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第六课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第六课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六、佛教的传入和 道教的兴起
一、佛教的传入
释迦牟尼
公元前6世纪,印度释迦部落王子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他被后人 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 圣人”。
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东来: 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
长安
东汉初年,朝廷开始 重视佛教,派人去印 度研究佛教,佛教开 始在上层社会流传。
3、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 极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C ) A一些封建统治者信佛 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C 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 D 因果轮回。
4、东汉后期兴起的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 B ) A 佛教 B 道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3、道教的创始人: 于吉、张陵 尊老子为教祖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神化
老子 太上老君
二、道教的兴起 4、基本教义: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 药,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5、意义: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 风俗中的玉皇大太上老君、城隍庙、土地 庙等都来自道教;道教的炼丹术还直接促 进了我国古代化学和医药学的发展,火药 的发明就与道士炼丹直接有关。
东汉时期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为什么佛教会在中国传播?
1、佛教的教义对于维护 社会秩序比较有利; 2、统治者的拥护和提倡;
3、对人民群众具有吸引力;
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峨眉金顶
峨 眉 万 年 寺 普 贤 金 铜 像
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
普陀山观音造像
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
九华山地藏菩萨
道教圣地——青城山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下一页
遍布各地的城隍庙
无处不在的土地庙
课堂练习
1、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B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B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部编人教版 七上历史第一次月考(1-6课)

部编人教版 七上历史第一次月考(1-6课)

考试范围:部编版(人教)七年级上册(1—6课)包括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二单元,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选择题1.2008年3月26日,媒体报道:近些年,不断有坟墓修建在古老的元谋人遗址上,元谋人遗址纪念碑已被数十坟堆“包围”。

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你认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是()A.元谋县是著名的风景区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C.元谋人遗址出土了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D.中国是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3.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A. 传说、遗址B.化石、遗址C. 遗物、记载D.传说、记载4.小明在网上搜索“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

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C.北京人遗址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5.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

据此推断,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炎帝部落D.黄帝部落6.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A. 建造房屋B. 原始农业的出现C. 使用磨制石器D. 原始手工业出现7.今天海内外华人多以“炎黄子孙”自称,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B. 炎帝C. 黄帝和炎帝D. 黄帝和蚩尤8.“大禹治水”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下列关于“大禹”及“大禹治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B.大禹最早创立禅让制C.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D.大禹治水的故事传递了人们对大禹尊敬爱戴之情9.很多小孩子会背诵《三字经》。

其中“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告诉他们,夏朝实行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选举制10.小红同学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做了以下整理,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A. 统治残暴B. 外族进攻C. 内部纷争D. 天灾人祸1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课后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课后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课后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A.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B. 尧舜禹的禅让C. 大禹治水D. 殷商建立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3. 西周灭亡后,哪位君主迁都洛邑,史称“东周”?A. 周武王B. 周成王C. 周幽王D. 周平王A. 纸上谈兵B. 围魏救赵C. 背水一战D. 凿壁借光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白渠D. 长江堤A. 金本位B. 银本位C. 圜钱D. 纸币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均田免赋C. 废除分封制D. 实行科举制A. 张角B. 张宝C. 张梁D. 刘备二、判断题:1.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

()2. 商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定都亳。

()3.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

()4.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5.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

()6.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政”和“以德治国”。

()7.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8.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9. 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员。

()10.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了黄巾起义,最终推翻了东汉政权。

()三、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

2. 商汤灭夏后,建立了______朝。

3. 西周实行了______制度,开发了边远地区。

4.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______。

5.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进入______社会。

6.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7. 墨子是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

8.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促进了各地的______。

七年级历史上册1-6课测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1-6课测习题

1-6课测试题一选择题(25×2分=50分)()1.假如时空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正在用火烧烤捕获的野兽(((A.(A.(A.畜牧业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7.着名学者余秋雨曾写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

”请从此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应是指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8.苏辙的《涂山》“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

古人辛苦今为谁,只见清淮入海流。

”这首诗称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是:A.盘古 B.炎帝 C.禹 D.共工(貌(”的产A.((、大汶口遗址()13、假设你是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它切割猪肉,你所工具是A 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14.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A、晋文公B、秦穆公C、齐桓公D、楚庄王()15.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酷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诸侯内乱()16.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 秦穆公()17.战国初年,三家分晋,三家指的是(它属于A.((A(A(A()23、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 A、尧时期?B、禹时期? C、舜时期?D、黄帝时期()24 、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 ?D、等级制()25、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A.开明的奴隶主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二、材料题(4小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测试(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测试(无答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测试题一、 选择题1.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因向周天子朝贡,同时却朝齐次,朝晋次。

这实质( )A.鲁国国君胆小怕事B.天子依附于诸侯C.齐晋已是当时霸主D.周王室地位衰落2.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列哪个工具代表最高水平的是()A.B.C.D.3.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石器工具的使用B.骨制工具的使用C.青铜工具的使用D.铁农具的使用4. 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A.西周时期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5. 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的是这一时期的战争是( )A.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进行的激烈竞争B.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的非正义战争C.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D.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6.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作“大变革的时代”,主要因为( )A.战乱严重,王权更迭频繁B.铁器、牛耕等新技术不断涌现C.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D.思想活跃、文化灿烂7. 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夏朝8. 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大社会变革的是()A.分封制的推行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铁器牛耕推广D.国家统一完成9. 春秋时期,很多城市开设商品交换市场,越来越广泛地流通的货币是()A.贝壳货币B.实物货币C.金属货币D.纸币10.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瓦解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11.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B.增强东周王室实力C.缓和社会矛盾D.实现富国强兵12. 下列战役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①城濮大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巨鹿之战⑤长平之战.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13. 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第六课

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第六课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政治上:号令诸侯:
2、争霸的实质
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春秋争霸 东 (相继称霸) 3、著名霸主: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1) 齐桓公首成霸业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小红说: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 卒四十多万人,真够狠的。 小东说:史书记载未必可靠,坑杀赵国 四十多万降卒,秦将白起手下至少要有 八十多万人,他上哪儿找那么多人?
一、单项选择题
1.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 宋襄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2.“退避三舍”成语出自以下哪次战役
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 权,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春秋无义战”。
2.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 A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B 加快了统一步伐。 C 促进了民族融合。
D、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判断: 他们谁说的有道理?
一、春秋诸侯争霸
背 景
①王室衰微 ②生产力发展 ③外族入侵




吴 楚 越
争夺土地人口
1、齐桓公称霸
物质条件
称霸的条件
政治军事条件
正确的策略
北御夷狄 过程: 南制楚蛮
BC7中期 称霸标志: 葵丘会盟
2、晋文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
(BC7世纪后期-BC6世纪初)
城濮大战
晋文公称霸
发生于公元前7世纪后期, 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 争 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战略 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 在实力上占优势,但是晋军 采取了 “退避三舍,后发制 人”的方针 ,最终击败了不 可一世的楚军,雄踞中原。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基本史实。

理解春秋时期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变化对整个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器、牛耕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学习难点】有所发展。

7.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和也先后北上争霸。

8.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不断扩展,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3)、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来源:Zxxk.Co5)、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6)、春秋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简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1)农业上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兴修水利工程;手工业规模扩大农业化程度提高;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晋 周


洛邑

秦穆公 水

宋 宋襄公
吴 越

周王城 封国都邑
楚庄王
齐 桓 公
越 王 齐 勾 桓 公 践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秦 穆 公
吴 王 阖 闾
晋文公是
怎样称霸的?
城濮之战看




2. 楚成王的礼待
1. 重耳流亡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3.晋军“退避三舍”
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 象征九州。成为夏,商, 西周传国的宝物。周王朝 掌着它,是作为中国最高 统治者的凭证。楚国楚庄 王问鼎,是挑战王权,是 暗示想取而代之。 【含义】比喻企图夺取天 下。
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条件有哪 些?
齐桓公争霸 1、靠海,盛产鱼盐 2、管仲改革: 条件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 3、“尊王攘夷”,扩 充疆界。
称霸 方式
召集诸侯会盟: 标志:公元前651 年 葵丘会盟
春秋形势图 春秋五霸另一说:
燕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 晋文公
诸 侯
天 子
诸 侯
诸 侯
诸 侯
〖周王势力变化表〗
名 称
土地
兵力
王室直接管 辖的军队多 达14万人以 上
财力物 力人口
天子与诸 侯的关系
周王室直接管辖 从镐京到洛邑方 西 约千里的土地 周
人口众多, 天子是政治上 资源丰富。 有最高的地位。 “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 直辖的人 天子在政治上 口所剩无 成了傀儡,不 几,财力、 得不依靠强大 物力、兵 的诸侯。“礼 乐征伐自诸侯 源减少 出”
权力的象征

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练习课件PPT)

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练习课件PPT)
第10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10.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 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B )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 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 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 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
第6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6.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徙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C )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解析: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故 C 项正确。
解析:材料介绍了北民南迁对南方风俗习惯的影响,表明北民南迁促进南北文化交融, 故 D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A、C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第9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9.“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 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这时期造成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D )
第12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材料二 当他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麦加时,他本可以对古莱氏人进行一次正当的报 复,可以因他们……而予以惩罚。同他的助手们的意见相反,同当时的习俗相反,他宽容 了他们,只想到感化他们,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辅助者……他这个阿拉伯人坚定而又廉洁, 他从未丧失过他的诚信,他是一个极有礼貌的人。
二、非选择题 11.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处,阿拉伯学者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凭借阿拉伯帝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成 为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幸运者——穆罕默德是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宗教的 三重创造者,他既不能读书,也不会写字,但他却带来了一部经典。既是诗篇,又是法典, 也是祈祷书,直到今天,还被四分之一的人类所崇拜,被视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迹…… 这是永恒的奇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双休自测六(第15~16课)(共15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双休自测六(第15~16课)(共15张PPT)
7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理由。“旧亦有 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3 分) 答:材料二的观点是正确的。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2)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蔡 伦用哪些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3 分) 答: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不仅 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易于推广。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2 分) 答: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10
(2)材料二中的”三国”指哪三国?其建立的时间分别是哪一年?(3 分) 答:魏国、蜀国和吴国。魏:220 年,蜀:221 年,吴:222 年。 (3)材料二中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这一战役发生 于何时?(2 分) 答:赤壁之战。208 年。 (4)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2 分) 答: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曹军远道奔走,兵 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不服水土,又流行疾病;孙刘联军采 用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结果大败曹操。 (5)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计谋,请说出几个来。(2 分) 答:苦肉计、空城计等。
历史 七年级 上册•R
双休自测六(第15~16课)
(时间:30分钟 总分:50分)
1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据说欧洲人写一部《圣经》要用 300 张羊皮。自从有了它,大大推动了
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它的发明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
纪念的事件之一。“它”指的是( D )
3
5.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主张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

教材通过介绍北宋的建立、政治制度、太宗和真宗的统治、王安石变法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对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掌握北宋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

2.难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北宋政治。

4.对比分析:将北宋政治与五代十国等其他时期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北宋政治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北宋政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

2.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朝代,由禹建立。

3.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4. 周朝的干支纪年法是古代中国最早的纪年法。

第二章周朝的兴衰1. 周朝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和东周。

2.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以礼来治理国家。

第三章秦朝的建立1. 秦朝的统一由秦王嬴政完成。

2. 十三年战国,一统天下,统一成为秦朝。

第四章秦朝的统一1.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制度,例如郡县制度。

2.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第五章秦末的动乱1. 秦始皇去世后,秦朝进入了短暂的权力斗争和分裂时期。

第六章汉朝的建立1. 项羽和刘邦是汉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刘邦最终成为汉高祖,建立了西汉朝。

2.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第七章汉朝的辉煌1. 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重新恢复了中央集权制度。

2.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推行科举制度和设立军校。

第八章民族的大融合1. 中国的民族融合主要是通过战争、婚姻和迁徙等方式实现的。

2. 汉朝在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保护各个民族的权益。

第九章西汉的衰落1. 西汉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宦官专权和外族入侵。

第十章东汉的动乱1. 东汉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动乱,如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

2.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统一北方、削弱各地诸侯的势力。

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题的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六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六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六课一、课本内容重点。

1. 标题与主题理解。

- 明确第六课的标题,这通常反映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例如可能是关于某个朝代的特定时期、某个历史事件或者某类历史现象。

2. 正文内容。

- 历史背景。

- 这部分会介绍与这一课相关的时代大背景。

如果是讲述一个事件,会提及事件发生之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例如,政治上的政权格局(是统一王朝还是分裂割据状态),经济上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水平(如当时的主要农作物、重要的手工业产品等),文化上流行的思想流派、教育状况(有没有著名的学府、学者等)。

- 主要内容阐述。

- 如果是一个历史事件,会详细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可能包括内外矛盾、利益冲突等因素。

经过会涉及到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以及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

结果则包括事件对当时和后世的直接影响,如政治格局的改变、社会阶层的变动等。

- 如果是讲述一种历史现象,如某种文化习俗或者社会制度,会介绍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 重要人物与群体。

- 介绍在这一历史内容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他们的身份、事迹、思想等。

例如,如果是在一个朝代的变革时期,会有改革家,讲述他们改革的目的、措施和影响;如果是战争时期,会有军事家,他们的军事策略、战役指挥等情况。

同时也可能提到普通民众在其中的作用,比如民众是如何受到事件影响,又是否对事件有推动或抵制作用等。

3. 插图、图表与辅助资料。

- 课本中的插图往往能够直观地反映当时的历史场景,如人物画像可以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服饰、外貌特征;建筑、文物图片能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

- 图表可能包括历史年表(梳理事件的先后顺序)、经济数据图表(如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变化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数量关系。

4. 课后思考与练习。

- 课后的思考问题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入挖掘,可能会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选择题
1.(题文)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后期D.战国后期
2.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

根据下图,我们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A.西周分封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
3.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
4.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B.各诸侯听从国王的调遣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小国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5.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中原市场的繁荣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的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
6.春秋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发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见下图)。

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C.“天下为公” D.民族关系发展
8.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我国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10.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摇役,老被国君派往某县做县令。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
11.“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蕴含的道理看,说这段话的人应该是
A.孔子B.老子C.韩非D.孙武
1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是因为A.世袭制的确立B.禅让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衰落D.周王地位稳固13.“千耦奇谈”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后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A.用耒耜翻土B.用牛来耕地C.用石刀砍伐枯根D.用青铜农具耕种14.《三字经》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魏国B.晋文公齐国C.齐桓公秦国D.楚庄王秦朝15.下列成语与楚庄王有关的是
①一鸣惊人②卧薪尝胆③朝秦暮楚④问鼎轻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上述文字出自《三字经》。

下列不属于春秋霸主的是( )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
17.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属“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吴国B.晋国C.齐国D.越国
18.七(1)班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A.逐鹿中原:化干戈千古绝唱黄炎联盟B.反抗暴政:“临阵倒戈得民心者得天下C.诸侯争霸:乱纷纷你唱罢我又登场D.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答案
1C 2B 3A 4D 5A 6D 7A 8A 9A 10C 11B 12C 13B 14C 15C 16D 17C 18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