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篇 佛山概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7 —
3
佛山年鉴
岩、炭质泥岩夹煤层;侏罗系发育不全,仅发育下 侏罗统,以海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系为主,岩性 以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少量 砾岩、煤线或煤层;白垩系为一套陆相红色碎屑岩 系,构成了三水盆地的早期充填沉积物,岩性有紫 红色复成分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 夹少量的英安岩、凝灰岩等火山岩和石膏层等蒸发 岩类;古近系也是一套陆相红色碎屑岩系,构成了 三水盆地的晚期充填沉积物,岩性为紫红色复成分 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钙质泥岩、 泥灰岩,夹少量的油页岩和石膏层,以及大量的粗 面岩、石英粗面岩、粗面质凝灰岩、粗面质火山角 砾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角砾凝灰岩等 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
在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佛山市位于二级构造 单元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经历了各构造旋回 的地质演化,形成了佛山市极具特征的地质背景。 距今 8 亿至 2300 万年的岩石构成了佛山市的坚硬 基底,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发 育,但是以各地质时期的沉积岩为主体。
佛山市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分 布广泛,发育的地层有南华系、寒武系、泥盆系、 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 系和第四系,以古近系和第四系分布最广。南华系 为一套以片岩为主的浅变质岩系,岩性以石英云母 片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炭质千枚岩、变砂岩与 变粉砂岩为主;寒武系为一套类复理石碎屑岩系, 由浅变质的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 质板岩、炭质板岩等组成;泥盆系—二叠系发育较 齐全,主要分布于高明、三水和南海区,自泥盆 纪至二叠纪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的沉积旋 回,岩性组合由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海相 碳酸盐岩—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三叠系仅发育 上三叠统,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系,岩性主要 有复成分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
FOSHAN YEARBOOK
第三篇
佛山概况3ຫໍສະໝຸດ 佛山年鉴佛山概况/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和范围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 腹地。东倚广州,邻近深港澳。全境于北纬 22°38′~23°34′,东经112°22′~113°23′ 之间。佛山市域东距西、南距北均约103公里,大 致呈“人”字形,总面积为 3848.48平方公里,辖 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区。
至 2012 年 底, 全 市 共 有 外 来 人 口 299.25 万 人, 同 比 增 加 了 4.86%; 禅 城、 南 海、 顺 德、 高 明、三水五区的外来人口分别为 50.64 万人、100.81 万人、121.72 万人、12.38 万人和 13.71 万人。
(温威威)
行政区划
佛山市下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 5 个区。至 2012 年底,全市共有 21 个镇(361 个行 政村)、12 个街道(389 个社区)。其中,禅城区 1 个镇(54 个行政村)、3 个街道(89 个社区);南 海区 6 个镇(100 个行政村)、2 个街道(164 个社 区) ; 顺德区 6 个镇(108 个行政村)、 4 个街道(93 个社区);高明区 3 个镇(51 个行政村)、1 个街道
民族宗教
综述 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佛山市有少数 民族 52 个,常住人口 25.97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 3.6%,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长 了 75.5%,其中 1000 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14 个, 分别是壮族 13.23 万人、土家族 3.74 万人、苗族 2.77 万人、瑶族 2.21 万人、布依族 9463 人、侗族 8946 人、彝族 3801 人、回族 2889 人、白族 1967 人、土族 1772 人、满族 1343 人、黎族 1275 人、 仫佬族 1218 人和仡佬族 1006 人。少数民族人口来 自全国各地,分布在全市各镇街。
顺德区陈村、伦教、勒流、杏坛和均安一线的东南
部为咸水区,佛山市其余地区为淡水区,过渡带为
上淡下咸区。2009 年在南庄经勘探发现了大型应
急水源地。
(贝永辉)
水 文
佛山市多年平均径流量 27.93 亿立方米(统计 年限 1956 ~ 2000 年,下同),多年本地水资源总 量为 29.45 亿立方米。近年平均(1999 ~ 2010 年) 入境水量 2625.7 亿立方米,出境水量 2646.7 亿立 方米,由于有西、北江丰富的过境客水,总体而 言,佛山的水资源量是丰富的。
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三水盆地内的三水农场、狮 山、丹灶、西樵山等地,为白垩纪—古近纪的中基 性—碱性的火山岩系。火山活动大约发生于 9000 万年前,到 4800 万年至 3600 万年前火山活动达到 顶峰,形成了西樵山、王借岗、紫洞等地的火山 岩,岩性主要为粗面岩、玄武岩等,经过后来的风 化、剥蚀,造就了今日的西樵山火山地貌景观和王 借岗、紫洞等地的火山岩柱状节理地质遗迹。
3
佛山年鉴
25 日;马口站年最小流量 -7220 立方米/秒,小 于历年最小流量,三水(二)站最小流量 -1300 立 方米/秒,与历史最小值持平;两个流量站年最大 流量和年平均流量均接近多年平均值。
2012 年,受上游来水影响,佛山市有 6 个水 文站的年最高水位出现在 6 月;受台风“韦森特” 影 响, 有 4 个 水 文 站 年 最 高 水 位 出 现 在 7 月 24 日;全年最低水位均出现在非汛期。
地质地貌
佛山市地势总体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 征,大部分地区较为低平,地势起伏较小,以平
原为主,为珠江水系之北江、西江三角洲平原,海 拔一般小于 5 米,多在 1.2 ~ 4.8 米,河汊众多, 桑基鱼塘密布,其间零星分布有丘陵残丘和残留 台地,丘陵残丘海拔小于 100 米,坡度 15°以下; 残留台地海拔一般小于 50 米,浑圆低平;佛山市 西部的高明、北部的三水地区有连绵的山体,为 丘陵—低山地貌,地势陡峻,相对高差大,山谷纵 横,植被茂密。佛山市最高山峰为高明区杨梅镇 的皂幕山,海拔 805 米,三水大塱涡地势低洼,高 程 -1.7 米,为全市最低点。
期至燕山期。佛山市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基底断
块的差异升降。
佛山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类型主要
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红层
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不同地区含水量有所
差异,总体含水量为中等至丰富。以松散岩类孔隙
水为主,地下水位高,一般埋深 1 ~ 2 米,连续含
水层分布有 1 ~ 3 层,以微承压至承压水为主,以
至 2012 年 底, 佛 山 市 有 佛 教、 道 教、 天 主 教、基督教 4 个宗教。市一级宗教团体有 5 个,分 别是:佛山市佛教协会、佛山市道教协会、佛山市 天主教爱国会、佛山市基督教三自会和佛山市基 督教协会。区一级宗教团体有 8 个,分别是:禅城 区佛教协会、禅城区基督教三自会、南海区道教协 会、顺德区佛教协会、顺德区天主教爱国会、顺德 区基督教三自会、顺德区基督教协会、三水区基 督教三自会。全市有宗教活动场所 54 个,其中佛 教寺院 17 个、道教宫观 6 个、天主教堂 12 个、基 督教堂点 19 个;教职人员 262 人,其中佛教 185 人、 道 教 42 人、 天 主 教 5 人、 基 督 教 30 人; 信 教群众 9.6 万人。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区人大代表 4 人、区政协委员 10 人。宗教人士担任市、区两级 人大代表 6 人、政协委员 19 人,其中市人大代表 4 人、市政协委员 4 人,区人大代表 2 人、区政协 委员 15 人。
佛山概况/基本概况
(21 个社区);三水区 5 个镇(48 个行政村)、2 个 街道(22 个社区)。 2012 年, 开 展 了“ 佛 山 — 清 远 ” 线 和“ 佛 山—江门”线的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积极推进 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及时调解边界纠纷;完成了
《政区大典 · 佛山篇》的编纂工作;组织各区开展 了《中国地名故事 · 广东卷》佛山部分的拍摄工 作;认真开展地名清理整顿,积极推进地名标准化 建设。 (杨 俊)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属于浅覆盖区, 基岩上覆盖着 5 万年以来形成的松散堆积层,即第 四纪地层,厚度一般小于 50 米,最厚 70 米,是珠 江水系与中国南海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沉积中心沿 北东向和北西向呈现出有规律的展布,与区域断裂 构造的展布较一致,显示了断裂构造对第四纪沉积 的控制作用。
侵入岩在佛山市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三 水区六和,高明区南部的更合至杨梅一带,南海区 的陈村西淋岗,顺德区顺峰、马岗等地,侵入时代 有早奥陶世、晚志留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 白垩世,以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为主侵入期。侵入 岩的岩性有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 岩等,其中以二长花岗岩为主。佛山市侵入岩以晚 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为主体。
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佛山市范围内地 质构造复杂,主要的构造形迹包括褶皱、断裂等, 以一组多条断裂构成断裂构造带为特征。断裂构造 总体以北东向广州—从化断裂带(南段)、北西向
— 38 —
佛山概况/基本概况
白坭—沙湾断裂带和西江断裂带为主,它们相互切
割、复合,构成了本区构造的基本格架。佛山市断
裂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主要形成期为加里东
(佛山水文局)
人 口
至 2012 年底,全市总户数约为 114.06 万户, 比 上 年 增 加 0.7 万 户, 增 加 0.61%; 全 市 总 人 口 为 377.65 万人(包括未落常住户口),比上年增长 0.77%。(注:根据公安部调整统计口径后的标准, 全市常住人口均统计为非农业人口)其中禅城区 总人口约为 60.76 万人,南海区总人口约为 122.51 万人,顺德区总人口约为 124.79 万人,高明区总 人口约为 29.68 万人,三水区总人口约为 39.91 万 人。全市总人口中,男性约 187.88 万人,女性约 189.77 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98‰,同比 减少 0.09‰;人口机械增长率为 1.89‰,其中迁入 24039 人,迁出 16913 人。
2012 年 是 佛 山 市 降 水 属 偏 丰 年, 年 平 均 降 水量 1878.8 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多 20.7%;本地 地表水资源量 33.74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 20.8%;地下水资源量 7.3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 偏多 23.5%;水资源总量 34.82 亿立方米,比多年 平均偏多 18.2%。全市入境水量 2644.1 亿立方米, 出境水量 2663.1 亿立方米。
佛山市东傍广州、 西接肇庆、 南邻江门、 中 山, 陆运、 水运、 空运交通基础设施齐备, 交通便 捷。 佛山市距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 广州南沙港、 广州新火车站车程均在 1 小时之内, 佛山市毗邻港 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 231 公里和 143 公里, 车程均在 2 小时左右。 广湛铁路横穿全市东西, 广珠铁路纵贯佛山市南海区西部, 广佛肇城际铁 路、 贵广高铁、 南广铁路均途经佛山市西部。 沈海 高速、 广昆高速等主要公路干线穿越境内, 广佛、 佛开高速公路和广深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经佛山 而过, 佛山一环、 珠二环等环城高速环绕穿越佛山 市各区。 广佛地铁建成开通, 佛山机场开通民用航 线, 佛山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 北江贯穿全境。 佛山市现有通航河流 70 多条, 可 通航里程 1000 多公里,20 多个口岸使水上运输四 通八达,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12 年,马口、三水(二)水文站均未达到 7.5 米的警戒水位,6 月受西、北江上游来水影响, 发生 1 场中高洪水。另外,4 ~ 8 月马口站还发生 6 场中低洪水,3 ~ 9 月三水站发生 8 场中低洪水。 马口站年最高水位 5.31 米,出现在 6 月 25 日;三 水( 二 ) 站 年 最 高 水 位 5.67 米, 出 现 在 6 月 26 日。马口、三水(二)站全年最大流量分别为 2.98 万立方米/秒、1.06 万立方米/秒,均发生在 6 月
3
佛山年鉴
岩、炭质泥岩夹煤层;侏罗系发育不全,仅发育下 侏罗统,以海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系为主,岩性 以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少量 砾岩、煤线或煤层;白垩系为一套陆相红色碎屑岩 系,构成了三水盆地的早期充填沉积物,岩性有紫 红色复成分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 夹少量的英安岩、凝灰岩等火山岩和石膏层等蒸发 岩类;古近系也是一套陆相红色碎屑岩系,构成了 三水盆地的晚期充填沉积物,岩性为紫红色复成分 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钙质泥岩、 泥灰岩,夹少量的油页岩和石膏层,以及大量的粗 面岩、石英粗面岩、粗面质凝灰岩、粗面质火山角 砾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角砾凝灰岩等 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
在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佛山市位于二级构造 单元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经历了各构造旋回 的地质演化,形成了佛山市极具特征的地质背景。 距今 8 亿至 2300 万年的岩石构成了佛山市的坚硬 基底,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发 育,但是以各地质时期的沉积岩为主体。
佛山市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分 布广泛,发育的地层有南华系、寒武系、泥盆系、 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 系和第四系,以古近系和第四系分布最广。南华系 为一套以片岩为主的浅变质岩系,岩性以石英云母 片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炭质千枚岩、变砂岩与 变粉砂岩为主;寒武系为一套类复理石碎屑岩系, 由浅变质的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 质板岩、炭质板岩等组成;泥盆系—二叠系发育较 齐全,主要分布于高明、三水和南海区,自泥盆 纪至二叠纪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的沉积旋 回,岩性组合由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海相 碳酸盐岩—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三叠系仅发育 上三叠统,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系,岩性主要 有复成分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
FOSHAN YEARBOOK
第三篇
佛山概况3ຫໍສະໝຸດ 佛山年鉴佛山概况/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和范围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 腹地。东倚广州,邻近深港澳。全境于北纬 22°38′~23°34′,东经112°22′~113°23′ 之间。佛山市域东距西、南距北均约103公里,大 致呈“人”字形,总面积为 3848.48平方公里,辖 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区。
至 2012 年 底, 全 市 共 有 外 来 人 口 299.25 万 人, 同 比 增 加 了 4.86%; 禅 城、 南 海、 顺 德、 高 明、三水五区的外来人口分别为 50.64 万人、100.81 万人、121.72 万人、12.38 万人和 13.71 万人。
(温威威)
行政区划
佛山市下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 5 个区。至 2012 年底,全市共有 21 个镇(361 个行 政村)、12 个街道(389 个社区)。其中,禅城区 1 个镇(54 个行政村)、3 个街道(89 个社区);南 海区 6 个镇(100 个行政村)、2 个街道(164 个社 区) ; 顺德区 6 个镇(108 个行政村)、 4 个街道(93 个社区);高明区 3 个镇(51 个行政村)、1 个街道
民族宗教
综述 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佛山市有少数 民族 52 个,常住人口 25.97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 3.6%,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长 了 75.5%,其中 1000 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14 个, 分别是壮族 13.23 万人、土家族 3.74 万人、苗族 2.77 万人、瑶族 2.21 万人、布依族 9463 人、侗族 8946 人、彝族 3801 人、回族 2889 人、白族 1967 人、土族 1772 人、满族 1343 人、黎族 1275 人、 仫佬族 1218 人和仡佬族 1006 人。少数民族人口来 自全国各地,分布在全市各镇街。
顺德区陈村、伦教、勒流、杏坛和均安一线的东南
部为咸水区,佛山市其余地区为淡水区,过渡带为
上淡下咸区。2009 年在南庄经勘探发现了大型应
急水源地。
(贝永辉)
水 文
佛山市多年平均径流量 27.93 亿立方米(统计 年限 1956 ~ 2000 年,下同),多年本地水资源总 量为 29.45 亿立方米。近年平均(1999 ~ 2010 年) 入境水量 2625.7 亿立方米,出境水量 2646.7 亿立 方米,由于有西、北江丰富的过境客水,总体而 言,佛山的水资源量是丰富的。
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三水盆地内的三水农场、狮 山、丹灶、西樵山等地,为白垩纪—古近纪的中基 性—碱性的火山岩系。火山活动大约发生于 9000 万年前,到 4800 万年至 3600 万年前火山活动达到 顶峰,形成了西樵山、王借岗、紫洞等地的火山 岩,岩性主要为粗面岩、玄武岩等,经过后来的风 化、剥蚀,造就了今日的西樵山火山地貌景观和王 借岗、紫洞等地的火山岩柱状节理地质遗迹。
3
佛山年鉴
25 日;马口站年最小流量 -7220 立方米/秒,小 于历年最小流量,三水(二)站最小流量 -1300 立 方米/秒,与历史最小值持平;两个流量站年最大 流量和年平均流量均接近多年平均值。
2012 年,受上游来水影响,佛山市有 6 个水 文站的年最高水位出现在 6 月;受台风“韦森特” 影 响, 有 4 个 水 文 站 年 最 高 水 位 出 现 在 7 月 24 日;全年最低水位均出现在非汛期。
地质地貌
佛山市地势总体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 征,大部分地区较为低平,地势起伏较小,以平
原为主,为珠江水系之北江、西江三角洲平原,海 拔一般小于 5 米,多在 1.2 ~ 4.8 米,河汊众多, 桑基鱼塘密布,其间零星分布有丘陵残丘和残留 台地,丘陵残丘海拔小于 100 米,坡度 15°以下; 残留台地海拔一般小于 50 米,浑圆低平;佛山市 西部的高明、北部的三水地区有连绵的山体,为 丘陵—低山地貌,地势陡峻,相对高差大,山谷纵 横,植被茂密。佛山市最高山峰为高明区杨梅镇 的皂幕山,海拔 805 米,三水大塱涡地势低洼,高 程 -1.7 米,为全市最低点。
期至燕山期。佛山市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基底断
块的差异升降。
佛山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类型主要
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红层
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不同地区含水量有所
差异,总体含水量为中等至丰富。以松散岩类孔隙
水为主,地下水位高,一般埋深 1 ~ 2 米,连续含
水层分布有 1 ~ 3 层,以微承压至承压水为主,以
至 2012 年 底, 佛 山 市 有 佛 教、 道 教、 天 主 教、基督教 4 个宗教。市一级宗教团体有 5 个,分 别是:佛山市佛教协会、佛山市道教协会、佛山市 天主教爱国会、佛山市基督教三自会和佛山市基 督教协会。区一级宗教团体有 8 个,分别是:禅城 区佛教协会、禅城区基督教三自会、南海区道教协 会、顺德区佛教协会、顺德区天主教爱国会、顺德 区基督教三自会、顺德区基督教协会、三水区基 督教三自会。全市有宗教活动场所 54 个,其中佛 教寺院 17 个、道教宫观 6 个、天主教堂 12 个、基 督教堂点 19 个;教职人员 262 人,其中佛教 185 人、 道 教 42 人、 天 主 教 5 人、 基 督 教 30 人; 信 教群众 9.6 万人。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区人大代表 4 人、区政协委员 10 人。宗教人士担任市、区两级 人大代表 6 人、政协委员 19 人,其中市人大代表 4 人、市政协委员 4 人,区人大代表 2 人、区政协 委员 15 人。
佛山概况/基本概况
(21 个社区);三水区 5 个镇(48 个行政村)、2 个 街道(22 个社区)。 2012 年, 开 展 了“ 佛 山 — 清 远 ” 线 和“ 佛 山—江门”线的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积极推进 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及时调解边界纠纷;完成了
《政区大典 · 佛山篇》的编纂工作;组织各区开展 了《中国地名故事 · 广东卷》佛山部分的拍摄工 作;认真开展地名清理整顿,积极推进地名标准化 建设。 (杨 俊)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属于浅覆盖区, 基岩上覆盖着 5 万年以来形成的松散堆积层,即第 四纪地层,厚度一般小于 50 米,最厚 70 米,是珠 江水系与中国南海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沉积中心沿 北东向和北西向呈现出有规律的展布,与区域断裂 构造的展布较一致,显示了断裂构造对第四纪沉积 的控制作用。
侵入岩在佛山市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三 水区六和,高明区南部的更合至杨梅一带,南海区 的陈村西淋岗,顺德区顺峰、马岗等地,侵入时代 有早奥陶世、晚志留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 白垩世,以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为主侵入期。侵入 岩的岩性有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 岩等,其中以二长花岗岩为主。佛山市侵入岩以晚 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为主体。
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佛山市范围内地 质构造复杂,主要的构造形迹包括褶皱、断裂等, 以一组多条断裂构成断裂构造带为特征。断裂构造 总体以北东向广州—从化断裂带(南段)、北西向
— 38 —
佛山概况/基本概况
白坭—沙湾断裂带和西江断裂带为主,它们相互切
割、复合,构成了本区构造的基本格架。佛山市断
裂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主要形成期为加里东
(佛山水文局)
人 口
至 2012 年底,全市总户数约为 114.06 万户, 比 上 年 增 加 0.7 万 户, 增 加 0.61%; 全 市 总 人 口 为 377.65 万人(包括未落常住户口),比上年增长 0.77%。(注:根据公安部调整统计口径后的标准, 全市常住人口均统计为非农业人口)其中禅城区 总人口约为 60.76 万人,南海区总人口约为 122.51 万人,顺德区总人口约为 124.79 万人,高明区总 人口约为 29.68 万人,三水区总人口约为 39.91 万 人。全市总人口中,男性约 187.88 万人,女性约 189.77 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98‰,同比 减少 0.09‰;人口机械增长率为 1.89‰,其中迁入 24039 人,迁出 16913 人。
2012 年 是 佛 山 市 降 水 属 偏 丰 年, 年 平 均 降 水量 1878.8 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多 20.7%;本地 地表水资源量 33.74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 20.8%;地下水资源量 7.3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 偏多 23.5%;水资源总量 34.82 亿立方米,比多年 平均偏多 18.2%。全市入境水量 2644.1 亿立方米, 出境水量 2663.1 亿立方米。
佛山市东傍广州、 西接肇庆、 南邻江门、 中 山, 陆运、 水运、 空运交通基础设施齐备, 交通便 捷。 佛山市距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 广州南沙港、 广州新火车站车程均在 1 小时之内, 佛山市毗邻港 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 231 公里和 143 公里, 车程均在 2 小时左右。 广湛铁路横穿全市东西, 广珠铁路纵贯佛山市南海区西部, 广佛肇城际铁 路、 贵广高铁、 南广铁路均途经佛山市西部。 沈海 高速、 广昆高速等主要公路干线穿越境内, 广佛、 佛开高速公路和广深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经佛山 而过, 佛山一环、 珠二环等环城高速环绕穿越佛山 市各区。 广佛地铁建成开通, 佛山机场开通民用航 线, 佛山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 北江贯穿全境。 佛山市现有通航河流 70 多条, 可 通航里程 1000 多公里,20 多个口岸使水上运输四 通八达,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12 年,马口、三水(二)水文站均未达到 7.5 米的警戒水位,6 月受西、北江上游来水影响, 发生 1 场中高洪水。另外,4 ~ 8 月马口站还发生 6 场中低洪水,3 ~ 9 月三水站发生 8 场中低洪水。 马口站年最高水位 5.31 米,出现在 6 月 25 日;三 水( 二 ) 站 年 最 高 水 位 5.67 米, 出 现 在 6 月 26 日。马口、三水(二)站全年最大流量分别为 2.98 万立方米/秒、1.06 万立方米/秒,均发生在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