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教案)

合集下载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水资源1.1 海洋的形成与特点介绍海洋的形成过程讲解海洋的盐度、温度、颜色等基本特点1.2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如渔业、石油、天然气等阐述海洋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1.3 海洋环境问题讲解海洋污染、海洋酸化、海洋过度开发等问题探讨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方法第二章:世界主要海洋2.1 太平洋介绍太平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太平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2 大西洋介绍大西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大西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3 印度洋介绍印度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印度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4 北冰洋介绍北冰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北冰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第三章:地球上的陆地3.1 陆地的形成与特点介绍陆地的形成过程讲解陆地的地形、气候、土壤等基本特点3.2 陆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介绍陆地资源的种类,如矿产、森林、水资源等阐述陆地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3.3 陆地环境问题讲解土地荒漠化、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探讨解决陆地环境问题的方法第四章:世界主要陆地4.1 亚洲介绍亚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4.2 非洲介绍非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4.3 北美洲介绍北美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北美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4.4 南美洲介绍南美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南美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第五章:陆地与海洋的关系5.1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讲解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介绍海岸线的变化、潮汐、洋流等现象5.2 陆地与海洋的生态环境关系阐述陆地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介绍海洋生物对陆地生态系统的作用5.3 陆地与海洋资源的关系讲解陆地与海洋资源的相互依赖性探讨陆地与海洋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方法第六章:大洲与岛屿6.1 大洲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大洲的定义介绍世界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特点6.2 岛屿的形成与分类讲解岛屿的形成原因介绍世界上的重要岛屿及其特色6.3 半岛的特点与分布阐述半岛的定义及其地理特点介绍世界上的重要半岛及其地理位置第七章:地形与地貌7.1 地形的分类与特征讲解陆地地形的分类及其特征介绍常见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等7.2 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解释地貌的概念介绍地貌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7.3 主要地貌类型的实例分析分析世界著名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第八章:气候与气候带8.1 气候的形成与分类讲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介绍气候的分类及其特征8.2 气候带的特点与分布阐述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带的划分及其特征介绍世界各气候带的地理位置和代表性地区8.3 主要气候类型的实例分析分析世界著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第九章: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9.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特点9.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阐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其保护意义介绍世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及其特点9.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实践讲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介绍国际和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第十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0.1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介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实例10.2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应用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阐述可持续发展在地理环境中的应用和实践10.3 地理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解决地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分析我国在解决地理环境问题方面的政策和实践第十一章: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管理11.1 自然资源的类型与分布介绍自然资源的种类,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讲解世界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不均衡性11.2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阐述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和技术分析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11.3 自然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介绍自然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探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策略和措施第十二章:人口、资源与环境12.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介绍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12.2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阐述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联性12.3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探讨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第十三章:城市地理与城市化13.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讲解城市形成的条件及其发展阶段介绍世界著名城市的特色与发展历程13.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阐述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动力机制分析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13.3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城市拥挤、环境污染等讲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实践第十四章: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14.1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类型介绍农业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讲解世界农业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4.2 世界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世界农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介绍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如土地退化、农业生产过剩等14.3 农业发展的策略与实践讲解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途径第十五章: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15.1 区域发展的概念与类型解释区域发展的定义及其分类介绍区域发展的主要理论框架15.2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阐述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性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15.3 区域发展的策略与实践讲解区域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措施探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上的水资源、世界主要海洋、地球上的陆地、陆地与海洋的关系、大洲与岛屿、地形与地貌、气候与气候带、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地理与城市化、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等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索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小结并提出问题: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 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水资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让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

1.2 教学内容: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及分布。

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特点。

1.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水资源分布的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观察海洋生物标本,了解海洋生态系统。

第二章:世界陆地分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陆地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了解大陆和岛屿的区别。

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半岛的分布。

2.2 教学内容:世界陆地的分布情况。

大陆和岛屿的区别。

世界主要半岛的分布。

2.3 教学活动:观察世界陆地分布图,了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展示关于大陆和岛屿的案例研究。

观看世界主要半岛分布的视频。

第三章:世界主要山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了解山脉的形成原因。

让学生了解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情况。

山脉的形成原因。

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观察世界山脉分布图,了解各大洲的主要山脉。

学生展示关于山脉形成原因的研究。

小组讨论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观察世界河流和湖泊分布图,了解各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学生展示关于河流和湖泊形成原因的研究。

小组讨论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主要半岛与海峡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半岛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了解海峡的地理位置和作用。

让学生了解半岛和海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世界主要半岛的分布情况。

海峡的地理位置和作用。

半岛和海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完整版)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完整版)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三讲陆地和海洋教学目的:1、了解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即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2、读图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

3、进行知识的迁移---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

4、了解陆地的五种地形及海底地形。

5、重点分析七大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6、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重点和难点:各大洲的分界线;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七大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教学用具准备:学生用书、高考图册、资料书等。

教学方法:引导读图法、讲授法、讲练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等。

课时:2课时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二七大洲和四大洋: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⑵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三、七大洲地形特色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读图分析,并小结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海底地形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第二课时)五、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小结:各大洲的分界线;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七大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陆地和海洋(教案)

陆地和海洋(教案)

陆地和海洋(教案)第⼆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洲和⼤洋(第1课时)⼀、教学⽬标(⼀)知识⽬标1、利⽤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积、⽐例。

2、运⽤地图识别⼤洲、⼤陆、半岛、岛屿、⼤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洲和四⼤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能⼒⽬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洲、四⼤洋的名称。

2、.通过景观图转换成平⾯图等教学,培养学⽣的想像能⼒和迁移能⼒,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三)、德育⽬标通过认识⼈类探索地球⾯貌的历程,激发学⽣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表⾯海陆⾯积、⽐例。

2、七⼤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洋的分布及与各⼤洲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1、⼤陆与⼤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洲和四⼤洋空间概念的建⽴。

四、教学⽅法以读图、训练为主进⾏教学。

五、教具准备1、地球仪、投影仪。

2、⾃制有关投影⽚、⼤陆轮廓图卡。

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地球?⽔球——海陆分布⼤势,七⼤洲和四⼤洋的名称第2课时七⼤洲和四⼤洋的分布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位乘宇宙飞船进⼊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句话——其实我们⼈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应改叫“⽔球”。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章——陆地和海洋。

板书第⼆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洲和⼤洋[讲授新课]⼀、地球?⽔球?1.提出问题让学⽣阅读课本P27图2.3,加⼊到宇航员和⼩朋友的讨论之中。

⼀半学⽣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

另⼀半学⽣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球”更准确。

2.学⽣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展开辩论,让学⽣说出证明各⾃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的辩论给予评价⿎励后,印证说明双⽅的观点。

(1)出⽰地球仪,问答:蓝⾊表⽰什么?(海洋)地球仪上⼤部分是蓝⾊说明什么?(海洋⾯积⼤于陆地的⾯积)(2)投影展⽰“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160°E)⼤部分是什么颜⾊?(蓝⾊)说明了什么?(海洋⾯积⼤于陆地⾯积)(3)投影展⽰“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道)哪个半球的陆地⾯积⼤?(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积⼤还是海洋⾯积⼤?(海洋⾯积⼤)(4)投影展⽰“⽔、陆半球图”,先说明⽔半球的中⼼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概念、特点及分布2. 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3. 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基本特征。

2. 难点: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2. 讲解陆地和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

3. 分析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第二章:海陆分布与地理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2. 难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

2. 讲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分析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概念、分类和分布2. 海洋的概念、分类和分布3. 海陆分布的特点和意义4. 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特点5. 我国陆地和海洋的概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的特点和意义,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陆海分布的规律。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我国陆地和海洋的概况为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

2. 讲授新课:介绍陆地的概念、分类和分布,海洋的概念、分类和分布,海陆分布的特点和意义。

3. 地图分析: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分析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

4. 案例教学:以我国陆地和海洋的概况为例,讲解我国的海陆分布情况。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陆海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陆地和海洋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地图填空: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填写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名称,检测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情况,以及他们对海陆分布的理解深度。

4.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如学校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让学生实际感受陆地和海洋的区别。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发言致辞、自我鉴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self-evaluation,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

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的理解。

认知率达100%。

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2、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难题。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互动率达100%3、情意修炼与开导:(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

投入率达95%4、观念确认与引导:(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

学生不易看懂分清。

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陆地和海洋教案

陆地和海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四、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课时:一课时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

(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3. 认识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陆地的定义和特点:陆地是地球表面不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陆地具有较高的海拔,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

2.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占地球表面的70%。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3.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全球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71%。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引发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的兴趣。

2. 讲解陆地和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教师通过地图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4.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第二章: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教学目标:1. 了解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的基本类型。

2. 掌握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3. 认识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陆地地形的类型和特点: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

陆地地形对农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

2. 海洋地形的类型和特点:海岸线、海底地形和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地形对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的类型和特点: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3. 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的分布情况:教师通过地图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海陆变迁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示意图、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相关图片、海陆变迁实例的视频等。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例如,地球仪、地形模型、板块模型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损坏器材。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海陆变迁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海陆变迁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海陆变迁教学目标和海陆变迁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海陆变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海陆变迁的积极性。
4.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海陆变迁的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方法上,我可能过于侧重讲解和互动探究,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可能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纪律出现混乱。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海陆变迁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海陆变迁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与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2.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界线(山脉、河流、海峡);3.通过读图及课件动画,讲解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二)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整体感性认识,了解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情况及大小;2.通过对各大洲、大洋分界线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有关大洲、大洋间山脉、河流、海峡等分界物;3.通过对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是学生掌握世界大陆、海洋形成的历史过程,并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理性认识。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南海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在世界上所处地理位置及海域分布,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各自分界线。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

(五)教学难点1.七大洲、四大洋各自分界线的掌握。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3.用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解释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六)课时安排分2课时讲授。

二、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结合地球仪进行讲解,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这里要特别强调,没有北极洲)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课件内容设计:1.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2.讲到每个大洲和大洋时,把它的地理位置闪烁一下,现实面积大小(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2.四大洋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课件内容设计:世界大洲、大洋分界线图示,把山脉、河流、海峡等界限闪烁一下,一一讲解(三)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板书内容为:1.板块学说的发现及发展过程2.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3.板块学说发现的历史意义课件内容设计:用动画把板块运动的历史过程用动画展示三、教学反思(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要在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上下功夫,首先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大洋分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从为什么会是这样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进而引出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解释世界大洲大洋为什么会是这样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利用电子板展示太空中地球的全景图片,激发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貌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海洋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自主探究】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阅读课本P30页内容。

1.说一说: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2.学生归纳:地球上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2.1,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合作探究】1.学生读图2.4,了解水半球、陆半球的划分。

(1)想一想:陆半球与水半球中,海陆面积比例怎样?(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8%)(2)找一找:水半球与陆半球的中心各自在哪儿?(水半球和陆半球的中心,分别位于新西兰和法国)2.学生读图2.6,估计一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对比。

(学生答略,不要求回答准确)3.共同讨论任意将地球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半球,每一个半球中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大小怎样?(结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学习活动二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自主探究】1.学生读课本P32页内容及图2.5,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5、补充证据:南极洲发现煤层;印度发现古冰川痕迹。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C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叙述错误的是( C )
A.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的
B.地球2亿年前只有一块大陆和大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难点名称
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发展过程,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通过魏格纳的故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对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具有一定难度。
2、猜想和假设: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3、搜寻证据:大陆海岸线的相似性——大陆轮廓拼合;古地层的相连性;动物的相似性。
4、验证假设,形成理论:(出示图片)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求索的科学精神。在科学上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学习也应如此。人只要用心,只要又永不放弃的精神,无论再难的事也可以做成。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量变引起质变,我们要学习魏格纳这种善于发现,勇于求索的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中和生活中。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精编版)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精编版)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1.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

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3. 认识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陆地的定义和特点: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陆地具有固定的位置,表面形态多样,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基础。

2.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占地球表面的70%。

海洋具有广阔的面积,深蓝色的颜色,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3.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球上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则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开展陆地和海洋生物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区。

2. 掌握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世界地理分区的概念:世界地理分区是指将地球表面根据一定的地理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2. 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 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图,了解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大洲和海洋的特点。

3. 开展地图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世界地理分区图。

第三章:亚洲地理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3. 认识亚洲的人文地理特点。

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极洲。

2.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高原等。

陆地和海洋学案教案

陆地和海洋学案教案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1课时(大洲和大洋)【学习目标】1. 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和海陆面积比例。

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

3. 说出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问题探究】知识点一、全球海陆分布1、读右图,说出:陆地和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

2、读右图,说一说:(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和海洋是如何分布的?(2)北极点周围是陆地还是海洋?南极呢?知识点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找出: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陆地集中在北半球B 、海洋集中在南半球C 、南极点周围以海洋为主D 、北极点周围以海洋为主〈答案〉C【跟踪练习1】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是海洋, %为陆地。

即地球上 分海洋, 分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 。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 ;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 。

拉 河 乌 尔 山乌 尔 大高加索山苏伊士运河 拉 河 拉二、七大洲和四大洋【典型例题】例2 距离南极洲大陆最近的大陆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美洲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答案】C【跟踪练习2】1、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2、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山、河)山。

3、大西洋进入太平洋最短的路径须经过运河,而进入印度洋最短路径须经过运河。

4、被赤道穿过的大洲自非洲向东依次是、、四个大洲。

5、绝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和大洋是:、、。

6、仅以海峡相隔的大洲有亚洲与、与欧洲、南美洲与。

【课堂小结】知识网络:地球表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陆地和海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大洲和大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七大洲和四大洋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基础演练】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A、亚欧大陆B、亚洲C、非洲D、南极洲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北美洲B、非洲C、亚洲D、南极洲3、被亚欧、北美洲两个大陆包围的大洋是:()A、北冰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大西洋4、世界上陆地面积的大小是:()A、地球表面积的71%B、地球表面积的七分之三C、1.48亿平方千米D、3.62亿平方千米5、与亚洲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的大洲是:()A、欧洲B、大洋洲C、北美洲D、南极洲6、下列大洲中只濒临两个大洋的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7、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是:()A、北半球B、东半球C、水半球D、陆半球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A、台湾岛B、格陵兰岛C、马达加斯加岛D、加里曼丹岛9、下列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10、下列地理事物中,不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是:()A、黑海B、土耳其海峡C、红海D、里海【综合测试】1、读东西半球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名称:大洲名称:A B C DE F G大洋名称:H I J K(2)大洲界线:丙丁2。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让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等基本数据。

3. 让学生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类及特点。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分布:大陆、岛屿、半岛等。

2. 海洋的分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等。

3. 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等基本数据。

三、教学重点1.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等基本数据。

四、教学难点1. 陆地和海洋的分类及特点。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展示等方式,直观地展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通过数据统计和计算,让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等基本数据。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类及特点。

第二章:陆地地形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地形种类及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平原:特点、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山地:特点、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丘陵:特点、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高原:特点、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盆地:特点、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地球上的陆地地形种类及特点。

2. 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不同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五、教学方法1. 通过多媒体演示、地图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地形种类及特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海洋地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地理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 海洋的地理位置、特点。

2. 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

3. 海洋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1. 地球上的海洋地理特点。

2. 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四、教学难点1.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

五、教学方法1. 通过多媒体演示、地图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地理特点。

小学科学第20课《海洋和陆地》(教案)

小学科学第20课《海洋和陆地》(教案)

小学科学第20课《海洋和陆地》(教案)海洋和陆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海洋和陆地是地球上两种不同的地理环境。

2. 提高学生对地球各个地理区域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投影仪。

2. 海洋和陆地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3. 运动器具和教学实验装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教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地球。

教师:很好。

我们生活在哪里?学生:在地球上。

教师:对,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有谁能告诉我?学生:有陆地和海洋。

2. 学习:(教师出示一张海洋的图片)教师:这是一张海洋的图片。

谁能告诉我海洋是什么?学生:海洋是指水的大片面积。

教师:非常好。

我们的地球是70%的海洋,而只有30%的陆地。

海洋里有许多种类的鱼、海草和珊瑚等。

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海洋的奥秘吧!(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海洋生物的视频)(教师出示一张陆地的图片)教师:这是一张陆地的图片。

谁能告诉我陆地是什么?学生:陆地是指没有被水覆盖的地表面。

教师:很好。

我们生活在陆地上,陆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很多动物也生活在陆地上。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陆地的特点吧!(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陆地生物的视频)3. 拓展与实践:(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世界地图。

你们知道吗,地球被分为七个大洲。

你们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教师:非常好!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谁最先能用手指出这些大洲的位置。

(教师准备一些实验装置和模型)教师: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和陆地,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装置和模型。

我们将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

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

4. 总结和评价: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上,我们学习了海洋和陆地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

请大家总结一下,将这些特点说出来。

学生:海洋是指水的大片面积,占地球的70%,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通过景观图转换成平面图等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迁移能力,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三)、德育目标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以读图、训练为主进行教学。

五、教具准备1、地球仪、投影仪。

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

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地球?水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第2课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板书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讲授新课]一、地球?水球?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

另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

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

然后问答:在水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4.总结过渡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5.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6.读图对比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分布不均)7.小结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后,从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的比例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个方面,边小结,边板书。

(见板书设计)8.指导阅读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阅读课本P26“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并结合自己对此了解的内容作介绍,谈感想。

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坐在教室,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

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9.承转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全球海陆分布的大势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那么,这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几大洲和几大洋呢?(七大洲和四大洋)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提出问题投影展示课本P28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去掉说明文字)说明这是一幅关于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立体景观图。

然后提出:你能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结合学过的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吗?图上这些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如何识别它们呢?2.地图转绘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将立体景观图转绘成平面示意图。

3.读图识别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列问题。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是岛屿)(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渤海、黄海、东海,连接太平洋)4.设置悬念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5.引导发现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教师先指图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亚、欧两个大洲)6.提出问题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叫澳洲?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7.评价说明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

8.读图回答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比较”(展示在“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的下面)。

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单位:百万平方千米)(单位:百万平方千米)9.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0.读图回答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太平洋)最小的是哪个洋?(北冰洋)知道这些大洋名称的由来吗?11.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继而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绍如下。

(1)太平洋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天气格外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

(2)大西洋“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

(4)北冰洋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概述全球海陆分布大势;强调读图识别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

板书设计一、地球?水球?陆地占29%31.海陆的面积比例7海洋占71%陆地主要在北半球2.海陆的分布特点不均海洋大多在南半球二、七大洲和四大洋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1.有关概念海洋:海、洋、海峡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四大洋——“太大印北,西洋贯通”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第2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会用英语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吗?现在我们共同来试试看,老师说中文,大家用英语翻译,如果老师说英文,大家用中文回答。

亚洲、(Asia)Africa、(非洲)Europe、(欧洲)北美洲、(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南美洲)大洋洲、(Oceania) Antarctica、(南极洲)太平洋、(Pacific Ocean) Atlantic Ocean、(大西洋)印度洋、(Indian Ocean)北冰洋、(Arctic Ocean)。

大家说的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

板书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讲授新课]1.辨认界线让学生查阅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回答投影展示的下列问题。

(1)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用的是什么样的图例符号?(2)哪些大洲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3)以运河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4)以海峡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5)投影展示课本P27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去掉说明文字)。

让2~3名学生上来边指图边说出每条分界线。

然后教师告诉大家亚欧界线很长,可以简写为“乌—乌—大—土”来记,并启发学生在受了很大委屈时会怎么样:“呜(乌)—呜(乌)—大—哭(土)”,用谐音记。

(6)小结板书,强调三条重要大洲界线。

亚欧:乌—乌—大—土板书 1.主要大洲界线亚非:苏伊士运河北南:巴拿马运河2.读图回答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回答下列问题(指定两名学生上讲台,一名学生指图,一名学生手拿地球仪,两人分别在图上和地球仪上逐个指给学生看,学生边看、边思考、边回答)。

(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2)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3)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4)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5)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南美洲和非洲的大陆。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该问题与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区别)(6)七大洲分别濒临哪些大洋?(亚洲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欧洲濒临大西洋、北冰洋;非洲濒临大西洋、印度洋;北美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南美洲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大洋洲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环抱)3.列表归纳让学生列出表格(见板书设计),再将上述问题,边看图,边填表,独立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