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朗读课件 戴叔伦【苏溪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诗写暮春之景,而作者将凭栏人心事融 入景中,燕子未归思远人,杏花迟暮伤己身, 所有景语皆情语,诗意含蓄蕴藉,意味隽永醇 厚。
【参考译文】
苏溪亭边遍布野草,青青茂盛,在东风吹 拂中,谁斜倚阑干? 燕子还没有返归旧巢,而美好的春光眼见 迟暮。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开在
料峭的春风里,红颜渐老。
注音朗诵
戴叔伦【苏溪亭】
dài shū lún sū xī tíng
戴 叔 伦 【苏溪亭】
sū xī tíng shàng cǎo màn màn
苏
溪 亭
上 风
guī
草 十
漫 漫, 二 阑?
shuí yǐ dōng fēng
shí âr lán
chūn shì wǎn
谁 倚 东
yàn zǐ bú
燕
yī
子 不
tīng yān
归
yǔ
春
杏
事 晚,
花 寒?
xìng huā hán
一
汀 烟
雨
【注释】
⑴苏溪亭: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 ⑵十二阑:即十二阑干,曲曲折折的栏杆。十 二,言其曲折之多。 ⑶春事:指春色或花事 。 ⑷汀:水边平地,小洲。
【解题】
戴叔伦(约732-789年),唐代诗人,字幼 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至德二年(公元 757年)前后进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 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鉴赏节选(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宋人贺铸《青玉案》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 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 永醇厚。
归
yǔ
春
杏
事 晚,
花 寒?
xìng huā hán
一
汀 烟
雨
附录
戴叔伦【苏溪亭】鉴赏节选
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鉴赏节选Biblioteka Baidu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 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 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 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 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 的身姿,多象《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 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 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 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 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 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 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 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
dài shū lún sū xī tíng
戴 叔 伦 【苏溪亭】
sū xī tíng shàng cǎo màn màn
苏
溪 亭
上 风
guī
草 十
漫 漫, 二 阑?
shuí yǐ dōng fēng
shí âr lán
chūn shì wǎn
谁 倚 东
yàn zǐ bú
燕
yī
子 不
tīng yān
【参考译文】
苏溪亭边遍布野草,青青茂盛,在东风吹 拂中,谁斜倚阑干? 燕子还没有返归旧巢,而美好的春光眼见 迟暮。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开在
料峭的春风里,红颜渐老。
注音朗诵
戴叔伦【苏溪亭】
dài shū lún sū xī tíng
戴 叔 伦 【苏溪亭】
sū xī tíng shàng cǎo màn màn
苏
溪 亭
上 风
guī
草 十
漫 漫, 二 阑?
shuí yǐ dōng fēng
shí âr lán
chūn shì wǎn
谁 倚 东
yàn zǐ bú
燕
yī
子 不
tīng yān
归
yǔ
春
杏
事 晚,
花 寒?
xìng huā hán
一
汀 烟
雨
【注释】
⑴苏溪亭: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 ⑵十二阑:即十二阑干,曲曲折折的栏杆。十 二,言其曲折之多。 ⑶春事:指春色或花事 。 ⑷汀:水边平地,小洲。
【解题】
戴叔伦(约732-789年),唐代诗人,字幼 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至德二年(公元 757年)前后进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 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鉴赏节选(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宋人贺铸《青玉案》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 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 永醇厚。
归
yǔ
春
杏
事 晚,
花 寒?
xìng huā hán
一
汀 烟
雨
附录
戴叔伦【苏溪亭】鉴赏节选
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鉴赏节选Biblioteka Baidu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 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 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 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 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 的身姿,多象《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 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 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 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 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 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 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 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
dài shū lún sū xī tíng
戴 叔 伦 【苏溪亭】
sū xī tíng shàng cǎo màn màn
苏
溪 亭
上 风
guī
草 十
漫 漫, 二 阑?
shuí yǐ dōng fēng
shí âr lán
chūn shì wǎn
谁 倚 东
yàn zǐ bú
燕
yī
子 不
tīng y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