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法规(20201127220330)
涉农法律法规有哪些
![涉农法律法规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76a70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c.png)
涉农法律法规有哪些涉农法律法规是指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权益保护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旨在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涉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涉农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法律法规1.土地管理法:确定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
2.土地承包法:明确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流转权。
3.农村土地执法法:规定了对农村土地执法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农村土地的管理和保护。
二、农业法律法规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上把控农产品质量。
2.农药管理法:规范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3.兽药管理法:规定兽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确保畜禽养殖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三、农村发展法律法规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和管理,维护农民权益。
2.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和支持农民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有关规定:明确了农民土地流转经营权的产生、变更、转让等事项。
四、农民权益保护法律法规1.农民工法: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促进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稳定。
2.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条例:规定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内容,促进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3.农村低保制度实施办法:确保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补贴。
五、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农药使用和施用技术规程:规定了农药的使用和施用技术要求,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危害。
2.兽禽屠宰场环境卫生标准:明确兽禽屠宰场的环境卫生标准,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办法: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和要求,保护农村环境。
综上所述,涉农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执行对于维护农民的权益,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将为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农政策法律法规
![三农政策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02ce7d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5.png)
引言:三农政策法律法规是指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改善等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律和法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农民和农村经济活动。
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三农政策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概述和正文内容两个部分来详细讨论这些政策法律法规。
概述: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改善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三农政策法律法规。
这些政策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涉及的领域包括农业支持、农村土地征收、农民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
正文内容:一、农业支持政策1.农业补贴政策a.直接补贴b.间接补贴c.农机购置补贴d.农业保险补贴2.种植业扶持政策a.农产品价格保护b.种植结构调整支持c.农业科技创新支持d.农产品加工支持二、农村土地征收政策1.农村土地征用及补偿a.土地征用程序b.征地补偿政策c.征地补偿支付方式d.征地补偿纠纷解决途径2.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a.承包期限延长政策b.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c.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政策d.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政策三、农民工保障政策1.养老保险政策a.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养老保险缴费政策c.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政策d.养老保险返还政策2.医疗保险政策a.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b.医疗保险支付政策c.医疗保险报销政策d.大病保险政策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1.农产品质量监督a.农产品质量检验制度b.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c.农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机制d.农产品质量安全证书发放2.农产品质量追溯a.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b.农产品追溯技术支持c.农产品追溯管理监督五、农村扶贫政策1.农村贫困人口救助政策a.农村低保制度b.扶贫搬迁政策c.特困人员救助政策2.农村产业扶贫政策a.农业产业化扶贫b.农村电商扶贫政策c.农村旅游扶贫政策总结:三农政策法律法规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改善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律和法规。
农村政策法规往届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村政策法规往届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f96e2cbb4cf7ec4bfed0b6.png)
农村政策法规往届试题及参考答案农村政策法规往届试题及参考答案《农村政策法规》往届试题及参考答案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农村行政、乡镇企业专业农村政策法规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农业产业化经营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农业法》对农业财政投入水平是如何规定的?2、农村土地承包中如何保护妇女的承包权益?3、节约使用土地的措施有哪些?4、简述森林的种类。
5、简述我国《民法通则》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6、简述《土地管理法》中征地补偿的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农业法》是从哪些方面保护农民权益的?2、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的责任是什么?农村政策法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业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结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多次增值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其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于第三人的行为。
3、物权:是指权利主体直接管理和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4、遗嘱继承: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里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
5、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答: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
《农业法》关于农业投入的水平是与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相联系的。
财政收入可以划分为经常性预算收入和建设性预算收入,为便于对农业财政投入进行监督,《农村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农村法律法规有哪些(一)
![农村法律法规有哪些(一)](https://img.taocdn.com/s3/m/b774ca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d.png)
农村法律法规有哪些(一)引言概述:农村法律法规是指针对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民权益、农村土地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这些法规的目的是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
本文主要介绍农村法律法规的一些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管理、农民合同、农业保护和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
正文:1. 土地管理:-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农民土地承包使用权的保护- 土地合作社的组建和管理- 土地流转和转让的规定-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征收程序和条件- 征收后农民的补偿安置措施- 土地收储政策的实施2. 农民合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管理- 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合作合同- 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流转合同- 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产品销售合同- 农民个体经济组织合同管理- 农民与个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租赁合同 - 农民与个体经济组织的生产加工合同 - 农民与个体经济组织的销售合同3. 农业保护:- 农药使用与环境保护- 农药使用前的登记与审批- 农药使用安全规范- 农药污染的环境治理和修复- 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农产品质量监管与标准- 农产品加工与包装的规范- 农产品流通与食品安全管理4. 农村社会治理:- 农村社会组织管理- 农村社团组织的登记与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与管理- 农村家庭农场的注册与运营- 农村社会公共服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 农村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总结:农村法律法规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土地管理、农民合同、农业保护和农村社会治理等。
这些法规的出台和执行,为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民权益以及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农村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国家关于农业农村的主要政策、法规
![国家关于农业农村的主要政策、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c210c52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3.png)
国家关于农业农村的主要政策、法规第一篇:国家关于农业农村的主要政策、法规国家关于“三农”的主要政策、法规选编2004年至2011年中央连续八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的关心和高度重视。
一、惠农政策宣传1、种粮农民良种补贴:按当年实际种植水稻面积,每亩补贴15元;种植小麦、玉米,每亩分别补贴10元,棉花15元/亩、油菜10元/亩、花生10元/亩、花生良种基地10元/亩、马铃薯原种100元/亩。
直接补贴给种植农户。
(中央政策)2、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中央资金的补贴率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单机补贴额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和大型联合收割机单机补贴达12万。
一户一年不超过一台。
(中央政策)3、退耕还林补助:2001年至2006年实施,每年每亩230元,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到期后在延长一轮,第二轮为每年每亩125元)(省政府政策)4、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每户补助1500元,农户自筹3000元。
(省政府政策)5、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省级重点贫困村,村平扶持1万元。
(省政府政策)6、动植物防疫:丹江口财政预算40万元动物防疫经费和40万元柑橘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对农村饲养的禽兽免费防疫,对柑橘病虫害防治。
(市政府政策)7、粮食直补:从省级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专项资金,按耕地面积和粮食面积等指标测算到各县市,由乡镇财政所直接发放到农户。
(省委、省政府政策)8、农资综合直补: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每年从中央财政列支农资综合补贴专款。
2010年补贴我省27.42亿元,直接补贴到农户,由财政厅操作。
(中央政策)9、家电下乡补贴:补贴家电产品销售价格的13%。
农户每年补贴不得超过1台。
(省政府政策)10、摩托下乡补贴:摩托车销售价格每辆5000元以下的,补贴13%,5000元以上的,定额补贴650元。
三农政策法律法规
![三农政策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d6700a2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0.png)
三农政策法律法规【三农政策法律法规】一、农业政策法律法规1、农业现代化法律法规1.1 农业生产法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1.3 农村土地管理法1.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1.5 农村扶贫开发法2、农业市场法律法规2.1 农业市场准入管理条例2.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改革试点管理办法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管理办法2.4 农业品种保护管理办法2.5 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办法3、农业经济合作法律法规3.1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3.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3.3 农村信用社法3.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法3.5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法4、农业生态环境法律法规4.1 农村环境保护法4.2 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4.3 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办法4.4 农药管理法4.5 农村生态建设补偿办法5、农村社会治理法律法规5.1 农民工权益保护法5.2 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法5.3 农村地区和农村居民点综合治理办法 5.4 农村社会保障法5.5 农村公用事业收费依法管理办法6、农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6.1 农村土地承包法6.2 农村土地流转权重构法6.3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法6.4 农村土地经营权出让和流转实施办法6.5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资产管理办法7、农村金融法律法规7.1 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会计制度7.2 农村信用社资本管理条例7.3 农村信用社业务管理办法7.4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基本规范7.5 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规范【附件】1、《农业生产证书样本》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会申请表》4、《农村金融机构审计报告表》5、《农村环境保护责任书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业生产法:指规定农业生产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的法律规范。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指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和农业生产者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3、农村土地管理法:指对农村土地的承包、流转、使用等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4、农村扶贫开发法:指为实现农村扶贫开发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农村政策法规第二讲
![农村政策法规第二讲](https://img.taocdn.com/s3/m/ea14240ba76e58fafbb00304.png)
农村政策法规
第二讲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
2
第二讲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
承包法概述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
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签订的 “大包干合同”,揭开了中国
营权流转提供了客观条件。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充分尊重农民土地 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是农 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挡在农村的一贯政策
第二讲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
农村政策法规
第二讲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可以是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 其他方式 转包,是指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 成员,由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的义务,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出租,是指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与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 的第三人,由第三人作为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任务,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了方便耕种和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 营权进行互换 转让,是指发包方同意,承包方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的农户,由该农户与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终止
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
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都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村土地承包法》所调整的土地不仅包括集体所有的土 地,还包括非集体所有的土地。这些土地是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 应予农业的土地。《土地管理法》按照土地的用途划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
![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240ffc4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3.png)
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1. 概述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是指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众多农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制定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民的权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2. 涉农法律法规涉农法律法规是国家关于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
其中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规范农业经营行为,保护农民的权益,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2.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是贯彻执行我国农村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根据该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独立经营权,可以自主决定经营管理活动。
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还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设立、组织形式、资金管理、分配方式等内容。
2.2 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根据该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稳定性和可继承性,农民在承包期限内享有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主决定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经营方式。
此外,农村土地承包法还规定了土地流转、土地退出等问题的处理办法。
2.3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是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而制定的法律。
根据该法,农村土地经营权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条件下流转,各承包方可以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流转的价格、期限和流转方式。
此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还规定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程序和管理办法。
3. 涉农政策涉农政策是国家为了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而制定的政策文件。
涉农政策的制定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村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着手,旨在促进农业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3.1 农业生产政策农业生产政策是指国家针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文件。
其中包括农业种植政策、农业养殖政策、农业机械化政策等。
农村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相关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414436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e.png)
农村相关法律法规农村相关法律法规一、农村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流转、征收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农村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可以通过出租、流转、转让等形式进行转移。
这样的规定促进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农村土地管理法还规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经营权的保护措施,保障了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是为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和管理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和组织形式。
根据该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还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利益分配、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规定有助于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为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合法财产权,不得侵犯。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期限为30年,并可延长。
此外,农村土地承包法还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转让、流转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规定有助于保障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动和集约利用。
四、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使用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根据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宅基地是农民的合法财产,具有所有权。
农民可以在宅基地上建房、种植果树、养殖等,但不得转让宅基地。
此外,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宅基地的承包、流转、征收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规定有助于保障农民在宅基地安居乐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宅基地的有效使用。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评估暂行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评估暂行办法是为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评估工作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6a8985bbe23482fb4da4c74.png)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农村政策与法规是农类高职院校农业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农科各专业的选修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农村基层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农业、农村工作,有社会责任感,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和组织生产的初步能力,对本专业的先进科学技术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宪法常识、民法、刑法、经济法、农业法、资源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基本掌握宪法常识,民法、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刑法基本常识,行政法的主要内容,与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乡镇企业法,与资源环保有关的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内容。
(四)课程结构二、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目的是使考生了解有关农村的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农业法》及其规定、农业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业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与法律制度、农村事务管理法律制度等重要内容。
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法学和政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获得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并对实际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课程内容要点第一章农业基本法律制度教学要求:1.识记农业法的概念;农业法的基本原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2.领会农业法的调整范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和特点;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关系;农业法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流通的基本规定和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的内容;《农业法》关于农民权益保护的主要制度和〈农业法〉关于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
电大《农村政策法规》答案
![电大《农村政策法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8fc00f0722192e4536f6c4.png)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注:由于辅导时间极其有限,作业不能讲解了,只能给出参考答案,学员对照课本并参考本参考答案给出的提示完成形成性考核册的作业,此作业可作为考试复习的参考。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农业法 p7页中下部2. 农业 p8页中上部3.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p15上部4. 农业产业化经营 p21最下部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p59最下部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p70中上部二、单项选择题1、C2、A3、C4、D5、B6、A7、B8、B9、C 10、D三、简答题1、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 P11中部2、农业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12-14页(一)至(五)黑标题3、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P28中部4、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35-37页黑标题5、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特点是什么? P44 最上部的小标题开始(1-4)6、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哪些途径? P71四个黑标题加必要的说明。
四、论述题1、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沿革的认识 p3 四个阶段(黑体字)2、你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哪些问题?参考P26 四个方面(1)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完善。
(2)农产品流通形式和营销主体单调,不够灵活,信息不够流畅。
(3)没有有效建立起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
中间环节多,费用高,地区封锁保护主义严重。
(4)农产品进口预警制度和进口损害救济制度建设不够完备。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农民专员合作社 p77下部2、财务会计制度 p103中上部3、农民专业合作社清算 p110中上部4、农产品质量安全 p117中下部5、市场准入 p123中部略靠上6、农产品标识是指用来明示农产品属性的信息标志。
它包括农产品的产地、价格、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是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农产品的重要信息。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0年重点支农政策!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0年重点支农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0f005b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9.png)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0年重点支农政策!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8.07•【字号】•【施行日期】2020.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0年重点支农政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要求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将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强化项目统筹整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便于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了解强农惠农政策,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现将2020年重点支农政策发布如下。
一、直接政策性补贴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再给予补贴。
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
各县(市、区)继续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确定补贴对象、补贴方式、补贴标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将补贴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的机制,引导农民自觉提升耕地地力。
2.农机购置补贴。
补贴对象为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对纳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符合标准的农用机具进行补贴,实行应补尽补,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农机深松、免耕播种、高效植保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支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新产品试点。
对贫困地区实施县全面满足需求,对补贴范围内机具全面敞开补贴。
对购买国内外农机产品一视同仁。
补贴额依据同档产品上年市场销售均价测算,原则上测算比例不超过30%。
3.渔业油价补贴。
补贴对象为国内合法且正常作业的渔船。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政策法规》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72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政策法规》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723)](https://img.taocdn.com/s3/m/74a5a2a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7.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政策法规》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72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农村土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2.渔业捕捞权:渔业捕捞权,是单位或个人享有的依法采集、捕捞、收获水生生物资源,以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3.用材林: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4.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处分的权利。
二、筒答题(第5、6小题13分,第7小题14分,共40分)5.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有哪些?答:(1)为成员提供生产、产品营销、市场信息、技术、业务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5分)(2)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4分)(3)代表木行业提出农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
(4分)'6.筒述家庭承包的特征有哪些?答:(1)承包方是特殊主体。
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3分)(2)承包关系期限长。
耕地、草地、林地的家庭承包分别为30年、30年至50年、30年至70年的承包期限。
(4分)(3)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属性。
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方式和经营权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承包方可以直接行使承包经营权并取得收益;承包方享有基于承包经营权的请求权,有权排除他人对其行使承包经营权的干涉。
(3分)(4)适用的原则是以公平原则为主。
(3分)7.简述村民自治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1)民主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村民权利平等、自治范围广泛、自治参与直接、自治效力有效益; (4分)(2)自治原则。
内容包括自己办自己的事、各种自治权利的实现、绝大多数人自治;(4分)(3)法制原则。
依法推进、依法建制、依法办事;(3分)(4)党的领导原则。
(3分)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8.论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有哪些?答:(1)转包。
农村政策法规基本知识
![农村政策法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9227e6aa98271fe910ef92e.png)
第一章 1.农业法的概念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农业法即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双层经营体制:集体统一经营、农民承包经营3.农业法的基本原则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
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4.科教兴农的原则。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5.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或者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第二章 1.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这一规定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它规范和调整的是农村土地。
但并不是全部农村土地二是这些土地的用途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
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至50 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至70 年,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
作出这种区分,主要是考虑不同性质土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差别较大。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1)使用承包地的权利(2)生产经营自主权(3)产品处臵权(4)收益权(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6)国家、集体建设征用、占用承包地,应给集体和承包方相应的补偿。
乡村振兴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政策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c5182fd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a.png)
乡村振兴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政策法规是指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繁荣、美丽、幸福的发展战略。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加强乡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关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等。
其中,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乡村振兴政策法规的基本法律。
该法着眼于加强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规定了国家、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此外,还有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扶持农民合作社、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培育乡村产业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政策法规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政策法规1
—、你是如何认识《农业法》及其基本原则的?(P1、p7 —p9)
答:《农业法》是农业法典,是一部具有农业与农村经济基本法律性质的,集国家在今后一
个阶段和农业经济政策大成的法律。
它的基本原则,不仅体现于农业法一部法律之中,而且对全部的农业法律法规,都具有普遍
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农业法的基本原则是
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
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4、科教兴农的原则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目前我国农业法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规定?
(见教材P12〜P13, 1——8)
答:目前我国农业法规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规定:1、为保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所制定的《农业法》;2、为加强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所制定的《土地管好法》、《森林法》、
《草原法》、《渔业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基本农田
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3、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制定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等行政法规;4、
为减少农业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制定了《防洪法》、《气象法》、《动物防疫法》、
《防汛条例》等行政法规;5、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制定了《种子法》、《农药管理
条例》等行政法规;6、为规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制定了《乡镇企业法》、《乡村集体所有
制企业条例》等行政法规;7、为规范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交易制定了《粮食收购条例》、《粮
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行政法规;8、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制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等行政法规。
三、简单介绍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P17—p18
答: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包括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从农民自发的以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发展到现在的不改变土地
集体所有,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
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
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农业法第五条规定,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四、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存在哪些问题?(p26 —27页)
答:(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是农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的
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落后、管理粗放、交易秩序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低,缺之规划等问
题;2、农产品流通中环节多、费用高以及个别地方实行地方圭寸锁限制农产品流通等问题,3、
是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食用安全缺少保证。
五、你认为我国目前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完备吗?你有何建议?(P29页)
答:应该说我国目前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比较完备的,问题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
门能把各项措施认认真真的落实到实处。
(我国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很突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跟本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仍然艰难。
)根据《农业法》的规定建议有:1、加强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对农民
实施收入补贴政策;2、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争取社会资金和外资对农业的支持;3、健全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4、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5、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衔接。
促进农
产品的出口;6、开展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服务。
7、做好减灾、抗灾、救灾的相关工作;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
农村法规作业2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
(PP47页)
答:(为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法》对耕地、草地、林地的家庭承包期限做了规定)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
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70年,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
作出这种区分,主要是考虑不同性质土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差别较大。
2、如何保护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
见教材P44〜P54自行组织整理。
参考: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
土地。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第二十六条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第二十七条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
下列土地应当用于调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给新增人口:
(一)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
(二)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
(三)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
第二十九条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可以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
第三十条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第三十一条规定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3、如何保护耕地资源?(p见教材P67〜P72自行组织整理)
参考:(《土地法》总则将‘十分针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定为我国的基本
国策)要从如下六个方面保护耕地资源: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有: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
耕地;2、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措施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3、实现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补偿制度;4、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5、实行保护土地与节约用地并举;6、按照总体规
划开发未利用土地。
4、按照《森林法》,森林是如何划分的?P75- 76
答:按照《森林法》第四条的规定,森林具体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
1、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按照本条第一项的规定,防护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以及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
2、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上用材林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
的竹林。
3、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5、草原利用的主要制度有哪些?(P90 —91页)
答:草原利用的主要制度有:1、落实草畜平衡制度。
从增草增畜、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入手,从根本上扭转超载过牧的局面,最终实现草畜平衡。
2、因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交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另外,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还应交纳草原植被恢复费。
国家将采取“ 之于草用之于草”的原则,利用所收取的草原植被恢复费,用于恢复草原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