,老伴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生活困难。
下午,我又来到在界岭村一组联系户王敦明家,我见到了他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妻子,他们全家三辈人住在破旧的危房中,儿子也大了,通过与王敦明聊天拉家常,我鼓励他振奋精神,把旧房拆掉,建一栋新房,并答应帮他联系城建、国土、农商行等部门,帮助他办理各种报批相关手续。
后来我又去了帮扶对象程家友家他家几次,帮助他家发展起了三箱蜜蜂,养了一头猪,联系医院帮助他患病的妻子到医院治疗,帮助解决1000元钱用于治病。
到去年下半年他的妻子因病重去世,我又安排好老程的后期生活。
今天下午,我来到在界岭村一组联系户王敦明家,他于去年年底建起了2间楼房,实现了当年脱贫的目标。
他的儿子王勇也考上了乡村教师,愿他家的好日子越来越好。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篇二】经过全乡干部的调查研究,加之我在双台乡工作的实践,我乡初步确立了精准扶贫具体目标。
1.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造血”功能来抓,在罗家村、茅塔寺村、普渡村、水坪村等村,发展5000亩药材,7000亩核桃,2000亩烤烟。
2.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强身固体”的基本之策,抢抓交通建设,打通向山至水坪断头路,修通青山、花园等村入户入院路29公里。
3.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民生的突破口,让贫困户“居者有其屋”,按照“三个一批”,即拎包入住一批、集中安置一批、分散安置一批,根据搬迁户需求分批次有计划给予安置,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目前,全乡已确定集中安置点31个,全乡评定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436户,4211人。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8d9af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7c.png)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篇一立冬过后,天气更冷了。
今天一早,我跟随驻村工作队长和村干部到一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从村社干部那里我了解到,意外的疾病让他的半边身子几乎瘫痪,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儿子和年迈的父亲。
一家人的生活仅靠他做点零工和妻子种田维持。
一进家门,看到的便是新建的宽敞明亮的房子。
他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原来住在老房子是打雷下雨都害怕,现在搬上来了,住着都不怕了,舒服极了,住着很安心,和城市差不多了”。
他家原先居住的地点属于C级危房,住房因山体整体滑动,出现了房屋倾斜及墙体拉裂的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上半年,他家享受到了扶贫安居工程项目,在好政策的帮助下,搬离了原先居住的地点,住进了漂亮的“乡村小别墅”。
从我进到家里一直到我离开,他一共说了6个谢谢,即使在我没有给他带去半点帮助的时候他依然心怀感激,更让我惊讶的是他说起未来时那种激情和希望——“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啊!帮我建了新居、建了猪舍,申请了项目入户,让我养了猪,我这个身子喂个猪还可以,猪卖掉就有钱了。
感谢你们对我的帮扶,寻找养殖大户帮带传授,还帮助我儿子申请贫困助学金。
没有党、没有政府、没有你们,我这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
”那一刻,看到他行动吃力的身体却还满心斗志,我浑身一下子也充满了干劲。
看到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干劲,我突然觉得天气再冷,但我的心却是温暖的。
今天的走访让我收获很大,也使我深深地意识到,精准扶贫真的很重要,村民生活的改善确实离不开我们的正确引导和指导。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举措、一次宣传甚至一个建议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要做的还很多,不能一味的只看、只听,而要把行动落在实处、落在村民看得见的实惠处。
(作者为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开南村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篇二抬头望天空,繁星点点,苍山的轮廓模糊可见,耳边传来滋滋滋建筑机械作业的声音,不由自主,想起了村东头张大姐家危房拆除重建的情景。
精准扶贫帮扶记录范文(范文6篇)
![精准扶贫帮扶记录范文(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22203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e.png)
精准扶贫帮扶记录范文〔范文6篇〕精准扶贫帮扶日志范文一:按照单位的安排,今天到城固县北山区双溪镇扶贫。
我们扶贫的这个村子,是地处秦岭主脉的南麓。
沿着大山的峡沟,朔河而上,大约间隔县城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我们要扶贫的村子。
看着两边的山脉,常青树夹杂着枯草,在大石山的身上,坚强地站在,我就想着这里的村民,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中和这些没有多少直接经济价值的杂灌共生?这里的消费条件太差了,大石山土壤贫瘠,不能生长可以换钱的经济作物,偏远和困难的交通条件,贫困就是自然的事情。
走了一个多小时崎岖的山间羊场小道,进了一个大山沟,总算看到了几台狭小的畦田,带路的村民组长告诉我们,这个组如今就十一户人家,有几户已经搬走了。
沿着山路继续,看到了在山坡上住着的人家,零散在各个稍有点平台的坡中,没有一户砖瓦房,全是土墙房,很旧,而且年代长远。
贫困,单从一眼望去,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连续走访了多户人家,看到的是土墙屋黑暗的光线,床铺上很旧的衣被,没有几样像样家具。
各户人家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但是贫困却是一样的。
好几户都是光棍户,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到这里。
各家都没有多少经济作物,没有几颗果树,只有生长不大的山林树木,也都不是换钱的东西。
土地面积人均也就几分地,而且产量不高,能填饱肚子也很不易了。
原来的小学也不存在了,这里没有学校、医疗、商店等等,社会化效劳在这里没有任何踪迹。
就是买一袋盐,到山下的河道路边商店去,来回几个小时。
更别说有个什么急病,无从及时的救治了。
看着这样的贫困状态,怎么扶?这真是一个问题。
精准扶贫帮扶日志范文二: 201X年5月6日星期日晴天沙坪村1-4组的农户大多沿着大黄公路两旁居住。
大清早先去了沙坪一组梁清德家里,家中三口人,低保对象。
梁的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只能养活自己。
梁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
在他家门口刚好遇到他用卫生纸捂着眼睛焦虑的站在门口,一问才知道是昨晚干活时铁丝刺伤了眼睛,我扒开他的手看了看,右眼睛红肿的很大,无法睁开,忙建议他赶紧去镇上医院消炎治疗,眼睛不敢马虎,眼睛有问题,以后连干小活都成问题了。
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
![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2712a83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5.png)
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一今天,冒着辽东山区铺天盖地的雪,和同事去社科院的扶贫点新宾县响水河子乡扶贫。
今天主要是走访贫困户,并和乡领导座谈。
说实在话,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省内的一些城市和农村社区走访贫困户,这其中既有单位的扶贫联系点,也有个人的联系点。
每次到那些贫困户家里走访,都会受到一番心灵洗礼。
今天,又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我们到的是该乡政府所在地响水河子汉族村,这个村是由原来的四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有 2000 多口人。
今天由村里安排的十户村民家,都是在村里很典型的贫困户。
家庭状况各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特色,就是贫困。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这一会儿再说;有的是因老致贫,农民因年岁数大了,劳动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有的是因学致贫,农村孩子升学是农民最大的开销之一,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是天文数字,靠泥土里刨食,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愚致贫,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他们思想保守,不外出打工,也不懂得积累,甚至因为赌博、玩“六合彩”,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项因素中,最主要的无疑是因病致贫。
今天村里安排的十户贫困户,基本都是有病患的家庭。
徐某某,男,本人患有哮喘、心脏病;柳某某,女,三个女儿先后患病去世,一个人生活;周某某,男,年老体弱,患有心脏病、脑血栓,前列腺肥大,独自一个人生活;杨某某,男,本人患有脑血栓;艾某某,患有脑血栓;梁某某,夫妻二人都是智障;周某某,男,本人患有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赵某某,男,年老体弱,多年患有心脏病,一人生活;吴某,母亲患有脑血栓,卧病在床;张某某,一人生活,是肢体残疾人。
疾病是农民的大敌。
一个农民家庭,如果其主要劳动力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如果有一人得了大病,对这个家庭来说,生活将被彻底打乱,那就是致命的打击、无法承受的天大的灾难。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85144b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9.png)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篇一】2月20日晴天不亮我们几个人就全醒了,比平时在家醒得还早。
按照计划,今天早晨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学习强卫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并研究近期宣讲活动的要点,这是我们驻村后开的第一个会,虽谈不上正规,但要让参加会议的老乡们听得懂,听得明白,大家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想不到乡亲们的积极性这么高,刚吃了早饭,村委会里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会议首先从学习省委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开始。
读罢两封信的全文,大伙的感受很多,说得最多的是省委书记心里始终记挂着咱们农民。
大家还说,要切实按照强卫书记在信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紧密结合上庄村实际,认真规划,营造好科学发展的氛围,抓好乡村党建工作,加快上庄村的发展。
看着乡亲们被激发起来的热情,我们几个也给大伙表了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艰苦奋斗,用干部的辛勤劳动,换来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
会散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压力也更大了,强书记的信不但对我们做好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动“五送五帮五推”活动注入了精神动力,也对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午,结合这两天进村入户所掌握的情况,工作组按照万名干部下乡要求,提出了工作目标: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资源,找准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努力破解资金短缺、带动乏力的问题。
经过集思广益,大家梳理出当前的工作重点:认真制定好发展规划,选准选好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破解生产力落后、难以增效的难题。
坚持旅游富民、商贸活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努力破解人才匮乏、后劲不足的问题。
大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强化职业技术培训;努力破解规划不全、导向不明的问题。
科学发展规划,要符合地区实际,突出重点,规划一项,成一项,切实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交通、卫生、文化、教育等建设。
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
![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d46f10fe4733687f21aa2e.png)
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导读:本文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因为需要开展扶贫工作,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竹子最多,应当发展当地的竹子加工。
所以今天来到零陵区何仙观考察那里的竹子制品。
前几年,因为竹制品销售很旺,何仙观一带竹制品加工厂生意都很好。
现在,因金融危机后,出口减少导致一些竹制品厂倒闭。
目前我们所到的一家竹制品厂,是当地村支书开的一家十多年的老厂了,厂里只有一两个工人在做事,大量的机器都停在那里。
相比以前每台机器前站三道四个员工,目前能够继续经营下去的老板显得非常的无奈,竹子原材料的价格和人工工资一直在上升。
而竹子制品的销量一直不是很好。
因为老板开这个厂一直开了十多年了,销路一直还很稳定,所以能够支撑到现在。
原材料一直在涨价一棵竹子送到厂里成本就要13元到15元。
然后将其锯断,去头去尾。
破开,然后通过机器将其分层,竹片的厚度可以按自己的要求制作。
然后通过人工将其制成竹网。
还要固定四周。
这样一平方米的价格只能卖到18元到20元左右。
一根竹子也做不了几平方米的竹网,如果竹网太薄,就起不到防护作用,太厚就划不来了。
单单将竹子劈开,做成原始的一米长的竹片,20片一捆,一捆也能卖9到12元。
一捆这样的竹片大概能够做成一平方米的竹网。
卖竹网不如直接卖竹片,可以省人工编织。
设备倒是不贵,一台这样的切片的机子也就100多元一台左右。
但是这样的设备需要比较专业的人员操作才行,一般人根本操作不来的。
必须要请专业人员才能做出这些产品。
目前卖的就是一次性的竹筷子和一次性的竹签,这些都是用于餐饮行业的东西,一次性筷子用完就丢了,一次性竹签用于签烤羊肉,烤牛肉用,用完就丢,所以需求量一直存在。
篇二4月7日,星期天,天气晴朗,近来难得的好天气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百科。
上午九点多,从单位出发,前往石牛去我的“二对一”帮扶对象家中走访。
前往石牛的路并不好走,一路上颠簸晃悠着来到了石牛乡树山总支,得到了总支干部的热情欢迎简单的寒暄后,总支的贺主任就带着我们来到了黄泥村邓家组,让我不好意思的是,我的帮扶对象邓采生老人知道我要来,已经在路边等候着我了。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精选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b6c539a6294dd88d1d26b34.png)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精选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篇一】我与我校刘琼、陈荣明再次深入马安镇石塔河村11组——王坡洼开展精准扶贫走访工作。
王坡洼这片即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这里十有八九的人我都差不多已经认识了,可是这里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等种种困难都挡在人们脱贫致富的路上。
经贫困户祝贵涛、陈洪林、祝贵兵反应王坡洼当前急需解决的就是饮水问题,家家户户都安了自来水,但一个个都是摆设。
即使有水也无法安装牵自来水,因为人们都住在半山坡上。
这里的农户十有八九也都精准扶贫户,都住着土木结构的危房。
特别是贫困户陈洪林、祝贵兵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的房屋已破败不堪。
前者的土房无法居住,就连过年也是在亲戚家“借住”的,都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在走访的过程中,祝贵涛告诉我因自己身体不适,自己在家务农,媳妇在外务工,上有老下有小,一家的重担全落在媳妇的身上,自己则过着望着老天看收成的日子,实在是脱贫无方,发展养殖又缺劳力,发展种植又没有土地,种种原因都横在脱贫的路上,陈洪林,祝贵兵均不在家,通过电话联系,了解目前在外拼搏比在家务农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前者在十堰务工,后者在福建龙岩务工。
这两年家庭的条件比以前稍好一些。
祝贵兵说家里目前还有一个女儿在龙岩小学读书,儿子去年毕业没读书了和父母在打工,家庭的日子过得依然拮据,听到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均表示感恩,陈洪林听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时也很高兴,要是能把家里的房屋再建起来那该有多好啊,他们均表示要积极配合,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脱贫。
精准扶贫到了关键的时候了,他们都希望我每次走访时,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尽自己的努力,给他们脱贫的路上献言献策,希望他们都能早日脱贫,进入小康社会的行列。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篇二】自今年3月份起,我到乌日根塔拉镇萨如拉塔拉嘎查担任“第一书记”,这是组织上对我的高度信任和期望,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我决心把萨如拉塔拉嘎查当成自己的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职能,竭尽全力帮助困难牧户早日脱贫。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_4100字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_4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77888cb524de518964b7dc9.png)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_4100字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篇一】近,茂南区金塘镇牙象村和公馆镇坡塘村的群众十分高兴,因为茂南区委书记丁锦文日前带领区有关部门干部到该村调研,现场解决该村道路、水利以及文化设施等系列问题。
细心的群众发现,下乡的干部每人都带着一本笔记本。
干部表示,把问题记下来,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这是茂南区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一个缩影。
去年九月下旬,新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上任以来,勤走基层,在一线了解民情民意、在一线决策、在一线指挥、在一线解决问题已经成为该区领导班子的工作常态。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省委开展夯实基础、服务群众活动的要求,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该区在全区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
参加的对象是区四套班子成员、区直和市驻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镇(街、开发试验区)领导班子成员。
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区四套班子成员每人挂一个重点村(社区)、抓一个民生工程、包一个重点信访案。
二是区直和市驻区各单位主要领导每人挂一个后进村(社区),并兼任该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
三是结合扶贫双到工作,区领导班子和区直部门领导每人要帮扶一户以上的困难群众。
四是每月10日至21日为无会旬,区里不安排会议,各级干部利用这段时间下基层活动,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间不少于60天。
五是领导干部下基层必须写民情日记,把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记录下来,帮助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民情日记本由区委统一规格印制,并定期上交区委基层办调阅和检查。
六是把下基层写民情日记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该区四套班子领导在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中起到率先垂范的带头作用。
区委书记丁锦文连日来深入金塘镇白土村、牙象村,公馆镇甘底村、坡塘村帮助解决水利、道路、文化设施以及治污等问题。
区长李恒和深入新坡镇、高山镇帮助解决征地、整治火灾隐患等问题。
在区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纷纷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4篇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b6556c910ef12d2af9e7c2.png)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4篇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一扶贫搬迁是个好办法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
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
精准扶贫民情日志
![精准扶贫民情日志](https://img.taocdn.com/s3/m/1abca2e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9.png)
精准扶贫民情日志精准扶贫民情日志精准扶贫民情日志【一】根据学校统一工作安排,我的精准扶贫对象是我班的田意龙,通过一年多来与他奶奶的电话交流,以及与学生本人多次的谈话,知道了他家的大概情况:他家住均楚镇封洞村台上组,他妈妈因为忍受家庭的贫困,在他十岁、弟弟三岁时就离家出走了。
现在家里就靠他爸爸一个人四处打零工勉强维持,并且他爸爸还有癫痫病,偶尔发作就无法工作。
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奶奶也六十多了,所以现在来说家里的经济方面非常的困难。
现在他弟弟田汉千在军山小学读五年级,学习成绩很优秀,田意龙在我校读高二,学的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了解他家的情况后,我一直很关注关心田意龙,多次谈话也就是想让他意识到:贫穷并不可怕,只要立志努力,通过读书,通过一技之长一定可以改变自已和家人的命运!并且也多次与他QQ短信交流,给他努力上进的力量。
11月19日,我在学校孙建军老师的陪同下开车到田意龙家家访,因为不熟悉路况,加上确实很远,我们花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才赶到他家。
在计划去他家后,我之前就买好了几本适合他弟弟看的书籍:如《三国演义》,以及郑渊洁写的三本童话书。
还特意给田意龙送了一本《拼了吧,只能靠自已》以及另外一本《习惯的力量》,希望他养成好的习惯,靠自已去改变家庭的命运!我们赶到他家时已是上午十一点多了,他们一家在门口等我们。
给他爷爷奶奶送上了我准备好的牛奶和水果,给两个孩子送上书籍。
老人很纯朴很热情,肯定了国家镇里村上学校包括环保局对他家一直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表示了感谢!亲眼看到了他家的情况,从交谈中感受了老人的辛酸和无奈,更坚定我要帮助田意龙和他家的责任。
在返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思考怎样更好地帮助他,因为已经了解了环保局一对一的负责人是刘举主席(她的电话139****3456),我想把田意龙在学校的情况给她讲讲。
同时也想办法联系上田意龙已经离家出走的妈妈,请她们一起来给孩子战胜贫穷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也给田意龙发去短信,提醒了他的责任和担当!精准扶贫民情日志【二】因为天气炎热,早晨7点20分,我就来到了沙滩口村的张﹫﹫家里。
扶贫民情日记4篇
![扶贫民情日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4c91ad84868762caaed55e.png)
扶贫民情日记4篇扶贫以人为本。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扶贫民情日记4篇,欢迎阅读。
扶贫民情日记4篇【一】船湾镇位于湖南省醴陵市的南大门,毗邻攸县,北接泗汾镇,106国道、醴茶铁路贯穿南北。
此次大走访活动我所大走访的是该镇星桥村的五个组90余户,分布在依山而进的山凹或路边。
该村地处船湾镇东南方向,境内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民风较为淳朴。
今天是我走访的第一天,去的第一站是星桥村广塘组的组长家。
那是一处路边的小商店,店内三五人群,不见组长,说是组长开着碾米机去帮人碾米了,村书记易民主打电话给他说,不是早就通知你了么,快些回。
听得我坐立不安,觉得有扰民的嫌疑,倒是书记手一挥,不是咧,这是应该的。
女主人在我们落座后马上送来冰过的矿泉水,客气地塞到我们手中,我们早有准备,每个人都备了水,盛情被我们推辞了。
不多会儿,组长回来了,是个微胖的中年人,介绍过来意后,我问他家庭情况,居然五十有七,看着确实不象。
组长家没有什么问题反映,啰嗦话都没有,只是闷声说走吧,我们到别家去。
一上午我们走了有十五家左右,在家的以年老者为多,还有就是跟在我们后面转的小孩子。
路边的水稻长势很好,很快就要收割,因紧靠酒埠江灌区,今年干旱对这里倒无影响。
许是因为中老年居多的原因,大部分都说搭帮党的政策好,没什么大问题,多是男人提的要修好易公塘水库或者小孩就学较远的问题。
在一处服装厂的门口,做工的堂客们哈哈大笑说要是发点钞票给我们就好了,我也回答好的回去跟银行商量多印点。
下午我们走的是村组搬迁到集镇上的人家和另外一个组,船湾发展很快,集镇规划很好,不少人家搬迁至此,宅基地在30万左右,建成后装修好一点的都在百万以上了,这部分人属于村上发展较好的,对陪同去的村组长也非常尊敬,对我们的大走访大都很理解,让我心生好感。
今天的让我感怀的是,此处民风真的很是淳朴,无论走到哪里,听明来意后,讲问题的不多,冷嘲热讽的没有,都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了。
但其实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地下水源受上游养猪户污染严重,吃水都是外买的桶装水,我问了长塘组组长,他算给我听,说约有七个组,百来户人家全部吃买水,之前找过政府和相关部门,但都不了了之。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656cf2b8f67c1cfad6b8ac.png)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精准扶贫有助于将国家各种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下面的是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1) 授命到大岭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已经整整3个月了。
今天一大早,我就接到村里老支书杨锡荣的电话,说村里今年烤烟长势喜人,是不是到几个农户家去鼓励一下,我正有此意,便欣然答应。
记得3月21日,我到县委宣传部报到,部里分配给我的一个任务就是扶贫。
在参加完全县扶贫工作大会后,第三天我便驱车来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壶瓶山镇大岭村。
大岭村距离壶瓶山集镇25公里。
踏入村部,迎接我的是村支部书记李启斌和老书记杨锡荣。
次日,我和工作队的覃凤逸以及李书记开始了全村的走访调查。
老书记也亲自陪我们一起走村串户,了解村情。
大岭村坐落在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壶瓶山大峡谷谷口,三面环山,一道峡谷与外界相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
村域面积27329亩,森林覆盖率96%,耕地1090亩,总共451人。
走访中发现,5岁-45岁之间的学龄儿童和青壮年劳动力较少,60岁左右的老人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学龄儿童都在集镇读书,由于路途遥远,大多需要一名家长陪读,青壮年劳力基本都在外打工,只有农忙或者过年过节才会回来。
村里的简易公路只能通行本地人的出行神器“麻摩”。
那天,我们走访距离主线公路最远的张文业家,从村部出发,在“麻摩”车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改为步行,在很陡的山坡路上走走停停,3个小时后才到达。
此时,我早已是精疲力竭,平房主人老张热情地招待了我们。
但眼前的一幕却让我忘了疲惫:破旧低矮的平房,苍老的青砖石瓦,一张正对门口的八仙桌,桌面上整齐地铺了一层报纸,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褶、皮肤黝黑的男人坐在门边上发呆。
走进屋里,眼前一片荒凉,我们不禁沉默了。
老张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烤烟种植为例, 每亩成品烟叶的总收入在4000元以上,所需的烟叶专用肥料、劳动力、运费就要花掉一大笔钱,正常情况下,烤烟种植每亩净利润只有260元,再加上肥料和成品烟运输成本的增加,相对于交通发达的村,每亩收益减少300元,农民除了自身劳动力收益,实际上发展种植收益微薄。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5660d5770bf78a652954a5.png)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导读:本文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我以双台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动员会,这是我任党委书记后,第一次参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深感责任重大。
双台乡地处竹山北大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讨米不到北星河”是双台乡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全乡14个村,总人口1.8万余人,仅贫困人口就有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39%,是竹山县脱贫攻坚主战场。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以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为我乡的奋斗目标。
成立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分为14个战区,明确各战区指挥长,签订责任状,双台乡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了。
篇二扎实走访精准扶贫对象,做到扶贫对象精准。
从20xx年6月以来,我乡先后经过“三访四看五评”“精准扶贫回头看”等行动,20xx年认定贫困户1906户5326人,其中政策兜底435户486人。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围绕规范建档,全面实现“专人、专事、专柜、专盒、专袋”,信息录入全面真实,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实现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动态化管理。
篇三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我乡开展贫困村、贫困户三年脱贫出列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五个一批”和“十个到户
到人”要求,注重统筹兼顾,长短结合,注重“一村一品”,共规划到村项目126个,总投资3.8亿元,到户项目总投资3亿元,14个贫困村共分三批出列,2016年出列4个村,2017年出列6个村,2018年出列4个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短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篇一
9月9日上午,我和陈进、岩桥村支书刘学文碰了一下头,对产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
问题,进行了商议。
扶贫工作,最重要是的实现“造血”,“造血”的良方是发展扶贫产业。
我们已经
在村里建立了20多亩黄秋葵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最近成立了“兴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
作为向上报告,将其列为重点扶持的扶贫合作社,吸纳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作为社员,充分利用好小额信贷金融扶贫政策,让扶贫户用贷款入股,实行分贷统还,让贫困户通过股金分红,获得收益。
光伏发电扶贫产业也正在正行手续报批中。
这项工作开始了两个多月了,光选址就几易其址,但是手续一直没有办下来,扶贫项目迟迟不能落地发挥效益,让人不禁有些焦急。
之后,我们到村部整理了扶贫档案,联系了扶贫政策解读和漫画宣传挂图制作、张贴事宜。
处理完以上琐事,便到了第八村民小组宾远福、李祖斌等危房改造户家中实地察看,一色的红瓦灰墙,房屋整修一新,看得出来,均是按照住建部门要求进行的改造。
我们再到五组,金可贵家的房屋修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
村里今年已动工改造的危房户有8户,有3户已经通过了验收,第二批将有30户以上进行危房改造。
一路上,不时有村民看到我们,围拢过来,问询危房改造的政策。
我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当下,会慢慢成为现实的。
篇二
肖院长带领法院29名法官干警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走访活动,他多次与69岁老人邹友珍面
对面交谈,了解到邹友珍老人患有慢性疾病,而且其子祝某某有轻度精神病且残疾,家里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低保金、养老保险金等各类补助,住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肖中兴当即表示:目前第一要务就是确保邹友珍家住房安全有保障,不管从法院还是个人的角度都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您好,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有什么想法和困难随时给我电话。
”临行前,大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
给了帮扶对象,方便帮扶对象沟通、联系。
此次的活动,给予人强烈的触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我想,自己应该还可以做些什么了?
很幸运,我成为这次“三合一”工作队队员。
那一刻,我紧握自己的手:一定要“专下来,沉下去”!唯有专注,唯有真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与工作组组长武振林汇同安桥村
干部一起走村进户,详细了解和掌握结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条件、身体健康状况等,并建立扶贫帮困明细台账,制订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4月,春暖花开的季节。
也是县法院“走亲访贫”活动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更多村民改善
一定的生活条件,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
忙碌、充实,但幸福快乐着,这便是我在安桥村最真实的感受。
篇三
20xx年11月20日,一座宽3.5米长12米的红色钢架桥横跨在尖山乡山根村内一条村民出行的河道上,随着桥两头的硬化完成,村民们小心翼翼过独木桥、买大件儿要绕路的日子将成为历史。
工程竣工当天围观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周后这座便民桥将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它将肩负起从“便民”到“连心”的光荣使命。
便民桥项目是我到山根村后的第一个建设项目,为了它的早日建成,我和其他村干部没少动心思,由于目前的山根村受道路交通的影响,能启动的建设项目不是很多,本着在今年半年内为村民做点实事的初衷,经过多次考察和乡镇党委共同商量,认为便民桥是一个既可行又能让村民得实惠的好项目。
从8月底开始实地考察,9月18日完成测预算,9月24日完成项目申请报告到现在完工历时近三个月。
在此期间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为了买到合格的建筑材料多次往返武都、文县,山根十几公里的山路走了不下二三十次,路上推过车陷入泥地的汽车,剐蹭过过路车辆,走路摔过跤,扭伤过脚,刮破过衣服……但是,当它完工的那天,看见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乡亲们亲切实
在的感谢,我觉得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能为村民做点实打实的好事,让他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的帮扶政策,感受帮扶单位实实在在的工作态度和帮扶成果,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我由衷地感到我的付出是值得的,顿时感到动力倍增,坚定了努力工作的信心。
这座桥我也称它为“连心桥”,因为它在便民的同时也建立起了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拉近了我们
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篇四
9月10日,是周六。
扶贫后盾单位湖南金天钛业有限公司到村里进行结对扶贫。
这个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航天航空钛材,今年正值新产品试生产的关键时期,平常公司都在加班加点,结对扶贫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
另一个后盾单位常德市二中,也是如此。
作为扶贫工作队长,我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正是他们对扶贫工作给予的积极帮助和支持,才让村里的扶贫工作不断有了新的起色。
扶贫工作的三天,不过是所有扶贫人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我们扶贫人,想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付出,一步一个脚印,让贫困村的面貌有所改变。
篇五
今天,我以双台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动员会,这是我任党委书记后,第一次参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深感责任重大。
双台乡地处竹山北大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讨米不到北星河”是双台乡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全乡14个村,总人口1.8万余人,仅贫困人口就有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39%,是竹山县脱
贫攻坚主战场。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以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为我乡的奋斗目标。
成立
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分为14个战区,明确各战区指挥长,签订责任状,双台乡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