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仰缺失现象
中国信仰缺失现象
“您认为周围其他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主 要动机是什么”
一个叫“逃课网” 的网站走红,引起了 诸多高校学子尤其是 新生们的兴趣,这个 逃课网包含逃课、代 课、代替答“到”等 多项内容,在创办不 到三个月的时间里, 就迅速吸纳了注册用 户约500人,并顺利 收到了第一笔投资资 金。
如今流行在社 会上的请客吃饭 之风也在校园里 刮起来。学校里 总是有那么多可 以聚会吃一顿的 理由:得了奖学 金要聚,过生日 要聚,参加校园 比赛甚至是系里 的比赛得了名次 也要聚,而恋人 之间的小聚就更 不在话下了。
大学生超前消费
大学生沉迷网络
在中国,大学生又是青年中文化水平较高、政 治基础较好的群体,他们的政治素质、政治信仰 将直接影响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影响我们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然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当 代大学生的学习重心由“思想至上”转移到“科 技至上”、“经济至上”,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 育相对边缘化,其中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已经是 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 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 正确的政治信仰,修身齐德、全面发展,已成为 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抢盐
抢购板蓝根
雍和宫抢烧新年头炷香
大学生的信仰缺失
信仰缺失在部分大学生中其突出表现为“无兴 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现象。有些大学 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稀里 糊涂;对一切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 主义态度,家庭、集体、社会在他们眼里都无足轻 重;把社会和别人都看的过于灰暗,忽视主观努力 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百无聊赖沉迷 于网络,有的学生则以“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 地久”的爱情来消磨时光,并从中寻求慰藉。
信仰缺失方面存在的问题暨整改措施
信仰缺失是指个人或社会对于宗教、道德或价值观的缺乏或淡漠。
这种问题可能导致以下一些负面影响:
1.道德沦丧:缺乏信仰的人容易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无法准确判断和坚守正确的道德原
则。
2.价值迷失:缺乏信仰的人可能难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对事物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
和方向。
3.心灵空虚:缺乏信仰的人内心可能感到空虚和孤独,缺乏精神寄托和支持。
4.社会道德风气恶化:大量的个体信仰缺失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逐渐恶化,出现
更多的不良行为和社会问题。
针对信仰缺失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提倡宗教和道德教育:加强宗教和道德教育,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各种宗教信仰和道德
规范,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增强社会道德建设: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促进社会道德建设,使社会价值
观得到提升和维护。
3.培养公民责任感:加强公民教育,引导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积极参与社会公
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4.弘扬正能量:通过媒体、文化等渠道传递正能量,宣传正面的价值观和行为模范,激发
人们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5.建立互助平台:创建相互支持和帮助的社区或组织,提供精神寄托和情感支持,让人们
感受到彼此的关爱和团结。
这些整改措施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媒体、宗教组织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合力,推动信仰缺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24年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他们的信仰状况,既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风貌。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信仰状况的多样性1. 信仰缺失与迷茫在当今社会,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信仰持有迷茫和缺失的态度。
他们对传统宗教、哲学或道德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到困惑。
这种迷茫和缺失,往往源于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个人成长的困惑。
2. 宗教信仰与此同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持有宗教信仰。
无论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还是其他宗教,宗教信仰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了心灵的寄托和道德的指导。
宗教信仰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不可忽视的是,一部分大学生持有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信仰。
他们认为信仰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和功利性,而非其内在的精神追求。
这种信仰状况,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物质利益或社会地位,但长期来看可能缺乏内在的支撑和意义。
二、原因分析1.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诱惑、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信仰体系。
此外,社会上的道德沦丧、拜金主义等现象也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在塑造大学生信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忽视了信仰的培养,导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坚定的信仰支撑。
这种缺失可能源于家长自身信仰的迷茫或忽视,也可能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有关。
3. 个人成长的困惑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人生问题,这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人生困惑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导致信仰的迷茫和缺失。
中国人没有信仰?为什么中国神仙那么多,但中国大多都是无神论者
中国人没有信仰?为什么中国神仙那么多,但中国大多都是无神论者据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的调查,全球范围内的信教比例大约是在59%到77%。
而中国的信教人口比例却仅有7%,占比全球最低。
难道真的像西方媒体说的那样,中国人没有信仰吗?其实不是!信仰的区分这里得先区分一下信仰的两个派别,一个是宗教信仰,另一个则是人文信仰。
上文提到的信教人口指的是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人,比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之类的。
比起宗教信仰,人文信仰则要复杂得多。
信奉某种人物、文化、历史等都可以算是人文信仰,举两个例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两句话都可以视为人文信仰。
而中国人普遍信仰人文!那么宗教信仰跟人文信仰哪一个更高级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的信教人口如此之低呢?我们不妨以世界传播力度最强的基督教作为一个参考,从中国的历史,民族性格,以及对神仙的态度这3个原因来剖析一下中国人为什么这么不信神。
首先是历史基督教中最为重要的角色耶稣是在公元前后出生的,国际上也将耶稣死亡的时间定为公元元年。
那么耶稣诞生和死亡的这一段时间,中国人在做什么呢?公元元年,中国恰好处于东西两汉时期。
那时候王莽的新朝刚刚成立,受到后来的汉光武帝刘秀的挑战最终覆灭。
也就是说在耶稣诞生的时候,中国的西汉已经结束,东汉即将到来。
我们所熟知的汉武帝刘彻出生于公元前156年,如果以中国古代的生育理念,差不多15到20岁就是一代人。
那汉武帝的辈分大概比耶稣高了7到14辈。
中国的文明是一个十分早熟的文明,早熟到当中国人已经开始用文字记录历史,制定礼仪来约束人民的时候,西方世界的人还住在树上。
哪怕是基督教这么一个流传数千年的宗教,在中国人面前也显得太过幼稚。
要知道,早在耶稣出生之前的一百多年,汉武帝就制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案来更好地管理帝国。
而在耶稣出生的两百多年前,秦始皇就已经统一了中国。
在此之前,还有战国、春秋、周、商、夏朝等朝代,中国最早的朝代甚至要比耶稣早诞生了一千多年。
2024年没有信仰做什么都不奇怪
2024年没有信仰做什么都不奇怪首先,我们来看信仰的缺失与影响。
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信仰观念逐渐淡薄。
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导致信仰的缺失。
这种缺失使得人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方向感和意义感,变得迷茫和无助。
同时,信仰的缺失也导致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行为举止失范,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信仰的缺失对个人行为的异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没有信仰支撑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容易受到个人欲望和私利的驱使,变得自私自利、短视行为。
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地位,不惜违背道德和法律,进行各种不道德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异化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也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
再次,信仰的缺失还导致了社会风气的变化。
在缺乏信仰支撑的社会中,人们往往缺乏对道德规范的尊重和遵守,导致社会风气日趋恶化。
欺诈、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盛行,社会公信力下降,人们的信任感逐渐消失。
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信仰的多样性与意义。
信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还包括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价值的追求等方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仰追求,这些信仰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同时,信仰也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指导人们的行为举止,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因此,信仰重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需要重视信仰教育,加强对人们的信仰引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念。
同时,我们也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仰氛围,让人们在信仰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素质。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培育正确信仰的途径。
首先,家庭是信仰培育的起点。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传递正确的信仰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信仰意识。
其次,学校是信仰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仰的内涵和意义。
此外,社会也应该承担起信仰教育的责任,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为信仰培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治信仰方面的不足和改进措施(通用)
政治信仰方面的不足和改进措施(通用)政治信仰是人们对于政治制度、政治体系和政治价值观的信仰和认同。
政治信仰不仅是政治生活的关键问题,而且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政治信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信仰缺失、民主和思想自由不足、法治观念淡薄等。
为了提高政治信仰水平,建设更加稳固的政治体系,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加强政治教育,注重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政治教育是提高政治信仰的基础。
当前,很多人对于政治体系和政治价值观缺少认识和了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大政治教育力度,注重提高全民的政治素质。
指导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现行的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提高人们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走向的认识。
同时,还应当扩大政治知识的普及面,建立全民健康的政治教育体系,深入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法治宣传和普及,提高法治意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正正义的基石。
当前,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法治观念淡薄、法治是形式薄弱、法律权威受到了侵蚀和挑战。
为此,应当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让广大群众对于法律的知识有所了解,对于法制的尊重和遵从处处可见。
同时,深入推进司法系统的改革,建立更加透明的司法体系,提高司法公正度和公信力。
三、建设更加开放、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环境建设更加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是增强政治信仰的重要举措。
当前,一些地方和机构对于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缺乏宽容和接受,充分表现出了民主和思想自由的不足。
因此,应该通过建设更加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扩大言论空间、提高新闻发布的透明度和独立性、推动多元化的思想和文化交流、完善民主机制和监察体系,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政治决策和治理当中。
四、全面加强公民意识和道德建设公民意识和道德建设是增强政治信仰的内在需要。
当前,一些人的公民意识和道德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德行失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因此,应全面加强公民意识和道德建设。
信仰方面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信仰方面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信仰方面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向大家谈一谈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
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也是道德行为的源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信仰方面的问题,如迷信盛行、道德沦丧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面对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来加以整改,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迷信盛行是信仰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然而,一些迷信观念却仍然在人们心中存有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一些人仍然相信在某些特定的日子或场所进行一些祭拜或祈福可以得到好运;一些人仍然相信风水能够决定个人的命运;一些人仍然相信传言中的神奇药物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等等。
这些迷信观念不但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从而导致人们上当受骗。
面对迷信盛行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迷信活动的管控,清除一些有害的迷信活动。
同时,应该加强对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学校应该把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从小教育孩子们要相信科学,要理性地看待世界。
其次,道德沦丧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道德观念越来越淡薄,对道德行为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下降。
比如,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违法乱纪;一些人为了攀附权贵不择手段;一些人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对他人的困境漠不关心等等。
这些道德沦丧的现象不仅使个人失去了良知和品德,也动摇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
要解决道德沦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下手。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丰富的道德教育活动,通过正面榜样的塑造和传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信仰缺失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引言信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个体生命力的源泉。
它赋予人们精神支柱,引领人们追求真善美,实现人生价值。
然而,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应深入剖析信仰缺失现象,探寻应对之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信仰缺失的表现1. 官员信仰缺失(1)权力寻租:一些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滥用职权,贪污腐败,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形式主义:一些官员为了追求政绩,不注重实际效果,只注重表面功夫,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
(3)道德沦丧:一些官员道德沦丧,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败坏了社会风气。
2. 商人信仰缺失(1)诚信缺失:一些商人为了追求利润,采取欺诈、虚假宣传等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
(2)社会责任感缺失:一些商人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等不负责任。
3. 普通大众信仰缺失(1)价值观扭曲:一些人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导致价值观扭曲。
(2)信仰缺失:一些人缺乏信仰,生活没有目标,精神空虚。
4. 社会风气方面的体现(1)道德滑坡:一些人道德沦丧,背离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信仰危机:一些人信仰缺失,对社会失去信心。
三、信仰缺失的原因1. 社会转型期带来的阵痛(1)价值观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导致人们信仰迷茫。
(2)利益冲突:社会转型期,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人们心理失衡。
2. 教育体系问题(1)重智轻德:一些教育机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教育。
(2)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家庭过分关注孩子物质需求,忽视精神需求。
3. 媒体环境的影响(1)负面报道过多:一些媒体过于关注负面新闻,导致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
(2)虚假宣传: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
四、应对信仰缺失的对策1. 加强道德建设(1)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
信仰缺失政治动摇放弃原则六大问题自查自纠范文
信仰缺失政治动摇放弃原则六大问题自查自纠范文信仰缺失政治动摇放弃原则六大问题自查自纠范导言: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坚守党的信仰,坚守党的原则,严守党纪国法。
然而,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面临各种困难和诱惑,导致自己的信仰动摇,原则放弃。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自己的政治表现进行自查自纠,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信仰缺失问题1.对党的宗旨、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模糊。
党员干部对党的宗旨、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不深入,只是机械地执行,没有深入思考和领悟。
2.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不坚定。
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和信仰不坚定。
3.对党的领导和集中统一制度的认识不到位。
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遵守党的领导和集中统一制度,擅权妄为,甚至受到一些舆论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4.对人民利益至上的认识不深刻。
有的党员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只考虑个人利益或小部分人的利益,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不足。
5.对社会和环境问题的重视不够。
有的党员干部在发展经济和建设项目时,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6.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忽视。
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和文化传统,导致文化的走向和价值观念的混乱。
二、政治动摇问题1.在困难面前丧失斗志和信心。
有的党员干部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动摇自己的信念和斗志,甚至放弃原则。
2.对外界压力过于敏感。
有的党员干部在面临外界质疑和批评时,容易感到压力和焦虑,容易动摇自己的政治方向。
3.追求个人利益而违背原则。
有的党员干部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原则和底线,与不法分子勾结,甚至参与腐败行为。
4.在决策中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
有的党员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导致决策的失误和原则的放弃。
5.对先进理论和科技的学习和掌握不够。
有的党员干部在学习和掌握先进理论和科技方面存在缺失,导致自己在工作中的判断和决策不准确。
信仰缺失浮躁迷茫现象分析
信仰缺失浮躁迷茫现象分析2010年03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位研究生父亲的疑虑:是谁绞杀了青年学子心头的崇高》,站在一位父亲的角度,表达了国人对当代青年学子的状态深深的忧虑。
理想是一种信仰一位父亲或许会感到疑惑,是谁绞杀了青年学子心头的崇高。
人们想象中的青年学子应有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荡然无存。
没有热忱的信念,没有深刻的思想,精神萎靡蜕化,只剩下狭隘的求职需求。
置身其外,你会为之深感震撼和不安,可是当你置身于其中,你会发现一切自然而然。
信仰的缺失,恐怕已经成了当代青年学子的通病,是这一切病症的症结所在,这里,我指的不是宗教信仰,是对理想的信仰。
我曾经看到身边一些人不甘心地将求职就业视为信仰,心底里却不得不认为这只是一种对自我境界的阿Q似地满足,求职就业只是一种需求,需求不是信仰,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更无关信仰。
信仰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是一个人宁愿相信其正确,不在于其是否真实的精神。
信仰是一种崇高的理想,无疑信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它能让你即使身处最为艰难的处境,也不会自甘颓废。
青年学子的集体浮躁近年来,房价飞涨导致社会情绪中弥漫着焦虑和浮躁,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担心与日俱增,一代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极低。
这也导致了校园中的青年学子日益浮躁和焦虑。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已然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这点在最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也被专门提及,最普遍的现象比如逃课,提前选课等现象都反映了这种现状。
提前选课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凑学分的心态恐怕与学习质量低有直接的关系。
浮躁是一种只求结果的急切心态,是缺乏信仰的病态表现。
信仰在,则不浮躁。
信仰是唯一能够抵制浮躁的定心药。
在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很少人能按耐住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守住自己可贵的孤独与寂寞,而变得越发盲目,急躁,急功近利,要么对目标的专注度不够,要么对现有目标的耐心度不足,要么现有的目标不切实际。
信仰缺失存在问题和具体表现怎么写范文(精选1)
信仰缺失存在问题和具体表现怎么写范文(精选1)亲爱的朋友,我写信给你是因为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存在着信仰缺失的问题。
信仰缺失指的是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缺乏对宗教、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坚定信念。
这一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让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首先,道德观念的淡化是信仰缺失的一大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物质的享受和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为了利益不惜抛弃家庭、背叛朋友,甚至违法犯罪。
缺乏道德观念的人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权益和感受漠不关心。
其次,虚无主义的泛滥也是信仰缺失的明显迹象。
很多人对宗教信仰或者价值观产生了质疑和怀疑,他们觉得生命没有任何意义和目的。
这种虚无主义的思潮导致了人们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难以找到快乐和满足感。
最后,社会关系的疏离也是信仰缺失带来的问题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孤独和疏离,缺乏真正的人际关系。
这种社会疏离的现象与人们对信仰的缺失有着一定的关联,因为信仰往往能够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并提供共同的价值基础。
尽管信仰缺失的问题存在着,但我们不应该对此失去希望。
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例如,许多年轻人重新审视并接受了传统的宗教信仰,他们在信仰中找到了方向和力量。
此外,有些人宣扬前进的价值观,强调团结、友爱和奉献的重要性,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为了解决信仰缺失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入手。
个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和自我反省来找到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并贯彻在生活中。
社会层面上,教育机构可以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推动正能量的传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支持。
综上所述,信仰缺失在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问题,它在道德观念淡化、虚无主义泛滥和社会关系疏离等方面有着明显的表现。
然而,我们无需对此感到绝望,因为很多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寻找解决办法。
通报 理想信念缺失,记法意识淡薄
通报理想信念缺失,记法意识淡薄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理想信念缺失和记法意识淡薄的现象。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各种社会变革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们的理想信念逐渐丧失,记法意识也趋于淡薄,给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追求的目标和信仰的坚定信念,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柱。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物质追求和功利主义思潮的兴起,很多人对理想信念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
人们追求的更多是眼前的利益和尽可能少付出的代价,而对于更高层次的追求和责任感缺乏了解和关注。
这种理想信念的缺失表现为个体的目标模糊、行动动机虚浮,社会的价值观难以凝聚和传承。
与此同时,在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记法意识也变得淡薄。
记法意识是指人们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珍视和尊重,以及对个人行为和责任的记忆和思考。
然而,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主流文化的冲击,使得人们的记法意识逐渐被淡化。
人们往往对过往的经验和教训视而不见,忽视了历史的回顾和反思的重要性。
这种记法意识的淡薄造成了个体对于社会责任的忽视和对于传统文化的遗忘,甚至丧失了对于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认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缺失和记法意识淡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只有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记法意识培养,引导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和探索人生的意义,才能推动社会向更加文明、和谐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整体的组织架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清晰地呈现理想信念缺失和记法意识淡薄的问题,并为后续的分析和建议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
为此,文章的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组织:1. 引言:该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引入,同时简要概述理想信念缺失和记法意识淡薄的问题,并阐明写作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需要分别对理想信念缺失和记法意识淡薄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新时期大学生信仰缺失与思政课教学的困顿
新时期大学生信仰缺失与思政课教学的困顿【摘要】在当今新时期,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日益突出,而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困顿。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缺失信仰与思政课教学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
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也得到了强调,强调思政课在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的根源,以及思政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加强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缺失、思政课教学、困顿、现状、挑战、改进措施、加强、总结、展望、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新时期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他们是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信仰却逐渐缺失,思想境界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空虚和浮躁。
信仰是一个人内心最深层次的需求和追求,缺失信仰将导致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偏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缺失问题愈发凸显,亟待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信仰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下的大学生群体中,信仰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信仰缺失不仅会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思政课教学的困顿问题也日益显现,如何加强思政课教学,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信仰观和世界观,成为当前亟需突破的难题。
1.2 问题意义当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高度普及,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缺失现象愈加突出。
信仰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柱和灵魂的寄托,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信仰缺失的问题,表现为对理想信念的缺失、对社会价值的迷茫、对人生意义的困惑等。
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
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浅析历史1001班罗坤310100502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坚定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自觉抵制来自国内国际的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坚定青年的信仰是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的重要手段,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保证,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使青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保证。
使他们团结奋进,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信仰危机的表现1国家主导信仰的缺失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是全民的主导信仰。
但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由于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社会"一元化"的格局,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价值主体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造就了一个"多元"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占信仰主体地位的格局也被打破。
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信仰价值体系,而此时国家主导力量又不能及时提供新的信仰体系来填补,从而产生暂时性的信仰"真空"。
2道德信仰日益弱化联网、通讯等大众传媒工具的影响,娱乐界的名人受到热捧,追星族比比皆是,人们更多地追求明星头顶的光环和奢靡的生活,网络在无形中给了这些人以标榜的推力,引导人们不择手段去渴望成功,去追求物质、崇尚金钱,信仰开始呈现低俗性、暂时性和混乱性。
⑹宣传失衡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理念党和政府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存在明显欠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过于片面化、抽象化和教条化,注重理论层面的理解,主张对其进行所谓的"学术性"的研究。
不是立足于客观实际,用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阐释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用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了理论与现实的严重脱节,致使共产主义信仰的孤立化和终极化。
浅谈中国人信仰缺失的问题
浅谈中国人信仰缺失的问题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当今物质丰富的中国,人们却并不快乐,幸福度也很低,心灵上没有一个落脚点。
现如今的中国人正经历着信仰严重缺失的时代,精神、道德开始迷失。
本文就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信仰、信仰缺失、社会道德一、什么是信仰?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自身之外的物质或者精神的信任和依赖;是人类否定自身获得救赎的产物。
否定自我,寻求依赖,是信仰的开始;否定自我,获得拯救是信仰的归宿。
在信仰中,人摆脱了的实在的困苦和困惑,获得了精神宁静,实现了对自身和生命的超越。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选择和追求,“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努力”。
信仰的建立与发展,都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同时信仰决定了文化的取向,文化表现出信仰的镜像。
信仰对个人、民族、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国人信仰缺失问题现状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严格无神论者占国民比例15%,确认自己有信仰的中国人占49%。
中国13.5亿人当中,仅有少部分人将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还有一部分人信仰共产主义,但这两部分人加起来不超过1亿。
同时中国的宗教信仰并不唯一,许多信教徒同时信仰多个教,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部分人不能算做宗教信仰者。
也就是说,近12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
当代中国大多数人信仰缺失,党的信仰和终极目标似乎也在远离人们的视线,不再能很好的引导人们的信仰。
但与此同时,信奉民间信仰或巫术的人数在中国国明显庞大。
比起对人在精神和生理上有严格约束和底线要求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比,神医、风水、财神似乎更容易惹人喜爱。
说中国人信仰缺失亦或道德缺失是在忽悠谁
说中国人信仰缺失亦或道德缺失是在忽悠谁——驳刘军宁先生荒原草刘军宁先生思想的锋芒是犀利的。
在其博客中有一篇博文,题目就是《精神危机才是当前的根本危机》。
当然早先在凤凰网上已经刊出,文章说“中国在今天面临的最大的最根本的危机,是与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
这个精神危机不是表现为信仰与道德的真空,而是表现为信仰与道德变成精神废墟。
整个社会也因此陷入一种信仰崩溃和道德失范的混乱状态。
刑严法峻,也已经无法改变这样一个最直观的事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真贪官、假商品、假文凭、假发票、真假防伪商标等的最大生产国。
如何面对这个废墟,将是未来10年中国最重要的课题。
唯有自由选择的信仰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信仰,中国人才有可能走出现在的精神废墟,藉由宗教自由获得真正的信仰与道德。
”作者在文章中着实把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负面现象做了全盘扫描,并全盘拖出。
其实拎出来晒晒未尝不可,正视这些问题,要比总是掖着好。
问题是现象总归是现象,透过现象看到了什么才是问题的根本。
刘军宁先生透过以上现象看到的深层次原因是国人信仰的缺失,一种信仰崩溃和道德失范的混乱状态。
他甚至不认为靠法制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该何去何从?对宪政颇有研究的刘军宁先生,不会不清楚依法治国是当下治国理政的基本治国方略。
虽然不和谐的音符总是混杂在社会进步的“脚步”声中,虽然在加强民主立法、改革司法体制、完善法律监督、实现公正司法等方面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但中国现在是一个正在迈向法治化的国家。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法治昌明、民众普遍遵循法律、政府普遍依法办事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因为这是现代国家普遍遵循的原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刘军宁先生由上述一系列负面现象推出“信仰与道德变成精神废墟。
整个社会也因此陷入一种信仰崩溃和道德失范的混乱状态。
”进而指出:“这场信仰与道德危机是数千年的旧正统与60年的新正统作为价值系统的坍塌所引发的精神危机。
”太精彩了!我觉得刘军宁先生真是中国少有的聪明人,他用信仰与道德的“精神废墟”来形容当前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因为“两种价值体系”都“坍塌”了,所以留下的只有“废墟”。
信仰危机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信仰危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仰危机在我国逐渐显现,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我想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对信仰危机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信仰危机。
信仰危机是指人们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困境和挑战时,对原有信仰的怀疑、动摇甚至丧失,导致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现象。
在我国,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仰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导致信仰缺失。
他们失去了对真善美的追求,道德底线不断降低。
二、价值观扭曲。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一些人盲目追求西方价值观,忽视传统文化,导致价值观扭曲。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责任,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三、道德沦丧。
在信仰危机的影响下,一些人道德观念模糊,丧失了道德底线。
他们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面对信仰危机,我们应如何应对呢?一、加强信仰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承担起培养青少年信仰的责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信仰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我们的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加强道德建设。
我们要加强道德教育,倡导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总之,信仰危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只有加强信仰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我们才能战胜信仰危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谢谢大家!。
浅析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
浅析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篇一:论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与重建论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与重建道德信仰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调整期,人们在惊叹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和精神生活多样化的同时,却面临道德信仰危机。
如何认识当前的道德信仰危机,如何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信仰体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我国道德信仰危机的现状道德信仰危机是指人们对既有道德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这种信仰体系缺失的一种精神状态。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既有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抛弃,二是新信仰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当前的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道德评价标准失衡。
中国社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利益结构乃至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念必随之而变,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些多元化的价值标准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任何一种标准的背后,又都可以找到反向标准,它同样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其中的一些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与现代化价值目标不一致,其导向作用受到质疑或否定,而新的主导性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的确立又非一朝一夕便可能。
1.2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严重。
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物与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成为人们追逐的直接目标。
像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案”、烟台龙口“毒粉丝案”、河北香河的“有毒韭菜”、四川的“敌敌畏泡菜”、以及去年的毒奶粉事件等,这些问题表面上突出了无序的市场秩序,实则反映了公民道德信仰危机这一更深刻的原因。
1.3道德情感的麻木、缺失。
信仰首先是情感的认同,然后才是行为上的拜从。
从构成道德信仰的基本要素看,道德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伴随着道德信仰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和体验,通常表现为对道德理想目标和道德规范体系的敬重、忠诚、虔诚、向往等强烈情感。
纪检监察干部信仰缺失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纪检监察干部信仰缺失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纪检监察干部信仰缺失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背景纪检监察干部是党内监督的骨干力量,信仰对于他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存在一些纪检监察干部信仰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履职尽责和正确行使职权的能力。
问题分析1.理想信念淡化:部分干部对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信仰缺失。
2.价值观念偏颇:个别干部在职位上追求个人利益、权力,并丧失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3.党性原则偏离:少数干部在执行职责时存在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现象,导致违纪违法行为增多。
整改措施为解决纪检监察干部信仰缺失问题,以下整改措施可供参考:1.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理论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提高他们对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设立党性教育基地,组织干部定期参观学习,加强对党的历史、光辉成就和伟大事业的感悟,引导他们坚定信仰。
2. 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完善纪检监察干部选任制度,加强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考核,避免价值观念偏颇的人进入纪检监察系统。
•加强对干部的党性教育,强调党员的先进性、模范作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职业道德。
3. 规范执行纪律•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确保纪检监察干部清楚掌握党的要求,避免偏离党性原则。
•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党性原则的问题行为。
4. 鼓励监督和举报•鼓励干部主动监督同事,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加强党内监督的力度。
•建立健全的举报机制,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让纪检监察干部信仰缺失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以上整改措施旨在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党性原则,促使他们在履职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树立正确的信仰,纪检监察干部才能成为廉洁奉公、忠诚职责的楷模。
5. 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超前消费
大学生沉迷网络
❖ 在中国,大学生又是青年中文化水平较高、政 治基础较好的群体,他们的政治素质、政治信仰 将直接影响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影响我们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然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当 代大学生的学习重心由“思想至上”转移到“科 技至上”、“经济至上”,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 育相对边缘化,其中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已经是 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 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 正确的政治信仰,修身齐德、全面发展,已成为 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桥”,不惜将建设中的国道改线横穿水库,修上一座桥。
山西原灵石县委书记将石膏山改名“仕高山” 寓意"凡到仕高山者,无 官者可以入仕,居位者可以升迁"。
❖ 不难发现,许多官员信奉迷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贿赂鬼神,希望那些神秘力量能为自己所用。河北 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把烧香拜佛当作自己的 “精神支柱”;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在家 里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所谓“一边贪污腐 败,一边烧香拜佛”,凡此种种烧钱与下跪显然不 是出于信仰上的虔诚,而是在物质与精神上对鬼神 实行双重贿赂。如果这些迷信活动是公款消费,更 意味着是转向兑取神秘力量的“洗钱”,尽管这种 贿赂未必奏效。
什么是信仰
❖ 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 信和尊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 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 指南或榜样。
超越人类认知的事物的信仰
❖ 绝对真理 ❖ 宇宙 ❖ 真主 ❖ 上帝 ❖佛 ❖仙
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信仰
❖ 太阳 ❖ 月亮 ❖星 ❖风 ❖雷 ❖ 洞窟
山 ❖地 ❖川 ❖海 ❖ 岩石
抢盐
抢购板蓝根
雍和宫抢烧新年头炷香
大学生的信仰缺失
❖ 信仰缺失在部分大学生中其突出表现为“无兴 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现象。有些大学 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稀里 糊涂;对一切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 主义态度,家庭、集体、社会在他们眼里都无足轻 重;把社会和别人都看的过于灰暗,忽视主观努力 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百无聊赖沉迷 于网络,有的学生则以“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 地久”的爱情来消磨时光,并从中寻求慰藉。
“您认为周围其他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主 要动机是什么”
一个叫“逃课网” 的网站走红,引起了 诸多高校学子尤其是 新生们的兴趣,这个 逃课网包含逃课、代 课、代替答“到”等 多项内容,在创办不 到三个月的时间里, 就迅速吸纳了注册用 户约500人,并顺利 收到了第一笔投资资 金。
如今流行在社 会上的请客吃饭 之风也在校园里 刮起来。学校里 总是有那么多可 以聚会吃一顿的 理由:得了奖学 金要聚,过生日 要聚,参加校园 比赛甚至是系里 的比赛得了名次 也要聚,而恋人 之间的小聚就更 不在话下了。
拜金主义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这是北 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近日发的一条微博,也是他对研究生 提出的要求。他认为,“对高学历者来说,财富意味着奋斗意识和汗水,贫穷
制假售假现象猖獗
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但是在精神生活层面上却不容乐观,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危机,而信 仰的缺失就是精神危机的主要缘由之一,如何使人有信仰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信仰缺失现象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 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 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 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 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 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 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佛教
天主教
东正教
❖ 资本主义 ❖ 共产主义
政治信仰
信仰缺失
❖ 信仰缺失指不知道该信仰什么,究竟什么样的人 生观、价值观才是正确的、科学的,无法确定所谓 信仰为何物,在部分大学生中其突出表现为“无兴 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现象。有些大学 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稀里 糊涂;对一切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 主义态度,家庭、集体、社会在他们眼里都无足轻 重;把社会和别人都看的过于灰暗,忽视主观努力 的重要性。
某些官员的信仰缺失
❖ 已经有无数事例证明:中共干部——包括 一些高级官员,被这种“玄学”俘虏。河北 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曾因一风水师预测他 “5年内成为封疆大吏”,一高兴就给了对方 8000元。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贾永祥, 在新办公大楼即将落成时,通过院领导班子 讨论决定,花费3万元,从澳门请来风水先生 择定“乔迁吉日”。
太阳崇拜
❖ 佛教 ❖ 道教 ❖ 天主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 犹太教
宗教
❖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 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 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 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 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 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 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做过一项题为“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素质调查和 分析研究”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中,半数以上存 在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迷信现象的 情况,他们对一些迷信现象的相信程度,相当或高于一般公众。
• 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因为某大师说他“有副总理的命,只缺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