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名词解释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

从政策角度而言,是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立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

传统建筑群:是指和周伟I环境形成一体构成历史景观的并具有较高价值及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集合体。

保护框架: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冻结保存:即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帀、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

无形文物: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泄价值的戏剧、音乐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

二.填空1.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一乐山大佛),(武夷山)3.欧洲对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概念(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爼城特色的含义),(划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名城特色的结构)。

5.我国历史文化轻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前进阶段)。

6.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秦兵马俑)被誉为八大奇观之一。

7.历史文化统称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三.简答1•简述列入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特色。

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城市功能的提升以及居民生活的改善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与特点历史文化名城是指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

这些城市通常有着独特的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古迹文物等,代表着特定时期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以及城市发展的痕迹。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要考虑到这些城市的历史价值、文化传承以及居民的生活需求,不能简单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现代化。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和民族记忆的载体,是人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对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观念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历史文化名城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能够吸引大量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城市发展的亮点和城市形象的代表,对于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挑战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利益与文化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有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侵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区域,破坏原有的历史风貌。

其次,城市功能的提升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需要做好平衡。

如何在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同时,保留历史建筑和文化传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还需要面对人口增长、城市拓展等方面的压力。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对策与方法为了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与方法。

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责任和标准,加强对开发商的监管和追责力度。

其次,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经费,推动相关保护工作的开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特点
历史文化名城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遗迹、传统工艺和文化活动,反 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点。
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是民族文化的重要 载体,保护这些城市有助于传承 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凝聚力。
旅游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保护这些城市有助于发展旅游业, 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苏州的古城保护
01
02
03
园林修缮
对古城内的园林进行修缮 和维护,保持其独特的园 林景观和历史建筑。
古建筑保护
对古城内的古建筑进行保 护,禁止拆除和破坏古建 筑,同时对破损的古建筑 进行修缮和重建。
旅游管理
合理规划古城内的旅游路 线和游客流量,避免过度 旅游对古城造成破坏。
成都的宽窄巷子保护
保持原有格局
对宽窄巷子的街道格局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禁止随意改建和拆 除。
修缮和维护
对巷子内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保持其历史原貌。
商业管理
对巷子内的商业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禁止开设与历史文化不相符 的商业项目,保持其文化氛围。
感谢观看
THANKS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 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历史文化 名城可以避免文化遗产的流失,为后 代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格局,保护历史文 化名城可以维护城市的整体风貌和特色,提升城市的形象和 品牌价值。
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可以为城市 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和创意源泉,促进城市的文化创新 和经济发展。
活力和创新。
民间文化传承
通过民间艺术表演、节庆活动 等形式,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最新文档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最新文档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我国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令人十分忧虑的是,这些最能完整地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古城,在历尽沧桑,饱经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后,大都已面目全非,面临湮没的威胁。

如何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它们在科技进步时代,仍能保持其历史个性及其岁月,并富有创造性地留传给后代,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1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况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定标准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还要这种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是否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二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现状的格局和风貌应该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三是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和建设方针有重要的影响。

1.2 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

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和认识的误区2.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要意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美学价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以留存城市的记忆;也不只是继续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它同时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中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

中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

中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中华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广大城市的骄傲和传承,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象征。

这些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例如古建筑、园林、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等。

保护和利用这些城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因为这些城市的保护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文化认同和历史传承。

一、为什么需要保护中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这段历史因为古代文明的瑰宝作为独特的中国文化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历史的演变和人类的进步,许多古城市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迹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现实威胁。

这些城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这些历史名城消失了,那么我们将失去了自身的文化根源。

这些古城市的保护也可以吸引外国游客,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

因此,中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怎样保护中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华历史文化名城需要遵循以下三个重要原则:保护、利用和传承。

保护重点是保护历史古迹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城市骨架、古建筑、城市规划和文物藏品等,非物质遗产包括文化、语言、民间艺术和习俗等。

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立法和市场监管是实现保护的关键因素。

利用是指通过旅游、文化创意、商业和其他领域使历史城市的价值得以发挥。

通过保护和利用中华历史文化名城,采取有益于经济发展和城市进步的方式,同时保证保护中华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传承是通过教育、文化传播和培训等方式实现中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识别和记忆的过程。

传承有助于增加人们对中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和欣赏,并在激发创新和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中,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三、中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悠久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西安、南京等。

这些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且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些城市的保护和利用有许多成功案例。

1. 上海城隍庙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上海最古老的寺庙之一,重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 主题三:文人雅土寄寓之镇——以保护及再现名 人寓居或留连之所,挖掘古镇文化内涵为主的 历 史景观风貌的保护;
✓ 主题四:民风淳朴之镇——以保护古镇原有街坊 格局,体现居民生活情趣,体验民俗生活氛围, 弘扬传统艺术文化为主的文化民俗风貌的保护。
通俗的讲,保护框架的目的,就是将要 保护的东西从空间上、主题上组织起来
为什么需要保护框架
历史空间要素 零散化
历史与未来 空间断层
因此,保护框架包括: 保护实体和预期目标
• 要素构成: ✓ 自然环境要素:有特征的城市地貌和自然景观; ✓ 人工环境要素:人们创建活动所产生的城市物质环境,以 及 各类文物景点所反映的人工环境特征; ✓ 人文环境要素:指人们精神生活结晶的环境表现,指对居 民 社会生活、习俗、生活情趣、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反映的 人文 环境特征。
一、从方法上,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 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三个层次 的保护框架
历史文化名城强调整体格局与风貌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强调空间尺度、历史风貌和历史街巷的 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强调本体与环境的保护
二、从地域上,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空间 层次,其中中心城区是规划重点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确定名城保护目标和保护原 则,确 定名城保护内容和保护重点, 提出名城保护措施;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包括城市格局及传统风貌的 保持与 延续,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群的维修改善与整治, 文物古迹 的确认。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划定历史地段、历史建筑、 文物古 迹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界线,并提出相应的规 划控制和 建设的要求。 (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合理调整历史城区的职能, 控制人 口容量,疏解城区交通,改善市政设施,以及提出 规划的分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城市的宝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旅游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部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学者、志愿者和市民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采取措施限制对历史建筑的破坏和改建。

政府还应该设立专门的资金用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其次,学者和专家应该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调查,找出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所在,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志愿者和市民也应该积极参与,宣传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增强市民对保护工作的意识。

第二部分:历史文化名城的利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是为了保留历史遗迹,更是为了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因此,合理利用这些城市资源,发展旅游业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建设完善的旅游设施是吸引游客的关键。

历史文化名城应该建设规范的导览系统,设置方便游客参观的标识、广告牌和交通设施,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价值。

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也是重要的利用手段。

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举办传统文化展览、非遗表演和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增加旅游的吸引力。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的挑战与对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商业开发的压力。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商业化开发的压力,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而破坏了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政府应该加强对商业开发的监管,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对历史建筑的改建和拆除。

其次是旅游业的过度开发。

旅游业的发展无疑会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但过度开发可能导致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过度消耗和破坏。

政府应该制定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游客流量,避免对历史文化名城造成过度压力。

第四部分:结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历史⽂化名城是历史⽂化遗产的综合体,涵盖历史⽂化街区、⽂物保护单位和⼤量历史建筑。

其规划管理应建⽴历史⽂化名城、历史⽂化街区和⽂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针对不同层次保护对象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化内涵及其历史、社会、经济背景和现状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保护措施,并提出合理利⽤历史⽂化遗产的途径和⽅式。

⽬前在已公布为历史⽂化名城的城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多样的保护⽅法。

但是最基本的有效⽅法是划定保护区和控制地带,对保护范围界限内的建设活动提出相应的规划控制和建设要求。

同时保护传统格局、风貌和空间尺度,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相结合,以及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也都是普遍采⽤的⾏之有效的主要⽅法。

(1)划定不同类别的保护范围界线。

历史⽂化名城保护应当对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群、⽂物古迹和⽂物埋藏区划定保护界线,并对保护界限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建设、市政管线建设、房屋建设以及农业活动等,提出相应的控制和建设要求,实施执法监督和规划管理。

保护界线分为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外两个层次。

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历史⽂化街区、⽂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的建设控制地带以外,划定环境协调区界线。

历史⽂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界线称为城市紫线,应当在编制历史⽂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时划定。

历史⽂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不在历史⽂化名城、名镇规划区以内的,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时划定城市紫线。

保护区界线的划定应当满⾜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群、⽂物古迹和⽂物埋藏区的安全要求,确保必要的安全距离,防⽌建设活动对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带来破坏。

建设控制地带内应严格控制建筑的性质、⾼度、体量、⾊彩及形式。

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地区,应考虑延续历史风貌的要求。

(2)保护传统格局、风貌和空间尺度。

传统格局、风貌和空间尺度是城市在漫长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总体上个性特征。

保护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就是要整体保护古城。

当地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平,按照保护规划,控制历史⽂化名城的⼈⼝数量,改善历史⽂化名城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

l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理论

l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理论

1.我国文化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3.我国文化遗产界定: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包括国有馆藏文物和民间珍藏文物包括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较大规模的文物组合体历史文化名镇名城名村4.文物的概念: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5.世界遗产的概念: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6.世界遗产分类:狭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文化景观。

广义(还包括其他类型的世界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湿地遗产。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原则和标准: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申报遗产项目是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进行考核的标准。

凡被推荐列入《世界遗产》的文化遗产,须至少符合一项标准,并同时符合真实性标准: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下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个要点。

一、城市规划与保护城市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首要任务。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特点,保留和强调历史建筑、街道、城墙等重要元素。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发展,避免破坏历史遗址和风貌。

保护措施还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内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减少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

二、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保护历史建筑需要进行维修和修复工作,确保其原始结构和风貌得以保留。

修复工作应尽量使用原材料和传统工艺,保持建筑的历史特色和文化价值。

此外,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

三、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通常拥有大量的文物和遗址。

保护文物需要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包括文物的鉴定、登记和保护计划的制定等。

此外,应加强对文物的修复和保管工作,确保文物得以完好保存,并向公众开放展示。

四、文化传承与教育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建筑和文物的保护,也包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教育。

应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

此外,也应加强教育机构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研究。

五、公众参与与社区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支持。

社区居民和当地居民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应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和合作,鼓励社区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经济和旅游项目,提高居民的文化认同和参与度。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不同国家和城市之间可以分享保护经验和技术,并共同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和就业机会。

总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文化传承与教育、公众参与与社区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才能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一.历史文化名城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112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二.历史文化名城分类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概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以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设计。

2.简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从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的专项规划,是文物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标志人类所处时代和所处地域的社会缩影,它反映了某个时代和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最高成就,是一批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保护这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政策,加强保护规划,并专门为之立法。

意大利的威尼斯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法国巴黎旧城区基本保存了原有的布局。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法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法

1、博物馆式保护,也称冻结保存,是指将地段的建筑进行复原与修 复之后,将从前的生活也一起保存起来,作为供人参观、学习和观 光旅游的重要设施。 2、拼贴式保护,这种方式 是针对有价值的古建长或民居分布比较 零散的城市而言的,其中可迁建的建筑可以按照环境的要求择地集 中至一处,新建一个“历史地段”。 日本从1966年起不断将“明治维新”中兴建的一些洋式建筑由 各地迁建到名古屋犬山附近,统称“明治村”。 1997年建设部发文(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就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历史街区提出如下 的保 护原则与方法。 关于保护原则:维护使用功能,保持活力,促进繁荣;积极改 善基础设施,提高警惕居民质量;保护真实历史遗存,不要将仿古 造假当成保护的手段。 关于保护方法:保护整体风貌,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因素, 除建筑物外还包括路面、院墙、街道小品、河道、古树等,外观按 历史面貌保护整修,内部可进行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更新改造。要 采取逐步整治的作法,切忌大拆大建,对历史性建筑要按原样维修 整饰,以后人不合理改造的地方,可恢复其原貌,对不符合整体风 貌的建筑要予以改造。
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可以细化 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街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的保护、建筑高度 与尺度的控制、基础设施的改造、居住人口及居 住方式的调整、街区功能及性质的调整。 1、街区建筑的保护: 立面保存:欧洲的建筑由于大部分是砖石结 构,结构的原判容易保持,所以内部一般经过装 修和重新划分后就哥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外 观立面的形式的保存相对就容易些。 结构保存:在以木结构为主的城市中,企图 保存的不应该是建筑本身,而在于其结构形式体 系,这样的作法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局部保存:即对旧建筑采用部分或局部复原方 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期末复习2023年修改整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期末复习2023年修改整理

历史文化名城爱护理论与规划一、名词解释历史文化名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法》把历史文化名城定义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都市。

”环境协调区:对有重要价值或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的文物古迹,在其建设操纵区的外围可再划一道界限,并对这里的环境提出进一步的爱护操纵要求,以求得爱护对象与现代建筑空间的合理的空间与景观过渡。

绝对爱护区:指列为国家、省、市级的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等本身范围。

所有的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文物爱护法的要求进行爱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

建设操纵区:指为了爱护文物本身的完整和安全所必须操纵的四周地段,即在文物爱护单位的范围(即绝对爱护区)以外划一道爱护范围,一般视现状建筑、街区布局等具体情况而定。

历史文物建筑:包括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物、具有各种文化意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城市规划和都市进展上具有意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具有重大意义的近现代建筑物和构筑物。

冻结保存:马上爱护对象原封不动地爱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同时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能够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重建:历史上一些十分重要的构筑物由于各种缘由已被毁,但它们关于地点特征却是至关重要的,起着象征性的作用,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是有必要重建的。

但重建必须慎重,因为重建必定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都市传统特征:是物质和精神的结晶,它不仅包括都市的外貌、建筑和历史遗迹等物质形态,还包括都市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等精神内容,所谓含义就是指这部分的精神内容。

要素:是都市传统特征的具体组成部分,是都市传统的物质形态的表现。

这些都市物质形态,是人们的观看和感受以及考虑而感受到的,它分为形象、表象、抽象三个层次。

形象:人们对都市在视觉上直观的外表的感受,都市面貌,建筑的造型、色彩,都市轮廓,都市自然风光,以及都市居民的服饰、举止,等等。

表象:人们观看都市时,除眼眸以外的其他感官,耳、鼻、口、身的综合感受,都市的风貌特色,都市人们的经济进展水平,都市居民的文化素养、情趣等,这是比上一种高一个层次的感受。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按照历史和自然文化特征,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可分为7类:①历史上以政治中心为主的都城、省城、州城或府城、县城;②风景如画、依托山水名胜和重点文物古迹为主的名城;③以传统手工业、商业特别著称的名城;④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色突出的名城;⑤边境、口岸及长城沿线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历史城镇;⑥以海外交通为主的港口名城;⑦重点革命纪念地名城。

其中有不少名城可以兼有几个特征。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分为2级: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②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等为法律依据,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历史价值、地理条件、民族特征、布局现状、建设需要和发展限度而作出的带有综合性的专题规划。

划分整个城市为不同的环境风貌分区并确定分区的基调,这是保护历史老区和建设新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对比统一、在规划上“分而治之”的首要准则和手法。

环境风貌和基调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

历史文化名城的这种反映,主要包括在两类风貌分区和相应的两大基调之中。

一是来自城市历史舞台的遗存和记忆,即反映历史文化基调的历史保护区,如历史分区或历史风貌分区;二是来自城市现代生活,以反映当代建设和发展为基调的新建区,或新建分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韩城、平遥、潮州是体现风貌分区规划,“分而治之”经验突出的佳例。

其中,历史分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浓厚,个性突出,在老城保护与建设中,失控甚少。

同时,新建分区则表现为一片新的环境风貌。

二者有明确的风貌分区界限,有完全不同的风貌基调。

但是在城市整体生活方面,在市政建设的道路交通、水、电设施等方面,二者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历史分区拥有较多有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二 )保护历程
1、较早源起于欧洲 18世纪中
18世纪中叶,英国的古罗马圆形剧场成为欧洲第一个被立 法保护的古建筑,这标志着文物保护的概念已从典籍、艺 术品、器物等扩展到建筑的范围。但是那时对文物建筑的 价值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同。
2、保护与修复
3、理论与科学化
18世纪末
19世纪中
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于18世纪末开始受到重视。
• 1977年12月建筑师从城市规划师国际会议发表《 马丘比丘宪章》,提出“考虑再生和更新历史地 区的过程中,应把优秀设汁质量的当代建筑物包 括在内”,同时指出“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 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 统”,保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20世纪80年代
《华盛顿宪章》
•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通 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或称《华盛顿宪章》, 则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法规文件。
• 二战后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许多被战争摧毁的城 市的重建,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 •
如波兰华沙的“华沙速度”。华沙人为自己的古城能 重现而引为自豪。华沙城后来作为特例被列入《世界历史 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名录》一般拒绝重建的东两列入) 。 • 这种恢复历史城市风貌的做法,德国的波恩、慕尼黑 、匈牙利布达佩斯等等被战争破坏的古城都得到很好的维 修和恢复。 • 这些国家把恢复历史建筑和保护古城,视为重建民族 精神的重要手段,(增强人民的自律和自信,提高民族的 文化素质和凝聚力,发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
• 文件是在“注意到整个世界在扩展和现代化的借口之下, 拆毁和不合理、不适当重建工程正给这一历史遗产(历史 街区)带来严重的损害”的背景下,明确指出了保护历史 街区在社会方面、历史和实用方面的普遍价值:

专题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

专题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
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 存做合理开发与利用;
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分发掘和集成历史文化内涵,促进 物质以及精神文明建设。
保护、整治和修复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文物古迹与遗 存的保护要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专题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
专题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
北京城市中轴线 法国巴黎凯旋门
2.1 城市特色的含义
2.1.2 当今城市特色缺失的现象
1)城市一方面不注重城市特色保护, 另一方热衷于修建新的标志性建筑、城 市广场等形象工程,导致城市面貌千篇 一律,城市特色迅速消失。 2)当今规划设计注重城市的功利性和 时效性,忽视了城市中的场所精神的把 握和文脉的体现。
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滨河景观。
美国查尔斯顿滨水区
专题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
2.3 城市形态与空间特色
2.3.1 城市形态——时代成就的表现
1)城市形态的形成 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 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 是在特定地理环境和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中, 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 综合结果。 2)城市形态的构成物质要素: 道路网、街区、节点、城市用地和发展轴 等可见物质实体与不可见的非物质因素。
美国芝加哥滨水区 上海外滩滨江水岸
专题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
2.2 水—城市的生命与灵魂
查尔斯顿滨水区规划设计
波士顿的查尔斯顿滨水公园就是一个体现美国 自由开放、商业化的滨河景观设计代表之一。 整个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
集观景、作息、漫步、垂钓等多种功 能为一体的滨水自由开放空间。 设计中将河滨大片河滩地完整保留下来, 以保护河滩湿地生态系统,从而形成了人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一)文物古迹的保护
文物古迹的利用 (社会方面、文化方面) 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利用就是积极的保护,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 利用方式 ① 继续它原有的用途和功 ② 作为博物馆使用 ③ 作为学校、图书馆或 其他各种文化、行政机构的办公地 ④ 作为参观旅游的对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历史地段的保护
街道建筑的保护(点) 对街区建筑的保护有立面保存、结构保存和局部 保存几种方式。 街道格局的保护(面) 街巷的整理和复原是十分重要的,即应保持原有 街道空间的比例和尺度不变,以符合人们对于体 验传统街区空间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心理需要,否 则将会使历史街区失去“灵魂”。 建筑高度和尺度的控制(空间) 历史街区的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整体协调也是保护 的重点之一。
(三)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
历史名城保护要从全城出发,采取整体 性和综合性的措施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进行 保护与控制: 对体现城市传统空间特色的原有因素实施 保护 对影响城市风貌特色的新建因素实施控制 与引导,从而达到保护与发展的整体协调
The End,Thanks!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当 从城市大系统的观点出发,保 护与建设相协调,统筹考虑多 方因素,采取综合措施。
从保护的空间尺度上可分为:
(一)文物古迹的保护 (二)历史地段的保护 (三)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
(一)文物古迹的保护
文物古迹的保护方法 冻结保存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 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 谨慎修复 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 以存其真” 慎重重建 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 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 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整治分类图
分类1:保护修缮类
问题1:主体破坏严重 对策:落架重修 建筑结构:不改变主体结构
问题2:局部结构性构建残损 对策:揭顶修缮,替换构件、墩接等方式 建筑结构:不改变主体结构
孙家巷18号
大桥街34号
孙家巷12号
孙家巷12号
大桥街34号
大桥街34号
大桥街17号
大桥街17号问题3:主体结构较 Nhomakorabea,屋顶破损 对策:翻新屋顶,做防水等处理 建筑结构:不改变主体结构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
• 特色街巷格局
(1)明清时期城墙范围内传统街巷 (2)民国时期拆墙建路形成的街巷 (3)近代形成的方格网街巷格局 (4)与历史水系相关的街巷格局
• 历史城区历史水系
传统竹筒屋居住建筑肌理 花园别墅居住建筑肌理
沙面地区建筑肌理
工业码头仓库建筑肌理
风格各异的传统建筑类型
鼓楼公园路
1994年影像图
2011年影像图
风貌改造类历史文化街区
郁家巷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灵应庙 李氏宗祠 盛氏花厅 杨坊旧居 陈鱼门故居
类别
类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坛庙宗祠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坛庙宗祠
古建筑
宅第民居
古建筑
宅第民居
古建筑
宅第民居
表4-2 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保护点信息汇总表
各地 商帮
钱庄 老板
学者
码头工人 手工艺人 卖艺者
民 国
苍 霞
商人 别苑

日命 商业仓储 本 志
人士
民 国 至 抗 战
工人学生
太 平 汀 洲
居民
民 国 至 今
近现代福州城市近代化进程全面、连续的见证 以闽商为代表的福州商业金融业发展与传承的重要载
体 多元文化和多元阶层融合发展的社会和物质反映
与山水紧密关联的街区发展历史和文化
邵家渡古桥




大田桥



路廊

明代抗倭防御体系片段
文化脉络
倭寇之患始于元代,以明 代为甚,其影响范围北起 山东,南至广东。明代在 山东、浙江等地修建了五 十七座城池,其中浙江设 卫所四十一处,在台州境 内有八座。明中期以后倭 患愈演愈烈,“惟浙江为 最”。浙江以台州为首冲 ;戚继光、谭纶等人在台 州境内修缮城池、整饬防 务,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 系,取了抗倭军事斗争的 辉煌胜利,留下了丰富的 遗迹遗存。
文献研究
访谈调查
踏勘评估
上下杭、苍霞街区价值认知方法与过程
① 普查、梳理历史文化资源,绘制分布图,进 行单项价值评估
② 研究街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程,初步 提出街区特色
③ 对应现存遗产要素,构筑遗产网络,提炼街 区价值
• 从街区产业、社 会阶层演化、聚 集视角看街区功 能结构及文化空 间分布特色
“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 “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
市域整体格局: 山、水、城、田、海城市格局
• 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 无序蔓延,对市域内 自然与人文环境景观 带来较大的破坏
古城格局 城市肌理与传统建筑类型 城市轴线 珠江滨水带 城市节点
古城格局
民俗活动
商业会馆
商贸金融
商业 商业仓储 服务
历史功能(清末民国)
• 外来商帮聚集的典型区域(闽南帮、兴化帮、古田帮等) • 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多元阶层
外来人口
聚集

杭 街
各地 商帮
手工业 作坊主
码头工人
技工 原住民 商贩、小商人 明 下
苍 霞

杭 街
各地 商帮

杭 街
巨商
各地 商帮
手工业 作坊主
林海的7个文化遗产聚集区:白水洋传统民居文化聚集区、始丰溪传统民居文化聚集区、中部盆地
传统民居聚集区、涌泉传统民居文化聚集区、湫水山传统民居文化聚集区、桃渚自然人文景观聚集区、杜桥传统民 居文化聚集区。
历史街区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的几个误区
1994年
2011年
历史街区——大多数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传统格局和功 能延续性破坏严重
双峰如帢帻,其顶双塔差肩屹 立,北瞰闉闍,南眺郊薮,廛 市山川之盛,一目俱尽,其胜 概名天下。-陈耆卿《嘉定赤城 —志—》
8、文化景观——东湖
“东湖之胜,小西湖也”
– 东湖位于古城东门外,北宋端拱二年始凿,用于屯水军的船场,宋熙宁四年郡守钱 暄点缀为湖,湖中有洲渚,洲中多亭阁,人称小西湖。
– “三面环山、一面近郭”的城湖空间格局、诗情画意的 山水园林景观、丰富的人文 古迹遗存。
横河街38号 横河街38号
桂芳巷17号
桂芳巷17号
桂芳巷1号
桂芳巷1号
问题4:质量好,门窗等配件老化 对策: 局部维修 建筑结构:不改变主体结构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 理论与方法
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 张杰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规体系
- 名城 - 保护街区 - 文物 - 历史建筑、风貌建筑 - 市(县)域 - 其他
1.历史文化名城
- 山水格局 - 古城格局 - 城市肌理与传统建筑类型 - 城市轴线 - 其他
生态自然环境角度:独特博大的山水格局营建
白水巷改造前后对比(左为改造后,右为改 造前)(右图中新建建筑达到三层,大大超 出原有风貌)
郁家巷街区高度过高的多层建筑
风貌改造类历史文化街区
南塘河
1994年影像图 2011年影像图
南塘河街区拆除新建传统风貌建筑与原有传统风貌建筑对比 南塘河街区甬水桥南侧拆除带待建用地
历史文化区价值的系统认识 考古学方法的借鉴
教师 技工 原住民 商贩、小商人 清

杭 街
名医
各地 钱庄 商帮 老板
学者
码头工人 手工艺人
苍 霞
商人 别苑
商业仓储
卖艺者 商人
传教士
清 · 开 埠 后
原住民
太 平 手工艺人 汀 洲 店铺伙计
清 · 开 埠 后

杭 街
巨商
各地 商帮
银行家 手工业 银行职员 作坊主
下 教师 技工 原住民
商贩
杭 街
名医
– 山水一体的城市格局成就古城的文化景观。
五台山宗教建筑群
西湖
庐山日出
临海名城文化景观——巾山 “一郡游览之胜”
– 巾山,亦称巾子山,位于古城东南隅, 与北固山两峰对峙,面对灵江、背向东 湖,是临海一处重要自然人文景观。
– 巾山特色景观价值体的三方面,包括天 人合一的山城关系、秀丽奇特的自然风 光以及底蕴深厚的人文胜迹,属于典型 的文化景观类型遗产。
明代抗倭防御体系片段
类型
现状遗存
中心城市 台州府城
所城巡检 桃渚所城、城 司城、营 山巡检司城、 盘遗址 上盘古城
烽火台 22座
石刻、祠 庙
白水洋抗倭纪 功石碑、戚公 祠、谭公祠、 谭纶画像石刻
桃渚古城
烽火台
白水洋抗倭纪功石碑
市区遗产聚集区的划定
– 文化遗产聚集区以文化遗产相对集中成片、自然人文景观特色突出作为划定依据,包括传统村镇、各级文保单 位以及三普文物点等。
1.
山体山脉
2.
河湖水系
3.
海岛滩涂
4.
传统村镇
5.
传统民居
6.
文化线路
7. 明代抗倭防御体系
8.
古迹遗存
图片
– 浙东水陆交通系统片段主要由古驿道、水运交通线路及二者沿线的中心城市、 传统村镇、老街、驿站、驿道、路廊、桥梁、渡口、灯塔、民居、宗祠、牌 坊、寺庙、题刻、石窟等构成。
临黄驿道
东 塍 镇
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既是一条山 水相连的自然风光线,也是一条 雄伟壮观的景观轴线和广州历史 文化轴线,对广州历史城区空间 结构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定义
–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 同作品”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文化景观类型的 世界遗产有庐山、五台山及杭州西湖三处。
福州近代传统建筑演进的集中体现 福州革命先驱的前沿阵地
历史城市、街区遗产本体的 丰富、多样性
多样性的几个主要表现方面
1)主要特色与建筑类型的多样性: 2)建筑材料的多样性: 3)建筑及材料的时间的多样性:
生长性与丰富性。 4)约定俗成与个体的独特性:
文化与个性。 5)固定与非可移动性的因素:
Woollen Factory Beach's Sawmill
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独特的山川崇拜和山水文化,除了体现在 寻龙查穴的堪舆术外,更重要之处在于赋予传统城市周边环 境以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刻影响古代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 人文景观联系。
山水格局
• 广州古城选址、城市建设布局、形态都沿革遵 循传统风水原则。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洲南尽水浮天”,“白 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青山半 入城、六脉皆通海”是对广州古代地理大势、 整体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山水形态的精辟概括。
历史文化关联角度:多元丰富的文化事件场所 历史上我国很早就形成了拥有广阔疆域的大帝国。统一的行政管 辖有利于引发大量的跨区域的文化事件,涉及战争防御、交通商 旅、宗教朝拜等丰富题材,根据这些文化事件可以使不同城市之 间、城市与乡野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文化关联。
凤台形胜祗(《凤台祗谒笔记》)
临海市域价值特色
锦帐城东分外幽,双虹闲锁小瀛洲。划开圜缋移仙岛,画就湖山入寺楼。 曲径披风不觉署,清尊浣月最宜秋。良时啸咏增余兴,拟补空明一叶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