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文言文的学习其实一点也不难,只需要我们掌握好技巧就行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懂得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做题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做题技巧第一类:熟记"之,乎,者,也,焉'等语气助词这几个语气助词一般都是在一句话的末尾的,所以,大致的可以先按照这个来断句,一般也是会对一大半的。
第二类:人称代词吾,我,朕孤,寡人,余等都是人称代词,这个是可以帮助断句的,一般用于句首或句末,注意断句。
第三类:主谓宾(语序)大致来说,文言文也是按照主谓宾来进行断句的,当然,很多时候是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这样的状况,而且多数时候考的就是这些状况,所以,要分清楚主谓宾结构。
举个例子,马首是瞻,这就是个定语后置句,正确的翻译就是"瞻马首'。
2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依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假设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各别疑难之处,可依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3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的技巧1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依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 文言文断句 含答案
抢分点一文言文断句——意标结合,三步断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突破点一三步法断句[典例](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画线文字的意思是:第2步:结合选项定关键。
对比4个选项,可以确定如何断句关键点:①“芝坐爽/下狱/当死/”还是“芝坐爽下狱/当死;②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还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第3步:意标结合细分辨。
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意思,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
“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志”:。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⑵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重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观点。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来源则:1.要通读全文,认真领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渐减小范围,直到把全部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依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查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断句详细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而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纳什么方式,获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构造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重点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构造关系,确立骨干,进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此中“我”字,不单各时代的文言皆用,并且向来用到此刻。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低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此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讲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单代人,还能够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互相”“相互”,也能够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像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别人行为及于己”。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及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2019年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文言文断句【含答案】
一、考情分析本考点是近两年新增的考点。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这个考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能力层级为B级。
二、考点点睛方略一:名词、代词做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看见名词、代词做宾语了,就在它的后面断开。
方略二:如果有一个虚词是发语词,那么,当然就要在它前面断开,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
方略三:有的词只是在语尾起一个帮助、表示语气的作用,如“也”、“矣”、“尔”、“欤”、“焉”、“哉”。
[: 方略四: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方略五:利用修辞手法。
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2019年高考语文 专题文言文断句题(共49张PPT)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 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 般不在其前断开。
(5)“以、于、为、则、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 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6)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 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 结构,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其前一般就可断句。
[特别提醒]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1. “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2. “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 不点断。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即学即练] 3.(2016· 浙江卷,改编)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 线的部分断句。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 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 老 人 曰 何 书 曰 世 史 也 又 至 一 室 藏 书 愈 富 又 问 何 书 老 人 曰 万 国 志 也。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对话词进行断句。文段 中表明对话的词“曰” “问”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其他 两处语句可以借助名词“室” “藏书”等名词进行断句。 答案: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即学即练] 1.(2018· 全国卷Ⅰ,改编)用“/”给文段断句。 爽 懦 惑 不 能 用 遂 委 身 受 戮 芝 坐 爽 下 狱 当 死 而 口 不 讼 直 志 不 苟 免 宣 帝 嘉 之 赦 而 不 诛 俄 而 起 为 并 州 刺 史。
解析: 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名词和代词进行断句。 “芝” “宣帝”都是可以作主语的词,其前应断开; “之” (代词)在动词“赦”之前,作宾语,其后应断开;
(2)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唯、斯、凡、 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 “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 末尾, “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哉、 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 (4)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 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 等,其前一般要断开。
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8页)
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2019卷Ⅰ)(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解析】第一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闻”后是否断句,可以根据句子成分断句。
介宾短语“于郡中”是作动词“闻”的状语后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成分,点出闻名的地点,所以“闻”后不断句,排除D项。
第二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郡中”后断句,还是“吴廷尉”后断句,因为“吴廷尉”是下句的主语,和“为河南守”是完整的主谓宾,所以“吴廷尉”前断句,排除A项。
第三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门下”前断句还是后面断句,可以根据语意和句子成分断句,因为“甚幸爱”的主语不能是地点的“门下”,主语是前面的“吴廷尉”,所以“门下”后断句,排除B项。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C】【参考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
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2019卷‖)(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 含答案
抢分点一文言文断句——意标结合,三步断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突破点一三步法断句[典例](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画线文字的意思是:第2步:结合选项定关键。
对比4个选项,可以确定如何断句关键点:①“芝坐爽/下狱/当死/”还是“芝坐爽下狱/当死;②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还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第3步:意标结合细分辨。
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意思,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
“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志”:。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方法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方法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功。
通过停顿可以把句子结构、说话的语气、词语的性质及作用等准确地表现出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应对技巧(一)统览全文,分析层次我们在做文言文断句题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理解,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
其次,要分析层次。
弄清这段话中讲了几层意思,每一层意思起于何句,止于何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何。
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了,断起句来才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完美地体现出原文的层次关系。
如:20_年高考北京卷: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 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说明:单斜线处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这段话取材于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文章通过古今对比,对“今人之为学者”钓取名利的学习目的进行了批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如果理清了层次关系,则不难断句。
(二)辨析词义,弄清语法关系给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要求是句子能各自成立,意思讲得通,合乎情理。
因此,断句前首先要弄清每个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然后弄清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把这两者弄清楚了,文意也就基本清楚了,确定文句的断顿之处就不会太难。
对词义的误解及对词性的误判,常常导致断句失误。
如:20_年高考浙江卷: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本题难以点断的主要是“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和“与文议未若不者”。
从文意上来看,断句部分主要叙写皇帝非常信任张文,将大事托付于他处理。
前一处应参考注解,“移疾佗”不通,“佗宰相”应理解为“其他宰相”;后一处的“未”表示询问,应用在句末。
(三)抓住主干,理清语序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大致相同,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状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补语在后。
高考文言文断句有什么技巧方法
高考文言文断句有什么技巧方法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节奏划分有一个诀窍:一杆,两杆,三杆。
意思是说,在文言句中,停顿一次或两次是常见的,而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是很少见的。
即使您想暂停三次或更多次,也可以省略可以分隔或不分隔的位置。
2、主谓动词宾语应停止,谓语补语应平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有主语、谓语和宾语,主语通常由名词或代词起作用。
名词一般是*中陈述、描述、解释或讨论的对象,前后句常断句。
名词(代词)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课文中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可以断句。
3、当遇到关时,想一想,然后四处走动。
古代汉语*中没有标点符号。
为了区分句子和阅读,虚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符号。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虚词,如“知乎者也”。
欧阳修的《醉风亭集》整章共使用了27个“叶”字,几乎每句话都以“叶”结尾,这是众所周知的。
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是:福、盖、之若、若孚、楚、魏、思、金、凡、吉、洁、请、敬。
它们通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在它们之前通常是不连贯的。
句首常用的相对独立的感叹词,如“合符”、“合户”、“哇”等,在句前和句后都可以被打断;4、在古代,我们应该谨慎,停止状语。
当两个单音节词一起读时,分开读;在使用名词作状语之前暂停。
5、省略的部分是正确的,这表明暂停原则是当然的。
古代汉语中常有省略句。
在省略号处停顿是正确的。
有些情态词用在句子中,表示迅速或舒缓的情绪。
在这个词之后停顿是合理的。
6、专有名词要区分清楚,节奏要根据整体情况进行划分。
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官衔等的词,在这些专有名词中,我们应该加以区分,决不能停留。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做练习与讨论,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学情分析】从2014年的高考(新课标卷)开始,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
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加上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
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对于学生的断句水平的提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1.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
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2.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的道理,还扯到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身上去。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
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
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3.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
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字,慈禧看了大怒,认为是故意欺骗她没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
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
”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
且看,标点的作用可谓大矣,大得救了一条人命。
从这些事例看来,标点符号的作用该有多大啊!二、考点解读1.考点讲解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考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纷纷采用这种方式。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因此,断句前要先通读几遍,弄清楚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同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还应注意文体的语言风格;最后,断好之后,再回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再审查。
一般说来,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句子甚至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难点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
断句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自学指导语1: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面的小题,同时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其他同学完成后,可与同桌讨论答案,总结方法。
2.【真题回做】(2013·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9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答案】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此短文,大致了解整个语段的内容。
其次,借助“之”“乎”“又”“斯”等标志词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再次,注意文中有几个相同句式,如: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这样就可以顺利得出正确答案了。
【参考译文】“顺着百姓所能得到利益之处而让百姓去获得利益,不就是使百姓得到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吗?选择百姓能干得了的劳役让他去干,怎会怨恨呢?希望实行仁义而得到了仁义,还贪求什么财利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势力小,都不敢轻慢,这不就是安舒矜持而不骄傲放肆吗?三、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一)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③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
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3)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1)明句式,助断句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帮助断句。
如判断句:“……者,……也”等。
反问句:“不亦……乎”“安……哉”等。
被动句:“为……所……”“见……于……”等。
固定结构:“如……何”“何其……也”“况……乎”等。
这些句式和固定结构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帮助断句。
(2)修辞句,找特点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
(3)审关系,明结构有些要求断句的文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关系:或并列关系,语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语句间会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语句间的转折会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语句间会有隐含的因果联系,在表因与果的语句间,一般是要停顿的。
把握了语段内容后,参考语段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可以断开句读。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句方法——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
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应高度重视。
【演练体悟】自学指导语2:请大家用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面五道题,完成后,小组讨论,形成统一答案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答案,其他小组可派代表上台修改。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买鸭捉兔》答案: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
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孟子·梁惠王》答案: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译文: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叫“鳏”(鳏夫),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叫“寡”(寡妇),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幼年死去父亲的叫“孤”(孤儿孤女).这四种人是世界上穷苦而无依靠的人.(其中告为通假字,通“靠”)(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宋濂《杜环小传》)答案: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译文:史官评论说:“真正奉行交友之道,是很难的事呀。
当人身处顺境、志得意满时交友,双方情意相投,恨不能为对方奉献一切,就好象遇不见难事一样。
等到事态发生了变化,局势不妙的时候,不能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违背友情的人,很多呀,更何况朋友本人死了,却能奉养他的亲人,我看杜环的事迹,即使是古代那些被称做义烈之士的人也比不过他,可世俗之人常说现在人比不上古人,这不是在错怪天下的士人吗?(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司马光《资治通鉴》)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译文: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
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
(5)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