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春秋争霸教案 川教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争霸》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争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春秋争霸》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形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春秋时期的背景、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楚庄王称霸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社会的特点,掌握诸侯争霸的历史过程,认识到争霸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春秋时期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诸侯国较多,学生可能难以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诸侯争霸的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背景,掌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认识争霸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春秋时期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诸侯争霸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讲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解,重点阐述争霸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5.案例分析:分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争霸事迹,引导学生认识争霸战争的积极意义。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说课稿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说
课稿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说课稿
(适用于川教版中国历史上册)
一、教材地位和教学内容
本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初一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的第6课,放在夏、商、西周后面,在学生了解了西周的分封制后学习本课,使本课内容的出现很自然,学生易于接受。
如此安排为学生突破本课难点有帮助。
通过学习本课可以为以后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落后就要挨打,改革能使国家强大。
从而激发学生要发愤读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从思想角度来说,本课内容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绝好例子,也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的重要的一课。
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要求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战国时期,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此起彼伏及长平之战.
能力方面:学本课时,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间概念记忆能力,自主。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春秋争霸》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春秋争霸》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春秋开始的时间、“春秋五霸”及其所在诸侯国的地理位置。
理解王权衰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了解吴王阖闾、夫差与越王勾践三人的关系。
了解“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与“卧薪尝胆”等成语的来源。
能力和方法:
通过阅读多段阅读材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表演齐桓公称霸的情景剧,并让学生在观看后通过讨论从中提取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归纳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比赛讲成语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齐国、楚国和越国的发展史,让学生认识改革对历史的作用。
通过了解管仲和齐桓公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通过学习越王勾践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奋发图强的教育。
2学情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成语动画片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通过讲故事、表演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回味历史。
3重点难点
重点:
1、“春秋”和“春秋五霸”。
2、齐桓公首霸。
二、难点:
1、王权衰落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吴王阖闾、夫差和越王勾践三人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春秋争霸
导入新课:。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争霸教案 川教版 教案

第6课春秋争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齐桓公首先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吴越争霸。
思想政治教育:①使学生认识一些大诸侯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实行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
②通过讲述勾践复国的故事,给学生以启示: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发愤努力。
能力培养:①引导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帮助学生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
教学难点诸侯称霸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教学方法以讲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指出)前一个历史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
下面我们将要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讲授新课:一、周王室日益衰微——春秋、战国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当时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它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与一个客观的历史时期相当,故以此作为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这一特点表现在政治上就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挂《春秋列国形势》图,指图讲)西周盛时,大封诸侯,王室也拥有直接管辖的“王畿”、人口和军队。
当时渭、泾、河、洛地带方约千里都是王畿。
王畿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成为周天子控制全国的基地。
平王东迁以后,王室直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兵力大为减少。
各诸侯国渐渐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用晋侯以周天子名义会诸侯和平王丧葬费乞求于鲁国为例说明)。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争霸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春秋争霸的原因。
资源来源
自制课件、学案,教材P31-36、练习册P22-24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关注学生名单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内容
自主修订内容
【情境再现】导入新课: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而导入。
【课堂热身】
学生阅读教材P31—35,勾画出重点知识点,完成练习册P22的有关填空。
4.吴王称霸:吴王阖闾:孙武
5.越王称霸: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争霸战争的评价。P35最后一段。
【课堂讨论】
1.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与之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哪些?勾践称霸对你有何启示?
2.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课堂小结】
【新课解读】根据课件进行重点解析
一、周都东迁:
1.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结束。
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二、春秋五霸:
1.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包括春秋和战国。
2.春秋时代特点:王权衰落,分封制瓦解,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诸侯国强大,展开争霸战争。
江油市长城实验学校(北校区)
2016年秋季七年级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5--6周)
教学内容
第6课春秋争霸
教材序列
川教版七上P31--36
主备课人
陈本友教Biblioteka 目标1、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2、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
教学重点
【课堂测评】练习册P22—23第1--7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课春秋争霸教案川教版

第6课春秋争霸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记住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和春秋五霸,理解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培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事。
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认识到国兴靠治而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奴隶社会的瓦解,表现在政治上,是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雄厚。
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3.诸侯争霸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也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较好,对此知识点较熟。
3重点难点1.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齐、晋称霸。
3.春秋五霸4.分析争霸的胜负因素。
5.春秋时期战争的不同特点和影响。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过程导入问题导入:同学们,在第4课中,我们习了西周的盛衰,同学们回想一下,东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春秋和战国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春秋争霸。
新知探究【自主学习】一、周都东迁1西周灭亡:原因: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标志:公元前年,攻入镐京,被杀。
2东周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二、春秋五霸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三、春秋争霸战争1.位于今山东北部的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齐桓公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___________,_________,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2.齐桓公死后,齐国力量衰弱,晋国和楚国争夺中原霸权的斗争激烈起来。
晋楚军队在进行决战,楚军战败晋军,之后楚庄王开始了他的争霸事业;3.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是___________。
活动2:组内交流、检查、质疑。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6课 春秋争霸》word教案 (9)

第6课春秋争霸一、学习目标1、记住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和春秋五霸。
理解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2、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
二、预习准备1、春秋时期是从年,周平王迁都到洛邑开始;结束与公元前年。
春秋五霸是、、、和。
2、齐国的,他任用政治家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
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的进扰;在南方出兵阻止了楚军的北进。
齐桓公以霸主的身份在大会诸侯,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3、后,晋文公召集诸侯会盟,周王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楚军北进中原,在大败晋军。
终于一鸣惊人,成为中原的又一霸主。
4、春秋末期,南方的国和国加入了争霸行列。
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三、学习内容(一)预习交流(二)导入朋友情深莫过“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的管仲和好朋友鲍叔牙,曾一起经商,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
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
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
而是因他家贫困;管仲三次参加战斗都从阵上逃跑回来。
面对人们的讥笑,鲍叔牙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在长期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三)学习“春秋五霸”一目1、同学们知道春秋战国是怎么划分的吗?又怎么叫春秋的呢?这一时期,一方面是战火纷飞,各国的外交、军事和军事较量、社会改革等,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很多成语故事的来源。
同学们能说出一些成语来吗?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有哪些?主要有哪五霸呢?2、结合教材31页正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礼乐征发自天子出”。
材料二:“礼乐征发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期?两段材料说明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有何变化?(2)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这一特点表现在政治上就是王室,诸侯;(3)记住五霸名称并在书32页地图上圈出“春秋五霸”所在的齐、晋、楚、吴、越诸侯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 2.6 争霸学案 川教版

春秋争霸一、春秋争霸1.原因:春秋时期,周王的地位日益衰落,大的诸侯国乘机争霸,以获取过去周王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春秋霸主称霸措施齐桓公经济上:管仲改革;政治上:“尊王攘夷”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实现首霸晋文公对内:发展生产,整顿吏治,训练军队,成为强国。
对外: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打败晋国,称霸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灭吴,成就霸业秦穆公秦霸西戎,称霸一方1.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国,形成三个诸侯国。
(2)田氏代齐:齐国姜氏由卿大夫田氏取代。
2.战国七雄:指的是秦、齐、楚、燕、韩、赵、魏。
3.著名战役(1)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2)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军队相持在长平,秦军大败赵军,杀赵军主帅赵括。
从此,六国再也没有能力阻挡秦国的进攻了。
【问题1】我们应如何理解春秋时期的改革与争霸之间的关系?探究:①春秋时期,各国都为了谋求霸业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
各国改革都涉及了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改革都实现了富国强兵,可见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
然而各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
齐国凭借“尊王攘夷”的政治威势,晋楚、吴越通过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这说明自古以来国家间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等综合实力的较量。
而综合实力的提升都与改革有关。
②各国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问题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和历史趋向如何?探究:从“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这两个标题上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战争。
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是各大国争夺政治霸权,大国靠武力胁迫小国承认其领导地位。
春秋时期战争的性质是“争霸”。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战争的目的则是吞并对方,进而统一中国。
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是“兼并”。
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的数量减少了,疆域扩大了;在兼并过程中,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历史逐步趋向于统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 2.6 争霸学讲案 川教版

第6课 春秋争霸【目标要求】1.记住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和春秋五霸, 理解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2. 通过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培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认识到国兴靠治而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课堂热身】活动1活动2:组内交流、检查、质疑。
【合作探究】 探究一:春秋五霸活动2: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完成问答题材料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材料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论语》·季氏)材料三:“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期?两段材料说明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有何变化?(2)结合材料三思考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 阅读教材,说说此时期诸侯争的是什么? (3)记一记:在争霸过程中,先后出现五位霸主,请你按时间顺序记住“春秋五霸”探究二:春秋争霸活动1:阅读教材,分析图片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1)在书32页地图上圈出“春秋五霸”所在诸侯国:齐、晋、楚、吴、越。
材料一:孔子评价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材料二: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靠近海,交通发达,适宜发展盐业、渔业经济发达。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说齐桓公得以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3)孔子给予管仲如此高的评价,请你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说说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4)标志“桓公霸诸侯”的事件是什么?活动2:根据要求,完成对应思考题(1)连一连:齐桓公管鲍之交春秋首霸晋文公 尊王攘夷楚庄王 退避三舍 吴王阖闾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 问鼎中原任用孙武(2)说一说:你能给同学们说说连线题中涉及的人物和故事吗?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1) 议一议:你认为什么是春秋五霸成功的原因?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4)评一评:请你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进行评价。
川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春秋争霸

第6课《春秋争霸》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国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难点:春秋争霸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6课 争霸课件1 川教版

齐桓公画像
晋文公雕像
铜雕《楚庄王出征》
吴王阖闾画像
越王勾践画像
秦穆公画像
宋襄公画像
“春秋五霸”指哪五人,史学界众说纷纭达十几种。现在,主要说法有两种:一为齐桓 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 庄王。可宋襄公十分窝囊;秦穆公仅独霸西方,势力未入中原,“五霸”偏重第一说居多。
吴越争霸
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 革内政,加强军队,建设城 郭,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为 将军,国力大大加强。
阖闾曾进攻楚国,五战 五胜,直捣楚国都城郢 (Yǐng 今湖北荆州市江陵 区)。
阖闾(?~前496),又 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 诸樊之子,称“公子光”。 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
公元前515年,因王位 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 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 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 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史 称“专诸刺王僚”,公子光 夺得吴国王位。
讲故事说成语
三过一 老家鼓 马门作 识而气 途不入
《史左记传·夏 庄本公纪十》年:》“:禹“乃夫遂战与,益勇、气后也稷。(一鼓jì)作奉气帝,命再,而命衰诸,侯三百而姓竭兴。人”徒以傅土, 行山表成《木语韩,寓非定意子高:·说山春林大秋上川时》。,:禹齐“管伤国仲先攻、人打隰父鲁(鲧国X功,í)之鲁朋不庄从成公于受准桓诛备公,亲而乃自伐劳领孤身兵竹焦迎,思战春,。往居这冬外时返十,,三有迷年个惑,叫失过曹 家刿道门(。不g管u敢仲ì)入曰的。:人”‘主老动马要之求智跟可庄用公也一。起’作乃战放。老当马齐而鲁随两之军。在遂战得场道上。摆”好阵势后,齐军击
第6课 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 齐桓公首霸 晋楚争霸 吴越争霸 课堂小结
导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争霸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王权衰落;大国崛起,争霸不断
人?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齐桓公首霸】
4.齐桓公首霸的原因有哪些?
(1)齐国优越的地理环境
(2)任用管仲实行改革思考:管仲受命为相后,又是怎么进行改革的呢?
(3)“尊王攘夷”
教学札记
思考:我们如何评价晋文公及“退避三舍”
兑现诺言,报答恩情;避敌锋芒,诱敌深入2.楚庄王称霸 【吴越争霸】
1.吴王破楚败越
2.勾践灭吴
问:从吴越争霸的历史过程,你可得到怎样的启示?
从勾践身上可以学习到为实现理想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
请大家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有关“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
板书设计
5.晋楚之间进行了哪些战役?
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1、学生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与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春秋五霸】
1.“春秋”名称的由来?起止时间是?建立者是谁?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当时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4)葵丘会盟(前651年)----这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讨论:同学们能从齐桓公、管仲等人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如:如不计前嫌,知人善任,重视人才,不计名利,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过渡:继齐桓公之后称霸的又是谁呢?与他有关的故事是什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争霸》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争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秋争霸》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涉及春秋五霸的崛起、齐桓公的称霸、晋文公的图霸、楚庄王号的树立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认识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争霸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史料等材料,直观地了解春秋时期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以及春秋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分析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的异同,从而深化对春秋时期历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春秋五霸的崛起、齐桓公的称霸、晋文公的图霸、楚庄王号的树立等历史事件,认识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史料等材料,分析春秋时期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团结统一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五霸的崛起、齐桓公的称霸、晋文公的图霸、楚庄王号的树立等历史事件。
2.难点: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的异同。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五霸的崛起等基本知识。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史料等材料,了解春秋时期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的异同,深化对春秋时期历史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讨论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地图、史料、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材料,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国强。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而导入。
回忆,为学习打下基础二、春秋五霸1、东周的建立:西周结束,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并说明东周包括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
2、春秋的特点:讲解特点:一是王权的衰落(原因、表现及影响),二是诸候争霸。
指导阅读“引文“。
3、春秋五霸:学生勾在书上,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诸候国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必要的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并且落实在书上。
这说明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什么特点?三、齐桓公首霸1、看地图。
“读读”:说的是什么人?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何感想。
3、指导阅读小字,看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在他当国君前后有什么变化?由这种变化你想到了什么?4、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呢?学生看书解决。
训练识读历史地图。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教育的渗透。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晋楚争霸阅读,找出“晋文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要的战役直接相关?第一次战役,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争霸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五霸的名称。
理解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霸,理解越王勾践为什么能够从失败到称雄天下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管仲改革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通过学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让学生接受又一次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
【教学难点】
周王权衰落的表现;诸侯称霸的实质。
如何正确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你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
西周时敌情靠烽火台传信报警。
白天报警,燃狼粪冒
浓烟;黑夜报警,点柴草起火光。
浓烟和火光会把敌
情很快传遍各地。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了取悦宠妃竟然下令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率兵赶到,宠妃褒姒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
后来,真有敌兵来攻,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援救。
结果幽王被杀。
此后,西周灭亡,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
一、周都东迁
教师:看书说一说西周是怎样灭亡的?
学生:西周末期团内部斗争都尖锐起来,阶级矛盾、周幽王在位时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
西周至此结束。
教师:说一说东周谁建立的、时间、都城?
学生:西周灭亡后,周平王把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
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时期。
教师:指出:东周的都城
学生指出。
二、春秋五霸
教师:议一议:《论语》对春秋政治局面的描述:“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
教师强调: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
教师:看书32页,说一说春秋有哪五霸?
学生:在争霸过程中,齐桓(huan)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he)间(Iu)和越王勾践先后做了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三、争霸战争
教师:议一议齐桓公是怎样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
学生: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齐桓公不计前仇,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
学生: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
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
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团结各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的侵扰,在南方阻止了楚国的北进。
教师:讲一讲晋楚之间进行的著名战役。
学生根据地图讲述
教师:城濮之战后,(前632年)晋文公两次召集诸侯会盟(会盟地点分别在践土—今河南荥阳、河阳—今河南孟县西)。
周王赶来参加,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教师:说一说楚庄王是怎样成为霸主的?
学生: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
(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
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
楚庄王成为新的霸主。
教师:谁能讲一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
教师:议一议:越王勾践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要成为霸主就必须改革内政,发展军事,增强国力;统治者必须勤于政事,与民休息,赢得民心等。
教师:谁能讲一讲越王称霸的故事?
学生: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
勾践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国。
夫差回救,战败自杀。
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新的霸主。
教师:对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正义)战。
”你怎样看待?
学生讨论后
教师强调: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不可避免地会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破坏,但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变革,加强了中原和周边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课堂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发现这些霸主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看法。
巩固练习
1.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下面哪位诸侯王的野心()。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宋襄公
3.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使吴国实力大大增强,他任用著名的军事家是()。
A.管仲
B.孙武
C.孙膑
D.伍子胥
4.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是()。
A.晋文公
B.楚庄王
C.阖闾
D.勾践
5.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练习答案
1-4.BBBD
5.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