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
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
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生活的反思和思考的艺术表达。
每个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
艺术风格是作品所独有的、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而表现形式则是作品中所呈现的内容和结构组织。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
一、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1.1 风格的内涵与特点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作品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风格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可以通过作品的写作风格、语言运用、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来展现。
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会有所差异,有的作家追求简约明快的风格,有的作家则偏爱华丽辞藻的运用。
例如鲁迅的作品以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著称,而余华的作品则以细腻的描写和情感透露而闻名。
1.2 风格的分类与代表作品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可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文学风格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写实主义等。
这些风格有各自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它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呈现作品的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风格,主张真实地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冰心的《雨巷》等。
浪漫主义则注重情感表达和想象力的释放,代表作品有雪莱的《抒情诗选》和依娜·冯·蒙特司托的《悲剧即是轮回:穿越浪漫主义的边界》等。
除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学风格,如象征主义、写实主义等。
每种风格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通过作品中的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展示。
二、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2.1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作者通过语言和结构组织来呈现作品的内容。
表现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
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传递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小说是最常见的文学体裁之一,它以故事为载体,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现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小说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如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科幻小说等,每种类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与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与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和表现手法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和表现手法。
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可以使人们对文学作品中的事物有更直观、更深入的印象。
在小说中,通过描写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着风格等细节,可以直观地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描写环境气氛、人物内心感受等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境和人物。
在诗歌中,通过细腻的图像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可以让诗歌更具意境和表现力。
二、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表现作品主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给人物、环境或物品附属象征意义,表达出对于作品主题所持的认识和观点。
比如,云雀在中国文学中往往被用来象征爱情,白兔象征纯洁等等。
另一些诗歌或小说则以人物的姓氏或名称作为象征,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名字就隐含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意味。
三、意象表现意象是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常常以词语、形象、情感等形式表达主题思想。
在意象的表现中,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变的主题和情感,它让人更容易理解文学作品并充满对作者思想的探究。
在日本文学中,常常会用“蝉”来表现短暂的生命和热情的激情。
在中国文学中,如《滕王阁序》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等经典的意象表现都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品。
四、对话的运用在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往往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心情。
通过对话,可以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感受,也可以表达出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情感互动。
在小说中,通过对话可以让人物使其变得更加具有立体的描绘;在戏剧中,则是对话成为戏剧性冲突的关键手段。
五、线性经济学手法线性经济学手法又称叙述式或叙事式,是文学作品最常见、最古老的形式之一。
它是指通过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来表达主题思想、传达作者意图的方式。
在线性经济学手法中,情节、人物、时间和地点是主要创作方向,通过这些因素的安排来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主题。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审美境界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审美境界一、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1.文字运用:文学作品通过独特的文字表达,描绘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表现思想感情。
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丰富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3.结构布局:文学作品通过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呈现完整的艺术形态。
4.人物塑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5.环境描绘:描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等,营造氛围,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6.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意义的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层寓意。
7.表现手法: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体现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二、文学作品的审美境界1.情感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真挚、丰富,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形式美: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如韵律、节奏、层次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3.意境美: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虚构世界,具有诗意、画意、哲理意等。
4.人性美:文学作品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展现人性的光辉和价值。
5.思想美: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富有启示性的思想观念。
6.艺术美:文学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之处,如构思巧妙、语言精彩等。
7.文化美: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
三、文学作品鉴赏方法1.感受与体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
2.分析与理解: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深入剖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3.比较与鉴别:将不同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4.评价与反思: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评价,思考作品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意义。
5.创意与拓展: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文学创作或相关活动。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并阐述其艺术表现手法。
方法:首先,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了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基本情况。
文学创作中的时代感与艺术表现
文学创作中的时代感与艺术表现时代感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反映了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也是作品能否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关键。
艺术表现则是文学作品通过形式、语言等手段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文学创作中的时代感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影响。
首先,时代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体现在作品的题材选择上。
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会对作家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揭示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困境。
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则催生了大量的反战文学作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加缪的《局外人》等,这些作品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
其次,时代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作品的语言和风格上。
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语言和风格,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中会受到当时流行的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例如,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情感和个体主义,语言通常辞藻华丽,比喻丰富,如雪莱的《西风颂》中的“西风啊,你要去哪里?”这样的语言表达就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色彩。
而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则追求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简洁,如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中的流变叙事和内心独白,展示了当时对传统叙事方式的反叛和对人类存在的困惑。
此外,时代感还会影响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不同时代的社会问题和人们的情感需求也会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
例如,当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爆炸给人们带来了焦虑和孤独感,这些情感在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如余华的《活着》和韩寒的《后会无期》等,这些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对人物内心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综上所述,时代感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影响着作品的题材选择、语言和风格以及主题和情感表达。
文学作品要有时代感,就需要作家具备对时代的敏感和洞察力,能够深入了解当下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内心需求。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Lao She)是中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写实主义: 老舍的作品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写实描绘为特征。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和风土人情。
幽默讽刺:老舍的作品常常夹杂着幽默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寓言手法,对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语言的抒发:老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擅长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贴近生活。
他的语言表达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充满了通俗感。
关注人性: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是老舍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善恶、悲欢、苦乐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社会批判: 老舍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了敏锐的批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体来说,老舍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幽默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特色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与风格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与风格文学作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品之一,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来传递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每个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使之成为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与风格,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的魅力。
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1.1 情感表达: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独特性,在情感表达上具有深刻而生动的特点。
作家通过文字将内心感受准确传达给读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1.2 情节设置:文学作品的情节设置在整个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恰当的情节设置能够增加作品的吸引力,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并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1.3 人物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也是艺术特点之一。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作者可以展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使人物栩栩如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上的体验。
1.4 语言运用:文学作品以语言作为表达工具,语言运用的精妙程度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特点。
作者通过掌握语言的艺术表达技巧,借助音韵、修辞、比喻和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作品的艺术形象,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5 主题思想:每个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通过对重要问题的反思和揭示,作品能够引导读者思考,拓展视野,体验作者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二、文学作品的风格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作家个人在创作中形成的独特表现方式,是作者自己的艺术特点。
不同作家在风格上有着各自的差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作品风格。
2.1 现实主义风格:现实主义是文学的重要风格之一,它着重描写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真实性和客观性为核心。
现实主义风格鲜明地展现了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和人性。
2.2 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追求超越常规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它强调人的感性和激情,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感受,常常通过诗意的文字来描绘场景和情节,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2.3 象征主义风格:象征主义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风格,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作者对生命、宇宙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
高中语文解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高中语文解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解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本文将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独特的语言表现,作品能够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一方面,文学作品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人物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展现了丰富的人性和社会形态。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有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作品能够深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三、文学作品的情节安排情节是文学作品的骨架,直接决定着作品的发展和结构。
文学作品的情节安排往往由作者巧妙布局,通过悬念、冲突和转折等手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阅读的兴趣。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独特表现形式,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特点。
不同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
文学风格体现了作者对于世界的独特观察和表达方式,呈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解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需要从语言特点、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只有全面深入地解读作品,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魅力和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文学作品的解析与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这也是追求深度学习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形式与艺术表现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形式与艺术表现文学创作是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艺术形式决定了艺术表现的方式和效果,而艺术表现又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传递创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本文将从叙事、描写和对话等方面探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
叙事是文学创作中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叙事,作家可以将故事展开,将读者引入想象的世界。
叙事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直接讲述,也可以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
叙事的艺术表现体现在如何设置情节、刻画人物以及引发读者情感的能力上。
一个精彩的叙事既有紧凑的结构,又兼具情节的跌宕起伏,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
描写是文学创作中的另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通过描写,作家可以展示出作品的背景、环境、人物等各个细节,使读者能够在想象中逼真地感受到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描写可以是客观的,如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可以是主观的,如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
在描写中,作家可以借助修辞手法和细腻的语言表达,创造独特的艺术效果。
优秀的描写能够使读者沉浸在作品的情景之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体验。
对话则是文学创作中的又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对话,人物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得以展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与情感。
对话可以直接透露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态度,也可以通过间接暗示来传递信息。
对话的艺术表现在于如何塑造独特的人物语言风格,使对话既贴近生活又具有艺术性。
通过对话的变化,作家可以展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冲突,为作品注入生动、动人的情感。
除了叙事、描写和对话,文学创作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
比如,象征手法可以通过物象的隐喻和象征来传达深层含义。
体裁多样化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特点,不同的文学体裁可以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的文学效果。
另外,文学创作还可以通过时间、空间、节奏、语言等方面来进行艺术表现,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盛唐文学艺术的表现
盛唐文学艺术的表现
盛唐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灿烂的时代,文学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盛唐文学艺术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诗歌创作:盛唐时期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成就了唐诗的“盛唐之世”,代表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 词曲艺术:盛唐时期的词曲艺术也十分繁荣,著名的词人有韦庄、王之涣、卢仝等,古代著名曲调如《长恨歌》、《破阵子》、《蝶恋花》等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3. 绘画艺术:盛唐时期的绘画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代表性的画家有吕温、顾恺之等。
在绘画技法上,盛唐时期发展了“造型写意”、“泼墨画法”、“用色丰富”的绘画手法。
4. 雕刻艺术:盛唐时期的雕刻艺术也十分发达,代表性的作品有岳飞塑像、雍正玉玺等。
在技法上,盛唐时期的雕刻艺术注重造型的表现,力求形神兼备。
总之,盛唐文学艺术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文艺史上的重要时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1 -。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分析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文学语言来描绘和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艺术表现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从叙事、描写、对话、象征和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叙事叙事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叙事,作家能够将故事情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
叙事可以通过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展开,通过叙述人物的行动、心理和感受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叙事可以采取线性结构,也可以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增加作品的张力和悬念。
通过合理的叙事结构,作家能够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二、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形象和氛围的重要艺术手法。
通过精准的描写,作家能够将作品中的人物、地点、场景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描写可以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事物。
描写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它能够营造出逼真的环境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对话对话是文学作品中人物交流的一种方式。
通过对话,作家能够更直接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感。
对话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对话短小精悍,也可以是长篇大论。
通过对话的互动,作家能够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立体和丰富,充分展示作品中的冲突、对立、和谐等情感因素。
用对话来表达人物之间的交流,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象征和意象象征和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艺术手法,通过象征和意象,作家能够通过隐喻和比喻的方式来表达抽象或复杂的意义。
象征和意象可以是具体的物体、动作、色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形象和思想。
通过恰当地使用象征和意象,作家能够在作品中传达出更深刻和富有想象力的含义,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结语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叙事、描写、对话、象征和意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文字的运用来描绘人物、情节、场景,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丰富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度。
本文将从人物描写、情节设置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人物描写人物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作家对人物的描写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作家常使用以下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1. 外貌描写:作家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面容、身材和着装,以此来传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比如:他的眼睛犹如明亮的星星,透露出聪慧和机敏的气质。
2. 内心独白:通过人物的自我描述、内心独白等方式,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这种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
比如:她心中充满了恐惧,但她努力保持微笑,不让别人看到她的脆弱。
3. 他人评价:通过其他人物对主角的评价,展现出主角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价值观。
这种手法能够增加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比如:尽管他身世低微,却深受众人敬重和仰慕。
二、情节设置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推动故事发展和展示情感冲突的基本元素。
作家通过合理的情节设置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强故事的张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节设置手法:1. 对比冲突:通过对比不同人物、场景或事件之间的矛盾冲突,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比如:贫穷与富裕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2. 悬念设置:通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阅读的兴趣。
比如:结束第一章时留下一个谜团,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下文的发展。
3. 反转设计: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巧妙的反转设计来产生戏剧性的效果,让读者意想不到。
比如:主人公原本处于绝境,但在最后时刻发生了逆转,使故事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
三、语言运用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作家通过巧妙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语言运用手法:1. 比喻与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来丰富作品的意象和艺术表达。
古代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和特点
古代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和特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古人智慧和先贤文化,不仅表现出艺术的高度,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
古代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和特点,是我们今天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一、古代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1.比喻手法比喻是修辞学中的一种手法,是用某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是一种生动、形象和深刻的表达方式。
古代文学家善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表达,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一岁一枯荣”比喻人生百态的起伏,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把草的生长和人生的变幻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2.排比手法排比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把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以达到彰显情感、强化语气、节奏明快等效果。
古代文学家喜欢使用排比手法,使句子表达逐渐升华,情感逐渐强烈。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风急天高”、“渚清沙白”、“落木萧萧”、“长江滚滚”,通过排比的形式,使整个句子既是节奏明快,又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
3.对仗手法对仗是辞章中的一种构思方式,指两个或多个句子在词语的结构、语音、意义等方面达到反映或照映的效果。
这种手法多用于诗歌创作中,能够给人以韵律美感和语感美感。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天上来”、“不复回”、“悲白发”、“暮成雪”等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展现出了诗歌的韵律美感。
二、古代文学创作的特点1. 反映社会生活古代文学创作的特点之一是它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并表现出人们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唐宋诗人的诗歌和元曲的戏剧,诠释了当时的官场风云、人情世故、兵荒马乱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文学的表现手法意象比喻象征与对比的艺术表达
文学的表现手法意象比喻象征与对比的艺术表达文学的表现手法:意象、比喻、象征与对比的艺术表达文学作品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产物,通过对各种事物、现象和情感的描写,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受。
为了丰富作品的内容,提升作品的艺术性,作家们常常借助各种表现手法来丰富作品的形象、情感和思想内涵。
其中,意象、比喻、象征与对比等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意象:展现生动的形象与感官体验意象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感官体验和情感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通过小说中病人的形象来展现社会的现实问题,透过他的眼睛和思想,读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压抑。
二、比喻:用类似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比较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烘托氛围等目的的修辞手法。
它使得抽象的概念或抽象的感受得以形象化,进而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比如,在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道林·格雷的脸上的画像被赋予了比喻的意义。
他的颜色慢慢地变得苍白,皱纹和病容开始出现,这些细节通过与画像的变化进行比较,反映了道林·格雷内心的黑暗和腐朽。
三、象征:用某物代表某种抽象概念或情感象征是一种通过用具体的物体、动作、场景等来表达抽象概念、道德主张或社会现象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符号、意境和隐喻的方式,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表达。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宝玉身边的花卉植物来象征各个人物的命运和寓意。
如黛玉对应着薄荷、贾宝玉对应着芙蓉等,这些象征性的描写在作品中起到了抒发情感和强化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对比:通过对事物的对比来展现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情感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两个相对矛盾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思想和情感的发展的手法。
通过对比的方式,作家们可以更生动地表达出人类思想、情感和社会现象的矛盾和冲突。
文学创作与艺术表现
文学创作与艺术表现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境转化为作品。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更是一种感受和思考的方式。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形式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运用: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础,通过语言的运用,作者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象和场景。
合理的句法结构、丰富的词汇选择以及生动的描写方式,都是良好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
同时,语言的抒情性、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也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学创作需要作者具备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虚构和超验的手段,让读者进入作者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展示自然界的奇妙景观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同时也能够在作品中提出新的问题和见解。
3. 结构与形式:艺术表现不仅仅依赖于内容,适当的结构和形式也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例如,小说中的章回体、人物塑造与情节设置的合理性、诗歌中的韵律与格律等都可以体现出作品的艺术性。
不同的文学体裁拥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具体应视作品的风格和主题而定。
4. 情感与思想:艺术的表现力也来源于作者对情感和思想的深刻把握。
作为文学创作者,通过对自身情感和思考的整理,将其融入作品中,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从而形成共鸣。
情感和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隐喻和象征来进行,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文学创作与艺术表现密不可分。
通过语言的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构与形式以及情感与思想等要素的综合运用,文学作品才能够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学创作者应当注重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只有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文学创作才能够达到更加卓越的高度。
论文学作品的艺术方法和表现手法
论文学作品的艺术方法和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统一语言,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洞察,体现出文学艺术的魅力。
本文将从艺术方法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艺术方法1、形式塑造法形式塑造法是运用故事、情节、人物等文学形式,来表达和深化小说的主题和情感,在文本中呈现出众多的魅力。
可取之处在于,小说的形式可以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情感空间,以凸显作品的高度艺术价值。
例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采用了极具反叛性的形式,对革命和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批评,通过小说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文化观点。
2、笔墨技巧文学作品中最为直接的艺术手法是笔墨的运用技巧,包括语言的运用、形象的描绘、节奏的分布等。
在笔墨技巧中,语言的运用在文学作品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表现出作品的灵魂,也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和鲜活。
例如,莫言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古汉语和方言,运用这些语言可以带给读者更加真实的呈现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3、音乐性表现法音乐性表现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音乐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得到更深入的音乐效果。
比如,余华的《兄弟》以及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文学作品,都采用了一定量的音乐元素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同时以音乐的形式配合文学形式,达到高度统一的艺术感受。
二、表现手法1、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基础的表现手法,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可以将人物形象营造得更加真实、立体、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性铸魂。
例如,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中描写了一个来撒哈拉沙漠淘金的台湾女性,生动地表现出了她的思索、心灵和神韵,充分强调了人物形象的人性化表现。
2、画面描写画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最具有想象力和启示性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社会环境等,来展示作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智慧。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费彻的《百年孤独》等文学作品,都描绘了生动而且鲜明的画面,创作出独特的文学效果,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达艺术的一种形式,其中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是作品所具有的重要元素。
语言风格是作家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而艺术特色则是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独特性。
本文将以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为主线,探讨其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
一、语言风格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语言风格是作家个体书写的独特方式,能够展现出作者的个性与创作理念。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的运用可以为读者提供独特的阅读体验,使作品具有辨识度和魅力。
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差异可以突显文学多样性,丰富读者的审美享受。
此外,语言风格还可以帮助作品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等,对于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和传达主题起到重要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作家偏向于使用华丽而辞藻浮夸的语言,如《红楼梦》中的描写形容词,使作品具有诗意的美感;有的作家则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如海明威的小说,以干净利落的句子展现情节,使作品更具冲击力和现实感。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语言风格都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通过独有的表达方式,作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感情和观点传达给读者,实现情感共鸣和思想沟通。
二、艺术特色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是文学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所具有的独特性,是作品与众不同之处。
艺术特色能够使作品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
作品的艺术特色可以表现在结构安排、情节布局、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
在结构安排方面,一些文学作品采用非线性结构,如《百年孤独》中的时间跳跃,使整个作品具有超越时间维度的感觉,突破了传统结构模式的束缚,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在情节布局方面,一些作品善于运用悬念、反转和插叙等手法,如短篇小说《琐忆》中的未尽事宜,通过留白和伏笔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使作品充满诱惑力。
在人物塑造方面,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和世界观,使人物栩栩如生,与读者产生共鸣。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文学作品是一种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创作形式。
它通过语言的运用和艺术手法的运营,向读者传递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在文学作品中,艺术表现是至关重要的,它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并就其形式以及技巧进行分析。
一、形式的艺术表现1.叙事形式: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社会生活。
通过叙事的艺术表现,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心理变化,切身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2.抒情形式:抒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通过诗歌、散文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体验。
在抒情作品中,艺术表现主要集中在语言的美感和情感的传递上,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音乐节奏的运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
3.戏剧形式:戏剧是一种适合舞台表演的文学形式,通过剧本的编写和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戏剧作为一种多媒体的艺术形式,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剧作的艺术表现更加生动、感染力更强。
二、技巧的艺术表现1.意象的运用: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或物象,通过对意象的细腻描写和巧妙运用,使作品更富有韵味和独特性。
意象的艺术表现不仅仅是形象本身的描绘,更要通过细节和隐喻的运用,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2.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作家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情感的刻画: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情感的刻画来引起读者共鸣的。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作家能够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艺术表现是其核心和灵魂所在。
通过形式和技巧的运用,作家能够将作品打造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文学与艺术的表现形式
文学与艺术的表现形式文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通过它们人类可以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
两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在表现形式方面却有许多的相似点。
一、形式元素在表现形式上,文学与艺术的创作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元素来表达,如色彩、声音、节奏、形状、文字、语言、构图、节拍等。
无论是绘画、音乐、影像、建筑,还是小说、诗歌、剧本、散文,都离不开这些形式元素的支持,通过它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作者的意图。
二、文化背景表现形式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的水墨画、京剧、古诗词等都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而美国洛克音乐、好莱坞影视等则带有强烈的美国文化元素。
文学与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成为体现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三、艺术风格在表现形式上,艺术作品不仅要与文化背景相呼应,还需要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家可以通过创新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表现独特的审美理念。
例如,笔者喜欢看的法国画家莫奈,他的印象派风格被认为是在一片世俗化的艺术氛围中唤回了画家的情感和感性。
四、内容表达文学与艺术的表现形式最终需要将想表达的内容,通过形式元素、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多维度的表现手段呈现出来,才能创造出最真实、深刻的感受。
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文字、影像等多种元素的融合,将人生的意义、生活的苦与乐等感性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感动。
五、艺术性和可读性文学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仅要有独特的艺术性,还需要具有可读性。
艺术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和普适性,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例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就是通过小说的形式,突出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多重矛盾,反映出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
总之,文学与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维度的、多元化的,需要通过形式元素、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的表现来创作。
只有将这些元素合理融合,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才能成为经典之作,也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文学作品的写实表现艺术
文学作品的写实表现艺术一、写实表现艺术的定义文学作品的写实表现艺术是指作者通过文字描述,以真实、生动的方式表现人物、景物、事件等,使读者产生强烈的现实感和共鸣的一种表现手法。
二、写实表现艺术的特点1.真实性:写实表现艺术要求作品内容真实可信,反映生活本质。
2.生动性:写实表现艺术要求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3.细腻性:写实表现艺术要求作品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进行细腻的描绘,展现细节之美。
4.情感性:写实表现艺术要求作品充满情感,体现作者对生活、人物、事件等的态度和情感。
三、写实表现艺术的手法1.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服饰、举止等进行细致描绘,展现人物形象。
2.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进行深入挖掘,表现人物性格。
3.行动描写:通过对人物行为、动作等进行具体描绘,展现人物性格和特点。
4.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语言、对话等进行刻画,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5.环境描写:通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进行详细描绘,营造作品氛围。
6.角度运用: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展现人物、景物、事件等的多面性。
四、写实表现艺术的运用1.在小说创作中,写实表现艺术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生动。
2.在散文创作中,写实表现艺术可以增强作品的生活气息,提高艺术感染力。
3.在诗歌创作中,写实表现艺术可以丰富作品的形象内涵,增强审美效果。
4.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写实表现艺术可以提高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五、写实表现艺术的鉴赏1.关注作品的真实性:欣赏写实表现艺术作品,首先要关注作品是否真实反映生活。
2.关注作品的生动性:欣赏写实表现艺术作品,要关注作品是否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3.关注作品的细腻性:欣赏写实表现艺术作品,要关注作品对细节的描绘是否细腻生动。
4.关注作品的情感性:欣赏写实表现艺术作品,要关注作品是否充满情感,体现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通过以上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写实表现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手法,它使得作品具有真实、生动、细腻、情感等特点,为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问答: 6、灵感与直觉有什么不同之处? 灵感与直觉有三个方面的区别:第一,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 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第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 之后,直觉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第三,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是 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7、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 即兴是在某种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 状况。但它不是凭空出现的。首先,即兴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第二, 即兴创造需要气氛和契机;第三,畸形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的冲动,实际上是作 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第四,即兴于作家所禀受的天赋、 气质等先天因素和后天的艺术修养、技巧有关。
文学概论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三、创作动机
(一)创作动机的性质
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进行文学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
(二)创作动机的主体性特征 缺失性 丰富性 心理失衡 生成动机 恢复失衡
文学概论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是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象及其序 列的过程,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 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 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文学概论
第七章 文学创造的过程
二、问答: 5、谈谈作品与意图的冲突。 一般情况下,作家的意图与作品是统一的,但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也会出现意 象的“倏忽变相”,造成心手不一,表现出意图与作品的矛盾。 这种现象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表现为意图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当“物 昭晰而互进”,作家创造的艺术世界活跃起来之后,人物的活动就不再单一地按照作家的 意图推进,而还要顺应自身的性格逻辑发展。作家往往遵从人物性格的发展而改变意图, 给人物灌注内在的生命力;第二,表现为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变换。作家动机转换是内在 的过程,由外在的某种材料或信息中产生了新的发现,作家由此产生了新的动机。这种新 动机深刻影响作家的创作,左右作家的写作,表现出作品与意图之间的矛盾。这中现象增 加了作品内容的复杂性,往往使作品的心理内涵更加丰富。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复杂的创作过程有关。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文 学创作的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但是文学创作是及其复杂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生 产,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机械的、隔绝的,在实际的创作活动中,它们相续相连,又交 错往复。在写作的过程中,构思活动仍然存在,已经有了雏形的意象在作者笔下会忽然发 生变化,与已经形成的创作意图产生了矛盾。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普遍现象,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虽然时有发生,也主要是与文 学创作活动作为复杂的精神活动的本质密切相关。
(二)文学创造材料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1)文学创造材料是以精神方式通过记忆机制储存在作家大脑中的信息。 (2)文学创造材料不是独立与主体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 (3)作家获取材料的心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三)文学创造材料储备的途径
根据主观目的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 根据材料来源分为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文学概论
二、问答: 1、为什么文学创造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1)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信 息。从本质上说,它是以精神方式通过记忆机制储存在作家大脑中的信息。 (2)文学创造材料不是独立与主体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作 家获取材料的心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首先是外来刺激被感官接受,转化为 各种神经兴奋模式;第二,这种模式同时传给感觉缓冲器,即大脑的某个部位;第三,被 接受的信息被转化为一个有意义的符号,进入短期记忆;第四,进入短期记忆的某些信息 被转化为长期记忆。所以,文学创造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3)文学创造材料的来源是社会生活。作家获取材料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是无意的, 有意无意的获取,都是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和记忆;作家可从实践中直接获取材料,也可从 书本上间接获取,归根结底都是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反映。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3)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的内心体验与外在事物的某一特征的特殊遇合。 (4)艺术发现是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感知的事物而获得的新的创造物。 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发生的契机。它使零星、局部、各不相关的生活材料成为文学 所反映的统一有机血肉丰富的生活整体;使主体浅层、芜杂的众多直感,凝聚为作家深层 独特的思维成果和强烈情感;使生活材料的原生态的生命力和生动性转化为体现着租价创 造性本质力量的艺术魅力。没有艺术发现,作家不能创造出具有独创性的文学作品。
回忆与沉思 灵感与直觉 意识与无意识
想象与联想 理智与情感
文学概论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二、构思方式 (一)综合 (二)突出与简化 (三)变形与陌生化
文学概论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二、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三、即兴与推敲
<Company Name>
文学概论
<Section Ghost>
艺术发现是作 家依据自己的 理想、审美原 则,从所观察 的事物中发掘 出的一种独特 的感知。
创作动机是驱 使作家进行文 学创造活动的 内在动力。
文学概论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储备
(一)文学创造材料的性质
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 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文学概论
第七章 文学创造的过程
7、综合:作家围绕一个中心观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 个新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8、突出:在创作中,作家调动各种材料加工中心观念或意象,使之更为明 确、清晰,更加与众不同。 9、简化:作家故意少言,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中心观 念或意象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 10、变形:作家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方式创造形 象。 11、陌生化:在创作中,作家把与人过于切近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非指称的描 写,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12、即兴:在某种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 的状况。 13、推敲: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家反复斟酌,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妥 帖地传达意象的过程。
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1、文学材料:2、艺术发现:3、创作动机:4、艺术构思: 5、直觉:6、灵感:7、综合:8、突出:9、简化: 10、变形:11、陌生化:12、即兴:13、推敲:
Last Modified: 2004兺06懍14粧 10:18 湰屃
17 6
<Company Name>
文学概论
<Section Ghost>
17 6
文学概论
第七章 文学创造的过程
1、文学材料:是指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 对粗糙的信息。从本质上说,它是以精神方式通过记忆机制储存在作家大 脑中的信息。 2、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 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 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3、创作动机:驱使作家进行文学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 4、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 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形象 或意象的过程。 5、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6、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 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疑窦顿开、思路贯通,创造活动获得 意外成功的一种心理现象。
文学概论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二、艺术发现
(一)艺术发现的性质
艺术发现是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 独特的感知。
(二)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聚,体现着深层心理 内容; (3)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的内心体验与外在事物的某一特征的特殊遇 合; (4)艺术发现是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感知的事物而获得的新的创造物。
思考题: 二、问答:
1、为什么文学创造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3、理智与情感在艺术构思中有什么作用? 4、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有何意义? 5、谈谈作品与意图的冲突。 6、灵感与直觉有什么不同之处? 7、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
Last Modified: 2004兺06懍14粧 10:18 湰屃
第七章 文学创造的过程
文学概论
第七章 文学创造的过程
二、问答: 3、理智与情感在艺术构思中有什么作用? (1)理智指作家有意识的理性认知和思维;情感分为情绪与感情。前者指由 有机体生物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主体对外在事 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体验。 (2)理智与情感在文学创造中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促进,共同对同一创作过 程起作用 。 4、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有何意义? (1)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目的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 成为有机的表达主体意义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指主体没有明确地觉察到但却对 排列组合材料发生作用的心理能力。 (2)意识与无意识共存于作家的创造过程。意识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无意识机制使用的材料要靠意识机制提供;第二,无意识机制活动的方向 要靠意识机制指引。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鲁峡
文学概论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概论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发生阶段
主要内容 构思阶段 物化阶段
文学概论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材料储备 艺术发现 创作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