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 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选择题
1.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A.吴起镇会师B.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C.红二、四方面军会师D.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2. “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是()
A.选举毛泽东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
B.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
C.肯定了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
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4.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B.甲、丙
C.乙、丁D.丙、丁
5.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B.长征会师伟大胜利
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7.《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台儿庄战役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8.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A.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9. 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材料表明长征( )
A. 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 传播了民主革命的精神
C.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 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10.下列关于红军长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B.长征是被迫进行的,是一次大逃跑
C.长征是红军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D.长征始于1934年10月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的鲜明标签,也是今天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是遵义会议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遵义会议能够胜利召开的重要保证,也是当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大局观念也是遵义会议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对信念的坚定,对真理的追求,对团结的维护,对责任的担当……都是遵义会议彰显的精神、传承的财富。它们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是我们事业前行的指引。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出遵义会议精神的要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5年1月……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的指挥是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要睡觉,也不问是山地还是平原、河道……
材料二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进入了核心领导层。随后,又掌握了中央红军的最高指挥权。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1)两则材料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2)这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材料二:一路上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家当,如印刷机、军工机器等,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千米……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
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红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使以上材料中红军局面发生变化的会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DDCA CDDAB
二非选择题
1.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集中制、大局观念等。
2.(1)遵义会议。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第五次。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
(2)被动挨打(意思相近即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精神就是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它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