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 修订版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3月目录1.新疆艺术学院关于修订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1)2.关于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补充说明 (10)3.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编制原则 (12)4.公共必修课程学时及学分分配 (17)5.预科阶段 (21)6.美术学(史论方向) (25)7.美术学(美术教育方向) (27)8.绘画(中国画方向) (29)9.绘画(油画方向) (31)10.绘画(版画方向) (33)11.雕塑 (35)12.音乐学(音乐教育方向) (37)13.音乐学(音乐史论方向) (39)14.音乐学(木卡姆与麦西来甫研究方向) (41)15.音乐表演(钢琴演奏方向) (43)16.音乐表演(声乐演唱方向) (45)17.音乐表演(管弦打击乐演奏方向) (47)18.音乐表演(木卡姆演唱方向) (49)19.音乐表演(民族乐器演奏方向) (51)20.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演唱演奏方向) (53)21.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 (55)22.艺术与科技(电子音乐制作方向) (57)2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59)24.舞蹈学(舞蹈教育方向) (61)25.舞蹈学(社区舞蹈文化方向) (63)26.舞蹈学(舞蹈史论方向) (65)27.舞蹈表演 (67)28.舞蹈编导 (68)29.播音与主持艺术 (71)30.播音与主持艺术(配音方向) (74)31.表演 (77)32.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装/舞台美术设计方向) (80)33.戏剧影视文学 (83)34.艺术教育 (85)35.文化产业管理 (87)36.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方向) (90)37.广播电视编导 (92)38.摄影(摄影方向) (95)39.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方向) (97)40.广告学 (99)41.新闻学 (102)42.传播学 (104)43.视觉传达设计 (106)44.环境设计 (108)45.产品设计 (112)46.服装与服饰设计 (114)47.数字媒体艺术 (116)48.动画 (118)49.工艺美术(珠宝玉石设计与工艺方向) (120)50.艺术设计学 (123)51.专业交叉课程汇总表 (124)新疆艺术学院关于修订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我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学院决定开展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提出如下修订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性意见 .doc
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性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对我校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制(修)订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满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要,推进专业内涵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制(修)订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制(修)订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著);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著)。
三、制(修)订原则(一)坚持深度调研,充分论证。
调研最新相关国家、行业政策,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一线工作对人才的需求。
调研同类院校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相应学时学分分配情况。
调研我校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本专业具体情况,确定培养目标、选择适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内容和形式。
(二)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发挥德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将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实习和社会服务等环节。
XX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送审稿)【模板】
XX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送审稿)各教学单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逐步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经2017年3月日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我校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做新一轮全面修订,具体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及目标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注重培育文化自觉、注重培育特色化知识和技能、注重培育实践能力,全面推进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融通,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相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相融通,促进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与国际化,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文化品位,能融会贯通,更加有所作为且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修订原则结合学校“逐步推进按大类招生”的改革思路,在分析国内外一流大学同学科或相近学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以调整课程结构为切入点,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专业准入准出标准”和“人才培养分流机制”,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完善XX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各院系应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把握本院系学科发展需求,根据学科专业具体情况制订方案。
修订过程须遵循以下原则:1.优化学分设置,推进通识教育均衡考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均衡设置各学年学分,避免课程安排畸重畸轻的现象。
前期构筑宽厚基础,推进通识教育,后期优化专业教育,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加强研究性教学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尊重个性选择,实施多元培养通过制定“专业准入准出标准”和建立“人才培养分流机制”,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模块及发展的机会,加强对本科生学业规划的引导。
根据专业学术类人才、交叉复合类人才、就业创业类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设计多元化课程体系,实现因材施教。
3.鼓励交叉培养,拓展适用口径各院系应向全校开放本院系专业课程资源,在满足本专业准出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跨专业或跨院系选修课程、参加科研训练、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科交叉,拓展人才的适用口径。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修订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修订版一、修订原则:1.时效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变化。
定期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2.质量导向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与毕业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3.灵活性原则:修订时应在保证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4.实践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修订时应加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可比性原则:修订时应考虑与其他高校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可比性,确保学生的学历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和竞争力。
二、指导意见: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时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职位。
2.注重交叉学科培养:修订时应注重交叉学科的培养,提供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机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才。
3.加强实践环节:修订时应增加实践环节,例如实习、实训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4.优化课程设置:修订时应优化课程设置,包括增加前沿科技和应用技能的课程,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性和前瞻性。
5.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修订时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科技竞赛等,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强化实习实训环节:修订时应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
7.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修订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8.加强评估和反馈机制:修订时应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跟踪调查,为后续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时效性、质量导向、灵活性、实践性和可比性原则,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交叉和实践环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习实训和评估反馈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
温州商学院关于修订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模板】
XX学院关于修订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导和基本依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创业型国际化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商业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内涵式发展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一、指导思想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将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国内商科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持续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构建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支撑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遵从“基础适度、口径适中、侧重能力、强化素质”的原则:基础要适度,因材施教;口径需适中,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侧重应用能力,重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具体要求做到以下7个结合:1.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联系,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密切掌握本学科专业所涉及产业领域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和用人单位共同研讨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共同研究课程教学计划,共同制定与生产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育教学的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人才培养与目标驱动相结合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产出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和以学生学习与学生发展成效为中心的教育观。
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若干指导意见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修订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各学院:根据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需要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教学委员会结合对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情况,决定对课程体系的设计进行修订与完善,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课程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对应关系、课程名称的规范化以及不同课程的分类设置原则等,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更加体现人才培养特色。
具体指导原则如下:一、毕业总学分学校教学委员会经过调研及论证,将全校各专业毕业总学分划为180学分和190学分两档。
其中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影视传媒学院下辖各专业,毕业总学分定为190学分(建筑学为240学分);其他各专业毕业总学分定为180学分。
此变化从2017级培养方案开始执行。
二、课程体系本轮培养方案修订的课程体系框架中包括以下两大类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
其中,通识课程包括统一设置的通识课和可选通识课;专业课程包括:核心专业课、一般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群选修课、专业实习、毕业设计。
1. 通识课程通识课程由学校组织开设,包括以下课程:1)统一设置的通识课此类通识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必须设置的,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4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6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学分)、行为养成(2学分)、公益劳动(1学分)、体育(4学分)、美育(2学分)、通识系列课与讲座(6学分)、计算机基础(2学分)、互联网技术基础(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6学分)等。
2)通识可选课①大学英语分为A、B、艺术类三类。
其中大学英语(A)(8学分)、大学英语(B)(12学分)供非艺术类学生选择;大学英语(艺)(8学分)供艺术类学生选择。
②大学数学共8学分,涵盖微积分(4学分)、线性代数(2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学分),供理工类和经管类专业选择。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稿
三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性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标准。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职业教育的最新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全面修订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编制依据1、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3、《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4、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5、湖南省教育厅文件湘教发【2013】33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6、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湘教发[2016]2号)7、《关于实施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湘教通〔2015〕167号)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以及湖南省教育厅下发的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20170623)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标准目录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1、指导思想 (2)2、制定对象 (3)3、基本原则 (3)(1)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3)(2)适应市场需求原则 (3)(3)创新培养模式原则 (4)(4)优化课程体系原则 (4)(5)改革教学模式原则 (5)(6)突出专业特色原则 (5)4、具体要求 (5)(1)学期教学周数 (5)(2)每天排课节数 (5)(3)课程设置与学时要求 (6)(4)课程分类 (7)(5)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与教学安排 (8)(6)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及专业拓展能力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安排 (9)(7)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9)(8)毕业设计安排 (10)(9)课程考核方式 (10)(10)毕业条件 (11)5、格式要求 (11)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11)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13)四、有关说明 (13)五、附件: (14)附件一:人才培养方案变更申请表 (14)附件二: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模版 (16)附件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 (22)附件四: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提纲 (26)附件五: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评价表 (27)附件六 ***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28)附件七:综合素质学分 (31)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标准(征求意见稿)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为了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对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如下标准: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1、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围绕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大力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修订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甄选范文
关于修订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各专业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监控教育教学质量和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水利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院教育改革的形势及教学工作发展的实际,在全面认真总结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全面进行2017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现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政策依据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5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 6号),山西省《关于印发山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的通知》(晋政办发[2015]74号)、《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晋政办发[2015]75号)、《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晋政办发[2015]76号),《山西省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实施方案》以及水利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政策指导。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二、指导思想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继续强化内涵建设,积极培育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水平系统设计具有前瞻性和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三、基本原则1.对接行业企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各专业要在区域经济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中广泛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社会调查,注重分析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特别要关注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对特定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努力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性意见 .doc
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性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对我校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制(修)订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满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要,推进专业内涵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制(修)订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制(修)订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著);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著)。
三、制(修)订原则(一)坚持深度调研,充分论证。
调研最新相关国家、行业政策,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一线工作对人才的需求。
调研同类院校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相应学时学分分配情况。
调研我校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本专业具体情况,确定培养目标、选择适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内容和形式。
(二)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发挥德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将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实习和社会服务等环节。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2017 版人材培育方案订正指南人材培育方案是学校教育教课工作的大纲性文件,是学校保证教课质量和形成人材培育特点的重要文件。
它是学校组织教课、管理教课过程和确立教课编制的依照,是学校正教育教课质量实行监控与评论的基础性文件。
为贯彻国家中长久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大纲 (2010-2020 年) 精神,进一步深入教育教课改革,落实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建立表现我校办学定位与特点的人材培育体系,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材,学校经研究决定制定 2017 版人材培育方案。
现提出制(修)订工作的几点原则性建议。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优化人材培育过程,表现桂医办学理念及办学特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医药卫惹祸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材。
二、基来源则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培育;增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培育,提高学生的专业修养和专业能力;踊跃拓宽学生视线,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
2.加大公共课程改革力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类、军事理论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在切合有关政策要求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删减讲堂理论教课学时数,增添数字化教课、实践实训、课外指导课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3.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系统依照国家专业人材培育标准拟定培育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系统,表现“以通用、合用为本,以必要、够用为度”的原则。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抓手,进一步办理好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课与实践教课、骨干学科与有关学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方面的关系,成立和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数字化教课资源平台。
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人文修养、科学思想、实践能力为目标,研究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融性课程,增强医学与人文,专业与基础之间的浸透,表现专业教育课程系统的系统性、交融性。
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特提出制定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以“四个嵌入”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
试点推行学分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课程选修自主性;增强学分获取途径的灵活性;将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有效地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通过采用柔性化、个性化、层次化的培养方案,使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及个性塑造等方面具备较好发展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1.以校企合作为关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依托行业企业优势,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继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形式,推进与行业企业的全面合作,坚持协同育人、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
2.以专业群为基础,打造特色化专业课程模块结合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集群合力,整合构建“公共平台+专业平台+专业模块”三层课程体系,按文、工、艺术三大类设置统一的公共平台课程;按专业大类(专业群)设置统一的专业平台课程;按专业(方向)设置特色化的专业模块课程。
3.以学生为本,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转变观念,实施因材施教,结合我校生源结构、学生职业发展选择、个性化学习需求等情况,积极开展柔性化、层次化教学改革。
尽可能设置个性化学习课程模块,让学生根据个人的不同发展方向,在专业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第二专业等课程组中进行选择。
关于制订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制订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XX学院关于制订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推进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及深化学分制改革,学校决定启动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
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一)坚持应用导向,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按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具备的素质、学科知识、职业能力等要求,注重学科系统性,明确职业指向,科学、合理、有效地构建课程体系并优化各类课程模块和学分要求;适当精选教学内容,鼓励设置专业方向,突出学科应用课程,加强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科应用课程的重要体现,应进一步完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实践教学环节;适当精简理论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针对各专业的特点,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鼓励与专业认证标准对接为适应社会需要,鼓励工科专业参照(或部分参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凝练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特色。
鼓励人文社科类、艺术类专业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质量标准等相关文件构建课程体系和设置专业课程。
二、课程体系及要求(一)课程体系及学分本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类,各类课程的学分构成见表1。
表1 课程体系及学分构成学分,占比63.53%;人文社科类为98学分,占比61.25%,艺术类103学分,占比62.42%。
(二)各类课程的设置要求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核心子课程和通识扩展子课程构成,面向全校学生,由学校统一设计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见附表1)。
总学分47学分,其中必修课38学分,选修课9学分。
(1)通识核心子课程包括思政类课程、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工商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征集意见稿)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也是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我校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应用型高等学府”的办学目标,特对我校现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修订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确立个性化、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观念,构建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能力要求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修订原则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在融通学科基础的同时突出专业特色,兼顾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需要。
各学院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院学生发展实际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修订过程中须遵循以下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全面发展要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教育,重视综合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合理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打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2. 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要围绕“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凝练专业教育特色,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建设思想,在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模式。
主动争取行业、企业有效参与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行业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深化校企合作。
3.增强计划弹性,鼓励学科交叉根据人才培养标准,适度压缩必修课程的总学分,提高选修课程比例,增强教学计划弹性,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各学院面向全校开放本院专业课程资源,支持学生跨专业或跨学院选修课程、参加项目训练、完成学位论文。
4. 优化课程体系,尊重个性选择坚持“夯实专业基础,融通核心课程,拓展方向训练,强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推进学分制改革,扩大选修课比例。
根据不同需要和面向设置不同课程模块,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及发展路径提供多种形式和机会,加强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对接和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坚持统一规格培养的同时尊重个性选择,促进个性发展。
5.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按照“立足专业特色,拓展实践内容,创新实践方式、强化课外践学”的要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将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学科竞赛、创业创新、科研训练等项目合理整合,构建课内外沟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和创业模拟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课程结构与设置要求(一)课程体系结构表一×××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二)课程设置要求1.必修课程平台必修课程平台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综合训练课程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组成。
专业教育课程主要由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组成,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分为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以学生学习本学科基础知识为目标,课程内容强调基础性,旨在落实“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及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是为反映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职业定位而设置的既相对独立又能够形成有机整体的主干课程组。
该组课程模块的设置既要体现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颁布的专业规范的课程设置要求,又要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综合训练课程主要包含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各学院要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标准,加强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应用。
把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社团活动、技能培训、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训练等作为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2.选修课程平台选修课程平台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成。
通识教育课程是为发展和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与特长,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开设的课程。
主要由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公共艺术类、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等课程组成。
重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通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文化素质。
专业教育课程可涵盖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个性化培养课程模块等。
具体分类及开设方式由各学院根据专业和学生发展需要自行设置。
其设置目的主要在于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各专业可供选修的课程总门数和学分数原则上应超过学生应修课程门数和学分数的30%以上。
创新创业课程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12〕4号)要求开展,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及相关课程,逐步建设起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各学院要把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四、学分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一)学分设置我校现有专业的基本学制均为4年,毕业学分要求,原则上文学、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类专业不多于160学分,理工类专业不多于170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平台学分占60-70%,选修课程平台学分占30-40%;文学、经管、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约占25%,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约占30%;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约占35%。
在进行学分合算时,原则上,课堂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实验及专业技能训练每16学时计1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1周计1学分。
(二)教学时间安排每学年设置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每学期安排教学活动19~20周,其中教学周为16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教学周数为14周)。
五、部分课程实施安排(一)公共基础课程1.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共320学时(16学分),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实践教学可采取电子音像教学、讨论会、报告会、辩论会、知识竞赛、写论文、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设置“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学分理论课程+1学分实践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理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学分理论课程+3学分实践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学分理论课程+1学分实践课程)、“形势与政策”(1学分理论课程+1学分实践课程)等五门课程,共10学分理论课程,6学分实践课程教学。
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及考核方式由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确定。
2. 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课程前三学期以必修课程形式开设(艺术类记6学分,非艺术类记9学分),第四学期以选修课程形式开设,也可以结合专业需要单独设置“×××专业英语”课程(3学分)。
具体开设课程及学分情况由基础教学部和各专业研究决定。
3. 大学体育共124学时(8学分)分四个学期开设。
其中,第一学期开设固定项目课程,第二、三、四学期开设自主选项课程,同时开设俱乐部专项选修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
具体教学任务及实施方案由体育教学部负责。
4.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共74学时(4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42学时记2学分),“创业基础”(32学时记2学分)。
由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教学任务,课表单独编排。
该课程旨在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为顺利实现就业和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32学时(2学分),由学生处负责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实施教学,课表单独编排。
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 军事教育军事教育包含“军事理论教育”(32学时记2学分)和“军事技能训练”(1学分)两部分,教育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作风。
(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行分类管理,由课程教研室负责该类课程的设置及教师配备等相关工作。
“经济学类”课程由经济学教研室负责,“管理学类”课程由管理学教研室负责,“法学类”课程由经济法教研室负责,“会计学类”课程由会计学教研室负责,“音乐类”课程由音乐教研室负责,“美术类”课程由美术教研室负责,“大学物理”由“大学物理”教研室负责,等等。
“大学数学”类课程实施分层教学,设A、B、C三层。
各学院根据专业需求选择课程开设等级及门数,课程教学任务由基础教学部承担。
基础教学部要加强与各专业的合作交流,确保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
具体分层情况见附件。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按功能目标可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三个层次;按模块设置可分为课程内实验(实训)、独立设课实验(实训)、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含社会实践)等。
1. 课程内实验(实训)课程内实验(实训)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和综合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旨在巩固知识、验证原理、培养动手能力。
2. 独立设课实验(实训)独立设课实验(实训)是以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为基点、融实验理论、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一体,在强化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开出一定比例的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与研究性的实验(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实训)思想、方法、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3.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安全教育、军事训练、劳动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习、专业见习或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等内容。
社会实践是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实践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