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川画与西方风景画》教案
美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山水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1. 播放山水动画视频,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2. 问:视频中的景色美不美?(美)3. 这些美丽的景色都是用相机来记录的,在相机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来记录景物的呢?(绘画)4.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景色上有哪些异同呢?(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学情,快速掌握本班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未知程度,为接下来的教学作铺垫。
)师:通过观察屏幕上的这四幅图片你能发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不同吗?它们给你怎样的第一印象呢?生:(各抒己见,最后总结)1. 中国山水画不如西方风景画色彩丰富(色彩)2. 中国山水画没有西方风景画塑造结实、有立体感(表现手法)3. 中国山水画与真山真水差距很大,西方风景画与真山真水很相像(表现形式、审美追求)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
)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三、分组合作探究(时间2 分钟):第一场:色彩的比较(小组合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师:我们先来看色彩的比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我给大家选的这四幅作品在色彩的追求和色彩的效果方面有什么不同,完成下面的表格,大家要注意这两点:1. 每组派一位代表来阐述本组观点2. 语言要简练生:… …四、第 二 场 表 现方法空 间 观 念 比较 的 探究: 1. 空间观念的比较:师: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形象的描述了中国山水画在表现空间方面的特点:“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什么意思啊, 同学们,谁来说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的?生:……总结出:中国画家从不固定一个点来静止地观察和描绘自然山水, 而是如观看盆景中的假山一样,从各个角度“游动的”观看欣赏。
因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是“搜尽奇峰打草稿”(清.石涛)2. 焦点透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家和雕塑家勃鲁奈斯契发明了“焦点透视法”。
第四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第四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特点:散点透视、三远、虚实相生;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中西方绘画的思想根源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欣赏自然界的美好风光(播放幻灯片),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导出欣赏中西方经典美术作品。
思考问题:比较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作品1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作品2霍贝玛《乡间村道》)组织学生讨论。
进行总结。
引出 1.中西方在绘画表现空间上的差异通过互动将西方的焦点透视及中国的散点透视进行讲解,重点:中国山水画“三远”的表现手法,以及虚实、计白当黑等表现手法。
分别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以及倪瓒的《六君子图》做范例。
2.创作思路的不同中国山水画家的创作思路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的创作思路是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播放幻灯片)以中国:石涛的《飞瀑奇峰图》以及西方:康斯太布尔的《干草车》为范例进行讲解。
3.造成中西绘画差异的思想根源中国:儒道思想天人合一西方: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基督教人文主义提问学生对“儒道思想”“天人合一”的理解,进行互动,然后总结强调儒家化简为繁,平淡中庸,清心寡欲的思想,在山水画中表现为色调淡雅,以墨为主,以色为辅。
道家重心略物重表现轻再现。
“天人合一”是主客观相融的审美境界注重表现主客体的生命精神,轻视对物象外在表象的摹仿。
追求人与自然地和谐。
古希腊哲学思想影响到艺术是严谨理性,追求理想中的美,集众美于一身。
基督教义上讲上帝创造万物,是完美的创造者。
艺术家们在反映世界上力求真实是对上帝的贡献,完成对上帝的靠拢。
通过对比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白中国是注重心里的真实;西方注重客观的真实。
在讲到西方艺术的写实的同时还要考虑到20世纪西方绘画的特点,不能讲的过深,以梵高作品为例指出西方也有注重主观表现为主的绘画。
第4课 中国山川画与西方风景画
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一、学习目标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二、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四、高考知识点1.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2.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和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3.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五、教学过程:导入:比较下列两幅作品,感觉一下中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霍贝玛油画《乡间村道》《千里江山图》中国画宋代王希孟1、观察方法的差异:中国山水画:的方法,即没有固定的点,是从各个角度“游动地”观看欣赏。
创作过程是“搜尽奇峰打草稿”。
西方风景画:固定的一点观察。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清明上河图》(中段)虹桥《清明上河图》(前段)汴河郊野的风光2、空间表现的不同:中国山水画:运用法,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
西方风景画:运用法,达到空间深远的效果。
《早春图》宋代郭熙《溪山行旅图》宋代范宽《六君子图》元代倪瓒三远:远、远、远3、描绘手法的区别:中国山水画:借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传达画家对大自然内在生命力的体味与表现。
因心造景,注重的表达,色彩法则为随类赋彩。
西方风景画:特定角度入手,写实、再现视觉真实,注重色彩和空间深度的表达,注重对光的追求。
美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各自的艺术特点。
2. 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作品不同的观察方法、空间表现、审
美追求,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感受美好,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以
及对西方风景画的爱好,愉悦西方风景画的美丽色彩所带来的不
同艺术感受。
主要知识点:
1. 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 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 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 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重点分析:
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西人物的造型特点,但山水画与风景油画在绘画手法、空间表现上较前者有很多不同之处,重点在于中西绘画在观察方法、空间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比较,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表现手法及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表达。
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二)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述自然景物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二、教学过程导入: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两幅作品,《千里江之图》和《乡间村道》,用一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坐到你最喜爱的画后面。
等候。
2分钟好,时间到,大家都己选择坐下了,那么,我到想问一下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每组找三个人2分钟师:咱们说的都不错,其实这两幅作品都有它各自的优点,只不过这是两幅东西方不同的绘画形而矣,他们到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咱们这节课来共同探讨一下:首先,看下绘画工具各是什么?中国山水画:毛笔,宣纸,墨汁,中国颜料等西方风景画(油画):油画笔,油画布(纸),油画颜料等 1分钟师:展示图片:《乡间村道》和《千里江山图》大家看一下这两幅作品,我想请同学用最简单的词来概括这两幅作品的各自特点:生:“真”“长”师:他用了什么方法把这幅风景表达的这么“真”呢?展示图片(乡间村道)找学生回答生:焦点透视法:特点:近大远小透实远虚、色彩、明暗。
2分钟师:思考那么《富春山居图》如果再用焦点透视法,还能否看的了这千里江山呢?生:多点透视(散点透视)(视线的移动) 1分钟师:这也就是中国的独特的散点透视法,请看视频《散点透视法》1分钟师:通过看视频,大家知道中国山水画构图是散点透视法,那么,空间关系表现上,中国画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深度的呢?同时展示图片(郭熙早春图)学生观看视频《三远法》 2分钟师:请同学们表述一下什么是“三远法”,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课件设计
中国画创作理念:
自然景观 情景交融 如诗如画 意境之美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创作理念: 自然景观 真实再现
整幅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具有强烈的 自然主义特点,它的天空、光线及色彩都构成了 一种完全革新的风格。
如临其境
真实情感体验
时间 相同 地点 相同 视点 相同
焦点透视
透视特点: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观察实现向远处无限延伸交于一点
近实
近高 近大
远低 远小
威尼斯大运河 贝洛托
远虚
中国画:
时间 不同 地点 不同 视点 不同
散点透视
千里江山图 局部 王希孟
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视点是移动的, 也可以是多个。观察点不固定,而是根据画 面的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 立足点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 中来。
美术作品欣赏.mp4
第四课:中西风景画的不同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陈洪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中西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念与绘画
方法的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
高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
像“山”一样巍峨挺立
深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
像“之”一样重叠曲折
பைடு நூலகம்平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
像“三”一样平原辽阔
倪瓒《渔庄秋霁图》 郭熙《早春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具有怎样的表现手法?
甘草车 康斯太布尔
《中国山川画与西方风景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案课题设计的背景: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
周五的课外活动我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了校园中,这让学生很好奇,也很兴奋,产生了想要弄个究竟的想法。
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把《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这一课课本上的知识与校园里的建筑物体、风景、花卉等自然资源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中西方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上的差别。
然后让带着问题到校园里不同的地方进行观察研究,搜集相关素材。
这也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认真钻研教材,把知识点认真罗列出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认真的设计好它们之间先后出现的顺序,为了使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顺利地转化,我精心设计好知识点之间衔接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从课堂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
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
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依据教材:山东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教学准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教材和备好学生、资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第4课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鲁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鲁美版美术鉴赏教案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差异,并且以鲁迅美术学院版的美术鉴赏教案为教学指导。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之处•鲁迅美术学院版美术鉴赏教案的使用方法和实践操作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基础知识;•能够分析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之处;•掌握鲁迅美术学院版美术鉴赏教案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美术鉴赏教案,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之处;•鲁迅美术学院版美术鉴赏教案的使用方法。
难点:•对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进行准确的比较分析;•理解和掌握鲁迅美术学院版美术鉴赏教案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老师通过PPT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两种画风的比较分析。
•视频展示: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观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画风特点,以及如何运用鲁迅美术学院版美术鉴赏教案进行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美术鉴赏教案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主要是贴在屏风上的山水画,而后发展到了宋代,成为了单独的绘画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包括:造型表现、空间表现、笔墨表现等。
现在,中国山水画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西方风景画通常是指表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画作,起源于欧洲中世纪。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开始与人物画分离开来,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类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线条表现、画面构图等。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之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对象不同:中国山水画通常表现的是对大自然的神化和抒情,而西方风景画则更多的是对自然风光的真实描绘,以及表达社会人文的内涵。
美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2)》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东西方艺术泾渭分明,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中国艺术侧重写意性而西方艺术则强调写实性。
对中西艺术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于中西艺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这种比较同时有助于两种伟大的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不管哪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二、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
2.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了解中西绘画的差异,更加深刻的理解中西文化艺术的内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进一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特点以及对东西方艺术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艺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画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西方的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欣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往往以“逼真”为评价标准,对山水画与风景画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不太了解,导致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出现无法表达自己的鉴赏感受。
五、教学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合作探究、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多媒体展示《自然风景》,导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以自然风光为描绘对象的绘画题材在中国称之为山水画,在西方称风景画。
中西画家又是怎样表现的大自然呢?哪些是山水哪些是风景?(多媒体展示)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从4 个方面来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中西方画家表现风景常运用的工具材料。
中国画用什么工具呢?风景画用什么工具呢?其次,我们来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观察方法的不同。
多媒体展示《千里江山图》分析中国山水画家的观察方法。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执教教师:一、自主探究学习欣赏视频:1、在欣赏过程中你看到了几种艺术表现形式?(山水画、油画、摄影)2、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之处么?(三种艺术方式都是表现的自然景观)3、大家是怎么样把三种艺术形式区分开来的?(颜色、笔触、感觉)二、教学目标欣赏两幅作品,分析不同。
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中西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念与绘画方法的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2、教学重点:①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②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3、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三、精讲点拨,合作解疑活动一:1、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感受。
通过聆听大自然,学生可以听到鸟叫、溪水、风、树的声音。
在静下心来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活动二:欣赏《威尼斯大运河》与《寒江独钓图》,探索中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追求怎样的创作理念?1、通过朗读诗句,体会作者是怎么样的感受?(萧条、孤独、寂寞、寒冷)2、诗画结合,大胆表达自己对画的感受——“诗情画意”(了解什么是意境。
并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3、贝洛托的《威尼斯大运河》是怎样的景色呢?谈个人的感受。
(西方风景画是自然的写照。
景物是真实的描绘。
(活动三:欣赏作品《乡间村道》与《千里江山图》,小组讨论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1、通过时间,地点,视点三点对比观察2、了解焦点透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
3、视点手指游戏:发现一个道理,当我们的视线放到一个物体上时,周围其他物体是容易虚化的。
4、小故事体现了画家怎样的创作思维方式?“搜尽奇峰打草稿”。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三远法;完成连线活动四:欣赏《渔庄秋霁图》与《甘草车》,分析讨论中西风景画的表现手法。
第4课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学案
【高一美术组】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
2.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特点。
二、本课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与“三远”表现特点;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西方风景画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三、自主学习:1、中国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空间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2、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画面中一条道路向纵深延伸,以()技巧描绘景物、天空和远方地平线,使观者感到自己正步入画中村庄。
3、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是()(清、石涛),画家将游历自然山水观察得来的形象融记在心,再以画家的()和()去整理、升华,进而使自己的审美心境通过画面中的山水形象得到抒发表现。
4、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的、()的空间效果。
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家和雕塑家勃鲁奈斯总结出()的基本规律,用以帮助画家们在平面中实现对空间深度效果的如真摹仿。
6、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
自山前窥山后,谓之()。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
”7、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采用()法,分近、中、远三景。
8、北宋范宽的()描绘了北方山川的雄壮之美。
9、创造()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中最主要的特点。
10、鉴赏中国山水画的两个要点:一是用心体味画家是如何在画面上()组织山水形象的(),从而形成意境之美的总体效果;二是鉴赏揣摩画家()、()、()的艺术技巧。
四、要点讲解:1、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的比较观察方法表现手法中国山水画从各个角度“游动地”观看、欣赏散点透视1、三远法2、虚实相生透视,是绘画和其他造型艺术的专用术语。
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这种方法叫透视法。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
二、教法、学法设计
我通过创设情境,比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问题探究等 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引导学生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多媒体课件 运用于教学活动始终,使课堂直观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以此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三、教学过程
过程一 过程二
过程三
3、下图描绘了美丽的乡村风景,画面构图完整。 要完成此构图,你在写生时应选择的位置是(B )
4、汉代绘画还处于一个比较幼稚的时期, 还不会处理复杂的透视关系,用 A 的办法把想 要表现的各种场景都充分表现出来。 A、三 远 B、焦 点 C平 远
5、《渔庄秋霁图》的画面取景主要是采 用 A 取景方法。 A、平远 B、高远 C、深远
两幅作品在构图手法、描绘手 法上有什么样的不同?
其他作品对比实例: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手法:
散点透视
(视点是移动的)
西方风景画的构图手法:
焦点透视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焦点透视(视点是静止的)
中国山水画的描绘手法:
写意
西方风景画的描绘手法:
写实
范宽《溪山行旅图》
郭溪《早春图》
倪瓒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 作手法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2 通过引导学生鉴赏、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使 学生经历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与合作的过程。 3 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懂得美术的社 会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尊重世界文 化多样性的品格。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 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 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虚实相生”的手法。 2 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 理。 教学难点为: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虚实相生”的 手法。
2019-2020年高一美术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学案
【当堂达标】1、与中国山水画家的思路不同,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
2、“三远”是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中国宋代画家王希孟的,画幅横长11.9米,画面山水景致的描绘更是“咫尺有千里之趣”,仿佛引我们乘飞机去观赏千里江山的宏伟、壮丽。
4、鉴赏中国山水画有两个要点:一是,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家和雕塑家勃鲁奈斯契发明了(),用以帮助画家们在平面中实现对空间深度效果的如真模仿。
A、散点透视B、焦点透视C 三远法D、虚实相生6、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以写实技巧描绘的景物天空和远方地平线,是观者感到自己正步入画中的村庄。
A、《干草车》B、《雪景图》C、《乡间村道》D、《千里江山图》【能力提升】知识拔高 【拓展•延伸】《千里江山图》 该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 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 绿柳红花点缀其间。
山与溪水、江湖之间, 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 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万顷碧波, 皆一笔一笔画出。
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在用色上,作者 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 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
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 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
此图无作者款印。
清初梁清 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画面描写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
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 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
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 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去卩具翱翔之势。
高中美术_高中山美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各自的艺术特点。
2.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作品不同的观察方法、空间表现、
审美追求,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
3.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感受美好,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以及对西方风景画的爱好,愉悦西方风景画的美丽色彩所带来
的不同艺术感受。
主要知识点:
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重点分析:
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西人物的造型特点,但山水画与风景油画在绘画手法、空间表现上较前者有很多不同之处,重点在于中西绘画在观察方法、空间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比较,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表现手法及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表达。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鲁教版美术鉴赏第四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课题: 4.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主备人:曹玉民版本:鲁教版年级:高中一年级课型:欣赏·评述课时安排: 1课时一、课堂教学指导思想:高中美术鉴赏课,要提高的一个文化的高度,不能只是简单的欣赏几幅作品,要通过对比了解美术作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中所表现的作品形式的不同。
通过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对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新的认识;有包容性。
通过作品鉴赏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创新能力。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以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课从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入手,通过对比空间透视的不同手法入手,学生应该比较好理解。
尝试展开中西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差异进行讨论。
重点认识:不同的空间观察方法、表现方法所具有的不同审美效果。
三、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了解的很少,对意境美的理解也是有限的。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的典范。
对于西方绘画的理想美与现实美的结合学生还是很容易接受的。
四、教法学法教法的选择采用直观教学法、创设情景法、讨论发现法。
同时运用电脑辅助教学等多种手段,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西描绘风景题材的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造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2.通过对比重点了解中西同种题材不同表现手法的根源。
教学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的“虚实相生”的手法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六、课前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实物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教师课前准备:1.收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静物画的资料。
高一美术教案 《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二)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使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四)教学准备挂图、教参、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中国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西方的油画霍贝玛的《乡间村道》(请学生观看然后回答:从空间角度看两幅作品有何不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讨论回答,引出课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二)新授: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乡间村道》的空间符合视觉的真实,色彩真实,像照片一样。
《千里江山图》的空间感更加辽阔,色彩亮丽。
由此导出知识点:中西方的透视:西方→焦点透视(知识点介绍)中国→散点透视(知识点介绍)(2)多媒体出示分别介绍两幅作品作者。
(3)设问:为什么中国的山水画不采用科学的焦点透视,空间感却比西方的更加辽阔?导入: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①虚实相生②三远法(4)多媒体展示:西方风景油画《干草车》、《德累斯顿十字教堂》(介绍作者以及背景)中国山水画《早春图》、《溪山行旅图》、《渔庄秋霁图》(介绍作者以及背景)设问:画面的完整度上来观察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西方的风景画画面形象色彩逼真、完整。
中国的山水画却多有留白处。
为什么?由此导出知识点: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①虚实相生出示:《溪山行旅图》由其介绍“虚实相生”(介绍其特点,多媒体出示相关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案课题设计的背景: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
周五的课外活动我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了校园中,这让学生很好奇,也很兴奋,产生了想要弄个究竟的想法。
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把《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这一课课本上的知识与校园里的建筑物体、风景、花卉等自然资源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中西方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上的差别。
然后让带着问题到校园里不同的地方进行观察研究,搜集相关素材。
这也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认真钻研教材,把知识点认真罗列出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认真的设计好它们之间先后出现的顺序,为了使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顺利地转化,我精心设计好知识点之间衔接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从课堂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
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
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依据教材:山东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教学准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教材和备好学生、资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自制课件、图片、相关视频资料、课本等。
教学过程与环节(一)大饱眼福1、展示多幅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描绘景物体裁的视频,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给予学生新奇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诵诗赞美大自然,点明本课教学目标,引出课题并板书《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二)各抒己见(知识新授)(1)由此展示两幅作品:中国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油画: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乡间村道》(请学生欣赏)师:(启发)两幅作品在绘画种类上有什么差异?生:齐呼:《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乡间村道》是油画风景画。
师:你们欣赏《千里江山图》时,感觉是在什么地方看祖国大好河山的?生:天空中向下看、在飞机上往下看………师:在《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 被称为北宋少年天才.他18岁画这幅画,20岁就病逝.作品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用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作。
作品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和浩淼的江河湖水,有山岭、坡岸、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景物繁多,气象万千。
画家在构图上利用散点透视,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师:由此导出知识点: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散点透视师:总结出“散点透视”的概念: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是中国画的透视原理。
散点透视的视点是移动的。
可以是多个,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评析:通过学生欣赏图片,对“散点透视”概念有了直观的感受)师:上学期我们讲了透视有关的知识,下面让学生来让同学上来画一长方体的透视。
)生:齐举手效果图如上师:《乡间村道》是用的什么透视呢?生:齐呼,焦点透视。
由此导出知识点:西方风景画→焦点透视师:总结“焦点透视”的概念:焦点透视:是一种单视觉的观察方法,在观者眼中,视野中的景物因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而变形,愈远愈小,借助焦点透视,画家可以在平面的画布上获得如真如幻的视觉效果。
(评析: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下,感受西方画家是在固定的一个位置作画的,能够理解“焦点透视”的概念、规律等)(2)多媒体展示:中国山水画《早春图》、《溪山行旅图》、《渔庄秋霁图》师:课前都预习了课本,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中国山水画有哪些表现方法?生:三远法。
师:那什么是“三远法”呢?(引入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话语:山有三远。
至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至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至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并不是拘泥于字面的“居高望远”。
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运用高远法的典型佳作。
“深远”说白了就是借给观众一双千里眼,看得到万水千山,丘丘壑壑都浓缩在画面的尺寸之间。
类似于现在说的“鸟瞰”。
北宋郭熙的《早春图》是运用的深远的表现手法。
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平远的优势正在于能把南方山水的钟灵神秀和雅逸平和,搬到画面上来。
师: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
师:再看几幅作品,中国山水画家是怎样用“虚实相生”来处理空间的呢?(阅读课本回答)生:中国画家的方法是用画面中描画处与空白处的交替层次变化,一层一层地形成山水形象的前后关系:山若实,水则虚;树若实,云则空;远若实,进则虚。
师:哪位同学指出《溪山行旅图》中的虚实关系?生:(回答略)师:通过这种画处与不画处、虚与实的层次交替,形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虚实相生的绘画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也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和诗意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
师:山水画重意境,那在回顾花鸟画、人物画重什么呢?花鸟画:托物言志;人物画:传神写照。
(评析: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准确理解“三远法”、“虚实相生”的含义)师:现在看一下西方风景画是表现方法:用图演示后指出: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焦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小结:(用表格来完成)(评析:我把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一起放在多媒体上,采用比较的方法,学生通过内在自行产生地举一反三的思维,概括出中国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的“焦点的透视”和“三远法”、“虚实相生”的理论概念。
顺利完成本节课核心内容)。
(3)现在我们在对比一下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创作理念的不同师:欣赏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作品《干草车》《干草车》是一幅英国农村风景画。
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
大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射着的树丛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林带和广阔的田野。
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
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时,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似乎也能听到。
画中对空气的表现和绿树上的光泽感,则尤其使人感到钦佩。
师:这幅作品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呢?生:1、真实 2、空间深远指出西方画家的创作理念是:追求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美景,歌颂美好的大自然生:发出“啧啧”的赞扬声师:欣赏中国画作品《六君子图》《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 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
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
全图气象萧疏, 近乎荒凉, 用笔简洁疏放。
此画以枯而见润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借用简洁而清淡的画面,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师:这幅作品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呢?生:1、创造荒寒的意境 2、抒发自己的情怀指出中国山水画家的创作理念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评析: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在创作理念的不同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
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中西画家创作理念的差异。
)师:下面请思考一下:《寒江独钓图》这幅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谁能用一首诗来表达这幅画的意境?生:清·王士禛(zhen)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师:这首诗能够表达这幅作品的意境吗?生:齐反对,不能。
师:还有那位同学来说一首诗?生:寒江雪映出孤独的离别这一夜寒风冷落无明月……师:这是一首诗吗?生:齐笑,是郑源的歌词。
师:那那首诗能够确切的表达作品的意境呢?生:《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能不能表达这幅作品的意境?生:齐答,能。
师:解释《江雪》(略)(评析:诗对于山水画,点题释景,吟咏画意,阐明画理,融入情趣,当然有时还完善布局,美化构图。
客观而论,一画题诗,诗助画意。
其实,诗画互动,一旦诗题画上,画即与诗浑然一体,题诗可谓“醉”入画中。
让学生懂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看图片,区别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工具材料。
师:看一段视频,中国画用什么工具呢?生:毛笔、笔架、墨……师:笔、墨、纸、砚被称为什么呢?生:齐喊,文房四宝师:对了师:欣赏一段绘画视频,看一下画油画用什么工具呢?生:铲子、扁头毛笔……师:(总结)西画多用平头笔,如油画笔、水粉笔等,调和油、油画颜料、水粉颜料等(评析:通过视频的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与西方画使用的工具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对绘画也有了了解。
)生:齐喊(完成任务)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下面我总结一下: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差异:从中西绘画不同的构图手法和景物描绘手法可以看出:西方画家善于从特定角度深入探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美景;中国画家则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自然山水的感受体验,不求在画面上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三)大显身手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运用所学内容,分析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作品在观察自然、表现空间方面的不同特点,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溪山行旅图》表现的意境深远,是对富有生命力的自然景观谱写的赞歌。
下列乐曲中与这幅作品的意境最为贴切的一项是()A、渔舟唱晚B、高山流水C、雨打芭蕉D、江河水2、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并非没有令人烦心的现实,譬如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农田被焚等等,但在风景画《干草车》中,这一切均不在视野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