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措施
“文化强国”视角下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
“文化强国”视角下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摘要】本文从“文化强国”视角出发,探讨了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相关议题。
首先介绍了文化服务贸易的概念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然后分析了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发展机遇和挑战。
进一步探讨了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强调了加快推进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以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并实现文化强国目标。
文章旨在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强国。
【关键词】文化服务贸易、文化强国、发展现状、背景、政策支持、机遇、挑战、发展路径、推进、提升、软实力、实现目标。
1. 引言1.1 文化服务贸易的概念文化服务贸易是指通过跨境交易以及国际合作方式传播、推广和交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这包括文化创意产品的输出、文化娱乐表演的交流、文化旅游的推广、文化教育的合作等多种形式。
文化服务贸易是文化产业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服务贸易的概念涵盖了广泛的文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影视、音乐、文学、艺术、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产品。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文化服务贸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形式,而是向线上、跨境的方向发展。
这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跨国流通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与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服务贸易正在成为国家间交流合作的新动力,也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新平台。
1.2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文化服务贸易也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我国文化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逐年增长,2019年文化服务贸易出口额超过300亿美元,进口额超过100亿美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浅析如何提升文化竞争力
浅析如何提升文化竞争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成为国家的软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因此,提升文化竞争力成为了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文化交流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浅析,以期为提升文化竞争力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指用文化与创意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
文化产业可以创造就业,扩大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
第一条道路是推进文化产业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与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条道路是搭建一系列符合时代特征的平台体系,注重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条道路是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项目合作,引领世界文化发展趋势。
二、推进文化创意文化创意是指以文化、创意以及商业元素为基础,将创意的产品、服务、品牌和技术转化为市场价值的活动。
文化创意是我们创造竞争力的新领域,它既有利于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又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最佳渠道。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设计和信息技术,因此,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是提高文化创意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三、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借助各种手段为促进两国文化推进和两国人民友好交流作贡献。
在加强文化交流方面,应该优化文化交流的要素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文化交流活动,提高文化交流水平。
通过建立展示和交流平台、组织文化交流项目、举办文化艺术节以及举办文化交流论坛等方式,加强与世界各国间文化交流合作。
四、深化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国民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
应该加强文化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文化教育宣传,加强文化知识和文化包容力的互动教育。
通过推进文化教育工作,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文化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播。
因此,提升我们的文化竞争力,需要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积极建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尊,推动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文化交流以及文化教育全方位协同发展,用综合的、整体性的方法去打造一个充满创造力、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强国在新的时代中,为国家在文化领域领先世界走在前列创造条件和保障。
“文化强国”视角下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
“文化强国”视角下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服务贸易也在逐步兴起。
作为文化强国的目标之一,我国对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
本文将从“文化强国”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分析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文化服务贸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总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文化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13亿美元,同比增长7.9%。
在文化服务贸易中,文化创意产业占据了重要地位。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我国的电影、动漫、音乐、设计等板块逐渐成为国际上的热门文化产品,带动了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在文化服务贸易方面也加大了对外合作力度,促进了我国文化产品向国际市场的输出。
我国政府对文化服务贸易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和《服务贸易发展规划》中都提出了支持加强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措施,为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便利等方面。
在财政支持方面,我国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用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还建立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支持文化企业的研发、创新、品牌建设等,为文化服务贸易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税收优惠方面,我国对文化产业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文化企业的成本,提高了竞争力。
我国还对文化服务贸易中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进行了税收政策的调整,为文化产品的跨境销售提供了便利。
在市场准入方面,我国也在不断推进文化服务贸易的便利化。
通过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为国外文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不少于1000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对外文化贸易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产品质量不高我国在对外文化贸易中,传统文化产品比较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虚假、低劣、混杂着大量商业元素的产品,这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利影响。
对策: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提高文化产品设计、制作、销售的水平,以良好口碑换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文化产品出口占比低尽管我国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对外文化贸易中,文化产品的出口占比仍然较低,因此中国的文化巨头经常缺乏经验和渠道来发展出口业务。
对策: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鼓励和扶持文化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可行方案和动力支持。
三、文化贸易形式限制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形式限制较多,其中包括涉及证件审批、货物出口、收益转入等方面的一系列限制,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许多不便。
对策:全面完善对外贸易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行便利化、透明化的行政管理机制,积极营造良好双边贸易合作环境。
四、文化产业国际化不足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不够,部分文化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这与文化产品的开发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和开拓不够密切相关。
对策:鼓励文化企业深入了解和借鉴国际前沿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加强自主研发,不断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地开发文化产品。
五、文化创新体系不够完善我们的文化创新体系不够完善,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
如制作创意、动画、游戏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足,制作技艺不够高超,这限制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策: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要通过教学、实践等环节,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促进文化创新。
总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取力,加强协作和合作,以文化贸易为突破口,推动我们的文化产业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地发展。
我国在文化领域提出的政策
我国在文化领域提出的政策
中国在文化领域提出了许多政策,旨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强。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政策:
1. 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中国政府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文化企业进行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政府还鼓励文化企业与其他行业合作,拓展文化产业的市场。
2. 弘扬中华文化的政策:中国政府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政府支持各种文化活动和项目,如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以加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3. 文化交流的政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加强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政府支持中国文化机构在境外建立文化中心和文化交流基地,并鼓励外国文化机构在中国开展文化活动。
4. 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中国政府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文化企业进行创新和探索,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政府还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拓展。
5. 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政策:中国政府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和保护、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等。
以上是中国在文化领域提出的一些政策,这些政策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也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对外文化贸易在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需要认识到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并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推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首先,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出增长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自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额呈现出年均增长超过10%的态势,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以文化产品输出为主,文化服务输出相对较少。
此外,中国文化产品的专业性和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还缺乏可以与国际同行业竞争的知名品牌。
面对这些现状,中国应该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推进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首先,中国应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举办文化展览、交流活动和艺术节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应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创意水平,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向高端产品转型升级。
其次,中国应该加强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研究其他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政策,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和推广。
同时,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合作,共同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并参与国际多边文化贸易谈判,争取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
最后,中国应加大对外文化贸易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力度,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文化贸易人才。
同时,中国还应该吸引国外的文化贸易人才到中国来工作,通过他们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带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
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引言建设文化强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对于增强国家凝聚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包括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推进文化地域协调发展和加强文化教育体系建设。
1.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税收减免、贷款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扶持,激发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产业支持,促进文化企业的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强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广,丰富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
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合作,促进跨界融合,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影响力;•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的完整度和竞争力;•推动创新创意,鼓励原创作品和设计,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竞争力;•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保障和市场监管。
3. 推进文化地域协调发展文化地域协调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保障。
要推进文化地域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使文化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在各地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产业在不同地区的互补和共享;•鼓励优秀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文化旅游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水平。
4. 加强文化教育体系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文化教育体系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文化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文化教育与社会文化的结合,使文化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若干措施:1.制定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政府应当对文化产业制定明确的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策可以包括对文化产业企业的税收减免、资金扶持、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提升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2.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投资基金,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同时,还可以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增加对文化产业企业的贷款额度,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3.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需要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为文化产业企业提供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包括科技研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还可以加强文化产业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促进创新技术的应用和转化。
4.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可以加强对文化产业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览、组织文化产业交流活动、人才交流等方式,加强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文化产业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5.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学院、开展培训项目、提供奖学金等方式,培养更多的文化产业人才。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文化产业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6.加强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政府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品牌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可以通过品牌评选、品牌推广等方式,提高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品牌的权益。
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贸易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的国际贸易,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大国,文化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也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1. 文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文化贸易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113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084亿美元,约占全球文化贸易总额的10%。
这一数字表明我国文化贸易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2. 文化贸易的结构不断优化:我国文化贸易的结构逐渐从单一的文化产品输出向全方位的文化输出转变。
除了传统的影视、音乐、书籍等产品外,文化旅游、文化艺术表演等服务也成为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结构调整使得我国文化贸易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3. 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文化贸易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文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在我国,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优秀的跨境电商平台不仅为我国文化产品提供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还为外国文化产品在我国市场的销售提供了渠道。
二、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1.文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推进:文化贸易政策对于我国文化贸易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完善的优惠政策,促进文化产品的进出口以及文化服务的输出。
同时,政策的稳定性与国际接轨也能够增强我国在文化贸易中的竞争力。
2.文化传播与交流能力:加强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能力也是我国文化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通过扩大文化出口,推广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建立文化中心、艺术院校的国际交流机制,可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3.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文化产品的创意和创新,并增强国际间的合作。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维护文化贸易的秩序,对我国文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足与促进措施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足与促进措施一、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足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尽管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虽然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传统悠久的历史底蕴,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但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时却显得相对薄弱。
这主要由于我国文化产品缺乏国际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所致。
其次,我国文化产业中各个领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影、音乐、出版等领域,其他领域如游戏、动漫等则相对欠缺。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和利益失衡现象频发。
再次,我国文化产业中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尽管我国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和创作者,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在产品研发方面相对滞后。
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
1.增强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2.推动各领域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各个领域之间的平衡发展,需要加大对欠发达领域的支持力度,并加大政府投资引导。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相关政策研究,为各个领域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3.加强文化产业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相关扶持政策,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要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必须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这既包括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性人才,也包括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等专业人才。
中国应如何提高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
中国应如何提高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竞争劣势:1、文化观念的制约中国还没有树立起“文化”的产业性意识中国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够重视2、政府管理“越位”与“缺位”并存国家对文化的管理是按照行政事业的模式,实行统包统管,只计投入、不计产出,忽视了它的产业性质。
文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形态不分、事业产业不分的状况,既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不相符,也不利于建立强大的文化产业集团。
另一些企业因为没有政府扶持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3、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国文化产业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文化产业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广电总局三个部门各管一摊,这种局面不利于形成全面系统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4、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中国的电影业和演出业在制作、加工、欣赏方面还基本停留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技术水平的差距,而且这一差距也广泛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部门,以至于大多数文化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都是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工具。
因此,技术水平低下,一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5、市场拓展能力较低今天的国际文化市场是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好的产品还要配有的好的营销方式才能产生好的文化效益。
中国的文化企业在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目标方面做得还很不尽如人意,其竞争力低下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6、中国文化贸易结构不平衡,缺乏国际竞争力硬强软弱:用来制造、存储、传播文化信息的工具和实物载体,如影音设备、摄影摄像工具、影视设备、娱乐器材等;包涵文化内容的产品和文化服务,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图书版权、文艺演出、博览会、游戏软件等。
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竞争优势:1、文化资源丰厚我们绵延五千年从未间断的历史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2、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国内需求:未来10 年,中国国民经济还会继续保持以年均8%-9% 左右的速度增长,这种宏观背景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
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不再高高悬浮于经济基础之上,而是一国的经济、政治互相交融,不可分割。
文化作为软权利的作用不断增强。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将文化纳入国家战略,使其成为提升一过综合竞争力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间的文化贸易与各国的国家战略、经济利益、文化政策等十分紧密。
国际文化贸易是一个新兴领域,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国际文化贸易的现象和它作为学科的地位形成都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国际文化贸易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全球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贸易国,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总体上看仍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处于逆差现状。
造成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采取一定措施,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早日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 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现状 (2)2 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 (3)2.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3)2.2缺乏能够占领文化市场的品牌 (3)2.3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3)2.4国际营销薄弱 (4)3 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对策 (4)3.1提高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4)3.2实施战略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6)3.2.1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企业 (6)3.2.2创造名牌工程 (7)3.2.3发挥名人效应 (7)3.2.4充分利用现有的非文化产品品牌 (7)3.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7)3.4积极运用各种营销方式 (8)3.4.1关系营销 (8)3.4.2活动营销 (9)3.4.3整合营销 (9)3.4.4有形带动无形 (10)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经济全球化为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拥有了更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提要]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文化出口全面提速。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却长期处于逆差境地,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弱,文化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低,文化资本“走出去”缺乏政策支持。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更好地发展,需要搭建文化贸易服务平台,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企业,打造优质文化产品,大力培植“文化品牌”。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贸易;文化产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对于何谓支柱性产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曾提出九条考察指标,其中之一便是“出口创汇稳定增长,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上升”。
同时,历史经验表明,一个世界文化强国必然是一个全球文化贸易的大国。
因此,重视对外贸易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央有关部委和地方将发展文化贸易作为振兴文化产业、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出口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十一五”时期,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文化出口全面提速。
从2001年到2010年,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分别增长了2.8倍和8.7倍,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从2003年的9∶1下降到2010年的3∶1。
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我国出口文化产品14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出口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全国支持文化出口的政策环境初步形成。
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问题及其成因与出路
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问题及其成因与出路我国文化竞争力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货物贸易大国,已经和美国、日本、英国及法国一起,成为世界文化贸易五强。
但在我们以之为豪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文化贸易发展很不均衡,既是一个文化贸易的大国,也是一个文化贸易的弱国,我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且情况堪忧。
首先,我国引进版权的年平均增长率远远高于输出版权的年平均增长率,可见我国版权出口的能力十分薄弱。
而且,引进和输出版权的关系呈现引大于出的单向性。
其次,引进版权和输出版权的地域同样呈现出单向性。
也就是说,我国即使输出了一些图书版权,也主要是输出到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等大中华文化圈,且基本持平,而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巨大。
这说明在国际文化贸易逆差中,我国仍然只能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产品,而中国的文化产品却只能主要在大中华文化圈内流动。
可见我们应正视巨大的贸易逆差。
我国文化竞争力现状原因分析(一)国人未能正视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存在断层。
文化的新旧问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文化的断层或割裂。
就如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帝制,如英国王室、日本天皇等等,虽然只是象征,但却也保证了文化上的延续性,保证国民的民族意识的统一和完整。
反观我国,由于把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所受的屈辱及国家的落后都归罪于封建文化,于是,在一些人的眼里,是否彻底批判传统文化,已经成了是否是真正改革开放的标志了。
结果是韩国人申请了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才酸涩地觉得它是我们的财富;外国快餐在中国攻城掠地时,我们才记起中式快餐的健康〃〃〃〃〃〃我们自己都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何谈提升文化竞争力?(二)中国各文化类型的精英化庙堂化倾向中国各种文化类型的精英化庙堂化倾向,也是导致中国文化脱离群众、缺乏观众、读者基础,进而在国际上越来越失去发言权、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化人诗酒唱和的基本工具和素养,如今越来越居于庙堂,平民百姓难得近身。
我国文化贸易的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文化贸易的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我国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优势资源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电影市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资源以
及成熟的文化娱乐产业。
根据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24年我
国文化贸易中出口收入达到83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出
口文化艺术品(包括娱乐服务)收入达到64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文化贸易出口总收入的76.9%,占文化贸易总出口收入的53.1%。
可见,我国文化贸易出口发展颇为强劲,文化资源禀赋也是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
核心优势资源。
2、营销手段
政府加大了文化贸易的投入,开展了大量的文化贸易推广活动,包括
派出贸易代表团和文化贸易推广团,召开各种文化贸易交易会、文化展览,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目的在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贸易,提高中国文
化贸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增强中国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3、政府支持
政府大力支持文化贸易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贸易的综合性效应,有
效促进文化贸易的发展。
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措施
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措施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融合,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对外文化贸易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实现文化产业的国际化。
1.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是拓展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途径。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活动、展览、文化节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鼓励各省市开展文化交流项目,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订文化合作协议,共享资源,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互通有无。
2. 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制定和完善对外文化贸易相关的政策法规,为文化企业提供扶持和优惠政策,是推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方式,鼓励文化企业扩大对外贸易,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国际文化交流的基金,用于资助文化企业的海外推广活动。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的基础和保障,对于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尤为重要。
我国应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
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管和维护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4. 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创新能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创新能力是决定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我国应加强文化产业的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资助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业培训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文化人才,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5. 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和市场开拓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和市场开拓是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的重要手段。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展览和博览会,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为文化企业和个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增强文化市场竞争力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增强文化市场竞争力增强文化市场竞争力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全球化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并增强文化市场竞争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
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追责问责机制。
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完善投诉举报渠道,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加强与国际合作,加大对跨境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文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将制定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侵权行为。
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此外,我们还将推动建立起一批创新型企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我们能够建立起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更多创意和创新,为文化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加强文化产业生态建设,培育市场新动能文化产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文化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我们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同时,鼓励文化企业进行内外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文化企业的培训和支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四、加强文化市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市场的竞争力不仅局限于国内,更需要与国际接轨。
我们将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和论坛等形式,促进文化市场的交流与互鉴。
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文化产品和项目,丰富国内市场的文化供给。
通过国际合作,我们能够找到文化市场的新机遇,提高我国文化市场的竞争力。
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并增强文化市场竞争力,我们需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产业生态建设,培育市场新动能;加强文化市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及对策研究》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文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
文化贸易不仅仅是文化产品的交易,更是国家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途径。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制定有效的对策,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国际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现状1. 发展速度与规模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迅速,文化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文化贸易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电影、音乐、出版物、艺术品等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2. 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产品出口结构不够合理,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比重较低。
其次,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品牌影响力较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此外,文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
三、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对策1. 优化出口结构应积极推动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出口,如动漫、游戏、影视等数字文化产业产品。
同时,要加大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力度,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 加强品牌建设要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品牌影响力,需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同时,要加强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3.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文化贸易政策法规,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此外,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文化贸易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优化出口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可以推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措施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我国国际文化贸易竞争力提升探究【第一章】国内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探析导论【第二章】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第三章】中国文化贸易的现状【第四章】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第五章】影响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因素【第六章】增强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措施【结语/参考文献】中国文化贸易实力强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第6 章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放开文化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我国的文化贸易取得明显进步,呈现梯级式发展,从单纯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到文化服务走出去,再到文化资本走出去,一批有实力的中国文化企业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3 年年末,全国文化系统批准对外文化交流项目2159 个,共66338 人次参加。
我国与24 个国家签订或续签文化交流年度执行计划,与9 个国家签订了互设文化中心协定或谅解备忘录,这些都显示了文化“走出去”战略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推行①。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也把文化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通过多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国内文化市场的保护力度比我国大的多,对自己的文化出口更是通过多种途径扫清障碍和壁垒。
相比发达国家在核心文化产品方面的优势,我国的文化贸易还存在很多不足:劳动密集型的视觉艺术品,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附加价值低,定位层次不高。
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核心文化产品如视听媒介、书籍、软件等所占比重很小,文化服务出口更是几乎没有,显示出我国文化贸易出口结构不平衡。
在了解了我国文化贸易的近年的发展状况、竞争力情况和影响因素后,本文依据这些因素,从政府、企业层面提出了多条建议,以期能够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尽快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实现我们的“文化强国”梦。
6.1 政府层面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生产制作成本变少,附加值更高,在进军全球市场时越发具有竞争优势。
我国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面对极富竞争力的国外产品的进军,若只靠“看不见的手”调节,那中国的文化产品很难脱颖而出,所以,要依靠“看得见的手”进行支持②。
政府应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从文化体制、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各个层面对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进行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支持优势文化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6.1.1 减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行政干预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走向海外取得重大成就,但也一直没有突破发展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领军型文化企业、缺失品牌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随着国际化经济越来越凸显,互联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传统的文化产业依赖的人工成本大大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迫切需要做出结构转型调整。
转型需要首先解决所有制和管理方式问题。
企业产权不明息,多头监督管理,外行人指挥内行人,就会导致创新能力滞后,市场反应慢,效率地下,管理成本高。
美国于1996 年颁布《电讯法》,为电视产业创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发了电视行业的大整合,促进了规模效应,产生了诸如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等跨国传媒集团。
我国有很大部分文化企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仍带有浓重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部分依然接受政府财政拨款。
要想让文化产业提高市场化程度,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激发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政府破除体制障碍,继续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去掉事业编制,变成自负盈亏的企业和公司;对于公益性非营利文化事业,政府要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非营利机构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另外,政府要减少对文化市场的审查控制,缩小干预范围。
在电影业中尝试引进电影分级制度,满足成年人的消费偏好,同时保护青少年免受误导;放开新闻传媒业的市场准入,让新闻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总之,各种政策的制定本着鼓励我国社会各阶层创新符合中国社会结构和新生活方式的大众文化作品的原则。
6.1.2 制定相关财税扶持政策我国的文化产业按时代来分,可以分为传统性文化产业和现代性文化产业,应当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对文化产业统筹管理,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不同特点的文化产品,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发展政策,重点支持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原创性文化产品的发展。
我国现代性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包含影视、出版、动漫、娱乐产品、美术工艺等,涉及方面比较多,但面对国际同样类型的现代文化产业,竞争比较激烈,政府的扶持力度也不及发达国家。
截止2013 年,我国政府的文化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0.4%,比例过低,政府应该提高财政对文化支出的投入比重,保证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对于文化产业企业提供税费减免政策,出口退税鼓励,引导社会资源往文化产业部门投入。
另外,我国可以学习韩国,在国内外设立相关文化发展基金、建设文化合作基地;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文化消费的发展要更普惠,文化消费补贴更多的应该直补到消费者身上,不仅针对城市居民,还要落实到农村和流动人口上,扩大乘数效应。
加大对农村陋俗、不雅文化的改造,推行宽带和无线网络入农户,引导农民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和工艺品的培训活动;对具有旅游特色的农村进行专项改造,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提高农村文化消费水平。
6.1.3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我国文化产业刚刚起步,需要在发展中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一旦知识产权不能得到保护,那些创新者的权益就会受到损害,同时也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专利、着作权,创新者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但产出成果后,如果国家没有相关法律政策和严格的执法检查力度加以保护,很容易被其他人或企业模仿,产生盗版,导致社会整体的创新积极性降低,因此要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方面,我国与国外在标准和内容上有所不同,在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容易产生摩擦,因此需要政府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与其他国家协商处理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问题。
我国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贸易准则的制定,争取一些有利于本国企业发展的机会。
对于一些因为各国之间的法律、惯例的不同而引发的贸易纠纷,仅靠国内的企业和个人处理,容易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需要国家的支援和帮助。
6.1.4 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是国内文化企业的发展瓶颈,很多文化企业长期缺乏资金导致规模无法扩大,国际竞争力始终得不到快速提升,而仅依靠政府投资和补贴,不足以支撑整个文化产业长期发展。
真正要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需直文化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力度,设立文化“走出去”发展基金。
打造“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枢纽平台。
完善资本市场,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贷款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产品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自行融资。
另外要格外关注小微文创企业的发展问题,让政策更多地照顾到小微文化企业。
针对文化企业进军海外,对于国外相关政策、风险不了解的状况,可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委托国内的大学建立文化企业海外投资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和国外机构合作,提供有关海外投资目的地的法律法规内容及相关变动信息。
6.1.5 培养具有国际水平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格外需要从业人员的创意思维,一名卓越的设计师能创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引领新的消费热点,甚至引发新的科技革命。
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facebook 的扎克伯格,他们用崭新的思维,勇于开拓的精神,为全世界开辟了经济发展的新领域。
首先,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式上,需要从娃娃抓起。
学校在日常课程和课余作业中可以增大艺术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儿童的艺术素养,改革教育培养模式,抛弃陈旧的只追求文化课分数的思维模式和“填鸭式”教学方式。
政府要加大对艺术类师资、物资的投入,保证孩子们从小能接受到艺术培养,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对音乐、美术、大自然充满兴趣,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打下优良的基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消费者。
第二,提升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
改革高校选拔艺术生的方式,降低英语、数学、政治等课程的分数比重,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
另外要借鉴国外经验,增加相关人员海外学习和锻炼实践的机会,对于学习国外的优秀方法,从而进行中外结合,寻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一条道路。
在高校中开设融合艺术设计、信息技术和管理营销等专门知识的专业。
第三,简化国外人才引进的签证制度,同时要提供优越的条件,比如医疗保障、住房补贴、儿童入学等便利政策,吸引优秀的国外人才来我国工作或创业投资;另外,在接引国外文化产业的FDI 和产业转移时,注意进行筛选和区分,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提升我国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6.2 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层面面对越来越广泛的全球化经济和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冲击,文化贸易企业应当根据政府对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及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时做出改变调整,突破以往的经营管理理念,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管理。
6.2.1 重视知识产权和品牌开发在全球经济贸易过程中,知识产权和产品品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品牌,能迅速的深入人心,将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传送到消费者心中,消费者总是倾向于选择自己信赖的品牌。
品牌的影响力左右着企业的生存,甚至关系到到整个行业的名誉。
因此企业要把对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行动切实落实起来。
熟习国内外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聘请相关专业机构做咨询,把能申报专利、版权的都要进行及时申报,充分理解运用国际规则,对于他人的侵权行为要敢于用法律手段维权。
6.2.2 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既有新的文化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也有传统的文化产业正在不断的新技术的冲击,很多行业的原本的低成本优势已经被技术的进步所抵消,不能及时转变的企业被市场,因此文化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将科技创新应用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很多国内文化企业在打造出在深受国内欢迎的产品之后,投放到国际市场,却业绩惨淡,原因是缺少具有国际化思维和眼界的营销人才。
企业应该加大国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