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解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 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战线从哪里到哪里?
南京
江阴
湖口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A.反动势力方面: 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 权垮台了。
返回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 海。进城部队为了不惊扰市民,露宿
街19头49。年5月27日农,民解踊放军跃进参入军上海
国统区国货统币区急剧人贬民值挤,兑人们黄不金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
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543万人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课后练习
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课后练习
瓮中捉鳖 猛虎掏心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东北全境
返回
黑山阻击战中的解放军炮兵阵地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锦州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示意图
2、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3、平津战役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1、渡江战役
1949、4、21
2、解放南京
三大战1役9视频49、4渡、江视频23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战略决战 胜利在望
蒋嫡系 基本被消灭 偏师要求

“求和” 声明

展 开
“停战和谈”


断绝援助 阴谋“和谈”

革命 进行
到底
中途换马
北平谈判
目的
国民党: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向解放军下 达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 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 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 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这个命令明 确指出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 么?
5、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 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挺进大别山: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作用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渡江战役: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统治。
板书设计: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和课后《邓小平不 坐黄包车》有关内 容,请你谈谈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认识。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1、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 18 课
教学设计:
1条主线:战略大决战的历史情境
2个重点:三大战役、解放南京 2个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
的意义
3个亮点: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过程、角色
扮演
1个高潮: 对国民党政权垮台原因的讨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组织活动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分析、体验解说
淮 海 战 役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返回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北平和平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返回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傅人作民义解部放军出举城行接入受城仪解式放军改编
动脑筋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解陈放毅战曾争说迅过速,取得胜民利工,是5与43人万民人群众 对使淮众结役人解海合用人一民放战右小民解、战役边车 支放人争推 前是《军民的出 统人淮获群全来计民海得众力的群战深踊支。厚跃持大的参分担牲小兵不军架畜车源开,。的支37。援086.8.解5万7万万放辆副头战争, 表》二,、说人说民人群民众群组织民船兵只,保卫85后00方只。 民众作解在用三放解。军、放打人战胜民争仗群中,众的夺大取力解支筹挑放前粮子战,争这29的就0..6胜能6亿万利保斤副。证返人回
战役 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 人数
历史意义
战役 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 人数
历史意义
辽沈战 1948年9-11


国民党的 主力基本
歼灭和改 上被消灭,
淮海战 1948年11月 编敌人 大大加速
役 至1949年1月 150多万 了人民解
人 平津战 1948年11月
役 至1949年1月
放战争在 全国的胜
解放东北全境
战 略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江
1948.11——1949.1 以南各省基础

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

1948.11——1949.1 基本解放

渡江战役
1949.4
捍卫领土完整 维护祖国统一
解放南京
1949.4.23
国民党政权垮台 (原因)
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波斯纳(美国)
(1)课堂实现“互动化”——思动、心动、手 动 (2)学习方式“探究化”——坚持以学生为 主体
利。
返回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 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 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 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 的范例。
1948年底的国内外形势
三 大 战 役 的
中共 国民党
E. 历史趋势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接受100万日军 武器装备 的装备,取得美 基本上是步枪
国大量武器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 小城镇、乡村、 分铁路交通线 偏远地区
返回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 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 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 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 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 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 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 的胜利。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
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 有哪些?引导学生从以下 四方面理解: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解放军兵 力在五大
孤立分散, 补给困难,
东北根据 地支援战 争物质力
战场中唯 或战或守 量雄厚,
一超过国 意图未定。 人民群众
民党军队。
踊跃参军
有利于华北、 华东作战, 以东北的工 业支援全国 的战争。
教材地位: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由弱转强把劣 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 取了战略大决战在全国的胜利。而国民党军队 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 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本课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地位很重要。让初中生认 识这一系列战役并从中感受领导人的雄才伟略 和人民的伟大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对知识、对社会 充满好奇与渴望,但缺乏相应的主动性,而又 不愿被动接受。
初二学生已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1946年6月 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①东北解放军 ②华北解放军 ③中原解放军 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北平 C.沈阳 D.徐州 4、从_1_9_4_8_年__9__月到_1_9_4_9年__1__月,人民 解放军发动了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和 平津战役
3、解放战争氛围哪几个阶段?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大决战
背景 1
敌我力量对比表(1948年8月)
部别
总 机动
兵力 兵力
人民 280 优于 解放军 万 敌军
国民党 365 不足 军队 万
装备
大为 改善 略占 优势
后方
巩固 危机 四伏
士气 高昂 低落
背景 2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 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 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 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 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 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 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 发动战略决战。
B.革命力量方面: 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 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 发生了根本变化。
渡江战役的意义 是什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 而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 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
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 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
因是什么?
A. 力量对比 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
解放军打仗勇敢,共产党得到人 B. 士气民心 民的拥护和支持
C. 政权性质
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 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 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D. 将帅素质 国民党指挥失当,毛泽东懂军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