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答:劳动法的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劳动法的原则则是在实现宗旨的基础上,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三、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方面?P36答: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工会章程和企业规章制度等。
四、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哪些内容?P38答: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等。
五、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P44答: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支付标准,用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工资待遇。
六、什么是社会保险?P47答: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的、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七、劳动保障监察的主要职责是什么?P53答:劳动保障监察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是否依法履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八、劳动保障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P57答:劳动保障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强消费能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答:招聘的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和适用。
其基本程序包括:1.确定招聘需求和条件。
2.编制招聘计划。
3.发布招聘信息。
4.筛选简历和进行面试。
5.进行背景调查和体检。
6.确定录用人员。
7.发放录用通知书。
8.进行入职手续和培训。
P69~72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市场和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就业、失业等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它研究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规律、劳动力价格的形成、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等问题。
同时,劳动经济学也关注劳动者的福利和就业机会,以及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和政策调控。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都是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 用人单位之间的个别协议,而集体合同是工会或劳动者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之间的集体协 议。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合同的效力高于集体合同。
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类型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 纷,包括工资、工时、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争议。劳动争议 可以分为个体争议和集体争议两类。
劳动监察的概念与职责
劳动监察是指国家或地方行政机关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 法规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劳动监察的职责包括对用人单 位的用工行为、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检查和纠正 违法行为。
劳动仲裁的概念与程序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 ,在协商和调解无果后,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 仲裁。劳动仲裁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开庭审理、裁决等 环节,其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PART 04
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
劳动争议预防措施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确保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畅通,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 。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制定清晰、全面的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减少误解和 冲突。
提供培训和咨询
为员工提供劳动法律法规培训和咨询服务,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自 我保护能力。
压力管理
有效地应对和减轻工作压力,保持 积极心态和工作效率。
应对挑战
面对复杂和困难的局面时,能够保 持镇定并寻求解决方案。
团队协作与领导力
团队合作
能够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 关系,促进团队目标的实现。
领导能力
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激励和引 导团队成员完成任务。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
法定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约定条款:试用期、p64培训(服务期、培训费)、保密与竞业限制P62 (不超过2年,合同终止或解除后履行)、补充保险和福利等
知识成就未来
第二节 劳动保障法律关系
主体—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内容---权利和义务 客体---权利和义务所涉及的对象,如现金、物和行为
知识成就未来
第二节 劳动保障法律关系
劳动保障法律关系的分类 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社会经济关系 P28-29
1、产生依据、执行职能不同:调整性VS保护性 合法保护 违法制裁 如社保
集体协商程序 分为两个大阶段 准备阶段和谈判阶段
知识成就未来
第三节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 同制度
集体合同的立法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工会法
知识成就未来
第三节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 同制度
集体合同的种类 按内容分 综合性、专项(安全卫生、女职工保护、工资等) 按主体分 企业、区域性、行业性(建筑、采矿、餐饮等)
案例:P106
知识成就未来
第五节 劳动规章制度
劳动规章制度的作用 预防争议 明确行为规范 维护劳资关系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用工自主权和职工民主管理 相结合的产物
知识成就未来
第五节 劳动规章制度
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原则和框架 合法 具体 及时修订 总则 主文 附则
知识成就未来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考试指南.doc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考试指南第一章职业道德一、单项选择题1、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A.行为要求B.思想要求C.语言要求D.心理要求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业道德的特点?()A.职业性B.稳定性0.多样性D.统-一性3、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A.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形式是统-一的B.职业道德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C.职业道德靠从业人员自觉遵守,没有强制性D.职业道德不断发展变化,缺乏稳定性4、劳动关系协调人员进行协调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当事人,迁背了哪条职业道德守则()A.规范、公正、合理B.遵章守法、严谨求实C.公平自愿D.以人为本,客观公正5、劳动关系协调人员进行协调时违背国家劳动政策、法律法规调解劳动争议,违背的职业道德准则是()A.规范、公正、合理B.遵章守法、严谨求实C.公平自愿D.以人为本,客观公正6、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作用不包括()A.调节人际关系B.赢得职业声誉C.促进身体健康D.促进事业发展7、下列关于劳动关系协调人员的职业操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劳动关系协调人员应树立和强化劳动关系协调意识B.劳动关系协调人员应担任当事人的代理人C.劳动关系协调人员应当将诚信D.劳动关系协调人员应当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8、劳动关系协调人员向当事人透露本人对案件的看法和劳动关系协调庭合议的情况属于()A.告知B.违法C.义务D.泄密9、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业道德特点()A.职业性B.稳定性C.多样性D.强制性2、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有()A.职业道德往往表现为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B.各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形式是一样的C.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调节人际关系D.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事业发展3、下列关于劳动关系协调人员的职业操守的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关系协调人员应树立和强化现代劳动关系协调意识B.劳动挂席协调人员应担任当事人的代理人C.劳动关系协调人员应应当讲诚信D.劳动关系协调人员应当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4、职业道德守则包括()A.遵章守法,严谨求实B.以人为本,客观公正C.积极主动,热情服务D.创造和谐,劳资共赢5、劳动关系协调人员和谐至上,合作共赢的职业道德守则具体指()A.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是保障B.劳资双方树立共赢和利益共享的观念C.劳资双方和谐共处的理念D.尊重人力资本的价值,建立利益分享的激励机制6、树立和强化现代劳动关系协调意识应注意避免的情形有()A.违背调解双方意愿B.草率办案C.“传统诉讼式”办案D.超审限办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 D3. B4. D5. B6. C7. B8. D二、多项选择题1.ABC2. ACD3. ACD4. ABC5. ABD6. BCD第二章劳动保障法律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劳动保障法律规范中,效力层级最低的是()A.宪法中的有关规定B.全国人大颁布的劳动保障法律C.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劳动保障法律D.国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障行政法规2、下列关于法律和政策区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制定法律需遵循严格的程序,制定政策没有严格的程序限制B.法律主要通过国家强制保障实施,政策则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实施C.法律和政策的调整范围有交叉,但并不完全一致D.通常情况下,政策的稳定程度高于法律3、下列劳动保障法律规范中,效力层级最高的是()A.宪法中的有关规定B.全国人大颁布的劳动保障法律C.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劳动保障法律D.国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障行政法规4、下列劳动保障法律规范中,属于狭义的劳动保障法律的是()A.《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B.《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D.《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5、下列关于劳动保障法律规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有冲突的法律规范,先看其颁布时间,按“后法优于前法”的顺序来确定其效力B.劳动保障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只在各自行政区域内发生法律效力C.我国有义务在国内实施所有的国际劳动立法D.劳动保障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颁布的6、下列狭义劳动保障法律中,颁布施行时间最早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7、下列关于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说法中,错误的是()A.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抑制关系B.劳动关系的存在以劳动为前提,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以劳动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C.劳动关系的存在以劳动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以劳动为前提D.没有被劳动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8、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中,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制度属于()A.劳动关系法B.劳动标准法C.劳动就业法D.劳动管理法9、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中,有关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法律制度属于()A.劳动关系法B.劳动标准法C.劳动就业法D.劳动管理法10、下列关于劳动关系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B.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完全不受国家干预D.劳动关系法律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11、下列能够成为劳动关系主体的是()A.甲,45岁,部分丧失劳动能力B.乙,32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C.丙,15岁,在校生,聪明伶俐D.T, 65岁,退休职工,身体健康12、下列不属于我国劳动就业政策总体方针的是()A.劳动者自主择业B.市场调解就业C.国家包揽就业D.政府促进就业13、在劳动过程中,当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应当坚持安全重于生产的,体现劳动保障法的()原则A.平等保护B.优先保护C.全面保护D.基本保护14、我国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劳动关系协调师基础知识考点最新版本
➢ 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 ➢ 劳动法律关系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
现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劳动关系协调师(员)
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与政策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 必备条件: 劳动法律规范 劳动法律事实(行为、事件)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劳动关系协调师(员)
劳动保障法基本制度内容
劳动合同制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 工时休假制度 工资制度 劳动保护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优抚制度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劳动关系协调师(员)
第三章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几个概念
1、劳动关系:劳资双方在工作场所中形成的用工关系。 2、劳动关系特点:平等性、隶属性 3、研究视角:一元论(和谐)、多元论(可以协调)、激
劳动保障法律体系
体系结构(P19):劳动管理法、劳动就业法、 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标准法、社会保障法、 处理劳动争议程序法、劳动检查监督法、工会 法。
基本原则: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保护、平 等保护、优先保护)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劳动关系协调师(员)
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与政策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劳动关系协调师(员)
第三章 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的终止条件 期满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 死亡 破产 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解散 其它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劳动关系协调师(员)
第三章 劳动关系
集体合同内容(未经协商无效) 实质性规则 程序性规则 工作安排 (15点具体内容)
其它
2024劳动关系协调师知识要点
2024劳动关系协调师知识要点一、劳动法律法规:1.《劳动法》及其实施细则2.《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细则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人民调解法》4.《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5.《就业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6.《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及其实施细则7.《劳动保障监察指导手册》8.《劳动争议仲裁规则》9.《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办法》二、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以及相应的手续和文件2.合同期限和试用期的规定3.外籍员工劳动合同的特殊规定4.劳动合同的补充协议和解除协议5.违反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6.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终止情形7.劳动合同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8.用人单位的用工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三、劳动关系调解:1.劳动关系调解的基本原则和程序2.调解员的选任和资格要求3.调解案件的受理、调解和不调解的标准4.调解结果的确认和履行5.劳动关系调解的技巧和方法四、劳动争议仲裁:1.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原则和程序2.仲裁员的选任和考核要求3.仲裁案件的受理、仲裁和不仲裁的标准4.仲裁裁决的效力和执行5.劳动争议仲裁的技巧和方法五、劳动保障监察:1.劳动保障监察的目的和任务2.劳动保障监察的基本原则和程序3.劳动保障监察的检查、调查和处罚措施4.劳动保障监察的工作技巧和方法5.劳动保障监察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六、劳动关系矛盾与处理:1.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生原因和类型2.劳动关系矛盾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劳动关系矛盾的预防和化解措施4.劳动关系矛盾的调查和协调工作七、用工制度管理:1.用工制度的建立、修订和解释2.用工制度的合法性和约束力3.用工制度的执行和监督4.用工制度的违法行为和违法责任5.用工制度的争议处理程序八、劳动力市场分析:1.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分析3.劳动市场的失业与就业状况4.劳动力市场政策与措施以上为2024劳动关系协调师(二级)考试所需的知识要点,总结了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保障监察、劳动关系矛盾处理、用工制度管理和劳动力市场分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基础知识.doc
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关系1、概念:劳动关系,也称劳工关系、劳资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总称。
2、从广义上讲,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任何劳动者与任何性质的用人单位之间因从事劳动而结成的社会关系都属于劳动关系范畴。
3、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以订立劳动合同为主要标志。
4、2008年1月1 FI我国实行了《劳动合同法》,它规定,“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O5、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关系不同于民事关系和经济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交错的特征。
6、通常我们所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法所规范和调整的劳动关系,即所谓的劳动法律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的社会关系。
7、我国使用“用人单位”这一•概念,劳动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是指各类合法的企业和个体经注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
雇主团体组织主要是全国性的企业联合会、雇主联合会及行业性、地区性协会等,由法人组成,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参与处理劳动关系,代表、维护雇主方的利益,也会通过公共宣传和直接游说的方式,向工会、政府表明利益。
8、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
9、劳务关系是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其适用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o10、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在法律依据方面的主要区别;劳动关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含同法》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用劳动合同来确立,而且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示例文章篇一:《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教学大纲:探索和谐劳动关系的奥秘》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一聊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这个超级有趣的东西呢。
一、劳动关系是什么呀?劳动关系就像是一张大网,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连接起来啦。
想象一下,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他们和公司之间就有一种关系,这就是劳动关系哦。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关系呢,就好比我们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是有很多规矩和约定的。
比如说,爸爸妈妈每天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工作一定的时间,公司呢,就要给他们发工资。
这就像我们和小伙伴交换小玩具一样,你给我这个,我给你那个,是一种相互的东西。
那你们可能会问,要是有一方不遵守这个约定怎么办呀?嘿嘿,这时候就需要劳动关系协调员出场啦。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我叔叔在一个工厂上班,有一次,工厂突然说要延长工作时间,可是却不给叔叔他们加钱。
叔叔可生气啦,他觉得这不合理呀。
他就和工厂的老板理论起来,但是两个人谁也不让谁,就像两只斗架的公鸡一样。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劳动关系协调员在就好了。
他可以告诉叔叔,按照规定,延长工作时间是要给加班费的,也可以告诉老板,如果不给加班费,叔叔他们是有权利不接受这个安排的。
这样大家就不会吵得不可开交啦。
二、协调员要懂好多法律呢劳动关系协调员就像是一个知识宝库。
他们得知道各种各样的劳动法律。
比如说《劳动法》,这就像一本超级厉害的武功秘籍一样。
里面规定了好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东西。
像最低工资标准呀,就像是一个底线,公司不能给员工的工资低于这个线,不然就像在比赛中犯规一样,是不对的。
还有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定,这就像是给劳动者穿上了一层保护盔甲。
要是公司没有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就好比让战士上战场却不给他们武器一样危险。
我邻居家的姐姐找了一份工作,那个公司让她在一个很破旧的房子里工作,里面电线乱拉,还有很重的味道。
姐姐觉得不安全,就想不干了。
可是公司说如果她不干,就不给她发已经工作的那几天的工资。
劳动关系协调员知识点(全)
第一章劳动标准实施管理(一)劳动标准信息收集1、劳动标准概念:是指对劳动领域内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进行规范,以定性形式或定量形式所作出的统一规定2、劳动标准分类:表现形式:法规类、技术类、规范类属性:社会、自然层次:国家、地方、行业、企业作用:强制性、推荐性、约束性3、劳动标准分为法定标准(国家、行业、地方)和用人单位标准(用人单位制定、经劳动关系双方协商)4、劳动标准的内容:工作时间、定员定额、职业培训、工资、福利、休假、未成年保护、女职工特殊保护、社保、劳动安全卫生等5、经历旧中国时期、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形成以立法形式颁布、标准化机构颁布、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制度三种形式6、劳动基准法始源于日本,流行日本、台湾7、最早的劳动基准法:《学徒健康与道德》1802英国,标志劳动法的诞生、劳动基准法开始8、劳动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颁布)、地方性法规(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规章(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9、法律效力范围:法律的时间、空间、对象10、用人单位应在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后10日内将该标准向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公示11、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补发所欠劳动者工资,并可责令按所欠工资1-5倍支付赔偿金;逾期不支付,按照应付金50%-1倍加付赔偿金12、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另一方收到协商意向书后,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工资协议签订后,7日内将协议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工资协议15日内进行审查。
工资协议生效后5日内向全体人员公告。
13、工资支付办法: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用人单位以书面形式记录,劳动者签字,并保存2年;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供工资清单;工资在双方约定支付日期内支付;每月至少支付1次14、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可从工资扣除赔偿,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15、工作时间包括:标准工作时间(8小时/天,40小时/周)、缩短工作时间(少于8小时/天,40小时/周)、综合计算工时、不定时工时16、《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17、事故等级: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100人以上重伤、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10-30人以上死亡、50-100人以上重伤、5000万-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较大事故:3-10人以上死亡、10-50人以上重伤、1000万-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8、伤亡事故调查报告15日内批复,特别重大30日内批复,特殊情况可延长不得超过30日19、女职工保护:经期、孕期、产期(98天,难产、多胞各加15天)、哺乳期(每天2次,每次30分钟)20、社会保险法特点:强制性、社会性、互助性21、养老保险由国家财政、用人单位、劳动者三方分担22、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因犯罪或违法治安管理伤亡的;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23、单位在发生伤害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个人可在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24、工伤鉴定1-4级:退出岗位、终止劳动关系,按月伤残抚恤金(90%-75%)、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4-18个月);5-10级,安排工作,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6-6个月)25、收集劳动标准的途径:法律法规汇编、劳动标准汇编、劳动法配套规定汇编、法律法规单行本、报纸和政府公告、网络26、整理劳动标准的方法:劳动领域专业划分:就业、职业技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条件、社保、劳动安全卫生、劳动行政管理劳动标准表现形式种类划分:基础类、管理类、工作类、技术类、其他劳动标准适用层次划分:国家级、行业级、地方级、企业级劳动力市场运行程序角度划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运行、退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管理劳动标准表现形式的角度划分:法规类、技术类、规范类劳动标准作用角度划分:强制、推荐、约束27、汇编劳动标准的形式:官方标准汇编、内部标准汇编28、用人单位实施劳动标准的形式: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其他定量和定性形式29、收集用人单位实施劳动标准情况的程序:调研准备阶段(调研计划、背景资料)、正式调研阶段(根据调研计划完成各项调研,完成调研报告)30、收集用人单位实施劳动标准情况的方法:档案记录、调研研究(观察法、访谈法)(二)劳动标准的应用1、劳动标准宣讲方法:书面、口头、会议、讲课2、宣讲效果评估方式:询问、面谈、座谈、电话调查、问卷调查3、宣讲效果评价:4分法(优秀、良好、一般、差)、10分法4、咨询的方法:现场、电话、邮件、视频5、咨询技巧:关系技巧、参与技巧、影响技巧6、1993年以来,中国逐步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制度7、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劳动监察公约》规定,劳动监察包括职业卫生、劳动安全、劳动关系三个方面的监督监察职能8、自查的形式:报告、报表9、自查方法:检查范围(普查、抽查)、检查时间(事前自查、事后自查)、主动性(主动自查、被动自查)10、配合国家检查:填写相关年假报表、报送书面材料、配合劳动监察报送相关材料、配合劳动监察的其他工作第二章劳动合同管理(一)劳动合同订立1、《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2、《劳动合同法》第10条2款: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023年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三级试卷含答案
劳动关系协调员练习思索题第一章劳动关系一、什么是劳动关系?P1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酬劳、劳动条件、工作环境等制度形成和执行过程中互相之间权利与义务旳关系。
二、劳动关系旳主体包括哪些方面?P11答:劳动关系旳主体包括财产关系(即是经济关系)和人身关系(即是行政从属关系)。
三、影响劳动关系运行旳环境原因有哪些?P12答:影响劳动关系运行旳环境原因:1.经济环境。
2.技术环境。
3.政策环境。
4.法规和制度环境。
5.社会文化环境。
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手段重要包括哪些?P12答: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手段重要包括:集体协商、员工参与、三方性机制、劳动争议旳处理和劳动立法。
五、政府在处理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P14~15答:政府在处理劳动关系中发挥着如下作用:1.维护国家利益。
2.组织作用。
3.平衡协调作用。
4.监督作用。
5.服务作用。
六、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旳重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答: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旳重要职能和作用是:1.参与立法。
2.参政议政。
3.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
4.维护职工旳民主权利。
5.维护职工旳劳动权益。
6.协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协议。
7.代表职工协商签订集体协议。
8.主持劳动争谇调解。
9.参与劳动争议仲裁。
10.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旳问题进行调查等。
七、雇主组织一般以什么形式参与处理劳动关系?P17答:雇主组织一般以记住雇主协会形式参与处理劳动关系。
八、我国调整劳动关系旳制度重要包括哪些?P19答:我国调整劳动关系旳制度重要包括:劳动协议和集体协议制度、三方协调机制、劳动原则体系、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九、请列举三部我国调整劳动关系旳重要立法?P22答:《中国人民共和就业增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协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十、怎样理解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旳区别?答: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旳区别如下:劳动关系:个人与人人、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企业、支付可以一次支付。
劳动关系协调员
一、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1、劳动关系协调者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2、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作用3、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内容4、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发展5、劳动关系概述6、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7、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8、工时制度9、休假制度10、限制延长工时制度11、工资制度12、劳动安全卫生制度13、劳动安全卫生的特殊规定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1、人力资源基本概念2、人力资源六大模块3、劳动法务下人力资源管理调整4、招聘录用条件和离职管理5、绩效薪酬管理法律法规三、劳动基准法律制度1、人力资源规划和劳动关系基础2、《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和联系3、《《就业促进法》等4、《年休假条例》5、最新劳动人事法律法规和上海市规定四、劳动合同管理1、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2、劳动合同的订立3、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4、劳动合同的解除5、劳动合同的终止6、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有关规定五、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1、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概述2、集体协商机制3、工会概论4、中国工会的性质、地位、基本职责5、我国民主管理制度的历史以及工会与民主管理的内在关系6、工会与民主管理的基本内涵7、我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上方面的作用8、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依据9、公有制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操作规则10、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厂务公开内容及公开的渠道和形式11、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2、非公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13、公有制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各自相应的职权及权限六、劳动规章制度建设1、企业规章制度的涵义与将征2、企业规章制度的目的3、企业规章制度的效力4、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5、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颁布6、企业规章制度的实施7、了解规章制度与工会的关系处理问题8、企业规章制度的变更和维护七、员工申诉和劳动争议处理1、劳动争议概述2、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3、员工申诉4、劳动争议处理程序5、劳动争议调解程序6、劳动争议仲裁范围及流程7、劳动争议诉讼范围8、劳动争议诉讼的处理流程。
劳动关系协调师基础知识
随着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劳动关系协调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职业前景广阔,可在各类企 业、劳动人事部门、社会团体等领域从事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
职业道德:劳动关系协调师应遵循诚 实守信、客观公正、尊重隐私、保守
秘密等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操守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违法违规 行为;
详细描述
对劳动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确保企业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开展 劳动法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建立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及时介 入并调解纠纷,保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员工福利与关怀措施
总结词
提供良好的员工福利和关怀措施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总结与改进
危机处理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预案 进行改进。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鼓励创新
在工作中鼓励创新思维, 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和思 路。
勇于尝试
对于新的方法和思路,要 有勇气去尝试和实践。
不断优化
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 方法和思路,提升工作效 率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设计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促进员工的个人成 长;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组织丰富的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 神。
员工参与与民主管理
总结词
鼓励员工参与和实行民主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APTER
05
劳动关系协调师技能提升
持续学习与知识更新
1 2
持续关注法律法规变化
劳动关系协调师需要随时关注劳动法律法规的变 化,确保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始终保持最新。
劳动关系协调师知识要点
劳动关系协调师知识要点
一、劳动关系协调师的职责
1.劳动关系协调师是一位劳动关系服务人员,他们专注于劳动关系协调、调解、调整和调整,负责将企业劳动关系中发生的冲突和问题解决。
2.协调师需要具备客观、公正和专业的态度,尊重当事人自主权,积极引导他们协商一致,协助当事人解决劳动关系问题,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环境。
3.协调师要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帮助当事人解决劳动关系问题,保护雇主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4.对那些合法纠纷、劳动争议、抗议等劳动关系问题,协调师要及时组织协调人员,主持调解、推动调节,维护劳动关系和睦的社会环境。
5.协调师还需要开展教育培训,协助劳动者了解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劳动关系法律素养,增强当事人自主维权意识,推进劳动关系合理化。
二、劳动关系协调师的岗位能力要求
1.具备良好的社会关系沟通及调停能力,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理解和把握劳动关系服务技巧,熟悉劳动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及实施方法,拥有丰富的仲裁实践经验等。
劳动关系协调员四级课程
劳动关系协调员四级课程第一部分:劳动关系基础知识1.1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的要素-劳动关系的特点1.2劳动合同法基本原则-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3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劳动争议的类型-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劳动争议解决的原则和标准第二部分:劳动法律法规解读与应用2.1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解读- 《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劳动合同法》的主要规定-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和关系2.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劳动监察条例》解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主要条款- 《劳动监察条例》对劳动关系管理的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劳动监察条例》的适用范围和关系2.3 《社会保险法》与《劳动安全保护法》解读- 《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内容- 《劳动安全保护法》的主要规定- 《社会保险法》与《劳动安全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和关系第三部分:劳动关系协调技能培训3.1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管理-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管理的实际操作技巧3.2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程序-劳动争议解决的技巧与方法-劳动争议案例分析与应对策略3.3劳动法律应用-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与适用-劳动法律法规的实际操作技巧-劳动法律案例分析与应对策略第四部分:劳动关系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操4.1劳动合同管理案例分析-案例一: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案例二:劳动合同变更与终止的实际操作-案例三:劳动合同违约案件处理4.2劳动争议解决案例分析-案例一:劳动争议的调解与仲裁实操-案例二:劳动争议的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法-案例三:劳动争议案件的预防与处理4.3劳动法律实操案例分析-案例一:劳动法律知识的应用与处理-案例二:劳动法律的实际操作技巧-案例三:劳动法律风险的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法结语通过劳动关系协调员四级课程的学习,学员将掌握劳动关系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劳动关系协调技能,增强劳动法律应用能力,掌握劳动关系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操技巧,为更好地管理和协调劳动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劳动关系协调基础知识
问题一:您目前从事什么职业? 问题二:您参加本次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协调”——“和谐”
关于和谐
☆和睦协调——《诗·周南·关雎》“关关睢鸠” 汉 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晋书·挚虞 传》:“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
☆使和睦协调——宋司马光《瞽叟杀人》: “所贵於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
3、劳动力供给对于工资增加的反应包括收入效应和 替代效应。如果收入效应占优势,工资上升,如 果替代效应占优势,劳动力供给随工资率提高而 增加。
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
四、劳动力市场与失业
劳动力是指16岁及其以上或者在工作,或 者在积极寻找工作,或者因暂失业而等待被召 回的所有人。
劳动力中那些没有获得有报酬职业的人被 称为失业者。
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P35)
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2、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原则 3、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 4、公法手段和私法手段相结合原则
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
三、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内容(P43)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4、劳动监督制度 5、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6、社会保险制度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关于协调
☆配合得适当
☆使配合得适当
☆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就是正确处理 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 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关于人
关于人
江 本 胜 博 士
人、组织、社会的关系
人
组织 社会
关于劳动关系
富士康的警示
自2010年1月23日富 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 2010年11月5日,富 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 事件,引起社会各界 乃至全球的关注。 2011年7月18日凌晨 3时,又有一名员工跳
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知识要点
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知识要点劳动关系协调师是为组织解决劳动关系冲突、维护劳动关系稳定而设立的重要职位。
以下是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中的知识要点:1. 劳动法律法规:作为劳动关系协调师,必须熟悉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法律法规。
这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以了解劳动者的权益和雇主的义务。
2. 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师需要掌握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与解除的相关规定。
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合同,如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等,并能熟练处理劳动合同纠纷。
3. 劳动关系冲突调解:劳动关系协调师需要具备解决劳动关系纠纷的调解能力。
了解调解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掌握双方沟通与协商的技巧,帮助雇主和劳动者达成和解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4. 工资与福利管理:了解工资支付制度、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能够为劳动者解答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相关问题,并处理因工资争议引发的劳动纠纷。
5. 劳动争议处理:了解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法,掌握相关证据的收集和备案要求,熟悉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解决争议的方式,能够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
6. 劳动关系预防与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师应具备劳动关系预防与管理的能力。
能够制定和改进组织内部的劳动管理制度,培训和教育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冲突。
7. 业务沟通技巧:作为劳动关系协调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能够与雇主和劳动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双方需求和意见,并能进行有效的谈判和协商,促进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达成。
总结:劳动关系协调师的培训要点包括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关系冲突调解、工资与福利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关系预防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系统的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师能够更好地维护组织内的劳动关系稳定和谐。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考前资料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考前资料第一章职业道德考点1 职业的含义★一般是指人们能够稳定从事的具有一定专门职能的有报酬的社会活动。
从社会角度来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并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义务;从个人角度来看,职业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劳动者通过某种劳动,从创造的价值中获得自己应得的报酬。
考点2道德的含义★道德是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以及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教育来实现调节作用,并以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的标准进行评价。
考点3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职业规范,通常表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是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主要内容是对从业者义务的要求,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考点4职业道德的特点★★★(1)适用范围的有限性: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各种职业的从业内容、从业方式和从业要求各不相同,该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中对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自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2)内容的多样性:职业道德的内容因职业的不同会有所区别(3)较强的纪律性:职业道德是为了适应各种职业活动而形成的,它从本职业活动的实际出发,通常釆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等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感受到较强的纪律规范性。
(4)职业道德形成的稳定性: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总结和提升,并能在职业活动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职业道德才会形成稳定的模式并不断完善。
考点5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的作用★★(1)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的立业之本(2)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之基考点6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1)职业道德能够调节人际关系(2)职业道德能够维护各行业、各单位的声誉(3)职业道德能够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和全民素质(4)职业道德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考点7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的关系★劳动关系协调员的职业守则是指劳动关系协调员作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执业者所应具有和表现出来的良好品德和敬业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协调员练习思考题第一章劳动关系一、什么是劳动关系?P1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工作环境等制度形成和执行过程中相互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哪些方面?P11答: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财产关系(即是经济关系)和人身关系(即是行政隶属关系)。
三、影响劳动关系运行的环境因素有哪些?P12答:影响劳动关系运行的环境因素:1.经济环境。
2.技术环境。
3.政策环境。
4.法规和制度环境。
5.社会文化环境。
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手段主要包括哪些?P12答: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手段主要包括:集体协商、员工参与、三方性机制、劳动争议的处理和劳动立法。
五、政府在处理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P14~15答:政府在处理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以下作用:1.维护国家利益。
2.组织作用。
3.平衡协调作用。
4.监督作用。
5.服务作用。
六、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答: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1.参与立法。
2.参政议政。
3.参加劳动关系三方协商。
4.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
5.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6.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7.代表职工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8.主持劳动争谇调解。
9.参加劳动争议仲裁。
10.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等。
七、雇主组织通常以什么形式参与处理劳动关系?P17答:雇主组织通常以记住雇主协会形式参与处理劳动关系。
八、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制度主要包括哪些?P19答: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方协调机制、劳动标准体系、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九、请列举三部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立法?P22答:《中国人民共和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十、怎样理解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答: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如下:劳动关系:个人与人人、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企业、支付可以一次支付。
劳务关系:企业与个人平等的第二章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一、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法的含义?P25答:在法律体系中,是指劳动法律部门,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劳动法宗旨与劳动法原则有什么区别?P33~34答:劳动法宗旨是《劳动法》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也明确了制有关劳动法律制度,保护劳者合法权益;劳动法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关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的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从哪几个方面理解劳动法原则?P37~38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劳动法原则: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2.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原则、3.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
4.公法手段和私法手段相结合原则。
四、我国的劳动法律渊源包括哪些内容?答:我国的劳动法律渊源包括:1.宪法中有关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
2.劳动法律及其它杝相关法律中的劳动法律规范。
3.劳动行政法规。
4.地方劳动法规。
5.国务院部制定的劳动行政规章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定的劳动行政规章。
6.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
7.全国总工会发布的、经有关政府部门认可或与国务院有关部委联合发布的有关劳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8.我国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劳动公约和建议书。
五、如何理解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关系?P42答:1.调整对象不同。
2.基本原则不同。
六、如何理解社会法?社会法与劳动法的关系是什么?P42答:将所有有关社会法规集合在一起,便被广泛地称作社会法或社会立法。
社会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七、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答:八、如何理解劳动法律关系?答: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力和义务关系。
九、劳动法律关系包括哪些要素?怎么理解劳动法律关系要素?答:要素:主体、内容、客体主体:即依照劳动法律规范参与劳动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
内容: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权力和义务,有劳动法律规范、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围绕着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及劳动力的使用和再生产而具体规定。
客体: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力和义务所共同指定的对象。
十、根据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理解其具体表现形态?形态:基本客体(主客体)和辅助客体(从客体)十一、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十二、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法律事实?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有可区别?P48~49答: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1.能动性。
2.资本性。
3.再生性。
4.时效性。
5.社会性。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主要体现四点:一是理论视角不同,人力资本关注的是人的经济属性,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人能力的自然属性;二是外延不同,人力资源是一个宏观的,概括性的范畴,具有层次性,包括人力资本及非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本只是人力资源中全部教育性投资的凝结;三是关注的焦点不同,人力资源强调劳动者的数量和健康状况,而人力资本强调劳动的非同质性即劳动力素质;四是性质不同,人力资源反映的是存量问题,人力资本反映的是存量与流量的问题。
P49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50~51答: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1.组织设计与职务分析。
2.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3.招聘与甄选。
4.培训与开发。
5.激励与沟通。
6.绩效考核与反馈。
7.薪酬福利。
8.劳资关系。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哪些?P51答: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人性假设理论和激励理论。
四、什么叫工作分析?开展工作分析的作用及意义?P57答:工作分析是一种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某个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方法。
开展工作分析的作用及意义:1.选拔和任用合格的人员。
2.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的人事计划。
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
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的标准。
5.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
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
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
P58~60五、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哪些?P62~63答:工作分析的方法有:1.观察法。
2.面谈法。
3.问卷调查法。
4.关键事件法。
5.参与法。
6.工作日志法。
六、招聘的原则及其基本程序是什么?P64-68答:招聘的原则:1.人员招聘录用以提高组织效率、提高组织竞争力、促进组织发展为根本目标。
2.人员招聘必须坚持公开平等原则,应提高人员招聘与录用的透明度,通过各种媒体将计划招聘的职位、资格条件等公之于众。
对所有应聘者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应因民族、性别、宗教信你仰等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3.人员招聘必须坚持任人唯贤、择优录取的原则,通过公平竞争,按照应聘者的素质条件的优劣对比进行甄选,将最符合职位要求的人员,择优选拔到组织中来,为组织提供可靠、及时的人力保障。
4.人员招聘必须坚持结构合理原则,在人员的招聘与录用中,要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职位的要求,将不同知识、能力性格、年龄的人员合理地组合在一起,使之形相互取长补短的整体优势。
5.招聘员工的程序要坚持科学化原则,制定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操作程序,使招聘工作有条件不紊地进行,保证为组织挑选出高质量的合格人选。
基本程序是:1.人力需求诊断。
2.制定招聘计划。
3.发布招聘信息。
4.审查求职申请和简历进行初次筛选。
七、招聘的主要形式?几种招聘形式各有何利弊?P70~71答:招聘的主要形式是内部招聘、外部招聘。
两种招聘形式各有何利弊。
八、何谓绩效?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P74答:一方面是指员工的工作结果,也就是员工所完成工作或履行职务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指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九、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P79答: 绩效考核的方法有10点:1.简单排序法.2.配对比较法.3.强制分布法.4.量表评价法.5.关键事件法.6.行为锚定评价法.7.评语法.8.360度考核法.9.目标管理法.10.平衡记分法.十、如何理解薪酬这一概念?其主要职能有哪些?P87答: 薪酬是员工因向其所在单位提供劳动或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或答谢.也是一种分平交易或交换关系,是员工在向单位让渡其劳动或劳务使用权后获得的报偿.十一、薪酬设计的原则与步骤?P89答:1.制定企业的付酬原则与策略.2.职位分析.3.职位评价.4.薪酬调查.5.薪酬定位.6.薪酬结构设计.7.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十二、企业薪酬管理涉及的主要法律环境有哪些?P91答: 企业薪酬管理涉及的主要法律环境有: 企业薪酬福利润率最低工资保障眼法工资支付保障;工时法;劳动保障法;工资集体协商与劳动合同.第四章劳动经济学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2.效用最大化与选择3.劳动力市场4.二、工资率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1.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2.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三、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1、工资率(规模效应、替代效应),2、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四、工资率如何影响劳动力供给?1、收入效应----如果收入增加,工资不变,愿意工作的时间将减少2、替代效应---如果收入不变,工资率增加,闲暇的价格提高,闲暇需求减少,从而提高工作动机。
五、影响我国劳动力供求的因素有哪些?1、历史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显露2、现实原因-----经济转轨时期不可避免的产物3、本质原因---劳动力供大于求这一根本性矛盾在现阶段的表现。
六、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三种来源是什么?1、个人偏见2、先入为主的统计性偏见3、非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力量七、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哪些?1、分配的方差方差是对离散度进行衡量的一个常用指标2、变差系数它等于方差的平方根八、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存在哪些问题?(150)1、总体供大于求2、分割尚未消除3、秩序还不规范4、工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第五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一、什么是个性?个性对个体行为有哪些影响个性是指个体身上特有的、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首先,表现在个性对个体的工作活动、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这对于个体在组织中的成就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表现在个性对个体行为方向的主观努力选择,以及在行动过程中克服困难、忍受挫折的意志品质上。
二、什么是群体内聚力?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群体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因素:1、群体的领导方式。
2、外部影响。
3、群体规模。
4、群体的绩效。
三、群体决策有哪些优势?预防群体决策偏差应采取哪些措施?优势:1、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2、提高了群体成员的高承诺接受度。
四、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也称为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体通过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