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大全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汇总(注释+译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汇总(注释+译文)

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7-9年级必背古诗词人教版讲解

7-9年级必背古诗词人教版讲解

7-9年级必背古诗词人教版讲解7-9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古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以下是人教版教材中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讲解:1. 《静夜思》 - 李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通过明月和霜的比喻,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杜甫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春天景色的感慨。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孤寂的江雪图,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5.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这首诗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6.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诗人通过登楼远望的视角,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7. 《枫桥夜泊》 -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枫桥夜泊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寂寞。

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珍惜。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这首词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意思人教版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意思人教版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意思人教版六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在人教版教材中包含了一些经典之作,它们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哲理。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的意思解释:1. 《静夜思》 - 李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人通过观察月光和床前的霜,联想到家乡的亲人,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2.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李白以庐山瀑布为背景,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3. 《春晓》 - 孟浩然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色,诗人通过观察鸟儿的啼鸣和花瓣的飘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诗人登楼远望,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日落和黄河的景象。

5. 《江雪》 - 柳宗元这首诗通过描绘江上雪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

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形象地表现了雪后江面的寂静。

6. 《绝句》 - 杜甫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7. 《游子吟》 - 孟郊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比喻,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8. 《悯农》 - 李绅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粮食的珍惜。

9. 《题临安邸》 - 林升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10. 《赠汪伦》 - 李白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汪伦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离别的不舍。

这些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背诵,更要求理解其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

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

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

人教版小学必背古诗李白的诗早两望秋山,夜独赠黄静.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作品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注释(1)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

(2)朝:早晨。

(3)辞:告别。

(4)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5)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6)还:返回。

(7)猿:猿猴。

(8)啼:鸣、叫。

(9)住:停息。

(10)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作品译文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

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3.《赠汪伦》① (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②。

桃花潭水深千尺③,不及汪伦送我情④。

[2]作品注释①汪伦:李白的朋友。

②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③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不及:不如。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3]4.《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人教版语文4-6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汇总

人教版语文4-6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汇总

部编人教版语文4-6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汇总四年级上册01暮江吟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古诗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文翻译+赏析+读后感大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文翻译+赏析+读后感大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文翻译+赏析+读后感大全目录一年级1. 画 - 王维2. 静夜思 - 李白3. 春晓 - 孟浩然4. 村居 - 高鼎二年级1. 赠刘景文 - 苏轼2. 山行 - 杜牧3. 回乡偶书 - 贺知章4. 赠汪伦 - 李白5. 草 - 白居易6. 宿新市徐公店 - 杨万里7. 望庐山瀑布 - 李白8. 绝句 - 杜甫三年级1. 夜书所见 - 叶绍翁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3. 望天门山 - 李白4.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5. 咏柳 - 贺知章6. 乞巧 - 林杰7. 嫦娥 - 李商隐四年级1. 独坐敬亭山 - 李白2. 清明 - 杜牧3. 江南春 - 杜牧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5. 渔歌子 - 张志和五年级1. 泊船瓜洲 - 王安石2. 秋思 - 张籍3. 长相思 - 纳兰性德4. 梅花 - 王安石5. 江雪 - 柳宗元六年级1.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2. 别董大 - 高适3. 游子吟 - 孟郊4. 四时田园杂兴 - 范成大5. 早发白帝城 - 李白一年级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翻译:远远看去,青山翠绿;走近倾听,小溪静谧无声。

春天走了,花儿依然开放;人们经过,鸟儿安然不惊飞。

(2)赏析详解:王维的画是一首描绘静谧自然景色的小诗,展现了他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中“远看”与“近听”将读者的视线拉近,山色的静美与流水的无声,勾画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画面。

诗人通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的景物描写,表达出自然的宁静和谐,暗含他对人鸟和谐相处的欣赏。

王维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有色”与“无声”间的反差,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诗句押“eng”韵,读来如涓涓细流,清新淡雅。

(3)读后感:读这首诗时,我仿佛看到了那片远山、溪水和花鸟,内心也随之宁静下来。

王维通过简单的描述,让我感到大自然的安静和温柔,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安身之所。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解释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解释

人教版一到六年级古诗词及解释画唐朝.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看着画,远看好像真的山,有色彩.走近一听,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可花还没有谢,即使有人来,画上的鸟儿也不会被吓走!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①夜思:一作“静夜思”。

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

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②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3)举头:抬头。

望明月:一作“望山月”。

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4)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

思:思念。

【韵义】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春晓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

1、《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文学体裁:五言绝句原文大意:一下子到二三里远的地方,看见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美丽的花。

散文式翻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画》唐?王维(王维,字摩诘,有“诗佛”之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作品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原文大意: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品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原文大意: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作品鉴赏: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小学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 yōng ?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 qī zuò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 ?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 huā hái zài人来鸟不惊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注词释义: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53首,文言文4篇带注释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53首,文言文4篇带注释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53首及文言文4篇(带注释)2018年6月整理【小学一年级】上册:3首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p44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唐】王维 p59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6课《静夜思》【唐】李白 p7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4首1、第4课《春晓》【唐】孟浩然 p1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4课《村居》【清】高鼎 p1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第13课《所见》【清】袁枚 p5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13课《小池》【宋】杨万里 p5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学二年级】上册:4首1、第4课:《赠刘景文》【宋】苏轼 p1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第4课:《山行》【唐】杜牧 p1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课《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p115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第25课《赠汪伦》【唐】李白 p116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4首1、第2课《草》【唐】白居易 p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第2课《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p6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第17课《望庐山瀑布》【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p76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第17课《绝句》【唐】杜甫诗圣p7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 yōng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 qī zuò八九十枝花。

bā jiǔshí zhī 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 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 huā hái 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释义、译文和鉴赏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释义、译文和鉴赏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带注释、译文、鉴赏) 【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 )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下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⑪村居:住在农村。

⑫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⑬醉:迷醉,陶醉。

⑭散学:放学。

⑮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人教版一年级至三年级古诗大全讲解学习

人教版一年级至三年级古诗大全讲解学习

人教版一年级至三年级古诗大全讲解学习(人教版)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汇总1、一年级下册春晓①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④,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2、村居①北宋]张舜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②醉③春烟。

儿童散学④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①村居:住在农村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③醉:迷醉,陶醉。

④散学:放学。

⑤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3、所见清]袁枚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越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樾(yuè):树阴凉儿。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4、小池①唐]杨万里泉眼①无声惜②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③。

小荷④才露尖尖角⑤,早有蜻蜓立上头⑥。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4、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人教版小学古诗解析整理方便打印版

人教版小学古诗解析整理方便打印版

人教版小学古诗解析整理方便打印版出塞(唐)王昌龄在秦朝,月亮是明亮的,汉朝是封闭的,长征的人没有回来。

然而,龙城的飞行将军不会教胡马花银山。

注解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人祭天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于河套西北,穿过绥远、察哈尔和热河以北。

它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对这首歌的欣赏是对边境战争不断、国家无良将领是边塞的一种哀叹。

这首诗的第一句话最发人深省。

这是关于这里的汉关,明朝和秦朝的月亮。

历史巨变,战争连绵不断。

第二句是关于有多少儿童和男子在战斗中死亡,还有多少悲剧。

3、这四句话书写了数千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希望“龙城飞将”出现,平息混乱,稳定边防。

整首诗用普通的语言唱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开放的主题,1势头平稳,一气呵成。

唱歌太棒了。

明朝的李盘龙曾称赞它是唐代七大奇观的杰作,这并不过分。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当白帝离开白帝的办公室时,千里江陵将在一天之内回归。

小船驶过数千座大山,猿叫声不绝于耳。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注意:出发。

白帝城:旧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杨启贤注:“白帝城是公孙舒建造的。

起初公孙舒来到玉府,一条白龙从井里出来。

由于它是用汉土运来的,所以被称为白帝,把玉府变成了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位于奎州奉节县,紧邻巫山,所谓的彩云是指巫山之云。

”早上好。

再会地形如白帝,从江面耸立到云城。

江陵:现在是湖北省荆州市。

从白帝市到江陵约1200里,包括三峡700里。

李道远的三峡:“离三峡七百里,两岸有山,没有缺处。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带译文)解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带译文)解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古代诗歌梳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古代诗歌梳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古代诗歌梳理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古代诗歌进行梳理和总结。

以下是对各年级所学古代诗歌的简要介绍:
一年级
- 《静夜思》:作者:李白,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描绘了作者登上高楼俯瞰美景的感受。

二年级
- 《春晓》:作者:孟浩然,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色和感受。

- 《咏鹅》:作者:骆宾王,以咏饲养的鹅为主题,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年级
- 《咏柳》:作者:贺知章,描绘了春天柳树的景色和感受。

- 《登飞来峰》:作者:杜甫,通过描绘登山的过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四年级
- 《望天门山》:作者:杜甫,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和对乱世的思考。

- 《江雪》:作者:柳宗元,通过描绘江雪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由和坚持的向往。

五年级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描绘了对好友的离别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描绘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以上诗歌的研究,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简要梳理,具体内容和理解应以教材为准。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讲解人教版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讲解人教版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讲解人教版一年级的古诗词是孩子们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步,人教版教材精心挑选了一些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讲解: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通过这首诗,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

孩子们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3.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让孩子们感受到鹅在水中游动的优雅姿态,同时学习到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远大志向的向往。

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

5.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让孩子们了解到农民耕作的辛苦,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粮食,培养节约的好习惯。

6.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

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用诗歌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7. 《江南》 -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和美丽,让孩子们感受到江南的风情。

8.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孩子们对自然奇观的想象。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积累词汇和语言知识,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1 1 画——唐朝·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册】3 春晓——唐朝·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池——宋朝·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三册】7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8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四册】11 草——唐朝·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3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绝句——唐朝·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五册】15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六册】19 咏柳——唐朝·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0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1乞巧——林杰(唐)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2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七册】23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4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6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八册】27 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8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9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3031四时田园杂兴——宋代·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2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九册】33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4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5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第十册】37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8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9清平乐(yuè)·村居——南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十一册】40 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4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3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十二册】44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5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6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7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8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9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1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2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_(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54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5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56凉州词57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7小儿垂钓—— 唐朝·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2018年12月,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正式落户()。

(1.0分)A.四川成都B.重庆璧山C.新疆喀什D.内蒙古呼和浩特2.党的()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0分)A.十九大B.十八大C.十七大D.十六大3.发展生态工业依据的原理是()。

(1.0分)A.水土肥种、密保管工B.工业生态学C.现代科学技术4.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

(1.0分)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1.0分)A.《“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B.《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C.《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D.《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