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真正的奇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战役,真正的奇迹。

中国的解放战争,其规模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而这场战争的高潮部分又非三大战役莫属,而在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又堪称军史上的奇迹,是一场不可想象的精彩之战,现在的人们回顾这场战役时,时常不得不击节赞叹,因为这场战役实在有太多让人感叹的地方,也实在有

太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淮海战役结束的当天,斯大林在日记中写道:60万打败80万,奇迹,真正的奇迹。这应该说是淮海战役中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吧,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实力对比悬殊程度比淮海战役大的也有,但淮海战役这样的结局还是足以让人惊叹和不解了。中共方面只有60万部队,是由华野和中野联合起来作战的,粟裕手下的华野可谓是兵强马壮,实力雄厚,但除素质较高外,装备水平和后勤保障等等远不如国民党的部队,而中野的部队更是在大别山转战日久,被拖垮了,拖瘦了,实力是远远比不上国民党军的,除了良好的部队素质和领导阶层外,其他方面实在很难和国民党军一较高下。而国民党方面在中原地区的部队实力可以说是大大地雄厚啊,兵也多,将也广,美式装备,机械化部队,几乎是国民党军最精锐的部队都集中到了中原方面。正因为两党都把最精华的部队都投入到了中原地带,一

时间中原未来的战局显得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两军对阵要先定谋略,而淮海战役前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已经优势尽失,机动力量不足,只能龟缩在几个大城市里,无法在广泛的战场上机动作战,国民党在战略上已经处于下风了,鉴于全国战局的现实情况,蒋介石调整了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沿铁路线两侧摆了个一字长蛇阵,国民党方面称为常山之蛇,击其头则尾至,击其尾则首到,击其中则首尾俱至,看表面上这战略定得很精彩,但其实说白了,不过是把主力收缩于城市里,等待共军前来进攻而已,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将军说国军的决战计划看不到一点积极主动的地方,纵观战场形势来看,也确实如此,国军的作战部署实在没有一点两军决战的样子,一支强大的军队应有的精神面貌,在国军那里都看不到,一支有前途和希望的部队应该有顽强的作风,积极勇敢的精神,无论哪方面都要做得出色,指挥艺术精湛,这样才不失为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此时的国军已经看不到这些了,国军虽然实力仍很强大,但实际上国军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纵观国军的内部,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黑暗,四个字,死气沉沉。整个国民党的军国大事,几乎都象是在儿戏一般。蒋介石为中原战局安排的领导阶层也很成问题,中原方面国民党军集中了相当多的大名鼎鼎的军事将领,如邱清泉,黄百韬,李弥,孙元良,等等,而主将却是刘峙,此人虽号称是福将,但其实实在难将大任,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却用这样的一个无用之人作主将,实在不知道蒋介石是怎么想的,虽然后来有杜聿明来主持战局,可是在杜聿明身后有个蒋介石在总揽一切,这就是一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也注定了最后的失败。听说过本来徐州剿总是由白崇禧来当的,如果小诸葛真的出任的话,中原战场还是有好戏可看的,可惜的是白崇禧后来变卦,不肯赴任,让刘峙捡了个便宜,不过却最终葬送了整个徐蚌

会战。

从解放军这一方面来看,虽然他们装备很差,物资不足,人员不如国民党军多,但中共军队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战斗力极其顽强,指挥艺术精湛,仗打起来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野和华野的统帅都是名闻遐迩的人物,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还有粟裕,其实说到底,光凭粟裕一人的本事就斗得过国民党在中原地区的那些人,而不用说粟裕身后的刘伯承、陈毅,更不用说总揽一切的毛泽东了,光由此简单的对比上就能看出两军胜负的最终结局。

11月6日,大战展开,中共军队开始发起大规模攻击,从四面八方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刘峙得知消息后大为惊恐,急令各部迅速向徐州收缩,国民党真好个本事,让中共一打就缩。在粟裕看来,淮海战役本来的目标是攻打淮阴和淮安,但经过和中央的讨论后决定先打黄百韬兵团,黄百韬这时本来率军在新安镇一带,刘峙说要把两个军的建制划归给他,让他把军队带着撒回徐州,完成战略部署。在国民党军中,有了军队就有了实力,就有了本钱,就会有了官职,谁还会怕军队多呢,黄百韬自然高兴,但高兴则可,黄百韬未免高兴得过了头了,在海安整整傻等了两天,等部队集合了才后撒,而这两天空等几乎是致命的,这算是黄百韬在此次战役中第一个失误,为将都头脑如此不清楚,实在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粟裕已经调整好部署了,准备要歼击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的第一个拳头就落到了黄百韬头上,但粟裕此时动手已经晚了,黄百韬兵团已经开始向徐州撒退了,在战场上粟裕并不占有时间上的先机,达不到抓住战机的目的,但很快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粟裕抢占了先手,战场上胜负的天平开始倒向粟裕这边,在现实局势的配合下,华野以让人目瞪口呆

地行动走活了淮海战役的第一步棋。

对黄百韬来说,他的第二个致命的失误是在新安镇傻等了两天不说,却没有想到在运河上架上几座浮桥,他十多万人马,仅靠一座铁路桥后退,怎么可能呢,所以粟裕说他是昏了头啊。果然黄百韬的十多万人在运河一线挤成一团,为争抢过运河丑态百出,蜂拥而逃,但还没全逃完,华野的部队就杀了上来,小小地留了个尾巴给粟裕。徐州总部三绥区的部队本来是要掩护黄百韬兵团后撒的,但中共地下人员在战场上临时举行战场起义,让开了大路,让粟裕的华野得以长驱直入,威胁黄百韬的侧翼,眼看着强大的打击将要落到黄百韬的头上,偏偏在这个时候国军又掉了链子,生生把黄兵团丢给了粟裕。

华野重兵发动进攻,徐州方面十分恐慌,刘峙急令各部撒退,而这时候恐慌的不光刘峙一个人,李弥此时正在碾庄等待黄百韬赶到,是黄百韬撒退的必经之地,但他看到共军长驱直入,他的部队首当其冲的时候,竟然立刻跑回到了徐州,也不管他身后还有个黄兵团。李弥的腿到也真快,只可惜把后边的黄百韬扔给粟裕了,如果当时李弥能留下来等着黄百韬然后两军会合再杀回徐州的话,共军还真奈何不了他们,只是历史不能这样假设,黄百韬还真是倒楣的命,而在他看来,第三个遗憾就是李弥未能等他,他纵死也不能瞑目。然而奇怪的事情还

有。

当黄百韬兵团撒到碾庄时,鉴于严峻的形式,黄百韬开会研究当时形式,商讨对策,我奇怪的是黄百韬这时候还有心情开会,还不赶紧跑吗,你还等什么,等人把你围起来的时候黄瓜菜都凉了。而在这次会上,多数的军官都主张趁共军主力未到,兼程前进,靠拢徐州以防被围,应该说这是个很正确的决定,但这时偏偏有个64军军长刘镇湘想要留下来和共军干上一仗,如此境地仍敢声言同共一战,也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可是刘镇湘不想走的真正原因确是让人想不到的。黄百韬分配给刘镇湘的阵地是古时候的土山,相传三国时候关羽被曹操围住不得不降的地方就是这个土山,刘镇湘迷信,嫌其不吉利,所以不想走,另外他的64军经过整训后,比较完整,有些战斗力,他凭自己那点实力还想和共军较量一下,刘镇湘的意见遭到多数人的反对,但就在大家争论的时候,黄百韬兵团的先头部队在曹八集被歼,黄百韬兵团被共军给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下想走还走不了了。

纵观黄百韬走的这一道,错漏百出,昏头昏脑,真不明白他这是干什么,打起仗来最忌犹豫不决,一定要行动快速,可黄百韬几乎是屡犯兵家大忌,真不知道他这将是怎么带兵的,而国军其他各部又偏偏各保实力,见死不救,把黄百韬兵团生生丢给共军。有时候实在不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