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的应用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67be4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9.png)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新生儿是家庭的宝贝,他们的健康是每个父母最为关心的事情。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对于新生儿肺炎,目前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的不成熟,抗生素治疗可能会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产生,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抗生素治疗也可能不够有效。
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具有一定的效果,并且对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从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两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富含免疫球蛋白的血浆制品,在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以增加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一些研究显示,对于一些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新生儿肺炎,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的症状,缩短疾病的病程,降低病死率,且不会产生耐药性菌株。
在一项针对早产儿肺炎的研究中,结果显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组的患儿肺炎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且没有发生抗生素耐药性的情况,而常规抗生素治疗组的疗效相对较差,且出现了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株的产生。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于新生儿肺炎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对于那些由于特殊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病例,其疗效更为明显。
二、丙种球蛋白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除了在临床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之外,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还能够对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特别是针对外界病原体的应对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到各种感染的侵袭。
而通过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以增加患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患儿的抵抗力,从而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丙种球蛋白中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释放,加强机体的细胞介导和体液免疫应答,调节和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
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论文
![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062c46f7ec4afe04a1dfc8.png)
浅谈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0-0142-01摘要:igg是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约占机体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
1970年,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伴随血浆分离技术的发展出现。
ivig可作为一种免疫调节治疗方法来治疗许多炎性疾病、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ivig被广泛用于儿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多种继发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在免疫调节和防止感染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综述ivig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全身炎性疾病等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儿科临床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儿科1.静脉注射免疫球强白疗法的产生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的是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所产生。
按照给药途径可分为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
cohn等于1945年首次从人血浆中提纯免疫球蛋白采用低温乙醇提取法提出,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麻疹、甲型肝炎等。
1952年首先采用丙种球蛋白肌肉注射替代治疗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肌肉注射存在局部注射疼痛、次数不宜过多、用量不能过大、达有效浓度的时间长等局限性。
2o 世纪7o年代,人们研制出来剂量可加大、副作用小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
mg来自于正常人血浆。
人血浆内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 )、免疫球蛋白d (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5%一80%,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大多数抗菌、抗病毒抗体和抗毒素都为igg类。
近年来随着对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ivig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亦越来越广,且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也在逐渐规范化,下面就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2.ivig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细胞凋亡可由于ivig可结合补体而受到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受到调节、巨噬细胞、树枝状细胞、b淋巴细胞补体和其他效应细胞的作用,而在免疫介导异常的疾病这些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245ef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5.png)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摘要】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是治疗新生儿肺炎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从丙种球蛋白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影响、临床研究结果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究认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改善症状,并提升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肺炎的恶化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副作用较少且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研究可拓展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领域,为临庮患儿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新生儿肺炎、治疗效果、免疫功能、临床研究、副作用、安全性评估、作用机制、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肺炎是指在新生儿期间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尤其是呼吸道病原体。
目前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性治疗和临床对症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例如对于一些病原体抗药性的情况,治疗效果不佳。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新生儿肺炎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丙种球蛋白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其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
通过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将评估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实际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
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8a12289e314332386893dc.png)
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临床工作、参考近期文献,综述丙种球蛋白应用于儿科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丙种球蛋白对儿科感染性疾病及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能提供人工被动免疫保护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结论:丙种球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作为儿科感染疾病及与免疫有关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之一。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儿科临床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为免疫球蛋白G(IgG)制品,为一种具有调理中和作用的广谱抗病毒、抗菌的特异性抗体,静注后可迅速提高血液中IgG水平[1],现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感染性疾病及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就其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预防早产儿感染大量IgG于后期(>32周)经胎盘到胎儿,故早产儿严重的低免疫球蛋白状态,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易造成感染。
IVIG可增强免疫和抑制T细胞功能,作为新生儿预防和治疗感染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于早产儿生后3~5天内静滴IVIG 0.4~1.0g/kg,其后每周静滴1次,直至出院,能使早产儿感染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IVIG在新生儿体内具有良好耐受性且不妨碍免疫系统生理性成熟。
预防新生儿溶血注射IVIG,可避免或减少溶血病对新生儿的危害,有效致残和病死率,提高围产期质量。
有研究表明[2],丙种球蛋白早期干预新生儿溶血病,脐血总胆红素≥25.5ummol/L的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静脉滴入丙种球蛋白0.8g/(kg?日),1~2天,预防新生儿溶血效果显著。
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症为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引发生贫血、胆红素脑病等,将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手足徐动、听力或造成死亡。
大剂量的IVIG注入机体后将与免疫性抗体竞争结合红细胞,抑制自身抗体合成,可阻断Fc受体,抑制溶血過程,使胆红素产生减少而达到治疗目的[3]。
用法0.4g/(kg?日),连用3天;或1g/(kg?日),用1天。
静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静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0a793187c24028915fc39e.png)
1 2 安 慰性语言 .
每 一个 家庭 一旦 有人生病 家属都 有不
同程度的恐慌 、 忧虑 或悲伤 。 家属送病人到 医院求医 . 护士要 礼貌地接 待 , 用安 融性语 言对他们表示同情 、 解 . 理 给予支持 和帮助 , 使家属放 心的让病 人住院治疗 对新人院病人应采 用热情和蔼 、 俗易懂 的语 言舟绍 病 区情况 和住 院规则 , 通 介 绍同室病友 和 临床 医生及责 任护士 病 人熟悉 环境 , 让 以增
问题 要 耐 心 解 答 , 忌 简 单 化 语 言 人在 患 病 的 时候 , 切 总想 得 到 医 务 凡员 的 同情 、 心和 重 视 , 声 礼 貌 的 称 呼 使病 人 感 关 一
重视加强 自身语言的学 习和修养 , 垒面细致 了解病 人的动 态 心理 . 在护理 实践 中融汇 贯通祖 国丰富 的语 言知 识 . 不断 提 高 自己文化涵 养和语言表遮能力 , 以优 美的语言和 真诚的 态
强 病 人 的适 应 能力 。
王建 刚
岳
斌
( 肃 庆 阳 长 庆 局 马 岭 职 工 医院 ,4 1 3 甘 7 5 1
静 注丙种球蛋 白( G) I VI 为一种披动免疫抑制剂 . 注射后 可使机体获得 免疫 力而增 强免谴功能 , 已广泛应 用于 儿科 现
临床 , 其在治疗 与免疫 有关的疾病方 面取得 了显著效果 。 尤
洁、 寓情 、 幽默 。 1 1 礼貌性语 言 护 士每 天面临 的是千差 万别 的病 人, . 固 年龄 、 职业 、 文化 、 习惯 、 社会背景 不同 对护士的语 言反应也 不 同.所以护士语言必须讲 文明、 讲礼貌 , 言表达要 清晰 、 语 通俗 、 温和、 志度 热情 。如接待病 凡时 首先意识到服务对象 是病 人 , 动不便 , 行 疾病 缠身 , 精神相对脆弱 。对病人提 出的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的应用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66b1f1a32d7375a517800b.png)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的应用摘要: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分离提出的免疫球蛋白G(IgG),近年来,由于提炼生产和血浆内感染因子监测与杀灭技术的提高,国产IVIG已达到国家血的制品监查质量标准,可供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已应用IVIG治疗儿科多种疾病,疗效疗效良好,副作用少,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细胞因子;抗体1、丙种球蛋白的药理作用1.1 抗感染。
IVIG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
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抗CMV抗原多种功能,改善临床症状[1]。
1.2 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IVIG可以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炎性介质(IL-2.3.4.5.10)的分泌与产生.1.3 免疫调节作用。
IVIG对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提高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IVIG在临床上可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紫癜等疾病[2]。
2、丙种球蛋白的使用方法1.目前主要采取静脉注射。
2.肌肉注射起效缓慢,局部刺激性大,并发症多,故现多不用。
3、IVIG在儿科临床应用3.1治疗早产儿感染早产儿因胎盘转移输送的母体IgG不足,血清IgG水平较低,故可考虑用IVIG预防治疗,刘庭箱[3]等对30例重症感染的早产儿随机分为IG组及对照组各15例,IG组按0.5~1.0g/(kg.d)连用2天,IG组治疗1周后IgG均值从8.2g/L升至13.5g/L(P<0.01)。
而对照组治疗后均值仅为6.7g/L。
认为IG可明显提高体内IgG水平,在早产儿感染中疗效十分满意。
3.2血液系统疾病3.2.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VIG作用机制包括阻断网状内皮系统、免疫修饰的抗特异性抗体,常用剂量:400mg/kg.d,连用5天。
亦可用1000-2000mg/kg.d,用1-2天[5]。
3.2.2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死率高,大剂量IVIG可起到清除造成干细胞生长抑制的有关病毒的作用,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杀伤某些抑制干细胞生长的淋巴细胞克隆,与干扰素等淋巴因子结合,且去除对干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7]。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肺炎临床疗效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肺炎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892b93c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0.png)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肺炎临床疗效
背景:早产儿肺炎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危急症之一,给予合适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可以用于治疗早产儿肺炎。
本文旨在研究IVIG治疗早产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收集2009年至2021年间有关IVIG治疗早产儿肺炎的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经过筛选,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343例早产儿。
Meta分析结果显示,IVIG 治疗早产儿肺炎的总有效率为85.96%(95% CI: 81.09%-90.33%),分析表明,IVIG对于早产儿肺炎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并且我们的结果是可靠的,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IVIG治疗早产儿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早产儿肺炎的治愈率和预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4f27e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b.png)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性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
丙种球蛋
白是一种来源于血浆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具有很强的抗病
原体和抗炎作用。
对于新生儿肺炎患者,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快速提高患儿体内的抗体
水平,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有效清除病原体,减轻肺部炎症反应,促进肺部感染的康复。
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不仅能够直接清除病原体,缓解炎症反应,更重
要的是可以对患儿的免疫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
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在感染性疾病发生时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传播风险。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以通过输注抗体和免疫球蛋白,补充和增强新生儿体内的免疫功能,提高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还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调节免疫功能,平衡炎症反应,有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应对能力。
这种积极的影响不仅对于当前感染性疾病的
治疗有益,更能够对患儿的长期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显著的疗效和
积极的免疫调节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应用
丙种球蛋白制剂,提高其治疗效果,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临
床实践,进一步明确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更加精准的应用策略,
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静脉丙球的临床应用
![静脉丙球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133f7d87c24028915fc3db.png)
静脉丙球在儿科的临床应用静脉丙球的介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分离提出的免疫球蛋白G(IgG),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提炼生产和血浆内感染因子监测与杀灭技术的提高,国产IVIG已达到国家血的制品监查质量标准,可供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已应用IVIG治疗50多种疾病,疗效疗效良好,副作用少,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1952年首例报道原发性免疫缺陷病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以及反复感染病人以来,我们对该类疾病的理解、概念及治疗遗传性特殊抗体缺陷的产品取得显著的发展。
新的基因被研究证实,揭示了疾病的特异性。
从这例报道以来,免疫替代治疗被长期保留了下来。
抗体和人免疫缺陷有大量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组成。
尤其在近几年里,随着分子学和基因技术的应用已揭开了其中许多疾病,证实了B 细胞分化的紊乱、类别转换重组及不正常的特殊抗体的产生。
不管潜在的缺陷如何,重要的治疗停留于免疫球蛋白的替代治疗,时下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替代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IVIG产品相似性及差异性:最初的产品起源于Cohn fraction II 及由于高含量的I g G聚合体,他们只能用于肌肉注射,因此导致剂量受限,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对于预防感染是远远不够的。
1970S出现用于静脉注射的产品,使大量的患者使用后能维持稳定的高浓度的I g G 以抵抗感染,但最初副作用较多。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大量的产品不仅安全用于静脉注射,而且剂量可加大来提供更有效的预防感染。
1981年有人提出IVIG能重建ITP患者免疫功能,从此IVIG被广泛用于自身免疫。
在2004.10.20欧洲举行的免疫缺陷研究的第11次会议总结中,抗体的特异性、成熟缺陷、缺陷的质量、不同免疫球蛋白替代产品的比较及产品的安全被提出讨论。
通过多种手段的生产和管理减少了病原的传播,使丙球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广泛。
2. 丙种球蛋白的药理作用a.抗感染IVIG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9c07c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3.png)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摘要】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部病变,缩短疾病病程,还可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
通过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以促进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有效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重探索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最佳剂量和疗程,以及其对免疫功能的精细调节机制。
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新生儿、肺炎、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影响、调节、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目前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常规药物,但是部分病例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存在治疗困难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案。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菌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肺炎的症状,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目前对于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影响免疫功能的途径尚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以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
通过实验数据和文献分析,评估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策略,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改善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和提升免疫功能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临床指南。
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652181f0b4e767f5acfce2d.png)
性 单 核 细胞 增 多 症 等 , 并疗 效 确 切 。 治 疗 免 疫缺 陷病
作 为儿 科 感 染 疾 病 及 与 免 疫 有 关 疾 病 的
辅 助 治 疗 药物 之 一 。
硬肿症 , 尤其早产儿 由于体温调节 功
能差、 营养障碍 、 染为 引发该病 重要 原 感 因。静 脉注射 II V G直接作用 于致病 菌的
生 减 少 而 达 到 治 疗 目 的 。用 法 0 4/ . g ( g・日) 连 用 3天 ; 1/ k k , 或 g ( g・日) 用 ,
1天
治 疗 常 见 传 染 性 疾 病 目前 I I V G常用于治疗常见 的传 染性
治 疗 新 生儿 硬 肿 症
疾病 , : 如 重症手足 口病 、 麻疹 、 水痘 、 传染
疗 时与抗病毒药物具有协 同作用 , 减少患 儿 排 毒 量 和 缩 短 排 毒 期 限 。早 期 使 用 II V G减轻 毛细地阻止病情加重并减少住 院天 数。I I . g ( g・口) 静 脉 注 V G 0 4/ k , 射 , 用 3~ 连 5天 佐 治 毛 细 支 气 管 炎 , 疗 治
供 人 工被 动 免 疫 保 护 和 减 轻 症 状 的 作 用 。
结 论 : 种球 蛋 白 增 强机 体 免 疫 功 能 . 丙 可
剂量的 II V G注入机体后将 与免疫性抗 体 竞 争结 合红细胞 , 制 自身 抗体合 成 , 抑 可 阻断 F 受体 , c 抑制溶血过程 , 使胆红素产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f9b9793c1ec5da51e27026.png)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372增加其血流灌注量,对改善IUGR可能有明显的效果6消化系统国内研究表明,肠系膜神经丛,神经轴突和肠粘膜有NOS的分布,表明NO能保护胃肠粘膜.但当NO生成过剩时可导致肠道炎症和牯膜损害,外源性NO有促使胃肠遒平滑肌松弛的作用,应用NO抑制剂刚减弱平滑肌的松弛,食道下段刮约肌缺乏NOS则可致贲门失镪弛故有人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习惯性便秘,巨结肠综合征等也可能与患几平滑肌的NOS,NO性种经密度,No的分珏量及NO的敏感性等异常有关例NO还对胃肠枯膜有保护作用,以内毒素所致急性酾炎患儿中观察到应用能产生NO的药物氨基甲酰青霉胺可促使胃肠松弛排空+减轻毒素对眄粘膜的损{{i;用生胃酮可在体内释放NO保护胃粘膜,在溃疡性结晒炎患儿更证实NO有抑制白细胞向损伤部位移动,减少肠粘膜通透性,增强枯膜屏障功能,从而保护了肠枯膜的完整性.但其确切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7其他NO还有调节肾血流,保护肝细胞,促进胰细胞释直i[,和参与通过白细胞而技挥抗病毒,抗细胞内细菌感染,抗肿瘤等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作用.NO在过敏性紫癍(HSP)发病中既有细胞毒作用,叉有免疫调节作用.此可能与HSP的自限性有关蜘总之,随着对NO研究的不断深入,NO将会在儿科临床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lKiechteFL,MelinskiTNitrleOxideblochemistrypathophysi—ologyanddetection-AmJClinPathd,1993:100【3):5672刘敬.曹海英.吴广琴,等.新生儿缺氧缺血吐脑病血清IL-6,Antholo~yofMedicine.June2,90l,V o】20,No3TNF—o与NO的动志变化与临唐意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17343张姿英钱燕,社振浪等.内皮索和一氧化蒹在新生儿缺氧蛲血性脑病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9;37(6):3624华子瑜.丹华,巍宏.等吸入一氧化氟洁疗聃粪吸入综合征的实验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0I38(11):6925范雯.小儿哮喘身医学调查76例报告.搞床儿科杂志1g96}l4(6)=408华匡学杂志.1996I76(12):91811陈敦盘.部姜玉腑盘纽船一氧化氧台成静活性的删定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lf7):{0B12李进庭,李爱红.胡¨月显新生儿感船时血清一氧化氯的变化丑临床意义中国宴用儿科杂志.199611(5);29813M…】leM.G…F.Absenceofnitticoxide~vnthasemthestr0es0phgeJiunction0【pathientswhhachaiasinGaStroeR 【rology,1993,10|(Supp1)-550A14arkME.BaTAJ.SarrMG【ticoxidemediatesNANC inhibilionbydifferen【mechanisology.199.104:39815李融邓兵,王晓删,等.一氧化与I型辅助细胞因于在世敏性紫瘙中的作用中嘲宴用儿科杂志,]蛐9¨(3j:]47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自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537000)甘钦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含多价抗体的生物制品,主要成分为IgG,lgA及IgM极少.IVIG自7O年代东问世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效果满意.本文将IVIG在儿科临床应用现状介绍如下=1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映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CVID),婴儿暂时性低Ig血症设严莆的继发性抗体缺陷患儿常伴明显的I卫水平低下]:国内外资料表明,在免疫缺暗病中,中国儿童以IgG-缺陷为主,欧美儿童以IgG和IgG.缺陷为主.虽然血清lgG总量正常.但lgG业类如lgG和IgG显着低下.亦致患儿易患反复的感染,要用IVIG替代治疗,以预防和控制感染.IV1G的推荐剂量是150~200mg/kg,每隔3~4周用1次,使患儿血清IgG保持在4g/Ik为宜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如重度营养不良.IVIG每提g00~3,30mg/kg.静滴,2~3天重复1敬,共用2次使用1VIG后临床体征消退时问明显短于对照组,免疫指标基本忧复正常]=说明1V1G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低IgG血症.但纠正上述免疫功能的蚨陷,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及早产儿感染的作用m=国内学者认为新生lLIVIC-的适应亚为:(j)早产儿.预陆感染用250~500mg.,”kg.连用2天;(2)严重感染的足H儿.曰感染时连学20卷第3期Ig(;消耗及T细胞功能差l(3)足月小样儿放过期产儿也可呈现慨丙种球蛋白血症多数学者研究证明IVIG输注能立即产生高水平的抗体维度,能明显减少各种严重的皇f『『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辜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大制量IVIGf2g/kg)时.反而增加细苗的易感性和前死率,而小荆培(o5g/kg)不会使病死率增加推测可能是太剂量IVIG封闭了网状内皮系统井减低了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22新生儿龌氧娃血性脑病陈实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病程的48h内用IVIG(每次400--1000mg/kg一共l~3次),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其异常的原始反射,肌张力,意识障碍及惊厥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心肾功能受损,高胆红素血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2.3新生儿溶血摘兰燕肺炎,症状,体征消失比对照组快3--7天,井控制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或使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3.2病毒惑染的预防和治疗IVIG制剂含有广泛而有效的抗病毒抗体,对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预防病毒感染和早期病毒感染有较好效果】.其中对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台瞻病毒,甲肝,乙肝,麻疹,水痘,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早期应月jIVIG能提高免疫力,改善病情,剂量为200~500mg/kg.每周1次,共5次3.3严重全身患染及感染性体克耿荣等应用IVIG(4OOmg/kg.每日1次,共用1~3d)治疗严重垒身感染及感染性休克,1周后严重垒身感染组C反应蛋白,疾病严重度评分,脏器低灌注,血培养阳性率下降和病死率降低.感染性休克组休克持续时间,血乳酸,氧台指数和多系统脏器功能衰蝎发生率均有所下降.但病死率无明显改善.IVIG治疗感染的作用机制为:①抗体干扰致病微生物对靶细胞的攻击其途径可通过抗体封闭细菌或病毒连接靶细胞的受体;②抗体与病原结合或与病原分泌的毒索结台;@形成抗原抗体蔓台物,激活补体产生炎症.有利于消灭病原.4自身免痤性疾病4.1川崎病(KD)目前认为KD是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推测是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索A,链球菌外毒索A等活化cr)的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所致.临床研究证明单次大剂量1V1G[1~2g/kg.以2.5的浓度,在12~14h滴入或以5--6ml/(kg?h)速度滴入],在降温时间缩短,各项免礁指标饶复正常及冠脉损害机率减少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IVIG防治JIj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机理可373能与抑制单枝细瞻表达PDGF和减少内皮细胞亡有关伽.4.2血液病4.2.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应爿{IVIG治疗ITP后血小板数目增加.止血效果显着,但剂量大小与疗效无显着差异.若与徽索台用.可克服单用IVIG血小板在短期内下降的缺点可采用大剂量短疗程[400mg/(kg?d)]连用5灭.或中剂量长疗程[200mg/(kg?d)]连用5天.以后每周1次.1个月后再用1次【4.2.2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于宝辣Da]对13倒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瘴静注雨种球蛋自治疗+总量为2E ?400rag?kg_.?d’连用5天,均于第1剂丙种球蛋白应用24h后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至疗程结束后第5天达顶峰.4.2.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HIHA)日前主张采用IVIG500~1O00mg/(kg?d)进行治疗,认为较大剂量Dg/ (kg?d)]才能有效地封闭单桉巨噬系统Fc受体,这是由于HIHA患者通常脾脏肿大,提示单棱巨噬系统功能增强,同时HIHA患者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数目及受体对IgG的亲和力也有好转其机制可能是:(1)IVIG通过各种逮径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再乍与分化;(2)有利于解除淋巴克隆的调节破坏作用对正常造血的抑制.43支气管哮喘W[nnie等.0应用大剂量IVIG治疗支气管哮喘获得良好疗效.IVIG2g/(kg一次),每月1次共用6次,患者咳嗽,喘憋丑哮喘发作均大为缓解,肺功能明显改善,血清IgE降低,IgG亚娄恢复正常,对顽固的激素依赖性哮喘也有显着效果.44格林一巴利缔台扯(GBS)李海波报告用IVIG400mg/(kg?d),连用5天一治疗40倒GBS,发现颅神经麻痹,球麻痹,呼驶肌麻痹,阿肢麻痹,感觉障碍及四肢疼痛开始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2~3周.所有患儿于用药后1~2天开始恢复,特别是对球麻痹,呼吸肌麻痹及四肢麻痹疗效更显着.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能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使患儿减少气管切开的痛苦和危险,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4.5难治性癫痫日本学者认为难治性癫痫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对l6倒难治性癫痫采用IV1G治疗+观察发现婴儿痉挛症,强直阵挛型发作和Lennox综合征是1VIO适应症.其中以特发眭罂儿痉挛症疗效最佳.起病2年内特别是3十月内应H1VIG疗效好=推测IVIG抗痉挛的机制为:374I通过免疫机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一从而起抗惊厥作用4.6斯约氏综告征(STS)本病是渗出性多形红斑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类型.国外学者认为-”在其他对症治疗无效时采用IVIG500mg/kg.连用4天,24h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停用1天后出院,随访1年仍无任何症状{.7重症肌无力症(MG)黄德仁Exc]总结丁6o倒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68.3.剂量0.2~0.98/(kg—d)共5~6天?多数病人在2周内显效,患者一般状况好转,肌力增加,扰胆碱酯酶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减少,机制为:(1)提高MG血循环中lgG水平.干扰补体激活过程,保护nAchR(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免遭破坏{(2)干扰nAchR—Ab(抗nAchR受体)Fc段与Fc受体阳性细胞结合,减轻突触后膜局部反应;(3)抑制nAchR—Ab的合成与分泌.阻断nAchR—Ab与nAchR的结合.4.8系统性虹斑琅疮(SLE)吴风岐等用IVIG和甲基强的松龙或环磷酰胺治疗重症SLE,IVIG按400rag/(kg?d)连用3~5d.后每个月用1次IVIG2.5~5g.连续3~5个月,在降低sIJE活动性指数计分,血尿及蛋白尿消失,抗棱抗体(ANA)及抗ds—DNA阴转率和降低院内感染率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组IVIG治疗sIJE的机制可能为:①I的Fc封闭巨噬细胞和B细胞和Fc受体.从而反馈性抑制B细胞合成自身抗体,终止免疫应答;②选择性直接作用于T细胞亚群CD8,使之活化增加,从而抑制B细胞分化和抗体的合成I③通过独特型一抗独特型反应. 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或感染性抗原作用,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随后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i④充当活化补体成分的受体,防止补体介导性免疫损伤@消除肾组织免疫复合物.5IVIG的副作用目前生产的低PHIVIG为第三代产品,既保持了IgG分子的完整性和Fc段的功能,叉解离了Tg的聚合体9o上是以单体存在,这就消除了制剂激活补体的副作用由于制剂中加Adetergent灭活了病毒,消除了污染,因此使用IVIG是安全的.副作用一般为轻度不适,发生率达s~l2]原发性免疫缺陷患儿发生副作用的频率比一般人高主要是发热,寒战,颈背疼痛皮疹,心悸气促,血压下降,抽搐和昏迷等.致溶血性贫血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维发无菌性脑膜毙也有报道多数副作用通过减慢滴速或给子阿斯匹林,苯海拉明即可消失若发生哮喘,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应使用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救健康儿童反复应用可抑制自身Ig合成.因而不可滥用.大剂量IVIG治疗可增加血浆粘滞度和红细胞凝集,对有心输出量减少或/和动脉硬化的患者有引起心肌l缺血或梗阻的危险参考文献1Buek[eyRHBreakthroughsintheunderstandingandtherapyof primary…㈣de6…cvPedlatrC1;nNorthAm?1994t41(4)66j~690Antho[ogyofMedicne.June2001,V ot20,No.32荆思赵,郝天文,陈冬梅.等重度营养不良台并感染患儿静注丙种球蛋白}}f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中国实用儿科杂志r1995,10【4):2359GaurS,KesarwalaH,GavaiM,etaI_C1iniea[immunologyand】nfectiousdiseases.PediatrC[inNorthAm,1994,41(4):745~78Z4刘庭湘,吴仕孝,王改花,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自治疗早产儿感染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I998.34(2):1195陈实,扬诌强.李或荒.等静脉注射免症球蛋自治疗新生儿砍氧映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免疫机理研究中华儿科杂志.0000,38【3):14O6兰燕灵,温平城,张志哲,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自治疗新生儿AgO溶血22例疗效观察.中国小儿血液.2000.8(3):1277粱东,贾飞勇.鲁继荣.等.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请疗毛蛔支气管盘疗效与实畦室观察.白求思医科大学学报,1998.24 (1):598粱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4,9【5):2659耻荣,陈贤捕,樊寻梅,等.静注丙种球蛋白亍自疗严重全身感染和感染哇休克的临床研究,’bJL急救医学,2000,7(4):18310NewburgerJW.TreatmentofKawasak[diseaseLancet,1996r347【9009):112811王宏伟,程佩置.王毕.丙种球蛋白防治川崎病井发冠状动眯病变的机理探讨中华儿科杂志.1998,36(8):34912佟莉贞.何丽雅.赖冬渡.静脉精注丙种球蛋白和地塞术橙推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扳晴少性紫瘴.实甩医学杂志.1997,19(9):59710于宝妹.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铁道医学,1096.24(5).26014廖清奎,贾苍松.太剂量免疰球蛋白辖注在儿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4):1g015扬水葱.张家馨.张宝琴.静注丙种球蛋白联台治疗8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疗裁观察中国宴用儿科杂志,1996.11(2):10518WinnieGB.CowanRG.WadeNAIntravenousimmuneglobu—llntreatmentofpu[monaryexacerbationsincysticfibrosis.Jdiatr.1989.114(2).309~91417李海波.何沛坤.李春怀.静眯}I苛洼丙种球蛋白浩疗格林——巴利综台征的探寸中国实用JLN-杂志.1996,11(2):931B华岳译.小儿瘴瘸的免疰球蛋白疗法.国外医学儿科学丹册, 1986;10(3):14219张伊璜捕.输注IV1G浩疗斯锄综台征.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6,23(2):11200黄德仁静脉太剂量免疫球蛋白{台疗重症肌无的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瘸学神经外科分册,1992,19(4):172z1吴凤岐,何晓琥.静彤听,等.静脉注射太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冲击冶疗儿童系统哇红斑狼疮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4222赵武述.陈仁,卞志强现代幅床免疫学.北京人民军医}}} 版社,1994:66823熊各秀规.小原敏生.中进博史免疫々-口7IJ静注忙土E考主岛忆无菌性髓疃炎发症L川崎病1例日车小儿科学会杂志,1995.99(6):1120。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3c7a4f84868762cbaed508.png)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重庆市开县妇幼保健院重庆开县 405499)【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方法:回顾临床工作并参考近期文献,阐述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结果:丙种球蛋白对儿科的感染性疾病和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可以提供人工被动免疫保护,并且有减轻症状的临床效果。
结论:丙种球蛋白会使机体获得免疫,增强儿童的免疫功能,可以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系统有关疾病治疗的辅助药物。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儿科临床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从上千份供体混合的血浆中分离制备得到的免疫球蛋G制品【1】,其中含有广谱抗细菌和抗病毒的lgG抗体,在注射后可使机体提高受试者血液中的lgG抗体含量,从而增强免疫功能,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特别是在治疗和免疫有关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丙种球蛋白作为预防用药:1.1预防早产儿感染胎儿的lgG在孕周34周开始,由母体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2】。
丙种球蛋白是常规预防感染替代治疗及治疗感染的手段。
新生儿可以良好耐受丙种球蛋白,并且不会妨碍其他免疫系统的生理成熟。
预防用量为400mg/kg/次,每4周1次,治疗周期直到胎龄40周。
如果合并感染的早产儿可按照500mg/kg/次,体重<1kg按照900mg/kg/次,体重<1.5kg按照700mg/kg/次,1.2预防新生儿溶血早期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可降低或者避免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对新生儿的危害,从而降低婴儿致残和致死率。
新生儿溶血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早期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取婴儿脐血做血液学检查,总胆红素达到25.5umol/L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24h内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800mg/kg/d,疗程1-2天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的发生。
2丙种球蛋白作为治疗用药2.1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症是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严重的患者可以引起贫血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3】。
静脉丙球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静脉丙球在儿科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491b9c80eb6294dd886caf.png)
12
康宝集团
补体系统激活是抗体介导组织破坏的一种机制,主 要是在补体激活过程中,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AC), MAC参与细胞溶解效应。
皮肌炎是补体依赖的微血管病变,病理机制涉及C3 补体的激活、MAC在肌内膜毛细血管上的沉积。 IVIg可抑制补体摄取,阻止肌内膜毛细血管上 MAC(C5b-9)的形成和沉积。
18
康宝集团
IVIG可以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敏感性,协同糖皮 质激素抑制淋巴细胞活化而减轻免疫反应。
大剂量IVIG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系统性硬皮病比 单独使用类固醇或IVIG有更好的疗效,主要是提高 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敏感性。
19
康宝集团
细胞间黏附分子l是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的配体, IVIG能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细胞间黏附 分子I与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结合受影响,淋巴 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的表达也受到抑制。
27
康宝集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陆丹芳、童笑梅在《国际儿科杂志》 2011年7月38卷第4期P325-328上撰文指出:
尽管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仍很高,免疫及辅助疗法已成为能减少新生儿败血症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生儿生后28天内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 殖、产生毒素造成系统性感染,是新生儿期的危重病症。
3. IVIG免疫治疗的强大免疫调节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
* 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 * 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 * 心血管、内分泌疾病 * 呼吸、泌尿
系统疾病 * 结缔组织和皮肤等疾病
4. 新适应症不断在增加
3
康宝集团
免疫球蛋白国内用量仅为3g/千人; 美国免疫球蛋用量为108g/千人; 全球免疫球蛋白用量2006年的78.2吨,2016年预
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b756bc3a76e58fafbb0036e.png)
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IVIG对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加用IVIG观察临床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51.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静脉丙种球蛋白小儿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
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目前无特异的治疗方法。
2010年3月~2010年8月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0年8月在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随机抽取75例,均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
所选患儿均有发热、皮疹、纳差、嗜睡等症状。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个月~4岁。
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6个月~4.5岁。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加用静脈丙种球蛋白1g/(kg·日),共2天。
对照组不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疗效评定标准(自拟):①显效:治疗2天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如体温正常,疱疹减少,食欲及精神好;②好转:治疗2天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热峰降低,食欲及精神好转,或无加重。
③无效:治疗2天内热峰渐高,疱疹增多,或出现心、脑、肺等并发症。
显效与好转均视为有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和5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果见表1。
讨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的应用进展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3caebd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1.png)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的应用进展
胡建邦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2(004)011
【摘要】70年代末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 IVIG) 问世 , 能在短期内使血循环中IgG浓度高达正常水平的 3~ 6倍 , 从而提高了抗感染效果 , 在血浆高浓度 IgG情况下 , 还发现 IVIG有免疫调节作用 , 从此 IVIG不仅用于抗感染 , 也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 近年来 , IVIG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其中治疗川崎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剂量、疗程已有了较成熟的方案 . 现将其在儿科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
【总页数】2页(P879-880)
【作者】胡建邦
【作者单位】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科重症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J], 方润婷;谢志超;袁庆春
2.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科重症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J], 龙江艳
3.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科重症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J], 薛彦锐
4.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中的应用 [J], 胡国锋
5.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儿科重症感染患儿的疗效研究 [J], 林秀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的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分离提出的免疫球蛋白G(IgG)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提炼生产和血浆内感染因子监测与杀灭技术的提高,国产IVIG已达到国家血的制品监查质量标准,可供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已应用IVIG治疗50多种疾病,疗效疗效良好,副作用少,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丙种球蛋白的药理作用1 抗感染IVIG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
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抗CMV抗原多种功能,IVIG中还存在抗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SPD-A)和抗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可直接中和毒素使其血浓度下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2.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IVIG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炎性介质(IL -2.3.4.5.10和TNF-â)的分泌与产生,IVIG中有特异性抗IL-1、LI-6、IL -8和TNF抗体,可直接中和这些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使其血中浓度下降IVIG中大量IgG的Fc段可与吞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其不能与自身抗体以及相应的细胞因子结合,吞噬细胞不被激活,故使机体组织和细胞不受破坏3.免疫调节作用IVIG对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提高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大量IgG可与患者血中抗原结合,改变其比例,使免疫复合物分子变小,不易沉积,从而避免补体激活沉积后产生的免疫性血管内炎症故IVIG在临床上可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二、丙种球蛋白的投药方法1.目前主要采取静脉注射的方法2.肌肉注射其容量有限,并起效缓慢,局局部刺激性大,现多不用。
三、IVIG的临床应用1.细菌感染性疾病a.新生儿及早产儿败血症早产儿因胎盘转移输送的母体IgG不足,血清IgG水平较低,故可考虑用IVIG预防治疗方法:新生儿细菌感500mg/kg.d,每周一次。
共4次早产儿细菌感染500-750mg/kg.d.每2周1次,共3次b.烧伤脓毒败血症细菌所致的脓毒败血症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烧伤面积的烧伤后的时间在关,烧伤后48小时内IgG水平下降,主要与IgG的分解有关,而与合成速度无关。
常用剂量为400mg-750mg/kg.d2.病毒感染a.巨细胞病毒感染IVIG能防止或缓解病毒感染,尤其对巨细胞病毒感染为著常用方法400-500mg/kg.d,每周1次,连用4-8周b.其它病毒感染IVIG对埃可病毒、EB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感染有治疗作用,可使症状得到缓解常用方法:200-300mg/kg.次,2-3天重复1次,共2次3.血液系统疾病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VIG通过干扰对被抗体覆盖的血小板脾脏FC受体介导的免疫清除过程而起作用,其它作用机制包括阻断网状内皮系统、免疫修饰的抗特异性抗体常用剂量:400mg/kg.d,连用5天。
亦可用1000-2000mg/kg.d,用1-2天。
b.粒细胞减少症IVIG通过阻断FC受体及减少抗中性粒细胞抗菌受体的合成而起作用,IVIG可改善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性,对抗抗中性细胞抗体常用剂量:400mg/kg.d,用1-3天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是治疗自体免疫性溶血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由IgG型溶血性抗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效果尤为显著剂量:1000mg/kg.d,每2天1次,共2次或400mg/kg.d,连用5天。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IVIG能有效的降低感染,改善出血和贫血症状,使病情得到好转剂量:400mg/kg.d,每隔3周1次,共6次e.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急性再障预后差,病死率高,大剂量IVIG可起到清除侵入骨髓干细胞及微环境中造成干细胞生长抑制的有关病毒的作用,并有可能清除造成部分再障发病的病毒感染,并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杀伤某些抑制干细胞生长的淋巴细胞克隆,与干扰素等淋巴因子结合,去除对干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常用剂量:1000mg/kg.d,每4周1次,显效后延长间隔时间,共4-10次。
4.结缔组织病a.川畸病早期使用IVIG能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并能显著减少发热及急性期反应的实验室异常指标,有迅速的全身抗炎作用,常用剂量400mg/kg.d,连用5天,或2000mg/kg.d,只用1次,如无效可追加1次,追加剂量为1000mg/kgb.系统性红斑狼疮(SLE)IVIG对严重急性期SLE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使病情得到持续的缓解,但对慢性病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常用剂量150-400mg/kg.次,连续2-5天。
5.病毒性心肌炎IVIG通过共特异性中和抗体而实现保护心肌的作用,并可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使其不发生炎性病变,但其治疗方案和安全性尚须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探讨6.难治性肾病综合症有人采用IVIG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剂量为200-300mg/kg.d,连用5天为1 疗程,间隔10天再重复1个疗程,对消除尿蛋白及浮肿有较好的疗效。
7.神经系统疾病a.癫痫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某些癫痫患儿存在着免疫状态异常的现象,IVIG通过免疫调节机制而起治疗作用。
低温乙醇处理后的人血丙种球蛋白含有补体结合物质的FC段,具有较好的抗惊厥作用。
常用剂量:400mg/kg.d分别在第1、15、21天静滴,多数病例在治疗2个月内癫痫发作完全控制,b.重症肌无力(MG)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治疗包括用抗胆碱酯酶和延长运动肌终板的信号以及免疫抑制疗法。
临床研究,IVIG可导致神经方面的改善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降低。
常用剂量:150mg/kg.d,每日1次,共3-5次。
c.格林-巴利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免疫反应参与的疾病,据报道血浆交换或IVIG可使病情得到缓解,特别对重症病例IVIG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剂量:150-500mg/kg.d,共3-5天d.多发性硬化(MS)M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脱髓鞘病,而且免疫因素起一定的作用,因此应用IVIG后可使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得到迅速好转。
常用剂量:150-500mg/kg.d,每周1次或4周1次8.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开始时血清中出现胰岛细胞特异性自身抗体,IVIG可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常规治疗的辅助疗法,可使病情得到长时间的部分缓解。
常用剂量:150mg/kg.d,3-5次为1疗程9.大疱性新生儿脓疱症大疱性新生儿脓疱症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发疱性疾病,由识别基底抗原的自身抗体所导致,常规治疗主要为免疫抑制剂和类固醇治疗IVIG可得到迅速但暂短的疗效,若与类固醇联用则其效果较佳。
常用剂量:150-500mg/kg.d,3-5天为1疗程10.艾滋病艾滋病患儿因机体抵抗力低下,IVIG可起到预防严重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作用,使败血症发生率减少,存活率上升常用剂量:400mg/kg.d,每3周1次。
四、IVIG疗法的副作用与对策1.副作用a.过敏反应发生率:1-15%,若用量>1g/kg,副作用增多表现:多在输液30分钟内出现,表现为暂时性发热、畏寒、及皮肤潮红、胸闷、心悸、恶心或呕吐,极少数发生哮喘与过敏性休克在原发性IgA缺乏症患儿,因其血清中存在IgE和IgG同型抗IgA抗体,IVIG中多少含有IgA,故静点IVIG时易导致严重过敏性休克,故此类患儿不宜使用IVIG。
b.并发感染国外报道应用IVIG可产生丙肝、非感染性脑膜炎、艾滋病、急性溶血和肾功能减退,国内尚无如此严重的副作用报告2.对策a.控制IVIG的输注速度和剂量推荐静脉点滴2.5%浓度的IVIG溶液以0.5-5.0mg/kg.min为宜。
每天剂量为400mg/kg.如病种与病情需超大剂量(>1.0g/kg.d)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随时调整点滴速度与剂量,必要时用地塞米松2.5-5.0mg/次静注缓解。
b.预防过敏反应:对有各种过敏史患儿,用IVIG前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或地塞米松预防十分必要。
c.严格掌握适应症,在了解该病发病机理基础上,选择性地应用IVIG。
在常规治疗该病有效时,亦不首选IVIG,因该药价昂贵,无原则地应用,也增加副作用的机会。
d.加强IVIG生产提炼技术,继续巩固与加强对感染因子的监测与杀灭措施,并能制备出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如CMV-IVIG、抗â溶血性链球菌-IVIG、抗RSV-IVIG等,通过补充针对性单克隆抗体,就可进一步减少剂量,提高疗效,并可减少副作用。
白蛋白系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的血浆为原料,采用改良Cohn氏低温乙醇分离法精制提炼,经60℃10小时灭活病毒后制成。
原料血浆经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艾滋病毒(HIV)抗体,梅毒、转氨酶检测均呈阴性。
成品内所含蛋白质中96%以上为白蛋白,含适量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适应性]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
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药理作用]1.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
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运输及解毒: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3.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禁忌]1.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
2.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
3.严重贫血患者。
4.肾功能不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