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课堂,精心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引领课堂,精心成就

发表时间:2012-02-06T11:08:42.160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10期供稿作者:张红梅[导读] 目标的作用是引领,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首要和中心工作,但这一过程常被忽略和简化。

摘要:目标的作用是引领,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首要和中心工作,但这一过程常被忽略和简化。如何从当前教学目标虚空的现象中走出来,让精细目标、精当目标、精确目标引领课堂教学,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应成为教学新的关注点。关键词:教学目标策略调整

日常听课中,常发现一些老师课不知所云,所问问题学生茫然,课上得条理不清,。遇此现象,与其交流中,首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常遇尴尬,究其原因,在备课时,目标不明是关键,教学目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忙起来易忘掉”的现象多,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无从谈起。这里,我们不妨首先分析一下当前在教学目标确定上的一些误区: 1.笔下有,心中无。撰写教案时,教师首先写下的是本课或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目标的来源大多是教学参考书或教案上设定好的,很少有针对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因此,目标仅仅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对教学产生相应的导向作用。

2.目标虚,落实难。目标的确定大多笼统,往往是大而化之,每课雷同,缺少细致的梳理与选择。比如语文课的第一个目标老师们往往设定为“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究竟哪些是学生不认识的、易错的,难以理解的,目标中没有任何体现,教学中落实起来自然缺少针对性。

3.调整少,实效差。教学目标确定好了以后,往往很难看到在教学中进行调整的,目标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教学反馈中是否实现了这些目标,教者往往早已忽略。

诚然,教学中的这些现象早已存在,但却容易被大家忽略,在课堂上,我们感觉教学非常清晰,往往就是“教学目标”清晰之故。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展开;课后讨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重新审视教学目标,修订教学目标,其实质也就重构了课堂。让目标引领课堂,用精心成就高效。以《小儿垂钓》一诗为例,谈一谈笔者在教学目标设置与处理上的几点策略:

一、精细梳理内容,精心选择目标。就是指准确地把握学科目标、学段目标、教材目标、单元目标甚至环节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围绕三维目标做好整合,最终定位本课、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在《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教学中,至少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尤其注意“稚”和“侧”的书写。2.重点理解“莓苔”、“草映身”、“遥招手”“不应人”几个词语。3.理解诗句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4.感受诗中儿童的天真可爱与浓浓的童趣。5.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会背这首诗。6.练习将本首诗写成一个小故事。这样一来,目标就变得清晰化,指向性更强,在这样的教学框架下设计教学环节,就变得有序、有效。

二、过程围绕目标,注重及时调整。有了精确的目标作为导向,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很清晰了,可很多时候,设计时的所想,在教学时却与学生的兴趣点、知识生长点不吻合,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整。《小儿垂钓》一诗中,围绕目标3我开始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同学们,一首诗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故事,这首诗中也藏着一个小故事,读着读着,这故事就跳到你眼前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理解诗意,描绘诗境,让诗句的理解变得更有童趣,与以往生硬、直白的理解方式区分开来,可实际教学效果中,我发现,学生仍然用通常理解诗的方法,在释字、释词的基础上将句子意思梳理出来,缺少对人物细节的描绘,情节自然也无生动可言。细细一想,没有情境的创设,学生如何融入画面?于是此教学目标我又调整为:通过演一演诗中的故事情节,感受孩子的天真与专注。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师:故事中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哪儿?

预设一:侧坐莓苔草映身。谁来演一演这个小家伙钓鱼时的样子,先想想,他是怎么坐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里会怎么想。谁来试试。

预设二: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一场景确实很有趣,老师也想来演一演,谁来演这个可爱的小孩。师生配合,师告诉学生可以把当时的想法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孩子们一下子被我逗乐了,于是不由自主地接下去,这里的表演不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动作、表情、语言,这些才是这首古诗情趣的外显,对简短的二十八字的丰富。

三、关注教学反馈,注重目标达成。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指向学生学习的结果,在教学中,目标的达成度应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目标达成度高的课,就是有效的课堂,这应当成为我们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仍以上述古诗为例,字词中的“稚”在通常的理解中我们容易理解为“幼小”,真正的意思却被忽略了,在教学时给出了字典中的二个解释:①幼小嫩弱;②孩子,儿童。很自然,学生选择的是②。再如目标6,很多老师会将写的内容留到课外,作为一项家庭作业,等到学生写完,教师改完,课堂上教师精心营造的意境早已淡去,学生的写作热情降低,效果自然差强人意。为什么不趁着课堂上学生文思涌动,急于表达的时机让他们写一写呢?课堂上,围绕这一目标,我给学生留有十分钟的写作时间。对于这十分钟,是学生急于抓住,他们要把脑海中刹那间涌出的灵感诉诸笔端,不吐不快,高效落实目标。

张菊荣老师在文章中写到“教学目标的研发是一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确有同感,一课的教学内容,我们想教给学生的有很多很多,罗列下来会很长,我们总认为学生都需要,常陷于取舍的矛盾之中,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有价值的,我们老师必须如制作玉石一般切、磋、琢、磨,唯有在课前做好这项精细工程,我们的课堂才能去芜存精,凝聚至简。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