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
血液检查肿瘤的指标有哪些
·健康科学·血液检查肿瘤的指标有哪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逐渐重视起身体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医院进行体检,检查自身是否存在威胁健康的因素。
大家在检查过程中会发现,大多数检查都需要抽血化验。
常规的人体血液化验是医生诊断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医生通过患者的化验结果初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比如当人体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平均值时,则代表人体可能患有贫血类疾病。
常规的血液检查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血液检查中有关肿瘤的指标您知道吗?一、血液肿瘤指标概述通常医学临床上常应用肿瘤指标来判定患者的肿瘤性质,医生根据患者肿瘤疾病的良性或者恶性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法。
血液肿瘤指标简单来说是指,人体内出现肿瘤时肿瘤细胞所分泌出来或者刺激人体产生的一些标志性物质,以及肿瘤细胞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与疾病相关的数值出现异常情况。
因此,血液检查肿瘤指标也是一种疾病的判断依据。
若患者没有出现异常检查结果且患者血液检查肿瘤指标的相关数据均处于正常数值范围内时,可排除患有肿瘤的可能。
部分医生也通过血液检查中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来判断患者的情况,并且肿瘤患者需要结合上述三个数据以及血清甲胎蛋白等来判断疾病。
血清甲胎蛋白对于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用于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例如,部分患有肝脏肿瘤的患者当其出现疾病时,血清甲胎蛋白值处于高浓度状态,而正常人体内的甲胎蛋白为较低浓度。
因此,当肝脏肿瘤患者的病情基本控制处于稳定状态时,其血液检查中的甲胎蛋白处于低浓度状态,当疾病再次发作时浓度随之增高。
二、血液检查肿瘤指标有哪些通常情况下血液检查肿瘤的指标分为:CEA(癌胚抗原)、癌抗原CA242、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铁蛋白(SF)、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癌抗原CA125、癌抗原50(CA50)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
患者想要确定自身肿瘤性质,通常需要做病理活检,从而精准地确定自身疾病性质。
血液肿瘤病理
血液肿瘤病理一、血液肿瘤的概述血液肿瘤是指发生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等。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造血干细胞或其分化产物发生恶性克隆增殖,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损,并可能侵及其他组织器官。
二、血液肿瘤的分类1. 白血病: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中急性白血病又可分为淋巴细胞型和髓系细胞型。
2. 淋巴瘤: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
3. 浆细胞瘤:浆细胞瘤主要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和孤立性浆细胞增多症两种类型。
三、血液肿瘤的诊断1. 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血液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等。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骨髓象、免疫分型等。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4.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血液肿瘤的关键,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或淋巴结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
四、血液肿瘤的治疗1. 化疗:化疗是治疗血液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杀死癌细胞。
2. 放疗: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局部控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常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等。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
4.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替换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来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五、血液肿瘤的病理检查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最常见的病理检查方式之一,可以获取到造血组织中癌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2.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活检是诊断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
3.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通过特定抗体标记癌细胞表面蛋白来帮助确定肿瘤类型和分级。
4. 分子遗传学检测: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某些特定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六、总结血液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协作。
恶性肿瘤是癌症吗
恶性肿瘤是癌症吗恶性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生,失去正常分化和功能,无控制地蔓延生长,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而癌症是指一类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因此,可以说恶性肿瘤是癌症的一种。
本文将从病理学、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使其区别于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具有细胞异型性,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均,核分裂增多,细胞核不规则,细胞质变化明显。
此外,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侵袭性,能够穿过邻近健康组织并在其内生长。
如果恶性肿瘤的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它们还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到远处的器官,从而形成远处转移。
临床上,恶性肿瘤的症状与其所在的器官部位相关。
一般来说,恶性肿瘤会导致患者出现体重减轻、疲劳、贫血、食欲减退等全身性症状。
此外,在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症状。
例如,乳房恶性肿瘤可能会导致皮肤凹陷、乳头溢液等乳房变化;肺恶性肿瘤可能导致咳嗽、咳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根据恶性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恶性肿瘤的预后与其类型、分期和治疗的早晚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恶性肿瘤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如早期乳腺癌和宫颈癌,具有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长期生存率。
然而,一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如晚期胰腺癌和肺癌,其预后较差,生存率相对较低。
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恶性肿瘤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总结起来,恶性肿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属于癌症的一类。
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在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早期发现和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癌症的预防和筛查,提高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热休克蛋白水平变化规律研究
[ ywo d ]Mai a t u o; moh ooy Het h c rti; hn elw Ke r s l n n m r He relg ; a okpoen C a g a g t s
恶 性 肿 瘤 是 目前 威 胁人 类 健 康 的第 二 大 杀 手 ,尽 管 近
年来 医疗 水平 的不 断 提高 , 病 死率 仍 然 居高 不 下 。因而 对 其 于肿 瘤 的研 究 仍 然 是 热 门之 一 。血 液 流变 学 是 一 门新 兴 的 生 物力 学 和生 物 流 变 学 学科 . 目前 主要 用 于心 血 管 疾 病 诊 断 和 治 疗 中 的研 究 I , 血 液 流 变 学 在 恶 性 肿 瘤 中 的研 究 l 而 -
go p( 4 , co ne r 45 . h oiv aeo et h c rti he o p ee8 .%, 76 a d00 P ru n: 3 acu tdf .%) T ep s iert f a o kpoe i treg u s r 37 6 .% n ., o5 t h s nn r w
mos M e h d e e t nn ain s i ain n mosw r n ol o Au u t 0 9 t D c mb r 0 0 i n oo r. t o sS v ny iep t t w t m l a t u r ee e r l d f m g s 2 0 o e e e o c l- e h g t e r 2 1 n
b o d c l p e st ep o u t t e rd b o d c l rgd i d x t e rd b o d c l a c mu ain id x a d t ef rn g n lv l lo el r s h rd c, h e lo eli i n e , h e lo el c u lt n e n h i i o e e e o b o lg a t u rp t nss o d sg i c n ih rt a h o tos P < 00 r0.1 n 7 ain swi lg a tt - fmain n mo ai t h we inf a t g e h n te c nr l. t e i h .5 o 0 .I 9 p t t t main n u e h mo ain s te s i n 4 ains c o ne o 82 ,n tte s i n 3 ains a c u td fr418 ;W h l lo rp t t, h hf i 6 p t t,a c u td fr5 .% e t e o h h f i 3 p t t, c o ne o .% t e oebo d vs oi ,pa mav so i , e lo eld p std i rn g n i rn f rg o p weesg i c nl ih rta o r n fr ic st ls ic st r d bo d c l e o i ,f i o e n ta se r u r inf a t hg e h n n tta se y y e b i y go p P < 0.5 ru , 0 ;Ac odigt ah lgc eu ,alp te t t l n n u r r ii e n op ol i ee t td c r n op t oo ia r s hs l ainswi mai a ttmoswee dvd d it o rydf rn i e l h g f a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晚 期 恶 性 肿 瘤 组 患 者 的 P AP 、T 较 健 康 对 照 组 显 T、 Tq、 T 著延长 , 差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F B含 量 乳 腺 癌 、 癌 、 P . 5 ;I 肺 结 直 肠 癌 组 显 著 高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差 P
显 著 延 长 ,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 0 0 )F B含 量 在 乳 腺 癌 组 、 癌 组 、 直 肠 癌 组 显 著 高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 异 均 有 差 P .5 ;I 肺 结 差
统计 学 意 义 ( < 0 0 ) P P . 5;I T在 乳腺 癌 、 癌 、 直 肠 癌 组 有 增 高 的趋 势 , 癌 组 显 著 低 于健 康 对 照 组 , 异 有 统 计 肺 结 肝 差 学意义( <00) P . 5 。结 论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 晚期 恶性 肿 瘤 患者 的 P AP r TT 时 间 显 著 延 长 , 发 生 血 栓 性 疾 病 T、 Tr、 是 的 高 危人 群 , 其 进 行 经 常 的 凝 血 功 能 检 测 及 适 当抗 凝 药物 的使 用 有 助 于 减 少血 栓 性 疾 病 的 发 生 ; 在 乳 腺 癌 组 、 对 且 肺 癌 组 、 直 肠 癌 组 F B含 量 显 著 高 于健 康 对 照 组 。 结 I
纤 溶 异 常 的变 化 规 律 , 而 为 肿 瘤 的 抗 凝 治 疗 提 供 依 据 。以 健 从 康体检 者作为对 照组 , 5 对 O例 晚 期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的凝 血 功 能 及 血 小 板 数 量 的变 化进 行 回 顾性 比较 分 析 , 果 报 道 如 下 。 结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评价及治疗预后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评价及治疗预后发表时间:2018-09-30T14:50:25.1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作者:符彦燕[导读] 血液高凝状态时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学改变,通过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肿瘤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的恶化,恶性肿瘤患者越来越多,通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均会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极易导致该类患者出现血栓,继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血液高凝状态时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学改变,通过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肿瘤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诊断;预后【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16-02 血液高凝状态指的是多种因素导致血液出现止血、凝血、抗凝以及纤溶功能失调的病理过程[1]。
血液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其也是该类患者发生血栓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与肿瘤细胞血行转移以及肿瘤内部血管的生成具有密切的关系[2]。
肿瘤患者一旦发生血栓,会对其病情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还会加大治疗难度,继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造成严重的影响。
尽早、有效的诊断并采用相应的治疗对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诊断评价1.1 一般资料评价通常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肿瘤部位、分期以及治疗情况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有研究发现,女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亚洲人的发生率高于美洲人。
原发肿瘤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占多数。
1.2 相关诊断标准(1)血小板:主要是以血小板计数为主,通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要高于正常人,发生转移的患者要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且中晚期患者显著高于早期患者。
46例恶性肿瘤贫血患者外周血象的检测与分析
恶性肿瘤非贫 血组( 52 例) 分期
PS 评分
恶性肿瘤贫 血组 ( 46 例)
5 41 12 34 9 21 18 7
Ⅰ ~Ⅱ Ⅲ ~Ⅳ 0~1 ≥ 2
38 14 45 7 0 23 20 9
合并消化道出血 食管 、 胃、 肠、 肝癌 肺癌 乳腺 、 宫颈 、 卵巢癌
112 分组 11211 恶性 肿瘤贫 血组 : 46 例中 , 男 30 例 , 女 16 例。 年龄 45 ~ 85 岁 , 平均年龄 6514 岁 。贫血判断
Detect ion an d Analysis of Per ipheral Hemogra m of 46 Cases Mal ignant Anemic Pat ient s
WANGLing - yun , LIU Xiao - fang , DU Tao , et al . ( Department of Oncology , First People’ s Hospit al of Gui ya ng City , Guizhou , Guiyang 550002 , Chi na ) Abstract :Obj ect ive T o discuss the changes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eripheral Hemogram in malignant anemic patients1 Methods 46 cases of such patients , 52 cases of malignant patients with normal Hb values , 50 cases in healthy group were selected and the blood routine were detected by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1 Results RDW were higher in malignant anemic patients , but MCV were normal1 RDW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malignant patients with normal Hb values and control group , MCV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wo groups1 In malignant patients , It was common that 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 was higher and that of lymphocytes was lower 1 Platele count 、 MPV 、 PDW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ontrols1 Concl usion The changes i n peripheral hemogram of malignant patients has cer2 tain clinical referenced value , changes of MCV/ RDW of can more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changes of anemic etiology1 Key wor ds :Malignant Tumor ; Anaemia ; Peripheral Hemogram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发贫血 , 据统计其发生率达 50 % 。当疾病处于进展 期或放 、 化 疗时 , 发 生率甚 至可高达 90 % ,对患者的体能状态还是精神状态都 〔 1〕 有很大的影响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本文通 过对 46 例恶性肿瘤贫血患者三系血细胞有关参数 的变化及与恶性肿瘤非贫血患 者和健康正常人的 比较 ,以探讨分析恶性肿瘤贫血患者外周血象的变 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 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所选病例均为 2006 - 09~ 2008 - 01 年间 ,我科 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 , 经临床症状、 体征 、 影像学及 组织病理学确诊 , 在放化疗前和停止放化疗 1 个月 以上分别留 取标本 , 以上 病例 均排除 血液系 统疾 病 。恶性肿瘤类型 、 分期、 一般状况评分 ( PS 评分 ) 、 合并症 , 见表 1 。
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肺癌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在发现症状时已经处于晚期,导致治疗的效果较差。
病理学和临床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炎性反应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1. 炎性指标的基本概念炎症反应是人体对各种损伤和刺激的常规防御反应,其表现为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热感、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同时还伴随有各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增加和活化。
临床上通过测定血液炎症因子的水平和炎症细胞的计数来评价炎症反应的情况,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沉等炎性指标。
2. 炎性指标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肺癌患者常常有轻度的炎性反应,其炎性指标常常轻度升高。
extraction。
除此之外,由于癌症是一种免疫障碍性疾病,更多的免疫细胞聚集在肿瘤周围,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从而导致更加明显的炎性反应。
因此,血液炎性指标的检测可以作为肺癌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肺癌的预后通常与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在诊断阶段,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升高与肿瘤的分期和转移有关。
比如,在肺癌分期方面,一些诊断方式可以鉴别Ⅰ和Ⅱ期的肺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更好的区分其中的恶性程度。
此外,这些指标也可以用来判断手术后复发和预后。
高水平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及低水平的淋巴细胞数目都与预后不良相关。
炎性反应通常是肿瘤生长所必需的条件,因为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可以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和传播。
对于肺癌的治疗来说,降低炎性反应可能有助于减少治疗的耐受性和副作用。
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用来预测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和治疗反应。
总之,在肺癌的诊断、分期、预后和治疗中,炎性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其严重程度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肝癌的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
肝癌的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肝癌导言:肝癌,又称肝细胞癌,是发生于肝脏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
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且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进行肝癌的详细分析与报告,以增进对该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5岁,平时体格健康,无家族史。
最初就诊时,患者主述乏力、食欲减低、体重减轻、腹痛等症状。
临床检查结果如下:1. 体格检查:气色极度苍白,腹部轻度胀痛,肝脾可触及。
2. 血液检查:血红蛋白:90g/L(正常值:120-160g/L)白细胞计数:7.8×10^9/L(正常值:4-10×10^9/L)血小板计数:120×10^9/L(正常值:150-350×10^9/L)血清转氨酶:AST 145U/L(正常值:7-40U/L),ALT 125U/L(正常值:7-56U/L)AFP:560ng/mL(正常值:0-20ng/mL)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在肝脏右侧叶探及一个直径约4.5cm的占位病变。
4. 病理检查:经肝活检和穿刺活检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肝癌。
分析与讨论:1. 病症表现:患者主观上感到乏力、食欲减低、体重减轻、腹痛等,而在体格检查中,出现了明显的贫血症状。
这些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肝癌,并且腹部轻度胀痛以及可触及的肝脾也是体格检查中常见的肝癌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这与贫血的表现相符。
此外,血清转氨酶AST和ALT的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AFP的升高也是肝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肝脏右侧叶存在一个占位病变。
这一结果与患者的症状相吻合,支持了肝癌的疑诊。
4. 病理学检查:经过肝活检和穿刺活检,经病理学检查确认患者患有肝癌。
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肝癌的关键方法之一。
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患者患有肝癌。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的变化特点,观察放、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使用LG-R-80A型血液粘度仪,对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2008年3月~2011年7月间共87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学各项指标并与29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指标与正常人相比有较多差异(P﹤0.01或P﹤0.05),而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放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化疗、放疗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1或P﹤0.05)。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变化,而且患者体内存在高黏、高凝、血细胞高聚的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作为了解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放、化疗可使恶性肿瘤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得以改善,血液流变学可作为判断疗效的辅助指标。
标签: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随着我国恶性肿瘤患者的日趋增多,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高黏、高凝、高聚集状态及微循环障碍,曾有专家进出:大量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形成和高凝状态,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紊乱,导致血液粘度的升高,为研究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学,我们对87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4例健康者进行血流变学观察,结果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有明显改变。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1年7月我院及门诊患者87例恶性肿瘤组,并经临床、病理或细胞学明确诊斷,男性49例、女性38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9.5岁。
其中肺癌33例、肝癌26例、胃癌13例、直肠癌7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2例,其它4例。
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94例为健康人,但男167例、女127例,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44.5岁,均排除心脑血管、糖尿病、血液系统等疾病,未用影响血流变学的任何药物。
1.2仪器由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G-R-80 A型血液粘度仪。
1.3方法患者或体检者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肝素抗凝血5ml,4h内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细胞压积(HC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声明:各媒体转载请自觉注明文章来自《中华检验医学网》()!原文地址:/articleview/2006-7-19/article_view_2607.htm王岩为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近4年来对11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恶性肿瘤患者116例(下称肿瘤组),均经影像学、内窥镜和病理学检查等确诊,除外合并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其他疾病。
男77例,女39例,年龄25~74岁,平均56.8岁。
其中肝癌25例,胃癌18例,结肠癌、直肠癌21例,食管癌10例,胰腺癌8例,肺癌26例,膀胱癌8例。
116例中有局部和/或全身转移者54例,无转移者62例。
另选择12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其年龄、性别与肿瘤组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两组均停用可能影响血粘度药物3天,抽血前禁食12h以上。
晨间取肘静脉血6ml,用肝素抗凝,血样保存时间不超过4h。
使用FASCO-3000型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全血粘度(高切200/S、低切6/S)、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血流变仪根据以上测定值自动计算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ˉx±s表示,采用U检验。
2 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1;肿瘤组中有转移者与无转移者比较△ P<0.05,△△ P<0.013 讨论本文血液流变血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呈高粘滞血症,主要表现血浆粘度升高与红细胞聚集性增加,有局部和/或全身转移者比无转移者改变更为明显,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1~4]。
恶性肿瘤导致血液粘滞度增高的机制可能为[1~4] :(1)肿瘤组织可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并导致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增加全血或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发展和扩散不仅会对肿瘤组织产生影响,也会对患者的血液学参数造成显著的改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的相关特点和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项检查可以提供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以及其他相关参数。
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往往会反映疾病的进展和患者的整体状况。
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况。
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往往会出现异常增高或减低的情况。
异常增高的情况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等白血病亚型,而异常减低的情况则常见于化疗后的患者。
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整体的免疫状态,并指导后续治疗的调整。
2.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贫血的症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贫血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恶性肿瘤引起的患者体内红细胞生成受到抑制,造血功能受损。
此外,恶性肿瘤还通过破坏血管壁导致出血,进一步加重了贫血的程度。
因此,定期检测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3. 血小板计数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会出现血小板计数的下降现象,这是因为肿瘤侵犯了骨髓造血干细胞或肿瘤本身释放了一种抑制血小板生成的因子。
低血小板计数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如皮肤淤点、鼻出血等。
因此,对于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恶性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其出血倾向,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骨髓象检查骨髓象是评估恶性肿瘤患者造血功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骨髓穿刺得到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骨髓活检等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淋巴组织病变的程度以及判断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
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评估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机体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因此,血液
炎性指标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般情况下,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
这些指标可作为肺癌患者炎性反应的客观指标,反映了患者身体的
炎性程度和免疫状态。
首先,肺癌患者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常常与炎性反应有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细胞
计数的升高可能与肺癌的恶性程度、预后和治疗效果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与
肺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此外,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也可能与肺癌的化疗和放疗
的不良反应有关。
血小板计数是另一个反映患者炎症程度的指标。
在肺癌患者中,血小板计数的增加可
能与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
一些研究还表明,血小板计数的增加可能与肺癌的肿瘤血管生
成有关。
最后,C反应蛋白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的指标。
在肺癌患者中,C反应蛋白的升高与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关。
一些研究还表明,C反应蛋白的升高可能与肺癌的淋巴结
转移和肿瘤分化有关。
总之,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变化反映了患者身体的炎症反应,与肺癌的恶性程度、预后和治疗效果有关。
因此,在肺癌的诊治中,医生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液炎性指标,并
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的炎症状态,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肺癌是一种以恶性肿瘤的形式发生在肺组织中的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炎性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肺癌患者血液中常见的炎性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在炎症和组织损伤时会显著升高。
在肺癌患者中,CRP的水平往往与肿瘤的病程和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CRP的升高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肿瘤预后的不良有关。
高水平的CRP预示着肿瘤的晚期和转移,同时与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深度相关。
在肺癌患者中定期监测CRP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测量指标,它是反映机体炎症和免疫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肺癌患者中,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往往表示机体炎症反应的增强。
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与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
高水平的白细胞计数预示着肿瘤的晚期和转移,同时也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相关。
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肺癌患者血液中的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定期监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炎性指标只是评估患者炎症反应和肿瘤病情的一种指标,不能作为肺癌的唯一诊断和判断依据,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
肿瘤与血液系统的关系是怎样的
肿瘤与血液系统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我们探讨肿瘤与血液系统的关系之前,首先要对肿瘤和血液系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肿瘤,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内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它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较少,一般不会转移;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生长、容易转移等特点,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血液系统,包括血液、造血器官以及涉及到造血和免疫功能的相关组织。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脾脏、淋巴结等。
那么,肿瘤与血液系统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一方面,血液系统可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正常的免疫系统在机体中起着监视和清除异常细胞的作用。
当免疫系统出现功能障碍时,比如免疫细胞的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就可能无法有效地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从而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此外,血液中的一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也可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炎症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为肿瘤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肿瘤也会对血液系统产生诸多影响。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它们可能侵犯骨髓,影响正常的造血功能。
这可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异常。
贫血会使患者感到乏力、气短、头晕等;白细胞减少会削弱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加感染的风险;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一些肿瘤还会释放特殊的物质进入血液,被称为肿瘤标志物。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监测治疗效果以及评估肿瘤的复发情况。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肿瘤,某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水平升高;而某些肿瘤患者的肿瘤标志物也可能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髓系白血病诊断标准
髓系白血病诊断标准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诊断标准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一、概述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血液肿瘤,主要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髓系白血病的主要特征是骨髓中异常髓系细胞的增殖,这些细胞会抑制正常造血并侵袭其他器官和组织。
二、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1)贫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等。
(2)发热:患者可能出现发热,通常由感染引起。
(3)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
(4)肝脾肿大: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
(5)淋巴结肿大: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
2.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增多等异常。
(2)骨髓检查:骨髓检查是诊断髓系白血病的关键步骤。
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样本,观察骨髓中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以确定是否存在髓系肿瘤细胞。
(3)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可以帮助识别肿瘤细胞的类型和分化程度。
例如,髓过氧化物酶染色可用于区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4)染色体检查:染色体检查可发现与髓系白血病相关的染色体异常,如费城染色体(9号染色体长臂与22号染色体长臂易位)等。
(5)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可发现与髓系白血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如FLT3-ITD、NPM1、CEBPA等。
这些基因突变有助于诊断和预后评估。
3. 病理学检查(1)骨髓活检:骨髓活检可获取骨髓样本,观察肿瘤细胞在骨髓中的分布和浸润情况。
(2)淋巴结活检:对于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淋巴结活检可帮助确定是否存在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浸润。
(3)其他组织活检:对于其他器官和组织出现病变的患者,如肝脾肿大等,可行相关组织活检以确定是否存在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浸润。
三、诊断步骤1. 初步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同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以初步评估病情。
肿瘤血液科的知识点总结
肿瘤血液科的知识点总结一、肿瘤血液科基本知识1. 血液系统肿瘤的分类血液系统肿瘤主要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其中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等。
淋巴瘤主要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
2. 肿瘤血液科的常见症状肿瘤血液科的常见症状包括进行性贫血、进行性血小板减少、进行性白细胞减少、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进行性肝、脾肿大等。
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3. 肿瘤血液科的诊断方法肿瘤血液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分析、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通过上述检查方法,可以明确病因并进行进一步治疗。
4. 肿瘤血液科的治疗方法肿瘤血液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单一或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二、常见疾病1.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以骨髓增生异常、白细胞异常增多及浸润全身组织器官为特征的恶性肿瘤。
根据细胞来源和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常见症状包括进行性贫血、进行性血小板减少、进行性白细胞减少等。
2. 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种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常见类型。
淋巴瘤主要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主要包括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发热等。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也包括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发热等。
3.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骨痛、骨折、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等。
三、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在对血液系统肿瘤进行诊断时,首先要进行详细的临床症状分析。
通过患者的主诉、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216例恶性肿瘤患者和8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增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作为了解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morheology in m alignant tumor patient.MethodsTo 216 example m alignant tumor patient and 80 example healthy person s hemorheology carry on the examination analysis.ResultsThe m alignant tumor patient whole blood viscosity, the blood plasma viscosity, 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the fibrinogen level healthy control group have the obvious markup, has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0.01).ConclusionThe m alignant tumor patient exists obviously congeals high the condition, the hemorheology may occur as the understandingtumor with the development important target.[Key words]Hemorheology;M alignant tumor;Change大量文献及资料研究了血液流变学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但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1]。
白血病的血诊断标准
白血病的血诊断标准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特征是骨髓异常增生的白细胞阻碍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但功能却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机体的健康。
为了确诊白血病,血液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一、白血病的白细胞异常在白血病病人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可以达到正常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大部分白细胞为异常细胞,且功能失调,无法对抗病原体,这就导致了病人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白血病的血小板减少另外,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也会减少,这会导致病人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比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
这些出血现象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是确诊白血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白血病的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数量在白血病患者体内也会减少,因为白血病会阻碍正常造血功能,导致骨髓中红系细胞生产不足。
这意味着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贫血的表现,比如乏力、头晕、心悸等。
四、白血病的血液形态学改变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有大量异形细胞,这些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排列杂乱。
这种异形细胞的存在是白血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白血病的免疫学检查除了血液形态学的改变外,免疫学检查也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血液中不同亚群细胞的比例,可以进一步确诊病情。
六、白血病的遗传学检查一些白血病病人患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进行遗传学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DNA是否存在特定突变基因,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病情。
综上所述,血液检查对于白血病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观察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数量以及形态学变化,以及进行免疫学和遗传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白血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因此,对于疑似患有白血病的患者,及时进行血液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早期确诊并进行有效治疗,才能提高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血液肿瘤学
血液肿瘤学摘要:一、血液肿瘤的概述二、血液肿瘤的类型和症状三、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四、血液肿瘤患者的饮食护理五、康复与预防正文:一、血液肿瘤的概述血液肿瘤是一类起源于造血细胞或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
它主要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血液肿瘤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等。
二、血液肿瘤的类型和症状1.白血病: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等。
2.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症状包括发热、盗汗、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
3.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症状包括骨痛、贫血、高钙血症等。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类骨髓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症状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
三、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诊断:血液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免疫组化等。
2.治疗:血液肿瘤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肿瘤类型等因素制定。
四、血液肿瘤患者的饮食护理1.饮食原则: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注意少食多餐。
2.饮食禁忌:避免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饮食调理:适当摄入富含胡萝卜素、大蒜素、硒等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
五、康复与预防1.康复:患者治疗结束后,应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进行适当的锻炼。
2.预防:尽量避免接触致癌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等,加强免疫力,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
总之,血液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应积极接受诊断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饮食调理,加强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IHA )
DAT(-)。耳垂血RBC有自身凝集, 多次配血未成。血库报告:(1)患者血 清凝集自身RBC;(2)患者RBC在盐水 中凝集;(3)RBC 22℃~37℃~45℃ 盐水中洗涤以后与抗A、抗B血 清凝集; (4)患者血清凝集O型RBC;(5)无 法鉴定血型和配血。CA:4℃效价为 1: 8089(正常4℃ 1:32)。颈部淋巴结病 理活检提示NHL,胸片示两肺点状阴影。
使叶酸、维生素B12及铁缺乏
4、失血性贫血或营养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SL降低,TIBC增加,SF增高 骨髓贮铁减少 ✓ 巨幼红细胞贫血
4、失血性贫血或营养性贫血
治疗 ✓ 补充铁剂 ✓ 维生素B12 ✓ 叶酸 ✓ 输浓缩红细胞
5、治疗相关性贫血
恶性肿瘤患者因化、放疗致使骨髓造血功能受 抑制引起贫血。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主 要抗体是IgG,其次是IgA、IgM。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IHA )
冷抗体型AIHA实验室检查
✓ 冷凝集素(CA)阳性,4℃效价可高达1: 1000,1:10000或更高,主要为IgM, 可以是IgG,也可以是IgM和IgG混合性 CA,其CA有抗红细胞I或i。
恶性肿瘤患者 血液学表现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徐世荣 张学军
第一类
肿瘤相关性贫血
1.慢性疾病贫血(ACD)
是非血液肿瘤疾病最常见类型,是肿瘤患 者的早期表现,呈轻度或中等度贫血。
ACD系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 胞(Ret)减少,骨髓贮铁正常或增加,铁 利 用 障 碍 , 血 清 铁 ( SL ) 及 总 铁 结 合 率 (TIBC)减低,血清铁蛋白(SF)正常或 增高。
治疗 ✓ 治疗原发病 ✓ 应用rHuEPO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环孢菌素A(CsA) ✓ 雄性激素
4、失血性贫血或营养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原因 ✓ 胃肠道肿瘤的消化道出血 ✓ 肾癌,膀胱癌的泌尿道出血 ✓ 妇科恶性肿瘤的生殖道出血而致铁缺乏。
4、失血性贫血或营养性贫血
原因 ✓ 消化吸收障碍,摄入不足 ✓ 恶病质状态 ✓ 化疗、放疗反应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IHA )
诊断为NHL肺部浸润,继发性CAS。用 CHOP方案(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 霉素、泼尼松)2个疗程,1个月以后病 情好转,体温正常,全身淋巴结缩小, 肝脾回缩,RBC自身凝集消失。CA效价 4℃ 1:32,复查血型为O型,Hb 100g/L , Ret降至1%,住院1个月病情缓解出院。
1.慢性疾病贫血(ACD)
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减 低
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 素-1(IL-1)等负调控因子增加
EPO生成
血清EPO
ACD
的
贫
血
RBC生成
机
TNF IL-1
影响铁代谢
制
IFN
贫血
1.慢性疾病贫血(ACD)
Glaspy等报道1047例肿瘤伴发ACD患者, 应用人类基因重组EPO(rHuEPO)治 疗,结果血红蛋白(Hb)上升≥2.0g/dl者 占54.4%,≥1.0g/dl者占75.1%,输血量 减少,治疗后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和一般 情况均明显改善。
2.骨髓病性贫血(肿瘤骨髓浸润)
骨髓穿刺或活检:可见成团或成簇的转 移瘤细胞,此种细胞形态特征虽依原发 肿瘤而异,但通常具有细胞体积大,胞 浆嗜碱性强,胞核大而圆,核仁清楚, 成团聚集等特征,如并有骨髓纤维化更 加重贫血。
主要治疗原发病,亦可用rHuEPO治疗 。
3、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 障碍性贫血(PRCA)
2.骨髓病性贫血(肿瘤骨髓浸润)
可继发于以下肿瘤性疾病等骨髓转移 ✓ 小细胞肺癌 ✓ 乳腺癌 ✓ 肝癌 ✓ 前列腺癌 ✓ 胃肠道肿瘤 ✓ 淋巴瘤 ✓ 神经母细胞瘤
2.骨髓病性贫血(肿瘤骨髓浸润)
临床可有骨骼疼痛 中等度或重度贫血,Ret轻度增加,外周
血涂片可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俗称“幼红-幼粒细胞性贫血”,白细胞 (WBC)数正常或增加,血小板(BPC) 数呈中等度或轻度增高亦可减少,
(2)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
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MAHA)
详见血栓性微血管疾病
(3)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
丝裂霉素C,顺铂,博莱霉素,长春新碱,长 春花碱,氟脲嘧啶,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可诱 发MAHA。DDP、马法兰、甲氨喋呤、鬼臼噻 吩甙等可以引起温抗体型AIHA,类似于大剂 量青霉素半抗原型。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 患者,应用ADR可出现类似氧化剂作用致溶血 性贫血,停药后可恢复 。
主要继发于以下疾病 ✓ 胸腺瘤 ✓ 淋巴瘤 ✓ 小细胞肺癌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 乳腺癌 ✓ 胃癌
3、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 障碍性贫血(PRCA)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除贫血外,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正常 ✓ 骨髓象幼稚红细胞显著减少(≤5%) ✓ 血清存在抗EPO抗体
3、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 障碍性贫血(PRCA)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IHA )
冷抗体型AIHA,即冷凝集素综合征 (CAS)病因 ✓ HD,NHL,CLL,MM,WM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类癌
(Carcinoid Tumor) ✓ 肾上腺皮质肿瘤等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IHA )
温抗体型AIHA实验室检查
贫血较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恢复慢,常呈慢性 和持续性,有时出现大红细胞性和骨髓红系病 态造血。
rHuEPO治疗有效,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6、肿瘤相关 性溶血性贫血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IHA )
温抗体型AIHA病因 ✓ 霍奇金氏病(HD) ✓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
✓ CLL ✓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 多发性骨髓瘤(MM),巨球蛋白血症(WM) ✓ 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肾癌 ✓ Kaposi肉瘤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IHA )
我院曾见到一例62岁(女性)NHL伴发 CAS患者,因面色苍黄,乏力,发热 (38℃)半个月,重度贫血外貌,巩膜 轻度黄染,颌下、颈部、腋下及腹股沟 淋巴结肿大,有的融合,肝肋缘下4cm, 脾大平脐,中等硬。实验室检查:Hb 45g/L, WBC 13.8×109,BPC 210×109 Ret 10%,骨髓象示增生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