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的成功经验:把规划放到开发前面越前越好
30年 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
30年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作者:温映瑞来源:《上海人大月刊》2020年第04期在上海的发展史上,1990年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上海的建设发展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浦东的命运也得以彻底改变。
我是1994年到浦东工作的。
当时的浦东,交通极为不便,作为主要道路的浦东大道、浦东南路、源深路常常尘土飞扬;城市建设布局、产业布局及居住布局都比较凌乱,整体上与浦西存在巨大差距。
浦东开发比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晚了十年,错过了一拨宝贵机遇,当时有些人因此对浦东开发抱着怀疑的态度。
但是,很多人相信,“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开发前景美好,未来可期!我当时就是冲着这种预期来的!30年来,浦东经历了快速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作为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我为上海、为浦东感到由衷的骄傲!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浦东人,我的切身感受是,30年来,浦东实现了了不起的“五大跨越”:一是经济发展的跨越。
浦东经济总量1990年为6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不到10%;2019年浦东GDP达到1.27万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超过1/3,人均GDP达到3.32万美元。
浦东已经形成底子厚、基础实、多元化、韧性强的产业结构。
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意味着浦东用短短30年的时间,快速跑过了很多地方二三百年的工业化道路。
正是由于这样的发展跨越,浦东这些年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
二是社会事业的跨越。
老领导赵启正多次指出,浦东开发不仅是追求经济发展,而是力求实现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令人骄傲的是,这一认识和理念早已成为浦东发展的现实。
今天,浦东的教育、医卫事业蓬勃发展,一批名校、名医院因进驻浦东而获得了长足发展,也很好支撑了浦东的经济建设、给浦东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浦东村居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事业15分钟生活圈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三是人力资源建设的跨越。
发扬“浦江经验”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发扬“浦江经验”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引言“浦江经验”是指上海市浦东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和经验,这种经验所弘扬的理念为“超前规划、统筹发展、改革创新、全面竞争”,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地区发展的典范。
本文围绕发扬“浦江经验”探讨如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实施超前规划超前规划是“浦江经验”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作为发展的前提,规划要基于对全局、趋势、未来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超前规划不仅具有指导性、长远性和战略性,而且也能使当地市民清楚地认识世界发展趋势与当地发展潜力,增强市民的自信和获得感。
超前规划的有效执行需要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市民之间的紧密配合与沟通。
此外,与规划配套的政策法规也要加强,确保超前规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统筹发展另一个关键要素是统筹发展。
偏重的单一领域用户群体的发展模式往往在长远来看是不能持续的。
短期内看,会让一些用户群体获得一定的利益,但难以满足整体发展的长远需要,进而导致整体经济的滞后。
与此同时,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公平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比如,可以通过鼓励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布局,建设优质生态环境,发挥农村人口红利的潜能等方法,统筹城乡人口的发展与利益分配。
只有做好这些发展工作,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方兴未艾的改革创新敢于改革创新是“浦江经验”的基石。
改革发展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动力,不断尝试和试错,才能发现市场需求和发展瓶颈,进而引领局面的变化。
改革创新还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主动推进。
政府应通过放松管理、减轻行政负担等方法,让创新者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需要建立制度保障,以防项目失败引发的社会不稳定。
同时,政府还应主动引导企业并进行引导实践,鼓励创新和合法创新者,加大对较好创新的支持,同时重视对创新者的保护。
加强竞争竞争有利于市场的开放化,有利于有效分配资源,驱动市场进一步发展。
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调控,保护和支持优质企业的发展,同时利己利人地考虑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财富积累情况,推进经济发展。
浦东新区创新发展路径和经验
浦东新区创新发展路径和经验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大成功典范。
在过去几十年里,浦东新区通过创新发展路径和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浦东新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福祉。
例如,浦东新区积极推动城市绿化,建设了许多公园和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浦东新区还注重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到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注重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
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落户浦东新区。
这些企业为浦东新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浦东新区还积极支持本地企业的创新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扶持政策和创业环境。
浦东新区还注重开放合作,积极吸引外资和外国企业。
通过建设自贸区和开展对外合作,浦东新区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
这些外资企业的进驻不仅为浦东新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也促进了区域的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浦东新区还注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规划方面,浦东新区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要求,打造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和宜居环境。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浦东新区加大了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浦东新区的创新发展路径和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多启示。
通过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开放合作和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浦东新区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浦东新区将继续走在创新发展的前沿,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浦东开发 30年巨变
浦东开发 30年巨变作者:沈祖炜来源:《世纪》2020年第03期浦东开发开放经过30年的风雨历程,如今已经硕果累累。
这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上辉煌的一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从农村起步,从农业改革突破,继而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稳步推进,这是中国改革事业的特点。
从1980年成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1990年4月中央正式宣布浦东的开发开放,经历了长达10年的酝酿和前期探索。
而浦东新区的成立,不仅是为上海城市发展松绑,为振兴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战略空间,更是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向中国经济的核心部门和中心区域推进。
如果说80年代的改革开放还带有局部的试验的性质,那么浦东开发就是改革开放转向义无反顾的全面战略推进。
这一决策标志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导向实际上已经明晰。
长期以来按计划配置资源的体制终于被打破了,遵循市场规律,就要让投资效率高、基础条件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于是浦东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开发,原先黄浦江以东大部分还是乡野之所,很快就变成了一大片的建设热土,并迅速成为新的城市化区域,成了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都市区。
中央各部委、各兄弟省市和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企业都争先恐后地把浦东看做投资兴业的宝地。
按照中央的方针,浦东的开发必须具有世界级的开发规模,不是一般的出口加工区概念,而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开发。
一开始就规划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四大功能区齐头并进。
经过30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大大扩容,地域上除了原来浦东市区部分和川沙全境,还包括了后来的南汇区,面积达到1210.41平方公里。
保税区的功能早已拓展成中央定位的上海自由贸易区,且得到进一步的扩容。
2018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已过万亿,占整个上海的1/3。
2019年上海新兴战略产业40%的产值、金融业50%的增加值、外贸 60%的进出口总值均出自浦东。
浦东经验标题
浦东经验标题摘要:一、浦东新区的发展背景与意义1.浦东新区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2.浦东新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3.浦东新区对上海及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二、浦东新区的发展经验1.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2.开发开放与产业升级3.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4.人才引进与培育5.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浦东新区的未来展望与挑战1.新时代下的浦东新区发展目标2.浦东新区面临的国内外挑战3.持续推动浦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正文:浦东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一、浦东新区的发展背景与意义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濒临东海,总面积约532.75 平方千米。
自1990 年设立以来,浦东新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上海及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浦东新区的发展经验1.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浦东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优化政策环境,为企业和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例如,率先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简化行政审批等举措。
2.开发开放与产业升级浦东新区紧紧抓住开发开放的机遇,吸引外资,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3.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浦东新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城市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新貌。
4.人才引进与培育浦东新区注重人才引进与培育,实施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5.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浦东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浦东新区的未来展望与挑战1.新时代下的浦东新区发展目标面对新时代,浦东新区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新区。
2.浦东新区面临的国内外挑战在国内外发展环境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浦东新区需要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人才竞争等方面的挑战。
高中历史 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每课一练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每课一练2 新人教版必修2基础巩固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歌曲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下列关于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杰出人物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B.个人活动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就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C.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一定作用D.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无大小之分解析:A项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B、D两项混淆了普通人物和杰出人物的区别。
事实上,普通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较小,以至于在历史学家那里可以忽略不计。
故选C项。
答案:C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在( )A.广东、福建B.广东、广西C.广东、海南D.广东、浙江解析: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厦门、汕头、珠海、深圳,它们所在的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答案:A3.对外开放的原则是( )A.扩大对外贸易B.发展经济C.学习先进技术D.平等互利解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平等互利的原则和外国交易的。
答案:D4.有了好舵手,理想之帆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比作“理想之帆”,那么“好舵手”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实事求是D.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方向,所有的改革开放都不能背离了这个航向。
答案:A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开展劳务合作,发展国际经济B.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解析: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以便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答案:C6.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的背景与情况如何?解析: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创造了条件。
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和回京后的谈话,坚定了党中央进一步开放的决心。
浦东经验标题
浦东经验标题摘要:一、浦东经验简介1.浦东新区的发展历程2.浦东新区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地位3.浦东经验的概念提出二、浦东经验的成就1.经济发展迅速2.产业结构优化3.城市化进程加快4.国际化水平提升三、浦东经验的原因分析1.国家政策扶持2.改革开放的推动3.地方政府执行力强4.区位优势明显四、浦东经验的启示1.坚持改革开放2.发挥政府作用3.培育新兴产业4.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正文:浦东经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成功的区域发展案例之一。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濒临东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地理位置优越。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一、浦东经验简介浦东新区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90年,当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自此,浦东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浦东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浦东经验的概念由此逐渐形成。
二、浦东经验的成就浦东经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国际水平提升等方面。
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国际化水平提升,已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三、浦东经验的原因分析浦东经验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国家政策扶持、改革开放的推动、地方政府执行力强和区位优势明显等方面。
国家政策扶持为浦东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则为浦东新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地方政府执行力强,政策落实到位。
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三角,拥有便捷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四、浦东经验的启示浦东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其次,要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政策落地生效。
第三,要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含答案:选择50题练之七)岳西县店前中学2020届高一(3)(6)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50题练之七(第13、14课)
岳西县店前中学2020届高一(3)(6)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50题练之七(第13、14课)(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计100分选编:王焰明)测试时间:2020年4月19日下午3:00-3;451.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我们省委讨论过……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
”“先走一步”是指实行(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C.包产到户 D.对外开放答案 D解析土地改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间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时间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包产到户最早开始于1978年12月的安徽省,故C项错误;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让广东先走一步”,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省委的报告,决定对这两个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是( )①靠近港澳,华侨多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③资源比较丰富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D解析第一批经济特区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
这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靠近沿海,交通便利;并且中央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③资源比较丰富不符合当地事实。
故选D项。
3.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 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开始的,与广东和福建省不符,故A 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确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故B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十四大确定的,于1979年不符,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始于1984年,与1979年不符,故D项错误。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总结
三、浦东宝贵经验
浦东宝贵经验
一是,坚定信心、改革开放,转危为机,是全球化时代任何一座城市乃至国家谋求发展的唯一出路。
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正处于苏联东欧局势动荡、国际封锁制裁加剧、经济保守倾向依然明显的艰 难时刻,但中央决定让中国冲破国际封锁、坚决奉行改革开放之路、探索市场经济制度、全面推动中国经济快速 发展,1990年实施浦东开发开放战略。这告诉我们,在国家危机面前,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改革开放 ,才是一个国家和城市转危为机、谋求发展的唯一出路。这一经验对当今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不确定性日趋增 加的当下,更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作用。
浦东30年发展历程
浦东30年发展历程
浦东开发开放30年历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1990年-21世纪初,基础与功能开发并举,率先开放、快速发展阶段 ➢ 2000-2012年,以开放促改革,综合改革、统筹发展阶段 ➢ 2012年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阶段
二、浦东伟大成就
浦东宝贵经验
三是,全球标准,功能集聚,是提升全球经济地位的重要路径。
浦东新区并未走低水平重复的劳动密集型发展道路,而是向世界一流标准看齐,始终强调城市功能为引领 ,围绕金融、航运、贸易、经济、科技等核心功能来进行产业布局、制度创新,实现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 务业齐头并进,从而提升城市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进而带动和助推上海发展成为全球化的“五个中心” 。这告诉我们,一座真正强大的城市,关键在于城市核心功能要强大,要对全球资源发挥集聚、配置、辐 射等作用,才会扮演全球“中心”角色。浦东Fra bibliotek发开放三十周年总结
一、浦东30年发展历程
目
录
二、浦东伟大成就
三、浦东宝贵经验
浦东后续发展规划方案
浦东后续发展规划方案1. 引言浦东作为上海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近年来,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浦东新区的不断发展,浦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为了更好地发展浦东,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周全的后续发展规划方案,为浦东的持续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宏观发展规划2.1 经济发展浦东将通过完善经济体制机制、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改革创新,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2 城市建设浦东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现代城市。
加大城市环境治理力度,提升空气质量、水质和生态环境。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和居住舒适度。
加强文化事业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2.3 人民生活浦东将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改善人民的生活。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加大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 重点工作3.1 建设上海自贸区浦东新片区浦东将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的优势,加强产业链的集聚和创新链的延伸。
大力引进外资和创新型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完善自贸区法规制度,提高国际化水平。
3.2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浦东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
引进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环境。
3.3 培育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浦东将加强金融、文化、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引进国内外一流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集聚区。
培育高端制造业,提高装备制造和汽车制造的技术水平。
3.4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浦东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地铁、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城市的容量和适应力。
浦东30年发展心得体会
浦东30年发展心得体会
三十年前的浦东,名不见经传;三十年后的浦东,名声大噪。
一个全国1/8000面积的小地方,却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一个个发展奇迹在此诞生,小地方取得了“大成绩”。
浦东的快速发展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理念、中国道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展示了磅礴的中国精神力量。
我们年轻干部更应该在浦东发展中看到成长的力量,悟出干事创业的“真经”。
抢抓政策机遇,小地方释放“大红利”。
如果将浦东两字拆解,我们可以将“浦”分为“三点水”和“甫”两部分,“三点水”代表水,源头活水,而“甫”通“圃”,就是种植瓜果、花草树木的土地,“东”是方位名词,太阳升起的方向。
党中央的关心和各项政策就好比光芒万丈的太阳,为浦东送来了成长的“阳光”,开发开放就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浦东送来了先进的理念,浦东抓住了政策机遇、战略机遇,一路奋起直追,披荆斩棘,在土地上不断耕耘,“小树苗”最终变成了“参天大树”,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国第一”。
从一座农业为主的城市摇身一变成为一座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实现了华丽转身,小地方释放出了巨大的政策红利和改革红利。
浦东的发展告诉我们,发展容不得半点迟疑,要善于抓住政策机遇,敢于抓。
浦东新区的发展与规划
浦东新区的发展与规划
摘要
随着上海的快速发展,浦东新区的重要性不容质疑。
基于现有经济基础,浦东新区拥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管理规划上,上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机遇和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浦东新区的发展和规划背景,以及如何利用目前的发展和规划战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提升。
1、浦东新区的发展背景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管理的一个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拥有3个以上的保留开发区,比如临高滩、虹口金杨新城以及临港新城等。
浦东新区自1991年建立以来,一直处于上海市的重要地位,从1994至2024年,上海市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有效促进了浦东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比如改善和扩大内部交通网络,加快工业转型。
此外,浦东新区也在不断完善其管理和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从政策上看,上海市积极支持浦东新区自身发展,通过稳定的政策、发展规划,营造浦东新区优良的投资环境。
浦东经验标题
浦东经验标题(原创实用版)目录1.浦东经验的起源和背景2.浦东经验的发展与成就3.浦东经验的特点与启示4.浦东经验的未来展望正文浦东经验起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
当时,中国政府决定以浦东新区为开发开放的龙头,加快上海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
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浦东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典范。
首先,浦东经验的发展与成就是显而易见的。
从 1990 年代初开始,浦东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浦东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改革开放程度最高、国际化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2021 年,浦东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3 万亿元,占上海市总量的近 1/3。
同时,浦东新区在科技创新、金融贸易、航运物流、先进制造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其次,浦东经验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启示。
浦东经验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首先,浦东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
其次,浦东新区注重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再次,浦东新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成为国内外创新资源的集聚地。
最后,浦东新区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浦东经验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浦东新区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浦东新区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浦东经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上海浦东软件园的成功发展经验
上海浦东软件园的成功发展经验一、引言上海浦东软件园作为中国软件技术产业的标志性地区,其成功发展经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浦东软件园的评估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有价值的经验。
二、背景介绍上海浦东软件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软件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之一。
软件园占地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米,多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进驻。
其成功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三、成功原因之一:政策支持上海浦东软件园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有力推动。
政府在土地资源、税收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为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 土地资源:浦东软件园得到了大量的土地供应,充分保障了企业的扩张发展。
政府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来分配土地,并提供其它支持,使得软件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资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政府的持续支持。
2. 税收政策:政府针对软件企业制定了有利于发展的税收政策。
对于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压力,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潜力。
3. 人才引进:政府为软件企业引进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为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政府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交流平台,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软件专业人才前来创业或就业。
四、成功原因之二:卓越的基础设施上海浦东软件园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卓越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 通信网络:浦东软件园拥有先进的通信网络,包括光纤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
这为企业提供了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方便了企业的业务开展和信息传递。
2. 办公设施:软件园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包括办公楼、会议室、研究中心等。
这些设施不仅能够满足企业日常工作的需求,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和促进创新。
浦东经验标题
浦东经验标题摘要:1.浦东经验的背景和意义2.浦东经验的主要内容3.浦东经验的实施效果4.浦东经验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正文:浦东经验是指我国上海市浦东新区自1990 年代初开始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浦东经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开放、创新、改革、发展。
开放是指浦东新区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率先实行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入驻,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创新是指浦东新区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领者和示范者。
改革是指浦东新区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发展是指浦东新区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浦东经验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快速发展。
浦东新区的经济总量从1990 年代初的不足100 亿元,增长到2021 年的超过1.3 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以上。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浦东新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服务业化、智能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浦东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入驻,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通道。
四是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浦东新区坚持高品质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市环境和生态质量不断提升,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典范。
浦东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一是要坚持以开放为导向,积极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入驻,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知识点总结
1、背景:
上海市的发展:①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广阔的腹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②城市规模的扩大
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①道路狭窄、交通拥堵;②居住拥挤;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④
用地紧张
2、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开发条件:①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
②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城市规划:①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区和非城市化区两部分;②浦东新区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③通过多种交通工程,把浦西和浦东联系起来;④把浦东建成花
园式城市
1。
浦东经验标题
浦东经验标题摘要:一、浦东新区的发展背景1.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2.改革开放与浦东开发开放二、浦东新区的发展成果1.经济发展迅速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浦东新区的发展经验1.政策支持与创新2.外向型发展战略3.人才引进与培育四、浦东新区的未来展望1.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2.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3.打造国际化城区正文:浦东经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发展案例之一。
位于上海市黄浦江东岸的浦东新区,自1990年代初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逐渐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本文将从浦东新区的发展背景、发展成果、发展经验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浦东新区的发展背景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濒临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1990年代初,我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将其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
自此,浦东新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浦东新区的发展成果经过近30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首先,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其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浦东新区的发展经验浦东新区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政策支持与创新、外向型发展战略以及人才引进与培育。
首先,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为浦东新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土地使用、金融等方面,为新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浦东新区坚持外向型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外资,拓展对外经济贸易往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最后,新区重视人才引进与培育,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浦东新区的未来展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浦东新区将继续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浦东开发30年心得体会感悟
只做精品
浦东开发30年心得体会感悟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此后,浦东开发开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制定出台,浦东迎来大好机遇,至今已走过辉煌壮丽的30年伟大历程。
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
中国改革开放每一部重要乐章,都由“一域”的恢宏变奏开始。
浦东荒野昂起的龙头向洋起舞,使中国经济战略布局发生历史性转变,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发力腾飞。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肩负新使命的浦东则志在成为当今世界高水平开放的一面旗帜。
浦东30年创造的奇迹,折射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行动,更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
志气高、心气足、朝气旺,敢闯敢试、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争站前排,唯其如此,浦东才能抗压,才能在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克难,才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不断做大做强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等硬核产业。
眼下,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中国该如何战胜惊涛骇浪,在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1990年时再进行规划,浦东的发展不会像现在这般好。
”张江集团总规划师、浦东新区发展计划局规划管理处原处长汪新野说“规划”作为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空间投影,是对未来空间资源的一种配置,所以“规划”应该深切反映社会经济的要求,尤其是发展中的要求。
因此“规划”一定是超前的浦东新区的发展规划可以追溯到1984年,国务院振兴上海调研组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制定《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提纲》,首次正式提出开发浦东的问题,“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筹划新市区的建设”“如果1990年时再进行规划,浦东的发展不会像现在这般好。
”张江集团总规划师、浦东新区发展计划局规划管理处原处长汪新野说本报记者胥会云徐博发自上海1987年:规划地位提升在汪新野眼中,1987年的浦东,其发展规划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越。
“之前不管如何做规划,浦东的定位仅是上海工业的扩散地和生产基地,是膨胀中的上海的一个‘卧城’,也就是人们居住的地方。
”正是由于这样的定位,浦东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综合功能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导致人群流动呈钟摆式:工作在浦西,居住在浦东。
在此情况下,上海开始研究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
当时提出的发展方案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西向闵行和漕河泾,但空间非常有限;南面到金山,但金山和原来的中心城区相距太远;北面的宝钢,也因为距离等原因不适合成为上海城区的拓展地。
浦东的优势顺势凸显了出来。
浦东和浦西仅一河之隔,但在世界上的跨河型城市中,很少出现两岸发展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
一位来自美国的造桥专家林同英指出,浦东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块宝地,是跨河型城市中还未得到开发,但又距离中心城区如此近的一块宝地。
1992年:确立城市形态经过几年的准备,浦东开发初期,上海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
1992年3月31日,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共包括住宅小区、道路交通和工业等30多项规划。
汪新野认为,这个《总体规划》共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依托老城,逐步发展;二是避免浦西的老城区在空间布局方面的缺陷,形成了组团架构,即把浦东分为6个组团,这些组团能够在空间上分散开来,各具功能,同时又通过交通相互联系起来,绿化带也被镶嵌其中。
《总体规划》的第三个特点是环状放射性的道路架构,这种结构把浦东和浦西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
浦东大量的空间拓展,使浦西拥挤的空间环境得到缓解,旧城区得到改造。
另外,由于浦西人才、资源的支撑,浦东的发展也有了强大的后劲。
最后,这个规划还体现了市政先行、交通先行的特点。
“八五”期间,上海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始大规模的交通基建。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的招商引资。
”汪新野说。
此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开发区等一系列区域建设的效果初现,浦东的城市形态已初具面貌。
2003年:先行未来20年规划《总体规划》的实践结果超越了原来的规划,浦东和上海因而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作为上海的一个组成部分,浦东这次完全纳入了上海的总体规划中。
同时,浦东也根据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20年发展的需要,同时结合自身开发的特殊需要、管理的相对独立性和机制的先行性,编制了《浦东新区综合发展规划》。
此时的浦东开始了沿海发展战略。
2003年8月8日,浦东新区政委一届二次全会上提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纲要》,提出新区将形成“一轴三带”发展布局,努力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一轴”即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从虹桥机场至浦东国际机场的东西向为发展轴;“三带”即沿黄浦江发展带、中部发展带和沿海发展带。
汪新野认为这个“轴”,首先是上海城市空间的发展轴,此外,它还是一个产业轴。
浦东段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起点,浦东国际机场为终点,这个“轴”就变成了以金融贸易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功能轴。
这个“轴”与“三带”的交错很是奇妙。
沿黄浦江综合发展带集金融保险、商业贸易、会展旅游和生态居住为一体,它和“轴”的交错是人的蓄积点和金融、就业的叠合。
中部“一江三桥”微电子产业带,以张江为核心,以金桥和外高桥为延伸,以申江路为纽带,以周边集镇为扩散,辐射这样一条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完全贯通的产业带。
其中如IT之类的高科技产业需要技术、人才、现代服务业和金融支撑。
而这些,通过“轴”和“带”,交会在张江。
沿海发展带有海港、港口、航空港,它的重要功能是航运、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而这与“轴”又有一个交集。
除了“一轴三带”,汪新野还提出要建设6个功能区域。
过去建设的6个组团只是形态上的结合,功能区域则是在机制、管理和行政上都结合起来。
汪新野认为,规划理念的发展是依托产业的发展过程自然形成的,在原来没有这种产业格局的情况下,很难会想得多么周全,也很难预见之后的变化,所以浦东会不断调整规划。
而在今后的规划中,会更加注重产业和城市形态的融合,对产业功能的依托更加齐全、合理,同时更加强化产业关联。
附关于浦东新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2004年10月25日在浦东新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浦东新区发展计划局局长陈建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区政府的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浦东新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情况。
一、规划背景和编制过程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有关精神,在市规划局的指导下,发展计划局在新区相关委办局的配合下,于2001年底组织编制规划纲要,2002年初成立工作小组开展了《浦东新区综合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浦东新区综合发展规划是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完善;是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四个中心”在浦东新区的具体落实。
它体现了政府调控与市场指导、综合目标与分项目标、超前性与可操作性、导向性与强制性四个方面的统一,既服从上海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和精神,也客观反映了浦东新区十年来开发的现实,以及市委、市府在浦东新区作出的重大规划布局。
在2002年底,综合发展规划形成了初步方案成果。
2003年10月在上海市第五次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召开后,综合发展规划按照上海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针对区镇联动、功能分区等重大战略发展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和修改。
本次综合发展规划以浦东新区土地利用规划等20项专业规划及浦东新区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等7项专题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综合发展规划文本、说明及图册等成果。
二、本次规划的目的本次综合发展规划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完善,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四个中心”在浦东新区的具体体现。
本次规划是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十多年的基础上,为适应国际国内外部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全新要求,满足浦东新区现在和未来发展过程的需要,实现浦东新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达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浦东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次规划将确定城市(区)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协调城市(区)各项建设。
三、规划依据本次综合发展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03)、以及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四、规划原则和特点原则是:坚持“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的整体性”原则、坚持“经济、社会、形态一体发展”原则;坚持“滨江沿海发展战略”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针”原则。
特点是:1、城市空间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将社会、经济发展等纳入到综合发展规划之中,做到定性、定功能、定量、定型四位一体。
2、形态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结合土地利用专业规划,对浦东新区的土地使用、投入产出、产业布局等方面做深入的综合研究,在充分考虑土地区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控制、土地开发成本等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布局方案。
3、规划的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
综合发展规划既注重规划的传统性和规范性,同时寻求在规划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上突破。
在规划体例上形成专业规划和专题研究两大体系并行支撑的模式,做到科学性与程序性相结合。
4、近期和远期相结合。
近期与远期有机结合,远粗近细,规划与计划有机结合。
在坚持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依照规划的战略指导,在近期建设计划中体现规划的具体落实。
5、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规划考虑到浦东新区在上海市和全国的战略地位的同时,从浦东新区现实建设情况入手,使规划具可操作性。
五、城市(城区)的性质和规模为实现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根据“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指导思想,把浦东新区规划建设成上海市高水平、综合型的城市功能核心区。
规划定位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其城市性质是: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层次、高科技产业能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建成功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结构;建成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建成面向国际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跨国营运管理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内外贸易中心。
本次综合发展规划将未来常住人口(实际居住人口)发展规模作为确定综合发展规划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主要依据。
对人口规模的确定,利用了人口学、统计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适度人口的评价指标体系、国际经验、人口发展预测、经济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建设与人口关系等多角度、多层次对浦东新区未来20年的合理人口规模进行了研究。
预计常住人口在规划期末2020年总量控制在300万至350万人。
根据市第五次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后对实施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新要求,按照中心城区“双增双减”、郊区“三个集中”和规划用地“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合理布局人口。
其中,240~260万人分布在集中城市化地区(外环线以内),70~90万人分布在非集中城市化地区(外环线以外)。
六、规划结构以城市功能为核心,以主要道路水系为界域,以功能开发为主导,以功能辐射范围为半径,提出“一轴、三带、六功能区域”的总体规划结构。
一轴:即上海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从虹桥机场至浦东国际机场的东西向发展轴,它深刻揭示了未来浦东新区的发展走向,也是浦东新区现代化城区景观标志轴的集中体现。
三带:黄浦江沿岸地区综合发展带:以陆家嘴CBD地区为核心,沿黄浦江沿岸南北拓展,形成集生活、休闲、娱乐、会展、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滨江综合功能区。
“一江三桥”高科技产业带:规划将继续加强对“一江三桥”地区的功能开发,形成新区中部高科技产业发展带。
沿海综合发展带:主要以外高桥港区(保税区)、五号沟港区、空港等组成的产业、生活旅游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