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该如何理解

合集下载

琵琶行的中心思想

琵琶行的中心思想

琵琶行的中心思想《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的中心思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

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

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

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

语言铿锵,设喻形象。

“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

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作者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琵琶行》(诗词翻译赏析)

《琵琶行》(诗词翻译赏析)

《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思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思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思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是: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该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出自: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该文的白话释义是: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扩展资料
元和十年(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年(公元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
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琵琶行》和《长恨歌
》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如“序”中所说,诗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琵琶行原文及段译

琵琶行原文及段译

琵琶行原文及段译琵琶行原文及段译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原文及段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不得志一作: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银篦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低眉信手续续弹 翻译

低眉信手续续弹 翻译

低眉信手续续弹翻译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意思为: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话释义: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该如何理解?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该如何理解?

腆。 “ 犹抱 琵琶半 遮 面” 很 明显 不能表 现 琵琶女 她 的琵 琶 曲里 ,拜倒 在 她 的石 榴 裙下 ,千金 买 的“ 庄重 、 严肃 ” , 那 么 参 考答 案 指 的就 是表 现 笑 , 毫 不 吝惜 , “ 五 陵年 少争 缠 头 , 一 曲红绡 不 知 琵 琶女 “ 拘谨 、 拘束 ” 的 。“ 腼腆 ” 一般是 形 容小 数 。” 而今 几 个失 意 落 魄 的地方 官 相邀 , 会 吓着 孩子的, 或 指某 人第 一次 做某 事 时脸皮 薄 而神 她 ?从 以前演 出的气 氛来 看 , 火 爆 热烈 , 高潮 迭
如 何理 解 《 琵 琶行 》 中“ 千 呼万 唤始 出来 , 犹
这 两句诗 ?许 多人认 为这两 句诗 地付 出过 ” , 人 们将 无权 耻笑 他们 是傻 瓜 , 也不 抱 琵 琶半遮 面”
必用 大众 的尺度来 衡量 他们 值得 或是 不值 得 。
试 问这样 的解 释 , 学 生能够 接受并 且认 同吗?
因此 , 文章 的结 尾 , 张洁说 : “ 在 生命 的黄 昏
哀 叹 和寂 寞 的 , 将 不会 是 我 !” 很遗憾 , 这 句 难 中提 炼 出 的经验 与教训 教 给他们 , 使他们 少 里 , 走 弯路 , 避 免我们 这代人 的覆 辙 。 那么, 对 于我 话 完全 是 强辩 之词 ,应 当改 成 : “ 在 生命 的黄 昏 哀 叹和寂 寞 的 , 将永远 是我 !” 们 在 人 生 的 转折 期 由于 自己 的不 理 智造 成 的 里 , 抱憾终 身 的失误 , 我们更 应 该将 其坦 诚地 告诉 《 我 的 四季 》 应 当从 中学课 本 中被删 除 。
◎刘 伟
刘伟 , 湖 南省攸 县 第一 中学教师 。

琵琶行白居易古诗全文翻译

琵琶行白居易古诗全文翻译

琵琶行白居易古诗全文翻译琵琶行白居易古诗全文翻译琵琶行·并序作者: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考试常考的句子

琵琶行考试常考的句子

琵琶行考试常考的句子1.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你看,就像那舞台上迟迟出场的明星,害羞地遮着一半脸,多有画面感啊!例子:我们班文艺汇演时,那唱歌的同学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话筒半遮面,可把大家急坏了。

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哇,这琵琶声,不就像珍珠噼里啪啦掉在玉盘里一样清脆好听吗?例子:雨滴打在窗户上,那声音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玻璃盘。

3.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时候啊,那种默默的氛围,反而比大声喧哗更有感染力呢!例子: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大家都感受到了他的难过。

4.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琵琶声突然激烈起来,简直就像银瓶突然破裂,铁骑冲出来一样啊!例子:音乐会上那一段演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喇叭鸣,太震撼了。

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可不是嘛,都在这世上不容易,遇到了就是缘分呀!例子:在异乡遇到老乡,真觉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场景,多安静多有意境啊,就像周围一切都静止了。

例子:大家听完他的演讲,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教室灯光白。

7.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哎呀,住的地方这么潮湿,周围还都是黄芦苦竹,真可怜啊!例子:那间老房子住近河边地低湿,杂草枯树绕宅生,感觉好荒凉。

8.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在那么美的时候,却只能自己喝酒,多孤独啊!例子:他一个人在海边,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举瓶还独饮。

9.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这商人只看重利益,轻易就离开,太让人生气啦!例子:那家伙为了赚钱,商人重利轻情谊,昨天跑去外地忙生意了。

10.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哇,听到这琵琶语,就像听到仙乐一样,耳朵都亮了呢!例子:她的歌声,今夜闻君歌唱声,如听仙乐耳暂明,太好听了。

这些句子都是《琵琶行》里特别经典、常考的呀,大家一定要好好记住哦!。

超详细讲解《琵琶行》 白居易

超详细讲解《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行
白居易
(并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 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 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 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
3、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翻译:“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 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第二段分析
翻译: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 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 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 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回顾《孔雀东南飞》,理解பைடு நூலகம்文。
互文,也叫互辞 ,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 方法 。古 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 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
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 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 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眉:低头 信手:随手 续续弹:连续弹奏 拢:扣弦 捻:揉弦 抹:顺手下拨 挑:反手回拨 霓裳、六幺:曲名 大弦:琵琶中最粗的弦 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间关:象声词,形容鸟声婉转 滑:流利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 畅变为冷涩。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赏析琵琶行翻译: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官为九江郡的司马。

第二年秋天,送客人到湓浦口。

夜里听到有人在船中弹琵琶,听那铿锵清脆的弦声,带有长安京城的韵味。

就打听那个弹奏的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师学过琵琶。

现在年纪大了,容貌衰老了,只好委托终身给商人为妻子。

于是命人摆上酒席,请她尽情地弹奏几支曲子。

曲子弹完了,她带着忧伤的神情叙述年轻时候欢乐的往事。

如今却漂泊沦落,容貌憔悴,辗转流浪,迁徙各地。

我由京中外调已经二年了,一直是安逸自适的,被这歌女的话所感动后,这晚才觉得我有被贬官远放的感伤;因此作了这首七言歌行送给她。

共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

夜里在浔阳江头送客,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一起下马上船,饯别时,我们对举着酒杯要饮酒,却没有音乐助兴;我们将要分别,心中悲伤,纵使醉了也不能使我们尽情,在这行将分别时,只见广阔的江面上,沉浸着一轮明月。

这时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声,使我忘了辞别,客人也不想启程。

依循着声音,探问这位弹琵琶的人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弹琵琶的人似欲回答,却又迟疑不作声。

我们将船移近,邀请她和我们见面,我们添了酒,重新张灯,重新设宴。

经过再三催请,她才出来,出来时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

她才转动弦轴拨动琴弦,调整声音高低,顺手拨弹了三两声,虽然还没弹出曲调,却已流露出感情,一弦一弦掩藏抑制,音调不畅,托出幽怨的心惰,声声充满无限的愁思,好像在倾诉生平的不得意。

她低着眉头,随手继续弹下去,说尽了心中无限的心事。

左手手指在弦上轻轻叩弦,慢慢揉动,右手顺手下拨,或反手回拨。

先弹霓裳羽衣曲,再弹绿腰曲。

那粗弦发出的声音粗重,像阵阵急雨,细弦发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像私语:粗重的低音和轻细的高音错杂地弹着,就像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

有时像黄莺般婉转悦耳的鸣声,轻轻地在花下滑过,有时弦声低沉微弱,像泉水正呜咽地从冰下艰涩地流过。

然后乐音凝结休止,如泉水结冰一般,由缓慢而断绝。

琵琶行古诗鉴赏

琵琶行古诗鉴赏

琵琶行古诗鉴赏
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这首超级经典的古诗。

你想想,白居易笔下的那个夜晚,浔阳江头,秋风瑟瑟,这场景是
不是一下就把你拉进去了?就好比你独自走在一个寂静的小巷,秋风
卷起落叶,那种氛围感十足。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女子的出场,多让人好奇啊!难道不像舞台上的明星,在众人的期待中,带着几分神秘和羞涩?
再听听那琵琶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这声音的
描绘,多生动啊!急雨你听过吧?私语你感受过吧?是不是一下子就
能想象出那琵琶声的起伏变化?
诗中的人物对话,也是精彩至极。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这一句,多让人感慨!这不就像两个在困境中相遇的人,互相
找到了共鸣和安慰吗?
还有那女子的身世,让人同情不已。

从繁华到落寞,这不就像一朵
盛开的花突然遭遇了狂风暴雨,瞬间凋零?
我觉得啊,就是一幅有声有色、有情有义的画卷,它让我们看到了
人生的悲欢离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颗悲悯的心。

它不仅仅是
一首诗,更是一段动人的故事,能让我们在千百年后,依然为之感动,为之沉思。

你说呢?。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原文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原文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原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原文赏析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

钿头云击节碎,血色罗裙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官为九江郡的司马。

第二年秋天,送客人到浦口。

夜里听到有人在船中弹琵琶,听那铿锵清脆的弦声,带有长安京城的韵味。

就打听那个弹奏的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师学过琵琶。

《琵琶行》成语集锦

《琵琶行》成语集锦

《琵琶行》成语集锦
(1)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2)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3)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4)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5)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6)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7)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

也作“门庭冷落”。

(8)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9)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

形容十分悲伤。

(10)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11)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12)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

意谓一见如故。

1/ 1。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琵琶行》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古诗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翻译赏析

古诗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翻译赏析

古诗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翻译赏析《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前言】《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琵琶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琵琶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琵琶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琵琶行唐·白居易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序: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琵琶行》全文鉴赏

《琵琶行》全文鉴赏

《琵琶行》全文鉴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全文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全文鉴赏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

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

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

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

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

“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

琵琶行翻译及原文并序

琵琶行翻译及原文并序

琵琶行翻译及原文并序《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翻译及原文并序,欢迎大家分享。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白居易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29岁,进士及第。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

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

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

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

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

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

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

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

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

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

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

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

两年后病终。

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

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

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

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琵琶行》原文及注释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原文及注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妬。

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喞喞。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该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两句诗?许多人认为这两句诗表现了琵琶女的拘谨、羞涩、腼腆,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参考答案是,“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腼腆,也写出了诗人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相识的心情”。

这种理解也不时见诸报刊杂志及一些老师的诗歌讲解中。

“千呼万唤”琵琶女出来演奏,表现了诗人的急切心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表现了琵琶女的“矜持、腼腆”,笔者却不敢苟同。

“矜持、腼腆”,《现代汉语词典》分别是这样解释的。

【矜持】①庄重;严肃:神态矜持沉稳。

②拘谨;拘束:他第一次上台发言,显得有点矜持。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小孩儿见了生人有点腼腆。

“犹抱琵琶半遮面”很明显不能表现琵琶女的“庄重、严肃”,那么参考答案指的就是表现琵琶女“拘谨、拘束”的。

“腼腆”一般是形容小孩子的,或指某人第一次做某事时脸皮薄而神情不自然的。

琵琶女既不是小孩子,也不是第一次在别人面前弹琵琶,她是见过大世面、出过大场面的人,在浔阳江头这样偏僻的小地方,几个失意的地方小官员邀请她即兴演奏自己拿手的曲子,琵琶女怎会“拘谨、腼腆”呢?
下面我们不妨结合《琵琶行》中交代的琵琶女的身世及当时的情景来作详细分析。

从家庭住址来看,“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琶女来自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京城长安,京城的威势与气度,繁荣与发达,必然让她产生一种地域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自有一种高贵不凡的气势。

“虾蟆陵”在长安东南郊曲江附近,为当时长安歌肆酒楼汇聚地区。

全国一流琵琶高手的交流切磋,国家最高水平的演出活动,优良音乐环境的耳濡目染无疑让她见多识广、眼界开阔,言谈举止爽利大方,岂会有来自偏僻地方、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女子的作态?从才艺来看,她素养好、才艺高、成名早,“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早年师从名家,才艺出类拔萃、专业水平堪称国家一流,算得上琵琶国手、琵琶之王。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这正是行家里手的范儿、顶尖高手的谱儿,区区一场临时演奏,岂会怯场腼腆?从容貌来看,“妆成每被秋娘妒”,光彩照人,艳压群芳。

虽说今非昔比,风采不再,但也应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吧,至少那雍容华贵的气度、超凡脱俗的气质,演艺明星的风范犹在吧,岂会忸怩拘谨、羞于见人?从个人阅历来看,京城的纨绔子弟、豪门膏粱,都曾陶醉在她的琵琶曲里,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千金买笑,毫不吝惜,“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而今几个失意落魄
的地方官相邀,会吓着她?从以前演出的气氛来看,火爆热烈,高潮迭起、纵情忘形。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舞台经验丰富老到、精于煽情的琵琶女难道没有自信镇住今天这个场子?
综上所述,琵琶女岂会在浔阳江头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遇见这么几个失意的地方官员,被邀请弹奏几首她娴熟的曲子,会拘谨、腼腆吗?从情理上看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

但琵琶女又为什么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琵琶女最终为什么出来演奏呢?是
为了金钱吗?从琵琶女的自诉来看,琵琶女不缺金钱,“商人重利轻别离”,她缺的是丈夫的厮守温存、夫妻的欢聚温馨,她完全不必为金钱而卖艺演出,金钱请不动她。

是为朋友吗?外面“千呼万唤”邀她弹奏的人素昧平生,纯属萍水相逢,不必说有任何友情关系了。

是为知音,为悦己者演奏吗?她不清楚外面呼唤她的人到底是真心喜欢她的琴艺,是真正的知音呢,还是搜奇猎艳的轻薄好色之徒?早年的经历让她刻骨铭心,那些轻薄之徒更多的是垂涎她的美貌,而不是真正欣赏她的琴艺。

她年轻貌美的时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她年长色衰的时候,“门前冷落鞍马稀”,在“弟走从军阿姨死”之后,只好“老大嫁作商人妇”了。

谁能确保船外“千呼万唤”之人,不是像从前那些轻浮的纨绔子弟那样,只重容貌而不重才艺呢?更何况琵琶女而
今是一个有夫之妇,轻率应邀出去,别人怎么看,丈夫归来得知情况后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又会引发怎样的家庭风暴?也有可能是为了真情吧,船外人“千呼万唤”,真心相约;“添酒回灯”,诚心赏乐。

也许是被他们的真情打动了,也许是为他们的执着感动了,也许是得到纯属欣赏音乐,人身安全无虞的承诺,也许是唤起了她久违的演出欲,渴望得到欣赏,也许是想释放一下压抑、郁闷的心情,也许是被告知邀请她的是闻名遐迩也是从长安贬谪出来的著名诗人白
居易,她演奏过他的《长恨歌》等其他名曲……琵琶女终于在迟疑、犹豫、矛盾等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慢慢移步出来了。

琵琶女出来时,为什么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呢?笔者认为不应该是“矜持、腼腆”。

从上面的身世分析可知,琵琶女来自京城,才艺一流,出道早,见识多,阅历广,眼界高,会在一个小小的九江郡领导前,区区的浔阳江头“腼腆、矜持”?那么琵琶女为何要“犹抱琵琶半遮面”?笔者认为她是在有意“掩饰、遮掩”自己。

掩饰、遮掩什么?掩饰自己泪痕难干的脸,遮掩刻在脸上的沧桑岁月。

她在自诉中说道:“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晚上梦见自己年青时春风得意之事,姐弟家人欢聚的融融之乐。

梦醒时分,眼前只有孤舟一叶,单枕冷衾,凉月寂冷无声,江水流淌无情,怎不倍感孤独寂寞,凄凉伤感?与弟弟天各一方,从军生死难卜;丈夫重利轻别,而且暂时把她安置在一条船上,
婚姻关系犹如水中浮萍,漂泊无依,随时跟随流水飘逝而无迹可寻。

梦醒时分怎不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为了排遣心中的积郁,抒发无限的忧伤,只能弹起哀怨的琵琶。

不曾想到这幽怨哀伤的琵琶曲,在这样宁静的夜晚,流播很远,引起了他人的关注,招来了声声呼唤。

在“千呼万唤”之时,正是她伤心欲绝、泪如泉涌的时候。

突然一群陌生男子的呼唤邀请,琵琶女能应声而出吗?她悲伤的心情没有平息下来,她伤感的泪水挂满脸颊的时候,能立即应邀出去为他们弹奏琵琶吗?
“千呼万唤”的呼喊声让痛苦伤心、泪流满面的琵琶女回转神来,“千呼万唤”的呼喊,也许有真心的相约,也许有诚心的承诺,也许有真切的仰慕,一声声呼唤给予了备受冷落遗弃的琵琶女一丝的慰藉,一声声呼唤融化了琵琶女心头的坚冰,为酬答难得一遇的知音,为感谢遗弃中的少许温暖,为见见她仰慕已久的《长恨歌》的词作者,她在一阵犹豫徘徊中还是决定出去。

她对镜补了补残妆,但脸上的酸楚似乎怎么也抹不去,道道泪痕不知怎么也搽不掉,红肿的眼睛看上去似乎太显眼,伤心过后的脸颊似乎更憔悴。

时间的镰刀是无情的,婚姻的不如意是残酷的,前后境况、命运的落差是巨大的,伶仃孤苦的命运是凄惨的,所有这些,无不在琵琶女的脸上烙上沧桑的印记。

姣花易谢,红颜易老,风光不再,伤感难却,琵琶女只好抱着琵琶半遮着脸,以掩饰
悲伤的面容,遮掩时间的印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昔日美艳如花的琵琶女,她怎会以酸楚的一面展示?o人呢?她怎会以丑陋的一面显露予人呢?我们不妨进一步作出这样的推断,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动作,也许是想制造出一种朦胧美吧。

她或许这样想:忧伤的琵琶曲既然把你们吸引过来了,那就在朦胧的月光下,静谧的江面上,让我这个“半遮面”的有着依稀倩影的琵琶女,面容半露、衣袂飘飘、轻拢慢捻给你们演奏几曲琵琶曲,在《霓裳》《六幺》的舞曲中深深陶醉,在月白风清中乐以忘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两句诗的表达效果似乎应这样理解:写琵琶女出场时的迟疑、犹豫、矛盾等复杂的心理和希望通过掩饰、遮掩来留下自己美好形象的愿望,也写出了诗人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相识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