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观课报告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观课报告
背景
比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数学关系,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观课活动旨在观察老师如何教授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内容
在本次课程中,老师主要讲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
1.乘法对比例的影响。
2.比例中的四个量的关系。
3.变化量的比例不变性。
4.比例中等量代换的性质。
老师通过引入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性质,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同时,老师也讲解了这些性质的作用和应用,这让学生们对于比例的基本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思考
观看这节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对于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比例,如涉及到面积、长度等问题,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让我们更加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我们需要根据商品价格和折扣率计算出最终价格,而比例就是我们计算价格所需的重要基础。
结论
通过观看本节课程,我理解到比例的基本性质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将这些性质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老师的讲解方式很清晰详细,让我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将对我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全程解读)《比例和比例性的入门》观课报告
(全程解读)《比例和比例性的入门》观课报告1. 引言《比例和比例性的入门》观课报告主要针对比例和比例性这一主题,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数学概念。
本报告将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知识点讲解以及个人感悟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场全面、深入的观课体验。
2. 课程内容概述2.1 比例的定义与基本性质课程首先从比例的定义入手,介绍了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关系,通常表示为a:b或a/b。
比例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
2. 在比例中,如果内项或外项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非零数,比例关系仍然成立。
3. 在比例中,如果内项和外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非零数,比例关系仍然成立。
2.2 比例的计算与应用课程接着讲解了比例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比例的求解、比例的化简以及比例的倒数等。
同时,课程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了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等。
2.3 比例性的概念与判断课程进一步介绍了比例性的概念,并阐述了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或现象是否具有比例性。
比例性是指物体或现象的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判断比例性的方法主要包括:1. 直观观察:通过肉眼观察物体或现象的各部分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比例关系。
2. 数学计算:通过数学方法计算物体或现象的各部分之间的比值,判断是否相等。
3. 教学方法与讲解课程采用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结合图形、实例和公式,使得抽象的比例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比例的知识。
4. 知识点讲解课程对比例和比例性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1. 比例的定义与基本性质2. 比例的计算方法与应用3. 比例性的概念与判断方法此外,课程还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个人感悟通过观看《比例和比例性的入门》这节课,我对比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观课报告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观课报告1. 引言比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金融、统计、经济等。
本文将探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通过观课报告的方式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本文将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输出。
2. 比例的意义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关系。
比例关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比例的意义在于能够揭示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关系。
比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量的相对关系比例能够揭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通过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判断两个量的大小、增长趋势等。
例如,身高与体重的比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体型是否匀称,速度与时间的比例可以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等。
2.2 数据分析与预测比例在数据分析和预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例如,在金融领域,比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股票的涨跌趋势,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向等。
2.3 解决实际问题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比例关系,我们可以求解未知量,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例如,在商业中,比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成本、利润等,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
3.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具有以下基本性质:3.1 比例恒定性比例恒定性是指在比例关系中,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即使数量发生变化,比例关系仍然成立。
例如,如果一辆车的速度是另一辆车的两倍,那么无论速度是多少,两辆车的速度比始终保持为2:1。
3.2 比例的可逆性比例具有可逆性,即如果两个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那么它们的倒数之间也存在比例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10秒内移动了100米,那么它的速度为10米/秒,这两个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
而如果我们将速度的单位改为秒/米,那么速度的倒数就为0.1秒/米,这两个量之间仍然存在比例关系。
3.3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比例关系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其中一个量来改变。
例如,如果一辆车的速度是另一辆车的两倍,我们可以通过减小第一辆车的速度或增加第二辆车的速度来改变比例关系。
比和比例观课报告
比和比例观课报告一、观课背景本次观课是在某市第一小学初一数学课堂中进行的。
教师针对“比和比例”这一主题展开讲解,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课堂分析1. 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前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按照课标要求列出了对比和比例的定义、意义和计算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预习。
2. 课堂互动本次课堂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互动中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前所学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学生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教师还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强化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黑板板书、幻灯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丰富了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让学生形成了对比和比例这一知识点的概念和应用的认识,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课堂启示本次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发了我对于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实验、讲解、互动、实践等,尽量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系统化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以系统化为目标,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全面、科学地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能够进行实际应用。
通过本次观课,我认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快乐、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并愉快地接受知识,这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比例的观课报告
比例的观课报告
一、课堂背景
本节课是一节初中数学课,内容涉及到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使用了多种交互式教学策略,如板书讲解、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理解比例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讲解比例的概念
教师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比例的基本概念,并强调其实际应用意义。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例的含义及求解方法,巩固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
2. 比例与图形
在板书中,教师通过绘制图形,将比例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方式,寻找更加简洁有效的解法。
3. 组合比例
在本环节,教师通过设计多个比例例题,让学生掌握组合比例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组合比例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
1. 教学过程评价
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多种交互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个人思考及小组竞赛等多种角色中积极参与学习。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深入理解比例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评价
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善于思考和表达,展现了很强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比例概念及其应用,提升了数学解题能力。
3. 教学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动画教学、互动课件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比例的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案例引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
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在这次网络研修活动中,我观看了几节课,这几节课各有特色,受益匪浅。
董老师执教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印象尤为深刻,现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后接着学习的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
董老师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比的性质和比例的意义,所以在学习比例的性质时,教师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董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两个比,独立写成比例,再联系比的前项和后项的知识激趣:“我们学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学生复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精确比的内项和外项,。
然后再进行激趣:“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再随便找几个比例,看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下面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
课上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设疑”、“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在“设疑”这个环节中,我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过渡自然流畅。
采用问题解决式展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观课报告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观课报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比例尺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1、合理的运用生活情境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寓教于趣。
教学中要通过故事、动画、游戏、动手操作等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生活情境认真思考、积极提问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的道理。
2、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作业,这是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发展意识的一个主要方面。
在本课的设计中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3、深挖教材,合理应用。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参考,是经过国家审定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料。
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理解和定义,这将更加有助于我们的教学。
在提出的问题上也没有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能够提高学生对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4、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铺路搭桥,帮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在这节课上,我把握住了比、比值、比例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比例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学习比的意义和熟练求出比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一本质进行教学。
在提出了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后,从找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入手,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引出学生对比例意义的探究,培养了学生尝试探索的精神。
比和比例的观课报告
比和比例的观课报告一、课程信息本次观课的课程为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比和比例”部分,是学生学习比与比例的必修内容。
本节课的授课教师是XXX老师,教学班级为初二(3)班,学生人数约为50人。
通过本次观课,对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比和比例”部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教师教学过程1.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包括:•能正确区分比和比例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进行数学运算;•能发现与运用比例关系;•能熟练应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此次教学,教师希望学生们能够对比和比例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正确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板书、教案讲解、示范演示、师生互动等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在板书环节,教师做了大量的示范演示,同时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在示范演示环节,教师采用学生合作演示的方式,带领学生一步步完成比和比例的运算,并在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按照易于理解的顺序,逐步地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们都能够尽可能地跟上课程进度。
3.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比和比例的概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能够准确运用已学知识完成数学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们通过互动学习,增强了对自己学习方法的认识,使学习更有效率、科学化。
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有耐心回答,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注。
三、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深入理解了比和比例的概念,明白了比和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了多种方法来运用比和比例,通过实例的演示也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
同时,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老师总是请我们发表意见,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这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关注,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总之,我从本节课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更加地了解和掌握了比和比例的运用方法。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观课报告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观课报告观课背景作为学生,我们时常会在数学课上学习到很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在这些数学概念中,比例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比例理论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应用学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学习比例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比例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因此,主题为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观课报告是十分有意义的。
观课内容这次观课的主题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老师首先简单地介绍了比例的定义。
之后,老师通过具体例子来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以下是我在观课中学到的几个基本性质。
1.比例的反比关系如果两个量成比例,当其中一个量增加,另外一个量就会减少,两个量始终保持比例关系。
2.比例的等比关系当一个比例的两个量增加或减少相同时,它们仍然保持比例关系。
3.比例的构成一个比例可以由三个部分构成:被比、比、比值。
其中,被比是指两个需要比较的量中的一个。
比值是指两个量的比数。
比是指比值的导出结果。
课堂互动随后,老师启动了互动环节。
他先给出了一个问题,“一项工程需要5天的三人工时才能完成,那么这项工程需要多少人才能在3天内完成?”。
然后,老师鼓励我们运用比例原理来求解问题。
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相互支持与帮助的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对于比例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总结比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观课中,我对比例的基本定义和性质有了深深的认识。
学习比例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数学中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比例的理论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比例的性质和意义观课报告
比例的性质和意义观课报告什么是比例?比例是一种数学关系,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常用一个冒号(:)或分数线(/)来表示,例如:•1:2 表示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是1比2。
•3/5 表示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是3比5。
在比例中,我们称第一个数为“左项”,第二个数为“右项”,比例中的两个数都必须是同一类的物品或量,例如长度、重量、速度等等。
比例的性质比例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1. 同比例变化原理如果在比例中,左项和右项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k,则比例仍然成立。
例如,若比例1:2,左项和右项同时乘以2,则得到2:4,它们之间的比还是1:2。
2. 反比例变化原理如果在比例中,左项和右项同时乘以一个相反的数k,则比例仍然成立。
例如,若比例1:2,左项和右项同时乘以-1,则得到-1:-2,它们之间的比还是1:2。
3. 比例解方程原理如果在比例中,知道其中一个量的值,可以通过解方程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例如,若比例1:2,已知左项的值为4,则右项的值可以通过如下方程求得:1 /2 = 4 / xx = 8因此,右项的值是8。
比例的意义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例子。
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和制图中常用的工具,用于表示实际距离与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通常表示为1:n,例如1:5000,表示实际1米对应地图上的5000分之1米。
直线比例在几何学中,比例可以用于表示直线的长度关系。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点D在线段AB上,将线段AB分为比例AD:DB的两段,则线段AC与线段BC之间的比为AD:DB。
金融比例在金融学中,比例常用于表示不同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例如比率分析中的利润率、毛利率等等。
图像比例在图像处理中,比例通常用于表示图像的长宽比例。
例如,4:3的比例表示图像的宽度是高度的4/3倍。
结论比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关系,具有可重用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对比例的性质和意义的研究可以加深对这种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比例。
比和比例的观课报告
比和比例的观课报告一、课程概述我们所要进行观课的课程是初中数学的比和比例一章,该章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掌握好比和比例的概念和应用,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次观课我们旨在了解教学老师如何设计和实施比和比例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二、教学环节1.引入环节教学老师首先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问题是“小明和小李一起去一家餐厅吃饭,小明吃了餐厅菜单上价格为20元的套餐,而小李吃了价格为28元的套餐,请问两人分摊,应该各出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教学老师成功的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们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2.知识点教学教学老师对比和比例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通过实际问题对比例的应用进行了示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方法,鼓励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引导学生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例的制定和运用。
3.巩固练习在教学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后,教学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鼓励学生们在解题中进行合作,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并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表现在本次观课中,学生们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实际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思维和讨论成功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例的运用中发挥了创造性。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效果和掌握能力,并在合作中体现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本次观课中,我们了解了比和比例相关知识点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表现。
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们在实际问题的引导下,认真学习和思考,最终成功理解和掌握了比和比例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和运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青岛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观课报告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观课报告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
在这次分散研修活动中,徐伟老师执教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主要由“设疑”、“探究”、“应用”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以下是本节课的观课所思:一、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徐老师让学生先计算几组比的比值,再比较这些比的比值,发现前三组比值相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这一概念课环节中,徐老师并没有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复述和再现,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形式的比,并且“内项”和“外项”,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组比例,进而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这一比例的基本性质。
本环节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
徐老师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将学习内容的“大板块”交给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
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相互评价,从而使他们体会成功,共享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三、本节课的主要发展链条是“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在本环节中徐伟老师不仅教学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还教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区别,在知识的拓展中,还进行了知识链接,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第41页例2及课堂活动,第51页练习六中的第1、2、3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②能运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③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5、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基础是“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生在单纯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上没有多少困难,但是比和比例的意义容易混淆,基于此,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在引入上我直接提示课题,引起生对学过的比的知识的回忆。
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范本模板】
《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观看了闫晓红老师执教的《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很有体会。
因为此前自己也讲授过此课,所以抱着学习、参考的态度来看的课堂教学录像。
我选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本节课闫老师让学生在思、讲、听、议、看并存的多种学习方式中去探究比的基本性质,鼓励学生多思、爱讲、善听。
在尝试练、启发练、板演练中去探究不同类型的比的多种化简方法。
使学生脑、眼、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特别让人感到实在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真正扮演了一位引导者的角色,全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如上台讲述观点、分组就自学提纲进行讨论、计算等,真正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尝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想法,使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
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比例、举例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学会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老师的行为多数仅仅体现在穿针引线上,这点值得我去学习。
另一个角度上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有很多东西,比如上台画一画写一写并讲出自己的观点,有一位同学还能很中恳地指出不同意另一位同学的看法,这些不是单靠一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在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能及时提出质疑,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有少部分孩子没有说出自己的看法,只是在听别人说。
在汇报展示时,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举手展示自己的观点,其余学生也积极与台上“小老师”交流可见老师的功夫在平时,他们敢于发表看法比起我们自己的课堂上许多学生连基本连贯的话都说不出来,差距是非常大的。
从教学内容上看,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学生发展观察实验、比较判断、猜测推理、验证归纳等数学技能的重要载体.函数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点的要求较高,通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既是对“生活→数学→生活”这种知识建构形态的强化,也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比列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
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引言比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广泛应用于科学、经济、工程等领域。
因此,在学习数学时,较早学习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观课中,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概念回顾在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等比关系。
比例通常用“:”或“/”表示。
例如,当两个数的比值为m:n时,我们可以写为m:n,也可以写为$\\dfrac{m}{n}$。
其中,m称为比例的第一项,n称为比例的第二项。
我们通常将比例的两项分别称为“前项”和“后项”,并将比例的两个前项分别称为“前项比”,将比例的两个后项分别称为“后项比”。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指当两个比例中的一项变化时,另一项的变化情况的规律。
下面,我们将介绍比例的一些基本性质:性质 1:比例的前项和后项可以互换比例的前项和后项可以互换位置而不改变比例的值。
例如,2:3和3:2是相等的比例。
性质 2:比例可以化简如果比例的前项和后项有公因数,则可以将其约分为最简形式,即比例两项中的公因数约分,约分后的比例仍然是原比例的等价比例。
例如,比例6:9可以化简为2:3,约分公因数3。
性质 3:比例的乘除具有可逆性比例中的两项可以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实数,而不改变比例的值。
例如,可以将比例2:3同时乘以2,得到比例4:6,这两个比例是相等的。
性质 4:比例可以相加或相减如果两个比例的前项比和后项比可以相加或相减,则得到的结果还是比例,两个比例中的两个前项分别相加,两个后项分别相加,则得到新比例的前项比,同样,两个前项分别相减,后项也相减,得到的即为新比例的后项比。
例如,比例2:3和3:4可以相加,得到比例5:7。
注意:相加或减法得到的新比例的两项应为同类项,即前项都是前项、后项都是后项。
性质 5:比例可以互换比例关系如果一个比例中的前项比等于另一个比例中的后项比,同时该比例的后项比也等于另一个比例的前项比,那么这两个比例是互换的比例。
比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
比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前言比是一个很基础的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已经开始学习了。
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经常会在班级中进行比大小的教学。
但是,我们是否真的清楚比的性质呢?本次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观课内容本次观课的老师是数学系的李老师。
李老师讲解了比的基本性质,包括等比例、反比例和比例的性质。
等比例李老师首先和我们讲解了等比例。
等比例是指两个比值相等,即a:b=c:d。
因为等比例的定义中两个比值相等,所以有以下的性质:1.等比例的两个比值互相翻转后,仍然相等,即$\\frac{a}{b}=\\frac{c}{d}$等价于$\\frac{b}{a}=\\frac{d}{c}$。
2.等比例的四个数成比例,即a:b::c:d。
反比例接着,李老师讲解了反比例。
反比例是指两个比值相乘为1,即ab=cd。
根据反比例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的性质:1.反比例的两个比值互相翻转后,乘积仍然为1,即ab=cd等价于ba=dc。
2.反比例的四个数成反比例,即$a:b::\\frac{1}{b}:\\frac{1}{a}$。
比例的性质最后,李老师讲解了比例的性质。
比例是指两个比值相等,即$\\frac{a}{b}=\\frac{c}{d}$。
比例和等比例的区别在于,比例的四个数并不成比例,而只有其中的两个比值相等。
比例有以下的性质:1.如果a:b=c:d,且b eq0,那么$\\frac{a}{c}=\\frac{b}{d}$。
2.如果$\\frac{a}{b}=\\frac{c}{d}$,那么$\\frac{a+b}{b}=\\frac{c+d}{d}$。
总结观看完李老师的比的基本性质课程后,我对比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知道了等比例、反比例和比例的性质,我能更有效地进行比的教学,并且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
(完整版)《比例的认识》观课报告
(完整版)《比例的认识》观课报告本文档是针对观课主题《比例的认识》所写的观课报告。
以下是对观课内容的总结和分析。
观课内容概述本次观课的主题是《比例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多组实例和图表的讲解,学生们对比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观课总结在观课过程中,老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实物比较、图片对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和相关性质。
同时,老师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们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表现出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并展示出了良好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在观课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问题,通过与老师的讨论和解答,他们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观课反思在观课过程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然而,有一些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
因此,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并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巩固和深化对比例的认识。
观课结论通过观课《比例的认识》,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观课过程中展示出了良好的研究态度和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反映出了一些学生对比例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的问题。
因此,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比例相关知识的教学,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对观课主题《比例的认识》的观课报告,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观课人:[你的名字]--- 观课时间:[观课日期]。
比例 观课报告
比例观课报告1. 观课背景本次观课是一节小学数学课,教学内容为比例。
2. 教学过程及分析2.1 导入环节教师以一道口算题作为导入环节,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此时,教师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口算题的形式温故知新,为今天的比例课打下了基础。
2.2 课堂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比例图,生动地讲解了比例的定义和四种比例关系的表示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逐一解答,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比例的概念。
2.3 课堂实践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纸上画出两组比例图,并在小组里互相核对。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比例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4 扩展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拓展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
教师让学生一起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一栋高楼的高度为120米,如果要在比例图上表示出来,画出比例为1:200的图,应该在图中画多高?这个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比例上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反馈学生认为这节课十分有趣,比例的知识点也很实用,使他们认识到比例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并且从实际应用中加深了对比例的理解,让他们在做问题时更得心应手。
同时,课堂上的互动让学生感到轻松,在快节奏学习的同时学习能够获得轻松愉悦的感觉。
4. 总结本次观课让我体验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思路,通过启发式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乐趣。
课堂实践环节是非常有益的,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知识。
总之,本次观课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会借鉴其中的部分教学思路和方法。
比列的基本性质 观课报告
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引言在数学中,比例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将相似的元素(如数字、长度、面积等)进行比较和联系,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比例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和应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
基本概念在比例中,有四个基本的概念:比例、比值、分比和倍数。
•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结果。
比例通常用两个冒号“:”或小写字母“a:b”表示。
例如:“2:3”表示两个数的比例为2比3。
•比值是指两个数的商数。
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例如:“0.5”表示两个数的比值为1:2。
•分比是指将比例中的较小的一部分和较大的一部分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例如:“2:3”可以写成“2/5:3/5”。
•倍数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如:“2”是“4”的倍数,因为“4/2=2”。
基本性质比例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 交换律如果两个比例的前后项可以对应相等,则这两个比例相等。
例如:“2:3=4:6”(即“2/3=4/6”)。
2. 结合律如果有三个比例a:b、b:c和c:d,则它们的积也是一个比例a:d。
例如:“2:3=4:6”和“4:6=8:12”,则“2:3=8:12”。
3. 倒数律一个比例的倒数是由其前后项交换后得到的,例如:“2:3”的倒数是“3:2”。
4. 倍化和分化如果比例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同一个非零数k,则其值的大小不变。
这个过程称为“倍化”。
例如:“2:3=4:6”,“6:9=4:6”的倍化系数为2。
与倍化相反,就是“分化”。
“2:3=4:6”分化系数为2/3,即“4:6=2:3×2/3”。
5. 分配律如果有三个比例a:b、c:d和e:f,则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个比例。
例如:“2:3=4:6”和“6:9=4:6”的差为“2:3=4:6-6:9”。
6. 可移项律在比例中,若“a : b = c : d”,则有“a : c = b : d”和“a : d = b : c”。
《比例的了解》观课报告
《比例的了解》观课报告1. 背景介绍本次观课的主题是《比例的了解》,旨在帮助学生们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式。
观课教室为初中数学课堂,学生的年级为七年级。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 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进行比例的简单计算。
3. 教学过程3.1 导入与激发兴趣老师首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
例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假设你们要组织一场篮球赛,如果只有两个队伍,你们会如何确定队员的人数比例?”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3.2 讲解比例的概念接着,老师对比比例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案例的介绍,学生逐渐理解了比例的含义和重要性。
3.3 实际运用比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运用,老师设计了一些实际的应用问题。
例如,老师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20公里,那么他骑行5小时可行驶多远?”学生需要运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计算,并给出答案和解释。
3.4 小结与总结在教学结束前,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同时,老师鼓励学生多多应用比例的知识,并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供学生深入研究。
4.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课后作业,可以得出以下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对比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相对较高。
5. 反思与改进针对本次观课,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 在导入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增加学生的兴趣;-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6. 结语通过观课《比例的了解》,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式有了较好的掌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更加善于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
在这次网络研修活动中,我观看了几节课,这几节课各有特色,受益匪浅。
董老师执教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印象尤为深刻,现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后接着学习的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
董老师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比的性质和比例的意义,所以在学习比例的性质时,教师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董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两个比,独立写成比例,再联系比的前项和后项的知识激趣:“我们学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学生复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精确比的内项和外项,。
然后再进行激趣:“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再随便找几个比例,看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下面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
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
课上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设疑”、“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在“设疑”这个环节中,我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过渡自然流畅。
采用问题解决式展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探究”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
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还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等。
在“应用”这个环节中,强调及时应用及时反馈,重视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尝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想法,使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
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比例、举例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学会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