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1]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第__8单元第__2 章课题: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年级初三学科生物中心发言人

教材分析

生物多样是地球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章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本章是在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为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比较肤浅,而且生物多样性比较专业。所以教师要把握课标的要求,不要要求太高。注意从学生身边入手,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

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能力

目标

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

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

识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基因多样性。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搜集我国利用基因改良物品的例子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质疑:

1、“生物的多样性”这个词侧重于哪

个字?

2、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

“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

“多”的意义何在呢?

【数一数】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画面中出现:游

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扑腾入水的

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

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

孔雀、

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

物?(1)不同物种(2)同一物种不

同类型(3)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生回答:“多”字。

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及时记

录。

归纳总结: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及内涵,即基因的多样性、物

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创设问题

情景,激

发学生思

维,导入

课题。

出示不同

物种,同

一物种不

同类型及

不同的生

态系统,

意在纠正

学生思维

中生物的

多样性只

是种类的

多样性的

错误认

识。

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生物

种类

的多

样性

生物

过渡: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一下生物多

样性的第一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

性。生物到底有多少种,现在谁也说

不准。但是,目前已知的种数就足以

说明生物的种类是极其丰富多样的。

【看一看】

我们再来看一看教材中的资料──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并讨论以下问题

1、在动物和植物中除上表所列出的

类群外,还有哪些类群?除动物和植

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类群?

2、在上述表中,我国哪一类生物在

类群我国已知种世界已知种数百分比%

哺乳动物581 4342 13.39

鸟类1244 8730 14.25

爬行类376 6300 5.97

两栖类284 4010 7.08

鱼类3862 19056 20.3

蕨类植物2200-2600 10000-12000 22

裸子植物约240 850-940 26.7

被子植物30000 260000 10

生:生物种类繁多,植物约有

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

种,微生物约10多万种。

小组合作,并交流讨论结果:

1、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

物、和节肢动物等。植物中的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除动物

和植物外还有细菌、真菌和病

毒。

2、我国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

的百分比最高,爬行动物在世

界上占有的百分比相对较少:

我国上述几种生物类群总种数

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为

14.96%.

3、地球上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

被发现,根据科学家的估计,

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物种的总数

从500万种到1亿种之间。

既巩

固了已有

的知识,

又通过小

组合作,

培养了小

组成员之

间的合作

意识,也

提高了他

们分析问

题、解决

问题的能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