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一、乳腺叶状肿瘤的基本特点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乳腺腺体和腺体周围组织中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其特
点是肿块的形态呈现出叶状生长的特征。
在超声成像中,乳腺叶状肿瘤通常呈现为光滑的
边界、均匀的内部回声,并且常常伴随有一定程度的血流信号。
良性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
在超声图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需要结合多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1. 形态特征
良性乳腺叶状肿瘤通常呈现为扁平形或丘状结节,边界清晰、规则,表面光滑。
在超
声成像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块与周围组织的边界,且边界呈现为等声带或增厚的回声带。
肿块的形态规整,没有凹凸不平的表面。
2. 内部回声特征
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内部回声通常均匀,呈现为等回声或低回声,少数病例中可能会
有局部强回声或弹性回声。
在多普勒超声中,血流信号呈现为分布均匀、连续性好的细小
血管。
3. 血流信号特征
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血流信号通常为细小、分布均匀的血管,呈现为低速、低阻力的
血流谱。
根据上述分析,良性乳腺叶状肿瘤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在超声图像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成像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
超声诊断仅是初步筛查手段,仍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活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最终确
定病变的性质。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在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加强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
图像特点的认识和分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导言肿瘤是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能力,相对较为良性;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能够浸润周围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
在临床实践中,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鉴别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以全面的角度,对比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多个方面进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别这两种类型的肿瘤。
体积与生长特点良性肿瘤体积相对较小,生长缓慢,通常需要数月或数年才能达到较大体积。
相比之下,恶性肿瘤体积较大,并呈快速生长趋势,通常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增加体积。
组织学特征良性肿瘤的细胞形态与正常组织相似,具有良好的分化,细胞排列有一定规则。
相较之下,恶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呈现异型性,细胞排列无规律,呈现浸润性生长。
细胞增殖与凋亡良性肿瘤的细胞增殖和凋亡在一定平衡状态下,维持有规律的细胞分裂和死亡,不会破坏组织结构。
而恶性肿瘤的细胞凋亡异常,细胞增殖无控制,导致组织结构破坏和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血液供应良性肿瘤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好,由于生长缓慢,新生血管在足够的时间内可以发育完善,供应良好。
而恶性肿瘤的血液供应较差,由于生长迅速,新生血管形成不完善,导致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
浸润与转移良性肿瘤生长边界清晰,不具有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能力,只通过局部压迫引起周围组织的损害。
而恶性肿瘤不仅能够浸润周围组织,还具有远处转移的能力,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进入远处器官和组织。
组织破坏良性肿瘤对周围组织的破坏相对较小,仅仅通过物理压迫造成。
相较之下,恶性肿瘤对周围组织的破坏较为严重,侵犯并破坏正常组织结构。
疼痛和其他症状良性肿瘤通常不会引起疼痛,除非压迫周围的神经或引起器官功能障碍。
而恶性肿瘤可能会引起剧痛,因为它能够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神经受损和骨质破坏。
此外,恶性肿瘤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贫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影像学检查良性肿瘤在影像学检查中通常呈现光滑的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metastasis的名词解释

metastasis的名词解释肿瘤转移,也被称为metastasis,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
该过程指的是原发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在那里形成新的肿瘤。
一、关键机制肿瘤转移是一种复杂而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关键的机制。
首先,癌细胞必须从原发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
这个过程称为侵袭和入侵。
一旦进入循环系统,癌细胞必须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以便在其他器官定居并生长。
最后,转移肿瘤细胞还必须通过附近的组织扩展,以适应新的环境。
二、转移途径肿瘤转移通常通过两种主要途径实现: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
对于某些类型的癌症,例如肺癌和乳腺癌,血液循环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癌细胞可以经由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并通过血流分散到全身各处。
而对于其他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系统则是主要途径。
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并通过淋巴液传播到其他部位。
三、影响因素肿瘤转移的成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肿瘤的类型和分级,以及确定其侵袭和入侵能力的细胞特征。
研究表明,高度侵袭性的肿瘤更容易转移。
此外,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也会影响转移的潜力。
肿瘤越大,侵袭周围组织的可能性就越高。
此外,癌细胞的突变状态和表观遗传学变化也会影响其转移能力。
四、转移的过程一旦癌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它们可能会通过血流被输送到全身各处。
然而,只有少数细胞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或其他体内屏障定居在其他器官。
一旦定居,癌细胞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待环境条件有利于其重新生长和扩张。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依赖于癌细胞与周围组织进行相互作用,以及调节其生长和扩张的细胞信号。
五、临床表现肿瘤转移通常是恶性肿瘤最危险的特征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肿瘤转移到重要器官(如肝脏、肺部、骨骼或脑部)时,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病人可能会经历疼痛、肿胀、呼吸困难、骨折、神经学症状等。
早期识别和治疗转移是关键,可以改善生存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原标题:
【病理学】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
选项:
A、核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
B、核分裂更常见
C、细胞质嗜碱性
D、血管丰富
E、侵袭性生长和转移
回答:
E
分析:
答:有丝分裂期很常见。
在组织和器官中可以看到旺盛的分裂和增殖。
侵袭性生长和转移是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特殊生物学特性。
A不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为了区分良恶性肿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①肿瘤的组织结构。
良性肿瘤的形态和结构与它们起源的成熟组织相似。
组织排列正常,细胞核保持正常极性取向;恶性肿瘤远离组织排列紊乱的成熟组织,细胞核失去正常极性取向。
②肿瘤细胞形态。
细胞间变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特征,而良性肿瘤则没有细胞间变。
所谓间变性,是指细胞大小不同,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核质比倒置(即细胞核多浆少,正常细胞质多核少)。
良性肿瘤细胞核分裂少见,恶性肿瘤细胞核分裂较多,特别是非典型分裂(不对称分裂、多极核分裂等)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③肿瘤如何生长。
良性肿瘤一般表现为肿胀生长,多数包膜完整;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多无完整包膜。
④肿瘤的生长速度。
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数年至数十年,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时在数周或数月内长成巨大肿块。
⑤肿瘤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因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恶性肿瘤的特点为局部浸润和向远处转移。
其恶行昭著,特点是: ①生长快。
肿瘤细胞可大量繁殖,其原料来源于人体自身,故会大量消耗人体营养而致贫血、消瘦、乏力。
如肿瘤位于口腔内,影响营养的摄入而加剧上述表现。
恶性肿瘤到了晚期就会表现为全身衰竭,医学上称为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乏力、衰弱。
②易浸润或向远处转移。
颌面部肿瘤向邻近部位浸润:可侵及眼球、颅底、呼吸道、食道及颈椎、胸肺、支气管等。
向远处转移可破坏五脏六腑,造成功能损害,重则危及生命。
③恶性肿瘤不易根治。
因恶性肿瘤的生长快以及人们医疗保健知识相对贫乏,致恶性肿瘤难以早期发现,肿瘤向深部浸润或转移,这就对临床上的根治带来难度。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1.细胞核的改变(1)核增大:胞核显著增大,为同类正常细胞1~4倍,有时可达10倍以上。
(2)核畸形:各种畸形,如结节状、分叶状、长形、三角形、不规则形,可有凹陷、折叠。
某些腺癌细胞畸形不明显。
(3)核深染:由于癌细胞DNA大量增加,染色质明显增多、增粗,染色加深,呈蓝紫色似墨滴状。
腺癌深染程度不及鳞癌明显。
(4)核胞质比失调:由于胞核显著增大,引起核胞质比增大。
癌细胞分化越差,核胞质比失调越明显。
2.细胞质的改变(1)胞质量异常:胞质相对减少,分化程度越低,胞质量越少。
(2)染色加深:由于胞质内含蛋白质较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HE 染色呈红色,且着色不均。
(3)细胞形态畸形:癌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畸形变化,如纤维形、蝌蚪形、蜘蛛形及其他异型。
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畸形越明显。
(4)空泡变异:腺癌细胞较为突出,常可融为一个大空泡,将核挤向一侧,形成戒指样细胞。
(5)吞噬异物:癌细胞胞质内常见吞噬的异物。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原题:
[病理学]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
选项:
A.核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
B.核分裂多见
C.胞浆嗜碱性
D.血管丰富
E.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答案:
E
解析:
答复:有丝分裂期很常见,可以在组织和器官中看到剧烈分裂和增殖。
侵袭性生长和转移是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特定生物学特征。
A不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为了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①肿瘤的组织结构。
良性肿瘤的形态结构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似,组织排列正常,细胞核保持正常极向;而恶性肿瘤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差很远,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核失去正常极向。
②肿瘤细胞形态。
细胞的间变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而良性肿瘤无间变。
所谓间变,是指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核浆比例倒置(即核多浆少,正常细胞浆多核少)。
良性肿瘤细胞核分裂少见,而恶性肿瘤细胞核分裂较多,特别是不典型分裂(即不对称分裂,多极核分裂等)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③肿瘤的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多有完整包膜,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多无完整包膜。
④肿瘤的生长速度。
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几年至数十年,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时几周或几个月往往长成巨大肿块。
⑤肿瘤的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因此,转移乃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1.生长速度不同
首先,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当一个人患上肿瘤时,他自身并不会很迅速地察觉到,因此患者应该在患上良性肿瘤的时候及时切除。
而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快,并且通常没有包膜,能够迅速转移到身体的其他细胞和组织,发展为癌症,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地伤害。
2.对人体危害不同
良性的肿瘤对患者的伤害小,患者可能会感受到局部的压迫感,但其生命健康不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而恶性肿瘤却并非如此。
它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它会产生转移,比如从患者的局部逐渐扩散到全身,从而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患者常见的症状有,高烧不退、食欲低下、过度消瘦、严重贫血或疼痛等症状的出现,如果不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患者的健康将受到威胁3.肿块形态不同
一般来说,良性的肿瘤形态固定并且与周围的边界明显,更有甚者可以用手感受到肿瘤的移动。
至于恶性肿瘤,不仅边界不清楚,肿瘤还
和周围的组织黏连,不仅不能移动,甚至还会有剧烈的疼痛感出现。
4.治疗方式存在差异
良性肿瘤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差别是很大的,对于一般的良性肿瘤,医生都是通过手术切除来使患者获得健康,但恶性肿瘤就不一样了,由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自身情况差异很大,因此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医疗方式,使得患者恢复健康。
这是十分复杂的。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②肿瘤细胞形态。细胞间转化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特征,而良性肿瘤则不是。所谓过敏反应是指细胞大小,细胞核扩大,染色加深和细胞质比率倒置(即,比正常细胞质更多的细胞核和更少的细胞质)的差异。核分裂在良性肿瘤中很少见,但在恶性肿瘤中则更多。非典型有丝分裂(不对称分裂,多极有丝分裂等)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为肿胀生长,大部分荚膜完整。恶性肿瘤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其中大多数没有完整的包膜。
④肿瘤的生长速度。大多数良性肿瘤会在数年至数十年的过程中缓慢生长,而恶性肿瘤会迅速生长,有时会在数周或数月内生长成巨大的肿块。
⑤肿瘤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因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原始标题:
[病理]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如下:
选项:
A.原子核形状和大小不规则
B.有丝分裂较常见
C.胞质嗜碱性
D.血管丰富
E.侵袭性生长和转移
回答:
Ë
分析:
答:有丝分裂非常普遍。在组织和器官中可以看到剧烈的分裂和增殖。侵袭性生长和转移是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肿瘤细胞的特殊生物学特性。
A不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为了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癌症被认为是一个孤立的恶性细胞,而在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外基质却被很大程度上忽视了。
癌症在分子遗传学和表型上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对治疗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
一些癌症具有主要的耐药机制。
随着肿瘤的生长,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缺氧代谢,形成低氧下的酸性微环境,改变环境,引起免疫逃逸;氧自由基(ROS)的增加导致DNA损伤;DNA损伤还会导致细胞周期检查点缺陷,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和非整倍体改变。
这些代谢异常可导致癌细胞无限制增殖,减少或丧失治疗反应
恶性肿瘤有如下十大特点:
1、自足的生长/增殖信号;
2、生长抑制信号抗拒;
3、凋亡受阻;
4、无限复制潜能;
5、持续血管生成;
6、浸润/转移性能;
7、免疫逃逸;
8、应激反应:
(1)代谢应激:乳酸形成;
(2)蛋白质毒性应激:热休克蛋白反应促肿瘤生长;
(3)有丝分裂应激:染色体不稳定;(4)氧化应激:自由基形成;
(5)DNA损伤应激:DNA双链断裂。
9、基质促肿瘤作用;
10、炎性介质促肿瘤增殖。
乳腺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可疑恶性特征

乳腺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可疑恶性特征对于乳腺良性肿瘤对女性影响不大,常见乳腺良性肿瘤主要包括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脂肪瘤、平滑肌瘤、错构瘤等。
其中部分乳腺良性疾病具有癌变倾向,被称为乳腺癌前病变,如乳腺导管和小叶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等。
对于恶性肿瘤,由于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乳腺主要的恶性肿瘤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粘液癌、导管原位癌、未分化癌、淋巴瘤等。
乳腺癌的可疑特征较多,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这也是怀疑肿瘤为乳腺癌,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的依据。
低回声实性肿块(图1),这主要与周围脂肪组织相比,部分病例可呈极低回声,当乳腺肿瘤以癌细胞为主时,回声较低,而以纤维组织为主时,则回声较强。
当肿瘤伴有出血坏死时,可为混合回声。
图1 超声见一极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无包膜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病灶无明确的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常呈锯齿状、毛刺状或蟹足状,无包膜(图2)。
图2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毛刺样➤纵横比大于1,肿块与皮肤不平行,纵径常大于横径(图3)。
图3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与皮肤不平行,纵横比大于1伴有后方回声衰减,肿瘤后方可出现回声的降低或消失(图4)。
图4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明显衰减微钙化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但超声对于微小钙化显示常不及乳腺X线,超声仅能探及细小强回声(图5)。
图 5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可见细小点状强回声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RI)常大于0.7(图6、图7),肿瘤由于癌细胞对组织的破坏,导致新生血管形成,血流信号可丰富,走形不规则,阻力指数增高。
图6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血管走形不规则图7 超声见一低回声团,PW探及高阻动脉血流频谱,RI=0.78 而在这些特征中,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和形态不规则最具意义,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肿块常为首先出现的临床表现,其他还可表现为疼痛、出血、溃疡、梗阻等多种症状,根据肿瘤的发病部位与性质而有所不同。
典型症状1、肿块位于体表或浅在的癌症,肿块常是第一表现,相应的可见扩张或增大增粗的静脉。
位于深部或内脏的肿块不易触及,但可出现脏器受压或空腔器官梗阻症状。
皮肤癌会有相应部位的皮损出现。
如癌症发生转移,可出现肿大淋巴结、骨和内脏的结节与肿块等表现。
2、疼痛肿块的膨胀性生长、破溃或感染等使末梢神经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可出现局部刺痛、跳痛、灼热痛、隐痛或放射痛,常难以忍受,尤以夜间更明显;肿瘤可致空腔脏器病变,产生绞痛,如癌症致肠梗阻后发生的肠绞痛。
3、溃疡体表或胃肠的癌症,若生长过快,可因血供不足而继发坏死,或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烂。
恶性者常呈菜花状,或肿块表面有溃疡,可有恶臭及血性分泌物。
4、出血体表及与体外相交通的癌症,发生破溃、血管破裂可致出血。
(1)胃癌可有呕血或黑便。
(2)结、直肠癌可有血便或黏液血便。
(3)泌尿系统癌症可有血尿出现,常伴局部绞痛。
(4)肺癌可有咯血或痰中带血。
(5)子宫颈癌可有血性白带或阴道出血。
(6)肝癌破裂可致腹腔内出血。
5、梗阻肿瘤可导致空腔器官梗阻,随其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
(1)胰头癌、胆管癌可合并阻塞性黄疸,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消瘦、乏力等。
(2)胃癌伴幽门梗阻可致呕吐。
(3)肠道癌症可致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
(4)支气管癌可致肺不张,出现胸闷、干咳、呼吸困难等。
6、压迫癌症压迫周围组织会引起相应的症状。
(1)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
(2)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
(3)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7、转移症状(1)区域淋巴结肿大。
(2)相应部位静脉回流受阻,致肢体水肿或静脉曲张。
(3)骨转移可有疼痛或触及硬结,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
(4)肺癌、肝癌、胃癌可致癌性胸、腹水等,表现为胸部隐痛、呼吸困难、腹胀、腹痛、消瘦等。
什么是恶性肿瘤

什么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也被称为癌症,是一种由于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身体组织损伤的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患者及其家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了解恶性肿瘤的原理和特征,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至关重要。
恶性肿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正常细胞的突变。
正常细胞具有自我检测和修复机制,可以防止异常增殖。
然而,当细胞受到致癌物质、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的影响时,这些自我修复机制便会受到破坏,导致细胞无限制地分裂和增殖。
当肿瘤细胞开始无限制地增殖时,它们会逐渐侵蚀周围的正常组织,形成肿块。
与良性肿瘤不同,恶性肿瘤的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进入其他部位,引发远处的转移。
这种转移过程被称为癌症的恶性特征之一,往往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治疗困难。
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例如疲劳、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等。
然而,随着肿瘤不断增大,患者可能会出现更加明显的症状,例如疼痛、肿胀和呼吸困难等。
特定恶性肿瘤还可以引发特定的症状,例如骨质疼痛、肠梗阻和皮肤变色等。
诊断恶性肿瘤通常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确定,包括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
体检可以通过触摸和敲击来检查可疑的肿块和器官增大。
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液标志物和其他生物化学指标来评估身体状态。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
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组织活检,通过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细胞结构和异常特征。
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旨在完全切除肿瘤组织。
放射治疗使用高能辐射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抑制其生长。
化学治疗则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在一些情况下,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尽管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但恶性肿瘤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预防和早期发现是控制癌症的关键。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健康饮食、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以及避免暴露在致癌物质中。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1、恶性肿瘤细胞的增长不受机体所调控,能不断的增殖,并突破肿瘤的包膜及侵犯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引起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坏死、出血以及功能损害;
2、恶性肿瘤能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引起其他器官的破坏及功能衰竭;
3、恶性肿瘤切除以后还可能会复发,而且还可能会出现远处的转移;
4、恶性肿瘤对机体的损害比较大,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引起患者死亡。
区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可以从几方面考虑:
①肿瘤的组织结构。
良性肿瘤的形态结构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似,组织排列正常,细胞核保持正常极向;而恶性肿瘤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差很远,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核失去正常极向。
②肿瘤细胞形态。
细胞的间变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而良性肿瘤无间变。
所谓间变,是指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核浆比例倒置(即核多浆少,正常细胞浆多核少)。
良性肿瘤细胞核分裂少见,而恶性肿瘤细胞核分裂较多,特别是不典型分裂(即不对称分裂,多极核分裂等)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③肿瘤的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多有完整包膜,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多无完整包膜。
④肿瘤的生长速度。
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几年至数十年,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时几周或几个月往往长成巨大肿块。
⑤肿瘤的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因此,转移乃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
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癌症一直被视为孤立的恶性细胞,而对癌细
胞生长、迁移起重大作用的细胞外基质则被大大忽略。癌症具有分子
遗传和表型的巨大异质性,对治疗的敏感性也存在巨大差异,而有些
则存在原发性耐药机制。随着肿瘤生长,能量供不应求,在缺氧条件
下导致无氧代谢和形成酸性微环境,该环境改变,免疫逃逸;氧离子
自由基(ROS)增加,导致DNA损伤;DNA损伤又引起细胞周期
检查点缺陷,形成染色体不稳定和非整倍体改变。这些代谢异常均会
造成癌细胞的无限制增殖和治疗反应降低或缺失
恶性肿瘤有如下十大特点:
1、自足的生长/增殖信号;
2、生长抑制信号抗拒;
3、凋亡受阻;
4、无限复制潜能;
5、持续血管生成;
6、浸润/转移性能;
7、免疫逃逸;
8、应激反应:
(1)代谢应激:乳酸形成;
(2)蛋白质毒性应激:热休克蛋白反应促肿瘤生长;
(3)有丝分裂应激:染色体不稳定;
(4)氧化应激:自由基形成;
(5)DNA损伤应激:DNA双链断裂。
9、基质促肿瘤作用;
10、炎性介质促肿瘤增殖。
恶性肿瘤肿块刚开始往往也是圆形或者类圆形的,但是随着肿块的生
长,有可能会变得不规则形,有的还呈分叶状甚至有的还有毛刺,而
且跟周围正常的组织和结构也没有明显的边界,边界比较模糊。如果
肿瘤长得太快导致肿块内部在肿瘤无法得到营养,这时就有可能会导
致肿块内部出现坏死,恶性肿瘤的肿块还会侵犯周围其他的正常组织
和结构,比如侵犯周围正常的血管,而除了恶性肿瘤肿块本身之外,
在肿块脏器的周围有时还会出现转移所致的肿大的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