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老师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教案1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能朗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能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掌握其意思和用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与热爱。
–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集体意识,加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理解和朗读文学作品。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
2.教学课件:包含课文内容、重点词汇解释、图片资料等。
3.黑板标书工具。
4.准备足够数量的风筝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风筝”这一话题,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展示风筝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受风筝的美丽和飘扬。
2. 学习课文《风筝》(20分钟)1.听读课文。
2.课文讲解:解释生字词语、讲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读主要人物台词,教师指导情感表达。
3. 词语学习(15分钟)1.教师解释并示范重点词汇的意思。
2.学生分组练习使用关键词汇造句。
3.班级展示造句,加深对关键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4. 情感体验(10分钟)1.分组讨论风筝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学生表达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感受,并思考人物之间的关系。
5. 朗读训练与输出(20分钟)1.练习课文朗读,注重表达情感。
2.分组表演课文片段,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今日教学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热爱阅读和朗读。
•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励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部分内容。
2.撰写与课文故事有关的心得体会。
3.练习使用关键词汇造句。
六、教学反思•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助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应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教案反思及作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教案反思及作业一、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在这堂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人物、事件等。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教学方法在这堂课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 - 小组讨论与展示 - 课文朗读与品味4.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情境,引发学生对风筝和风筝飞翔的兴趣。
•展示与讨论:播放风筝飞翔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描述和讨论。
•课文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分析语言,理解作者的用意。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对风筝的看法和体会。
•个人表达: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表演相关情景,表达对风筝的情感。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收获。
5.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 评价学生小组讨论和表演的质量。
- 考察学生的课文理解和表达水平。
二、作业设计1. 问题解答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文章? 2. 你怎么理解风筝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可以描述一下。
2. 写作练习请以《风筝》为题,写一则短文,描述一个你在童年时玩风筝的经历。
3. 朗读练习准备一段风筝相关的课文,并准备朗读给同学听。
4. 创作练习假设你是风筝,请描述一次风筝飞翔过程中的感受和见闻。
5. 课外阅读找一篇关于风筝的故事或文章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三、总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风筝》这篇课文,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旨在巩固课堂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增强其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风筝》(贾平凹)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我会读
憧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思考
总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 着憧憬和希望。
品读感悟
风筝做好了,你最想做什么呢? 请学习第三自然段,此时孩子们的心情 又是怎么样的?
品读感悟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兴奋、激动、自豪)、再读一 读课文。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 另一个人牵着线, 站在远远的地方, 说声“放”,那 线一紧一松,风 筝就凌空飞起, 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 起来。
放风筝、线段后、找风筝时的心情!
阅读思考
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体会孩子 们做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边读边画 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品读感悟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 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 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 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想一想?
“憧憬”的意思是什么?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 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 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 地便没了踪影。”
日积月累
坐立不安 愁眉苦脸 灰心丧气 闷闷不乐 心如刀割 心乱如麻 心慌意乱 心烦意乱 心惊胆战 心灰意冷 心花怒放 喜出望外 欣喜若狂 百感交集 感慨万千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喜出望外 悲喜交集
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我专注制作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斧正、自由编辑使用!
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课件
目 录
目录:
第五单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 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在 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发 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有了风 筝的称呼。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的是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但对于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和情感理解仍需进一步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选择了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风筝》阅读课程,旨在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加深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输入和输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2.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让学生深刻认识父母的爱、亲情、友情等话题,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探究、思考和合作中学习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风筝”的阅读材料,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旨思想等;2.掌握并能运用相关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阅读理解和写作辅助任务。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感色彩,深刻领悟主旨思想,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2.运用写作技巧,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进一步加深阅读理解和情感领悟的深度。
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效果,主要包括:1.听、说、读、写四科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2.讲授法、启发法、引导法等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究和思考中完成知识的获取和获取;3.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等相结合,让学生在互相合作和个性化发展中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4.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等相结合,让学习真正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一幅“风筝”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猜测。
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问他们对“风筝”的认识以及在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体现。
3.展示短篇小说《风筝》,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预测,询问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主旨思想的初步认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优质课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优质课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筝》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风筝的故事,通过描述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展现了童年的快乐和美好。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图片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富有情感的课文容易产生共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加强操练。
此外,学生对于风筝这种传统游戏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的快乐,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写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准备生字词卡片。
3.准备与风筝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风筝的美丽和快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对风筝有什么感情?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它们的意思是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放风筝的经历,以及风筝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筝》优质课件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
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 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 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 跑起来。
动作
多么娴熟 的动作,多么 完美的合作。
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做风筝。 第三部分(第 3-4 自然段):放风筝。 第四部分(第 5-8 自然段):找风筝。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词语。 (千)呼万唤 翩翩(飞 )舞
大惊(失)色 垂头(丧)气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快活地 极快地
坐在田埂上 喊叫
垂头丧气地
飞走了
三、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讲述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在括号里填一填。
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体现在哪里 呢?结合每一部分来体会。
做风筝
认真读第2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 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和词语。
向往的意思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孩子们做得很 认真,心中充
满了希望。
说话练习
假如让你做一个风筝,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
我想做一个蜜蜂样 的风筝,希望它飞得高 高的,飞上蓝天,与小鸟 欢唱,与白云嬉戏。
我要放风筝
识字游戏
风筝 垂头丧气 幸福
蝴蝶
呼唤
词语解释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 待与向往。本课指我们希望着、 梦想着做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 筝,做出飞得最高的风筝。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带给人们美好的憧憬。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 色都变了。本课指我们看 到风筝的线断了,风筝飞 走了,很害怕。
他看了这篇报道后,顿时大惊失色。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6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6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风筝的形态和种类;2.能够描述风筝的飞翔过程;3.理解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风筝的特点;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自己的风筝飞行计划。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合作制作风筝增进同学间的友谊;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珍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能够用简洁语言描述风筝的特点;3.通过合作制作风筝,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难点1.理解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设计风筝飞行计划,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风筝的图画,让学生发表对风筝的看法,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风筝”。
2. 学习课文(20分钟)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16 风筝》,并解释生词和理解难点。
然后分组讨论风筝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 风筝制作(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教师准备的风筝制作材料,制作他们自己的风筝。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 风筝飞行(20分钟)在风筝制作完成之后,学生到操场上进行风筝飞行活动。
可以设计小游戏,让风筝飞得更高更稳。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请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分享风筝飞行的体验,展望未来有哪些想法和计划。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制作风筝的亲身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了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和风筝飞行活动,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创造力的积极探索。
下一节课可以引入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手工制作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能力。
以上就是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6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本】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精编16 风筝教案及课堂课后习题
2019-2020学年四年级语文上精编教学资料新部编语文教案+课堂习题设计+课后习题设计1.以最新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编写依据。
2.简明扼要的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将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与教学对象的认识结构有机对应,构架教学内容的逻辑路线,设计讲述策略。
3.科学安排进度,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注重启发。
4.详略得当,项目齐全,包含课堂和课后习题设计,力争做好实用而好用。
5.新部编本语文教材目录详情见下页,请您审核是否与您的课文内容一致:16 风筝【教材分析】《风筝》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者介绍】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主要作品:《鬼城》《二月杏》《废都》《满月儿》《秦腔》《古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
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课后作业一、看拼音,写词语。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筝的由来与制作方法;掌握一些关于风筝的词汇;读懂课文并能朗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3.课程标准:语言表达、听说能力,感知与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讲述风筝的由来与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风筝制作材料、乐曲《风起了》。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通过播放乐曲《风起了》,引入本课话题,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力量和风筝的美。
2.课文讲解(约1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风筝”的美好形象。
(2)解读每段文字,并与学生交流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3.风筝由来(约10分钟)(1)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风筝的由来,讲解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
4.风筝制作(约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向学生展示制作过程。
(2)分小组让学生亲自制作风筝,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风筝,设计并涂色。
(4)在制作完成后,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并谈谈自己的设计和感受。
5.风筝飞翔(约15分钟)(1)让学生到操场或室外空地飞风筝。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分享飞行体验。
6.总结(约10分钟)温习课文,并与学生分享飞行风筝的感受和体会。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7.课堂延伸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风筝的理解和热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风筝相关的动画片或纪录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板书设计《风筝》制作风筝步骤:材料准备→搭建骨架→装贴纸→系线→挂尾巴→飞行风筝特点:轻盈、飞翔促进风筝飞行的因素:线、风力六、课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风筝的知识和制作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增加了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形。
作者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P style="BORDER-LEFT: #9F0000 5px solid; LINE-HEIGHT: 35px; PADDING-LEFT: 10px; MARGIN-BOTTOM: 8px; BACKGROUND:#FFEEEE; COLOR: #9F0000">原文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向往和期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
我们依然快乐,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腾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乐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清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好像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觅,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庞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连续寻觅我们的“幸福鸟”.......<Pstyle="BORDER-LEFT: #9F0000 5px solid; LINE-HEIGHT: 35px;PADDING-LEFT: 10px; MARGIN-BOTTOM: 8px; BACKGROUND: #FFEEEE; COLOR: #9F0000">教案1【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浏览方法与体会,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筝》优质PPT课件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
鸟”……
重燃希望
①首先写“我们”找风筝所花费的时间以及 “我们”找不到风筝时的心理状态;②接着写远 远的水磨坊以及伙伴间的猜测、对话,用语言描 写的形式表明找风筝似乎有了希望。
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千呼万唤”形容再三呼喊。这两个词语写出 了“我们”失去风筝时惊慌、焦急的心情。
读第5—8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 把找风筝的过程写清楚的。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 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 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 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 放风筝的过程写清楚的。
第三自然段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 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 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 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 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①放风筝时伙伴们密切配合,既有动作 描写,又有语言描写(详写);②略写村里 人的反应,进行语言描写。
1.“我们”是怎么放风筝的?
一个人:托、放、 另一个人:牵线、紧、松、跑 我们:喊叫、奔跑
详写
2.“我们”的风筝放得怎么样?
①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凌空: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②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做风筝——(
部编版小学语文《风筝》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风筝》课文原文及赏析
《风筝》课文原文:
有一天,天气晴朗,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公园去放风筝。
我拿着一只蝴蝶形状的风筝,小伙伴们也各自拿着他们的风筝。
我们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开始放风筝。
我先把风筝线拉长,然后用力一抛,风筝就飞了起来。
我一边跑一边放线,看着风筝在蓝天中翱翔,心中充满了喜悦。
其他的小伙伴也在努力地放飞他们的风筝,有蜻蜓形状的,有老鹰形状的,还有鱼形的,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突然,我的风筝线断了,风筝飘飘悠悠地飞向远方。
我看着风筝越来越小,心中有些失落。
但是,我转念一想,风筝虽然飞走了,但它带走了我对自由和梦想的向往,这也许就是放风筝的乐趣所在吧。
赏析:
《风筝》这篇课文以孩子们放风筝的活动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公园里放飞风筝的欢乐场景,展现了孩子们对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课文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晴朗的日子,感受到了放风筝的乐趣。
作者通过对风筝形状、放飞过程以及风筝在天空中飞舞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当风筝线断了,作者虽然感到失落,但他却从中领悟到了放风筝的深层意义——风筝虽然飞走了,但它带走了他对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这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使得这篇课文超越了单纯的叙事,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意味。
总的来说,《风筝》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深沉的内涵,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放风筝的乐趣,也让他们在阅读中思考生活和梦想的意义,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秀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能够通过诗歌朗诵的方式表达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3.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
任感。
二、教学准备
1.复印课文《风筝》的课文及相关诗歌。
2.准备风筝模型和相关图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设计相关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课文《风筝》
1.利用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2.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3.导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容。
第二课时:诗歌朗诵
1.学生诵读相关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对自然的热爱。
2.分组朗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
1.制作风筝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筝的飞行乐趣。
2.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四、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理解、诗歌朗诵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体验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关怀和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继续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男孩放风筝的故事,通过描述男孩放风筝的过程,展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简单,富有童趣,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并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课文。
他们对大自然和自由充满好奇和向往,容易产生共鸣。
但在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词和句子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学会珍惜亲情和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课文中有一些生词和句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2.朗读和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重点句子。
2.生词卡片:准备生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的图片,用于导入和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资源,展示各种各样的风筝,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风筝的了解和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边读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抓住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筝》说课稿
第16课《风筝》说课稿一、说教材《风筝》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贾平凹。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
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局限性,对于阅读理解的深刻程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文中描写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风筝》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通过学生自能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初步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一、说教材《风筝》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贾平凹。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
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局限性,对于阅读理解的深刻程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文中描写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风筝》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通过学生自能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初步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风筝的故事。
通过描述主人公童年时与伙伴们放风筝的经历,展现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一面,同时揭示了友情的珍贵和成长过程中的感悟。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较高。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风筝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文化的渗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风筝所带来的快乐,理解友情的珍贵,培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氛围。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课文原文、图片、视频等。
2.风筝:准备一些实物风筝,用于课堂展示和操作。
3.相关文化资料:收集与风筝相关的文化资料,如风筝的历史、制作方法等,以备课堂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这一传统民俗活动。
简要介绍风筝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原文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教案1【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1.正确美观地书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放风筝的过程。
3.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唤醒情感,引入课题1.出示风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板书:风筝)2.交流风筝的资料。
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3.唤起情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齐读课题。
是呀,放风筝是多么开心的事呀!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再来读读课题。
(生带着感受读课题。
)5.过渡:真好!有一群孩子和我们一样,童年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这篇《风筝》,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精心希望憧憬依然拼命奔跑村里抖动踪影寻找磨坊继续田埂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歇不下来①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村、丧”。
②出示词语“磨坊”,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中的“磨”和“坊”两个多音字。
③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读音。
(出示:两个字的两种读音)④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a.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b.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c.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4.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5.指名说。
(课文先写了做风筝,再写了放风筝,最后写了找风筝)6.小结: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生字。
三、指导书写1.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提醒大家注意?生说。
4.师重点指导“丧、磨”。
“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生描红,写一写。
6.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后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朋友,还知道了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憧憬、依然、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在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风筝》。
2.生齐读课题:风筝。
3.这些词语还记得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认读吧。
4.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成为了好朋友。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5.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细读探究体悟感情(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到了什么?(做风筝时的快乐)2.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动手“画一画”。
(1)指名朗读有关的句子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a.你很会读课文。
那么,孩子们精心做着风筝,心里会想些什么?假如是你,心中会怎么想?(学生自由畅谈。
)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憧憬”。
b.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美好的向往,齐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c.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依然”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仍然”、“依旧”、“仍旧”)看,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d.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做出来的风筝什么都不像,而我们却依然快活呢?)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是啊,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的憧憬,我们的希望依然存在。
我们依然可以和伙伴们去放风筝,依然可以把我们的风筝放得高高的,所以我们还是快活的。
谁能把这种快乐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2)展示朗读。
(二)合作探究,感悟放风筝的乐趣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孩子们放风筝时心情的变化。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习情况。
(1)第三段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出示词语“翩翩飞舞”),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什么?可是,一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们眼中色彩斑斓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飞舞,越飞越高。
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②完成填空: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_____也飞起来了!(心、快乐、希望、幸福……)③是啊,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就让我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齐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啊!再读。
(2)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情如何?哪些词表现出快乐的心情?(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a.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叫什么?谁能配上表情动作来喊一喊?(“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吧!)b.多么开心啊!就让我们开心地站着,快快乐乐地齐读第3自然段吧!(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风筝被吹断了线,飞得没了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难过、失望、伤心)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从“大惊失色”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b.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着急?(千呼万唤)这里的“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很多,“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
)此时,他们呼唤什么呢?(幸福鸟,你在哪里?快回来吧!)c.感情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心情。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
谁想读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心情。
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垂头丧气”说明什么?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3.他们真的丧气了吗?(没有。
水磨房燃起了我们的希望。
)望着远处的水磨房他们脸上的表情──(充满希望)正如他们做风筝时一样──(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4.想象写话(1)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课文没有告诉我们。
你能把你想象的结果写出来吗?如果能用上今天学到的这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
(2)展示学生作品精彩片段【这是一次语言训练。
这种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力。
】三、小结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
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四、作业超市(任选其一)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积累描写心情的词语。
板书设计:16.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真童趣。
3.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