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分类及管理

合集下载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关键信息项:1、高危药品的定义与分类2、高危药品的采购与储存要求3、高危药品的使用规范与流程4、高危药品的监测与评估机制5、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要求6、高危药品管理的责任与处罚规定11 目的为加强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11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高危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监测等环节的部门和人员。

12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121 高危药品的分类1211 A 级高危药品,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药品。

1212 B 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死亡风险较 A 级低的药品。

1213 C 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低,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死亡风险较低的药品。

21 高危药品的采购211 医院应根据临床需求,制定合理的高危药品采购计划。

212 采购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采购流程,选择合法、合格的供应商。

22 高危药品的储存要求221 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存放区域,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222 按照药品的性质和储存条件,分类存放高危药品。

223 对需要冷藏、避光、防潮等特殊储存条件的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要求存放。

31 高危药品的使用规范311 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312 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高危药品。

313 对于特殊高危药品的使用,如静脉输注的高浓度电解质,应在专用区域进行,并加强监测。

32 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321 医生开具高危药品医嘱时,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权衡,并在医嘱中注明使用的原因和注意事项。

322 护士在执行高危药品医嘱时,应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

323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指的是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高风险,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药物错误使用的药品。

这些药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副作用或易引起药物敏感反应,甚至能够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至关重要。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的特征高危药品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毒性强:可能引起中毒反应; - 副作用明显: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 用法用量复杂:容易造成用药错误; - 容易产生耐药性或依赖性:需要严格控制使用。

高危药品的类别根据药理作用、毒性等不同,高危药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致命性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药物,如心脏药物、麻醉药物等。

2. 副作用严重药物: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某些抗生素等。

3. 用法用量特殊药物:使用方法复杂、易出现用药错误的药物,如抗凝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4. 易产生耐药性或依赖性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或依赖性的药物,如镇痛药、镇静药等。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要性高危药品管理的目的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防范药物事故的发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高危药品管理的内容1.高危药品目录的建立: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规定建立高危药品目录,清晰列出高危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等信息。

2.高危药品使用的审批:使用高危药品前应经过严格审批,确保患者使用符合指征,并明确使用的风险。

3.高危药品的管理与配送:高危药品应由专人管理,按照规定的方式、时间进行配送和使用,避免用药混淆或错误。

4.高危药品的存储:高危药品应存放在固定的药品柜中,禁止和普通药品混放,确保药品的存储安全。

5.高危药品的监测与反馈: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并及时调整用药计划。

高危药品管理的责任高危药品管理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责任,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

结语高危药品具有较高的使用风险,一旦使用不当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风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药品。

为了确保医院内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高危药品的分类和标识1.1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品的毒性、副作用和使用风险,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高危、二级高危等。

1.2 高危药品的标识:医院应在高危药品的包装上标注明显的高危标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迅速辨识高危药品。

1.3 高危药品的存放: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存放区域,确保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和误用。

二、高危药品的采购和验收2.1 采购渠道的选择:医院应选择合法、可靠的药品供应商,确保采购到质量合格的高危药品。

2.2 高危药品的验收:医院应对采购到的高危药品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药品的包装、标签、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2.3 验收记录的保存: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验收记录制度,将每次高危药品的验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查证。

三、高危药品的配送和储存3.1 配送环境的要求:医院应确保高危药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配送环境应符合卫生标准。

3.2 配送记录的保存: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配送记录,记录每次高危药品的配送情况,包括配送人员、配送时间等信息。

3.3 储存条件的控制: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的储存条件控制制度,确保高危药品存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防止药品的变质和失效。

四、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管理4.1 用药人员的培训:医院应对使用高危药品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药品的认识、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4.2 用药记录的完整性: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使用记录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对每次使用高危药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防止用药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药品的定义及分类1. 高危药品: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

2. 高危药品分为A、B、C三个等级:(1)A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

(2)B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风险等级较A级低。

(3)C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低,一旦用药错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

三、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1. A级高危药品管理:(1)应设置专用的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 B级高危药品管理:(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3. C级高危药品管理:(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C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C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四、高危药品的监督与考核1. 医院药学部门负责对高危药品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其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

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我院依据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制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一、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药品品种见附录。

二、高危药品采取分级管理:将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

A级高危药品管理:1.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见图1。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 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B级高危药品管理: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见图1。

2. 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C级高危药品管理:1.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三、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四、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五、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六、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图1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为了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参照《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管理制度一、高危药品的定义和危害1.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易引起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或药品误用的药品,其使用过程中具有潜在的毒性和危害性。

高危药品主要包括肝素、阿托品、异丙嗪、氯胺酮、地西泮等药品。

这些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用药途径、剂量和使用频率,否则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高危药品的危害(1)潜在毒性:高危药品具有潜在的毒性,可能引起严重的生理或生化变化,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药物相互作用:高危药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会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3)药品误用:高危药品容易被医院人员误用,例如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等,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果。

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降低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高危药品的分类和定级医院应当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和定级,明确高危药品的范围和级别。

根据药品的毒性、危害性和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将高危药品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级别,以便医院对不同级别的高危药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高危药品的采购和管理医院应当建立高危药品的采购和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采购高危药品时,医院应当选择正规的药品生产厂家,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管理部门,对高危药品的存储、配药、配制等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

3.高危药品的配药和使用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配药和使用环节,确保患者在使用高危药品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医院应当规定高危药品的使用途径、剂量、频率和疗程等,由专业药师按照医嘱进行配药和管理,避免因医护人员疏忽而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误用。

4.高危药品的监测和反馈医院应当建立高危药品的监测和反馈制度,及时追踪患者在使用高危药品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误用情况。

高危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流程

高危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流程

高危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流程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高危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流程,包括高危药品的定义、分类、存储、配制、给药和管理等方面内容。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分类•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具有潜在风险,易造成意外事故或严重后果的药品。

•高危药品根据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划分为不同类别。

–类别一:生物制品–类别二:抗肿瘤药物–类别三:神经系统药物–类别四:抗生素类药物–类别五:心血管药物–类别六:麻醉类药物高危药品的存储要求•高危药品应存放在专门的高危药品储存柜中,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储存柜需具备以下条件:–温度控制在指定范围内。

–防潮、防光、防尘。

–安全锁控制,只有授权人员能够取用。

•高危药品储存柜内应有明确的分类和标识,每个药品都应有标签,标明药品名称、剂量、进货日期等信息。

高危药品的配制流程•高危药品的配制流程需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程。

•配制前应核对药品种类和数量,确保无误。

•配制过程中要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高危药品。

•配制完成后,需核对配制结果,并进行必要的记录。

高危药品的给药流程•高危药品的给药前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给药过程尽可能安全。

•给药前需再次核对药品种类、剂量和给药途径等信息。

•给药时要求使用专用的给药设备,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给药后要进行观察和记录,如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

高危药品的管理•高危药品的管理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

•高危药品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确保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高危药品的采购和进货需经过严格审核和审批,并留存相关记录。

•高危药品的使用和配制需有授权人员进行,并有相应的记录和核对程序。

•高危药品的库存需定期盘点和核对,确保数量准确。

•高危药品的监测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及时进行,保障药物使用的安全。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高危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流程,包括高危药品的定义、分类、存储、配制、给药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严谨地执行高危药品管理和使用流程,是确保医疗机构安全用药的重要保障措施。

高危药品的分类和管理

高危药品的分类和管理
聚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阿加曲班、来匹卢定、比伐卢定);溶栓药物(如阿特普酶、 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糖蛋白Ⅱb/Ⅲa 抑制剂(如埃替非巴肽)
二、高危药品的分类
☺ 6 心脏停搏液 ☺ 7 静脉用和口服化疗药 ☺ 8 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或以上 ☺ 9 腹膜透析液和血液透析液 ☺ 10 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 11 口服降糖药 ☺ 12 静脉用改变心肌力药(如地高辛和米力农) ☺ 13 脂质体药物(如两性霉素脂质体)
三、高危药品的管理
☺ 二、医生慎重开药,剂量精确,给药途径明确; ☺ 三、药师配发药品需双人核对。 ☺ 四、护士长制定专人负责本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双
人核对医嘱,给药5个对,保证用药安全。
患者对 药品对 剂量对 给药时间对 给药途径对
三、高危药品的管理
☺ 以下五位护理人员不得独立使用高危药品: ☺ 1.试用期护士 ☺ 2.实习护士 ☺ 3.进修护士 ☺ 4.有执业资格的新上岗3个月以上但不具备独立 ☺ 值班能力的护士
二、高危药品的分类
☺ 14 静脉用中度镇静药物(如咪达唑仑) ☺ 15 儿童口服用中度镇静药物(如水合氯醛) ☺ 16 静脉、透皮或口服吗啡类镇痛药物 ☺ 17 神经肌肉阻断药(如琥珀酰胆碱、维库溴胺和罗库
溴胺) ☺ 18 静脉用造影剂 (钆喷葡胺) ☺ 19 肠外营养 (TPN)
二、高危药品的分类
一、高危药品的概念和特点
☺ 高危药品的标识(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2012年3月定稿)
二、高危药品的分类
☺ 2008 年ISMP 公布的19 类高危药物
☺ 序号 ☺ 高危药物类别 ☺ 1 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贝洛尔) ☺ 3 吸入或静脉全身麻醉药(如丙泊酚和氯胺酮) ☺ 4 静脉用抗心率失常药(如利多卡因和胺碘酮) ☺ 5 抗血栓药物(抗凝药),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注射用普通肝素;Xa 因子抑制剂(如戊

毒、麻、精神药品,高危药品管理

毒、麻、精神药品,高危药品管理
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具有高风险、易导致严重后果的药物,如毒、麻、精神药品 等。
分类
根据药品的风险程度,可以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类别,如A类、B类、C类等。
高危药品的使用规范
处方管理
用药监测
高危药品必须凭医生处方使用,且处 方需经审核合格后才能调配发放。
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 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 应。
使用不规范
医务人员在使用这些药品时可能存在不规范行为, 如超量使用、不当配伍等。
监管难度大
由于涉及的药品品种多、用量大,监管工作面临 较大挑战,难以做到全面覆盖。
问题的原因分析
制度不完善
相关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漏洞。
人员素质不高
医务人员对毒、麻、精神药品及高危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规定不够了 解,缺乏必要的培训。
加强监管力度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提高法律的震慑力,确保药品
的安全使用。
05
案例分析
成功的管理案例
成功案例一
某医院对毒、麻、精神药品和高危药品实施了严格的信息化 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子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药品采购 、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记录,有效降低了药品丢 失、滥用等风险。
成功案例二
监测机制
建立完善的高危药品安全监测机 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安全问
题。
报告制度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 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风险评估
定期对高危药品进行风险评估, 及时调整药品管理策略,确保药
品安全。
04
毒、麻、精神药品及高危药
品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
药品流失风险
由于毒、麻、精神药品及高危药品的特殊性,管 理不善可能导致药品流失,对社会造成危害。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第1篇】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高危险药品包裹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二.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四.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注射剂稀释和护士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六.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七.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八.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第2篇】附二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第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着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和护理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7.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附录: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司汀胰岛素制剂25%硫酸镁注射液维库溴铵替加氟琥珀胆碱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喋呤顺铂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卡培他滨平阳霉素卡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紫杉醇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依托泊苷他莫昔芬多西他赛来曲唑甲羟孕酮奥沙利铂亚叶酸钙【第3篇】调高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试行制度第一人民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试行制度一、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的定义: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毒性、较强副作用或易引起药物错误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

这类药品在医疗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以及医疗机构的用药管理质量。

高危药品的定义
高危药品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毒性强:具有较大的毒性,容易导致中毒或不良反应。

2.副作用大: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药物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

3.易引起药物错误:容易与其他药品或治疗措施混淆,导致患者错误
使用或误用。

高危药品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心脏药、抗凝血药、麻醉药等。

高危药品的管理要求
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需要严格遵守以下要求:
1.存放要求:
–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在特定的药柜或储藏室中,与普通药品分开。

–应标明专用的标识或标签,明确高危药品的性质和使用要求。

2.配药要求:
–配药前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用药无误。

–配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和用药规范,防止配错药物或用量错误。

3.使用要求: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高危药品,不得擅自增减用药剂量。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

4.记录要求:
–对于高危药品的配药、使用等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药品名称、用量、时间等。

5.监测要求:
–定期对高危药品的库存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审核,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是医疗机构用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加强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管理,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高危药品的分类及管理

高危药品的分类及管理

高危药品的分类及管理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的毒性、副作用和风险的药物。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管理要求,可以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分类及管理方式:1. 毒性药品:包括剧毒药品和有毒药品。

剧毒药品指剂量很小就具有严重毒性的药物,如某些抗癌药物;有毒药品则是剂量较大才会出现严重毒性的药物,如某些镇痛药物。

这类药品一般需要由特定的专业人员进行配药、使用和监护。

2. 不良反应较多的药品:这类药物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如抗生素、抗凝药物等。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遵循使用指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易引起药物误用的药品:这类药物易于使用错误,如注射用药、麻醉药物等。

对于这类药物,需要特别的标识和使用说明,以确保正确使用。

4. 高风险药物:这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严重的药物错误,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高度警惕,加强药品的标志和通知,减少错误的发生。

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配药、使用和监护高危药品的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对这些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的操作符合规范。

2. 药品信息的传递和标识:高危药品应有明确的标识和警示符号,以提醒使用人员注意风险,并防止混淆。

相关药品的信息和使用指南也应与药品一起提供,以帮助使用者正确使用和管理药品。

3. 药品存储和分发的管理: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与其他药品分开,以防止混淆和误用。

在分发过程中,需要有专人负责核对、确认和记录,确保药品的正确分发和使用。

4. 监测和报告不良事件:对于高危药品的使用,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一旦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应及时汇报和处理,以便改进和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高危药品的分类和管理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错误和风险,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相关的管理措施需要在药品的生产、配送、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是什么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是什么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风险、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或误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
药品。

这类药品包括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化疗药品、抗生素、心脏毒性药品等,使用这些药品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种类的高危药品,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
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和控制。

2.存储管理:高危药品的存储应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包括温度、湿
度等环境要求,避免与其他药品混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3.配药管理:配药环节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避免混淆、搞
错或误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使用管理: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规范操作
程序进行,遵守用药规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5.监测管理: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综上所述,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涉及到药品的分类管理、存储管理、配药管理、使用管理和监测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内容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内容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那些易引起中、重度不良反应、易致死性的药品,其使用、存储和管理需要严格把关和监控的药品。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致命后果的药品。

这些药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毒性强:对人体内脏器官或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副作用严重: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伤、中毒等。

•容易滥用:容易使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或成瘾性。

2.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2.1 高危药品的分类管理根据药品的毒性及危险等级,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级别进行管理。

一般分为特级、Ⅰ级、Ⅱ级等,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开具、发放和使用。

2.2 高危药品的使用审批使用高危药品需要经过审批程序,医生对患者使用高危药品需提供充分的医学依据和风险提示,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告知。

2.3 高危药品的存储管理高危药品在存储过程中需要单独存放,标注清晰明了,保证不同药品之间不发生混淆。

存储环境要求恒温、恒湿,避免日光直射等。

2.4 高危药品的使用记录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用药量、用药频次、患者信息等,确保用药过程可追溯、可查证。

3. 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要性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严格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用药效果。

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药品滥用、错误用药等情况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疗风险,维护医疗秩序。

结语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只有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及目录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及目录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及目录
一、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1 高危药品的定义
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毒性、危险性或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需要特殊管理和使用。

通常这些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1.2 高危药品的分类
根据药品的毒性、危险性和使用风险等因素,将高危药品分为A类、B类、C 类等不同等级,以便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1.3 高危药品管理责任部门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管理部门,负责高危药品的采购、存储、分发、使用和监测等相关工作,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可控。

1.4 高危药品管理流程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高危药品管理流程,包括高危药品的订购审批、接收验收、存储保管、分发使用、异常处理等环节,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得到有效控制。

二、高危药品目录
2.1 A类高危药品
•阿霉素
•氰化钾
•硫酸镁
•氟化物类药物
2.2 B类高危药品
•氟啶嘧啶类药物
•丙戊酸伐昔洛韦
•硫酸镁钾氯化钠
•其他确立的高危药品
2.3 C类高危药品
•氯胺酮
•氨丁三醇
•地西泮
•麻黄碱
2.4 其他高危药品
•根据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医院可根据需要确定其他高危药品,并将其纳入高危药品管理目录。

结语
建立健全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管理目录对于维护患者用药安全、预防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和监测,确保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服务。

科室药房【高危药品分类与管理制度】

科室药房【高危药品分类与管理制度】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删除
标题:
0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1
亦可一键删除......
标题:
0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4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标题:
0
2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0
标题:
3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一、高危药品定义
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
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 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 胞毒化药品等△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一类&麻醉性镇痛药,长期服用会有生 理依赖型:芬太尼注射液及贴片、哌替啶、 吗啡注射液及缓(控)释片剂、可待因、 曲马多等麻醉药品和一些精神药品△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二类&注射用电解质(微泵高浓 度使用),使用不当易引起致命危 险: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钾、
10%氯化钠、25%硫酸镁△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三类&心脏血管用药,不当使用易引 起立即致命危险:肾上腺素、去甲肾 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 巴丁胺、胺碘酮、米力农、硝酸甘油、 硝普钠、心得安、维拉帕米复核, 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 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四、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 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 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 确保用药安全△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七类&易引起低血糖症状的降血 糖药品:如胰岛素制剂、阿卡波糖、 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吡格列酮、 瑞格列奈、罗格列酮等△

高危药品的管理及注意事项

高危药品的管理及注意事项

高危药品的管理及注意事项
高危药品是指有较大风险和副作用的药物,需要特别谨慎使用和管理。

在医疗
机构和药房中,高危药品的管理尤为重要,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关于高危药品管理及注意事项的重要内容:
高危药品的定义
高危药品是指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或有毒性的药物,如抗癌药、心血管药、抗生
素等。

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监测患者的反应,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高危药品的分类
高危药品根据其毒性和危险性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1.一类高危药品:如强肝毒性药物、强致癌物等,具有极高的毒性和危
险性,需按最严格的标准管理。

2.二类高危药品:如危及生命的药物、对心脏有明显影响的药物等,需
要在专业监护下使用。

3.三类高危药品:如具有较大副作用但治疗效果显著的药物,需要密切
监测患者反应。

高危药品管理的注意事项
1.存储:高危药品需单独存放,远离常用药物,确保儿童和非专业人员
无法接触。

2.发放:必须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发放高危药品,避免误用和滥用。

3.使用:按照医嘱使用高危药品,遵守用药指南,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
应。

4.监测:患者使用高危药品后需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和药物
浓度,及时调整剂量。

5.废弃:用完的高危药品应按照规定的废弃方法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
污染。

在管理高危药品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
效果。

只有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和注意事项,才能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办法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办法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办法
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在使用、存储、运输过程中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危害健康的药品,需要在使用过程中特别谨慎和加强管理。

高危药品具有一定的毒性、易制造误伤或误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等特点,因此需要严格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高危药品的定义
高危药品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毒性药品:具有明显毒性和副作用的药品,如化疗药、抗生素等。

2. 麻醉药品:具有麻痹神经系统功能的药品,如麻醉药和镇痛药。

3. 危险品:具有爆炸、燃烧、腐蚀等危险特性的药品,如酒精类药品。

4. 易制造误伤或误用品:容易引起误伤或误用的药品,如注射剂、毒品等。

高危药品的管理办法
为了有效管理高危药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办法: 1. 严格控制进出:高危药品的进出应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

2. 明确标识:高危药品应有明显的标识,包括药品名称、毒性级别、存放要求等信息。

3. 专人管理:高危药品的管理应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药品的存储、使用等事务。

4. 定期检查:定期对高危药品进行检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数量正确。

5. 防护措施:使用高危药品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

6. 废弃处理:对于过期或废弃的高危药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予以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

综上所述,高危药品在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因此,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
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较严重不良反应或危害患者安全的药品。

这些药品通常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高危药品的定义
高危药品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1.毒性大:对人体有严重的毒性作用,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药品,
如某些化疗药物、抗生素等。

2.副作用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致癌、影响
生殖系统等的药品。

3.波动性大:其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方法和剂量
的药品。

4.易滥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和滥用的药品,如镇痛药、镇静药等。

高危药品的管理
为了避免高危药品的不良事件发生,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1.分类管理:根据药品的风险性质和特点,将高危药品分类管理,对
不同类别的药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定期审核:定期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
加以解决。

3.限制发放:对高危药品的发放进行限制,只能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
验的医生进行开具处方。

4.严格监控: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的监控系统,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5.信息共享:建立高危药品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信
息交流和协作。

高危药品的正确管理对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
危药品的了解和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高危药品管理办法内容

高危药品管理办法内容

高危药品管理办法内容第一部分: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和风险性,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不良反应的药品,一般包括但不限于镇静催眠药、注射剂、化疗药物等。

第二部分:高危药品管理的原则1.严格控制使用权限:针对高危药品,医院应设立专门的使用权限管理机构,确保只有经过特殊培训和资质认证的医护人员才能操作高危药品。

2.定期审查和更新:对医院库存的高危药品定期进行审查,确保药品品质符合标准、有效期合规,并及时对库存进行更新调整。

3.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对高危药品的采购、登记、配药、使用等过程要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以便对使用情况进行追溯和监控。

第三部分:高危药品使用流程1.医嘱开具及审核:医生开具高危药品医嘱后,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审核确认医嘱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确保患者需要使用高危药品。

2.专人配药及核对:配药环节应指定专人负责,对高危药品进行配药并进行严格的核对,避免药品混淆或误配。

3.给药过程监控:在给药过程中,需要专人陪同并监控患者的用药情况,确保用药方式、剂量等符合医嘱要求。

第四部分:高危药品存储管理1.专门存放区域:高危药品应专门设立存放区域,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存,避免发生错误使用。

2.温湿度监测:对存放区域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要进行定期监测,确保高危药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3.防盗防损措施:高危药品存放区域要有严格的防盗防损措施,避免药品被盗或损坏。

结语高危药品管理是医院药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才能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在实施高危药品管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共同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ml:400u 3ml:300u 3ml:300iu 3ml:300iu 3ml:300iu 3ml:300iu 3ml:300iu
62
63
64
造影剂
65
66
67
脂肪乳类药物 68
69
70
止血药
71
抗凝血药
碘佛醇注射液 碘海醇注射液 碘克沙醇注射液 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六氟化硫微泡注射剂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
5ml:50mg 2ml:0.1mg 1ml:50mg 2ml:100mg
B
1ml:50ug 1ml:10mg
1mg 0.2g 20ml:0.2g 1ml
50
吸入麻醉用药
七氟烷
1ml
51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注射液(笔芯)
3ml:300iu
52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50R笔芯)注射液
3ml:300iu
53
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笔芯)
3ml:300iu
54
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25R)(笔芯)
3ml:300iu
55
胰岛素类药物
56
57
58
59
60
61
胰岛素注射液 重组人胰岛素(常规)注射液(笔芯)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笔芯)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笔芯)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特充) 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笔芯)
250ml:21.25g
100ml:20g
500ml:67g
250ml:20g
200ml
250ml:10.65g
250ml:13.98g
5ml:100mg
2ml:50mg
50mg
B
1ml:5000iu
10万u
0.4ml:4000u
3ml:0.15g
10ml*35mg 2ml:5mg
10mg
39 麻醉辅助
78
格列齐特缓释片 罗格列酮钠片 米格列醇片 瑞格列奈片 瑞格列奈 阿卡波糖片 阿卡波糖片
30mg
4mg
50mg
0.5mg
C
1mg
50mg
50mg
序号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类别 口服降糖药
麻醉药品 皮肤科外用药
药品名称 二甲双胍片 格列吡嗪控释片 格列美脲片 吡格列酮片 二甲双胍片 格列喹酮片 沙格列汀片
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VII)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 利多卡因注射液 异丙嗪注射液 阿替普酶注射剂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尿激酶注射剂 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胺碘酮注射液
普罗帕酮注射液 维拉帕米注射液 地尔硫卓注射剂
脂肪乳注射液(C14~24)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
凝血酶冻干粉 华法林钠片
50ml:33.9g 50ml;17.5g(碘)
100ml:65.2g 15ml:7.04g
59mg
1440ml
250ml:50g/3g 250ml:25g 500u 2.5mg
72
73
74
75
口服降糖药
76
77
高危药品分类及管理
宜章县梅田镇中心卫生院 护理部
•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 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
药。 •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 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
示信息。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类别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
妇产科用药 精二药品 抗高血压药 抗心力衰竭
抗休克药物
高警示药品目录
药品名称
氯化钾注射液 葡萄糖注射液(塑瓶)
灭菌注射用水 浓氯化钠注射液
缩宫素注射液 咪达唑仑注射液 硝普钠注射剂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肾上腺素注射液 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去氧肾上腺素液注射
氨茶碱注射液 硫酸镁注射液
2ml:10mg 100mg
5ml:30mg 20ml:40mg
10mg 10ml:0.25g
100mg 10ml:250mg 10ml:2.5g
22
23
24
25
氨基酸类药物
26
27
28
29
局麻药品
30
抗变态反应药
31
32 抗凝血药33来自343536
抗心律失常药
37
38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 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
规格
分 级
10ml:1g
20ml:10g
500ml
10ml:1g
1ml:10u
2ml:10mg A
50mg
2ml:0.4mg
1ml:1mg
2ml:1mg
1ml:2mg
10mg:1ml
13
14
15
16
抗肿瘤药物
17
18
19
20
平喘药
21
神经系统用药
顺铂注射液 注射用亚叶酸钙
紫杉醇注射液 奥沙利铂注射液 吡柔比星注射剂 氟尿嘧啶注射液 甲氨喋呤注射剂
40
41
麻醉辅助用药
42
43
44 麻醉药品
45
46
47
48
平喘药
49
全身麻醉药
50
吸入麻醉用药
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 维库溴铵注射剂 罗库溴铵注射液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 哌替啶注射液
盐酸布桂嗪注射液 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
羟考酮注射液 瑞芬太尼注射剂 多索茶碱注射剂 丙泊酚注射液
七氟烷
2ml:0.1g 4mg
可待因片 盐酸吗啡缓释片 盐酸吗啡注射液 芬太尼透皮贴剂 高锰酸钾外用片
规格 0.25g
5mg 2mg 30mg 0.85g 30mg 5mg 30mg 30mg 1ml:10mg 4.2mg 0.1g*24片
分级 c
与药品管理相关的条款
•见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各科室一本。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