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 (六套)
高二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ac81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f.png)
高二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试卷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
(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庇护(bigrave;) 蹩进(biē) 哺育(bǔ) 通衢大道(quacute;)B.觇视(chān) 多舛(chuǎn) 罡风 (ɡānɡ) 一蹴而就(cugrave;)C.菁华(jīnɡ) 墓碣(jieacute;) 缄默(jiān) 悄无声息(qiǎo)D.跛脚 (bǒ) 恫吓(hegrave;) 吮血 (shǔn) 扪心自问(meacute;n)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沉缅于希望的幻觉是人的天性。
我们有闭目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倾向,有倾听女海妖惑人歌声的倾向,可那是能将人化为禽兽的惑人歌声。
B.你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
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C.天使是那种长着翅膀的小飞人,魔鬼是青面獠牙要下油锅炸的那种吗?他脑子中的印象,可能有些中西合壁,天使是外籍的,魔鬼却好像是国产。
D.当流浪的乞丐在衿底找到藏珠,当迷惘的人们在氨基酸之外得悉不朽的灵魂,我们才算知道自己正确的身份,我们的诗和我们的哲学才开始有其内含。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东阳横店的秦王宫气势磅礴,景象壮观,放眼望去,众多宫殿飞檐上翘,如同鸟儿般跃起,真有腾蛟起凤的气势啊!B.千岛湖水今日一见终生难忘,它不是那种若有若无的淡绿,也不是那种一眼望见的浅绿,甚至是有深度而耐读的一湖凝碧。
C.6月23日下午,中国足球协会新闻发言人董华表示,足协领导在西安赛区被球迷围堵的新闻不实,完全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D.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市场上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8e8f7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2.png)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远在历史时期的初期,黄土高原到处都是森林或草原。
由于农业发展,平原旷野逐渐开垦为耕地。
陕西省中部泾渭两河下游,山西省西南部汾河和涑水河之间以及河南省西部伊洛两河河谷都是这样成为文化最早发达的地区的。
这当然会使有关的森林草原受到一定的破坏,不过这在黄土高原上所占的比例不算太大,还不至于有太大影响。
到战国后期以至秦汉时期,破坏的地区就相继扩大。
当时秦国向西北扩展主要就在泾河上游,当地草原转变成农耕地区,此后由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两方势力在黄土高原北部互相消长,农田和草原就不免相应地随时改易。
每一次变迁都引起生态平衡的失调。
森林遭受破坏自然与发展农业有关,因为破坏了森林就可空出土地从事耕种,这只是其中的一端,其他如伐取材木当作薪柴等,都会使林地缩小或消失。
不过在历史时期的早期,这样的破坏程度是相当微小的,甚至是无足称道的;随着时移岁易,就愈益严重。
大致说来,黄土高原森林遭受破坏,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一开始,还说不上有什么大规模的破坏,到了后期,现在陕西中部和山西西南部等所谓平原地区的森林,绝大部分都受到破坏,林区明显缩小;第二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上述的平原地区的森林,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到这一时期行将结束时,平原上已经基本没有林区可言了;第三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平原已无林区,森林的破坏开始移向更远的山区;第四是明清以来时期,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黄土高原森林受到摧毁性的破坏,除了少数几处深山,一般说来,各处都已达到难于恢复的地步。
促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还应该加上历来不合理的农耕制度和耕作技术。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阶级大量据有土地。
一般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根本没有土地,因而就不免到处开垦,由于不断的开垦,终于形成了滥垦,把若干根本不适于农耕的土地也都尽量开垦了。
这样滥垦的土地产量不会很高,无法借此解决粮食问题,所以只好更多地开垦,这样就把原来地面上的植被都破坏了。
高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2900c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9.png)
高二下学期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龟裂/龟缩船坞/呜咽偃仰啸歌/揠苗助长B. 槛井/门槛贮藏/伫立桀骜不驯/命运多舛C. 关卡/卡片泥淖/绰约振聋发聩/愦不成军D. 伺机/伺候占据/倨傲怏怏不乐/祸国殃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靠想像编造,靠作秀炒卖,只会产生一些伪劣作品和文学垃圾,永远产生不了经典的文学与真正的大师。
B.只要克服对生活的冷漠,学会体验,学会感动,让自己具有充沛的情感,写作时就可以以真情实感感动你的读者。
C.那些浸着血泪的爱国诗篇,秉笔直书的史书,与旧世界决裂的宣言,无一不是出于高贵的情操和坚忍的信念。
D.笔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或是奔腾彭湃,或是委婉流畅,或是精练雅洁……真可谓气象万千,转变无穷。
3.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生物产业的特点是资源依赖性与资源信息化。
②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一样将成为世界各国21世纪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带动21世纪生物产业的发展。
④因此,生物资源成了继国土资源以后的另一种可供再争夺、再占有的战略资源。
⑤它的规模化、序列化、信息化等特点,使它在一开始便与产业化的可能性联系起来了。
A.②③⑤①④ B.③①⑤②④C.③⑤②①④ D.①④③⑤②4.下列各句中,对相关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对仗工整,情景融合,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表达了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怀。
B.杜甫《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以汉武帝影射唐玄宗,运用夸张的修辞,揭露了战争造成的庞大灾难及其社会本源。
C.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中,“羊公碑尚在”的“尚”字既表现了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主题,又暗示了对前人的敬仰和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悲哀。
D.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选取了山区早行所见最具特征性的景物,纯用名词组成诗句,意象丰硕,画面感极强。
(完整版)高二语文试卷人教版(附详细答案)
![(完整版)高二语文试卷人教版(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512a8a2161479171128d0.png)
高二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②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③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④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
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8909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4.png)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史记》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诗歌集。
C.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D. 《红楼梦》是清代的长篇小说。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A. 李白的《静夜思》B. 杜甫的《月夜》C. 苏轼的《水调歌头》D. 李清照的《如梦令》5. 以下哪项不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孟浩然7. 以下哪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离骚》C. 《出师表》D. 《岳阳楼记》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陆游的《游山西村》B.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C. 苏轼的《江城子》D.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A. 杜甫的诗句B. 李白的诗句C. 李商隐的诗句D. 王之涣的诗句10. 以下哪项是《史记》中记载的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项羽答案:1. A2. D3. B4. C5. D6. C7. A8. A9. C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______,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2.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______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关雎》的开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4. “______,______”是《水调歌头》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f9e82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7.png)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王维笃志奉佛,对其诗歌创作不能不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是表面的佛教术语,而是禅境的那种深入到诗人审美意识和骨髓中的空、静、冷、寂的境界,从而形成最能代表士大夫简远、闲淡的人生风格和诗歌风格,使王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成为与李杜鼎足而立的大家。
禅对王维诗的影响更多的是使诗人的诗得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审美境界,甚至可以说是开拓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一派诗风:空寂、清幽。
王维在社会政治和自然山水中的心情基本是平静的,他消除了对政治与自然的比较意识,因而既没有超越者的快意,也没有失意者的心累。
他的山水诗常常表达一种悟禅得道的瞬间体悟。
王维终身在官场,却能得到入道的超脱。
他将政治功利作为一种生存的方式;而又陶醉于山水田园的自适。
王维精通佛理,并在自然和社会中实践佛理。
在观察自然山水方面,寻得自然万物之真趣。
王维的山水诗以超脱生活为动机,而又回到了生活之中,自然山水在他心中唤起美感,包括自我、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因素,同时又超出了这三者的实际内涵,别具情趣。
王维所处的时代,没有社会恐惧和政治忧患,却有了禅宗的超越哲学。
王维的山水精神,就是在这种宗教信念的支配下,从哲理的高度彻底解决对生存空间与时间的疑惑,使政治、自我、自然三者由分离到合一,而且在生命价值上平衡了政治功名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使其山水作品具有无尽的禅趣。
王维的山水审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习佛参禅生活的一部分。
“他一方面徜徉山林,一方面躬行奉佛,这两者互为依辅地结合在他的生活之中。
他在倾心奉佛时不忘寄情山水,在欣赏风景时又从事佛教修行。
”他的许多山水诗作品就是他隐逸生活的写照。
他的山水田园诗,多追求一种寂静清幽的境界。
王维多次隐居,曾经在嵩山、终南山、辋川等地的山水胜境中生活过,对那里的宁静、优美景色十分喜爱,并有真切的体验,所以他的诗能够创造出寂静清幽的境界。
王维的山水诗充满着禅趣,他生动地传达出了自己微妙的神悟体验,表现了一种以静为终极目的的动静情致。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a2046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8.png)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
“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经济泡沫一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完整word版)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e4132af01dc281e53af0bc.png)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xiē)伺.候(sì) 虐.待(nüè) 苌.弘化碧( cháng)B.萧瑟.(sè) 恓.惶(xī)棕榈.(lǘ) 一蓑.烟雨(suō)C.罪愆.( qiān ) 盗跖.(zhì) 角.色(jué)羽扇纶.巾 (guān)D.天堑.(qiàn) 埋.怨(mái )参差.(cī)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错勘贤愚仓皇寒暄天谴B.毛骨耸然销魂暮霭吴钩C、良晨美景樯橹烽火罗绮D.玉簪螺髻赢取良霄亢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12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都、宁波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最终入选。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作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D.我只是做了一点儿事,能得到这么多的不虞之誉....,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B.在如何学好语文这一问题上,北大陈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学好语文主要靠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勤奋自学取得的。
C.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D.在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大少儿电视法制节目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的传媒效果。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b11c6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09.png)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暗然失色B. 崭露头角殚精竭虑C. 一愁莫展一诺千金D. 风声鹤唳风华正茂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蹴而就,从不拖泥带水。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C. 他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老当益壮。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D. 我们一定要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照亮了大地。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
D. 他总是那么勤奋,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难道不勤奋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尊重他人吗?D. 他难道没有努力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真谛。
D. 我们怎样才能成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夏长冬藏。
B. 他既聪明又勤奋。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a759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9.png)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缜密(zhěn mì)踌躇(chóu chú)B. 剽悍(piāo hàn)缱绻(qiǎn quǎn)箴言(zhēn yán)C. 蹉跎(cuō tuó)翩跹(piān xiān)踌躇(chú chú)D. 翩跹(piān xiān)峥嵘(zhēng róng)缱绻(qiǎnjuǎ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恶劣,导致航班延误。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还乐于助人。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放弃追求。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得正艳,夏天的果实累累,秋天的落叶金黄,冬天的雪花飘飘。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能力。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我们应该如何做?D.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根据所学课文,填写下列名句的下一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下》)(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7. 请根据所学课文,填写下列名句的上一句。
(1)“__________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4b534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e.png)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在于其精湛的艺术技巧。
其中,“意象”艺术是《红楼梦》中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
1. 下列关于《红楼梦》中“意象”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意象”艺术在《红楼梦》中表现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氛围的营造。
B. 《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通过象征和隐喻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C. “意象”艺术是《红楼梦》独有的艺术特色,其他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
D. “意象”艺术在《红楼梦》中起到了丰富情节、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案:C解析:《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并非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其他文学作品中也常见“意象”的使用。
2. 《红楼梦》中“意象”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分)答案:《红楼梦》中“意象”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象征和隐喻手法,赋予人物以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②环境氛围的营造:通过描绘具体的景物和场景,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③情节的丰富和主题的深化:通过“意象”艺术的使用,使得情节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深刻。
3. 《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说明。
(3分)答案:《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启发了后世作家在创作中更加注重“意象”的使用,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②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氛围的营造,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③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6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人教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8fdd9cf61fb7360b4c65b4.png)
人教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52299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3.png)
高二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3分X6=18分)l、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炮烙p句呜咽y中.写t小gB. 祈祷qi拗开oo疯毙yuC. 新汇zh句g城昙yu句谄笑ch an.D. 敕造chi监生ji句攒聚cu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喧撮合陶冶莫根祸胎B. 脸颊踌躇惆怅面面相觑C搭汕形骸诉骂轻手摄脚D. 炫耀陪偿核心热不可当打衅Y m g 偏裨bi 崎角j i 放诞den .3、依次填入下面旬子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也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误解闹出什么乱子来,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为了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与老师应经常情况。
@华老栓擦着火柴,点上油灯,屋子里便了青白的光。
A. 以至沟通弥满B. 以致勾通弥漫C. 以至勾通弥漫D. 以致沟通弥满4、下列各旬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巳置之度外了。
B. 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C.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巳经死去几小时的眼晴立刻复活了,熟视无睹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
D. 陈奂生看着那冷若冰霜的肣,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人,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得抖着手伸进袋里去摸钞票。
5、下列旬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 为了杜绝这类错误不再发生,公司采取了几项有力的措施。
B. 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优劣的一个董要标准。
C. 经过组织的培养教育,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支部吸收他为预备党员。
D. 小王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
6、排序填空正确的一项是()她,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1)陶醉于成功的光荣(2)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3)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A. (1) (2) (3)B. (3) (2) (1)C. (3) (1) (2)D. (2) (1) (3)二、文言文闵读: (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新高考语文高二试卷及答案
![新高考语文高二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70d07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4.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沉默不语悲从中来B. 炽热如火瞠目结舌C. 腥风血雨喜出望外D. 拔地而起腹背受敌2.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严重的是()A.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宇宙的奥秘越来越感兴趣。
B.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是()A.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B. 落叶纷飞,犹如蝴蝶翩翩起舞。
C. 野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D. 月亮升上了天空,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B. 她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这件事他已经处理得非常妥当,让我们放心。
D. 我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他笑而不答。
5.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是()A.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让人看了回味无穷。
B. 她聪明伶俐,学习上一直很优秀。
C. 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吸引了众多游客。
D. 他身体强健,工作能力出众。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人类的语言中,数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它们不仅仅是用来计数,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数字“一”在汉语中象征着唯一、独一无二。
比如,“一心一意”表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一帆风顺”表示顺利无阻,一帆风顺。
在西方文化中,“一”也具有类似的意义,如“一加一大于二”表示团结合作的力量。
数字“二”在汉语中象征着阴阳、对立和平衡。
比如,“阴阳五行”中的“二”表示阴阳平衡;“二龙戏珠”中的“二”表示龙与珠的平衡。
在西方文化中,“二”也具有类似的意义,如“二分法”表示将事物分为两个对立的部分。
数字“三”在汉语中象征着天、地、人,表示宇宙的和谐。
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1faff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8.png)
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
(每题2分,共10分)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乎技矣(超过) 项王自度不得脱(估计,揣摩)其制稍异于前(制造,建造)B.如土委地(卸落) 族秦者秦也(灭族)古人秉烛夜游(持,拿着)C.余扃牖而居(打开) 以手阖门(关闭)抱无涯之戚(忧伤)D.始速祸焉(加速) 暴秦之欲无厌(满足)乃能衔哀致诚(含,怀着)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已而,然后) 我何渡为(句末语气助词) 何其衰也(为什么)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应当,一定) 因其固然(依照)则遂取以来(顺利)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 汝殁以六月二日(在)殆有神护者(几乎)D.抑别有疾而至斯乎(还是,或者) 迨诸父异爨(等到)岂独竹乎(难道)3.下列文言文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C.而告以成功D.其制稍异于前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项羽军壁垓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函梁君臣之首D.乳二世5.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
B.小令也叫“叶儿”,是元散曲中的一种,形式灵活,文字通俗,有很强的现实性。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张可久等。
C.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史传文的代表作家有西汉的司马迁和东汉的班固,政论文的代表作家有西汉的贾谊和晁错,赋的代表作家有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和东汉的班固、张衡等。
D.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兴起的“公安派”是一个著名的散文流派,由方苞开创,主张通过明代归有光等“唐宋派”上溯唐宋八大家,乃至秦汉散文,鼓吹封建正统观念,力图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散文规范。
高二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6fa05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3.png)
高二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恣情纵欲恣意妄行B. 瞠目结舌瞠乎其后瞠目而视C. 踯躅不前踯躅满志踯躅而行D. 徜徉恣肆徜徉自得徜徉山水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力充沛,对工作充满热忱。
B.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真是妙笔生花。
C.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令人难以忍受。
D. 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因此受到大家的尊敬。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
C.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值得一读。
D.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公司加强了安全教育。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显示出非凡的才华。
B.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令人信服。
C.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D. 他为人谦逊,从不居功自傲。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力充沛,对工作充满热忱。
B.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真是妙笔生花。
C.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令人难以忍受。
D. 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因此受到大家的尊敬。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三、阅读理解(共25分)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记述了作者登岳阳楼所见所感。
新高考高二语文试卷加答案
![新高考高二语文试卷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510dd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d.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shén mò)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B. 炽热(chì rè)炽烈(chì liè)炽手可热(chì shǒu kě rè)C.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踽踽而立(jǔ jǔ ér lì)踽踽不前(jǔ jǔ bùqián)D. 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蹉跎蹉跎(cuō cuō cuō cuō)蹉跎时光(cuō cuō shí guā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比赛,他充分展示了我国运动员的高超技艺。
B. 她不仅唱歌好,跳舞也好,是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C. 我们在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D. 在我国,保护环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改后:他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
B. 原句: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改后: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C. 原句:她虽然年纪小,但很有主见。
改后:她年纪虽小,但很有主见。
D. 原句: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改后: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眼神如鹰,锐利而坚定。
B.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C. 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国的大地上。
D. 那个问题像一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5. 下列各句中,用词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 在这个比赛中,他表现出色,堪称楷模。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4dd07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4.png)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穿流不息B. 一愁莫展脍炙人口C. 意气风发别出心裁D. 怦然心动面面俱到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思想品德也很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读后让人受益匪浅。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好汉的首领。
C.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之一。
D.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曹操的谋士。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B.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C.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D. “春秋笔法”是指古代史官在记载历史时的一种简练的写作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请填写《论语》中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_的名句。
9.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_,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0.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略]1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指谁?请简述其主要事迹。
(5分)12. 文章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5分)13. 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完整版)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056c3a8af45b307e87197cd.png)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语文期末试卷说明:本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估量.(liàng)给.(gěi)予嫉.(jí)恨豁.(huò)然开朗B.妲.(dá)己苑囿.(yòu)攒.(zǎn)射夔.(kuí)门C.长歌当.(dàng)哭桀.(jié)骜浸渍.(zì)菲.(fěi)薄D.绯.(fěi)红诅.(zǔ)咒洗涤.(tāo)啃噬.(shì)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真知灼见气势汹汹不可思议言不由衷B、义无返顾意气用事书生意气责无旁待C、别具一格变幻莫测漠不关心开诚布公D、讳莫如深讳疾忌医一筹莫展天伦之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上级既然下达了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____为之。
②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③民族区域__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④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不要_______孩子的自尊。
A、勉力作客自治伤害 B.、勉励作客自制损害C、勉力做客自制伤害 D.、勉励做客自治损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那些进口饮料。
B、他俩从小学到高中同窗十二载,一直相敬如宾....,从来没有因琐事而吵架。
C、在国庆节前的全市卫生大扫除中,市直机关干部倾巢而出....,分片参加了集体劳动。
D、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里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试题(六套)随着经济社会从非信息化、非数字化、非智能化、非网络化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全面转型,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发生重大革命,一切都在颠覆之中,一切都在重构之中。
因此,不能就“新基建”谈“新基建”,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跳出“新基建”谈“新基建”,由此才能认清“新基建”的深刻、深远、深情意义。
(摘编自李海舰《谈“新老”基建的关系》)材料三近期,地方两会陆续闭幕。
人民网记者整理发现,各地在2019年的工作成果斐然。
与往年不同的是,多地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基建投资方面更加偏向新基建领域,“新基建”成为各地两会热词。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4月份以来,上海、广东、重庆、山东、云南等全国十余个省份或城市已经出台了有关新基建的落地举措。
新基建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开始显现。
对此,一些业内专家表示,新基建的加快建设将成为重要承接点,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有效拉动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发展,而且能够为经济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石建勋认为,不少人存在一种认识误区,以为“新基建”将逐步代替“老基建”。
其实,“新基建”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走“老基建”之路。
要避免一哄而上,考虑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实际;要根据财力和债务情况循序推进,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风险。
(摘编自人民网《“新基建”成为热词需循序渐进推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基建”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包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四个方面。
B.“新基建”不仅为供给端生产方式革命提供服务,还为需求端生活方式革命提供服务,它为城市就业率提供了保障。
C.相较于“老基建”,“新基建”不仅用于虚拟空间,更拓展至实体空间,它使“老基建”的功能提升,还放大其作用。
D.我国工作人员远程办公率、企业数字技术渗透率等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说明我国互联网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基建”和“老基建”都注重连接作用,二者是互为条件和互为支撑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与相互替代的关系。
B.若要认清“新基建”的深刻、深远、深情意义,必须跳出“新基建”谈“新基建”,不能就“新基建”谈“新基建”。
C.一些业内专家表示,新基建的加快建设既能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有效拉动经济,又能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重要承接点。
D.有关专家指出,建设“新基建”不是代替“老基建”,同时“新基建”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走“老基建”之路,需要循序渐进。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新基建”服务对象的是(3分)A.智慧企业B.智慧农业C.智慧教育D.智慧城市4.“新基建”“新”在何处?请根据材料概括。
(4分)5.结合相关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政府如何推动“新基建”的发展。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原西河对岸的山湾里,桃花又一次红艳艳地盛开了。
河两岸的缓坡上,刚出地皮的青草芽子和枯草夹杂在一起,黄黄绿绿,显出了一派盎然的生机。
柳丝如同少女的秀发,在春风中摇曳。
燕子还不见踪影,它们此时大概还在北返的路上,过一两天就能飞回来。
原西河早已解除了坚冰的禁锢,欢腾地唱着歌流向远方……可是,田润叶坐在原西河边的草坡上,心里依然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完了!她和自己心爱的人一块生活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他已经结婚,和一位山西姑娘一块过光景了。
此刻,田润叶的内心正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翻腾着。
少安的突然结婚,向前对她的没命追求,她二妈徐爱云和向前妈刘志英的轮番围困,现在又加了一个老将徐国强出马……如果少安没有结婚,不论有多少人进攻,她感情的阵地仍然会固若金汤。
想不到,她在前方的战壕里拼命抵挡。
但她为之而战的后方却自己烧成了一片火海……田润叶坐在这河岸上,望着春日里东去的流水,忍不住又勾起往日的情思来。
她想起去年的现在,她和少安两个人坐在这地方。
她耳边依稀又听见了那缠绵的信天游从远山飘来——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二月里鱼儿水上飘,水呀上飘来想起我的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两行泪水再一次从她的眼睛里涌出来了。
此时没有人唱这歌,但是她听见了。
哥哥,亲爱的少安哥!你为什么不等一等我……她最后一次和少安分手后,尽管少安在她的追求面前畏怯地向后退缩,但她自己并没有死心。
她理解少安的难处。
尽管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总还在县城呆了几年,相对而言,她并不认为爱情就要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有意。
可少安哥和她不一样,他一直在农村,家里光景也不好,因此看来没勇气答应和她一块生活。
她想,也许过一段时间,他就会想通的。
她知道他心里也是爱她的。
再说两个人一块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她坚信他最终一定会响应她爱情的呼唤的。
因此在村里的偷水事件发生后,她借回去看望生病的父亲,想再和少安哥好好拉谈一次——上次本来是个好机会,但让她父亲无端地冲散了!当她又一次兴致勃勃地回到村里后,才知道少安哥出了远门,到山西给他们队换小麦良种去了。
她不知少安哥什么时间才能回来,没时间等他,于是就又失望地返回县城。
她想,以后机会有的是,等少安哥从山西回来再说!回到县城不久后,她弟润生从家里回来对她说,少安竟然把一个山西姑娘带到了双水村,并说他和这姑娘春节就要结婚呀!当头一棒,顿时打得田润叶头晕目眩,天旋地转。
天啊!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少安到山西不是换良种,而是看媳妇去了!在一刹那间,她真想抛开一切,奋不顾身地返回双水村,去找少安,让他把那姑娘打发走!哪怕寻死上吊闹腾一番也要让少安和她结婚!但她毕竟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
她很快知道不能这样,不能!就是一个字也不识的农村妇女,也不会这样做,更何况她还是个教师!她一下子绝望了,甚至想找几包老鼠药一口吞下去,了却此生。
但这也不能!她不是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她还有许许多多的亲人。
她活着,自己一个人痛苦;她要是死了,会给众多的亲人都带来痛苦……润叶想着这一切,泪如泉涌。
她最近以来,已很少再回二妈家,通常都一个人呆在学校她自己的宿舍里。
除了上课和非参加不行的集体活动,其余时间她一概闭门不出,关在这个小房子里,一个人流泪,叹息,自言自语——有些话对少安说,有些话对那个山西姑娘说,有些话是对她自己说的。
她的精神已濒临崩溃的边缘!她就这样一天天从秋天熬到冬天,又从冬天熬到春天……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到了阳光灿烂,桃红柳绿的好时光。
她在自己阴暗的房子里,突然记起了去年这个时候,她和少安一同在原西河畔的情景。
她于是忍不住想再到那个地方走一走。
这是一次怀旧而伤感的出游,也是对那已被埋葬的爱情梦想的祭奠。
于是,她就一个人悄然地离开学校,来到了这个地方……现在,她手里拿着那朵鲜艳的马兰花,已经在这里坐好长时间了。
手里这朵花正是从去年那丛马兰草中摘下来的。
那时候,她手里也拿着这样一朵花,正害羞地望着坐在旁边抽烟的少安哥。
她现在忍不住又扭过脸,看了一眼去年少安坐过的地方——那里现在只有空荡荡一片枯草!润叶在原西河畔一直坐了一上午,腿都有点发麻了,才站起来慢慢往回走。
走了一段路以后,她又回过头来,怀着无限的感情,向河岸上的那个草坡投去最后的一瞥。
别了,我的青草坡,我的马兰花,我洒过欢乐和伤心泪水的地方。
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即使有一天我要远走他乡,但愿我还能在梦中再回到这里来……(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叶与少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润叶坚信少安最终一定会响应她爱情的呼唤,却没料到少安因种种原因先行退缩了,去山西带回了一个媳妇。
B.在河岸上,润叶又一次听到了缠绵的“信天游”。
这既契合她思念少安的心境,又承接上文人物内心感受,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往事的追忆。
C.“这是一次怀旧而伤感的出游”一句中,“怀旧”是指去年此时她在原西河畔与少安相处的愉悦;“伤感”是指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能以悲剧收场。
D.润叶“从秋天熬到冬天,又从冬天熬到春天”,一个“熬”字,让我们读出了她失去少安后度日如年的煎熬与悲戚,她的生活没有了寄托与盼头。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对充满生机的春景的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与润叶的心境形成反差,流露出作者对润叶美好爱情的祝愿。
B.文中引用“信天游”,使小说表达多样化,既体现陕北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又衬托出润叶对少安美好的情感,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
C.马兰花是润叶情感的寄托。
去年,马兰花见证了润叶和少安一起坐在河边的情景,现在,润叶看到马兰花,感到物是人非,无限伤感。
D.小说结尾部分使用第一人称,让读者觉得似乎自己就是润叶,有利于读者设身处地地体验润叶此时的心情,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8.请根据润叶对往事回忆的内容,简要分析润叶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9.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中蕴含的情感。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