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30c62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1.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剖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阿基米德原理”是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二节内容。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先用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获得的启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引入对浮力大小的研究。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阿基米德发现该原理的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再由学生动手探究后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把阿基米德原理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浮力的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浮力的延伸应用,又为第三节浮力的利用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也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难点,在本章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课标要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情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平衡、压力与压强、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测量方法等知识;经历了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对探究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缺乏系统的梳理、学习和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入教学,把生活实例作为课堂实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2.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力、弹力、重力、力的平衡、液体压强、浮力及测量方法等知识,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能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具有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的基础,及初步运用物理方法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式及适用条件。
2.科学思维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问题。
3.实验探究经历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同他人交流。
初中物理_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d172f3333d4b14e84246884.png)
课标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基本要求是:1、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对于第一个要求,可以从学生生活经历出发,先提出问题,经过猜想与假设,进而实验探究,明确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
对于第二个要求,要分为两块来进行学习,第一步要进行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过程,第二步是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后的应用,其中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是这节课的重点,更是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是第九章浮力中的重要内容,是第一节关于浮力的延伸,也是第三节物体的浮沉的基础。
在整个力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非常大的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前面一节《关于浮力》的情况下,对于浮力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应用弹簧测力计简单测量浮力,并且知道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产生的,浮力的大小变化也应该是由液体或气体的变化而引起,因而解决浮力大小跟什么有关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学生会有前所未有的困难,需要加强指导。
首先明确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目标和方法,进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行实验探究,最终达到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测练习♉⌧☞♉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其数学表达式是______,这个定律适用于液体和______.♉⌧☞♉2、将体积相等的软木球和铁球浸没在水中,在释放的瞬间,木球受到的浮力______铁球受到的浮力;当木球浮在水面,铁球沉底后,木球受到的浮力______铁球受到的浮力(选填“>”、“=”、“<”).♉⌧☞♉3、三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a、b、c分别浮在同种液体的液面上,如图所示,若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则这三个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5f7d7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1.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目标: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应用;2.理解浮力的原理和计算方法;3.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东西浮在水上,而有些东西沉入水中?-让学生思考一下,并提出自己的解释;-引入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
2.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公式;-解释为什么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量;-举例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实验演示(30分钟)-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实验板;-让学生在实验板上放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其浮力;-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
4.计算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计算浮力和物体的密度;-学生互相讨论答案,并在黑板上核对。
5.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并汇报给全班。
6.总结(10分钟)-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讲解、实验、计算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提问,也能互相讨论和合作。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实验环节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观察和归纳总结。
其次,在计算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掌握知识,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以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日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课堂难点进行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中的重点难点分析
![针对课堂难点进行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中的重点难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6026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5.png)
针对课堂难点进行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中的重点难点分析。
一、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知识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了解。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重量。
其实,阿基米德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比如说一个气球为什么能够漂浮在空气中,就是因为气球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它受到了空气的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的分析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分析,不仅需要进行物理实验,更需要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物理公式进行深入的解析和理解。
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重点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物理公式,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实际应用。
具体来说,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其公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注重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公式。
其中,液体密度和体积等物理量的解释是一个容易令学生混淆的难点。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大量的示范实验和生动形象的图像展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内容。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应用于物体的浮力计算、船舶的设计、气球的漂浮、以及气体的测定等领域。
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实例应用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针对阿基米德原理应用的教学难点,我们建议在教学中采用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实际问题应用的场景,从而逐渐形成对阿基米德原理应用的深入理解。
针对课堂难点进行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学生需要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不仅需要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实验和应用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如何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逐步拆解和解析,以及如何通过实践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
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们打开物理学的通向成功之门。
小学校本课程_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校本课程_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1368238762caaedc33d444.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
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情分析浮力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
在老版教材中,浮力的产生、称量法测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阿基米德原理归为一节内容,课堂容量大,知识点繁琐交错,学生很难理解透彻。
在新版教材中,巧妙的分为两节内容,第一节《浮力》使学生了解浮力存在及产生原因、通过实验理解称量法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为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实则为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以八年级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教材安排上更有层次感,循序渐进,避免生硬感,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浮力。
通过第一节《浮力》的教学,以及用手把易拉罐按入水中等实验做铺垫,学生很自然联想到石块所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水受到的重力有关,进而设计和进行实验,这就突破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关系这一难点。
当然,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需在课堂上做有效的技巧性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有关。
②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③能运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关系的实验。
经历探究的各个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3444b3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3.png)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第一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相等得出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阿基米德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一)、教学的重点: 探究认识V排=V浸。
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二、学情分析上节通过探究得到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本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教材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代替,使得决定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表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那么,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不难想到,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由于浮力的大小跟这两个因素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自然也跟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977d88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5.png)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阿基米德原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浮力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
它是浮力知识的核心,既是对前面所学浮力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面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测量浮力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
但是,对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学生还缺乏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理论推导方面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2)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浮力的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阿基米德原理 初稿
![阿基米德原理 初稿](https://img.taocdn.com/s3/m/cf97c75ec850ad02de80414e.png)
Add your text
平顶山学院
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法探讨:
自主性、能动性是人的各种潜能中最主要也是最高层次的潜 能,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主 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人格,“主体”参与是 现代教学论关注的要素 。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的自 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思考、探索、发现、 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认知结构, 预备知识的掌握情况,我班学生有自主学习、主动构建新知 识的能力。由此,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 法:即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主动建构新知识。启发引导学 生积极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 程。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 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平顶山学院
阿基米德原理
课堂检测
测王冠密度的题目在“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的故事中, 若王冠的质量为0.49N,浸没在水中称时,测力计示数为 4.5N.求: (1)王冠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王冠体积为多大? (3)王冠的密度是多少?王冠是否是纯金的?(金的密度是 17.3x103kg/m3) 前后呼应,体现从物理回归生活的理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总结 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 纳总结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努力使不同学习水平的 学生都有所收获。
L.O.G.O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
阿基米德原理
河南省平顶山学院 张连军
平顶山学院
阿基米德原理
1
教 材 分 析
2024年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5篇
![2024年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70b7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f.png)
2024年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5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这一节课是第九章的核心内容,又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
所以,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如下:(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二、说教法这一节课以启发性教学、讨论法、交流学习法、实验法,归纳法为主,并使用多媒体等工具辅助教学。
为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下列问题来明确实验步骤: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浮力大小怎样测量?③怎样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的`重力?④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三、说学法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实验基本技能,例如: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大小。
同时,他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认识浮力》,掌握了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
在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实验结论是可行的,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也能接受和完成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同时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
2、探究浮力的大小(1)猜想通过实验并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为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下列问题来明确实验步骤: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浮力大小怎样测量?③怎样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的重力?④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f5a4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d.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什么状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力量目标:能用已把握的学问,依据试验目的,设计、完成试验,得出试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试验力量,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3.情感目标:在观看试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育同学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浮力产生的缘由;设计试验,归纳出试验定律。
三、教具: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同学用:两人一组。
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
五、课时:1课时六、课型:试验探究课七、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叙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
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日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同学猜想假设,同学可能会有如下想法: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释疑:试验探究1(探究过程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 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图2、图3探究说明猜想①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 图4探究说明猜想②错误; 图5探究说明猜想③错误;图6探究说明猜想④错误,金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材分析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10a23eff00bed5b9f31dea.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材分析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历史背景,体会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有关应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二、物理思考
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合理推理能力.体会科学合理物理的思想.
三、解决问题
1.通过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体验发散思维的有趣性。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四、情感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物理说理的重要性。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疑点:灵活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段金梅老师利用“教材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学生成绩相比较”方法,对初中物理的内容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属于最难的一个知识点。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初中学生的思维大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来衡量, 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即这个阶段的思维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思维还要依靠物体、实物和能观察到的事物来进行, 不能仅仅依靠词语、假设等来进行。
基于以上认识,如何通过恰当地处理教材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材要求相对应是进行阿基米德原理有效教学的关键。
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课不同的出版社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
首先是人教版,本节处在第十章第二节的位置,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力的知识尤其是浮力,对这一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使得本章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有一个版本是沪科版,本节课处在第九章第二节的位置,在此之前也学习了力的基本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对浮力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总的来看两种不同的教材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位置处置还是可以的,前面所学习的内容都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浮力的典型实验研究方法。
即浮力的主要内容结束以后进行的物理实验研究。
体现了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首先让学生动手实验活动去体验浮力的存在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进而自然过渡到实验设计的环节,再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因为是实验探究的课程,本课题的探究需要用到较多的实验器材,需要学生动手实验,学校有专用物理实验室和本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用的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木块、石块、细线、橡皮泥、溢水杯、量筒、大烧杯、小桶、塑料瓶、水、酒精等。
教师演示用器材:铁架台、大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大小烧杯、溢水杯。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前面浮力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验的探究,了解实验探究中的浮力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可以自主提出猜想,主动进行小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表现出对物理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学生在探究中有交流与合作的愿望、热情。
重难点:
1、了解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更加直观的了解浮力,并且可以更好的区分并分析清物体处在液体不同位置时的受力。
三、学习者分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基本知识尤其是二力平衡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起这部分知识,以便后续的物体在液体中不同状态的受力分析,以得出浮力大小的基本公式。
通过学生们的前期经验,已经对浮力这一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但是还没有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体系。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浮力以及阿基米德原理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
该课题是探究教学,使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热情。
四、教学策略设计
首先引入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接触水面到完全侵入水中的浮力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并记录自己的猜想简单书写相应的步骤。
安排小组学生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的假设。
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让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
最后进行各个小组的结果讨论。
因为学生在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当中还存在很多的未知性的问题,所以老师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
使课堂顺利进行,尽量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相异构架现象,让学生对物理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