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发挥特色文化优势推动黑龙江文化“走出去”——黑龙江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挥特色文化优势推动黑龙江文化“走出去”——黑龙江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学术研讨会综述

江 的文化 资源 。实 现 网络 即时性交 流 ,同时建 立 在行 政指 导下 的商 业化 操作 模式 .展 开在 文 化 概念 下 的文化 资 源整合 与推 广 。 代 表们 围绕 着 “ 黑龙 江对 外文 化交 流与 文
化 贸易 ”这个 中心议题 ,以国际化 的视 野 ,结
合 黑龙 江 的文化 内涵 和精 神特 质 ,就黑龙 江 省 对外 文 化交 流关 系 、对 俄 文化 交流 、高 校对 外 文化 交 流 、网络平 台与对外 文化 交 流 、境 外 商 演市 场 开拓等 方 面取得 的 经验 和成绩 .以及未
重 要 平 台 ,所 以应 借 助 中 国 “ 联 网 、手 机 互
黑 龙江 省杂 技 团团长关 心 民强调 ,应 当以
求 新求 变的创作 理念来 开拓境 外演 出市场 。
“ ”要 出新 . “ ”要 出新 ,开拓 境 外 演 出 技 艺
市 场 的方式 方法 更要 求新求 变 。黑龙 江 省杂技
来 的发展趋 势 等方 面 问题进 行 了深入 探讨 和交 流 .为黑 龙江 对外 文化 工作 的繁 荣积 极建 言献 策。 研 讨会 上 ,黑龙 江 省文化 厅綦 军 副厅 长指
团凭借 “ 蓝海 战 略”推 出 的冰上 杂技在 国际 国
网 、广播 电视 网 ”三 网合 一所 构 建 的平 台 ,寻
找对外 文化 交 流机 遇 ,通 过平 台汇 聚展 示黑 龙
内市场 上备 受瞩 目,成 为黑 龙 江杂技 实现 对外 文 化贸易 的先 锋力 量 。为 防止 队伍 膨胀 ,加重 负 担 ,省 杂技 团又以 引进 “ 第三 方 ”加 盟 的方 式将 冰上 杂技 做大 ,但要 继续 做 强 ,还 需要 政 府 在资金 、政 策尤其 是投 资政 策 上 的支 持 。 黑龙 江省 艺术研 究所 综合 研究 部主 任吴 璇

国贸类留学个人陈述

国贸类留学个人陈述

国贸类留学个人陈述尊敬的招生委员会:您好!我谨借此机会向您介绍我自己,希望能有机会荣幸地成为贵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员。

在我国,国际贸易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它不仅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从接触到这个领域,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下定决心要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

在此,我衷心希望能够加入贵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自从高中时期,我就对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它不仅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为普通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我深知,国际贸易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而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选择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并为之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

在大学四年学习中,我努力学习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我逐渐掌握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能。

我还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曾获得校级优秀团员、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并连续两年获得奖学金。

这些荣誉和奖励是对我努力的肯定,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除了学术成绩优异,我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习期间,我曾担任外贸公司实习生,负责跟进客户订单、协调生产、验货及出口报关等工作。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我还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我曾参与组织策划校园文化节、支教等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表现出了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一项校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在项目中,我负责文献综述、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工作。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数字经济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首先收集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数据,利用统计描述 方法分析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现状和特征。其次,通过贸易模式和规律的分析, 探讨数字经济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影响机制和路径。最后,运用计量经济学 模型,如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等,对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关 系进行实证检验。
首先,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贸易平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例如,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可以直接将产品卖给海外消费者,缩短了销售链条, 降低了中间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其次,数字经济改变了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传统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时代逐渐 向高端制造业转型,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渐增加。此外,数字经济还催 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 中国出口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挑战。首先,数字经济 的发展加大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随着国际贸易的数字化,传统贸易 优势逐渐减弱,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其次,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数 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企业加强风险意识,提高数据治理能力。
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数字经济在推动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改变出口贸易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数字经 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应对。为了适应 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加强数字化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水平,同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数据治理和 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数字经济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 贸易的影响研究
目录
01 一、数字经济对中国 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 影响

中国文化贸易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文化贸易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文化贸易;现状;问题;对策
Analysis on thePresentSituation,Problems and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CulturalTradeExport
ABSTRACT
At present,China's cultural trade is in a state of deficit,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relatively weak,in the global cultural trade market is at a disadvantage,this serious problem will only continue to affect the security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Therefore,only by fundamentally solving the cultural trade deficit,can w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ulture and make our country a real cultural trade power.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o study the export trade of Chinese cultural products,so as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cultural export trade.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和美国的双边贸易为例

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和美国的双边贸易为例

2019年06月第39卷第3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June,2019Vol.39No.3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和美国的双边贸易为例晚常青,刘杨(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要素禀赋、竞争力、技术等因素常常被用来诠释贸易发展的重要缘由,而文化作为影响经济、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作用不仅没有被量化,反而被人们所忽视。

在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进行衡量时,首先,采取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确定指标权重;其次,用毕达哥拉斯定理对指标加权合成,测评出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化距离的引力模型。

以1996-2012年间美国与31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以及中国与40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为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文化因素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对国际贸易流量产生负向影响,即文化距离越大,贸易流量越小。

关键词:国际贸易;文化距离;双边贸易;实证研究;引力模型中图分类号:F11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351(2019)04-0097-05国际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笔者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当前研究者们在对贸易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时,发现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带来的影响。

然而,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文化和制度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往来。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两国之间较小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彼此产生对产品需求共同的偏好,促进企业之间的往来,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反之,较大的文化距离增加了贸易往来成本,阻碍了贸易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在全球消费者偏好多样化的今天,文化差异性带来的贸易产品多样性又从另一面促进了贸易的增长。

近年来,异质性文化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家所创造出的效益也非常的明显。

文献综述格式范本

文献综述格式范本

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文献综述(三号黑体居中)姓名 班级: 学号:前言(小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文化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推动整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文化贸易的发展是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文——小四宋体,行距20磅)中国在文化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改善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改善和发展文化产品贸易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文化产品贸易的研究综述(小标题——四号宋体加粗)随着“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经济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经济形态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商品、文化服务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2003年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国际流动》中对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进行了定义。

文化产业:对本质上无形并具有文化含量的创意内容进行创作、生产,并使之商业化的产业称为文化产业。

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活动所提供的产品称为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分为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两大类。

……2、文化产品贸易的作用从经济效应上看,文化产品贸易有助于推动一国经济的发展、加快积累国民财富;有助于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外贸出口…………二、中国文化产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和消费也迅速增加,特别是对外文化需求急剧增长。

虽然中国已是“世界贸易三强”,但中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发展极不均衡,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并且存在巨大逆差。

对于目前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现状,各专家学者的见解虽略有不同,但认为导致逆差现状的主要共同点有:(1)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2)中国文化产品贸易流向单一。

(3)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量极小。

(4)中国主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三、中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原因分析综述吴祥宇在2007年《经济透视》期刊上发表的“中国文化对外贸易逆差现状分析”一文中,认为导致中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有,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合作的发展研究姓名黄杰学号094140410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专业国际经济贸易指导教师(职称/学历)杨旺舟(博士)2013 年03 月14 日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合作的发展研究综述一、前言云南省与泰国之间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期间开展经济贸易以来,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直接投资、旅游以及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广泛的合作,目前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尤其是中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后,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了,这有效的加快了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但滇泰贸易和相互投资在整个中泰贸易和相互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云南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尽管泰国的经济困难影响了滇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机遇,有利于滇泰经贸关系在今后几年取得的新突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

一是对云南省和泰国贸易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是通过实证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云南省与泰国的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是在桥头堡建设背景下,就滇泰贸易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措施。

二、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经济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再次出现了飞速的增长。

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格局日益完善,中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

1991年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变得更加的频繁,双边贸易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开放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泰国作为东盟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和合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说是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中最关键的部分。

下面就查阅的文献资料作出综述。

我国旅游业进出口贸易问题文献综述

我国旅游业进出口贸易问题文献综述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问题文献综述08国贸2班刘红【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精神文化需要也逐日递增,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本论文研究的参考文献着重有以下内容:1我国国际旅游业现状2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 我国在旅游业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4.利用旅游业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对策。

【关键词】国际旅游业、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关系、对策前言:旅游,一个在几年前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词汇,近年来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居民消费观的改变,大家都愿意把空余的时间和闲钱花在旅游上面,这不仅可以增长国民见识丰富业余生活,还可以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经济的腾飞。

我国各地方政府也意识到旅游的重要性,利用自身自然资源和文化背景全力开发各种旅游产品及旅游线路,也吸引了大部分国外游客来我国旅游消费,同时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热潮也从未减退。

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如日中天的同时也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机遇,如何利用国际旅游业为我国创汇增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二者关系也变得尤为重要。

正文:一.我国国际旅游业现状1.国际旅游业内涵随着交通、通讯等产业的迅速国际网络化和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出门旅游成为二十一世纪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

《商品与质量》期刊作者梁民慧给国际旅游作了如下定义:旅游作为一项服务活动,是由许多按顺序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组成的,包括交通、住宿和自然资源等,通常是在没有经过检验的情况下被购买的,而当这一活动突破国界限制,消费与供给延伸至国际范畴,便是国际旅游业。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表明:旅游业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和机电产品等传统出口产业而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出口产业”。

2.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政府做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并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资料数据(《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努力方向》,张建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表明,1978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仅180.9万人次,1995年达到4638.65万人次,增长了24.64倍。

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文献综述一、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无论是在进口贸易或是出口贸易,只要是国际贸易,都要选择某种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

国际货币的第一职能就是充当国际贸易的结算工具。

有关国际贸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理论的相关研究归纳如下:首先,是从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交易成本入手。

由于存在交易成本就使得国际货币成为贸易的内生因素。

Swoboda(1968)的低交易成本中认为存在低交易成本是国际贸易选择结算货币的重要因素[1];Cohen(1971)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某种货币占据了国际交易的最大部分,那么这中货币最终也会在国际贸易中成为国际交易媒介,因为他们在国际交易中的吸引力[2];Mckinnon(1979)通过研究得出出口商愿意以出口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本币计价能够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贸易的交易成本,这也是贸易结算货币理论的基础[3];Krugaman(1980)认为国际贸易结算中,出口商为便面相对价格变动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和销售的变动,更愿意选择与竞争对手一样的货币,因此若选定某种货币成为结算货币,它将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这被称为惯性现象[4]。

其次,考虑交易规模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交易规模越大,越有利于贸易的成功和货币的国际化。

Cipolla(1967)的观点认为从事贸易结算工具的国际货币应由国际贸易活跃的交易强国发行[5];Mckinnon(1979)认为贸易参与方倾向于使用具有规模效应的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6];Grassman(1973)在研究中得出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在对外贸易区域的分布上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大时,出口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可能性越大[7];George Slegin (2000)认为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货币才有更好的机会承担国际货币功能[8]。

最后,认可度较高的影响结算货币选择的因素归纳:Giovannini (1988)曾指出处于行业优势地位的贸易商会考虑商业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结算货币[9];Donnenfeld and Zilcha(1991)研究了对于进口商和出口商而言,进口贸易中使用进口商货币、出口商货币以及第三方国家货币与汇率风险的关系问题,最终确定结算货币的选择[10];Tavlas (1991)指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与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有关,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越高,国际贸易结算就越多地采用出口国货币[11]。

新中国来之不易目前研究情况综述

新中国来之不易目前研究情况综述

新我国来之不易,是我国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不断走向繁荣富强。

而关于新我国成立以来的研究情况也是丰富多彩,不同学科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对新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对新我国来之不易这一主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读者们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历史研究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的重要领域之一。

许多历史学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对新我国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重要的历史观点。

他们着重探讨新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体制建设、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深入挖掘了新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对新我国历史的研究成果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我国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社会发展研究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们也对新我国来之不易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关注我国社会在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结构、人口政策、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统计资料和深刻的社会变迁观点,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新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经济发展研究新我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经济学家们对新我国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关注我国经济的体制改革、市场化发展和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新我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和重要的经济规律,对新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认识。

四、文化发展研究文化学者们对新我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关注新我国成立以来的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问题,对我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融合、中西文化交流和我国文化的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我们了解新我国文化的变迁和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综述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综述

国期 刊网里仅有两篇 , 且主要是从如何提 高文化产 业国际竞争力 的角度研 究的 。 而
以 “ 化 产 业 走 出去 ”为 标 题 的研 究 相 对 文
等。 能生综合 运用经济学 、 罗 国际贸易学 、
文化社会 学 的理论 和方法进 行跨 学科 研
究 , 国 际 文 化 贸 易 的 特 点 、 际 文 化 贸 对 国
NSOD调查研 究 E R WW LI
我 国对 外 文化 贸 易政 策研 究综 述
。张 晔
【 摘 要 】 对外文化贸 易政策是指国家对有 形的和无形的文化 产品传递文化 内容 的进 出口行为所采取 的一 整套制度 性规定 、 规 政策 综述
范、 原则和要求体 系的总称 。 文章通 过对 我国文化 贸易政 策研 究的梳理 来进一 步发现 丈化 贸易在宏观指导 方面的内在要 求。
“ 化 贸 易 政 策 ”研 究 为 标 题 的 论 文 在 中 文
我 国的文化贸易政策进行研究与反思 。
目前 我 国对 文 化 贸 易 的 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即文 化 贸 易 定 义 和 范
国文化 出 口对策研 究 》、 我 国文化 服务 《 业 发展现状 与趋 势 》、 电影 音像服 务贸 《 易分 析 》、 2 0 《 06年 中国娱乐 、文化和体 育 服务 贸 易发展 概况 》 等 研 究报 告 。 此 外, 联合 国教科 文组织 于 2 0 0 0年和 20 05 年分别发布 了 《 特定 文化产 品的 国际流 通 18 ~ 9 8 和 《 90 1 9 》 特定 文化产 品和 服务 的 国际流通 ,9 4 2 0 》 这些 报告都 是 19 — 0 3 。 比较微观的反映 了我 国文化贸易的现状 。 文章方面 , 李怀亮 ( 0 6) 《 20 在 当代 国 际文化 贸易综论 》 文中指 出, 一 文化 贸易 在 国际贸 易格局 中也发 挥着越 来越 重要 的作用 , 当前 国际文化 贸易存在着 巨大 的 不平衡性 , 大型跨 国媒介 集团垄断着 当代 国际文 化贸易市场 。 改善 中国对外 贸易结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第 1卷 第3 7 期
湖 南工业 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V17 o o1N. . 3
21 0 2年 6月 J OURNAL OF HUNAN UNI VERS TY I OF TECHNOLOGY OCI CI S AL S ENCE EDI ON Jn 0 2 TI u e2 1
[ 摘 要】 随着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 , 民国时期对外 贸易政策 重新引起 了学术界 的关注 , 并对此进行 了不少研 究。已有
研 究主要从对外贸 易政策的 目标 , 关税的地位 和作 用问题 、 中国货 币金 融政策 问题 、 统制对 外贸易与 国营问题 等视 角研 究 了
民国时期的对外 贸易。然而 , 已有研 究零散且 不 系统, 还存在 不少问题 , 有关问题 d t e c n e n o c d mis n a e d n n e e r h s h s t d e i l n l d n o - o i a ru e o c r fa a e c ,a d h v o e ma y r s a c e .T e e su is man y i cu i g fr c h
对外 贸易 政 策 是 ~ 国政 府 在 一 定 时期 内为 实
认 为 , 有必要 总结 民 国时期对 外 贸易 政 策 的 已有 很 总体 和各 个方面 的主要 研 究成 果 , 通过 对这 些 研 究 成 果的分 析 , 中找 出 已有 研究 的 不足 和今 后 学 术 从 界 努力 的方 向。
2 col f i o n ut e H nnN r a U i r t; h n sa 4 0 8 , hn ) .Sh o o s r ad C l r , u a om l nv s y C a gh ,10 1 C ia H ty u ei

中国文化“走出去”现状分析及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走出去”现状分析及研究综述

第28卷㊀第5期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Vol.28㊀No.5㊀2018年5月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May2018㊀收稿日期:2017-11-12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2014B552)ꎻ汉江师范学院校级重点项目(2016A01)作者简介:祝东江(1976-)ꎬ男ꎬ湖北郧西人ꎬ副教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及英美文化研究ꎮ中国文化 走出去 现状分析及研究综述祝东江(汉江师范学院外语系ꎬ湖北十堰442000)摘㊀要:中国文学文化必须更好更快更多地 走出去 ꎬ创新发展ꎬ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ꎬ其关键在于改进对外译介工作ꎮ然而ꎬ中国文化 走出去 因内部㊁外部制约因素的影响ꎬ质量差㊁规模小㊁影响小㊁竞争力弱ꎮ我们必须借鉴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ꎬ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策略㊁开展文化贸易㊁改进翻译出版㊁更新人才培养㊁增强文化自觉ꎬ助推 文化走出去工程 ꎮ关键词:中国文化ꎻ软实力ꎻ走出去ꎻ反思ꎻ改进中图分类号:H315.9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3907(2018)05-0042-06㊀㊀全球经济㊁政治㊁文化战略格局重组正以文化产业为中轴线展开ꎬ国家间显性的政治㊁经济㊁军事竞争已转向以文化为主导的隐性竞争ꎬ文化 软实力 正越发为各国政要和发达国家所倚重ꎮ中国正处在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ꎬ其和平崛起依靠硬实力的增强ꎬ更依靠文化软实力的积累和提高ꎮ中共十九大提出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ꎬ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ꎬ积极实施文化 走出去 发展战略完全符合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新特点㊁新趋势ꎬ利于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ꎬ更好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ꎬ提升国家形象ꎬ消除 中国威胁论 的负面影响ꎮ1㊀文化㊁文化软实力文化ꎬ是民族的血脉㊁人民的精神家园㊁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ꎮ中国文化正面临着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压力ꎬ尤其是外来文化 主导 和文化 殖民 的巨大威胁和严峻挑战ꎮ一个国家内部的发展水平与外在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文化软实力ꎬ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尺度[1]ꎮ党和政府适时提出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ꎬ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和文明ꎬ扩大其感染力㊁吸引力和影响力ꎬ提升文化软实力ꎬ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ꎮ我们必须积极维护民族文化安全与独立ꎬ发挥并拓展特色文化优势ꎬ主动创造㊁创新ꎬ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ꎬ加强优秀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ꎬ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ꎬ消除他国人民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ꎬ提升国家形象㊁国家互信与国际影响力ꎮ2㊀翻译与文化 走出去翻译体现着跨文化再创作能力ꎬ决定着跨文化交流传播的广度和深度ꎬ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媒介或桥梁ꎬ可增强㊁体现㊁展示文化软实力ꎮ文化 走出去 ꎬ是一个国家推动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㊁传播㊁交流ꎬ并获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策略ꎮ积极开展翻译活动有助于推动国家文学文化 走出去 ꎬ彰显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ꎬ扩大国际影响力ꎮ中国文学文化外译ꎬ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ꎮ近年来ꎬ党和政府将 汉语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确定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国策之一ꎬ向世界展示一个发展㊁开放㊁文明㊁现代的中国ꎮ 十二五 规划纲要指出 创新文化 走出去 模式 ꎻ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ꎻ十八大提出ꎬ努力使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步伐更大ꎬ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ꎬ并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 ꎮ胡锦涛同志强调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ꎻ习总书记多次强调ꎬ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ꎬ积极传播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ꎬ讲好中国故事ꎬ传播好中国声音ꎬ阐释好中国梦ꎮ3㊀文化 走出去 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ꎬ随着汉语㊁汉字的推广ꎬ 汉语热 的兴起和 孔子学院 的多地创建ꎬ中国影视作品的海外热播ꎬ一些文化品牌㊁影视作品㊁民俗文化成功地 走出国门 ꎬ 走向世界 ꎬ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同和赞誉ꎬ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正逐步加强:中国文化国际贸易赤字大幅减少ꎻ孔子学院(规模扩大㊁质量提高㊁影响增大)已成为国际社会学习汉语㊁了解中国㊁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ꎬ推动中国文化 走向世界 的最好载体和桥梁[2]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成长壮大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ꎮ但是ꎬ中国文化 走出去 还存在着一些内部㊁外部的制约因素ꎮ汉语的影响还不够广泛ꎬ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及他们学习汉语的深度还很不够ꎬ对中国的认识还比较肤浅ꎻ中国知名作家和经典作品在海外鲜为人知ꎻ中国文化在国外主要表现为实物或形式(如功夫㊁中餐和针灸等)ꎬ而缺乏无形且具实质性㊁影响力的思想ꎮ汉语仍属非主流语言ꎬ中国文学㊁文化要想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阅读㊁理解与接受ꎬ必然需要通过翻译途径ꎮ然而ꎬ各类对外翻译质量良莠不齐ꎬ硬译㊁乱译及 奇葩 翻译层出不穷ꎻ文学翻译选材广泛ꎬ缺乏系统性ꎻ销售渠道和读者群狭窄ꎬ相对边缘化ꎬ相关翻译出版机构付出了巨大努力ꎬ但译作接受情况不乐观ꎮ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ꎬ却不是文化产业强国ꎬ文化产业规模小㊁总量低ꎬ 文学经济 几乎停滞不动[3]ꎬ版权输出为代表的文化贸易严重赤字ꎬ存在结构性逆差和行业间发展不平衡ꎬ 硬强软弱 [4]52ꎬ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远远低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家ꎮ撒切尔夫人曾说ꎬ中国出口电视机ꎬ而不出口电视内容㊁思想观念(即中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5]ꎮ 最受法国读者喜爱的中国作家 毕飞宇认为ꎬ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很有限ꎮ在西方国家ꎬ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是 两头热㊁一头冷 (职业版权经纪人和读者对中国文化感兴趣ꎬ出版社却很冷漠)ꎮ现代传媒处于弱势ꎬ难以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ꎬ主流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6]ꎮ在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上ꎬ中国声音较小ꎬ在全球公共产品规则制定㊁学术与科学体系建设等方面 话语权 较少ꎬ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仍处于退却㊁被动接受的弱势地位ꎮ主要体现在:缺乏创意能力㊁原创品牌㊁吸引力与核心竞争力ꎻ文化资源开发不够ꎬ仅以片面化㊁零碎化呈现ꎻ经典作品缺乏创新ꎬ当代精神总结不足ꎻ国际视野与文化适应能力欠缺ꎬ国际话语权失衡ꎻ汉语教学被逐步边缘化ꎬ中国文化及核心价值观严重失语[7]ꎮ我国的对外传播力㊁出口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存在明显不足ꎬ主要归因于:对外宣传力度不够ꎬ丰富的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ꎻ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ꎬ文化创新活力不足(很多中国当代小说家不懂外语ꎬ写作缺乏国际视野㊁创作技巧)ꎬ文化产品缺少内涵㊁创意㊁品牌吸引力及附加值ꎬ缺乏文化共鸣基础ꎻ缺乏大师级的汉外翻译㊁定稿人及全面周到㊁着眼长远的国际文化战略ꎬ出版翻译单位未能把优秀的文化作品译介出去(优秀汉英译者极其缺乏ꎬ大多译者 热情有余但经验不足 )ꎻ文化输出㊁合作渠道不够畅通ꎬ版权代理人严重缺乏ꎬ世界市场份额低ꎻ政府定位模糊ꎬ对版权输出㊁出版资源的市场化开发不够重视ꎬ文化产品未能成功走出中华文化圈[4]55ꎻ英美读者普遍对亚洲国家缺乏了解和兴趣ꎬ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学尤其现当代文学抱有偏见[8]ꎮ当前ꎬ我们对 怎么走出去 ꎬ 如何更有效地走出去 以及 走出去的效果如何 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ꎬ与 文化走出去工程 和文化产业政策相关的实践及研究还很薄弱ꎮ4㊀相关研究与建议为中国文学㊁文化 走出国门 提供优质高效的翻译ꎬ受到文学创作㊁出版和翻译界的共同关注ꎬ尤其是2012年莫言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后ꎬ更多专家学者积极探讨由哪些译者㊁采用哪种翻译策略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文学㊁文化 走出去 ꎬ研究 交流㊁影响㊁接受㊁传播 等问题ꎬ重点考虑译文能否被目标语读者所接受ꎬ其接受情况是检验中国文化 走出去 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ꎮ黄友义先生于2004提出 外宣三贴近原则 ꎬ主张以目的语(句法㊁修辞㊁语体㊁语篇等)为依归ꎬ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写作与阅读习惯ꎬ让其尽可能轻34第5期祝东江:中国文化 走出去 现状分析及研究综述松准确地获取译文所要传递的信息[9]ꎮ袁晓宁建议:对外翻译在语言表达层面ꎬ如句法结构㊁语段构成㊁逻辑连贯㊁语言风格㊁语篇等ꎬ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ꎻ在文化层面ꎬ采取 以我为准 的 二元共存 翻译策略ꎬ尽可能完整㊁原汁原味地译介中国文化[10]ꎮ刘志华等给出基于效率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政府部门积极全面实施文化 走出去 战略ꎬ开展文化交流(注重文化产品输出㊁扩展国际文化市场)ꎬ汲取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ꎬ激发文化创新活力ꎬ多提供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较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ꎬ形成文化品牌效应[11]ꎮ跨文化交流传播面向不同的文化背景ꎬ需要弥合文化间的差异鸿沟ꎬ参与者需提高传播过程中的 对话 意识ꎬ学会开展跨国界㊁跨体制合作ꎬ满足目标受众的信息和参与需求ꎬ尽可能避免交流 失语 或 话语霸权 现象[12]ꎻ进行恰当合理的文化内容定位与表达ꎬ重视文化产品与企业品牌化建设ꎬ打造汉英两种文化出口渠道ꎬ进行文化外交和贸易ꎬ输出我国的文化形象和核心价值观ꎬ全景化呈现中国文化ꎬ尽可能多地影响具有影响力的人[13]ꎮ正确理解维护民族文化独立性与世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辩证关系ꎬ积极主动开展文化间的交往㊁交流和交融ꎬ主动参与创建国际文化安全机制ꎬ拓展我国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14]ꎬ学会运用西方 分析性 思维和 个人主义 思想来传播中国文化[15]ꎮ荆玲玲等建议ꎬ加强文化翻译人才建设ꎬ严守中国文化输出的质量审核关ꎬ倡导健康主流的文化意识宣传ꎬ打造中国文化品牌ꎬ防范 文化误读 负面效应[16]ꎮ为有效地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ꎬ我们应秉持文化的高度自信ꎬ尊重对外传播规律ꎬ创新方法㊁拓宽渠道ꎬ注重阐释中国道理ꎬ提高其亲和力㊁有效性ꎬ以获得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㊁理解与支持[17]ꎮ汪榕培对中国典籍英译工作的体会①[18]ꎬ对当前中国文学文化 走出去 很有指导意义ꎮ葛浩文(HowardGoldblatt)建议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ꎬ为从事中国文学㊁文化翻译推广工作的译者支付合理的报酬ꎬ并请他们参与文本选择[19]ꎮ王宁呼吁我国当代翻译的重点应转向中译外ꎬ将本族文化向外进行有效输出ꎬ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ꎬ推动更多中国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ꎬ使中国文化真正屹立于世界各国文化之中[20]ꎮ中国影视产品的海外输出ꎬ应普世化处理民族文化ꎬ现当代演绎历史故事ꎬ后现代包装主流文化[21]ꎮ推动中国文化 走出去 ꎬ要靠文化软着陆②㊁社会软崛起③㊁国家软驱动④[22]ꎬ让接受者信服㊁信任㊁接受ꎬ乐意与我们共享ꎬ达到文化认同ꎮ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核心价值ꎬ拥有与世界共享㊁对话㊁接受的普世价值(如文明底线㊁文化基本价值)ꎬ并自觉承担世界未来发展的责任[23]ꎮ中国应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吸引力ꎬ并建构自身话语体系[24]ꎮ中国文学文化 走出去 不能仅凭头脑发热ꎬ 把汉语作品翻译成很好的英文并不表示其成功地 走出去 ꎮ我们还须考虑译本的接受环境等因素ꎬ应加强与目标语国家的译者和赞助人的合作ꎬ以求尽可能多地吸纳不同层次的读者[25]ꎮ我们允许㊁鼓励更多译者译出不同风格的译本ꎬ由市场和读者去选择淘汰ꎻ应尽量采用归化策略进行跨文化阐释ꎻ需明白译介具有阶段性㊁长期性ꎮ许钧认为ꎬ对外译介首先要形成一种中国文化价值观ꎬ把中华民族最本质㊁最优秀㊁最精华㊁最核心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ꎬ以国外受众易于㊁乐于接受的方式逐步地推介出去ꎮ翻译研究人员需梳理我们的文化史和思想史ꎬ形成正确的文化史观ꎬ准确推介中国文学和文化ꎻ综合考量目标文化语境ꎬ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译外工作ꎬ探索多元文化背景和不同模式下开展翻译实践的有效性[26]ꎮ我们需要把国内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不断翻译输出ꎬ但必须保证译文质量与传播效果ꎮ陈岷婕建议ꎬ一要合理有效地改进文学翻译的学科建设问题ꎬ二要规范㊁提升和扩大现有文学翻译人才队伍ꎬ三要结合域内与域外翻译开展民族文学作品的英译工作ꎬ四要提高翻译的准确性与流畅性[27]ꎮ相关翻译出版部门可借鉴莫言获奖的成功经验ꎬ拓展译介途径ꎬ中外合作(中外夫妻ꎬ或中国人和外国人)ꎬ紧跟时代以及外国人的注意力和关注点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ꎬ多译介中国建筑㊁电影㊁教育等内容ꎬ44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①②③④汪榕培对中国典籍英译工作的体会是:热爱翻译工作ꎬ耐得住从事翻译工作的寂寞与微薄的稿酬ꎻ尽量选择翻译契合自己特点和爱好的文学作品ꎻ认真推敲他人对译作的评论ꎮ据[22]ꎬ即用柔性化的手段㊁西方民众熟悉的方式和手法表达传播中国文化理念ꎮ据[22]ꎬ即人文交流㊁社会交往和文化推广ꎮ据[22]ꎬ即讲究原则㊁文化立国㊁弘扬传统文化与创造新文化ꎮ首选策略应既保留中国特色又考虑外国人的接受情况ꎬ采用文学代理人㊁联合出版㊁版权转让等方式与国外出版业进行深层次交流合作[28]ꎬ并积极运用国际语言与国际媒体开展海外推广活动[29]ꎮ黄昱宁建议结合 请进来 与 走出去 ꎬ培养更多懂行的㊁能把中国文学推介到海外的合格代理人ꎬ实施多层次㊁个性化㊁长效的专业资助计划[30]ꎮ谢天振等指出:中国文学作品完整忠实的译本并不为西方所接受ꎻ归化和删节是西方在译介中国文学时惯用的方法ꎻ我们 要尽快更新翻译观念 ꎬ不能心急㊁贪多㊁贪大㊁贪全ꎬ而应该在现阶段多出节译本㊁改写本[31]ꎮ胡安江认为: 真正好的翻译是汉学家与中国学者共同合作的产物ꎬ应以葛浩文为参照蓝本ꎬ须考虑中国经历㊁中文天赋㊁中学底蕴及中国情谊四个要素ꎮ [32]要真正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ꎬ 走出去 ꎬ 融进去 ꎬ就必须统筹安排㊁整合和优化翻译资源ꎬ同时认清译入与译出的本质区别ꎬ形成翻译自觉 ꎮ一是易表存真ꎬ译出本意(深层涵义)ꎻ二是文化意象替换ꎬ 去东就西 ꎻ三是改写(改头换面)与艺术再造ꎻ四是充分考虑语境差异ꎬ采取增形补意等策略措施完整再现原作的深层内涵和艺术特色[33]ꎮ中国文化 走出去 是一种两厢情愿的接纳与包容ꎬ需要中国译者偏向异化的翻译ꎬ也需要汉学家偏向归化的翻译ꎬ且 归化 的幅度可更大一些[34]ꎮ中国文化 走出去 应重视和实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ꎬ注入现代化气息和今人对社会的感悟ꎬ向世界展示现代中国的文化形象㊁传统文化的强大活力和创新元素ꎬ即中国文化魅力㊁ 文化磁力 效应ꎮ冯颜利提出:坚持党对文化 走出去 战略的核心领导ꎻ继承传统文化精华ꎬ创新时代文化ꎻ协调㊁对接文化话语体系ꎬ整合㊁开辟㊁打造高端文化交流平台ꎻ积极协调政治㊁经济㊁外交与文化 走出去 战略等ꎮ5 改进建议与措施2011年ꎬ中央提出ꎬ要抓紧培养 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㊁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㊁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㊁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ꎻ 翻译工作是决定对外传播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和最基础条件 [35]ꎮ面对目前日渐扩大深入的对外交往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ꎬ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提高汉译外质量和译介传播效果ꎬ培养高水平的汉外翻译队伍ꎮ笔者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改进:(1)中国文学外译和文化外推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ꎬ需要国家长期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ꎬ需要认真考虑译入语国家的接受情况ꎬ需借鉴日本㊁韩国㊁法国㊁德国等从国情出发实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及文学外推的经验ꎬ政府引导市场ꎬ进行体制㊁机制㊁公共政策的完善创新ꎬ整合各类资源(包括孔子学院㊁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36]ꎬ翻译推广中国文学作品ꎬ推动其走向世界[37]ꎮ目前最为有效的模式是中外译者合作ꎬ但需牢记不能丧失相应的意识形态话语权ꎮ中央和地方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文化价值输出ꎬ力争实现 政府主导 ㊁ 西媒二驾 ㊁ 叫座优先 ㊁ 人即媒体 ꎮ如:加强顶层设计规划ꎬ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机制ꎬ提供政策制度保障ꎻ加大资金扶持ꎬ设立国家㊁省级文化发展基金ꎻ整合翻译出版资源ꎬ实现跨界跨境合作ꎻ遵循汉译外规律ꎬ分析国外受众需求ꎬ提高译作整体质量和译介传播效果ꎻ组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㊁有感情的跨国籍㊁跨语种㊁跨文化的翻译人才团队[38]ꎻ打造创意文化ꎬ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ꎻ重视高端学术交流ꎬ举办 中国文化年 ㊁ 中国文化周 等活动ꎻ实行非均衡性的重点发展策略ꎬ加强与欧美等国的文化交流ꎬ并拓展同其他跨国公民社会团体组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ꎻ以儒家文化为契合点ꎬ以大众文化为切入点ꎬ以宗教文化为基础ꎬ大力实施差异化的地缘文化 走出去 策略ꎮ(2)积极通过文化产品㊁服务㊁交流与大规模的文化贸易ꎬ在全球平台上传播中国文化理念[39]ꎮ 走出去 必须是内容为王ꎬ需要 国粹 (但不能局限于 四书五经 )ꎬ依靠文化创新ꎬ助其发展成为我们所特有的 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 ꎬ建议民间主导ꎬ助推具有代表性的学者㊁艺术家或文化志愿者 走出去 ꎮ(3)出版业积极实施外向型战略ꎬ培养与聚集国际化人才ꎬ有针对性地深度开发中国优秀文化ꎬ统筹策划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ꎬ打造外向型图书和对外汉语学习类多媒体教材ꎬ积极译介输出传统文化㊁医药㊁建筑等社科类㊁经管类图书ꎮ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企业应自觉增强主体意识㊁转变观念ꎬ主动参与ꎻ优化创意策划ꎬ积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㊁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活动或品牌项目ꎻ充分利用信息㊁网络㊁数字技术ꎬ改进传统文化企业创54第5期祝东江:中国文化 走出去 现状分析及研究综述作㊁经营和传播模式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㊁产业化水平ꎬ扩大其国际市场占有率ꎻ培训和引进相结合ꎬ壮大文化对外传播人才队伍ꎻ尝试研发和推广汉语拼音双向转换软件ꎬ提升其海外生存发展能力ꎮ(4)高校改进教育体系㊁内容和方法ꎬ如设立国际传播专业[40]ꎬ实施 政产学研 四结合ꎬ建立人才培训基地ꎬ更新现有人才队伍的观念㊁知识和技能ꎬ并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ꎬ学贯中西的人文学者ꎬ以及大量具有新闻素质㊁国际视野ꎬ熟练掌握外语技能㊁谙熟国际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ꎮ科研人员努力提高人文社会艺术科学的研究水平㊁原创能力和交流对话能力ꎬ学会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㊁发表论文㊁参与国际对话ꎮ(5)相关专家学者积极主动担负历史使命ꎬ应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翻译自觉ꎬ加强对译介主体㊁内容㊁途径㊁受众和效果的研究ꎬ学会运用外国人的习惯㊁喜欢接受的方式去介绍中国故事㊁文化㊁大政方针㊁现实情况㊁发展进程及其他相关信息ꎬ探索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最佳译介模式ꎬ适度降低文化间的陌生感ꎮ中国文化翻译ꎬ在当前ꎬ归化比异化重要ꎬ同时需要与汉学家加强合作ꎻ在将来ꎬ异化为主㊁归化为辅ꎮ在处理文化问题时ꎬ译者应采取灵活的方法(转换拼写法㊁语言翻译与文外解释或文内解释结合法㊁借用法㊁加注法等)进行翻译ꎬ如:武当道教WudangTaoismꎬ药王庙MedicineKingTempleꎬ龙文化ChineseDragonCulture(dragonisakindofsacredanimalinChinese)ꎬ韬光养晦 Thephraseteachesthatone sbestgoodisrealizedbynotthinkingofitꎬorseekingforit. ꎮ6 结语语言国际推广已成为维护人类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㊁实现多元文化共生㊁构建和谐世界的首要选择ꎮ中国文化输出的本质ꎬ是传递全面真实的中国文化ꎬ获得公平的话语权ꎬ化解误会ꎮ我们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并对其进行现代化诠释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样态ꎬ选取我们所特有的㊁代代相传的 天下情怀 与 和谐理念 在自信与尊严中 走出去 ꎬ凸显中国文化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ꎮ同时ꎬ认真研究西方文化及历史背景ꎬ学习相关国家在文化现代化与对外传播方面的成功策略ꎬ尽量减少误读与误解ꎬ化解文化间的分歧与冲突ꎮ文化 走出去 是一个长期㊁长效㊁长远的战略任务ꎬ我们必须具备长远眼光ꎬ在发现问题㊁思考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进程中不断进步提升ꎮ我们首先需要转变文化 走出去 的理念㊁方式和急于求成的心态ꎬ遵守 共赢㊁互信㊁非诚勿扰 原则ꎬ秉承 内容制胜 理念ꎬ依托特色文化ꎬ坚持以文化吸引力为导向㊁以效果为原则㊁以文化认同为目的ꎬ积极寻求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市场的最佳对接口ꎬ依靠社会㊁市场力量ꎬ通过柔性的方式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产品与服务 卖出去 ꎬ有效降低 文化折扣 ꎮ在对外公开场合ꎬ我们应慎提或不提 把中国文学文化推出去 ㊁ 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战略 ㊁ 文化软实力 ꎬ建议使用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ꎬ或 文化力 ꎬ避免使他国人士反感和警惕[41]ꎮ中国文学进入海外图书市场ꎬ需要跨越语言屏障㊁文化隔膜和行业规范差异ꎬ我们必须开放㊁虚心接受批评建议ꎬ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 政府扶持㊁企业运营㊁借船出海㊁造船出海㊁购船出海㊁银企合作㊁利用和建设国际化流通渠道与传播平台 的市场化模式ꎬ使中国作品为更多目标读者所理解㊁接受㊁喜欢ꎮ参考文献:[1]㊀张雁凌.中国对外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出版产业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4(5):148-151. [2]㊀沈庶英.孔子学院建设的若干思考:以中华文化 走出去 为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ꎬ2012(5):89-91. [3]㊀包韫慧ꎬ张书勤.版权贸易发展与出版业 走出去 战略实现[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ꎬ2008(1):11-14. [4]㊀王莉.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ꎬ2009(6). [5]㊀叶小文.中国文化 走出去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ꎬ2010(3):5-9.[6]㊀卢新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0(3):132-137.[7]㊀崔玉宾.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中旬刊)ꎬ2013(2):172-173. [8]㊀马会娟.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现状与问题[J].中国翻译ꎬ2013(1):64-70.[9]㊀黄友义.坚持 外宣三贴近 原则ꎬ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ꎬ2004(6):27-28. [10]㊀袁晓宁.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J].中国翻译ꎬ2013(1):93-97.[11]㊀刘志华ꎬ刘慧.基于效率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国外经验及借鉴[J].理论与现代化ꎬ2008(2):58-64.64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

文化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国际比较

文化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国际比较

文化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国际比较一、本文概述引言:简要介绍文化服务贸易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调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以及文化服务贸易对于促进不同文化间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性。

研究背景:接着,分析当前国际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指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推动文化服务贸易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提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服务贸易如何成为各国文化交流和软实力竞争的重要领域。

研究目的: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即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可能的局限性,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和框架:简述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并概述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指出将从政策制定、实施效果、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意义:强调本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国际比较的视角,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在文化服务贸易领域的政策措施,以期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二、文化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文章可能会从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讲起,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这些理论为理解文化服务贸易提供了基础框架。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不同国家在生产某些商品和服务方面的相对效率差异,而要素禀赋理论则解释了各国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进行贸易的动机。

服务贸易理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有所不同,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储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等特点要求理论家们对其进行特别的考量。

文章可能会探讨如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际协议对服务贸易规则的设定,以及服务贸易理论如何适应文化服务的特殊性。

文化服务的特殊性:文化服务贸易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包含文化多样性、国家文化安全等经济因素。

文章可能会分析文化服务的特殊性对贸易理论的挑战和影响,探讨如何在促进文化服务贸易的同时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

研究中国对外经济中的周边外交政策

研究中国对外经济中的周边外交政策

研究中国对外经济中的周边外交政策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具有了更加紧密的连接。

中国作为当前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在全球经济的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世界的地缘政治中也扮演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决策会反应在外交政策当中,我国一直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以友好的态度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在外交舞台的一贯形象。

在与周围国家的外交过程当中,经济实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周围国家的外交政策中一些具体化的政策也在逐步转变,本文将以中国对外经济中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国;对外经济;周边国家;外交政策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单一国内经济发展在发挥作用,更加重要的是国际上的经贸往来和进出口在起作用。

因此,周边国家经济的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而在与周围国家的经济互通过程中,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具有相当明确的导向性作用的,因此研究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促进与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我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政策对于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起到了非常有效且具有长久性的作用,促进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交流。

下面将先对外交政策对于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外交政策对于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与交往的准则与观点的集中体现,具有极强的政治含义。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不仅对经贸往来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带动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还为地缘政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样的外交政策为我们带来了与周边国家更加的积极外交和平等互惠的机遇,帮助我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交往的过程中更加迅速而准确的整合已有的资源,集中力量提升经济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采取更加有效的经济发展措施,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

RCEP框架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RCEP框架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RCEP框架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二、RCEP框架下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6)2.1 RCEP协议概述 (7)2.2 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与增长 (8)2.3 跨境电商企业竞争格局 (9)三、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11)3.1 政策法规不完善 (12)3.2 物流体系不健全 (13)3.3 金融支持不足 (14)3.4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15)3.5 市场竞争激烈 (16)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对策探究 (17)4.1 完善政策法规 (19)4.1.1 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 (20)4.1.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21)4.2 构建高效物流体系 (23)4.2.1 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24)4.2.2 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25)4.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6)4.3.1 提供信贷支持 (27)4.3.2 推广供应链金融 (28)4.4 提升技术水平 (30)4.4.1 加强技术研发投入 (31)4.4.2 推广先进技术应用 (32)4.5 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 (33)4.5.1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35)4.5.2 提升企业竞争力 (36)五、结论与展望 (37)5.1 结论总结 (39)5.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40)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1)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应运而生,成为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

RCEP框架不仅涵盖了东亚地区的多个重要经济体,还通过降低关税壁垒、简化贸易程序等措施,促进了区域内跨境电商的发展。

对于中国而言,RCEP的实施为其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RCEP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成本,提高了跨境电商商品的流通效率;另一方面,RCEP的实施也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国际文化贸易是什么

国际文化贸易是什么

国际文化贸易是什么国际文化贸易是什么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间文化贸易已成为当今全球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

而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产值中亦占有很大比重,正成为其出口支柱产业之一。

正如美国学者沃*夫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

”相对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有关国际文化贸易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却刚刚起步,本文选取国际文化贸易的概念作为研究标的,试图通过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梳理和综述,并结合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理清其概念的逻辑体系,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国际文化贸易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国际文化贸易的特点国际文化贸易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一国国际贸易中的敏感地位和重要性。

国际文化贸易的对象既涉及文化产品又涉及文化服务,从而使其兼具有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具体体现在:1、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

国际文化贸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性,这与各国在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方面的能力、技术和资源差异、文化市场的文化商品受各国历史特点、区域位置及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

因此,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垄断性较强,表现为少数发达国家对国际文化贸易的垄断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对劣势。

2、贸易保护方式具有隐蔽性。

文化具有独特的渗透力。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达着观念、价值和生活方式,是极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文化贸易的价值超过了其商业价值,与其他贸易相比,它会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对输入国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文化贸易是各国服务贸易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

也由于文化贸易标的物的特点,各国无法通过统一的国际标准或关税进行限制,而更多地采用国内的政策、法令的修改进行限制,如市场准入制度以及非国民待遇等非关税壁垒形式。

3、贸易自由化的例外性。

由于图书出版、演出服务、广播影视、网络服务及教育等文化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等敏感领域,因此,各国在文化贸易的开放程度上,都十分谨慎,各国政府对文化贸易的各种限制和保护远远超过货物贸易,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际文化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综述》(一)

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综述》(一)

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综述》
(一)
引言概述
陈晋文的《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综述》是一部对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进行系统性研究的重要著作。

本文旨在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历史发展,并深入探讨对外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文
1. 大点一: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a. 清朝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 科举制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与影响
c.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及贸易政策的变迁
2. 大点二: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互动
a. 西方列强对中国贸易的控制与剥削
b. 中国商品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与地位
c.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与贸易方式的变化
3. 大点三:中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a. 对外贸易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b. 对外贸易中的技术转移与创新促进了中国产业升级
c. 对外贸易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与问题
4. 大点四: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a.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对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塑
b. 外商在中国的影响与改革思潮的传播
c. 对外贸易对中国社会风俗与文化的影响及挑战
5. 大点五: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启示与反思
a. 经验教训与对中国当前对外贸易的借鉴
b. 近代对外贸易史对加强国际合作的启示
c.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总结
通过对陈晋文的《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综述》进行概述和分析,我们对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历史发展和其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指导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综述作者:张晔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1期【摘要】对外文化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产品传递文化内容的进出口行为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规定、规范、原则和要求体系的总称。

文章通过对我国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的梳理来进一步发现文化贸易在宏观指导方面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文化贸易政策综述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涉及到政策学、文化学、国际贸易学、文化安全等多维视角。

从国内现有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相关研究来看,1996年就已出现“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命题,但有关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命题的研究却是从2009年开始,而且以“文化贸易政策”研究为标题的论文在中国期刊网里仅有两篇,且主要是从如何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研究的。

而以“文化产业走出去”为标题的研究相对于“文化贸易引进来”的研究较多;著作方面也还是停留在文化政策学、国际文化贸易以及对外贸易政策领域的研究。

我国现有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及其执行状况是怎样的?面对文化贸易逆差我国的文化贸易政策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完善与优化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被研究解决。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我国文化贸易政策”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价值,本文就文化贸易政策现有研究做一梳理。

一、文化贸易视野中的文化贸易政策研究1、政策优化的必要性:文化贸易快速发展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对文化贸易政策管理与优化提供缘由。

虽然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势头较猛,但我国文化贸易近年来一直处于严重逆差的状态,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我国的文化贸易政策进行研究与反思。

目前我国对文化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文化贸易定义和范围、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对策。

关于文化贸易研究,已有的研究中较为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文化互动》(罗能生2006)、《国际文化贸易系列丛书》(李怀亮2007)、《国际文化贸易》(胡晓明2009)等。

罗能生综合运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文化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對国际文化贸易的特点、国际文化贸易的竞争与冲突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还提出全球化下我国对外经贸的文化战略。

李怀亮运用纵向和横向相交叉的方式,对文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在分析全球文化贸易总体格局的基础之上分别阐述各个产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沿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还分析了各个产业的经典案例。

胡晓明对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国际文化贸易历史与现状、国际文化贸易政策、国际影视节目贸易、国际演出贸易、国际图书版权贸易等都进行了讨论。

同时还通过案例将国际文化贸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除了著作,以报告形式对文化贸易现状进行跟踪性动态研究的也不少,商务部关于文化对外贸易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文化出口对策研究》、《我国文化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电影音像服务贸易分析》、《2006年中国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贸易发展概况》等研究报告。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发布了《特定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1980-1998》和《特定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流通,1994-2003》。

这些报告都是比较微观的反映了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

文章方面,李怀亮(2006)在《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一文中指出,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文化贸易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性,大型跨国媒介集团垄断着当代国际文化贸易市场。

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严重逆差等方面问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①魏雪莲(2008)从界定文化产业、文化贸易的概念入手,客观地介绍了近年我国文化贸易方面取得的成果、特征,评析了我国文化贸易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最后就我国文化贸易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②2、政策制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贸易逆差面临着我国文化贸易领域巨大逆差的现状,我国现有文化贸易政策应该怎样优化与调整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研究文化贸易逆差以及对策的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从政策角度去研究解决的。

杨洁华(2008)在“我国文化贸易逆差及其治理对策”一文指出:我国文化贸易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完善文化贸易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协调政府行为,完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打造文化“航母”,培育民族品牌。

③刘冬梅(2007)在“中国文化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介绍了国际文化贸易的大环境,阐述了当前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并分析了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一些制约文化产业和贸易发展的问题,还提出了一些振兴我国文化产业、改善贸易状况的对策。

3、政策制定走向:走出去战略对于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的直接研究很少,但是对于文化贸易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针对文化逆差而制定的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是比较多的。

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最早由胡惠林教授在2004年发表的《论中国文化发展的“走出去“战略》一文中明确提出,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走出去”,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考虑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重建我国文化外贸的政策系统和法律系统,改革我国的文化贸易体制。

④另一篇代表性文章是花键研究员于2005年发表的题为《“走出去”:中国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一文,通过“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已成为中国增强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战略突破口”再次肯定了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胡惠林(2010)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转型》一文中指出:“低碳”是当今国际社会正在积极建构的物质发展的原则,把这一原则应用和运用于文化建设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中,应该成为我们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国际化”转型的文明起点。

这是目前对文化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⑤。

二、文化贸易政策的研究笔者以“cultural trade policy”在EBSCO外文电子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及翻阅《文化经济学》外文期刊,总结出国外学者对文化贸易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文化贸易政策制定者与文化产业实践者之间的视角差异性对文化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文化产品在自由贸易这样的大环境下是否应该区别对待,怎样做才是最公平合理的、各个国家在文化贸易政策上的选择。

Steven(1987),Johnson(1988),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研究了文化产业发展在自由贸易大环境下,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上选择的问题。

Dennis Browne(1998),提出政府政策的制定者与文化产业实践部门因不同的出发点以及信息上的沟通失误,导致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Monica Gattinger(2003),Des Freedman(2003),研究了贸易政策制定协会的态度对文化产业实践部门的影响。

Andreu Mas-colell(1999),在《文化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具有影响力的文章,着重讨论了文化产品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思考在自由贸易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公平合理的对待这一问题。

Tenia Voon(2003)在《文化产品与世界贸易组织》一书中指出文化产品是否与一般商品一样遵循自由贸易规则已经成为近年来争论的焦点。

Kenton T. Wilkinson(2006),谈论在自由贸易这样的大环境下,墨西哥电视产业转型过程中文化政策的选择。

J.P.SINGH(2008),谈论了欧盟与美国在文化贸易对抗过程中的文化贸易政策的选择。

笔者对“文化贸易政策”进行搜索,相关文章只有2篇。

学者李琴琴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战略研究”一文中,分析了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即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状况十分严重,指出文化贸易逆差不仅意味着经济利益的损失,也意味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的削弱;因为,文化贸易是一国提高其世界影响力最重要的渠道。

⑥学者项莹在《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文化贸易的政策选择》一文中,分析当代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两方面出发,借鉴灰色关联度的评价模型,构建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行文化贸易政策的正、负面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文化贸易的政策建议。

⑦结语由于对外文化贸易是近几年开始比较新的课题,因此在我国现有对文化贸易的研究成果中,在以下几方面仍有缺失:其一,缺乏对文化贸易的政策系统性专门研究;其二,缺乏对文化贸易客观性多维的定量分析,对外来文化贸易发展趋势及结构变化的分析不全,对统计数据的利用效率不高;其三,研究深度和具体性有待提高。

尤其是没能够回答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如何完善和优化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政策提出具体建议。

总之,如何完善与优化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根据文化贸易的特性与其发展需要和发展态势,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文化贸易政策体系,对于文化贸易的发展、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①李怀亮、闫玉刚,《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J].《河北学刊》,2006(1)②魏雪莲,《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8③杨吉华,《我国文化贸易逆差及其治理对策》[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④胡惠林,《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出去”战略》,《思想战线》,2004(3)⑤胡惠林,《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转型》[N].《人民日报》,2010-09-21⑥李琴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战略研究》,学位论文⑦项莹,《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文化贸易的政策选择》,学位论文(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硕士)责编:周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