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二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二一、教案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课前向学生布置好阅读要求,自主阅读,质疑问难;教学中注重教材的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阅读资料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空间,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达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
《鲧禹治水》是一篇精读课文,学生容易读懂课文。
对于第一单元的初始课文,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 同时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体会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课题:《鲧禹治水》是语文S 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
三、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简析:《鲧禹治水》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
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除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
鲧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驱赶了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率领人们开渠挖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
在写作上有两大特色:一是课文主要通过鲧禹治水这两个典型事例表现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二是通过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推进故事的发展,从中体会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一片汪洋、息壤、滚烫、大发雷霆、汗流浃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大禹治水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够了解到大禹治水的意义及为什么大禹治水被称为历史上的一件盛事。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大禹治水的背景和意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大禹治水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学生能够有关联地学习大禹治水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内容一、大禹治水的背景和意义1.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黄帝之后的明朝时期2.明朝时期的龙蛇混杂、水灾肆虐。
3.大禹虽然起初被任命,但由于他有才智,他治理水灾的过程成为世界的一个案例,成为前人学习的典范,影响了后人的治水工作。
二、大禹治水的过程和方法1.大禹得知王位后放弃狩猎而是前去江南处置长江洪水。
2.大禹从河源至东海,走过九州,治理大小河川九年之久,成就了夏朝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治水事业。
3.大禹的工程治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是后世治理大水患的典型范例:包含了级别区分处理、合理调水、加固城池、开立分水口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和任务•课前导入–通过历史文献及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明朝时期的水灾肆虐,以及大禹治水的重要性和影响•课中教学–通过大禹治水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习大禹治水的方法和原理•课后讨论–围绕大禹治水的背景、过程、方法和意义进行深入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束总结–对学生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大禹治水背后的意义和影响思考题1.为什么明朝时期的水灾这么严重?2.大禹治水对后世有什么影响?3.治水需要什么条件和方法?以上,便是大禹治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相信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能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3、前后文对比,深化认识,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1、了解禹治水的方法、经过和结果。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2、介绍鲧死后的表现:(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3、教师描述导入: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2)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和第10自然段)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入品析,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1)“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四处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以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治理的办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2)“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1《鲧禹治水》教学设计2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
三、情感与价值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
2、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谈一谈读后感。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介绍《山海经》。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
《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3、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壤。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2)比较字形:壤、嚷、攘。
4、理解词语。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哀求——苦苦请求。
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
拯救——挽救;救济。
滚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
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5课《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生字词,你还记得他们吗?(PPT出示词语)谁愿意来读?指名读,相机评价。
齐读。
3听故事,思考问题?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二、走进文本1、他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因为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2、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你能找到相应的句子吗?(出示第一自然段),老师范读,出示图片展示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3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什么叫无家可归?小结:同学们,洪水像一头凶猛的野兽一样摧毁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人们无家可归,不仅仅是房屋没有了,很可能也失去了亲人呐。
你同情他们吗?那请你来读一读这一段。
3过渡:同学们,你们是一群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禹看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下决心治理洪水!4“禹下决心治理洪水”。
(指名读)同学们你在生活中下过决心吗?后来你怎么做的?禹的心里可能在想什么?(我一定要把洪水制服!)5.我们知道了他的想法,那他又是怎么治理洪水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大禹治水的句子。
指名读。
(你可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①同学们,禹治水的结果是怎样的?(或者说他用了什么好方法?)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②他能够把洪水成功地引入到大海,让洪水不再泛滥,他首先了做什么准备工作?交流:仔细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在思考怎么治水会更合理、更科学)他是怎么查看的?仔细到什么程度?(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过渡:接着他又干了什么?(带领百姓、挖通大河、劈开大山)6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大禹在挖通大河,劈开大山的过程中他会吃那些苦?(是啊,他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危险,是他带领老百姓去干这一件浩大的工程,有什么苦他都愿意第一个上!)7、小结:同学们大禹治水真(辛苦、勇敢……)啊!可是禹怕不怕吃苦?(不怕)因为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谁愿意来读这一段,来表达对禹的敬意?8出示第三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2.读懂课文,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文中字词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演示,教师解说: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丁洁为了抗击非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城市的整洁,清洁工人每天天刚亮就开始打扫街道;我们的老师为了同学们的成长辛勤耕耘;我们的同学帮残助困、踊跃捐款……所以这一些,都可以说是一种奉献。
从古到今,有关奉献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有奉献精神的人,不论中外,比比皆是。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遂道,回到远古,继续聆听这个饱含奉献精神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围绕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从中归纳出三个主要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原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结果)2、师提示: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对课文的感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3、分组读课文。
4、观看课前老师搜集到的视频资料。
5、自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6、默读第一部分,说说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7、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二部分,划出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可打破课文的顺序)交流时教师相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1.大禹治水的方法与父亲有什么不同?感受大禹的智慧。
2.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不入?交流同学搜集的有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3.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
4.理解“欣欣向荣”的意思,联系第一段想像欣欣向荣的景象。
8、读到这里,在你心中,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9、齐读第二大段。
三、总结延伸:1.根据板书归纳: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欣赏课件中的大禹治水玉山图和大禹的雕像。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设计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知识和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学生学习到大禹治水的精神,培养坚持不懈、勇于担当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学生阅读《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对课文进行解析,解释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
2.2 词语解释学生学习和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鲧禹”、“治水”、“洪水”等。
教师通过例句和情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治水话题的兴趣。
学生分享对治水话题的了解和经验。
3.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和道理。
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和表演。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书写课后日记,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选择一个关键词汇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经验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鲧禹治水的故事对自己生活的启示。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课后活动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治水话题的了解。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鲧禹治水的技术和方法。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鲧禹治水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6.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鲧禹治水的相关图像和视频。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泰兴镇大生小学徐明香【教材分析】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把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
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仿写句子,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洪水)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洪水?指名说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出示课件师:农田被淹没了,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房屋被冲倒了,老百姓就没有住的地方了,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出示第一小节生齐答相机板书:无家可归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2.过渡:洪水这么无情,老百姓多么可怜,是谁来救老百姓的呀?(大禹)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大禹治水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被洪水袭击的悲惨场面,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心灵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为后面的学习做了情感的铺垫。
二、简单回顾课文1.师: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洪水有没有被制服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2.师:洪水被制服了吗?(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日子?(安定)相机板书:安定【设计意图】:这是对整篇课文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课文。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经过和意义。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勇气,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鲧禹治水的相关场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探讨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化内涵。
5.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和运用。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鲧禹治水的场景或人物形象。
3. 预习下一课文,准备进行课堂交流。
五、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鲧禹治水》语文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4. 学生作业本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b. 板书课题《鲧禹治水》,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齐读,巩固记忆。
c.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d.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 分析讨论a.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鲧禹治水的哪些故事?”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鲧禹治水的哪些故事?”b.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 深入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b.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物?”c.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d.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拓展延伸a. 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b. 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c.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鲧禹治水》第二课时课件S
填埋低洼地
为了防止洪水淹没农田和 村庄,鲧还组织人力填埋 低洼地,提高地势以抵御 洪水。
禹的治水措施
疏通河道
禹认为,治理洪水应该以 疏导为主,因此他组织人 力疏通河道,使洪水能够 顺畅地流向大海。
修建水利工程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利用水 资源,禹还修建了一系列 的水利工程,如水库、水 闸等。
制定法规
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避 免过度开发和浪费水资源 ,禹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水 法规。
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治理洪水的渴望和追求。
鲧禹治水的故事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集体力量和团结协作的重视,以及对于英雄 的崇拜和敬仰。
03
鲧禹治水的过程
鲧的治水措施
01
02
03
筑堤防洪
鲧采取了修筑堤防来阻挡 洪水的措施,以保护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
挖掘河渠
为了引导洪水流向,鲧还 挖掘了河渠,使洪水能够 顺利地流向大海。
禹在鲧的基础上,采用疏通河 道、开凿河渠等方法,成功治 理洪水。
故事寓意
通过鲧禹治水的故事,传达了 人定胜天、团结协作、科学创
新等积极向上的思想。
学生对本节课的感想与收获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学生普遍认为,鲧禹治水的故事非常感人,从中领悟到人定胜天、团 结协作、科学创新等思想的重要性。
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灾害的认识有 限,因此需要神话传说来解释和
安抚人心。
鲧的治水方法
鲧采用筑堤防水的方法来治理 洪水。
鲧在会稽山开始治水,通过挖 掘河床、修筑堤坝等方式来阻 挡洪水。
鲧的治水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 的效果,但也引发了与天帝的 矛盾和冲突。
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
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 能力较弱。
《鲧禹治水》第二课时课件S
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
02 03
个人英雄主义的局限性
虽然鲧勇敢地承担起治水的重任,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最终导致了 失败。个人英雄主义往往忽视团队的力量和集体智慧,容易造成决策失 误和资源浪费。
团队合作与分工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合理分工,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通 过团队协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鲧禹治水方法的比较
鲧和禹的治水方法各有优劣,但总体来说,禹的方法更为 科学和有效。这不仅体现在治理效果上,还体现在禹在治 理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毅力。
04 鲧禹治水故事的启示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 和谐共生。过度开发、破坏自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洪水泛滥。
古代黄河流域是洪水灾害的多发地区, 由于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加 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洪水 频发。
考古发现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和遗址,也证明 了古代洪水灾害的存在,如河南安阳 殷墟发现的洪水遗迹和陕西岐山周原 的泥石流灾害等。
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
夏朝建立前夕
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夏朝建立 之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洪水 灾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
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总结回顾
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
01
讲述了古代中国洪水泛滥,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
鲧禹治水的方法
02
鲧采用筑堤堵水的方式,禹采用疏通河道的方式,最终成功治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通用13篇)相关推荐《大禹治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通用13篇)《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无私奉献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3、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4、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禹(板书),今天我们继续将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个别读、齐读课题。
2、“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
组词游戏: 治,我是治水,你是?板书:治理3、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跟老师书写,这是什么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共,合起来就是洪)。
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5、齐读黑板上三个词,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禹治理洪水,最后将它制服的事情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
他是怎样治水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2、孩子们,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洪水凶猛,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3、都是洪水惹得祸呀!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你们看——(洪水泛滥视频)4、在动画情境的渲染师配乐范读:洪水泛滥,滔滔不绝,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大海。
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5、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最新完整版《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2、能找出课文中按时间顺序写的,并能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找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教学重点: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具:录像机一台、《大禹治水》录像片、幻灯片、幻灯机一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请大家看录像,这就课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指名领读,齐读)说说看读完了这个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我知道了大禹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决定去治理洪水,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二、新授(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大声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随机板书:“一心治水: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3、比较句子:大禹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总结学法:学习句子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在一心治水,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禹是一心治水的?接下来请看第三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笔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时间家里什么事大禹是怎样做的有一天妻子刚生下孩子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又过了几年儿子已十多岁了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
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3、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4、根据表格复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我们通过课文的三段学习,你来说说看你知道了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结果。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板块一、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一)治水的原因1、观看视频理解“滔滔的洪水”(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ppt出示第一节文字)(2)看视频理解“滔滔的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洪水来的时候,房屋都冲倒了,他的声音像野兽一样,给你什么感觉?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3),出示词卡:滔滔的洪水齐读。
2、想象画面理解“无家可归”(1)出示词卡:“无家可归”,看着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房屋都冲倒了,老百姓只能——;庄稼淹没了,老百姓只能——(2)读好这个词。
3、想象画面,读一读。
(二)治水的过程1、请三位学生读,每人读一句,读完整。
(ppt出示第二小节文字)2、分句指导朗读(1)第一句:读出决心。
①把你的决心放到句子中②让我们一起来表表决心(2)第二句:抓关键词,感受治水的艰辛①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再请你读,你觉得准备工作简单吗?理解“千辛万苦”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禹治水艰难的?他吃了那些苦?(禹渴了……,禹饿了,……)④这么多的苦都藏在了那两个字中?(“千”和“万”)⑤理解“千山万水”禹不仅吃了很多苦,还受了很多累,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告诉我们他翻过了很多座山,趟过了很多条河,这个词你找到了吗?⑥积累千()万()的词语先同桌交流再师创设情境:一个人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打仗的时候,有很多的兵马(千军万马)天上的白云变化很多,(千变万化)(3)第三句:知道“九”表示很多,并勾连生活中与“九”有关的词语“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3.指导背诵。
(1)示范背诵。
(2)传授背诵秘诀这段话非常的有意思,你发现了吗?看:PPT出示:第一个三行;再出示第二个三行。
鲧禹治水第二课时
《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
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认读词语(课件)一片汪洋苦苦哀求斥逐洪水毫不理会悲惨遭遇大发雷霆山南海北成千上万挖渠开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不畏艰险汗流浃背毫不在乎冬去春来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天寒地冻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1.自学提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①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2.交流体会。
●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的哀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①读第一自然段。
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
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②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③读出人们的苦难。
●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么看法?④你怎么评价鲧?●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治洪前:句子: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六年级上册语文《鲧禹治水》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鲧禹治水》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学习鲧禹治水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鲧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2.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2.深入领悟鲧禹治水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增进对鲧禹治水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问。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教师讲解鲧禹治水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课堂讨论a.鲧禹治水的艰辛在哪里?b.鲧禹治水的智慧体现在哪里?c.鲧禹治水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五、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鲧禹治水的场景。
2.学生通过表演,感受鲧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六、课后作业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治水英雄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到了鲧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品质。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增进对鲧禹治水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问。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3)学会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古代神话传说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情节。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及用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4.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学生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6.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拓展作业:收集其他关于治水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鲧禹治水》与其他治水故事进行对比,如大禹娶亲、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分析其异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准备: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
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
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人: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6.介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
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长到10多岁了,跑出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
大禹觉悟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几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
涂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禹这位治水英雄。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⑵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⑴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清理的办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⑵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②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响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洪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槊开山,疏通柯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
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⑶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
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
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干了起来。
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③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⑷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人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鲧禹共同的精神: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精神。
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的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
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取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丌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
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运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