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样本
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
经 济的发 展 必 然 会 对 历 史 文 化保护 区
定的冲击
从整体 上 看
。
,
新河 浦路 地 段 环 境基 本保持 了二 十世 纪 上 半叶
,
其
的风 貌 片保 护
。
区 内大 部 分 民居 建 筑 历 史 风 貌保存 比较 好
= 鋈 = 囊悫 辩 此需 成
因
要
。
新 河 浦历 史 文 化保 护 区 内 的住宅 大 部分 仍作 居 住 用 途
。
规划
文
面积 为 6 2 9 h m
越 秀 区 作为广 州市 旧城 区 的重 要 组 成部分 化高 度繁荣
,
,
、
社会
。
、
其 经 济发展 必 然 带动城市 建设 的快速发展
,
作 为越
秀 区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产生
图4 规 划 区位 图
新 河 浦历 史文化保护 区 的周边地 区 已 成为
一
市 区 地价最高 的及 其 他 与 公 众 利 益 有 关 的城
,
市 公 共 项 目的突 出 范例 会影响
、
由专 业 评 审 团 根 据 参 选 项 目 的 社
、
城 市影 响
、
合作 伙 伴
。
经 济 影 响 和 技 术 影 响 等标
准
,
决定奖 项 获得者 ]
新 河 浦历 史 文 化保 护 区 位 于 广 J 1 I市 中心 城 区 越 秀 区 ( 原 东 山
区
。
州市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格 蜀的重 要 组成部分
,
因此
,
规划必 须 保护
,
为 了更 加 有效地 保护 历 史文 化保护 区 的传统风 貌和 加强 其特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通告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2.25•【字号】穗府[2006]8号•【施行日期】2006.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通告(穗府[2006]8号)《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下称《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现通告如下:一、《规划》是控制和指导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下一层次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二、《规划》范围:东起达道路,西至均益路,北接庙前直街、寺贝通津和广州铁路局用地,南临东华东路、新河浦涌和东湖公园,面积62.9公顷。
三、《规划》定位:广州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中西结合的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以居住功能为主体和以清水红砖墙、民国水刷石、西洋式风格为主要建筑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规划》目标:保护地区历史遗存的总体规划格局,恢复人文景观特征,协调地区历史风貌,保证地区的历史价值。
五、《规划》根据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保护建筑和现状建设实际情况,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地段和建设控制地区两大部分,其中核心地段主要包括区内文物保护单位、有代表性的近代住宅建筑及近代优秀建筑,核心地段以外地区为建设控制地区。
六、《规划》确定核心地段的保护更新策略为:以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为保护重点,最大限度地保护其“真实历史信息”并进行合理利用,同时改善环境质量及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控制地区的综合整治策略为:以违章搭建、围墙及环境设施等为整治重点,通过对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其与核心地段相协调。
七、有关规划成果信息可查询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网站,网址为。
八、《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粤府函〔2014〕233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粤府函〔2014〕233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的请示》(穗府报〔2014〕2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
二、要充分发挥《保护规划》在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综合调控作用,强化广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按照《保护规划》确定的目标,有效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延续历史文脉,传承与弘扬优秀岭南传统文化。
三、切实加强广州城市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的保护。
加快建立和完善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名录,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全面普查和保护利用。
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综合防灾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确保《保护规划》管制措施落实到位。
在《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内,凡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避免发生破坏和影响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设行为。
广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切实做好《保护规划》的实施工作。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要加强对《保护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优先保护的历史城区交通改善规划研究——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为例

从 ON世 纪 开始 ! 世界 各 国 对历 史 文 化 遗产的保护" 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进 ! 由 保 护可 供 人们 欣 赏 的艺 术 品 ! 保 护 各 种 作 为社会文 化发展 见证 的历史 建筑与 环 境 ! 再进 而 保护 与 人们 当 前 生 活休 戚 相 关 的各历史地区乃至整个城市#
李 景
! ! " # $ % & ’ ( ) * + , - . / " "#$$%$&
_IP‘ ,&;
! "#$%& ’()# *+,$% -. $%%/%& 0 1232 $+4( 52%6 2+ . "#$%& ’()# 7899:9 . 5(/%$ ;
! " # !"#$%&’()!"&*+,-./012345678 9 + : ; < 1 = > ? @ A B ! " C * , D E > + . / 0 1 F G H IJ K L M N O . / P Q + R S T U V W X Y Z [ \ ] I^ _ ‘ a X A B b ! " c*+./d efghijI?k l!"#$ m*no)p qrst � O#uM Nvwxyz{s|X./ PQfgI }i~J � M N Z [ \ : ; + ] ^ _ ha b W ]ac b./c P+QR � � � � M � N*O STm*+MN‘a./P Q+UVWJXY s 5ABb!" [ � � #$%cMN W 5ABb!"c*+ de‘ FG M
广州规划七大片区_一主六副_

广州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002版要闻广州规划七大片区“一主六副”记者李婧蒋悦飞实习生颜英通讯员鞠扬广州将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点保护20.39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
具体边界:由越秀路-环市中路-解放路-流花路-广三铁路-珠江(珠江大桥东桥-人民桥)-同福路-江湾路-江湾大桥形成的封闭环状地区。
广州旧城重点保护历史城区范围内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特色街巷、传统风貌等,避免吸引大人流、大物流设施,逐步外迁部分历史城区人口,历史城区内教育职能尽量外移,新增学校,尤其是省、市一级学校尽量安排在新区。
城区规划七大片区各有各定位中心片区(主城区):广东省行政管理中心,珠三角世界级城镇群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东部片区:由东部副城区,包括黄埔及萝岗两部分。
定位区域港口,珠江三角洲现代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历史文化旅游基地、配套产业的居住城区。
番禺片区:由番禺副城区,汉溪-长隆-万博组团及19个居住单元构成。
定位铁路客运交通枢纽,商贸、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高等教育基地,承接主城区人口疏解的居住城区。
南沙片区:国际枢纽港口,临港工业聚集区,宜居滨海新城。
增城片区: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生态旅游基地。
北部片区:区域航空枢纽、临空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物流服务中心等。
从化片区: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区域生态旅游基地、水源涵养地。
路网时空圈环城高速内30分钟到市中心打造市域“102060”机动车交通时空圈:保证机动车在市域范围的各重点发展区、重要节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系统不超过10分钟,由任何一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20分钟,中心城区至市域任何地区不超过60分钟。
高速公路网:主要包括“两环四廊”。
两环是一号环线和二号环线,四廊指以京珠为主的北向走廊,以广深、广惠为主的东向走廊、以京珠为主的南向走廊和以广三、广佛为主的西向走廊。
2020年轨网规划目标:“3060”时空和“6540(7070)”客运目标。
广州市内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保护区保护规划、骑楼保

广州市内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保护区保护规划、骑楼保护规划、近现代优秀建筑、工业遗产名录广州市规划局2010年1月目录一、文物保护单位 (3)1、市级以上法定文物保护单位 (3)1.1 第一到六批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3)1.2 2008年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03处) (16)1.3 与现有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名单(共7处) (22)2、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2)2.1 二〇〇二年九月一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2)2.2 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第一批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名单(二OO五年九月二十日公布) (26)3、番禺、花都、从化、增城原县级或县级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1)二、历史文化保护区 (34)1、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共16片) (35)2、广州市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共21片) (36)三、骑楼 (37)四、近现代优秀建筑 (42)五、工业遗产 (43)六、战略规划核心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文物保护单位1、市级以上法定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历史城区11处)、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其中历史城区16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其中历史城区49处);1.1 第一到六批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荔湾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7 陈家祠堂国家级清光绪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革命史迹1988.1第三批国15 广州沙面建筑群国家级清沙面特色建筑1996.11第四批省34 广雅书院旧址省级1889 西湾路1号广雅中学内特色建筑2002.7第四批省36 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省级1913 沿江西路43号特色建筑2002.7第四批省37 粤海关旧址省级1914 沿江西路29号特色建筑2002.7 第四批省锦纶会馆省级清代下九路西来新街21号古建筑及民居2008.12第五批市7 华林寺罗汉堂市级清下九路华林寺前31号古建筑及民居1963.3第一批市11 沙基惨案纪念碑市级1950 六二三路革命史迹1963.3第一批市23 仁威庙市级明、清泮塘仁威庙前街20号古建筑及民居1983.8第二批市47 黄氏宗祠市级清中山七路320号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48 旧当铺市级清末华贵路26号特色建筑1993.8 第四批市50 泰华楼市级清多宝坊27号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53 西关大屋建筑市级清末民初沙地一巷36号逢源大街21号逢源大街8号逢源北街13号逢源北街84号逢源北街87号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75 西门瓮城遗址市级明代中山七路口古遗址1999.7 第五批市84 南方大厦市级1922 沿江西路49号特色建筑1999.7 第五批市87 中山七路旧当铺市级民国初中山七路22号后座特色建筑1999.7第五批市88(2)旧民居建筑(2)市级清末民初长寿西路鸿昌大街22号宝源路8-34号、5-23号多宝路201-221号*旧民居建筑(1)在海珠分区特色建筑1999.7第五批市135 黄宝坚石屋市级1912 荔湾分区文昌南路敬善里13号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59 五眼井市级清荔湾分区下九路西来初地西来后街古井及其他2002.7第六批越秀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4 广州公社旧址国家级1927 起义路200号之一革命史迹1961.3第一批国5 光孝寺国家级五代—明光孝路109号古建筑及民居1961.3第一批国12 怀圣寺光塔国家级唐、宋光塔路56号古建筑及民居1996.11第四批国13 广州圣心大教堂国家级1888 一德路旧部前56号特色建筑1996.11第四批国16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国家级秦西汉西汉中山四路316号中山四路316号解放北路867号古遗址1996.11第四批国17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国家级1931东风中路295号越秀山特色建筑2001.6第五批六榕寺花塔国家级宋六榕路87号古建筑及民居省2 “三 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省级1911 越华路小东营5号革命史迹1962第一批省7 清真先贤古墓省级唐解放北路901号古墓葬1962第一批省10 中山纪念碑省级1931 越秀公园内革命史迹1962第一批省16 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省级明惠福西路西斋巷古建筑及民居1989.6第三批省17 镇海楼省级明越秀公园内古建筑及民居1989.6第三批省22 广州古城墙省级明越秀公园内古遗址1989.6第三批省24 药洲遗址省级南汉教育路80号古遗址1989.6 第三批省38 广东财政厅旧址省级1915 北京路376号特色建筑2002.7第四批省39 中央银行旧址省级1924 沿江中路193号特色建筑2002.7第四批省大佛寺大殿省级清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古建筑及民居2008.12第五批市6 广州解放纪念像市级1959 海珠广场中心革命史迹1963.3第一批市9 绍武群臣冢市级清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古墓葬1963.3第一批市10 王兴将军墓市级清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古墓葬1963.3第一批市14 (2)邓仲元墓(含仲元图书馆)市级1929图书馆在越秀公园镇海路*墓在东山分区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19 海员亭市级1932 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20 越王井市级秦、汉连新路171号古井及其他1983.8 第二批市29 光复纪念亭市级1928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革命史迹1989.12第三批市31 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市级1949府前路市政府大楼楼台基革命史迹1989.12第三批市34 三元宫市级清应元路11号古建筑及民居1989.12第三批市42 濠畔街清真寺市级清天成路濠畔街387号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43 城隍庙市级清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46 庐江书院(何家祠)市级清西湖路流水井29号之一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54 永安堂市级现代沿江西路149号特色建筑1993.8 第四批市56 爱群酒店市级1937 沿江西路113号特色建筑1993.8 第四批市66 东亚酒店市级现代长堤326号特色建筑1993.8第四批市86 越秀山水塔市级1931 越秀公园内特色建筑1999.7第五批市90 四方炮台遗址市级1653 越秀公园内革命史迹1999.7第五批市98 五羊石像市级1959 越秀公园内特色建筑1999.7 第五批市99 汉水闸与城墙市级汉越秀分区惠福西路光明广场古遗址2002.7第六批市106 回教坟场市级清解放北路兰圃西侧古墓葬2002.7 第六批市123 豫章书院和潮州会馆市级清沿江路市第九中学内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39(1)拜庭许大夫家庙(含许应嵘墓)市级近代家庙在越秀分区高第街许地*墓在天河分区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44 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市级1922西湖路小马站15号(曾家祠)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49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市级1935 沿江西路107号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东山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2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国家级1911 先烈中路79号革命史迹1961.3第一批国3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国家级1926 中山四路42号革命史迹1961.3第一批国9 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国家级1924 文明路215号革命史迹1988.1第三批国11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国家级1925 越秀南路89号革命史迹1988.1第三批省3 中共广东区委员会旧址省级1924 文明路194-200号革命史迹1962第一批省4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省级1927(建于1957)中山三路92号革命史迹1962第一批省5 广东贡院明远楼与省级文明路特色建筑1962第一批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省9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省级1925 东园横路3号革命史迹1962第一批省11 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省级1923 东山恤孤院路3号革命史迹1979.12第二批省12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省级1925中山三路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革命史迹1979.12第二批省13 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东区委员会旧址省级1926 万福路190号革命史迹1979.12第二批省14 白云楼鲁迅故居省级1927 白云路2号革命史迹1979.12第二批省35 广东咨议局旧址省级1909陵园西路2号大院之二特色建筑2002.7第四批省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省级1925文明路246、248号三楼革命史迹2008.12第五批市2 庚戌新军烈士墓市级1910 先烈中路革命史迹1963.3第一批市3 史坚如墓市级1913 先烈中路79号革命史迹1963.3 第一批市4 四烈士墓市级1911 中山二路烈士陵园内革命史迹1963.3第一批市12 万木草堂市级1891 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13 冯如墓市级1921 先烈中路79号黄花岗公园内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14(1)邓仲元墓(含仲元图书馆)市级1924墓在先烈中路79号黄花冈公园内*图书馆在越秀分区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15 华侨五烈士墓市级1924先烈中路29动物园旁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16 杨仙逸墓市级1924 先烈中路79号黄花公园内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17 邓荫南墓及兴中会坟场市级1926 先烈南路25号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18 张民达墓市级1926 先烈中路动物园旁革命史迹1983.8 第二批市36 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旧址市级1924 沿江中路239号革命史迹1989.12第三批市55 陈济棠会馆市级现代梅花村3号特色建筑1993.8第四批市57 旧民居建筑区春园简园葵园明园市级现代新河浦路22、24、26、28号恤孤院路24号恤孤院路9号之三培正路12、14号特色建筑1993.8第四批市61 广东造币厂旧址市级清黄华路4号省党校内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70 血泪洒黄花碑市级1946 黄华路中约外街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72 抗战时期日军细菌试验遗址市级中山二路58号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74 文德楼市级1925 文德东路文德里1号、3号、2号革命史迹1999.7第五批市80 中山医学院校本部市级民国初年中山二路中山医科大学内特色建筑1999.7第五批市81 执信中学文物建筑市级近代执信南路执信中学特色建筑1999.7第五批市82 美洲华侨纪念堂市级1929 东山培正中学内特色建筑1999.7第五批市83 东山浸信会旧址市级1909 东山寺贝通津9号特色建筑1999.7第五批市85 隅园市级1930 寺贝通津42号特色建筑1999.7 第五批市127 整理东濠下游碑记市级民国越秀北路石刻2002.7第六批市137 范鸿泰墓市级1924 黄花岗公园内革命史迹2002.7 第六批市141 颐养园旧址市级民国东山分区二沙岛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42 广州市消防局旧址市级民国文明路49号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47 市立中山图书馆旧址市级1933 文德北路71号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海珠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14 广州大元帅旧址国家级1917 纺织路东沙街18号革命史迹1996.11第四批省18 琶洲塔省级明新港东路琶洲村古建筑及民居1989.6第三批省26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省级现代纺织路东沙街24号革命史迹1989.6第三批省30 纶生白公祠含“乐善好施”牌坊省级清广州市新滘镇龙潭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四批省40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含岭南大学建筑群(马丁堂、格兰堂)、岭南大学附小建筑群、马岗顶洋教授建筑、模范村中国教授住宅群、孙中山铜像、七进士牌坊省级1924 新港西路中山大学特色建筑2002.7第四批省(1)邓氏宗祠(包括邓世昌衣冠冢)省级清祠在海珠分区龙涎里直街2号*墓在天河分区古建筑及民居2008.12第五批市8 纯阳观市级清海珠分区漱珠岗五凤村古建筑及民居1963.3第一批市22 十香园市级清江南大道中隔山怀德大街3号古建筑及民居1983.8第二批市24 古海岸遗址市级五、六千年海珠分区七星岗古遗址1983.8第二批市33 赤岗塔市级明海珠分区赤岗古建筑及民居1989.12第三批市41 海幢寺大雄宝殿塔殿市级清南华中路188号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45 卫氏大宗祠市级清海珠分区沥滘镇大浦头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51 云桂桥市级清前进路146号晓港公园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88(1)旧民居建筑(1)市级清末明初南华西路*旧民居建筑(2)在荔湾特色建筑1999.7第五批市89 李福林庄园中心区住宅建筑市级1921海珠分区新滘镇广州园艺农工商联合公司特色建筑1999.7第五批市117 南溟黎公祠市级清海珠分区新滘镇伦头乡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32 波楼市级1910海珠分区洪德路海天四望街波楼3号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38 广州市界碑市级1930海珠分区新滘镇小洲村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56 杨孚井市级东汉海珠分区新港西下渡路东约大街古井及其他2002.7第六批市158 黄埔古港遗址和黄埔村早期建筑市级明至清海珠分区黄埔材古遗址2002.7第六批天河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省41 十九路军凇沪抗日将士坟场省级1933 水荫路113号革命史迹2002.7第四批省云从龙墓省级元天河分区沙河镇五仙桥云家山古墓葬2008.12第五批省刘氏家庙省级1900 沙河大洲地12号革命史迹2008.12 第五批市1 朱执信墓市级1921 先烈东路127号执信南路152号革命史迹1963.3第一批市25 陈恭尹墓市级清天河分区龙眼洞祥云岭古墓葬1983.8第二批市27(2)邓氏宗祠(包括邓世昌衣冠冢)市级清天河分区公园*祠在海珠分区革命史迹1989.12第三批市32 冼星海墓市级1985 麓湖公园内革命史迹1989.12 第三批市67 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市级现代燕塘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69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市级1944 广园东路沙河段1号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71 沙基惨案烈士墓市级1925 银河公园内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94 旧金山华侨千人墓市级1887 横枝岗古墓葬1999.7第五批市100 朱澄墓市级元天河分区龙眼洞华南植物园内古墓葬2002.7第六批市139(2)拜庭许大夫家庙(含许应嵘墓)市级近代墓在天河分区龙洞村*家庙在越秀分区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48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市级1935-1952天河分区石牌五山路、东莞庄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50 胡汉民墓市级1936 天河分区龙眼洞阴平岭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55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市级1958天河分区棠下达善大街27号、49号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芳村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省通福桥省级明芳村分区石围塘五眼桥古建筑及民居2008.12第五批市52 毓灵桥市级清芳村分区冲口杏花大街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63 车歪炮台市级清广州造船厂区东南面革命史迹1993.8 第四批市124 聚龙村民居市级清芳村分区冲口街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30 惠爱颠医院旧址市级1898芳村分区明心路36号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34 明心书院市级1912芳村分区花地街明心路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36 真光书院市级1917 芳村分区白鹤洞岗顶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白云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1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国家级1841 广园西路抗英大街革命史迹1961.3第一批省1 升平社学旧址(包括义勇祠)省级1841 白云分区石井镇革命史迹1962第一批省31 石井桥省级清白云分区石井镇革命史迹2002.7 第四批省玉喦书院(包括萝峰寺)省级清白云分区萝岗镇古建筑及民居2008.12第五批省卢廉若墓省级1927 白云山双溪寺后古墓葬2008.12 第五批市5 广东人民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市级1950 广花一路35号革命史迹1963.3第一批市26 梁佩兰墓市级清白云分区柯子岭古墓葬1983.8 第二批市38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市级明白云分区石井镇沙贝村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58 姑嫂坟市级南宋云台花园内古墓葬1993.8 第四批市59 柯子岭六榕寺和尚墓塔群市级明清白云分区柯子岭和顺岗古墓葬1993.8第四批市60 简文会状元之墓市级明清白云分区太合镇白云山乡岭;盘福路98号古墓葬1993.8第四批市62 戴鸿慈墓市级1910 白云山索道出口处古墓葬1993.8 第四批市96 许氏黄太淑人墓市级1845白云山同合镇长红村凤凰山古墓葬1999.7第五批市97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市级1898 白云山能仁寺石刻1999.7第五批市101 凤鸣古冢市级宋白云分区新市镇红路水库东侧古墓葬2002.7第六批市103 华林寺祖师墓群市级明至清白云分区白云山二龙谷古墓葬2002.7第六批市107(2)宋防御使钟公祠市级明至清两墓分别在太平镇飞鹅岭和广州白云山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12 曾氏大宗祠市级明白云分区钟落潭龙岗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13 卢氏大宗祠市级明至清白云分区神山镇中八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14 圣裔宗祠市级清白云分区萝岗镇暹岗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15 周氏大宗祠市级清白云分区龙归镇南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28 联升社学旧址市级1838白云分区太合镇上北街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29 东平公社旧址市级1843位于同合镇沙梨园,现为东平村沙园六巷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33 揽翠山房市级清白云分区新市镇萧岗村北门大街15号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46 古应芬墓市级1931白云分区同合镇云东小区东侧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57 岭南第一泉市级明白云分区飞鹅岭下政民路77号古井及其他2002.7第六批黄埔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10 黄埔军校旧址(包括东征烈士墓)国家级1924 黄埔长洲岛革命史迹1988.1第三批省6 南海神庙(包括浴日亭)省级明、清(始建于隋)黄埔庙头村古建筑及民居1962第一批省33 外国人公墓省级近代长洲镇深井村竹岗古墓葬2002.7 第四批市30 万人坑市级1938 黄埔牛山革命史迹1989.12 第三批市64 鱼珠炮台市级清黄埔港前站293号革命史迹1993.8 第四批市65 乌涌清官兵合葬墓市级清黄埔红山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78 横沙民居建筑群市级清代黄埔横沙村横沙大街罗氏宗祠一带古建筑及民居1999.7第五批市79 长洲炮台市级清代黄埔长洲岛革命史迹1999.7 第五批市92 柯拜船坞遗址市级1845 长洲黄埔造船厂革命史迹1999.7 第五批市104 巴斯教徒墓地市级清黄埔分区长洲镇古墓葬2002.7第六批市105 庄有恭状元墓市级清黄埔分区大沙镇飞鹅岭古墓葬2002.7第六批市140 长洲黄埔军校史迹(黄埔公园、济深公园的教思亭和花架、北伐纪念碑等与黄埔军校有关的旧址、遗迹)市级近代黄埔分区长洲镇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番禺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6 虎门炮台(番禺部分)国家级1841番禺上下横档岛大角山革命史迹1982.2第二批国18 余荫山房国家级近代番禺分区南村镇北大街特色建筑2001.6第五批国19 莲花山古采石场国家级西汉至清番禺分区莲花山旅游区山顶北古遗址2001.6第五批省19 莲花塔省级明、清番禺分区莲花山古建筑及民居1989.6第三批省20 莲花城省级明、清番禺分区莲花山旅游区山顶北古建筑及民居1989.6第三批省23 留耕堂省级清番禺分区沙湾镇北村承坊里古建筑及民居1989.6第三批省25 屈大均墓(包括八泉亭、屈氏宗祠)省级明番禺分区新造化龙古墓葬1989.6第三批市35 黎氏宗祠市级清番禺分区南村镇板桥上街古建筑及民居1989.12第三批市37 愉园市级清番禺分区南村镇南村北街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68 植地庄抗日战役纪念碑市级1944番禺分区南村镇里仁洞村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91 番禺沙头东汉墓群市级东汉番禺分区沙角镇古墓葬1999.7第五批市110 陈氏宗祠市级明番禺分区石楼镇一村西街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11 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市级明番禺分区石基镇大龙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18 鳌山古建筑市级清番禺分区沙湾镇三善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19 屈氏大宗祠市级清番禺分区化龙镇莘汀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51 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市级1938番禺分区沙湾镇涌边村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52 群园建筑市级1941 番禺分区市桥镇海傍路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花都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8 洪秀全故居国家级1814花都分区新华镇大抪村革命史迹1988.1第三批省8 冯云山故居遗址省级1814花都分区新华镇大抪村革命史迹1962第一批省32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省级清花都分区新华镇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四批市109 谭氏宗祠市级明花都分区炭步镇文岗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20 高溪村民居市级清花都分区花东镇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22 进士第市级清花都分区赤坭镇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31 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市级1909花都分区新华镇三华村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45 花县第一界农会旧址市级1924花都分区花东镇九湖村王氏大宗祠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从化市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广裕祠国家级明-清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古建筑及民居省28 五岳殿省级明-清从化市神岗镇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四批市44 从化学宫大成殿市级清从化市街口镇从化市中学内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107(1)宋防御使钟公祠市级明至清祠在从化市太平镇屈洞村*墓在白云分区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08 邓氏祠堂市级明从化市神岗镇邓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53 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市级1942 从化市良口镇牛背脊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54 陆军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市级1946从化市良口镇石榴花山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增城市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省21 万寿寺大殿省级明增城市荔城镇前进路21号市工人文化宫内古建筑及民居1989.6第三批省27 湛若水墓省级明增城市永和镇陂头村天蚕山麓古墓葬2002.7第四批市39 雁塔市级明增城市雁塔新区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77 湛怀德祠市级明末增城新塘古建筑及民居1999.7第五批市93 霍韬墓市级1540 增城永和镇九和乡龙山古墓葬1999.7第五批市116 崔太师祠市级清增城市中新镇坑背崔屋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21 熊氏祠堂市级清增城市派潭镇腊田布村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25 飞泉洞摩崖市级北宋增城市荔城镇五星村周山石刻2002.7第六批市126 百花林摩崖市级南宋咸淳年间增城市荔城镇百花林罗浪村石刻2002.7第六批市143 宁远楼市级民国增城市新塘镇瓜岭村特色建筑2002.7 第六批1.2 2008年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03处)古遗址(共计8处)顺序号名称时代地点备注1 狮象遗址代至商时期从化市吕田镇狮象村东南2 大通烟雨井遗址北宋荔湾区花地街芳村大道中344-360号恒荔湾畔内3沙边窖遗址宋番禺区南村镇沙边村包括沙边村东的大岗、子子窖岗、陈岗、底岗等遗址。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2015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Code for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 Conservation Planning(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5/05/25)××××-××-××发布××××-××-××实施×××××××××发布前言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1]建标第17号文的要求,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衔接国家相关条例与办法,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6章,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调查与评价;4、划定保护范围与制定保护措施;5、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功能提升;6、基础设施与防灾措施。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的具体解释由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交: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励吾科技楼718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管理办公室(邮编:510641,E-mail:arosklsbs@ ,ardwxiao@)。
本规范主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目录1 总则 (5)2 术语 (7)3 调查与评价 (9)3.1一般规定 (9)3.2调查内容与要求 (10)3.3综合评价 (11)4划定保护范围与制定保护措施 (11)4.1一般规定 (11)4.2划定保护范围 (13)4.3制定保护措施 (14)5 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功能提升 (15)5.1一般规定 (15)5.2传统建筑的分类保护 (15)5.3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 (16)6 基础设施与防灾措施 (17)6.1一般规定 (17)6.2道路交通设施 (18)6.3综合管线与沟渠 (19)6.4防灾措施 (19)附录 (21)附录A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情况调查内容与方法 (21)附录B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信息调查内容与方法 (22)附录C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特色综合评价 (24)附录D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条件评价 (26)本规范(标准、规程)用词说明 (27)引用标准名录 (28)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5)2 Terms (7)3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9)3.1 General requirements (9)3.2Investigation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10)3.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11)4 Conservation area and measures (11)4.1General requirements (11)4.2 Defining conservation area (12)4.3 Conservation measures (14)5 Traditional buildings conservation (15)5.1 General requirements (15)5.2 Classific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15)5.3 Function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16)6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17)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7)6.2 Traffic facilities (18)6.3 Integrated pipeline and ditch (19)6.4Disaster prevention (19)Appendix A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21)Appendix B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resource investigation (22)Appendix 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haracteristic value (24)Appendix 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26)1 总则1.0.1为科学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有效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与地域文化,制定本规范。
广州市若干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广 州 市若 干历 史 文化 保 护 区保 护 规划
Pr t c i n Pln i g o i o i l a o e t n Ar a a g ho o e t a n n f he H s rc Cu t lPr t ci e si Gu n z u o t t ur o n
i t rc r a hsoi ae .Fr e e s e t o ln i a ge e s r om t p rp c ve f pa n ng m na m nte — h i vc s hspa e nv s g tss v rlwa sf rc nsr a on pln i g ie ,ti p ri e t ae e e a y o o e i v t a nn i
m e ;it icr sd n e nthsor e ie c
பைடு நூலகம்
广 州是 国务 院 批准 的 第一 批 国家 级历 史 文化 名城 , 有
20 0 0多 年 的 建城 历 史 。 广 州也 是 中 国古 代 对 外 贸 易 的 重要 港 口 , 市 建 设 也 深 受 西 方 影 响 , 州 市 政 府 公 布 第 一 批 历 史 文 城 广 化保 护 区之 中 , 有 分 别代 表 中 国传 统 历 史建 筑 风 貌 的 耀 华 大 就 街 、 关 大 屋 、 华 大街 保 护 区 和 体 现 西 式 院 落 式 住 宅 建 筑 风 西 昌 貌 的农 林 上 路 历史 保 护 区 、 河 浦 历 史保 护 区 。正 印 证 了广 州 新 老 城 区的 传 统 民居 布 局 “ 富西 关 , 东 山” 贵 之说 。这 两 片 传统 民 居城 区遗 存 了大 量 保 存 完好 的历 史 建 筑 和 具 有 特 色 的 街 区格 局 。在 保 护 规 划 实 施 后 区 的保 护 有 了依 据 , 新 的 问题 也 该 但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讲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陆琦教授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二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历史建筑特点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四历史文化街区、镇、村整治发展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载体,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及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会越来越少,它不能再生产,而再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仿制品,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
整个国际上历史文化保护的理念,实际上说到底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威尼斯宪章”所说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问题、“奈良文件”所说的文化多样性问题,都在说明我们要保护各国不同的文化遗产,因为“这些遗产对我们当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建总局联合所做的《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并公布了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24个城市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它们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西安、延安、遵义、昆明、大理、拉萨。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的报告,公布了第二批38个历史文化名城。
广东省潮州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又批准了第三批37个城市,使名城总数增加至99个。
广东省有肇庆、佛山、梅州、海康(雷州)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10个;历史文化名村12个;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34个;历史文化名村24个;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41个;历史文化名村36个;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中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58个;历史文化名村12个;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村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对于村落,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提问:“一没名人,二没巨贾,为何要保护古镇古村?那些乡土建筑(老建筑)又有何价值?”文化部出台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已于10月1日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员的通知-穗府办函[2012]140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员的通知-穗府办函[2012]140号](https://img.taocdn.com/s3/m/1b8dd13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9.png)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员的通知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员的通知(穗府办函〔2012〕140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切实加强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名城委)作为市政府进行名城保护决策的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结合市政府换届人事变动等情况,根据《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名城委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分别独立运作,并对市名城委成员进行调整。
本届市名城委成员由政府委员和专家委员构成,并由市政府聘任。
其中政府委员代表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相应岗位,若相应岗位有人事变动,委员将相应自动更替。
市名城委成员名单如下:主任:陈建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副主任:甘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东副市长秘书长:李明市规划局局长政府委员:周亚伟市政府秘书长陈绍康市政府副秘书长潘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潘建国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陆志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林建新市民族宗教局局长袁锦霞市财政局局长李俊夫市国土房管局局长侯永铨市建委主任丁强市水务局局长黄南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总工程师叶浩军市规划局副局长李廷贵市城管委主任杨国权市林业和园林局党委书记朱力市旅游局局长吴明场市法制办主任专家委员:麦英豪、何镜堂、许学强、吴庆洲、林兆璋、陈玉环、邢翔、史小予、赵健、邓炳权、黎显衡、温春阳、王世福、冯原、赖寿华、刘付钧、郑力鹏、汤国华、王玉、冯永驱、贺崇明、冯江。
市名城委日常工作由市规划局负责。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0月25 日——结束——。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批准部门】广东省人大(含常委会)【批准日期】1998.11.27【发布部门】广州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8.11.27【实施日期】1999.03.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失效依据】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6)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1998年6月12日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11月27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1999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为加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名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简称名城)内,应当予以保护的主要内容有:(一)具有历史特色的城市格局和风貌;(二)体现传统特色的街区、地段、村寨等;(三)文物古迹和近现代史迹;(四)风景名胜;(五)传统文化艺术、民俗风情、民间工艺的精华和著名传统产品;(六)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保护的其他内容。
第三条名城保护的规划、建设、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名城的保护,必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名城保护纳入本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名城保护所需资金,由本级人民政府给予安排。
第六条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名城保护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名城保护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机构。
市人民政府各有关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做好名城保护工作。
第七条名城保护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一)审核名城保护工作重大事项;(二)监督、指导名城保护工作;(三)协调名城保护工作的相关事宜;(四)组织审核历史文化保护区;(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公示(全文)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一、城市性质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三、城市规模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
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
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保护历史传统文脉。
重点保护与修复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特色的空间载体。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来源:/pages/zt/ghl/lswhmcbhgh/index.htm 规划概况 (1)规划范围 (1)规划效力 (2)规划的四大创新 (2)1、规划编制思路的创新 (2)2、城市特色内涵上有创新 (2)3、保护体系上有创新 (2)4、编制方法和内容上有创新 (3)市域历史文化的保护 (3)“一山一江一城”的整体保护空间战略: (3)概括了八大城市特色、提出了八大保护主题、划分了八个主题区域 (4)提出了需重点进行控制的山江景观视廊。
(6)历史城区的保护 (7)历史城区的具体范围: (7)历史城区功能定位: (7)历史城区职能调整: (8)“—城两带多区”的保护框架: (8)历史城区格局保护: (9)古城轮廓保护 (9)建筑高度控制 (11)城市传统中轴线保护 (12)骑楼街保护 (13)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 (14)历史城区内的22片历史文化街区 (14)历史城区外的2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 (15)文物古迹的保护 (16)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17)近期实施: (17)保障措施: (18)规划概况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市域行政区范围,即10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增城、从化),面积7434平方公里。
规划效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专项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规划管理的依据。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规划的四大创新《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整体规划思路、城市特色内涵、整体框架和保护体系、编制方法及内容上都做了大胆创新。
1、规划编制思路的创新●提出了山水环境与格局整体保护的城市设计框架,将传统的“云山珠水” 自然山水格局跃升为具有“山、水、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格局,从更广阔和更宏观的层面上保护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融的城市特色。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修改建议稿·清样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乡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文物、古树名木、传统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持、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联动制度。
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日常巡查、报告等职责。
第五条市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工作。
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保护范围内文物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保护范围内建(构)筑物结构安全、使用和修缮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行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土地、建设、城市管理、公安、环境保护、水务、交通、林业园林、城市更新、旅游、宗教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等成片保护区域设立的保护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保护、管理和实施工作。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承接原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相关职责;(二)指导、协调、监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事宜;(三)审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的保护名录的制定和调整方案;(四)审议保护规划;(五)审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以及市人民政府认为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关的其他重大事项。
关于征求对《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意见和建议的通告

关于征求对《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意见和建议的通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2.24•【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关于征求对《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意见和建议的通告根据《广州市2014年度地方性法规制定计划》,《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被列为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正式立法项目,拟提交四月份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初审,具体工作由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负责。
为做好该条例的初审工作,现面向社会公众征集对《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欢迎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通过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征集意见和建议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3月5日24时。
邮寄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296号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办公室。
邮编:510030。
传真:020-********电子邮箱:**************.cn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2014年2月12日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为了科学制定城乡规划,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监督检查以及相关城乡建设活动。
第三条 [规划原则]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宜居城乡、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彰显岭南特色,提升城市功能。
第四条 [管理体制]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市辖区、特定管理区或者区辖镇设立的派出机构或者工作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20〕3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20〕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3月10日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历史建筑。
第三条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应当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惠民利民、鼓励创新的原则。
第四条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历史建筑修缮利用涉及的规划许可等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全市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使用和修缮维护的监督管理,制定年度修缮计划,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等工作。
市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文化广电旅游、应急管理、财政、水务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参与做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管理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参照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开展工作。
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明确专门机构并配备专人,负责出具场地使用证明、日常巡查和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展示、宣传、科普等工作,每年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进行评估,并向区人民政府报告。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州市历史⽂化名城保护条例》《⼴州市历史⽂化名城保护条例》化名村、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和传统村落核⼼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进⾏监管。
房屋⾏政管理部门发现前款规定的建筑物、构筑物有损毁危险的,应当及时通知其所有权⼈、使⽤权⼈或者代管⼈按照相关规定履⾏修缮义务;建筑物、构筑物经鉴定为危房的,所在地房屋⾏政管理部门应当督促所有权⼈、使⽤权⼈或者代管⼈进⾏危房治理,所有权⼈、使⽤权⼈或者代管⼈应当⽴即实施治理;情况危急或者所有权⼈、使⽤权⼈或者代管⼈未在限期内实施治理的,由所在地房屋⾏政管理部门进⾏紧急排险,房屋所有权⼈、使⽤权⼈或者代管⼈应当配合,不得阻挠。
第四⼗⼆条在历史⽂化街区、历史⽂化名镇、历史⽂化名村、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和传统村落的核⼼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申请⼈应当向城乡规划⾏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城乡规划⾏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起⼆⼗⽇内会同⽂物⾏政管理部门作出决定,涉及新建、扩建项⽬的,可以与新建、扩建建设⼯程规划许可⼀并作出审查决定。
申请⼈在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应当符合建设⼯程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三条因建设施⼯导致历史⽂化街区、历史⽂化名镇、历史⽂化名村、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和传统村落的核⼼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有损毁危险的,建设等⾏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施⼯单位⽴即停⽌施⼯。
因施⼯造成损害的,施⼯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应当承担修复、赔偿责任,其修复⽅案应当征求城乡规划⾏政主管部门和房屋⾏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四⼗四条在历史建筑核⼼保护范围内禁⽌下列活动: (⼀)在建筑物上刻划、涂污; (⼆)在建筑物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的物品; (三)在屋顶、露台或者利⽤房屋外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四)占地违章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五)擅⾃拆改院墙、改变建筑内部或者外部的结构、造型和风格; (六)实施损坏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者其他危害建筑物安全的⾏为; (七)其他影响历史建筑保护的⾏为。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12.13•【字号】穗府[2000]55号•【施行日期】2000.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通知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市人民政府划定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16片,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21片,现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
有关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做好以下工作:一、市规划部门在保护区公布后一年内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出保护区的规划,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充实和完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保护区所在地政府在保护区公布后十二个月内应当组织制定辖内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办法或措施。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设置保护标志,建立保护区档案,明确管理单位。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的重点是传统的建筑特色和整体的环境风貌。
要遵循先保护,后修复与完善、利用的原则。
各级政府应改善区内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提高区内居民生活的质量,促进社区经济持续发展。
三、传统中轴线、白云山保护区要进一步完善保护规划,按现有法规进行保护管理,暂不另制定保护管理办法。
四、设立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
除这次核定公布的1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外,将一批有保护价值的已登记备案的历史街区、地段、镇、村作为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参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办法,进行规划控制和保护,待条件成熟再正式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五、保护区保护需要一定的资金,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安排;同时,依靠社会力量开辟多种资金来源。
六、执行情况报送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二000年十二月十三日附: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共16片)┌──┬────────┬──────────┬──────────┐│序号│名称│所在行政区域│简介│├──┼────────┼──────────┼──────────┤│1│沙面│荔湾区│多种风格的西式建筑群│││││,租界人工岛,古树众│││││多,整体风貌独特。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 ——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已经2013年11月25日市政府第14届9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建华2013年12月24日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本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利用,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活动。
对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构)筑物以及已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段的保护工作,按照文物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条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工作的领导,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国土房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本市建立以区(县级市)人民政府为属地责任主体,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为日常巡查、现场保护主体的文化遗产保护联动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草案)
来源:
规划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效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的四大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规划编制思路的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城市特色内涵上有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保护体系上有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编制方法和内容上有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市域历史文化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山一江一城”的整体保护空间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括了八大城市特色、提出了八大保护主题、划分了八个主题区域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出了需重点进行控制的山江景观视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的具体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职能调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两带多区”的保护框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格局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城轮廓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高度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传统中轴线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骑楼街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内的22片历史文化街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外的2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物古迹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近期实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保障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概况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市域行政区范围, 即10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 增城、从化) , 面积7434平方公里。
规划效力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专项规划, 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规划管理的依据。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 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 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规划的四大创新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整体规划思路、城市特色内涵、整体框架和保护体系、编制方法及内容上都做了大胆创新。
1、规划编制思路的创新
●提出了山水环境与格局整体保护的城市设计框架, 将传统的”云山珠水” 自然山水格局跃升为具有”山、水、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格局, 从更广阔和更宏观的层面上保护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融的城市特色。
2、城市特色内涵上有创新
●创造性地概括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八大城市特色, 提出了八大保护主题, 树立了广州的名城形象, 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明确了方向。
3、保护体系上有创新
●提出了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加强了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从空间体系上, 分”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保护区) 、文物古迹”四个层面进行保护规划。
4、编制方法和内容上有创新
●广州旧城历史风貌主要形成于1949年以前, 以此年代为界, 本次规划第一次系统、明确划定了广州的历史城区范围, 面积为20.39平方公里。
●突出对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 运用整体城市设计方法, 从空间形态与格局方面着重对历史城区进行保护规划。
市域历史文化的保护
”一山一江一城”的整体保护空间战略:
•”一山”——白云山以及向北延伸的九连山脉( 广州段)
•”一江”——珠江及其大小河涌
•”一城”——历史城区
广州市特色空间格局与风貌示意图点击地图可查看详细信息概括了八大城市特色、提出了八大保护主题、划分了八个主题区域
八大城市特色和八大保护主题
八大主题区域
•莲花山自然人文主题区域
•从化历史村镇主题区域
•沙湾镇岭南市镇主题区域
•黄埔港丝绸海路主题区域
•越秀南先烈路革命史迹主题区域•三元里鸦片战争主题区域
•长洲岛军校史迹主题区域
•沿珠江工业旧址主题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