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

合集下载

帕奥禅师-观察缘起

帕奥禅师-观察缘起

观察缘起帕奥禅师讲缅译英:Bhikkhu Dhammasubho & others(净法比丘等)英译中:Bhikkhu Shi Kai Hong (释开弘比丘)在这阶段,色法已经以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及食生色的方式观察。

关于业生色,产生业生色之业于甚幺时候发生呢?《无碍解道》第五○页说:Purimakammabhavasmi m moho avijj a, a y u han a sa v kh a r a, nikanti ta n h a, upagamana m up a d a na m, cetan a bhavo ; ime pa b ca dhamm a purimakammabhavasmi m idha pa t isandhiy a paccay a. 「于以前的业有的痴为无明,努力为行,欲求为爱,接近为取,思为有,这些于以前的业有的五法是今生结生的诸缘。

」1依注释,诠释purimakammabhavasmi m「于以前的业有」为purima kamma bhave, at i taj a tiya j kamma bhave kar i yam a neti a tt ho 「关于『以前的业有』,意思应作『过去生业有』」。

因此,依《无碍解道》,缘于过去生的无明、爱、取、行及业,结生识于今生生起。

能产生结生识五蕴之诸缘——无明、爱、取、行及业,尤其是人类的,于甚幺时候生起呢?准确地说为「过去生」﹙at i ta-j a ti﹚。

现在的名色是由于现在的无明、爱、取、行及业所产生的吗?不!这些原因在过去生生起。

它们是过去五蕴的一部分。

因此,如果禅修者不观察过去的五蕴,他能够观察到属于过去五蕴一部分的无明、爱、取、行及业吗?反过来说,如果禅修者能够观察过去生的无明、爱、取、行及业,由于它们是过去五蕴的一部分,它们摄入于过去五蕴。

禅修者被指示观察现在果是由过去因而生起;未来果由现在因;较远的未来果由较近的未来因而生起的关系。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西南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似乎表明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这种购买热情也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力,带动“拒绝emo”(拒绝情绪消极)、“逢考必过”等商品的热销。

这些产品的特性在于引发快乐及其它正面情感。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显示,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

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

近年来,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归为“情绪消费”。

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购物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

时代变迁,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演变。

随着19世纪大众媒体的兴起,广告开始利用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使用温馨、浪漫等情感手段来推销产品。

进入20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商家开始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

他们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于是开始利用积极的情感化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以“悦己”为目的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越来越重要。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甚至是传统的“经典商品”,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情绪商品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在秋冬大行其道。

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

萌宠亦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寻求陪伴和寄托情感的对象。

在祈福消费中,也透露出为情绪买单的现象。

【生命反思】第6课 境、念、行、果的运用(一)

【生命反思】第6课 境、念、行、果的运用(一)

第六课境、念、行、果的运用(一)导读:每个事情的发生过程都有共性,即都有境、念、行、果这样四个渐次阶段。

人们最容易忽略前三个过程,往往只关心结果,被动地被现象蒙蔽。

实际“境、念、行”是这四个阶段中可调整的“方便”,在这三个地方去调整,可以产生我们需要的结果。

本课从我们心中害怕的东西入手,剖析事情发生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此动态中如何对事情进行准确、有效的调整。

这是觉悟每一个事情的方法,调整它就是觉悟它。

从本课开始,栏目将连续推出数篇与“境、念、行、果”主题相关的课程,欢迎读者持续关注。

(一)清晰认知事情的动态关于事情发生的过程,我们一起来讨论,就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怕什么?就是我们现在心中有什么害怕的东西,由此来看我们心中的事情,它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来讨论讨论。

某某怕重复,它怎么发生的?记忆过去,一直到现在,有一个结果。

记忆是个阶段,对照是个阶段,现在是个阶段,结果是个阶段,这是四个渐次阶段。

记忆是境,对照是念,现在是行,它出现的结果是怕重复。

这是四个环节。

这些事情经过了,没问题。

那我们就来了解这个事情,为什么对它会有“重复”的这样一个结果呢?他是回忆过去,对照现在,他动了这样的念,他有这样的执行。

“现在”怎么执行呢?说这样是重复,产生的结果是“我害怕”。

是这个记忆的一连串的一个过程造成了内心世界的这样一个结果,就是他有积攒、有“害怕”这样一个结果。

实际某某感到的“莫名”也是个结果,心念落在这个地方了。

某某怕污染,也是心念落在这个地方了。

我说你害怕什么呢?有人(指某某恐高)落在“高空”这儿,有人落在说“突然一个意外,我这受不了”。

实际我们心中有一个事情发生的过程,就是“现在”是你自己关心的,并不是说你真是害怕这个,根本不是,只是说我们“现在”心中的一个经过。

我一问“害怕”什么,大家就落在这个地方了。

你说他真害怕脏东西?真害怕莫名其妙?都不是,但是这一刻钟就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们来分析某某的“莫名”。

青青整理_刘洙源_唯识学讲义

青青整理_刘洙源_唯识学讲义

唯识学讲义刘洙源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23册页91-227此讲义不错,与梅光曦《相宗纲要》有得一拼,喜爱之,故作文字整理,原文有局部错字,漏字,子衿已作改动,略作段落划分及部分繁字简体,不当之处,尚祈海涵。

---青青子衿2015-09-02目次-------------------------------------------------------------刘洙源先生略历4缘起4一、唯识学之缘起5二、唯识学之渊源5三、唯识学之宗派6四、唯识学西土东方之后师师承7五、唯识学之显晦8六、唯识学之宗趣10七、唯识学之名义11名相解析1201.三能变及能变二种1202.初能变即第八识1303.三相1304.初三位1405.次五位1506.种子六义1607.熏习之义2008.所熏能熏2109.所熏四义2110.能熏四义2411.生熏之别2712.心分四义2713.四心分四师异说2914.总以喻明3415.三量3516.真似之分3917.八识三量分别4018.三境(相分之分别)4119.三境之体4520.本识变义4521.转变、变现、变似之义4722.识变二种4823.因缘变4824.分别变4825.能熏所熏之心分4926.第八所缘5027.缘三类境之差别5228.第八不缘5429.第八定缘何法5430.假实分别5531.自变共变5632.变他根依处5933.无色何名变6034.本识相应6035.五受分别6236.五所不同本识6337.三性四法6538.种子三性分别6739.本识有无间断6840.灭不灭之异6941.因果法喻6942.诸法差别7043.证成赖耶7144.二能变即第七识7245.释名出体7246.第七所依7347.第七所缘7448.王所分别7749.料简所缘8050.自性行相8051.三量假实分别8152.第七染俱8253.第七余俱8454.第七受俱8755.三性分别8756.第七界地8857.分位行相8858.引教证有第七8959.据理证有第七9060.共不共义9161.四句分别9262.恒行不共有四义9263.立第七识之义9364.三能变即前六识9465.六种差别9466.依根得名9467.以何为根?9568.根以何为义?9569.第六何故独名意识?9670.依境得名9771.境皆是识变9872.自在位诸根互用9973.自性行相10074.自相共相10175.前五缘境及三量分别10276.第六缘境分别10477.法处色之种类10678.五种总为三门10679.法识了一切法10880.前五缘境之义10981.前五是现量之故11082.前五具业11283.前五六相11284.意识缘境多少及境重分别11385.六识所具分别11486.三种分别11587.七种分别11588.十种分别11589.八识所具分别11790.八识各具分别11891.现起分位11892.八识具缘多少12093.五无心位12294.无心二定12295.料简五位12396.二定同别12397.五心轮义12498.六识三性12599.六识相应126100.六识受俱126●刘洙源先生略历先生名复礼。

从当起想念下至状如悬鼓已来正教观察。

从当起想念下至状如悬鼓已来正教观察。

三、从“当起想念”下,至“状如悬鼓”已来,正教观察。

此明正身威仪,面向西方,守境住心,坚执不移,所期皆应。

三、从“当起想念”以下,到“状如悬鼓”之间,这是正式教导观察的方法。

就是教我们首先要跏趺坐,具足威仪,面朝西方,心一直谛观日轮要隐没的地方,使得心坚固地住在这个境上不移动。

像这样,久而久之,所期望的都会应验,也就是自己所期望的观想境界会如愿现前。

四、从“既见日已”下,至“明了”已来,辩观成相。

此明标心见日,制想除缘,念念不移,净相了然而现。

四、从“既见日已”到“闭目开目皆令明了”之间,这是辨明观想成就的相。

这里是标明自心一直都是明见日轮的相。

“制想除缘”,就是控制好心,专一观着日轮,除掉其他杂想的缘。

这样念念不移,就是念念住在观想境上不离开,最终境相会了然现前。

就是说,已经见到日轮以后,还要继续用功,让它坚固成就。

最终要达到,无论是闭着眼睛还是开着眼睛,它都是明了地现在心前,这样就得到坚固了。

又行者初在定中见此日时,即得三昧定乐,身心内外融液不可思议。

行者最初在定中见到日轮的时候,就会得到三昧定的喜乐,身心内外的感受不可思议。

当见此时,好须摄心令定,不得生心贪取。

若起贪心,心水即动。

以心动故,净境即失。

或动、或暗、或黑、或青黄赤白等色,不得安定。

要注意,如果已经见到日轮,要好好地摄住心,使得它安定,不要被烦恼引动。

这里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指观境现前的时候,你不能生心贪取它,不要非常激动。

心里一起了这样贪境界的心,心识就妄动,心水就不平静了,它就动起来了。

境界一起,心著在上面就叫起了贪,这样一来心就失去了平静,它就在动荡中。

因为心动荡的缘故,净境当即打失。

日轮就变得或者在动,或者变暗、变黑,或者青黄赤白等色,不能安定。

见此事时,即自念言:此等境相摇动不安者,由我贪心动念,致使净境动灭。

即自安心正念,还从本起。

动相即除,静心还现。

既知此过,更不得起增上贪心也。

一旦见到起了贪,打失了境界,那就要调整,要重新恢复。

佛教基础知识PPT课件

佛教基础知识PPT课件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谓六识与六尘对应,而又六受,和合积聚,故名 受蕴。(六识、六尘、六受者。眼识受色尘也,耳识受声尘,鼻识受香尘, 舌识受味尘,身识受角尘,意识受法尘也)
三、想蕴: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对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故名 想蕴。(六想者,谓意识着色想色,着声想声,着香想香,着味想味,着味 想味,着触想触,着法想法也。
心 畜 生
菩 萨
声 闻
缘 觉





.
11
佛教的业果论:三业行为 (1)十界圣凡谁主沉浮?业就是行为活动的意思
1、从行为的施发者来说有三种:身业、口业、意业。 2、从行为的性质来划分也有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 (2)佛教的业果流程——根尘识。 1、身口意三业是如何造恶业的?
.
12
是依着感官接触外境生起错误认知做出种种善恶夹杂的行为。佛教中叫做根尘相 对生妄分别而起惑造业 根指六根、尘指六尘、妄分别是指六识
此三界都是众生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以跳出这三界为目的。
.
22
佛教的宇宙起源观——缘起
事物之待缘而起,一切有为法,皆自诸多条件合和而起,小到个体生命,大 到宇宙都是由依因待缘而起,也就是因缘条件合和而现起这个纷繁复杂的世 界
佛教中有四因缘之说
因缘:主因、内因。
增上缘:助缘、外缘。
所缘缘:外缘是指外境,外境使人产生认识之缘,叫所缘缘。
.
4
佛教的生命观:十法界 佛教把生命层次分为十个等级:十法界 其中四种圣人和六种凡夫
.
5
六道凡夫简称“六凡” 通常所说的六道轮回,也指的是这六道
六凡
天 道




简爱第34章读书心得(精选5篇)

简爱第34章读书心得(精选5篇)

简爱第34章读书心得(精选5篇)简爱第34章读书心得【篇1】《简爱》这本书是我很久以前看的了。

最近又看了一遍,要说这本书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简·爱小时候的可怜遭遇,她少年时的坚韧。

我在看见她舅母对待她时恶毒的言语以及她舅母三个儿女的行为,看到简被他们几人欺负,我的眼睛不由得一酸,心也有些疼痛。

之后又再次扪心自问:“如果我是简我能坚持么?我能像简那样长大后你不去愤世嫉俗么?”我相信我不会。

因为从小我的环境太好了。

从小便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宝贝下长大。

从没有受过苦,受过累。

之后,在一位善意的女仆的帮助下,她去了那所学校。

在那所条件艰苦的学校里,简刻苦的学习,她也学得很快。

没有抱怨过,只有感觉有些许的宽慰,不知是不是因为在她舅母家的痛苦日子让她感觉现在的生活反而很好。

我两次看到简在学校的日子,总是会放下书静静地想着:简她真的好厉害!在经历了那么不公平的生活后,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她仍能保持着心态。

就好像之前一切的不幸都是上天对她的考验,考过之后,她从中成长,她的心灵越发的美丽,而不是变的扭曲。

这也许就是简的坚强体现吧~若她就会变成不思进取,厌世的人。

再到之后她的默默离去。

她毅然离开了爱德华·罗杰斯特。

但是简却在爱德华最窘迫的时候回到他的身边,照顾她,陪伴他。

这里,简对爱德华的爱让我感动。

简·爱就是一个混合体,一个理智,坚韧,执着的混合体。

当然我最佩服的是他的坚韧,我相信坚韧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你不够坚韧,怎么面对现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这个社会市场是不公平的,这就需要我们坚强的去面对。

你若不坚韧,我想在现在这个社会你会过得很痛苦。

面对危险,我们需要勇敢。

然而面对困难,我们不但要勇敢还要坚韧!对于我们来说,困难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从小就一直走在大人们铺好的道路上,那上面的大石头没有,有的只是一些小石子,或许会扎到我们,有些硌脚。

可是最大的困难都没有了~。

现在我们说的苦啊苦啊的,其实都是假的。

业处篇第六节、确定所缘

业处篇第六节、确定所缘

业处篇第六节、确定所缘业处篇第六节、确定所缘置念于面前——让心念安置在鼻头接触点这一带的呼吸上。

这里的“面前”是指业处。

什么是业处呢?业处,巴利语kamma??hàna。

kamma,古代依梵语karma音译成羯摩,巴利语为kamma,意为业,也即是工作、造作的意思。

kamma??hàna的?hàna有几种意思,可以是理由、原因、道理,以及场所、地方、住处、状态等意思,在这里作场所、地方解。

因此,kamma??hàna直译为业处,意为工作的地方。

什么的工作呢?心的工作!心在什么地方工作呢?在鼻孔出口处这一带工作,鼻孔出口处这一带的呼吸就是我们心工作的地方。

一般上来说,业处也可以理解为平时所说的法门。

法门,巴利语dhammapariyàya,即禅修的方法。

在修习入出息念的时候,业处有三种意思:1、禅修方法——通过专注呼吸藉以培育定力的方法叫做入出息念业处。

在此,业处即是修行的法门。

2、呼吸本身——呼吸本身就是业处。

因为心是取呼吸为工作的对象,把心专注在呼吸上,就是我们的业处。

说到要专注业处就是指专注自己的呼吸。

3、鼻头一带区域——当我们说在业处专注呼吸时,即是说在接触点这一带区域专注呼吸。

鼻头、人中这一带区域也可以叫做业处。

因此,业处有三种理解方法:第一种是指专注呼吸的修行方法;第二是指呼吸本身;第三是指呼吸进出的这一带区域。

当我们做好了身心的准备之后,就可以在鼻头这一带区域觉知呼吸。

不过,气息的入出口处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在觉知呼吸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感觉到左鼻端这边的呼吸会明显一点,那就在左鼻端这边,没关系,只要能够感知到呼吸就行;如果在右鼻端这边可以感觉到呼吸,没关系,就在这边去觉知;有些人在整个鼻头一带都可以感觉到,没关系,都可以;有些人在人中这个地方,也就是嘴唇到鼻头中间这一段可以感知到呼吸,也没关系,很好;有些人在嘴唇上方可以感觉到呼吸,没关系,都可以;有些人在整个鼻头的这一带区域都可以感知到呼吸,那也很好。

演讲中常用的四种类比方式

演讲中常用的四种类比方式

演讲中常用的四种类比方式类比,形象生动,说理有力,选择和运用好类比,无疑对拓展演讲艺术的空间有重要意义。

观察许多演讲实例,可以看到类比物的选择与运用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选已得到广泛认同的类比物作常规类比常规类比是指所选的类比物已经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一种类比。

例:在一次地方“春蕾工程”奖金筹措的动员会上,一个演讲者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来看看摆在讲台上的这一盆鲜花,它颜色鲜艳、形态美丽,还发出诱人的香味,它的美丽和芳香是品种优良、土壤肥沃、阳光雨露滋润、花匠辛勤劳动共同造就的。

虽然它们是优良品种,但如果一旦失去土壤、阳光雨露和人们的精心呵护,它们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它们将没有机会绽放,它们将过早地枯萎,它们将无以给这个世界美丽与芬芳。

现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区,有一些学龄女童,她们聪明、美丽、渴望读书,她们就像这盆花一样可爱,但是贫困使她们失学。

她们就像失去肥沃土壤、阳光雨露的花儿一样,不能正常地生长,她们聪慧的大脑不能用于学习,她们不能学到谋生的技能和建设国家的知识……让我们敞开爱心,为她们作一点捐赠吧!我们的捐赠将使她们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获得正常生长的环境!以上这段演讲是选择在某些方面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类比物来进行类比推理的。

选择和运用这种类比物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且类比物和演讲内容、主题十分协调,听众也很容易接受。

这种类比方式是演讲中使用频率较高,运用较为广泛,演讲者易于学习的类比方式。

但是,选择和运用这种类型的类比物,往往难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难以让人深思,难以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力,有时甚至会使听众产生老生常谈的感觉。

二、选不具有广泛意义的类比物作特定而神似的类比特定而神似的类比是演讲者用自己长期使用并对之产生感情的事物作类比物的一种类比。

由于这种类比物不具有广泛意义,所以它是临时的选择和运用。

这种类比物虽然不具有广泛意义和形似意义,但它是演讲者深切感怀的、具有特定意义和神似意义的类比。

例:一个单位的领导,在新年初进行了一次演讲,向在本单位兢兢业业工作多年的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

第3单元单元专题卷(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4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

第3单元单元专题卷(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4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

语文部编版3年级上册第3单元单元专题卷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时间:30分钟总分:100分)古诗文阅读。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1.(4分)写出诗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可怜:真珠:2.(4分)这首诗按顺序,描写了从黄昏到夜晚这段时间江边的景色变化,表达了作者之情。

3.(2分)下列对于“铺”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写出了残阳几乎是贴着水面照射过来的景象。

B.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

C.写出了霞光非常强烈,把江水映得通红的景象。

D.给人亲切、安闲的感觉,4.(2分)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象。

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2分)这首诗的作者是(填朝代)(填人名)6.(2分)题目中“题”的意思是,文中“缘”字的意思是7.(3分)诗句中有三组意思相对的词,找出来写在下边,这些词语的运用说明了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庐山进行了细致观察。

()——()()——()()——()8.(4分)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认为虽然细致观察了,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填原句)“真面目”指的是庐山的全貌,站在山中是无法看清的,要想全面地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上进行观察。

古诗文阅读。

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分)回忆古诗,把诗句补充完整。

10.(2分)诗人笔下的梅和雪相争,分不出高下,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梅的特点是,雪的特点是。

11.(2分)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试着写出来吧。

12.(6分)按提示,填写古诗文。

除了这首,还有很多诗文带给我们思考和启示。

读读王维的“空山不见人,”,我们领悟出短暂的声响反而能衬托出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寂;读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懂得了;读韩愈的“,孰能无惑”,我们知道了谁也不是天生就拥有知识,懂得道理。

金融服务营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金融服务营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金融服务营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金融职业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本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第一,熟悉金融服务营销及其相关的含义;第二,了解金融服务营销的产生和发展;第三,掌握金融市场环境因素和环境分析法;第四,掌握识别和挖掘客户的方法;第五,掌握如何维护客户和客户关系管理。

()答案:对2.本门课程需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掌握金融服务营销各项任务所要求的基本职业能力。

具有逻辑性的思维模式、具备金融营销人员的职业素养。

养成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求索精神,并且具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专业型人才,为进入社会,上岗就业做好准备。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金融服务的无形性主要体现在()答案:客户无法触摸产品2.金融服务的不可分离性表述错误的()答案:不可分离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如何在单个服务环境内提供服务3.金融业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不同的服务人员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同一种服务,但是在服务品质上很难一致,这是金融服务的()答案:变异性4.应对无形性的策略()答案:创造强有力的组织形象;使用人员信息源;提供公众很容易理解的有形暗示5.保险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答案:人寿保险;财产保险6.金融服务营销的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答案: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市场调研与环境分析;服务品质评价和客户关系维护;目标市场介入7.金融服务营销与传统商业银行的营销理念有很多区别。

()答案:对8.市场的要求其实就是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市场需求决定产品供给,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同样如此。

()答案:对9.金融企业一般提供的都是单一的金融服务。

()答案:错10.市场细分的作用是为金融企业寻找机会和选择市场。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金融服务涉及的主体可分为金融服务的()和金融服务对象。

答案:提供者2.银行业也是金融业的主体,业务类型不包括()。

答案:证券业务3.金融服务业务也包括()和互联网金融业等很多领域。

大学写作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丽水学院

大学写作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丽水学院

大学写作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丽水学院丽水学院第一章测试1.21世纪脑力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是()A:演说能力 B:阅读能力 C:交际能力 D:写作能力答案:写作能力2.写作可以让人变得更精确,更注重()A:表象 B:外貌 C:细节 D:感觉答案:细节3.为了写出漂亮的句子、娴熟的文字,有必要加强哪类文章阅读()A:经典 B:现代 C:报刊 D:网络答案:经典4.写作的过程其实是由纳而吐的过程。

()A:对 B:错答案:对5.写作可以随性而为,不需要责任与担当。

()A:错 B:对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文学写作的真实是()A:主观真实 B:客观真实 C:艺术真实 D:生活真实答案:艺术真实2.“凡一代有一代的文学。

”这句话出自哪位作者()A:王国维 B:沈从文 C:李白 D:胡适答案:王国维3.《论文偶记》的作者是()A:李渔 B:方苞 C:刘勰 D:刘大櫆答案:刘大櫆4.在写作活动中,写作者所面对的世界(对象)可以统称为()A:受体 B:主体 C:客体 D:载体答案:客体5.哪一项是文章的血肉。

()A:材料 B:结构 C:语言 D:主题答案:材料6.写作主体从所获取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加工提炼,筛选后写入文章,构成文章的整体内容的材料,叫做()A:题材 B:素材 C:体裁 D:材料答案:题材7.下列不属于网络取材的方式()A:网上阅读 B:网上观察 C:图书馆借阅 D:网上搜索答案:图书馆借阅8.写作活动质量的高低乃至成败,归根到底是由写作主体的()所决定的。

A:思维和表达能力 B:表达能力 C:表达技巧 D:思维答案:思维和表达能力9.取舍材料的原则一般是有助于凸显主旨,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所以选材要舍得割爱。

()A:对 B:错答案:对10.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A:错 B:对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文主于意而意多乱文”,是指文章的立意要做到()。

A:新颖 B:生动 C:正确 D:集中答案:集中2.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

行为经济学漫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内蒙古大学

行为经济学漫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内蒙古大学

第一章测试1.行为经济学除了与经济学以外还跟哪门学科有着不解之缘?()A:法学B:哲学C:神经学D:心理学答案:D2.亚当·斯密指出:当我们从()的处境落到一个()的处境时,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甚于从()的处境上升到一个()的处境时所享受到的快乐。

A:较好较差差较好B:较差更差差较好C:较好较差好较差D:较差较好差较好答案:A3.“人们能够严格地、无偏地按照最优化的条件行动”体现了经济人假设的哪个特征?()A:完全判断力B:完全意志力C:完全理性D:完全自利答案:B4.下列哪些不是经济人假设的特征?()A:有限意志力B:完全理性C:完全意志力D:完全自利答案:A5.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理性的人。

()A:对B:错答案:A6.传统经济学对人的假设比行为经济学更符合现实。

()A:对B:错答案:B7.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有限理性行为。

()A:对B:错答案:A8.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性质是规范性的。

()A:对B:错答案:B9.下列人的性格或行为哪些与传统经济学的假设相违背?( )A:利他主义B:自私自利C:互损性报复D:追求公正答案:ACD10.不能用传统经济学解释的行为是()。

A:给乞丐钱财B:环保运动C:自杀D:以炒作为目的的捐款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一致追求的一种主观感受是?换句话说,人们决策的目的是为了?()A:快乐B:痛苦C:忧郁D:悠闲答案:A2.传统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决策目的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学的决策目的是为了实现?()A:富裕B:均衡C:快乐D:公平答案:B3.哪种均衡不是本章所讲的四种均衡状态?()A:消费者均衡B:生产者均衡C:社会均衡D:厂商均衡答案:C4.传统经济学是怎样刻画人们的幸福的?()A:用厌恶来反衬幸福B:对物品进行喜好的排序C:对幸福感受划分等级D:直接度量幸福值的大小答案:B5.厂商均衡解决的是生产者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各种要素的消费量能使产量最大的问题。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按要求回答问题。

翻开书页,寻觅诗和远方。

杜甫远观泰山,感叹“岱宗夫如何,① ”;杜牧远上寒山,吟赏“停车坐爱枫林晚,② ”;李白远dù荆门,赞美“山随平野尽,③ ”;韩愈远谪潮州,感怀“云横秦岭家何在?④ ”……远方,是景之所在,是情之所系.,是心之所向。

(1)用古诗原句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远dù荆门( ) 情之所系.( )2.喜爱集邮的小秦觅得几张邮票,邀你一同欣赏。

【甲】张骞通西域【乙】玄奘赴天竺【丙】小秦:【丙】图邮票中的人物是郑和,你能仿照【甲】和【乙】的短语结构概括【丙】图内容吗?你:就叫“ ”吧。

小秦:挺好的!你瞧这些邮票还有很多富有动感、富有内涵的细节呢,如【甲】图中天上飞过的大雁仿佛捎来家乡的信息。

你:是啊!。

小秦:这个细节找得准!图案设计真可谓(3)!(A.入木三分B.惟妙惟肖C.独具匠心D.标新立异)你:三张邮票按时间顺序放在一起看,我还发现。

小秦:这就是邮票里的远方,小小的邮票学问大!二、语言表达3.阅读下列图表,分析近年来“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的变化。

注:2019年12月发现疫情。

2022年12月,旅游全面放开。

(以上数据来自网络)三、选择题4.下列名言中,适用于毕业赠言的两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B.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C.窗前光线正好,远方正在远方。

(池莉)D.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伏尔泰)四、语言表达5.班级组织同学参与选编课外读物《名著中的远方》,小秦同学选编了第一单元,请你仿照示例,完成第二单元的编写。

五、文言文阅读【甲】初五日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

骑至,雨亦至。

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

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

【乙】止而炊汤以饭而雨势不止讯去黄草坝不及遂留止焉。

高考历史课件第34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高考历史课件第34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深化拓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作用、弊端及崩溃 1.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方货币与 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 2.作用 (1)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 了条件。 (3)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使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 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3)提信息,找关键:①体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②评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③日本、西欧崛起。 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 ⑤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答案】 (1)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货币与美元 保持固定汇率。 作用:促进了贸易自由,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创造了条件。 (2)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原因:体系自身的矛盾;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③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④,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贸易保 护主义抬头⑤。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停止按 35 美元价格兑换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 实亡⑥。 1973 年 3 月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最终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世界 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的影响。
(2)过程
①1989年,堪培拉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②1991年,通过《汉城宣言》,确立宗旨和目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4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4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第34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考纲要求](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知识精讲]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①政治地图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2、世界经济全球化(1)经济活动的扩散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

它们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

发展中国家:即所谓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

哲学:西方哲学史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哲学:西方哲学史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哲学:西方哲学史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单选亚里斯多德证明神的主要论据是()。

A、最初果B、最初缘C、最初因正确答案:C2、单选亚里斯多德的伦理学在每一点上都是和他的()相一致的。

A、唯心主义B、唯物(江南博哥)主义C、形而上学正确答案:C3、单选克吕西普认为唯有(),即至高无上的火才是不朽的,其它的神都是有生有死的。

A、太阳神B、宙斯C、月亮神正确答案:B4、名词解释解释策略正确答案:美国批评家费希所用的术语。

是指读者在阅读作品文本时候所采取的能获得一定“意义”的规则或措施。

“解释策略”因为读者个人和认识的差异而各有不同。

5、问答题说明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正确答案: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一样都是为基督教信仰服务的。

但是教父哲学主要奠基于柏拉图主义,而经院哲学的主要思想基础是从古代文献中发掘出来和从阿拉伯世界中辗转流归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教父哲学用信仰来贬抑理性或否定理性,而经院哲学力图用理性来论证信仰,将基督教的信条建立在逻辑证明基础上,或者把理性的范围与信仰的范围严格地区分开来。

因此,经院哲学究其根本而言仍然是一种神学,但与教父神学相比,经院哲学代表着一种理性神学的方向。

6、问答题海德格尔释义学的循环与古典释义学循环的区别。

正确答案:古典释义学也讲“释义学循环”,但那里只是一个方法论原则,即要理解全体必须理解部分;要理解部分必须要理解全体。

而海德格尔把释义学循环看作是存在和认识的根本条件,释义学循环现在不是狭义的文本解释时遇到的现象,而是此在存在的本体论特征之一。

释义学循环的普遍化标志着释义学走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7、单选正如科学与宗教一样,()在一切的时期里始终是处于一种冲突状态或不安的妥协状态。

A、社会团结与个人自由B、言论自由与社会团结C、个人自由与言论自由正确答案:A8、多选以下哪些人物是狭义上的“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A、狄多罗B、伏尔泰C、霍尔巴赫D、爱尔维修E、拉·美特利正确答案:A, C, D, E9、填空题“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6 风沙地貌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6 风沙地貌

课时36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类型(1)风蚀地貌类型成因形态特征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雅丹地貌盛行风对地表进行侵蚀沟槽和垄脊相间,走向与主风向一致(2)风积地貌①成因: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②常见形态:新月形沙丘,状如新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③分类类型形态特征对环境的影响固定沙丘沙丘上生长有植物植被能固定流沙流动沙丘没有植被随风移动,在沙漠边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河岸、湖畔、海滨地区的主要沙源的形成过程(1)河流中上游地区,泥沙经过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堆积于河流、湖泊、沿海地区。

(2)枯水期,河流、湖泊、沿海地区泥沙裸露。

(3)再经过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在河岸、湖畔、海滨地区形成沙滩或沙丘。

一、根据沙丘形状和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二、风沙活动的条件1.物质条件——沙源(1)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堆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堆积。

(2)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

2.动力条件——大风(1)该地所处区域的大气环流(风带或季风)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

(2)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常见会加强风力的地形①平坦的地形。

如广阔的平原,没有阻挡。

②山地中的峡谷或河谷(峡谷或河谷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

③面积广大的湖泊或海域。

(3)特殊天气、气候背景: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第47讲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

第47讲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

第47讲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完成,但尽管这样,也不能保证里面完全没有错漏,未经尊者最后校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宜公开。

第六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阿毗达摩第四十七讲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玛欣德尊者2009.06.12讲于江西佛学院下面各位请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各位法师、居士、大德、贤友们,晚上好!昨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了缘起支当中的无明缘行,行缘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讲缘起的部分。

我们讲到了行缘识之后,接着是识缘名色vi¤¤à?apaccayà nàmar?paü。

在这里,名色里面的名是以“朝向故为‘名”。

”就是(倾向故为‘名’namat?ti nàma§,‘倾向之相’为‘名’namanalakkha?a§ nàma§)。

因为所有的名法都有一个特相,就是面对所缘、朝向所缘,所以称为名。

在这里它是特指心所。

名的特相是朝向;作用是与识相应,作为心所它和心是相应的;表现为无鉴别;近因是识。

而色以“变坏故为‘色’。

”ruppati r?pa§.ruppati就是变坏或者会毁坏的,所以称为rupa色。

它的特点是毁坏;作用是散布,散布全身的散布;表现为无记,因为色法不会有善或者有恶;近因是识。

要知道这里讲到的色,它是特指业生色。

对于名色,在十二缘起支当中的名色,佛陀是这么样说的:“诸比库,什么是名色呢?诸比库,受、想、思、触、作意,这称为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这称为色。

如是,此名与此色,诸比库,这称为名色。

”也就是说这里讲到的名法,本来名法包括了心与心所,但是由于这里讲到的心是属于识,而这里的名是特指心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阿毗达摩第三十四讲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玛欣德尊者2009.05.27讲于江西佛学院下面请各位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三遍)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各位大德、法师、居士们,晚上好!昨天我们学习完了心的十四种作用,又讲了五种定律,以及为心路过程准备的与心路过程有关的六个六。

今天晚上我们将继续学习心路过程的部分,在讲心路过程的部分之前,先讨论一下所缘的呈现方式。

所缘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六种:它们是极大所缘、大所缘、微细所缘、极微细所缘,这四种所缘的呈现方式是五门心路过程的所缘呈现方式;还有另外两种是清晰所缘、不清晰所缘,这两种所缘的呈现方式是意门心路过程的呈现方式。

我们先简单地说一说这些呈现方式。

因为有心,就必定会有心所对应的所缘。

例如:称为眼识的或眼门心路过程的,就有它所看的所缘,眼门心路过程所看的所缘是颜色。

极大所缘、大所缘、微细所缘、极微细所缘,这是相对于五门心路过程所看的颜色、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所尝的味道以及所触的触所缘。

这里讲到的大与微细,并不是指所缘的体积,而是指这些对象对心的撞击力。

如果撞击力大,称为大所缘;如果撞击力小,称为小所缘。

即使是体积很大的或者很粗的颜色呈现在眼门,但如果眼净色很弱,例如:一个人的视力很弱或者所缘在眼净色的高峰期已经过了才呈现,又或者光线很暗,这时这种颜色就不能够给眼门心路过程留下很深的印象、很清楚的印象,这称为微细所缘或者极微细所缘。

反过来,如果是一个体积很小的所缘,例如:一个很小的东西,但它正好是在眼净色的高峰期撞击根门,或者一个人的视力很好,又或者光线很强,那么,哪怕是这个东西很细小,他都能够看清楚;或者又与一个人的注意力有关,例如:我们现在在很认真地修行,专注自己的业处,即使有时候外面有很大的风声雨声,我们都不会去留意它,是不是?虽然这些声音不断地撞击到我们的耳朵,但如果我们不去留意它,它对我们的耳根、对我们的意门的撞击也是很小的。

如果我们很用心地去听,远处一些虫鸣的声音,或者远处一些人走过的声音,乃至到很远的地方汽车的声音,我们都可以听得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去作意它或者说我们的听力、听觉很好,这个时候它对我们的五门撞击力也算是强的,因此这也是属于大所缘。

大所缘和微细所缘,并不是从所缘对我们的大小来分的,而是说它对我们的五门和意门的撞击力来说的。

这些所缘之所以称为大所缘或者称为微细所缘,主要还是与在心路过程里面撞击之后,心路过程生起了多少或者它引起了多少个心路过程心生、灭,与这个有关。

我们接着学到心路过程的时候就会了解。

对于意门心路过程也是,当一个意门心路过程,例如:我们记一个东西,记得很清楚,或者当我们记一个东西的时候,印象很模糊。

对于印象很清楚的,我们可以称为清晰所缘;如果是比较模糊的,这个可以称为不清晰所缘。

也就是说,当一个所缘呈现在意门的时候,它是以很清晰的目标而被意门所识知,这个称为清晰所缘;如果它并不是很清晰,就不会有很明显的呈现方式。

对于意门来说,一般清晰的所缘会有两个彼所缘生起;如果不清晰的所缘,一般彼所缘并不会生起。

那到底心路过程是怎么样发生的?我们接着来讨论,在我们讨论的时候,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心路过程?心路过程巴利语叫做vãthi,vãthi直接的意思就是路,但是我们称为心路过程,也就是心的呈现方式或者心运行的轨迹、轨道。

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的世间、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很多的信息,我们会看、听、尝、嗅、触、想,但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发生的这些心或者这些心理现象,到底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它们的运作方式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平时简单的说到的看,具体它是怎么运行的呢?为什么说我们看了一件东西,有时候在回想起的时候还能清晰的记起呢?为什么会有所谓的记忆?或者现在当一个人在说到一样东西或者在想到一样东西之后,会很清楚地对它有个印象呢?为什么一样东西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能够说:我们能看到、听到呢?它们的运作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这些和我们的生命、和这个世间、和我们的内心息息相关,但是我们是不是清楚它们是怎么运作的呢?我们对这种本身属于我们生命很重要的现象、认知行为了解了多少呢?现在,我们就接着来学习一下心路过程,心路过程就是我们的心是如何运行来认知对象、认知所缘的。

讲到心路过程,我们先讲一讲色法和心法的寿命。

在“阿毗达摩”里面,一个心生起就灭去,从生到灭这个过程,我们称为一个刹那,刹那是梵文ksana的翻译,如果用巴利语叫做khaõa,这一个刹那我们又可以称为心识刹那,那心识刹那,一个刹那有多久呢?它的时间度有多长呢?我们很难用一种具体的时间段来衡量。

如果要说一个心识刹那有多久,我们只能够用这样的比喻:例如:我们眨一下眼睛,或者说一弹指,乃至到一闪电,就这么短暂的时间已经有数十亿个心识刹那生灭过去了,所以心识刹那快不快?正是因为心识刹那那么快,所以佛陀才会这样说,他说:“诸比库,我不见有任何法比一法生灭得更快,那即是心。

”也就是说,心的生灭是很快的,连佛陀的智慧范围,都发现没有任何一种现象的生灭会比心更快的,更无常的。

即使心是那么快的生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小刹那(生、住、灭三个小刹那)。

因为即使一个心再快,还是会有生起的那一极短的瞬间,然后还有灭去那极短暂的瞬间。

在一个心识刹那一生到立刻就灭去,这么短的时间,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分为在生的时候,那是一个小刹那;然后在灭的时候一个小刹那;而对于住,由于心识刹那它根本就没有停住的,没有一刻的停住,我们只不过可以用一个比喻:当我们把石头往空中一丢,石头到了最高一点就会掉下来,等它到了最高一点的时候,准备往下掉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把它比喻成心的住。

也就是说,在生到它转到灭那一个极短时间,也称为住时。

所以生、住、灭,就是我们称为的发生、产生;然后存在;立刻坏灭;这个过程我们称为一个心识刹那。

而一个心识刹那在发生的过程称为一个小刹那;存在的过程称为一个小刹那;而灭去的时候又称为一个小刹那。

心虽然是很快速地生灭,但是由于心有一个法则,它不断地会生灭、生灭的,只要我们仍然还在生死当中或者还在轮回当中,那么心就一直都会生灭、生灭的。

对于我们人来说、普通的人来说,我们不能够以任何方式去终止心的生灭。

如果说要让心流完全的终止,只有三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的心流终止。

第一种就是修外道定,外道定有一种称为无想定的,这一种外道他们通常是先培养了定力,一般都有色界第四禅那的定力。

当他从定中出来之后,怀着极厌恶心的这种倾向去培养无想定,就把他的心流中断。

他们这些外道认为说:“因为我有心,才会有痛苦,因为我有心,我才会有轮回。

”于是他就倾向于把心念、心想终止,由于他的定力很强,令他的心想终止,这称为无想定。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三果圣者和四果圣者,他们如果拥有了八定的话,他们有能力入灭定(nirodhasamàpatti),或者称为灭尽定,这种定也能够让心流停止。

最后一种是般涅槃(parinibbàna),也就是当一个漏尽的圣者,包括佛陀、包括独觉佛以及圣弟子,当他五蕴离散后,由于烦恼已经断尽,业已经不会再运作了,这个果报身到了最尽,已经完全离散了,离散之后他就进入了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境界,我们不能够说它是完全没有,如果说没有我们就会陷入断灭见,但是我们也不能说涅槃是有,说有的话我们又会陷入了常见,最好我们不要去讨论涅槃,涅槃是拿来体证的。

那个时候,我们不能说涅槃是一种心,如果是心的话,它必定还是生灭的。

因为它超越了一切言说,我们不能说它是心,或者它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当年佛陀还在世的时候,他会直截了当的说:涅槃是一种心。

但是即使连很多的弟子问佛陀说:“如来死后是存在吗?是不存在吗?是既存在又不存在吗?是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吗?”佛陀都给予无记(不回答),因为这个超越了一切思维、度量、推理。

只要我们还在正常的情况下,心流都是不断不断地生灭的,这个称为心相续流。

心相续流就好像河流一样,不断地流下去。

有些愚痴的人,他们认为生命很痛苦,于是他们就通过自杀来了断自己的生命。

他们认为通过自杀来了断自己的生命,那么生命就终止了,心也就会停止了,其实不是这么样,而往往自杀的人都会堕落到恶趣,堕落到苦道,因为一个人自杀能够生起善心吗?所以如果认为自杀能够了结生命,那是由于有了断灭的邪见所以才会令他去自杀。

或者有的人说他完全昏迷过去,或者完全熟睡,那其实还是一种有分的状态,它并不是说心流终止,那个时候心流还是不断地生灭。

只要有生命,心就不断地生灭、生灭、生灭,就好像河流一样,所以我们称为心相续流,或者称为名相续流。

而对于我们这些执著于有五蕴、有生命的凡夫来说,名法和色法(身体现象和心理现象)一起存在的,这个称为名色相续流。

对于名法来说,生灭是很快的,也就是心是生灭很快的,而对于色法来说,色法的寿命会长一点。

一个色法的寿命存在等于十七个心识刹那的寿命。

色法通常是以聚的方式存在,在经典里面有时候称为色身råpakàya,而名法是以名聚的方式出现,我们称为nàmakàya,有时候在经典里面称为名身。

身就是聚合(身体的身,色身、名身)。

因为色法都是会以一堆的方式呈现,名法也是以一堆的方式呈现。

我们说色法的最小单位称为色聚,色聚的生命从生到灭,这一个过程心识刹那已经生灭了十七次,我们先弄清楚色法、名法(心),它们的寿命关系,也就是说色法的寿命更长,一个色法从生到死,它已经看到心识刹那已经生灭、生灭十七代了,看到它已经转了十七世了。

对于在五门心路过程里面,由于色法能够撞击到有分和撞击到眼门,然后生起一个眼门心路过程。

眼门心路过程最多也只能有十四个心识刹那生灭,那它们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在这里就举极大所缘为例子来讨论一下。

这里讲到的极大所缘,是指一个目标出现的时候,它是在色法的高峰期撞击到有分和撞击到眼门。

我们作为人、作为有情,只要没有心路过程的发生,就是说我们的心是处于一种不活跃的状态,那个时候有分就不断地生灭,不断地生灭。

一旦有了一个颜色所缘撞击到有分和撞击到眼门,一旦撞击,一个有分、一个心识刹那已经生灭过去了;当这个心识刹那生灭过去之后,紧接着有分就波动了两下;有分波动了两下之后,有分就断了;从此之后有分流就已经结束了,然后就生起了一个五门转向心,这一个五门转向心的作用是什么?是开始把心流从有分里面拉到所缘,因为对象,例如说颜色,这个颜色是很清晰的,一个物体很清晰地冲击到我们的眼门,但是冲击的时候我们并不会一下子我们的心就看,由于冲击然后有分就波动了两下,之后就有一个五门转向心开始,从这个时候开始,就称为心路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