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PPT课件

03 拙政园
CHAPTER
历史沿革与基本布局
历史沿革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经历了多次修 缮和扩建。
基本布局
拙政园布局典雅,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各种亭台轩 榭多临水而筑。
通过修缮、维护、管理等措施,保持 了园林的历史风貌和艺术特色,确保 了其长期保存和永续利用。
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谢谢
THANKS
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借鉴江南园林艺术
避暑山庄在园林艺术上借鉴了江 南园林的精华,如运用叠石理水、
植物配置等手法,营造出富有诗 意的山水画卷。
融合北方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的建筑则融合了北方的建 筑风格,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 雕刻,显得庄重而华丽。
创新园林布局
避暑山庄在园林布局上也有所创新, 将宫殿区与苑景区有机结合,形成 了“前宫后苑”的独特布局。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体 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风格和 精湛技艺。
旅游文化资源
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 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历史文化遗产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文化内涵
留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蕴含着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其建筑布局、 景观设置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情趣。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园林文化的国家,人们的园林造景确立了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典园林。
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园林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古代历经几千年的园林艺术,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利用,而且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山水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绿色生态环境: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和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园林里面种满了各种植物,山水环绕四周,更具艺术魅力。
2. 文化性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包括了文化、哲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表达,从琴棋书画到文学、诗词歌赋等多元元素的交织,丰富了园林的内涵。
3. 工艺美术的表现: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这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工艺品、雕刻、拱门、廊亭的制作上,更加增加了园林艺术的观赏性。
二、现代园林的特点现代园林是根据当代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欣赏、生态环保、经济技术要求等要素而设计的园林。
现代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实用性的考虑:现代园林注重的是园林的实用性和人文特色的融合,其建筑、花卉、水池、雕塑等都是为了更加人性化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2. 简洁大方的风格:现代园林的园林风格主张以环保、简约为主,加上实用性的考虑,园林的外在形式更加简单大方,简单而不失美感。
3. 养眼的景物:现代园林强调的是养眼的景物和室外生活方式的提供。
使得人们在园林里可以舒适地休息、散步,给予更加完善和舒适的户外体验。
三、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历史渊源和风格上都有显著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比较如下:1.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建设过程中,一个是传承经典,一个是创新发展。
中国著名园林简介

中国著名园林简介
1.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北宋年间(公
元960年),南宋时称沧浪亭,元、明、清相续修建、扩建,形
成今日规模。
苏州古典园林是在中国造园艺术中的精华,是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闻名于世,为国内外游客所向往。
2.北京皇家园林
北京皇家园林指明清两代的皇宫及其所属园林。
其规模宏大、景点众多、建筑精美、风格多样,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京
故宫和颐和园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
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
北京天坛、地坛和圆明园
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宇宙意识、宇宙秩序和阴阳五行学说。
颐
和园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自己六十大寿而修建的,也是中国
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 1 —1 —。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文档1: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1. 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该园始建于明代,曾多次修缮和扩建。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园内有假山、池塘、亭台、廊宇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2.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
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壮丽的景观而闻名。
园内有山水、宫殿、寺庙等,构成了一幅宏伟而和谐的画面。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设计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3. 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它以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闻名。
西湖周围有山峦、湖泊、岛屿和古建筑等,构成了一幅美丽而令人心醉的画卷。
4. 苏州留园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园内有曲水流觞、亭台楼阁、花坛和假山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湛技艺和雅致氛围。
5. 北京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的场所之一。
该建筑群以其宏伟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天坛包括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6. 苏州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这座园林以其独特的奇山怪石和精巧的水系而著名。
园内有石径、水泉、假山和廊亭等,构成了一个精心布置的景观。
7.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寺内有古建筑、佛塔和群山等景观,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
灵隐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
8. 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闻名。
故宫包括乾清宫、中和殿、宜和宫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高度发展和不朽魅力。
9. 苏州虎丘虎丘是苏州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虎丘以其陡峭的山峦和古老的建筑而著名。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这三个类型。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专供皇家宗室等休闲的园林,小巧精致;
3、3、寺观园林,多指佛寺和道观里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三种类型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门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对于挂袋的统治阶级来说,国家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因此这类型的园林主要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比较多,且园中的建筑大多富丽堂皇,精美异常。
现存的皇家园林有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专供皇家宗室、王公官吏以及富商休闲的园林,规模比较小,里面的风景大多是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精致,色彩淡雅,颇具小桥流水之感。
现存的私家园林有恭王府、拙政园、豫园等。
3、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指的是佛寺和道观里面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相较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它里面的景观更加自然,带有宗教神圣的色彩。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1.建筑景观2.自然景观3.园林山水4.园林植物5.园林文化三、各组成要素的详细解析1.建筑景观1) 建筑风格2) 布局结构3) 建筑功能2.自然景观1) 山石水系2) 地形地貌3) 气候条件3.园林山水1) 山水关系2) 山水布局3) 山水意境4.园林植物1) 植物种类2) 配置方式3) 寓意象征5.园林文化1) 历史背景2) 文化内涵3) 影响因素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自然美为主题,将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以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1.建筑景观建筑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建筑形式、风格、布局和功能。
这些建筑既包括供游客休憩、观赏的厅、堂、楼、阁,也包括宗教祭祀用的寺庙、塔、亭等。
建筑风格多样,如明清时期的建筑、江南园林建筑等。
布局结构灵活多变,有的以中轴线对称分布,有的采用自由式布局。
建筑功能丰富,可以作为景点、休憩场所、观赏风景等。
2.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主要包括山石、水系、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
山石是园林中的重要元素,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能够分割空间。
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溪流等,与山石相互映衬,形成优美的山水景观。
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对园林的植物配置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3.园林山水园林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元素,它将自然山水美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山水关系密切,相互依托,形成优美的山水画卷。
山水布局讲究对称、平衡、和谐,注重表现自然之美。
山水意境则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体现了园林主人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
4.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包括各种树木、花卉、草本植物等。
植物配置注重层次、色彩、形态的变化,形成四季景色各异的美景。
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

4.苏州留园
苏州留园位于苏州姑苏区,原是 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 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光绪初年为 盛旭人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
留园以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 而著称。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 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 部以水景见长;东部以建筑取胜; 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 部则是田园风光。
10.番禺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称余萌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 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年 间。占地面积约1598平方米,吸收了苏杭庭院 建筑的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以灵巧精致的 艺术特色著称。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 寸”的手法,在面积并不大的山林里,浓缩了 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 幽深广阔的无限佳境。余荫山房是广东“四大 园林”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宫殿区是 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 方,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 组组成。
苑景区包括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三 部分,有七十二景之说。
避暑山庄之外,半环于山庄的是雄伟的 寺庙群,俗称“外八庙”,如众星捧月, 环绕山庄,它象征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
宫殿区
苑 景 区
8.无锡寄畅园
寄畅园坐落于无锡市西郊惠东麓,是明嘉 靖初年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号凤山)所建, 名“凤谷山庄”。万历年间,取王羲之“取欢 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命 名。
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 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惠山寄畅 园而建。
9.顺德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区,原为明末状元 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后为乾隆年间进士 龙应时购得,经龙家数代人经营方列晚清名 园之列。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 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 母之恩德。清晖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 适合南方炎热气候,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 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 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01
02
03
04
自然美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美为核心 ,模仿自然山水,营造出诗情
画意的景观。
文化内涵
园林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 ,如诗词、绘画、雕刻等,具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空间层次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层次 丰富,通过借景、框景等手法 ,创造出多维度的空间感。
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美,通 过景观的营造,表达出特定的
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古典园林的创新发展中,以适应现代 社会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提升古典园林的实用性和观 赏性。
多元化发展
在保持传统园林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不同风格 的园林设计元素,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丰富了中国古 典园林的内涵和形式。
科技应用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新材料等,提升古典 园林的科技含量,为园林设计和建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利用陶瓷艺术在园林中创造出具有独特风 格的景观,如陶瓷壁画、陶瓷雕塑等。
04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 与营造手法
空间布局的类型与特点
规则式布局
采用中轴线对称,景观序 列规整,空间层次分明, 以皇家园林为代表。
自然式布局
模仿自然山水,景观自由 组合,空间变化丰富,以 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为代 表。
混合式布局
竹类
利用竹子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氛围, 如毛竹、箭竹等。
果树
利用果树形成果园等景观,如桃、梨 、柿等。
文化要素
诗词
绘画
在园林中题词、刻诗等,表达园主人的思 想感情或寓意。
将绘画艺术应用于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形成富有艺术感的景观。
雕刻
陶瓷
利用石雕、木雕等雕刻艺术,在园林中创 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景观。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

堆山叠石的手法讲究师法自然,追求“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精心选择山石的形状、质
地、纹理等,模拟自然山水之景。
堆山叠石能够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丰富景观元素, 为游客提供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引水
引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造园手法之一,通过引入自然水源或人工水景,创造 出溪流、湖泊、瀑布等水景。
网师园
要点一
总结词
以庭院景观为主,布局紧凑,意境深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另一杰出 代表。园内以庭院景观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使得 每个庭院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氛围。网师园的建筑风格简 洁明快,多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和灰瓦屋顶,与周围的景致 相得益彰。园内还设有许多寓意深远的景观元素,如石狮 子、古井等,给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借景的方式包括远借、邻借、仰借、俯借等,通过巧妙地利用地形、建筑、植物等元素,将园外的美景 与园内景观融为一体。
借景能够使园林空间更加丰富、深远,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游客感受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 一。
堆山叠石
堆山叠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造景手法之一,通 过堆砌山石、叠放峰峦等手法,创造出山石嶙峋、峰
特点
四大古典园林在布局、建筑、山水、花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充分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 天开”的境界。它们在空间层次、景深处理、借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 。
四大古典园林的分布
• 北京的颐和园和河北的避暑山庄位于北方,是皇家园林的 代表;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位于南方,是私家园林的代表。 这四座园林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在北方和南方的 最高水平。
锦绣中华
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园林外文名:ancientChinesegarden别称:中国古典园林地区:中国特色:师法、融于、顺应、表现自然类型:皇家、私家、北方、江南等。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一、园林简介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美、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起源与发展1、囿—中国园林的起始时期2、苑—中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有了进一步的风景组合,有土山等,已经开始营构自然山水园林。
在园林中造亭筑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基本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3、园—中国园林的转变、成熟与精深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自然山水园林形成。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三)、古代园林特色1、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以及假山中的各种景象要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中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价值高、艺术成就显著的四个园林,它们分别是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留园。
以下是对这四个园林的名词解释。
1.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园名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中“拙政”二字,意指不善政事而退隐家园。
园林以水景和建筑群为主,布局精巧,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2.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园林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主体,园内建筑精美,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风格。
3.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朝皇帝的夏宫。
园林占地面积广阔,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园内分布有众多的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艺术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
4.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留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
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园林以山水景观和建筑群为主,布局紧凑,园内建筑和景观层次丰富,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四大园林不仅在中国国内享有盛誉,同时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三、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2、理水
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园林,谁
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是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
主。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有三种:
掩、隔、破。
三、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3. 植物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
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
精神境界有关。古树名木对创
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
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五、私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2、 移步换形
在布局上采用灵
活多变的手法;善于
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
处理。
五、私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3、水面建设
大多以水面为中
心,四周散布建筑,
构成一个个景点,几
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五、私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4、修身养性
私家园林的
主要以修身养性,
北方园林封闭性强,内外区
分明显,等级分明。
南方园林通透、灵动,层次感
强,小巧精致,注重自然景物的融
入。
南北园林建筑在尺度方面的差
异也是极为悬殊的。
北方园林
南方园林
二、中国南北造园艺术的差异
北
4、色彩处理
方
园
林
北方园林较富丽,色彩浓
厚,风格较为粗犷,体现着皇
家的气派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南方园林色彩较淡雅,风
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特点
3、富有诗画的情趣,重 视意境的表达
中国的诗画艺术都很
强调意境,那么富有诗情画
意的中国古典园林同样也重
视意境的表达。它讲究综合
运用各种艺术门类,使游览
第六章中国园林艺术

园林中国艺术•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概述o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商周最初的形式为“囿”(周文王“灵囿”)▪春秋战国园林中有了成组的风景,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具备▪秦汉出现以宫室为主的宫苑(秦始皇上林苑)▪魏晋南北朝转折点,园林风格转向崇尚自然▪唐宋成熟阶段,诗画融入,写意山水园体现自然美▪明清精深发展阶段,现存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期o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o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占有者身份分o皇家园林o私家园林•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o北方类型o江南类型o岭南类型▪按占有者身份划分•皇家园林o专供帝王游乐、居住、听政▪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林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o供皇家的宗亲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之用▪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园中建筑色彩淡雅,小巧玲珑•北京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的豫园▪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划分•北方类型o黄河类型温带类型▪大•富丽堂皇o粗犷▪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尤以北京为代表▪江南类型•南方类型扬子江类型亚热带类型o小▪淡雅朴素•细腻精美明媚秀丽略感局促o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尤以苏州为代表▪岭南类型•广东类型热带类型o小▪高而宽敞•热带风光o广东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等•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方法o游览古典园林讲究“游”(漫步游览)与“停”(驻足观赏)的结合。
▪“游”的角度•顺着路、径、廊漫步游览,走向与园林的观赏线路相一致,可综观整个园林的风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路、径、廊往往是曲折的,在漫步游览时具有步移景异的效果。
▪“停”的角度•遇到厅、堂、亭、榭等重要建筑时,最好驻步停留,以便细细观赏。
“亭”,古代就有停止的意思,亭的四周景色往往相当优美,是观赏景色的佳境。
▪心理的角度•年轻好动的游人喜欢穿越小桥流水,可选择登山越水的路径;年龄大的游人则偏爱进廊游览,既可避雨雪烈日之苦,又能体现平稳和安全,可选择进廊游览。
中国古典园林精品课件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 都寓含着哲学思想的内涵,如“天人 合一”、“道法自然”等。
园林与民俗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中融入了许多民俗文化的元素,如民间传说、地方戏曲、节庆活动 等。
通过这些民俗文化元素的呈现,园林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重要载 体,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园门、园窗与园墙
01
园门
园门是园林中的入口建筑,具有标志性和装饰性。其造型和风格多种多
样,如牌坊式、宫殿式、屋宇式等,通过园门的设置可以营造出不同的
空间感和视觉效果。
02
园窗
园窗是园林中的通风口部以上的构建部分,具有通风和装饰的作用。其
造型和风格也多种多样,如花窗、漏窗、空窗等,通过园窗的设置可以
狮子林
总结词
以叠石为主的私家园林,山石奇特,布局精巧。
详细描述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 是以叠石为主的私家园林。园内山石奇特,叠石成峰 ,布局精巧。主要景点有狮子峰、九曲桥等,是集江 南园林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THANK YOU
详细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在布局上注重整体性和统一性,强调“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原则。园林中的建筑、山石、水体 、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构图上则运用对比、对称、平衡等手法,创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样 的空间感。
借景与对景
总结词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造园手法,通过对周围自然景观的借用,使园内景色与园外景色融为一 体,扩大视觉范围。对景则是通过设置观景点,将某一景点作为对景,形成视觉焦点。
VS
园林建筑陈设
园林建筑中的陈设主要包括家具、灯具、 器皿等。通过选择合适的陈设品,可以营 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和风格特点。同时, 陈设品的摆放位置和数量也需要根据空间 的功能和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中国的古典园林》PPT课件

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 技术手段,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景观。
3
创新发展与应用领域拓展
通过对古典园林艺术的深入研究与创新发展,拓 展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领域,如城市公园 、住宅小区、商业空间等。
06 当代古典园林保 护与发展策略
保护现状及挑战
古典园林保护现状
佛教建筑
部分古典园林中融入佛教建筑风格,如佛塔、经 幢等,展现佛教文化特色。
04 著名古典园林赏 析
颐和园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 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特色
颐和园以湖泊为主体,山水相依,布局巧妙。园内建筑、假山、廊 桥、亭台等景观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针对不同类型的古典园林,制定个性 化的保护方案,明确保护目标、措施 和时间表。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古典园林保护领域专业人才的 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和技能水平。
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古典园林进行全面 记录、监测和展示,为保护工作提供 有力支持。
Hale Waihona Puke 促进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古典园林 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与文物保护的 良性互动。
方特色。
02 古典园林造园手 法
山水布局
01
02
03
山水骨架
以自然山水为蓝本,通过 叠山理水的手法,构建园 林的骨架。
地形塑造
利用土石堆叠、挖湖堆山 等手法,塑造出起伏多变 的地形。
水体设计
运用引水、蓄水、提水等 水利工程技术,创造出江 河、湖泊、溪流、瀑布等 丰富多样的水体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
第二阶段古代亚洲,非洲,中美洲以农耕为主的文明社会
第三阶段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时期
第四阶段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P10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P18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
园两大类型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也可以归纳为3个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
园林、寺观园林。
3.非主流园林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P23
一、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相当于商、周、秦、汉
二、转折期(公元220——589年)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公元589——960年)
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公元960——1736年)
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五、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
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第五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P26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第一节总说P38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P40
1.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始于商末周初,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
与帝王狩猎有直接关系,也有观赏功能。
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是山的象征,可登高以观天象、祭拜、登高远眺、观赏
风景。
3.园:种植树木的场所。
第三节商周P51
河南偃师城西的尸乡沟一带,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很可能是商汤所都的“西毫”。
章华台
又名章华宫湖北省潜江县境内始建于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园林里开凿大型水体,史书记载首例)
姑苏台
吴国国都吴(今苏州)西南的姑苏山上,始建于吴王阖闾十年(公元前505年)(泛舟的开始)
第四节秦代P63
秦代为专制政体,大兴土木,宫廷规模大,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阿房宫。
走向观赏化园林,建驰道,于旁树以青松,为我国及世界行道树的开始。
园林:上林苑,宜春院,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
第五节西汉的皇家园林P69
代表性园林为: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
上林苑(始建于秦)
1. 山水(昆明池)
2. 植物、动物
3. 苑(36处园中之园)
4. 宫(12处)
5.台
6.观(21观)
7. 生产基地
综上:1. 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2. 上林苑内的建筑(宫、苑、台、观)就已知而言,较这个辽阔的天然山水园的分布是极其疏朗的。
3. 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
甘泉宫(始建于秦)
甘泉宫在长安西北约约150公里之云阳甘泉山
未央宫
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角上,始建于高祖七年(公元200年)有著名的台榭建筑柏梁台
建章宫建于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
“一池三山的”首座园林。
兔园(梁园)
第六节东汉的皇家园林P97
第七节汉代的私家园林P102
曲阳侯王王根(王根园)
成都侯王王商(王商园)
茂陵富人袁广汉(袁广汉园)
梁冀(园圃)(菟园)
第八节小结(重点)
汉园林的特征:
1.改囿为苑、改沼为池。
2.苑池,出现象征的园林
3.形式趋向豪迈,强调雄厚,雕塑更趋完美。
4.面积更为广阔。
5.早期园林样式的出现,建筑、植物、动物具备。
6.从皇族走向贵族私家。
7.从人道趋向财力。
生成期园林特征:
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功能从狩猎生产到游憩观赏。
3.崇拜自然。
4.设计粗犷。
第二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第一节总说P114
第二节皇家园林
魏晋南北朝建都比较集中的几个城市有关皇家园林的文献记载有的:北方为邺城、洛阳、南方为健康。
邺城:河北省临漳县始筑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1.御苑“铜雀园”又名“铜爵园”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是一座兼有军事坞堡功能的皇家
园林。
(三国时期曹操公元210)
2.华林园皇家园林规模最大的(后赵石虎公元335)
3.龙腾苑鲜卑族人慕容熙(公元401——407)
4.仙都苑扩建城北华林园北齐后主高纬(公元571)
洛阳
芳林园华林园魏明帝是开始大规模宫苑建设
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功能较之汉魏时期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为完备。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向北构成城市中轴线,是皇居所在,政治活动的中心。
这个城市的完全成熟的中轴线规划体质,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以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
华林园经过曹魏,西晋,北魏的若干个朝代二百余年得建设,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占着一定的地位。
建康
华林园台城北部,台城内还有一座大内御苑“芳乐苑”
乐游苑位于覆舟山南麓
综述P138
皇家园林特点:
1.园林规模由大变小,园林规划设计由粗狂到细致。
2.园林造景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
4.创造手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游赏活动成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
第二节私家园林P140
1.北方:张伦的宅院的大假山——景阳山作为园林的主景,已经能够把天然山岳的形象的主要特征比较精炼而集中的变现出来。
2.南方:文惠太子在建康台城建私园“玄圃”,塔开始出现。
城市私园的特点:设计精致化趋向;规模小型化趋向。
庄园别墅(别业,山居)
庄园的规模有的极其宏大,也有小型的。
他们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
1.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2.农业耕作的田园
3.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
4.庄客、部曲的住地
著名的有:西晋大官僚石崇的金谷园,《山居赋》中描写的谢灵运庄园。
总述P156
第三节寺观园林P157
魏晋佛教传入,佛道盛行,名山寺观的园林经营与世俗的园林化别墅有异曲同工之妙,庐山东林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佛寺始于东汉明帝的白马寺
寺观园林包括三种情况:
1.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制的园林类型
2.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的环境
城市寺观园林多数第一,二种情况。
在山野地带营建寺观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靠近水源一边获得生活用水
2.靠近树林以便采薪
3.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
建康同泰寺是南朝著名的佛寺。
东晋佛教高僧慧远在在庐山建庐山的第一座佛寺——东林禅寺
第四节其他园林P166
公共园林——兰亭
亭:汉代本是驿站建筑,到两晋演变成为一种风景建筑,提供了遮风避雨、稍事坐憩的地方,也成为点缀风景的手段,逐渐又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
南朝梁后游墙开始出现
“园林”一词开始出现在当时的诗文中
转折期园林特点
1.园林规模由大变小
2.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为自然文化
3.创造手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4.单纯的模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5.园林规划设计由粗放到细致
6.建筑与其他要素密切协调
7.皇家园林游赏活动成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
8.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9.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第六节小节P169
第三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第一节总说P172
第二节长安、洛阳
长安和洛阳两地的园林,是隋唐时期全省局面的集中反映。
第三节皇家园林
一.大内御苑(城内,附廊)
太极宫(隋大兴宫)
大兴宫与隋大兴城同时建成,位于皇城之北,横尸的中轴线上。
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长安禁苑东南之龙首原高地
洛阳宫(隋名紫微城)北侧为大内御苑“陶光园”
禁苑(隋大兴苑)
长安宫城之北,因其包括禁苑、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故又名三苑。
兴庆宫
兴庆宫又叫做“南内”在长安外郭城东北、皇城东南面之兴庆坊。
二.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城郊,办公修养)
东都苑(隋西苑)(洛阳,隋炀帝,历史上仅次于上林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其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时期的到来)“一吃三山”的规划模式、园中园的小园林建筑集群、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
唐代,西苑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改名为“神都苑”。
上阳宫
上阳宫西面紧邻禁苑东都苑。
玉华宫
玉华宫在今西安背面的铜川市玉华乡。
离宫御苑:远郊,修养。
如华清宫,九成宫,翠微宫。
华清宫呈前后苑之格局,宫城有南北之分,苑林区以建筑物结合于山麓、山腰、山顶的不同地貌而规划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和景点,山麓分布着小园林兼生产基地,山腰则突出自然景观,山顶发挥点景、观景的作用
九成宫的宫墙有内、外两重,分为宫廷区与苑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