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 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豪迈奔放的情感和韵律之美。
3、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如悲、欢、愤、狂等。
(2)赏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重点词句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语言、意象、意境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慷慨激昂的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古代诗人中谁的诗歌最豪放不羁?”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从而引出李白和他的《将进酒》。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突出他的豪迈性格和坎坷遭遇。
(2)讲述《将进酒》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处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4、诗歌解读(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和典故。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开头的起兴、中间的情感抒发和结尾的豪放之语。
5、情感探究(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变化,从开头的“悲”到中间的“欢”再到后来的“愤”和“狂”,分析其原因。
(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6、艺术特色赏析(1)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
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教学重点: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二、评讲:(一)诵读全诗: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
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
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创作风格。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学准备:1.教材:《将进酒》诗歌文本。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将进酒》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你认为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步骤二:讲解李白和《将进酒》1.简单介绍李白的背景和作品特点,强调他是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之一。
2.解读《将进酒》诗歌文本,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聆听诗歌的内在声音。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深层含义。
步骤三:小组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诗歌中的一句进行解读。
2.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对整体理解进行展示和分享。
步骤四:个人思考和创作1.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感悟和创作,可以是自己的心情、对人生的思考等。
2.鼓励学生将个人创作进行分享,展示和交流彼此的感悟。
步骤五:诗歌欣赏和总结1.播放不同版本的《将进酒》音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演绎者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总结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回答以下问题:你对诗歌有了新的了解吗?你的创作有什么收获?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诗歌创作比赛。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增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特点和内在意境。
同时,通过创作和分享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然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理解和欣赏诗歌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河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进酒,杯莫停”等;(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如四言句、七言句的运用,以及对仗工整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中的意象美和情感表达,提高审美能力;(3)运用诗词创作技巧,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2)理解酒在李白诗歌中的象征意义,认识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3)培养学生热爱诗词、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将进酒》;(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诗句的含义和背景的理解;(2)诗歌意象的鉴赏和创作。
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美和情感表达;(2)解读诗中某些难懂诗句的含义和背景。
5. 诗歌创作:(1)教授诗词创作技巧,如对仗、韵脚等;(2)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展示并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诗歌理解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程度。
3. 诗歌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关注其运用诗词创作技巧的能力和创作热情。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将进酒》全文;2. 参考资料: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将进酒》教案教案篇一将进酒——李白录自“语文报杯”教学大赛安徽南陵一中汤国来主讲辽宁开原高级中学李莹王玉忠笔录A:我们刚刚学习了辛弃疾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
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老师给大家朗读,大家看屏幕的容易读错的字音。
A:下面大家读,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A:大家气势没有读出来。
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B:岑夫子、丹丘生。
A:就是朋友。
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B:杯莫停。
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B:“会须一饮三百杯”。
A: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那李白怎样饮?B: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
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句读。
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
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
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篇1教学分析:《将进酒》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
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
(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
)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2.分析《将进酒》的诗意和意境。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将进酒》中的意象和象征。
2.运用合适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作为一个开场导入,我将首先向学生介绍《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
我会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李白,以及他们对李白的印象。
2.详细讲解(20分钟)在这一部分,我会详细讲解《将进酒》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我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词,分析其中的诗意和意境,并解释其中的意象和象征。
我会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深入探究诗歌中的意义。
3.欣赏赏析(15分钟)在这一部分,我会播放有关《将进酒》的音频或视频。
学生可以通过视听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音乐之美。
我会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朗诵,并请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口头表达(10分钟)在这部分,学生将被要求就他们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口头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朗诵整首诗或者解释诗中的某一段。
每位学生将被要求回答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对诗的理解。
5.写作训练(15分钟)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进行写作练习。
他们将被要求回答关于《将进酒》的一些问题,以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短文或者分析诗歌中的某一段并进行写作。
6.总结(5分钟)作为教学的总结部分,我将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强调《将进酒》作为一首经典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鉴赏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除了了解了《将进酒》的内容和主题外,还培养了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将进酒》教学教案
《将进酒》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3)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将进酒》诗歌内容的掌握。
2. 诗歌中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李白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李白的思想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欣赏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将进酒》为例,讲解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利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将进酒》李白教案
《将进酒》李白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以豪放的气魄、奔放的激情、深刻的哲理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将进酒》的艺术特色,领会李白的豪放精神,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分析《将进酒》的诗意、诗情、诗意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第二章:作者简介2.1 李白的生平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迁居四川江油,唐玄宗时期,李白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离去,此后漂泊不定,逝世于安徽当涂。
2.2 李白的诗歌创作特点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奔放、激情等特点,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以自然风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为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三章:《将进酒》诗文解析3.1 诗文概述《将进酒》是李白在醉酒后创作的一首四言古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放态度,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以及对酒的热爱。
3.2 诗文内容解析首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表达了人生短暂的哲理。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形象地描绘了英雄一生的过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放态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展示了诗人的自信和豪放精神。
第四章:诗歌鉴赏方法4.1 了解作者背景研究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4.2 把握诗文结构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4.3 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意象,领略诗人的意境。
4.4 领悟诗情、品味诗味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第五章:课堂实践5.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悟。
5.2 诗句接龙学生分组进行诗句接龙游戏,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上册《将进酒》教案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上册《将进酒》教案《将进酒》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的语言展现了作者豪情万丈的人生态度。
本教案为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上对《将进酒》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将进酒》的背景和内容。
2.学习诗歌的艺术表达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餐巾纸等。
2.学生:课本、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杯具、酒杯等相关图示,引导学生回忆饮酒场景,激发学生对《将进酒》的兴趣。
2.理解诗意(约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将进酒》全文,深入学习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解释诗句中的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品味艺术表达(约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的意象、音韵等艺术表达手法。
学生可以用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个人感悟与合作探究(约15分钟)学生就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与同桌分享,并共同探讨《将进酒》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生活态度。
5.展示与分享(约10分钟)几组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的感悟和思考,并与全班分享。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6.活动拓展(约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选取一句诗句,进行改编并重新演绎。
可以用现代语言、表情、肢体语言等形式进行表演,并自行设计合适的舞台布景。
7.小结与反思(约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提问学生《将进酒》对于他们有何启示,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继续阅读《将进酒》,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文章,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将进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感受到诗歌背后深沉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表达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优秀(三篇)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优秀(三篇)《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篇一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诗歌中唤起、暗示和夸张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诗歌中情感语境的变化,可以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的内容和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约的音乐语言的深意,学会联想对比的欣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诵读法品味鉴赏法二课时第一课时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换?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自己高|潮转折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自信)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出世思想:圣贤寂寞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第二课时【把讨论结果写出提纲,课后整理与同学交流】读诗,初步掌握内容和情感基调。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篇二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在一个桶里写了一百首诗,去长安的一家餐馆睡觉。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将进酒》的背景和意义。
1.1.2 分析《将进酒》的诗歌结构,掌握其韵律和节奏。
1.1.3 解读《将进酒》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1.2.2 通过诗歌朗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李白的豪放与激情,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1.3.2 理解“及时行乐”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1.2 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2.1.3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2.2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3 小组讨论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4 诗歌解析3.4.1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3.4.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5 诗歌朗诵和创作3.5.1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5.2 学生创作以“及时行乐”为主题的诗歌,培养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4.1.1 学生能回答出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4.1.2 学生能分析出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4.2 诗歌鉴赏4.2.1 学生能解读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2.2 学生能表达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5.1.1 展示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5.1.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2 教学视频5.2.1 播放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2.2 展示诗歌创作的示范和指导。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6.1.1 推荐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如《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
李白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师生探讨法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课件)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 卫风· 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那么诗人跟谁喝酒呢?唐玄宗天宝三年 ( 744 ) ,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 ( 752 ) 。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知人论世李白( 701 年— 762 年),祖籍陇西成纪,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上元三年 (762 年) ,李白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知人:李白从小就有不凡的抱负,出众的才华,想直取卿相之位,实现济世安邦的理想。
2024最新-将进酒李白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5篇)
将进酒李白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5篇)《将进酒》这首诗非常形象的。
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翻译诗文。
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素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谁吗?(李白)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了,那你们知道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吗?(浪漫,飘逸,豪放)李白的一生是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一首《将进酒》。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
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
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
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载,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达八年之久。
诗人虽未涉及朝廷的黑暗以及自身傲岸不屈的性格和现实的矛盾。
但可以一看出对时政治现实的彻底失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怀疑。
从表面上看,歌咏的是饮酒作乐和人生如梦的主题,但却在实质上对摧残人才的社会给以有力的控诉,不能以消极情调来简单否定。
分析:第一句内容:时间飞逝——感叹人生的短促,生命的短暂------空间:句式工整表现手法:夸张{------时间兴:先言黄河再言人对比:“朝如青丝暮成雪”文章主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说明诗人对现实不满注意:“沽”通“酤”,买的意思。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3、齐读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
(读出相关的诗句)点拨:悲——“欢”——愤——狂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是中学生接触古诗词的重要篇目之一、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引导他们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深意,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分析和赏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短文写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内容:《将进酒》全文共80句,内容宏大,意境深远。
诗歌中描绘了诗人豪饮畅饮、尽情作乐的场面,表达了诗人豁达大度、豪情壮志的情感。
通过学习《将进酒》,可以了解李白的豪放风格,感受他的豪情壮志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3.教学过程:(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整首诗歌,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情感和意境上理解诗歌。
(4)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5)情感体验:通过配乐、朗诵、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力量,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情趣。
(6)写作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自由发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讨论、朗诵表演、小组合作等成绩评价。
作业评价:布置朗读、赏析、写作等方面的作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笔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将进酒》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程度。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将进酒》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以下几点:1.重视情感体验。
《将进酒》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表达的诗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力量。
2.注重修辞手法。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
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一、确定情感基调二、确定语速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处理好停顿(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到你!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ldquo;相门子rdquo;。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高二诗歌单元的学习,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不太感兴趣,很少能深入挖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结合实践渗透学法激发对诗歌探究的兴趣。
3、教学方法分析在ldquo;授之以鱼rdquo;的基础上ldquo;授之以渔rdquo;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
在和学生共同鉴赏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学习目标的鉴赏中力图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情感、感受形象。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这些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
教学手段是多媒体。
【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
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来看看李白的这首《将进酒》教学设计吧。
将进酒
李白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
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
(朗诵全诗)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
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
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
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
这是非同寻常的。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
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
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
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
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
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
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于是连呼“烹羊宰牛” (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
“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
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
(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
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
“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
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
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
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
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
(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
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
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
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
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
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
成之效。
(给学生十分钟,练习背诵。
注意作者的感情。
)
提问:
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
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
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确切地说,豪放
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2.首先要正确理解“古来”二句的意思;“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
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
说圣贤“寂寞”,
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
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样来解释这两句,则诗人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
3、夸张的运用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要启发学生对此作一点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诗人的思想性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了解这种写法的实质。
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
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
属于感觉的夸大,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
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朝如青丝暮成雪”则
极言人生短促。
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飘逸不群,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
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我们在领略诗句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提问:学了这首诗,大家觉得李白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学生回答后,说一下李白在华阴县的逸事。
)李白的“痛饮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学生对此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比不说好。
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看几篇,做一个小结,帮助学生认识诗人局限性
之所在,以消除负面影响。
作业:背诵该诗;完成练习册该课内容;预习《兵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