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各章试题及答案川大精品课第七章

合集下载

四川大学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选择题部分)

四川大学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选择题部分)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A.辩证法 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A. 古希腊哲学B. 近代欧洲哲学C. 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A. 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D.奥地利 C. 中国 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7章在线测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7章在线测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7章在线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7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57:30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 )。

A 、宿命论观点B 、天命论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基本类型是( )。

A 、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B 、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C 、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D 、私有制和公有制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

A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C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D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4、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 、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B 、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5、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 、生产工具的状况C 、劳动对象的利用D 、劳动者的思想觉悟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当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表现有( )。

A 、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B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C 、科技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加速度的趋势D、科技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E、科技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2、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

A、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后者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B、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后者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C、前者一般是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后者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D、前者不触及生产关象,后者触及生产关系E、前者只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后者涉及各领域3、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的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7章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7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 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

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

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

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到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到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B)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5.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C)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蕴含的哲理是:(B)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8.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A)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马克思理论与基础第7章例题及答案

马克思理论与基础第7章例题及答案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B)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2.“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是(D)A.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这里的“魔鬼”是指(B)A.科学技术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5.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6.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A.消灭利益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工业与农业差别7.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8.“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样的社会形式是指(B)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9.“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这一命题的本质内涵是(C)A.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在本质上融为一个阶级B.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在利益上没有差别C.工人阶级只有使整个社会彻底摆脱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才能彻底解放自己D.工人阶级的解放分为两步:首先解放其他阶级,最后解放自己10.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首要任务是(B)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D.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C)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1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14.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D)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社会主义社会15.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人民群众有当家作主的权利D.人民群众享有完全的自由16.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D)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B.工人运动的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D.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17.江泽民同志曾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C.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民族利益
D.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国际交往
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人的能动性 B.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实践能力
3.人的本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
5.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工具和目的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6.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 重性。这两重性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活动
D.由个人自己的选择决定的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 7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意的。
1.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指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
B.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的创造性活动
A.人既具有自然性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
D.人既有社会性又具有阶级性
7.社会形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2、3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3 )。

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⑷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2、4 )。

⑴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⑵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⑷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1、2、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七章 最新题库(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七章 最新题库(含答案)

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 巳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满分

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满分
A.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C
19.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 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满分:2.5 分
B. 世界运动有没有规律
C.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D. 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
E.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E
2.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变化发展的观点
E. 唯心主义的观点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C
17.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A.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 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 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B
18.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BD
3.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关系是( )。
A.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B. 高级运动形式是以低级运动形式为基础的
C. 高级运动形式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二元论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A
3.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答案7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答案7章

一单选题1.社会基本矛盾是(A)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D)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3.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4.暴力革命是指(D)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D社会革命的特殊形式5. 因为人们有选择能力,因此(D)A人们可以改造和消灭社会发展规律B人们可以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C人们可以超越主观条件的制约D人们可以发挥主体能动作用二多项选择题1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的表现有(ABE)A他们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理论依据B 他们推动无产阶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C他们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D他们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E他们能指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有(ABDE)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C一切服从群众的观点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E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3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ABDE)A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它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和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量变的动力C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它是解决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E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4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的有(BD)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C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E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决定、相互促进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CE)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不受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不受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E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判断题1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其选择的特定目标,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2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3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4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5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是、广泛×。

马克思哲学考试题和答案

马克思哲学考试题和答案

马克思哲学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抽象性D. 精神性答案:A2. 马克思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可感知性C. 可变性D. 可知性答案:A3. 马克思哲学认为,实践是()A.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分界线D.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答案:B4. 马克思哲学认为,社会存在是指()A.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B. 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C.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D.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的总和答案:D5. 马克思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是()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因素C. 社会存在的独立因素D. 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答案:A6. 马克思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C.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因素D. 社会历史发展的外部因素答案:A7. 马克思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C.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因素D. 社会历史发展的外部因素答案:A8. 马克思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C. 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D. 社会历史发展的外部因素答案:C9. 马克思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A. 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 社会历史的旁观者C. 社会历史的被动参与者D. 社会历史的决定者答案:A10. 马克思哲学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A. 个人决定社会B. 社会决定个人C. 个人与社会相互独立D.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哲学认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表现在()A. 它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B. 它是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C. 它是可以被人的意识所改变的D. 它是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创造的答案:A, B12. 马克思哲学认为,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 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B.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 科学实验D. 艺术创作答案:A, B, C, D13. 马克思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影响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独立答案:A, C14. 马克思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影响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独立答案:A, C15. 马克思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影响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独立答案:A,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

1.唯物主义熟悉论和唯心主义熟悉论的根本区别是〔〕A.唯物主义熟悉论是可知论,唯心主义熟悉是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熟悉论是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熟悉论是能动反映论C.唯物主义熟悉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熟悉路线,唯心主义熟悉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熟悉路线D.唯物主义熟悉论成认熟悉来源于实践,唯心主义熟悉论不成认熟悉来源于实践【参考答案】:C2.马克思主义的熟悉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A.具体化B.理论根底C.在实际工作中的表达D.理论形式【参考答案】:B3.实践高于理论的熟悉是由于实践具有〔〕.A.历史性的优点B.绝对性的优点C.直接现实性的优点D.相对性的优点【参考答案】:C4.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C5.人类熟悉开展的根本动力是〔〕.A.求知欲望B.好奇心理C.科学兴趣D.社会实践【参考答案】:D6.熟悉过程中意义更大的飞跃是〔〕A.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的飞跃B.从熟悉到实践的飞跃C.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熟悉的飞跃 D.从实践到熟悉的飞跃【参考答案】:B7.感觉是〔〕.A.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个别属性的反映B.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C.对许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D.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参考答案】:A8.实践作为检验熟悉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D.它具有社会历史性【参考答案】:B9.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参考答案】:D10.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的首要的和根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普通联系的观点【参考答案】:B11.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A.指出人们可能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C.把科学的实践引入熟悉论 D.指出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是辩证的统一【参考答案】:C12.熟悉的客体是〔〕.A.观念本身B.人的意识的创造物C.自然界的存在物D.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参考答案】:D13.感觉是熟悉的起点〔〕.A.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B.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只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参考答案】:D14.成认客观真理与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A.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B.同一个意思的问题C.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参考答案】:B15.真理的开展是一个〔〕.A.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B.主观真理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C. 真理和谬误相调合的过程D.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过程【参考答案】:D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唯物主义真理论B.主观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面上学真理论【参考答案】:B17.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观点是〔〕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B,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C.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参考答案】:B18.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参考答案】:D1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重属性B.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C.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D.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参考答案】:A2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熟悉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由于〔〕.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它是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参考答案】:D2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那么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说明了〔〕.A.实践是熟悉的根底和开展的动力B.科学开展的动力是人们的主观要求 C.理论科学不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D.所有科学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E.所有科学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参考答案】:AE22.列宁说:“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句话说明〔〕.A.感性熟悉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体是无关紧要的B.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C. 一切理论都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D.反映事物全体和本质的理性熟悉,更接近于客观真理 E.感性熟悉本身也就是科学的抽象【参考答案】:BD23.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是辩证的统一,由于〔〕.A.感性熟悉是理性熟悉的根底,没有感性熟悉,理性熟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B.理性熟悉就是感性熟悉的不断积累C.熟悉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熟悉上升为理性熟悉,把握事物开展的规律性 D.感性熟悉是不可靠的,理性熟悉才是可靠的 E.理性熟悉是抽象的、不可靠的,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参考答案】:AC24.由理性熟悉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A.理论要效劳于实践B.理论要指导实践C.熟悉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E.在实践中使理性熟悉得到检验【参考答案】:ABCDE25.〞公有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是〔〕.A.否认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绝对性C.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否认真理的有用性 E.否认真理的具体性【参考答案】:AE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熟悉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相互关系是〔〕A.熟悉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根底B.思想路线是熟悉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应用 C.政治路线决定思想路线 D.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E.熟悉论是政治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参考答案】:ABD27.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D.建立起各种社会关系并从而形成人类社会 E.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参考答案】:BDE28.以下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国家政权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阶级构成E.生产方式【参考答案】:BCE29.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开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由于地理环境〔〕A.不能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B.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更替 D.对社会开展的作用受生产力开展水平的制约 E.对社会开展的作用受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参考答案】:BCDE3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其表现是〔〕.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参考答案】:ACDE31.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那么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T.对F.错32.实践是指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T.对F.错【参考答案】:T33.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T.对 F.错【参考答案】:T34.熟悉的主体是指所有的人.T.对 F.错【参考答案】:F35.概念、判断、推理是所有熟悉的三种形式.T.对 F.错【参考答案】:F36.把“否认之否认〞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T.对 F.错【参考答案】:F37.马克思主义熟悉论是我党思想路线的理论根底.T.对 F.错38.历史观的根本问题是自然和社会的问题.T.对 F.错39.对社会开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自然条件的无可比较的富饶. T.对F.错【参考答案】:F4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T.对F.错【参考答案】:T。

四川大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四川大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四川大学政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客观性D. 动态性答案:A2.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源泉和动力B. 形式和状态C. 趋势和方向D. 结构和功能答案:A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以上都是答案:D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B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需要同不完善的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要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答案:B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为()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D. 以上都是答案:D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A.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以上都是答案:B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A. 共商共建共享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以上都是答案:A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C.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D. 新发展理念答案:A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是因为()A.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B. 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 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答案:ABC12.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艰苦奋斗答案:ABC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ABC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包括()A.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B.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 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D. 我国发展的战略布局答案:ABC1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A.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答案:AB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包括()A. 共商共建共享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互利共赢答案:ABCD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C.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D. 新发展理念答案:A18.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包括()A.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B. 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 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D. 法治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手段答案:ABCD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A.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B.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更加突出C.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D. 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答案:ABCD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为()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根本保证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哲四到七章答案

马哲四到七章答案

1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生产过剩。

发生经济危机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一片混乱。

(4 分)(2)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4 分)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其根本特点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P91 2⑴毛泽东对商品生产的认识的意义有:其一,他认为商品生产不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不是两种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商品生产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

其二,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商品生产,弥补自给性的生产的不足。

其三,希望通过商品生产,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其四,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⑵商品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可以提高社会的物质产品的供应量。

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是可贵的探索,还只是初步的,但后来没有坚持这一正确思想,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忽略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挫折。

P92 3(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管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

(2)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赞同威廉•配第所讲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

它们认为,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市场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财富即使用价值。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区别: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完整版)马哲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六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 B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2.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C )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3.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C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C、生产劳动D、气候变化4.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A、制造使用工具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具有思想意识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B )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环境D、社会意识6.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B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劳动发展史C、政治制度演变史D、宗教信仰变迁史7.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D )A、全部自然界B、劳动资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D )A、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9.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D )A、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B、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C、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D、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1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C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11.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D )A、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B、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C、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12.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D )A、人口多,密度大B、人口少,增长慢C、人口不增也不减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13.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D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5.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优劣C、人口增长的快慢D、社会风气的好坏16.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 )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A )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18.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A )A、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B、都不受社会条件的限制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19.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在于( B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20.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B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 BD )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性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手E、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2.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 CE )A、国家政权B、科学技术C、人口因素D、民族构成E、地理环境3.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 ACD )A、指的是生物圈B、指的是劳动资料C、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D、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E、指的是全部自然界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类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CD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场所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自然资源E、地理环境可以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5.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A.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B.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D.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可知论的认识观点3、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

A.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B.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性C.事物不同发展阶段间的不平衡性D.事物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间的不平衡性4、经济社会形态()。

A.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B.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程度划分C.是以如何进行产品分配划分D.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划分5、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

B.人在神的启迪下熟悉世界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6、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子7、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8、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C.政治和经济的矛盾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熟悉的矛盾同一9、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A.折衷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

A.形而上学观点B.折哀主义概念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11、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A.电脑的发展会超过人脑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12、人的本质在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一、单项目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 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 巳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B. 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13.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1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 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条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单项选择题答案]l. D 2.B 3.A 4.A 5.B 6.D 7. C 8. C 9.D 10.D 11.D 12.A 13.D 14.A 15.D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3.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马克思和思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5.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c. 可以用社会主又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矗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 )A.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c. 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 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7.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c.人们摆脱了旨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8.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9.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B.获得绝对自由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D. 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1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c. 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12.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c. 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1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B 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D.有其历史局限性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15. 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A.共产主义渺茫论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 2.ABC 3.ACD 4.BCD 5.ABCD 6. ABCD 7. BCD8.ABCD 9.CD lO.ABC 11.ABCD 12. BCD 13.BCD 14.ABCD15. BD三、辨析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答察要点]此观点正确。

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做出的评价。

马克思和思格斯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沦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严重缺陷:第一,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的规律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本质,他们是从道德情感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不承认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力量,宣扬天才论和唯心史观;第三,空想社会主义不懂得阶级斗争的意义,否认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因而无法找到变革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无产阶级尚未觉悟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解放人们的思想、启发人们的觉悟的积极作用。

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激化,无产阶级革命已经付诸实践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和缺陷就日益暴露出来。

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真正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自由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

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状态。

人类真正进入自由王国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都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一方面,必然王国和自由于国是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进入自由王国所需的条件是在必然王国中积累起来的,表现为在必然王国中劳动时间不断缩减,自由时间不断增加。

自由时间不断增加且得到合理的享用,人们在日益增加的自由时间中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

[答案要点]此观点不全面。

社会发展主要指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成果表现为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

社会发展是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断进化的过程。

促进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但却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任务和目标。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要实现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1. [材料1]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

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

(《列宁选集》第9卷,人民出版杜1995年版,第186页)[材料2]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材料3]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页)[材料4]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

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198页)[材料1]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杜1995年版,第198页)请回答:(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的?[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反对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主观愿望出发,详而又详地预测未来社会,他们只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社会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